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至于造出来的炮动辄数吨重,根本无法用于野战。
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跟西方相差不少,在制作水平上,不少大明匠人仍然还是靠着经验去估量。
以至于适量、少许这等词儿,即便是今日还经常看到。
这在军械的精度、火力上,简直是致命的。
“大人,那个……那个加农炮,宋某也没研究明白,不过那个手榴弹却是已经研制成功!”说到此宋应星反倒是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这手榴弹早在数百年前的宋朝便已在使用,虽然由于火药的威力限制,以及制作工艺达不到没有得到推广。
但至少是有史诗记载,如今又有刘鸿渐提供的新式配比黑火药,再加上铸铁技术的革新,重新作出实在不是难事。
“哦,快拿来给本侯看看!”刘鸿渐马上露出兴奋的脸色。
手榴弹呀,这玩意儿给人最直观的场面,便是后世打鬼子时,伟大的八路军勇士右手持手榴弹,左手拉开印信,然后小鬼子被炸的满天飞……
这玩意儿配合遂发火枪,近战岂不是无敌了?
PS:友情推一本书:《学霸的诸天神豪系统》,每次穿梭都是一个新的领悟,鹿鼎记里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僵尸先生里的广阔世界,与九叔的并肩作战,与天下争道祖之位。古怪的任务,自己的归宿,都需要自己亲自去追寻。穿梭万界,唯我本心。
………………………………
第299章 军械所,扩张!扩张!
军械所后方一处空地,数个千户所士兵抬着几口木箱子,七八个匠人也跟着张罗着,另外还有两排千户所士兵扛着遂发枪前后守护。
“大人请看,这便是咱们军械所研制出的手榴弹。”宋应星命令其中的一个匠人打开木箱,从箱子中取出一个带着木柄的手榴弹。
弹体乃是由铸匠用铸铁制成,从弹体与木柄结合处伸出来一根火捻。
还别说,这玩意儿跟后世抗战时用的手榴弹还挺像。
只不过宋应星还是觉得不满意,因为他不知道这东西为什么要叫手榴弹,这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呀!
应该叫冲天霹雳弹才对,毕竟数百年前就这么叫。
“好使吗?”刘鸿渐用手掂量了一下,发觉这玩意儿比后世的手榴弹要大上不少,而且还挺重。
“好使,大人,俺们都测试过许多次了!不信您瞧瞧。”宋应星还没说话,一个匠人首先搭腔。
这些搞科研的,除却养家糊口外,最让他们感觉幸福的,便是自己的付出的努力得到认可。
这匠人手里拎着一个大号‘手榴弹’,又点燃一个备好的火把,自顾自的前走几步。
“大人准备好了吗?俺要开始了!”这哥们怕响声吓着他们的侯爷,还不忘扭头提醒一下。
“行了,赶紧的,本侯啥没见过!”妹的,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呀,刘鸿渐心里道。
不是应该左手一拉,然后右手一抛吗?
怎的还整上火把了?
轰——思索间,一声巨响从前方数十步处传来。
刘鸿渐顾不得思量点火方式,赶忙走上前去查看。
爆炸处还冒着黑烟,刚冒出青嫩芽儿的草地,被炸出来一个足球大的窟窿,周边数步之内的草也皆是被弹体爆炸产生的铁片波及……
“嗯,不错不错!”刘鸿渐拍了拍这匠人的肩膀以示嘉奖。
“嘿嘿,这都是二档头的功劳,俺们只是按图索那个什么骥。”这匠人也很实在,得了夸奖嘴咧的合不上,想用个雅词儿,又想不起来。
“宋老,这引信问题还不能解决吗?”刘鸿渐摸着下巴皱着眉,宋应星赶紧走上前去。
不能既用既燃的手榴弹是没有灵魂的,而引信便是重中之重,两军相遇便是千钧一发,哪里还有工夫去找火把。
“大人,这只是最初研制出的试验品,门下请大人过来,正是因为着引信有了突破,
这是昨晚门下研制出的新引信,只不过还未向诸位同僚们公布。
大人请看!”宋应星神神秘秘的从腰间取出个用纸卷成的小物件。
这细细的纸筒内不知填充了什么,从中伸出一根线,线的一头还套着一个圆环。
“大人您用力拉动这圆环,要快!”宋应星提醒道。
刘鸿渐瞅了瞅不疑有他,猛的用力一拉。
只见这纸筒瞬间便冒出一股烟继而被点燃,把刘鸿渐吓了一跳。
“就是这个!本侯要的就是这个!”刘鸿渐激动的不行。
“大人,门下的初步设想是,把这手榴弹的木柄镂空,把引信藏入其中,以木盖封之,可防雨防潮也可防止出现其他意外。
待需要用时,取下木盖,拉动圆环抛向贼军即可。”宋应星说道。
“就这么办!本侯宣布,所有参与手榴弹研制的匠人,各领赏银一百两,老宋你功劳最巨,赏银两千两。
还有就是,一定要尽快投入生产,人手不够就招,所有军械所的工人月银提升至二两,另加米粮半石。
银子,本侯不吝赏赐,但是挑选人手一定要严格再严格,马虎的、手脚不利索的、品行有瑕疵的一律不收。
一定要保证做工、精度和产量,还要保证安全,至少要日产达到三千,至于需要多少人你看着办!”
火枪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最能说服人,这遂发枪将是未来大明的标配,工人的待遇自然不能差。
刘鸿渐压住心里的兴奋,对宋应星等人说道。
按照先前,刘鸿渐是打算慢工出细活、物以稀为贵的,但是现在他不打算等了。
他要扩张!再扩张!他要用最粗暴最快速的方式完成某人的心愿,为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宋应星作为科研狂人,在不缺吃穿的情况下,早已对赏银没什么兴趣,反倒是他身后的数个老实巴交的匠人开心的不得了。
手榴弹是消耗品,而且是快速消耗品,一场上万人的战斗下来,起码也要消耗上万枚。
而以这玩意儿的威力,安全问题也不得不重视,这玩意儿都是集中生产,倘若一个工人不小心,整个工坊都有可能被一窝端。
“大人放心,门下到时会亲自监督,这几位都是咱军械所的好手,到时新招的人皆会由他们进行紧急培训,合格者方能签订契约入咱军械所。”
虽然条件苛刻,但宋应星一点也不怀疑,如果军械所招工的消息放出去,周边的府县的匠人、百姓估计会为之疯狂。
最近半年来,军械所的名头愈发的大,大明皇家军械所门口那金闪闪的大字可不是盖的,整个京城乃至顺天府都已经知道军械所的背后是谁。
“嗯,目前遂发枪以及纸壳弹产量如何?”
“大人,咱军械所最近一直在扩容,军械所目前有火枪匠三百余人,可日产遂发枪一千支。
弹药装配工七百余人,也是以流水线生产方式进行装配,日产纸壳弹十余万发。
前日,应黄总督和兵部诉求,咱军械所又有五千支枪运抵边关,随行的还有纸壳弹六十万发……”
战事紧急,如今军械所的全部力量都在生产火枪和弹药。宋应星随口汇报道。
“给银子了吗?”刘鸿渐突然问道。
“啊?”宋应星愣了一下。
“啊什么啊,户部给银子了没?本军械所概不赊账!”刘鸿渐提醒道。
一个企业的崩溃大抵上是从资金链的断裂开始的,他军械所所用原料皆是从户部调取。
虽然户部尚书倪元璐从未提及银子,但有了刘鸿渐的提醒,宋应星从来不拖欠,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还没给,前段时间战事紧急……”
“那便赶快去催,这个头儿可不能开,以后户部再下订单,要先预付!”
战事是紧急,但户部又不是没钱,况且遂发枪和纸壳弹几乎是按成本价装配明军的,这已经是刘鸿渐极大的退让了。
毕竟军械所也不容易,养了那么多的匠人和工人,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月银等待遇也个个不低。
就这半年他的老本儿早已经被吃空了,目前是吃的崇祯大叔的本儿。
虽然大叔不在乎,但是他在乎呀!是银子总会花光的,不挣怎么能行?
“是,门下记下了。”宋应星嘴角抽了一下,对刘鸿渐的安排甚是不解。
但刘鸿渐懒得解释,军械所可不是户部的工坊,是私营性质的。
公是公,私是私,公私都分不清,最后便会一窝遭。
到时候你也吃,他也拿,还不乱了套?
“门下还有一事,需要大人定夺。”宋应星决定压下心里的不解,毕竟这与科研无关。
………………………………
第300章 九边献俘
“哦?何事你宋老还做不得主?”军械所又发明出一大杀器,刘鸿渐的心情明显好多了。
“是咱们的纺纱厂,纺纱厂内三百台新式纺纱机已经投入生产,日产棉纱两万余斤。
且咱们的棉纱不仅产量高还稳定,棉纱粗细均匀、质量上乘,引来不少周边府县行商的青睐。
他们皆想包揽咱们棉纱厂的售卖权,其中以嘉定伯周奎最是积极,他不但想包下咱们的生意,还想购买咱们的纺纱机……”
虽然知道刘鸿渐肯定不会同意,但宋应星还是如实汇报,毕竟周奎乃是国丈,一般人还真惹不起。
“周奎那个老匹夫,吝啬的周扒皮,葛朗台转世,严监生的祖师爷,还有脸找本侯做生意?
不卖!那个老杂毛若敢刁难,让他来找本侯,看本侯不弄死他!
棉纱生意不用找其他人,去联络山西的顾大通,让他选得力人手负责此事。”刘鸿渐三言两语间下了定论。
棉纱这东西是硬通货,好的棉纱肯定是不愁卖的,而这伯爵纺纱机比西方早问世整整一个世纪,刘鸿渐暂时也并未打算公之于众。
自己可以信得过的商人并不多,能在国难时散尽家资,顾大通绝对算一个,既然如此,有好差事,当然应该选自己人。
眼见天气转暖,也不知顾大通那边的煤炭生意做的怎么样了!
“哦对了,眼下已经到了开春时节,暖棚的土豆、红薯如何了?”刘鸿渐问道。
除了战事,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也是关乎大明社稷。
“大人,土豆和红薯的培育是门下的两个儿子在负责,听二人说这几日便要交付给各皇庄的管事。”宋应星道。
虽然他对农事也有研究,但一心不能二用,自从进了军械所,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军需上。
而他的两个儿子宋士慧、宋士意反而对农事颇有造诣。
刘鸿渐还是有点不放心,还专门骑马去了暖棚查验,结果看到暖棚内红薯秧子绿油油的蔓出去好长,才终于放下心来。
一排排的暖棚几乎遍布西山的一角,如此多的暖棚需要的人手必然也是海量,但这年头最不缺的便是廉价劳动力。
宋士慧二兄弟仅以包饭食这一待遇,便从附近皇庄征集来数千种地的好手。
这些作物也是他们日后要种植的,两个小宋正好又借机培训出了不少懂行的,这些人在今后都将成为土豆、红薯推广的骨干。
红薯这东西不仅果实可以吃,就是这红薯叶子也是可以直接做菜,秧子也可以喂养牲畜,简直一身都是宝。
刘鸿渐折腾了半日正好腹中空空,便直接让军械所的厨子下了个小灶。
手榴弹研制成功即将量产,遂发枪、纸壳弹产量稳步提供,纺纱厂也要开始盈利,刘鸿渐心情自然不错。
一盘绿油油的红薯叶子,一盘小炒肉,一壶烧酒,刘鸿渐与宋应星吃的不亦乐乎。
“老爷,兵部的人找您。”牛大棒槌端着个大海碗一边吃着菜,一边从屋子外面走来。
“兵部的人找本侯作甚?咋的找人都找到这儿了?”刘鸿渐喝下一口酒,头痛道。
“老爷,您还是宣辽督师呢!”牛大棒槌提醒道。
“去去去,让他等会儿!”刘鸿渐挥手示意。
又重新交代了一下日后军械所的事项,特别是新作物的推广,刘鸿渐才匆匆的从军械所离去。
待到得兵部,兵部尚书李邦华早已等候多时。
“侯爷,三千营参将吴炳豪和陆海波自边关前来献俘,如今已到达安定门外,本官不敢妄自做决定,想问问侯爷这些俘虏该当如何处置。”
自从刘鸿渐任了督师,全权负责九边战事后,他这兵部尚书反倒闲了下来,与户部一样反倒成了边军的保姆,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运送补给、保证军需。
不论是从职权、还是军权,面前这位年轻人都在他李邦华之上,况且从这一年来的作为来看,这年轻人确实很让他佩服。
是以即便他是兵部尚书,对于这等要事,李邦华还是会请教刘鸿渐。
“动作挺快嘛!不过既然不远千里把这些俘虏弄过来,自然不能直接砍头了事。
那些御史言官们,平日里对建虏口诛笔伐,个个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现在机会来了。
本侯明日便去禀明皇上,让这群鸟官过过瘾!”刘鸿渐不以为意的道。
李邦华自然知道刘鸿渐的意思,事实上他也对这些言官很是忌惮,前几年他就被这些言官们整的很惨,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大人,还有一事,此是宣辽总督黄得功递交的关于此番与建虏作战的详细战报,涉及到赏银、军职、爵位等的提拔嘉奖。
本官想在与御马监的张公公核对前,听听侯爷的意见。”
虽然是为自己辖下的将官们谋福利,但怎料这福利实在是太大,大到即便是他身为兵部尚书,依然是觉得心惊肉跳,感觉不真实。
据详细奏报,不算刘鸿渐带人在建虏后方歼灭的贼军,仅九边一线攻防,外加京军三千营、神机营的数次野战。
一月内共歼敌九万四千余,以先前制定的军功赏银规定,需要支付赏银达九百四十万两。
而整个九边长城一线,共战死边军两万七千余,重伤残疾者六千余,轻伤者无算,以战死抚恤五百两,重伤至残抚恤三百两计。
仅抚恤金便要达到恐怖的一千五百三十万两。
加上即将要发放的军饷,共计要支付给边军、京军的银两达到两千六百万两。
也就是说,边军老兵十二万,外加前去支援的五万余京军,全数算上,每个士兵平均将得到二百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廷六年不吃不喝的岁入……
“怕个球!此规本就是为了鼓励边军士气,如今边军不但抵挡住了建虏,还杀了这么多鞑子,朝廷怎能失信于人?
这规矩不仅要遵守,而且还将一直持续到建虏覆亡。
国库的银子皆是本侯自京官、晋商抄家而来,况且皇上也同意了此事。
至于爵位,皆以流爵请封便可,此事本侯会与皇上商议。
你与御马监的老张所要做的,便是要保证这些赏银、抚恤要切切实实的发到每个士兵、家庭手里。
倘若有人敢于贪墨,不管多少,一律杀无赦!
我倒要看看谁还敢跳出来找茬儿,到时候士兵们答应,本侯手里的天子剑也不会答应!”刘鸿渐强硬道。
文官骑到武将、士兵头上作威作福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至于朝廷里那些嘴强王者、键盘侠们,明日刘鸿渐便要让他们闭嘴。
PS:流爵:不赐铁券,不世袭。
………………………………
第301章 是砍还是捅,全凭诸位喜好
四月初一,京城西市,艳阳高照。
西市街头早已人满为患,比上次山海关之战献俘时人数还多,因为此番不仅有百官参与,甚至有传闻,连大明的太子殿下也会前来。
三千营参将吴炳豪身着一身闪亮的盔甲站于最前,他的身后是数排经历过关外厮杀洗礼的京军勇士。
再之后是五排俘虏,每排皆是十个,侧边一辆辆囚车,每辆车里沙丁鱼罐头般竟然塞着十个鞑子。
这些鞑子与先前一样,皆是一路上被明军士兵们把头顶的那撮儿仅有的毛给薅了个干净,光秃秃的脑袋一脸的生无可恋。
此番从边关运来的俘虏仅有六百余人,这六百人是从全部俘虏的四千余人中挑选出来的,大部分有军职在身。
算是建虏的基层骨干,但此刻这些骨干大多已经被饿的跪都跪不稳。
西市监斩的高台上,兵部尚书李邦华、刑部尚书孟兆祥皆是已经正襟危坐。
监斩台上共摆放了四张椅子,然而这二位尚书级别的人物竟然分别坐在两边,把中间的位置空了出来。
百姓们焦躁的等待着,不时有高喊着杀死鞑子的声音传来,整个西市乱糟糟的。
“肃静!”不多时一队骑兵从街头奔袭而来对西街进行快速的清场。
接着一队明甲卫士,数步一丁,站在了五城兵马司的内侧……
片刻后一架比先前崇祯銮驾稍小一号的轿子从长安街方向行来。
当先打头的是一个十分骚包的青年,这青年一身蟒服,头戴紫金粱冠,腰间佩戴鎏金宝剑,背后数个大汉个个背着一把古怪的武器。
“看,是安国侯爷!”不知是谁竟认出了这骚包的青年,大喊道。
惩治贪官、数次击败建虏、大搞土木工程,刘鸿渐目前在京城那是大名鼎鼎。
“恭祝安国侯爷长寿无极!”一个老头对着刘鸿渐大吼,他的大儿子如今在军械所做工,也因此一家人安然度过了这个隆冬。
“侯爷大恩,老张家不敢忘,张大朗祝侯爷财源滚滚……”
“乡亲们好!乡亲们好!”刘鸿渐拱着手笑呵呵的给身边的百姓还礼。
“侯爷人好呀,俺的傻小子如今也在那军械所里做工,那边不仅吃的好,月银高,还从不拖欠……多亏了侯爷,不然俺家真不知怎么过这个冬……”
“谁说不是呢,俺家那口子没啥本事,只有一身的力气,如今也在帮着侯爷盖房子,他们都说侯爷人特好!”
“哎哟!先前俺家那傻小子要去,俺还以为这些个勋贵没一个好东西竟没让他去,悔呀!”
“嘿,孙老汉,听说军械所昨日又发了告示,又要招人呢!”
……
“刘师傅,他们是在说您吗?”轿子窗帘被掀开,太子朱慈烺仰头四处望望,轻声道。
朱慈烺已经十六岁了,但出皇城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他看着这些一身土布、浑身补丁、面黄肌瘦的百姓,如同看到新生事物般新奇。
“嗯,可能大概也许是在说我吧,嘿嘿。”刘鸿渐十分臭屁的道。
力所能及的帮一帮这些百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与那些个烂到骨子里的勋贵国戚们为伍,有意思多了。
跟这些大老粗们扯犊子不用担心被人背后捅刀子,他们担心的无非是吃穿用度,他们是那么容易满足。
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活下去,想延续自己的香火……
朱慈烺自认不是个何不食肉糜的太子,他知道先前大明的库银告急,他知道大明百姓过的苦,可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样子。
“所以呀殿下,身为大明储君,也不能总是呆在深宫里,而不知民间疾苦。
此事我若在朝堂上说,你看身后那些大臣,肯定又要说我妄自尊大、有违祖制云云”刘鸿渐回头看看轿子后方一排排的朝臣道。
“但是你看这些百姓,他们哪里有那么多弯弯绕,你对他一分好,他便能记你一辈子,这才是大明的根基呀!”
朱慈烺点点头若有所悟。
他不是不想出去,事实上就算是今日九边献俘,也是安国候刘鸿渐一力促成。
待到一行人行到监斩台,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赶紧起身行礼,街边的百姓也是跪倒一地大呼太子殿下千岁。
“殿下说两句儿?”刘鸿渐与朱慈烺站在台前,刘鸿渐突然开口道。
台下是三千营的兵士和一众俘虏,再之后是围观的百姓,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大明的储君,都是眼巴巴的看国宝似的盯着朱慈烺看个不停。
“这个……本宫不知说些什么,刘师傅代本宫说吧……”朱慈烺被人盯的心里有点发毛。
虽说不至于没见过世面,但就算是见群臣也不至于此,因为这些个百姓的眼神儿都太放肆了……
“咳咳——乡亲们,这地上跪着的是什么人,你们都知道吧?”刘鸿渐清了清嗓子对后方的百姓们道。
“鞑子,是鞑子!杀了他们!”群情激奋。
“没错,这些家伙便是祸害大明数十年的鞑子!他们凶狠、残暴,杀我大明百姓如若屠鸡宰狗,本侯的不少袍泽皆是死于他们手中。”
千户所、三千营、神机营,外加上前屯的六千将士,若说仇怨,刘鸿渐比所有人都明了。
“但是,这些袍泽皆是为保卫大明战死的,他们死的值,他们的性命比某些只知贪赃枉法、蝇营狗苟贪官污吏、奸商高贵太多。
此番献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