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伍缓慢的向前行走着,如同长长的蟒蛇之身。

    “大王!陵园到了!”

    侍卫统领禀报道。

    杨浩点点头,走下马车,徒步向前走去。

    骑士与众官员们也纷纷下马,没有人敢在这这里摆什么官架子。

    在这个新建的烈士陵园之内,无论你身份地位如何好贵,都得靠着自己双腿爬上数百级的台阶。

    这个规定已经被写进了大齐律法中,即便是杨浩也无法违背。

    台阶上明显的还存留着昨夜的雨水,杨浩看着山顶,口中念念有词几句,迈步踏上了台阶。

    作为纪念亡人的节日,杨浩如何会忘记那些为齐国的崛起而付出了生命的烈士们。

    清明节这一天,长安城的大小官员全部到场,同杨浩一起为那些死去的烈士祈福。

    新的烈士陵园建立在一个不算高的山上。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可以说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杨浩不懂风水,但是他觉得这里很不错,死去的烈士们能在这里安歇,也算是他没有亏待了这些弟兄。

    这座山的山顶已经被大肆改造了一番,原本凸出的山头已经挖的如同梯田一般。

    一座座坟墓整齐的安放在哪一圈圈平坦的地面上。

    祭品被抬上来后,杨浩念了一段自己亲自写的悼文。

    悼文很长,杨浩念了很久,向上天说了烈士们的功绩,又如同唠家常一般,说了齐国这些年的变化。

    念完之后,悼文扔进火堆之中化为了一缕青烟。

    礼部的祭司们跳了一段祈福的舞蹈,让这祭奠活动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

    杨浩不反对迷信,这东西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让人心灵得到慰籍的工具,用不好就是祸乱天下的洪水猛兽。

    杨浩允许迷信活动在大齐境内传播,但是他不允许宗教的出现,不管是什么神,还是什么仙。

    在人间的一切都必须遵守齐国的律法。

    一系列的举措之下,即便是齐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神话体系,但是十年,却连一个宗教也没有出现。

    甚至连流传了不知多久的图腾崇拜,未知崇拜等许多宗教雏形,都差一点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祭奠仪式很庄严,杨浩同齐国官员们集体默哀大约三分钟,以悼念这些为齐国征战的亡魂。

    正午,晴空万里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杨浩抬头看了看天空,喃喃道:“勇士守土兮,国安康,葬于山峦兮,守故乡!魂兮归来,魂兮归乡!

    ”

    祭奠仪式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结束,人群走后,之剩下一座座坟茔与花环默默的俯瞰着山脚下的长安城。

    清明时节,燕山北方,草原上的青草已经破土发芽。

    逐水草而居的牧人却没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从去年开始,那些在南方战争中失败的人,涌入到了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

    面对战力凶悍的南人,还处于母系社会的草原部落,根本毫无反抗能力。

    冬天的时候,那个叫做少尤的男人,强行征召的各部落的壮年男子,对草原上的部落进行征伐。

    洪武十年初,凭借强悍的实力,少尤被推举为大单于,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在北方部落的语言之中,少尤这个名字在当地语言中发音为匈奴。

    而少尤也是第一任的匈奴王。

    当消息传回长安城后,杨浩长叹了一口气。

    自己呕心沥血,想要将历史按着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但历史的惯性总会进行自我修正。

    自己灭掉了夏朝,却提前创造出了北方胡人匈奴。

    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齐国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个农业国,杨浩可以想象的到,在不久的将来,等这些匈奴人壮大起来后,将会对齐国造成很大的麻烦。

    深入草原作战,对于以农耕为主的齐国来说负担实在太大,草原上地广人稀,物资补给只能依靠本土进行长途运输。

    这其中的消耗只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汉武帝北击匈奴,也是耗尽了数代人的积累。

    而自己的齐国比之汉武帝时期如何,杨浩心中自然清楚。

    这个时候想要主动出击,只会将齐国脱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防御,北方的问题只能等到以后再来解决。

    敢在匈奴人想要壮大起来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对方壮大起来之后,自己的齐国已经不惧怕蛮子的威胁。

    与北方的苦寒之地相比,杨浩更看重对南方的统一,只要将南方开发出来,将极大补充齐国的粮食问题。

    相对于北方一年一熟的农作物,南方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自然条件,是北方苦寒之地不能比拟的。

    洪武十年五月。

    经过和苗人谈判,齐国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苗人大片的土地。

    并且锦衣卫出动,暗中与苗人部落一些首领勾结在一起,通过金钱物质的孵化,逐步从内部腐蚀这些苗人。

    而三苗诸部齐国的险恶用心丝毫没有察觉,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与齐国买地的好处之中。

    齐国的奢侈品成了苗人贵族阶层权利的象征,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底层民众的不满。

    贫富差距逐渐加大,上层为了自己的享乐丝毫不顾及普通人的死活,这给了齐国绝佳的机会。


………………………………

第三百四十八章 苗人强盗

    徐州城是位于青州与荆州交界往南几十里的新城。

    黑夫不知道这个新建的城池,为什么要叫做徐州,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意义。

    直到洪武十年六月,他已经在这个地方驻守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民兵不在齐国的正式编制之内,虽然有一定的军需物资由朝廷提供,但是和正规军相比,民兵就显得寒酸了许多。

    黑夫和他的袍泽们没有盔甲只有一杆长毛与从军队中淘汰下来的腰刀。

    不过这半年来,便是这两件简陋的武器,也很少使用过。

    当兵的生活是枯燥无聊的他不知道自己甚么时候才能立功出人头地,但同时,他的心里也有些惧怕战争肥到来。

    今天,轮到他这个小队进行巡逻,原本以为今天也想往常一样,装模作样的巡视两遍,就可以回到军营中,舒舒服服睡上一觉。

    但是很不幸,她这和小队,港巡逻内多久,刘遭到了蛮人袭击。

    突然到来肥冲突让黑夫有些手足无措,临阵经验不足的队长,只能壮着胆子,喝止自己的士兵不要慌乱。

    十人的小队围城一个圆阵,紧张的看着那些将染料涂在身上的苗人蛮子。

    黑夫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攻击自己,9在他的印象中,苗人一直都很安分,甚至有些苗人首领,还是一些官员的座上宾。

    这让他有一种齐国和苗人永远不会发生冲突的错觉。

    但这些明显不怀好意的苗人让他明白了,为什么齐国会将苗人视为威胁。

    “这里是大齐范围,尔等苗人赶紧退后,若不退后,我将视尔等为入侵。”

    队长壮着胆子喊道。

    只不过苗人好像听不到他的警告一般,依旧面无表情朝他们围了过来。

    对方有将近五六十人,而且个个看上去都无比凶悍。

    黑夫的小队,只能结阵一点点的后退。

    “信号兵!准备发信号!”

    队长焦急的命令道。

    一名士兵闻言,慌慌张张的从腰间取下一个炮仗,但是他实在太紧张了,火折子无论怎么努力都吹不着。

    谢谢苗人显然对齐国的军事组成有过一些了解,连那名士兵拿出了炮仗,在围上来的苗人中。

    只听噗的一声轻响,信号兵顿时惨叫一声,捂着脖子倒在了地上哀嚎不已,很快便没了声息。

    死人了,这便意味着这些人已经有了和齐国彻底翻脸的觉悟,

    那也意味着,黑夫这个小队最后一丝拖延的机会也消失了。

    一名壮硕的苗人朝前挥了挥手,数十名蛮人,顿时蜂拥而上,与齐人杀在一了起。

    相比于只穿了一块兜裆布的苗人,即便是这个小队只是齐国的民兵,但装备上也不是这些土人可比的。

    虽然这些民兵有些慌乱,但是凭借着战阵,却以区区九人的力量,勉强的抗住了低人的进攻。

    但是敌人也很是狡猾,他们的目的只是抢劫,并不想同这些齐人以命换命。

    苗人没有和齐人死拼,而是威胁圆阵不断肥挑衅,一会丢过来几块石头,一会儿做出进攻的姿态,吓得齐人手忙脚乱的切换防御方向疲于应对。

    “后退!继续发信号!”

    队长高声喊道。

    但是这些新兵蛋子,那里见过真正的战场,面对人数远比自己多的敌人,早已经吓得手足无措。

    而这时黑夫不知道什么给了他勇气,眼疾手快的一把从死去的信号兵那里将炮仗与火折子抓在手中,然后忙不迭的跑进圆阵之中。

    “队长!掩护我!”

    “防御!快防御!”

    队长见此高声吼道。

    作乱的苗人见此顿时受到了什么刺激一般,怪叫着对圆阵发起了进攻。

    好在这些苗人只有简陋的吹箭。

    但是这种简陋的武器,只适合偷袭之用,在混乱的厮杀中起不到半点作用。

    一时间喊杀声大作。

    黑夫哆哆嗦嗦的摆弄了好一阵,才勉强的将火折子吹燃,连忙将炮仗举起来。

    只听“嗖”的一声脆响,炮仗笔直的飞向天空。

    “砰!”

    炮仗炸裂,喊杀声瞬间停止。

    苗人那边露出惊慌之色,而大齐这一边,在这爆炸声响起之后,仿佛无形中增添了不少勇气,恐慌的情绪顿时稳定的下来。

    “援军马上到来,大家随吾杀敌!”

    队长狂吼一声,一把抽出身上的腰刀,一马当先,杀向这些苗人。

    受到鼓舞的士兵们,也纷纷抽刀杀了上去。

    士气此消彼长之下,这数十名苗人,居然被不到十人的齐国民兵杀的节节败退。

    苗人顿时大惊,如果短时间解决不掉这些齐人,若是等到齐人援兵过来,那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撤退!撤退!”

    见苗人要走,见了血的民兵们此刻极度的亢奋,狂吼着追着苗人杀了上去。

    一时间,近十名苗人惨死在齐人的钢刀之下。

    但是这些苗人对这山林之地,远比齐人熟悉的多,在山中行走几乎如履平地,齐人追之不上,只好悻悻而归。

    这一场遭遇战,齐人以死一人伤三人的代价,正面击溃了数十名苗人。

    这让这些民兵们都很兴奋,看着满地的死尸也没了恐惧之感,因为这些都将是属于他们的战功。

    “黑夫!你这次做的不错!回城之后,我会把你的功劳上报。”

    黑夫闻言顿时喜出望外,连忙挺直腰板行了个军礼。

    “多谢队长!”

    队长拍了拍黑夫的肩膀道:“好好干!说不定讲来也能和我一样当一个队长,也许有机会还能去正规军当个小军官,这辈子也就不用愁了。”

    黑夫哪里想过这么长远的事,被队长一说顿时有些飘飘然起来。

    开始幻想起自己衣锦还乡的美妙画面。

    而这时哒哒的马蹄声传来,只见一队五十人的骑兵呼啸着朝这边赶来。

    那骑兵军官见到满地的尸体,沉声道:“你们队长何在!”

    “拜见上官!属下乃民兵二队队长河近!”

    “是你们发的求援信号?”

    那军官道。

    河近连忙道:“有百名苗人袭击我部,多亏了上官救援及时,一解我部之危,扬我大齐威严与异族。”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战争与和平

    军官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这家伙的打着什么目的。

    不由得冷哼一声道:“哼!莫与本将言无用之事,具体什么情况本将自会查明,既然敌人已退,这里便由本将接手,尔等速回城中休整,没有军令不得随意走动。”

    队长河近闻言,便知道自己的马匹拍到了马腿之上那里还敢多言,以免到手的功劳因自己的小聪明飞了。

    还没修建完毕的徐州城,基本上没有百姓。

    与其说这里是个城市,到像是一个守卫森严的军事要塞一般。

    除了修建城墙的工人与负责运送物资粮草的民夫之外,其余的都是民兵或者大齐的正规军驻扎在这里。

    但是徐州城也是对外开放的,虽然这个城市的目的是以军事为主,但是商业贸易依然存在。

    而交易的对象,就是那苗人中各类的氏族部落。

    黑夫跟着队伍回到了徐州城之后,他们遇袭的消息也很快的传播开来。

    苗人作乱,若是普通的百姓听了也许会担忧,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但是这里都是渴望军工衣锦还乡的战争狂热分子。

    这个时候苗人居然作乱,这就等于给了他们立功的机会。

    等到援兵提着苗人的头颅和俘虏返回徐州城后,士兵的兴奋之情更是无以复加。

    正规军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而民兵们却羡慕黑夫他们的好运气。

    留守的民兵们多么希望是自己遇到那些送上门的功劳,也许自己做的要比二队这些人做的更好。

    黑夫回来后不久,便被驻守在这里的军官叫过去问话。

    军官是一名连长,这是黑夫迄今为止见过了齐国最高级别的官员。

    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当黑夫出来的时候,脑袋由于紧张还出在发懵的状态,只能依稀的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和那军官问了什么。

    军官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发生了什么,敌人做了什么,民兵又做了什么。

    这些问题都有一旁的监军简政委记录在册。

    这些东西将来都是要上交给兵部进行审查备案之用。

    而且这也是防止,有人谎报战功的一种手段。

    正是因为如此,那名骑兵军官很明显的知道河近是什么意思,但即便是他在怎么心动,他也不敢在这件事上隐瞒。

    即便是自己的连长能包庇他,但是那个整天黑着脸,好像有人欠了他几吊钱的监军可不会给他这个小排长的面子。

    被一刀咔嚓了也没地方说理去。

    军营内,黑夫不知道上面会怎么奖赏自己,但是他已经幻想着,等自己的赏赐下来,便寄回家中,让他朝思夜想的人多置办些新衣服。

    想着想着,黑夫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大晚上,谁在那鬼笑!赶紧睡觉!”

    河近不满的嘟囔了一句,随后鼾声再次响起。

    黑夫小声的松了口气,默默的嘟囔了几句,悄悄的翻身下床,来到了营帐之外。

    月明星稀,远处的草丛中一些发光的虫子正在翩翩飞舞。

    他记得自己的小时候也见过这种虫子,如今想来却已经物是人非。

    确定功劳是一个很繁琐的事情,需要上报到兵部才可以。

    但是赏赐却并不需要经过兵部。

    徐州虽然不在荆州的范围之内,但在新的州府没出现之前,这个城市暂时由荆州南方的县城灵州管辖。

    按着苗人的首级,灵州县令拨出一逼笔钱,作为赏赐的费用。

    当钱财到手之后,民兵二队的人脸上几乎都笑出了花。

    但是当宣布赏赐的官员,念道当场战死的信号兵与重伤不治的另一名士兵之后,欢呼声渐渐停止了。

    虽然他们在一起只相处了不到半年,但往日熟悉的面孔却已经消失不见。

    河近虽然有些功利,但对于自己的袍泽弟兄,他确实一个可靠的伙伴。

    颁发赏赐的官员,将这两名民兵的骨灰交给河近。

    “你是他们的队长,两位兄弟的骨灰与赏赐就拜托你交给他们的家人。”

    河近双手接过骨灰盒,看着上面自己不认识的文字,重重的点点头道:“上官放心,某定会让战死的兄弟风光的回乡!”

    官员点点头道:“那就有劳河队长了,这件事本该朝廷去办,怎奈我大齐人手不足,只能委屈诸位了。

    不过诸位放心,朝廷不会寒了将士们的心,战死的弟兄都会在烈士陵园中有自己的归处,朝廷的抚恤也会发放到死去勇士的家中。”

    河近闻言沉声道:“上官费心了,兄弟们不会埋怨朝廷,出来当兵哪有不死的,朝廷对吾等不薄,兄弟们都晓得。”

    官员点点头:“我大齐有你们这样的勇士,真是一件幸事!

    既然如此,某也就不多留了,告辞!

    ”

    “恭送上官!”

    河近明显此其他人要知礼许多,黑夫等人学着河近的话,恭送了这名从北边来的官员。

    官员走后,河近道:“都知道各自的家乡是什么地方的吧,不知道的相互说一下吧,说不定哪天我死了,骨灰需要你们帮忙带回去呢。”

    他的话让气氛有些沉闷。

    片刻之后,一名民兵道:“我叫白,来自荆州东莱县邻水村!”

    “我叫钱胜,来自荆州灵州府北城三里。”

    “我叫黑夫,来自荆州灵州府南城二里。”

    “我叫仲康,青州镇南县红山镇。”

    。。。。。。

    士兵们介绍完后,河近道:“河近,长安人氏!”

    “好了,大家都记下各自的来历,看来咱们过不了几天安生日子了,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各位的本事了。”

    士兵们沉默了,生命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脆弱,也许前一刻还活蹦乱跳的人下一刻就成了一具尸体,最后只能被装进巴掌大的木盒中。

    这些民兵虽然听说过数万人的大战,但是不久前的小规模冲突,就让他们体验了什么是战争的残酷。

    你若不杀人,敌人就会杀你,这个时候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不同。

    齐人不想蛮人破坏自己的家园,蛮人想过齐人的生活,却不想受到齐人的约束。

    双方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大规模的冲突,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清醒的苗人明白这一点,在南方筑城的民夫和士兵也明白这一点。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总希望这一天能够晚一些到来。


………………………………

第三百五十章 征苗之策

    苗人袭击巡逻队的消息,半个月后,相关的资料摆放在杨浩案前。

    冲突的原因和结果,当地官员已经查清。

    根据苗人的说法,袭击齐人的那些不法分子,不属于三苗联盟的一部分,属于独立的一小股不安定因素。

    杨浩对这种甩锅的做法只是报以一声冷笑,这种简单的小伎俩若是再看不出来,他这些年也就活在狗身上了。

    “想靠这么点小手段,就像让老子缩回爪子,真是老虎不发威,当老子是病猫啊!狗日的。”

    许久不曾爆过粗口的杨浩,这一次是有些动了火气。

    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喝道:“传兵部尚书,三位丞相来见我!”

    侍卫见杨浩动了火气,哪里还敢耽搁,应了一声,以最快的速度跑出宫去,换上快马,连忙去同知那几位大佬。

    半个多小时之后,四人来到王宫,见杨浩脸色不对,几人想了一下便知道杨浩是因何动怒了。

    “南边的事,你们可知道!”

    几人看了看,少炎道:“臣等有所耳闻,那苗人猖狂,居然敢袭击我大齐将士,真是罪当万死。”

    杨浩闻言冷哼一声道:“本王已经无法容忍那些苗人在那边上窜下跳了,诸位可有良策能一举灭掉此族。”

    几人闻言,都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大王,这灭苗之策,我大齐不是已经制定好了吗?我们只需要按着这个计划进行,吞并三苗之地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何必急于一时。”

    兵部尚书道。

    “大王,兵部尚书所言极是,切不可因为愤怒而乱了方寸啊!”

    寅劝诫道。

    杨浩来回走了走,平息心中的烦躁。

    “苗人实在有些猖狂若不教训一下,他们不知我大齐的厉害,既然如此,那便传令下去,通知那些苗人,一月之内务必将袭击我大齐将士的之人交出,否则我大齐将断绝与三苗交易,之前的签订的盟约统统作废,若不同意,从今往后一粒盐也别想流入他们手中。”

    原道:“大王!此时还请三思,若此时激怒了苗人,恐怕之前的计划将难以进行下去。”

    “还请大王三思!”

    少炎也劝道。

    杨浩闻言有些不悦,坐下来沉默良久。

    “若是我大齐从水路进攻苗人,能有多大把握一举击溃苗人。”

    杨浩忽然说道。

    众人一愣,随即沉思起来。

    “如今工部已经能做出承载数百人的大船,这样的船只,在长安的造船厂已经完成五艘,一年内应当还有下水一倍。

    若是十条战船,沿着济水出海南下,从南方河道海口进入,配合南征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