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十条战船,沿着济水出海南下,从南方河道海口进入,配合南征的大军,诸位觉得如此可行。

    ”

    杨浩又道。

    几人有些跟不上杨浩的思路了。

    他们想不明白,杨浩刚才还在准备制裁三苗,而现在居然转念间就相出了这等奇葩的战略。

    不过几人想了想,结合着自己不多的地理知识,还是有些没太理解杨浩的话。

    没理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活了这么久除了见过大江大河之外,根本不知道大海是怎么回事。

    这样也就无法想杨浩那般对华夏地理有些全方位立体式的认知。

    “来人,将地图哪来!”

    杨浩道。

    很快宫女便捧着大齐最为详细的一副地图交给杨浩。

    将其在桌子上展开后,杨浩指着长安的位置说道。

    “我们得造船厂在这里,而这条河就是济水,你们看,这济水向东而流,在有仍来莱夷处入海。

    我的想法就是,从有仍租借这里,在这里建造一个码头,将船厂从长安迁移到此处。

    海上危险,我们先拍船只南下勘探航线,等时机一到,大军顺海南下,直接从这里杀入苗人腹地。

    南方有两条大河,南边的我称之为长江,北边的我称之为淮河。

    淮河水道密集,适合舟船作战,我们只需要切断淮河南北的通道。

    那么苗人只能在这样狭窄的地方负隅顽抗。

    我大齐有舟船之便利,控制水道,将苗人分割起来,由南征的大军将其一举击溃。

    如此淮河以被尽数落入我大齐之手。

    ”

    杨浩如此侃侃而谈,颇有点地图开疆的味道。

    不过以他的能力,这是他所能想出的最为快速消灭三苗的办法。

    几人盯着地图看了良久。

    少炎道:“大王之见识真是鬼神莫测,如此一来,那苗人恐怕没有几天可活了。”

    兵部尚书也赞叹道:“若如此到也不怕那苗人反应,此族相当于灭了。”

    而杨浩却道:“这只是个想法,想要付诸于实践,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首先要随船作战的士兵进行训练,长时间在水面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而且码头的修建也是一件颇为耗费时间的事情。

    至于和有仍的交涉问题,这个我会给任喾书信一封,想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件事情,你们回去后详细想一想,明早的朝会上奏,与众臣工一同商议一番。

    几人点头应是,寅拜道:“大王,既然苗人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臣觉得还是暂时先稳住苗人。

    至于袭击我大齐一事,暂且认了他们之言,不过既然事情是他们那边的人弄出来的,什么也不赔偿到是太便宜了他们。

    臣以为,需要让他们赔偿此战损失,若是他们不同意,我们也不需要彻底的短不短与他们的交易,只需要把响应的价格提升上去,苗人应当不敢不从。

    ”

    杨浩闻言抚掌道:“好!就依右相之策办!那就辛苦右相!回去详拟一份赔偿目录出来,本王批复之后,送到苗人那边。

    ”

    寅躬身道:“臣遵旨!”

    “大王!有仍之事该怎么办?所他们有异心,长安恐怕不利啊!”

    少炎道。

    杨浩陈默片刻:“我相信任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仍之地现在已是死地,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与我大齐并为一处。

    而我与任喾有约在先,若在我大齐将边界推进到长江之时,有仍若未归附,我会亲自找任喾搞好谈谈。

    ”

    嘴脸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局势动荡

    洪武十年八月。

    为了加速统一的步伐,杨浩相邀有仍首领任喾与长安会谈。

    当齐人提出要租借莱夷之地为港口后,任喾虽然不知道港口是个啥东西,对租借也有些模棱两可,但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现在他对有仍的处境看的无比淡然,他只想当好这最后一任首领,在融入齐国之前,为自己的臣民多争取一些权益。

    虽然现在有任族人在陆陆续续的迁移自己的部落,在齐国边界定居,或者直接加入了齐国。

    但他并没有阻止这一切发生。

    现在的有仍,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但确切的来说,他们的存在,倒像是齐国的一个高度自制的政权。

    在双方以外的人看来,有任就是齐国的一部分。

    不管外人如何看,杨浩还是很给任喾面子。

    既然说了是租借,该给的东西必须得给,条约该签还是得签。

    在大齐铜钱物资的攻势之下,有仍内部对这一次的事件就差举双手双脚同意了。

    商定完租借的事情,两个月后,洪武十年十月,齐国于莱夷选定港口位置,并将这里命名为蓬莱。

    而蓬莱港的修建,对于当地人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

    从齐国本地招募工人,需要支付大量的工钱,而且杨浩也不愿意,让本就紧张的农人放下锄头去干这些力气活。

    原本莱夷的人,本齐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雇佣,虽然大部分连工钱都没有,只有一天两顿饱饭,但是对于这样落后食不果腹的部落人来说,这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但是这些人虽然价格低廉,但是服从性上与齐人相去甚远,不过齐人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虽然没有像奴隶一般虐待他们,但也不会给什么好脸色看。

    若是每天的工作量没有完成,则会减少食物的份量,若屡教不改那就哪来会哪去。

    而那些被赶出工地的人,离开之后齐国会用自己独特的宣传方式,狠狠的痛批了这些人一番,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自由自在惯了的部落族人们,面对齐国逐步完善的管理体系,根本毫无反抗之力,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着计划在工地干活。

    在北方修建港口准备一举灭掉南方之患的同时,齐国对三苗的通碟已经在苗人土地上传播开来。

    愤怒的苗人们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一些激进分子嚷嚷着与齐人血战一场。

    但是大部分的上层苗人,并不想和齐人开战,对他们来说,一方面自己并不是齐人的对手,硬拼自己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且这些年他们从对齐人的贸易中,与捞取到了不少的好处。

    他们身上穿的丝绸,喝的美酒,精美的器具,都是从齐人那边换来的。

    若是打起来,这些东西很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齐人的要求,太过于无礼,若是就这么接受了,实在不好和族人们交代,对底层民众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经过商议,苗人虽然同意交出那些袭击大齐的不法分子,但是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对苗人交易的物资类目上,增加几个选项。

    青铜和铁器就是这新增之物中的一部分。

    齐人如何会同意这等事情,不等禀报杨浩,荆州刺史严厉斥责了苗人的狂妄想法,并再次重申了大齐朝廷的决议。

    限定苗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交出罪魁祸首,如若不然后果自负。

    而且南方军队开始做出调动的假象,以此来对苗人施压。

    果不其然,正如太祖说的那般,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苗人将齐人要动真格的,顿时慌了神,急急忙忙的将那个部落的人全都弄死,将一堆冷冰冰的尸体交给了齐人。

    没错,交给齐人的就是一堆尸体。

    当齐人见到这些之后,顿时愤怒异常。

    洪武十年十月中旬。

    长安下令,对苗人所有交易物品加征关税,对苗人实行经济制裁。

    制裁大棒挥舞起来,顿时打的苗人措手不及。

    如此的骚操作,他们别说见过,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齐国的制裁,激起了苗人对齐人的敌意。

    洪武十年末。

    有苗人部落悍然对齐国南方聚集地发起的攻击。

    只不过这一小股苗人的烧杀抢掠,顿时激怒了南方守军。

    齐人的报复来的无比迅猛,还没等苗人享受劫掠的快感,便被报复的齐人杀进啦老巢。

    这个苗人部落近千人口尽数被屠,无一幸免。

    高高的京观矗立在这片土地上,齐人的迅猛打击。顿时震慑了苗人。

    很快苗人便召集了各部首领,商谈如何应对此次危机。

    最终结果,苗人派出使者向齐国赔罪,并献上了大量的礼物,以示自己的诚意。

    齐国半推半就的答应了苗人的道歉,但是作为惩罚,之前那作乱的苗人土地,尽数归于齐国。

    苗人之能咬牙接受了齐人的无理要求。

    但是这件事的影响并没有因此结束,齐国国内的主战声音一天天的高涨。

    甚至于,在南方的边境城市,许多商铺都不愿意换东西给苗人,敌视的态度,就差发生流血冲突事件。

    不过在齐国朝廷的压制之下,事态没有进一步的恶化下去。

    就在齐国百姓不理解朝廷为何对苗人如此软弱时,齐国已经着手开始布局。

    长安城的港口,趁着河面还没有结冰,齐国仅有的几条船全部被征召,总于训练步兵的登录作战,与河岸封锁。

    虽然长安没有正式成立水军,但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只待水兵彻底掌握了航行的技巧,水军距离正式成立也就不远了。

    对于杨浩来说,水军不止是征讨苗人的工具,更多的还是对世界的探索。

    华夏虽大,但资源相对来说并不丰富,尤其是矿产的品质并不好。

    南洋虽然是一堆海岛,但是他知道哪里埋藏着丰富的宝藏。

    想要获取这些宝藏,最起码得有近海航行的能力才能有机会触及到这些东西。

    至于开发那里,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要的只是掠夺目光所及的所有土地,用最快的速度积累财富。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航

    时间飞逝,转眼间,杨浩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十四年的时光,相对于人类数十年的寿命来说,已经无比的漫长。

    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始的部落联盟已经在北方大地上消失不见,相对高效的中央集权制度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在这种高效的统治之下。

    作为巨无霸一般的齐国,肆意的掠夺着老天赐予的资源。

    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农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粮食的增加,让齐国的人口呈指数增加着。

    虽然受限于落后的医疗条件,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

    但是总体来说,齐国的出生率远远的超过死亡率。

    直到洪武十一年二月,新的统计结果出来后,齐国的普通人家,平均每户人口七人。

    这就意味着每户一对夫妻便可以孕育五个孩子。

    这只是平均值,若是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在这个十多年的时间里,开枝散叶的速度更是极快。

    比如御林军大都督,此人在齐国官场上可是出了名生娃高手,此人娶了一个妻子,五个妾室,十几年下来,后代的数量多达二十人,最大的一个,到了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十二岁。

    以齐国的法定婚配年龄,再过四年便可以进行开枝散叶,孕育齐三代出来。

    御林军大都督的高产,让杨浩感到十分的汗颜,一度让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有些不行。

    人口的增加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户部的官员统计出来的数字表明,直到洪武十一年初,算上南方新开拓的领土,与周朝蛮人的融入,整个大齐境内已经有将近两百万人。

    看到这个数字,户部的官员激动的难以抑制,上书以洪武盛世来称呼这个伟大的时代。

    但是杨浩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

    他觉得以齐国现在的土地资源,两百万人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不超过五百万人口,这个盛世扣在太脑袋上,简直就是受之有愧。

    他虽然有些不要脸,但是脸皮还没有厚的如同城墙一般。

    盛世岂是随便就能说说的,在这两百万中,也就不到三分之二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余的还在位吃饱肚子苦苦挣扎。

    这如果能称得上是盛世,那盛世也太不值钱了。

    他可没有某些后世蛮子皇帝那边厚颜无耻。

    官员们的上书,被他一口给否决了。

    官员们虽然有些不解,但只能以杨浩谦虚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洪武十一年立春。

    难得清闲下来的杨浩,心情不错的他,难得的亲自下厨,弄了一个独特的饮食出来。

    涮火锅,在这凉飕飕的初春吃起来简直就是一场享受。

    而用来涮火锅的食材也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野味。

    从野外抓来的野山羊,济水中新抓来的大泥鳅,切成片的山药,几片白菜叶,几片青萝卜,配上茱萸,生姜,花椒等调味料熬制的汤底。

    杨浩这一顿吃的无比舒坦。

    王宫御膳房的厨子们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这位大王是个深藏不露的庖厨高手。

    火锅这种吃法被他们学去之后,经过了一番改良,衍生出了许多的吃法。

    当火锅传到民间之后,立即便征服了普通人的味觉,从洪武十一年开始,齐人几乎无所不涮了。

    三月,冰冻了一个冬天的济水融化,四艘庞大的战船扬起高耸的船帆,在济水上航行。

    阴冷刺骨的春风阻挡不了水兵的的训练。

    经过洪武十年的摸索,水兵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航行与登录作战的技巧。

    由于之前齐人有着近十年木筏的操纵经验,对风向水流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虽然此时换上了更大,更加先进的战船,但那些宝贵的经验却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借着春风,四艘战船扬起船帆,沿着济水顺流而下,向着东方以极快的速度航行着。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从这里抵达位于东方在建的蓬莱港口。

    在哪里进行休整一番之后,会向北而上。

    杨浩给他们的最终任务是,从蓬莱港口航行到北方的陆地,也就是后世的大连一带。

    这是对未来近海远航的一次演练。

    大海远比江河危险的多,他不允许在自己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性的问题让自己的统一功亏一篑。

    从蓬莱到大连这个不算远的航程行中,能够暴露出齐国的战船的不足。

    等到蓬莱港口与船坞建成之后,就能够对着些不足进行改进。

    走马上任的水军统领,官拜营长的石溪看着逐渐远去的长安城,心神有些恍惚。

    曾几何时他还是个茫然无知的少年,当年的军中比武还记忆犹新。

    十余年的时间,跟着齐国南征北战,到如今执掌一军的统领,曾经的少年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眼神坚毅的中年军官。

    “石统领!这次我们得目的地就是这里,接下来我们工部的同僚,会对船只的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到时候还望石统领配合。”

    一名留着长须的文官温和的说道。

    石溪笑道:“宋侍郎客气了,本将自会配合,有什么需要本将帮忙的尽管来寻我便是。”

    宋侍郎点点头道:“如此便多谢了。”

    见石溪流看着沿途的风景,宋侍郎道:“如此盛景真有些不敢想象,这其中也有你我的功劳啊!”

    石溪道:“不错啊,十几年了,物是人非!”

    宋侍郎看看前方道:“天黑之前应该能到新城那边,吾等要不要休整一番?”

    石溪道:“不必了,大军过境多有扰民之处,今夜吾等在千鸟湖休整。”

    “也好,这一次所带的物资,足够我们用上一月之久,想来也是足够的。”

    说道这里,石头溪好像想起了什么,对宋侍郎道:“对了!能否请教宋侍郎一事!”

    “石统领客气了,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据传,在大海的另一边有一片庞大的岛屿,上面有金银无数,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

第三百五十三 对大海的向往

    宋侍郎愣了一下,道:“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石溪闻言眉毛一挑道:“还请指教一二!”

    宋侍郎轻捋胡须道:“据说在大海之东,有一群岛,名曰东瀛,其上有银山一座,金矿无数,其岛之人类如猿猴,与禽兽无异,荒蛮无比。”

    “这么说来,若我大齐取之岂不是易如反掌!”

    石溪心中大动。

    却不料宋侍郎道:“哈哈,石统领想的太简单了。

    那东瀛岛,有些茫茫大海阻隔,其实那般容易踏入其中。

    虽然这几年我大齐银饰昂贵,白银变得越大贵重,但论价值,还是铜铁之物最为紧缺。

    却是那东瀛岛屿有一座铜山,说不定朝廷还会考虑派人过去。

    至于银山不当吃也不当喝,去哪里只是徒耗钱财而已。

    ”

    石溪点点头,但是心中却对此不以为然。

    这几年他可是真切的体会到了,黄金白银这种漂亮的金属在大齐境内的流行。

    大有取铜钱而代之的意思,空有宝山而碰不到,这让他有些憋闷。

    石溪流想了想道:“不知朝廷可否允许私人建造大船!”

    “石统领难道想一己之力去那东瀛吗?”

    宋侍郎诧异的看了看石溪。

    石溪道:“确实有这个想法!我想看看海的那边有什么!”

    “唉!石统领志向高远,吾不能及也,所说朝廷是否允许私人拥有船只,某觉得这不太可能。”

    见石溪流有些失望,宋侍郎又道:“虽然朝廷不允许私人建造,但并非没有办法。”

    石溪连忙问道:“还请宋侍郎指点!”

    “按着朝廷的习惯,这等国之重器是不会允许私人建造的,毕竟每一艘船都极其昂贵。

    但是只要朝廷有出海的打算,却可以向朝廷上书,租借船只,这到有那么一丝可能。

    ”

    “租借?”

    石溪皱了皱眉。

    宋侍郎点点头:“不错,就是租借,只要能承担的起一条船的价格,朝廷有一定的可能性同意。”

    “这一条船不下十数万贯铜钱,这何人能承担的起。”

    石溪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宋侍郎叹了口气道:“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看来出海看看此生无望了,罢了,罢了!听宋侍郎一席话,让某受益良多啊,船上无事,与本将饮上一杯如何?”

    “敢不从命!”

    宋侍郎笑道。

    上古时代的海岸线荒凉无比,对于没有出海捕鱼能力的先民们,海边是一个贫瘠而危险的地方。

    尤其是缺少烹饪之法的落后部落,对于海洋生物身上的那种腥味更是退避三舍。

    但是这种情况在蓬莱刚修建之后出现了改变。

    对于烹饪手段丰富的齐人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赐的宝藏。

    没有被人类大规模捕杀的海洋生物,面对齐人独特的捕鱼手段,根本没有一点的警惕意识。

    往往几个人乘坐一个破木筏,用野草编制和破网,随便出一次海,所得得收货就能足够三个人一天果腹之用。

    生姜去腥味,已经是所有齐人都知道的基本原理。

    配合上其他的调味料,腥臭的海鲜便成了难得的美味。

    这样当初以为自己来到了不毛之地的齐人越发的喜欢上了这里。

    大海蕴含着无穷的宝藏,只等着人类去开采。

    初步尝到了甜头的齐人,对大海除了畏惧之外更多了一丝贪婪,对食物的贪婪。

    而经过半年的建设,原本荒无人烟的海岸,已经出现了一个不大的城池。

    夯土的城墙上已经升起了大齐的阴阳龙纹旗,随着海风飘扬的旗帜,无声的宣示着主权,这里属于大齐。

    只有一块遮羞布的当地土著,挥汗如雨的在这个庞大的工地上忙碌着。

    港口已经有了码头,大块的石料和土法烧制的水泥在海边堆的像是小山一般。

    忙碌的劳工们忽然看到,远处的河道上,几个庞然大物正缓缓的朝着大海游去。

    他们那里见过这么大的怪物,吓得他们以为是海妖作乱了。

    纷纷跪在地上祈求神明能够保护自己。

    但是负责这里的官员见到这几艘战船的时候,便知道是石溪他们到了。

    对于土著劳工的愚昧做法根本懒得理会,连忙让人将码头清理出来,准备让战船停泊。

    驶出了河道后,战船上的所有破都被面前广阔的大海惊呆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大海,和这里相比,他们曾经见过的那些河流湖泊简直就是撒尿呲成的小水坑。

    “这就是大海?”

    石溪震撼的看着蔚蓝的海面。

    “这大海何其广阔,奇哉!壮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