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自救记-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般优厚的条件,若是再培养不出来几个得用之人,那就全都去死吧。

    这些事情虽然只是个大致的设想,不过杨广已经让东宫的属官们开始做计划书了,当然了,还有各种花销的预算书。

    这两者配合出现,算是大杀器,能有效地预防各种贪腐,也算是自己在登基之前的各种预演吧,等到将来自己登上了大位之后,整个国家的各种规划都要规范起来,都要有预算,省的这些人贪污个没完没了的。

    未雨绸缪,举一反三。

    这是杨广一边在做事,一边在教导儿子,杨广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局限在当下。

    皇太孙司马遹表示受教,自从他继承人的地位挑明稳固之后,这位也很快地成长了起来。

    杨广对于儿子的种种进步表示满意,是个聪明孩子,而且小小年纪,就知道掌握好度,这是个很好的优点。

    杨广对于司马遹表示了满意,司马遹对于杨广就完全是敬佩了,越是接触,越是深不可测,让人心惊。

    少年人完全地将父亲当成了崇拜对象,之前还是皇爷爷呢,现在除了父亲之外,他眼里基本上就没外人了。

    眼界开阔之后,司马遹的整个人似乎更加通透了,这才是让杨广表示满意的地方。

    父子二人,一个做事,一个在旁边陪着,二人都很满意。

    时不时地,杨广就会突然发难,考校儿子一二,当然,也会教导他。

    司马遹平时除了跟着师傅们学习之外,最爱干的就是跟着父亲待在一起,从小儿没有安全感的皇太孙,总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足够强大,可以保护好自己!

    杨广对于儿子的这种依赖很满意!

    司马炎的选秀虽然不能用儿子选妃当借口了,可是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又有数百名闺秀被送到了宫中。

    现在的司马炎品尝到了没有皇后的舒、爽之处了,没有人管着,能随心所欲,简直不要太爽!

    这位的后宫快要过万了,还不知足地每年从各地挑选各种秀色,真是让人无语。

    以至于到了后来,杨广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后宫,将这些花季浪费在深宫中的少女们放出宫去,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恩典吧。

    至于杨广自己,一生中在没有大婚过,而且没有立后,宫中三五个女人罢了。

    即便是有了司马遹这个继承人,可是皇帝子嗣不丰还是引得朝臣们担忧不已。

    频频上疏导致的就是皇帝心烦气躁之下的胡言乱语:

    朕的后宫是朕的家事,私事!崩跟朕说什么天子无私事,别说是不立后,就算朕想立个男后,那也是朕之家事,卿等亦无缘置喙!

    不过是一时的气话罢了,不过也不知道怎么着以讹传讹,就成了皇帝喜好龙阳之风,爱上了个美男子,且为爱和朝臣们对抗,和全世界对抗!

    #卧槽,皇帝陛下好帅!霸气威武!#

    #求问那个男人是谁?分分钟能将惠帝迷成这样子,是不是卫玠、潘安之流?#

    后世有一群腐女们的yy,差点将杨广给恶心死。

    甚至还有好多人竟然将和峤给拉了出来,这位对于皇帝忠心耿耿了一辈子,又从不求名,从不抱怨的美男子显然就很符合皇帝爱人的人设。

    杨氏惠民医馆终于在折腾了许久之后面世了,大家都想知道,这里是不是跟传说的那般,看病并不收钱,抓药的话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个成本?

    所以开始几天,这里热闹的简直就跟菜市口一般,好歹也是当朝太子殿下开设的医官,大家有钱的去捧个钱场,没钱的去捧个人场,可别让太子殿下的医馆出现了冷场现象啊。

    杨广对于这种行为也不去制止,等过几天,他们厌倦了这种游戏之后,就不会有人去了。

    杨氏惠民医馆推出的各种消暑的丸药,治疗头疼脑热的药丸子这些倒真是让大家觉得方便了许多。

    毕竟这些东西比起汤药来说,真是方便了许多。

    虽然这些药物的保质期有些断,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买上几瓶备着不时之需也是好的。

    单单是这么几种小药丸子,就让杨广赚的盆满钵满的,虽然不至于前期的投入都收回来,可是架不住其中的利润大啊。

    利用这些钱,再去干点别的,循环往复,简直一本万利!

    这个时候,司马遹已经跟着父亲学习如何看账本理事了,对于父亲的各种奇思妙想敬佩万分的情形再一次上演了。

    杨广被他热切崇拜的眼神看的一阵子的满足,看吧,他的要求就是这么低!

    杨氏惠民医馆继续地在全国铺开,这种速度,显然和皇帝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果然应验了朝臣们的猜想。

    这种邀民心之举,也只有皇帝才能做的出来,摆明了就是要替太子殿下造势啊。

    至于杨广在钱财上的收获,反倒是少有人关注,大家都富的流油,谁还去操心别人的三瓜俩枣呢?

    司马炎一直觉得百姓富足,官员富足,这是自己治理国家的成就感,所以他一直都在积极地鼓励这种炫富行为。

    所以石崇和王恺才会那么明目张胆地斗富,不过过犹不及,司马炎显然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到了后来,大家越发地奔向了奢靡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百姓的日子过的如何,可想而知!

    现在好了,出现了一个和父亲打擂台的奇葩太子,提倡节俭,而且热衷于各种慈善活动。

    皇帝陛下也不觉得这是儿子打脸了,反而兴致勃勃地和他一起做。

    上面有了风向标,下面自然是要表现一番的,富人们都开始热衷秀自己做了多少的善事,救济了多少的穷人了。

    社会风气整体上在慢慢地好转,杨广觉得挺好的,这其实也是在炫富,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罢了。

    而且做慈善是会上瘾的,慢慢地,很多人就会发现,他们是真的喜欢上了慈善,看到别人感恩戴德的模样,真心实意地感激自己时,自己本身得到的愉悦感竟然比起以前来更加地真实。

    慢慢地,大晋国乐善好施之人越发地多了起来,杨广的目的达到了。

    咸宁四年,司马炎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也该是开启南北战争了,统一全国,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杨广也觉得该是自己上战场,建功立业的时候了,虽然朝臣们反对者不少,可是皇帝父子俩的坚持,主战派的各种详实的调查。

    终于迫使朝臣们达成了一致的决定,开战吧,统一吧!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天堑,不可逾越的屏障,所以吴国一直都不将来自北方的威胁放在眼里。

    吴国的皇帝孙皓也不是什么励精图治之辈,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乌烟瘴气之中。

    这个时候,主张派的陆抗又逝世,整个吴国并没有能扛起大旗的,所以尽管听说了大晋要攻打吴国的消息。

    可惜吴国上下并不当成是一回事儿,有长江天险,吴国高枕无忧!

    这种论断在朝野之间都是盛行的,而且还成功地误导了民众,以至于战争到来之后,大家才慌张起来。

    可惜这个时候,晋国的虎狼之师已经在太子殿下的带领下,打到了家门口了,他们这个时候再来抵抗,还来得及吗?

    朝臣们还想着抵抗,想着东山再起呢,可惜的是,他们的皇帝陛下,竟然自缚投降了!

    让一众人惊的掉了下巴,杨广虽然也早就知道这位的德行,可是这样子的皇帝,还真是少见。

    没有节操的孙皓,和前蜀汉那位安乐公其实没差啊!所以,孙皓的封号也便是安乐公了,至于思吴不思的,杨广也真没心思试探。

    小小的孙皓,他还是不大放在眼里的,灭了吴国,统一了全国之后,司马炎显然觉得自己所有心愿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吃喝享乐罢了。

    这种毫无大志的心思让杨广鄙夷不已,可是没有法子,现在他是皇帝,自己还是个太子呢!

    司马炎其实是一个很妙的人,杨广觉得自己有必要前去忽悠一下,让这位干脆去享乐算了,将这个国家交给自己好了。

    当然,这不过是想想罢了,目前他还身处吴国,做最后的料理,按理来说,这种后期工作,不应该由着他这位皇太子殿下来的。

    可惜的是,杨广偏偏就爱着江南的水土,曾经为了赖在扬州不走,他一度都不想当皇帝了。

    可见此人对于江南的喜爱,太子殿下不回京,京中派过来的各色官员显然就谨慎了许多。

    听说这位太子殿下可凶残了,打仗时身先士卒,在军中的威望简直如日中天。

    所以文官们都特别地小心,生怕惹恼了他,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原本想着来这里捡便宜来了,可是这位煞神不走,大家除了小心翼翼之外,还能如何?

    杨广可不知道官员们的想法,他是受了点小伤,而且据说这传国玉玺就在东吴,所以,他想看看这传说中的玉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的。

    至于要不要交给司马炎,他现在还真是没拿定主意呢。

    至于司马炎,差不多是三天两头地圣旨在催着儿子回京了,他没亲眼所见,可也想知道儿子是不是全好无损,可是杨广倒好,竟然滞留南方,不回去了。

    这不孝子!

    听着皇祖又在数落父亲了,司马遹甚是乖巧地垂下了脑袋,他本来也想跟着父亲一起走的,可谁知,一觉醒来,父亲已经离开洛阳了。

    被丢下的司马遹简直可怜极了,好在有司马炎接手,好生地教导皇太孙。

    这位虽然如今还是没有开府设属官,不过经由太子殿下的教导点拨之后,贤名是人人都知道的,而且从不敢因为他的年纪就忽悠他。

    如若不然,你就等着分分钟地被打脸吧,这位皇太孙不知道被太子殿下教导了些什么,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用数据说事儿。

    最为凶残的是,他竟然记得一清二楚,对于各种的数据了如指掌,很多时候竟然比他们这些当事人还要清楚。

    起初大家还会争辩一二,可是到了后来,拥有强大后台的司马遹会亲自地带着你去验证,到了最后,真是丢人啊!

    很多朝臣们不仅想起了很多很多年前,太子殿下舌战群臣的那次凶残了。

    所以说,司马家尽出怪胎,所以大家还是躲远些少惹为好!

    这些都是心底里的秘密,不能明说,可是那种眼神交流,心照不宣的表情还是证明了许多!

    司马炎却是为孙儿感到骄傲,真不愧是司马氏的孩子!将来的大晋的继承人。

    对于儿子不成婚之事,司马炎已经算是默认了,也撒手不管了。

    这些年,他也品尝到了后宫没有皇后的好处了,没人管了,他多放纵都没关系。

    酒色过度有个后遗症,司马炎的身体比以往空了许多,只是他自己并没有发现罢了。

    刚刚灭了吴国,统一了疆域的司马炎精神奋发,一副开拓之主的模样倒也能糊弄不少人。

    不过杨广的人告诉他,皇帝的身体其实已经空了,不过是外表光鲜罢了。

    杨广心情有些复杂了,到底要不要采取极端手段了……
………………………………

第98章 惠帝8

    到了最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京城的杨广神奇地发现了一件事,司马炎竟然写好了退位诏书给他看,彪悍地表示,自己想做一个安静的美上皇!

    说好的父子之间的争权夺利呢?

    司马炎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到底能不能这般任性啊

    杨广真的是哭笑不得的表情,司马炎没有看到儿子感动的模样,心有不甘。‘‘‘‘

    不过这位任性起来,简直让人无语,太子殿下才回来,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退位,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朝臣们对于皇帝的这种画风特别想不明白,不爱皇权的皇帝,真是少见啊!

    而且这位也是开国之主啊,竟然不想着励精图治,为子孙后代留下庞大的家业,就这般任性地退位,真的没问题吗?

    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是真的一点儿也不想面对凶残的太子殿下啊。

    皇帝陛下,求别抛弃。

    所以说,朝臣们痛哭泪流地跪求皇帝陛下的戏码反倒是让司马炎更加坚定了要禅位的打算。

    真是不可思议!

    扯来扯去,到了最后,还是无法阻止皇帝的任性妄为,所以太子殿下顺利登基。

    朝野无一人敢质疑太子殿下的能力问题,他们之前差点儿撒泼打滚都是因为舍不得上皇,而不是对于太子殿下有什么不满。

    呃,现在已经是皇帝陛下了,所以,求陛下不要太过凶残。

    为官不易!

    不过杨广这次上台之后,立即就是各种整顿,而且都是大刀阔斧型的。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两种制度显然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了,可供选择的范围太过狭窄,杨广觉得有必要再加上一定范围内的考核了。

    虽然范围并不广,目前看来只是实验性质的,不过读书人能通过考试入朝为官,引起的震荡可一点儿也不小就是了。

    虽然目前看来还是士族贵族们占据着大部分的额度,寒门子弟能参加科考的比例并不高,可是这已经足够让人疯狂的了。

    毕竟招贤令,举荐之类的总还是要有门路才行,可是参加考试呢,只要有才华,你就能有出头之日。

    皇帝初登基,弄了个所谓的恩科试水,不过反响自然是一片叫好声!

    已经成为了上皇的司马炎带着自己庞大的后宫去行宫招摇去了,等他回来之后,才发现儿子又折腾出了新花样,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得意洋洋地赞扬了儿子一通。

    那种骄傲的表情让很多人表示牙疼!上皇你这样炫子狂魔的行为真的大丈夫吗?

    朝臣们心中的吐槽和各种os差点就将整个宫宴给霸占了。

    成为上皇的司马炎一点儿也没有要给儿子添堵的心思,成天享乐来不及呢,哪里有功夫去折腾那些事儿!

    他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人生活着的真正意义了,反正作为一个皇帝,他该做的一切都做了,司马氏一族在自己手上成为了皇帝,大晋国在自己手上完成了统一伟业。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自己为大晋国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继承人(脸真大)。

    有了这些功绩,谁不夸赞几声?而且自己还能早早儿地放下至尊至贵的权势,赞一声英明贤德、堪比尧舜并不为过吧?

    倒也是,没有晚期君王的昏聩,目前司马炎所做的一切倒也配得上这样的称赞。

    尽管女色上有些不顾不忌的,不过这些都是小节,人们评价司马炎时,大部分都是正面的,毕竟华夏大地在他的手上再次实现了统一。

    华夏历史上三位实现大一统的国君,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能与这两位比肩,晋武帝自然也算是昏庸之辈。

    现在的司马炎被儿子给忽悠瘸了,一时心起禅位之后,他并不是没有悔意,不过很快地,多姿多彩的生活就让他没有后悔的时间了。

    自己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完成了,再继续待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动力了,所以儿子说的对,自己现在就极是地享乐吧。

    太上皇闲的没事儿干,专门聚集了一批文人贤士开始整理大晋国的文化,音乐,华丽的歌赋,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集成册子,流传后世的话,那也是大功一件。

    著书立言,这是文人的最高追求,天下人儒生就跟疯了一般地涌向了洛阳,虽然从来都不缺乏有风骨的文人,可是更多的人,却是没有风骨的。

    能留名青史的机会可并不多,能参与到这种盛会中,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很多人收到了上皇发来的帖子之后,四处炫耀的那个劲头真是让人牙酸的不行。

    不过众人眼神中的艳羡却是无论如何都遮掩不去的。

    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据说这帖子分为三类,几乎将大晋国有名有姓的都囊括了在内。

    就是不知道上皇是根据什么标准派发帖子的。

    杨广为司马炎出了个玩乐的好主意,又转移了大晋文人的注意力之后,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政治革新。

    朝堂上开始了所谓的绩效考核,这种新鲜事物一出,有眼光之人就明白皇帝的态度了。

    皇帝和上皇可是孑然不同之人,看来对于官员的修养素质,这位是有极高的要求的。

    虽然大晋目前仍旧有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市场,不过杨广觉得自己有必要未雨绸缪,为将来的科举制打基础,省的门阀制度形成之后,后世还要再来一番波折。

    所以他开始了小范围内的试行科举,而且还在永熙元年制定了各种的科举制度。

    这般完善的东西都拿出来,陛下还说什么自己只是一时兴起,您哄谁呢?

    臣等虽然看着憨实了一些,可并不是傻子啊?

    朝臣们心中呐喊道。

    杨广可听不到这些话,不管如何,既然开了头,那就继续下去吧,他也知道,很多人是因为忌惮自己的强势,所以压根儿就不敢反对。

    永熙二年,杨广第一次在朝堂上见到了被杨骏赏识非常的潘岳(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俗名潘安)

    这位虽然少风骨,喜投机,爱钻营,不过相貌和才华那还真是没的说。

    略微失态了一下,杨广很快地就恢复了原状。怎么说呢,有些小小的失望。

    天下一统,养兵太多就成为了让杨广忌惮之事了,兵马太多,哪里能有那么多的钱粮供养呢?

    再者说了,现在除了北方的夷族外,全国一统,屯田制也已经坏掉了。

    皇帝颁布了占田令,让普通百姓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士兵们也开始大规模的解甲归田。(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根据占田制的规定,每名丁男可占田70亩,丁女可占田30亩。当然,他们也有交税的义务,每名丁男缴50亩税,丁女则缴20亩税。

    宫中上了年岁的宫人们放出了数千出去,这些人和解甲归田的士兵们结合,算是成功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家庭问题。

    虽然名义上说的是自愿,可是大部分人都是被强制性地许给了这些兵士。

    解决了州郡兵成家归天之事后,他再次地在全国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

    至于想要囤积居奇,控制粮价物价,那就要看你的本事后台了。

    若是能瞒哄过关,倒也算是个人才了。

    杨广很有兴致地等着别人挑衅呢,可谁知,平静无波,真是有些失望呢!

    司马炎分封了诸多的诸侯王,想的就是扩大司马氏的统治范围,拱卫司马氏的政权。

    可惜在杨广看来,这才是自己最大的危机,现在司马炎活着还好,一旦他走了之后,能有几个人是彻底地信服自己的?

    谁会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呢?反正杨广是不信的,所以能怎么办?要怎么办?

    前汉就有七国之乱,自家这位当爹的竟然不汲取教训,还是说他自信过头了,竟然封了八位诸侯王。

    都是司马氏的子孙,难道要同室操戈吗?

    晁错的《削藩策》中说的好::“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可惜的是,这位白白地送了性命!

    不成功,便成仁的典型代表啊。

    他目前也是这般困局,毕竟这些人并没有要造反,对于自己这个当皇帝,也是毕恭毕敬的,没有名头,即便是想要削藩,也不好大动啊!

    司马炎立国之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好在这些人目前还没有私兵,不至于能起兵造反,不过杨广觉得这并不是自己能轻松的理由,反倒是因为这般理所理当显得更加地沉重了。

    皇帝的心思别人可不知道,反正大刀阔斧的皇帝让朝野一片赞扬之声就是了。

    所以对于他目现忧虑之色,作为太子的司马遹特别地不能理解。

    事关重大,杨广也不好对着他提及自己心中所虑。司马遹还黯然了一阵子,跑去皇祖处求安慰。

    父子俩终于再一次地面对面了,对于儿子的忧虑,司马炎反倒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父亲忘记了前汉的‘七国之乱’吗?”

    作为人主,有自己的自信骄傲,杨广也不恼司马炎的这个态度,直接地问道。

    “……”

    这倒是,前汉的七国之乱,也是刘氏人自己作乱。可那也是因为汉景帝要削藩所致,难道说,儿子也有这个打算吗?

    “是的,儿子并不觉得这样下去,司马氏的统治就能长治,反而是遗祸子孙后代之举!”

    你这么不客气,真的好吗?

    司马炎老脸一红,这事儿是自己做的,自己也是一番好意,想让司马氏的统治基础拓宽,给皇室子弟权力,赢得他们的支持,省的曹魏虚弱的情形再次在司马氏身上出现。

    而且这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