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自救记-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委屈了谁,他这个当爹的心里能好受的了呢?

    可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来,虽然不至于慌乱,可是司马炎还是显得有些着急,问计杨广。

    “那现在怎么办?”

    “计有二!”杨广也不啰嗦,直接说道。

    “喔,详细说来听听!”果然生个好儿子就是占便宜,司马炎有些洋洋得意地想到。

    “一么,跟前朝似的,强行削藩。二么,让他们自己带着人口兵马向南,向北,向西自行扩张立国。”

    两种法子有利有弊,司马炎也不傻,自然是明白的,可是明白归明白,有了法子,反倒是更加地纠结了。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大家和平相处下去,不是挺好的吗?”

    这种*之言一出,就是小太子司马遹都有些鄙夷了,更甭提杨广了。

    司马炎也是一时口误罢了,面红耳赤的尴尬模样,杨广和司马遹也只能左顾右看,权当是没看到罢了。

    司马炎咳嗽的两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然后想问策杨广,复又望了望儿子,他现在是皇帝,这种事情就应该他自己操心,拿来烦自己算什么?

    很是光棍地就想明白了,司马炎也不管面皮了。

    “你看着办吧,朕年纪大了,要颐养天年,实在是不宜操劳,小遹儿,来,来,扶着皇爷爷,咱们去花园里走走,别打扰你皇父思考国政了。”

    呆滞的小宫人真想化身咆哮帝:皇帝陛下,您的节操呢!

    这般无赖的模样,杨广还能如何

    借着上皇生日的名头,杨广发帖子,让诸侯王们入京来为上皇贺寿。

    虽然大家都知道皇帝仁孝,可他一向反对铺张浪费,怎么此次会这般大张旗鼓啊?

    上皇的身体很健康啊,皇帝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深知杨广脾性的朝臣们开始分析他这次行动的深意了,不过很快地,他们就扔到了脑后,因为听说是上皇非要逼着皇帝发帖子的。

    呃,这是皇家之事,朝臣们还是少掺合为好。

    唯独和峤等少数人,人后有些忧虑,陛下不会是想一锅端了吧?

    虽然觉得不大可能,可是依着陛下的性子,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啊!

    不过目前似乎各处的军队,就是京畿大营都没有什么特别动静,朝臣们又渐渐地安心了。

    跟着一位任性霸道的主子,日子也难过啊!和峤苦中作乐地想到。

    只能希望这次不会出现什么流血事件就好了……

    诸侯王心中也有些疑窦,总觉得头上有挥之不去的乌云罩顶,总归不是好事!

    不过既然上皇有这个兴致,皇帝又有这个孝心,自己还真不能不去。

    而且皇帝这次似乎还真是大手笔,竟然弄了个什么与民同乐的“千叟宴”,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这是没有收到请帖之人的酸言酸语,并不会有人支持。

    说的是千叟宴,不过是京畿地区上了年岁的数百老人罢了。

    全国范围,太过劳民伤财之事,杨广目前还不支持。

    不过这些花销么,自然是有大手笔的富翁们赞助的,并不用皇室花钱,杨广这才弄了个千叟宴出来。

    和皇帝搭上关系的石恺积极地准备着上皇寿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一点儿也不当自己是外人。

    这下子,诸侯王们不来也得来了,这种盛会你总不能派了属下来吧?

    事关孝道,可是马虎不得。

    为了表现,人人都搜集了珍奇异宝,运往洛阳,进献给上皇,以表孝心。

    至于其他人,自然是恭贺之意了。

    纷纷扰扰的千叟宴之后,上皇终于将儿孙叔侄都们集合在了一起,除了皇帝父子之外,其他的儿孙都在这儿了。

    司马炎心中其实还挺骄傲的,二十多个儿子,也是能力的一种啊!

    不过想到自己要和皇帝配合演戏来坑人,他的心情又有些沉重了。

    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孙叔侄啊,一视同仁虽然做不到,可是总不能真的就坑人吧?

    不过为了司马氏的长治久安,还能如何?硬着心肠上吧!

    果不其然,杨广父子到的时候,气氛僵硬的跟什么似的,司马炎自己气呼呼的模样,底下的各位诸侯王们面现异色。

    对于皇帝父子的到来,聪明人神色复杂,显然,这是皇帝之意,上皇不过是被推出来的挡箭牌罢了。

    皇帝这是将咱们当成傻子了呢!

    聪明人不少,杨广也没想着要糊弄他们,也没有要让上皇背黑锅的打算!

    “削藩,这是朕的选择,不过父亲仁爱,所以多给你们一个选择,既然你们不知足的话,那大可试试看今日能不能走出这承光殿。”

    明晃晃的威胁,这是杨广的底气,上皇对于儿子的这种维护倒是舒服了不少。

    其实他刚刚的态度也说不上好,习惯了一言九鼎的生活,如何会理会他人的糊弄呢?

    没想到皇帝竟然是个护短的,这般明晃晃地维护自己的,司马炎已经想不起来曾经有谁了!

    瞧着皇帝的眼神越发地柔和了起来……

    “皇上,别欺人太甚,咱们可都是司马氏的子弟,咱们又没有犯错,没有造反,凭什么你就……”

    话还没说完,发现自己头上的冠带掉了,杨广淡漠地走了过去,收回了自己寒光闪闪的小匕首!

    汝甚吊,其父知否?

    这般凶残的皇帝,简直就是个不按情理出牌的魂淡!

    很多人心里咒骂道,看到瘫软在地上的司马伦,有些不知所措了。

    赵王的辈分算是最高的了,这位是上皇的叔叔,皇帝的叔爷,皇帝竟然这么不留面子。

    “若不是怕父亲伤心,朕相信,你现在已经去天堂见祖宗去了……”

    赵王司马伦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历任平北将军、安北将军等。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时,因赏罚不明引起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八王之乱时,这位逼着司马衷让位给自己。

    司马伦登基后,任用孙秀等小人掌政并大肆封官来收取人心。不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同年四月,司马伦宣布退位迎晋惠帝复位。

    至于他的结局么,一点儿也不好,连同三个儿子,都被朝廷派人给杀了,埋骨之地就是贵族监狱金墉城。

    “你,你,黄口小儿,欺人太甚!”

    司马伦竟然激愤之下,厥了过去,真是个不中用的草包。

    撺掇着让他出头的几人心中暗骂,这还是他们辈分最高的叔叔,甚至是叔爷呢,都能这般地利用,杨广对于这些人,基本上不抱什么希望了。

    不过显然,上皇司马炎还是割舍不下,年纪大了,人容易心软,杨广暗叹一声,算了,就当是给上皇一个面子吧。

    “现在,轮到你们的答案了,选择什么你们随意,留在洛阳做个富家翁还是去征战自己立国,随你们吧,有了答案,记得来找朕,别想耍花样,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试试朕的手段!”

    霸气侧漏的皇帝陛下说完之后,与儿子一左一右搀扶着上皇离开了承光殿,端看他们的选择了,一念之差,基本上就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杨广倒是期待着这些人能有几个有出息的,可别只在窝里横!

    目送上皇、皇帝、太子三人离去的背影,甚至还影影绰绰地传来了皇帝淡淡教导太子的声音,

    “看吧,这就是武力强权的正确用法,这些不要面皮的,你就不能给他们蹬鼻子上脸的机会……”

    皇帝!什么仇什么怨?

    龇目欲裂的司马伦醒来之后听到的就是这句。

    “唉,你也别太过了,差不多就得了。”

    上皇觉得特别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他是真的老了,狠不下心肠来了。好在还有个好儿子,否则将来,真是不堪设想。

    坐上了肩舆起驾回宫的司马炎带着几分失落有欣慰的地想到。

    至于皇帝、太子父子俩,目送这上皇消失之后,这才步行回了太极殿。

    “父亲,您真的不怕他们……”

    司马遹还是忍不住地问道。

    “怕又有什么用?这种情况早就在预料之中,不过是看谁的手段多,拳头硬罢了。”

    杨广淡淡地道。

    “儿子受教!”司马遹态度端正,杨广自然不会随意生气发火。

    父子俩平和地回了太极殿,一个学习,一个阅奏折,气氛和谐如昔。

    殊不知,外面已经炸锅了。呃,杨广其实是知道的,不过他自信这些人翻不起多大的浪,压根儿就没正眼瞧过。

    这种态度,朝臣们很熟悉,所以大部分都明智地保持了沉默,这种事情,从来都不缺炮灰,可别白白地填补进去了。

    太傅杨骏本想求见皇帝,可是转眼一想,又回府生病去了。

    三省六部制本来就是魏晋时期出现的,虽是雏形,可是也能看出来当政者对于削弱臣子权力的心思。

    杨广顺势而为,进一步地将权力细化,如今的杨骏,虽然空有太傅之名,可实际上么,并无其实。

    能看出来皇帝对于外戚的防备,所以他还是识趣一些,少往前凑吧。

    不过心中略有不甘,这也正常。历史上,这位就是个权迷,死抱着不撒手的那种。

    好在现在有个强横的皇帝在,他只能收敛性子,倒是有些后悔当初没有一下子就同意皇后的提议,让闺女进宫为后,伺候皇上了。

    等太子回宫之后,皇后再也不提让杨氏女进宫的事儿了,杨骏自也不好厚着脸皮再提出来。

    现在后悔了,又有什么用呢?

    诸侯王在洛阳四处奔走,皇帝竟然也不限制他们的自由,是真的笃定还是说另有阴谋?

    奔走了一圈儿的诸侯王总算是明白了,皇帝这是真的不将他们放在眼里啊。

    这小子年岁不大,可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让朝臣们这般敬畏?

    他们虽然听说过杨广的残暴威名,可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一点儿也感受不到那种被打脸的苦逼之处。

    所以朝臣们看着这些人四处蹦跶,皇帝一点反应都没有,很快地就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对于他们的种种说辞,压根儿就不动心。

    至于那些动心的么,司马家的诸侯王们又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说的可不就是他们么?

    有脑子的煽动不了,煽动的了的他们又看不上!

    至于他们彼此之间联合起来,不知道为啥,这些人竟然提都不提,真是奇怪。

    上皇可是发下了狠话,若是真的胆敢,那就等着吧。

    司马炎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比不上儿子的狠辣,可是这位也不是慈善人,跟在他身边的人都知道,当今的凶残那是有根源的。

    忙了一整天,又累又饿,屁事儿都没干成,心情能好吗

    当然,也有老实的,并没有多大的野心,杨广喜欢这种人,世袭罔替的爵位,子孙后代不降等的承袭,入朝为官什么的也随便。

    很快地就有人动心了,分化拉拢,没几天,搞定了大部分人。

    赵王司马伦在侄儿面前哭诉了一通,发现半点儿用处都没有,他倒是想起兵造反,可是发现自己竟然离不开京城,没有兵马,造反个屁!
………………………………

第99章 惠帝9

    大失所望之下,司马伦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来,找皇帝谈判,他要北上,攻打突厥,自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皇帝之前答应的那些条件,到底还算数吗?

    杨广给了肯定的答复,当然算!一起来的还有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等人,这些人都算是有野心的,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代开国人主什么的,忍不住地就有些激动。し

    杨广答应了他们,带着封地的人口、粮草可以选择个方向,自己离开,不过这人口、粮草也是有数量限制的,总不能你都带走了,给我留个空壳子吧?

    而且这些人还指望这皇帝派兵呢,还有提供武器什么的,所以大家一切好商量。

    能坐下来谈判,事情已经算是完结了,户部、吏部掺合进来,和这些人扯皮谈判,杨广倒是清闲了下来。

    能这般轻松地解决藩王之事,杨广心中还算满意,只要不弄出大乱子,他就放心了。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掉转枪头来对付自己,杨广淡淡一笑,拭目以待吧!

    至于后世子孙,那就不管了,反正那个时候自己已经不在了,没本事守住的话,随他们去吧。

    杨广一点儿也不操心后世,谁能为子孙后世保驾护航到永远?

    司马遹却是危机丛生,学习比往日里更加刻苦了些,杨广也不戳破他的小心思,总归自己强大起来才好,靠着别人,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藩王们有胆略的毕竟是少数,除了那几位之外,剩下的都赞同了皇帝的提议,接受世袭罔替的爵位,子孙也可以入朝为官,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至于司马遹将来会不会继续削弱宗室,到时候再说吧,走一步看一步好了。

    杨广也知道儿子将来会为难,不过没法子,司马氏皇室一向优待宗室,这是传统,也是强大的底气、实力支撑,杨广也不好做的太过了。

    至于便宜儿子,你自己节哀吧!

    这是国策问题,将来想要改变,也许还有机会,不过只要司马炎活着,自己就不能再有大动作了。

    不过他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多了,现在只能等着时间检验了。

    很多的政策举措现在看不出来有什么用,可是杨广已经埋到了四五十年以后了,将来人们才会称赞自己真知灼见,这也不要紧。

    反正自己也不图虚名!

    解决了藩王后患之后,杨广觉得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也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这晋朝,在待着也没意思了。他生出了出去走走的念头。

    这不是有便宜儿子可以用吗?虽然并没有入朝,可是太子一直都参与着各种国事,杨广提出了让太子监国,杨骏辅政,自己带着上皇出行去了。

    这般任性的皇帝简直让人无语极了,父子俩人偷摸地走了,司马遹想哭都来不及!

    硬着头皮上吧,好在父亲给自己留下了足够的帮手,至于杨广父子俩,一会儿在北方,一会儿在南方,行踪隐秘不定,谁也摸不准他们的具体方位。

    不过每隔十日半月的,司马遹都会收到父亲从各地传来的资料信息。

    这些资料恰恰能解决自己当前的困局,司马遹只以为父亲在自己身边留了人,所以才会这般地了若指掌。

    现在他的翅膀还没硬,并不反感他的这种做法,至于将来么,那谁知道呢?

    杨广倒是没想那么多,他有系统,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对于司马遹,他也是用心教导的。

    司马炎父子出行,也不怕危险,还特意地跑去南方,北方,西方的战场上去瞅瞅诸侯王们动静,出谋划策一番。

    反正是和别人抢地盘,他还真没什么可怜悯的,什么法子歹毒出什么法子,一圈儿转下来,众人对于他的忌惮更甚,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这年头,有见识之人可真不少,竟然有人瞧上了夷洲(今台湾),想要通过吴越之地,漂洋过海,去那里谋发展。

    杨广为他的举动点赞,积极地准备了许多的东西,中原文明自然是要积极扩散啊。所以书籍啊,种子这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水师,大晋的水师直接让他们送过去就是了。

    陆地上的阵仗就全靠他们自己的了,总不能杨广直接包打天下吧,靠人不如靠己啊!

    司马炎父子俩在外面逛了快要一年了,总算是将这大晋走了遍,起起伏伏的万里江山,让人豪情万丈,民生百姓们欢悦的表情让父子俩之前的种种憋屈尽皆散去,反而坚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儿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呃,这似乎是皇帝该操心的事儿,自己还是好好儿颐养天年算了。

    司马炎想想每天卯正上朝什么,顿时地打起了退堂鼓,也别和皇帝争了,内耗什么的不是最损耗国力了吗?

    所以,皇帝你辛苦了!

    杨广可不知道司马炎所思所想,这趟他其实没有必要非一起出来的,主要是司马炎这个当爹的实在是太好了,好到让他忍不住地想要回报一二,所以才会一起出来,让上皇散散心。

    至于其他的,不过是顺手而为。

    回到了京城之后,发现这里竟然比自己离开时更加地亲切了一些,不都说吾心安处,便是故乡么?

    怎么会产生这种错觉?

    一旁的上皇连连道,

    ”儿砸,咱们回家了,回家了!”

    恍然间,杨广这个超级没有归属感之人这才发现,自己似乎是真的到家了!

    提前得知消息的司马遹这几日天天来城门前站会儿,希望自己能早日遇见皇祖父亲。

    没想到今天运气真好,才刚出来多久呢?竟然看到了父亲。

    司马遹几乎以为自己是在做梦,揉揉了眼睛,一副无法置信的惊喜表情让杨广更加愉悦。

    一家人团聚,自然是另有一番欢喜的。

    等叙旧结束之后,杨广认真地察看了一番儿子对于朝中种种事体的处理结果,赞扬地口吻指点了几句,司马遹欢喜地不知道手脚该往哪儿放了。

    这幅小孩子模样的表现大大地暴露了他的年纪,少年人似乎比自己离开之前成熟了许多,也能独挡一面了。

    真是又欣慰,又惆怅!年轻人的成长意味着自己在逐渐老去,岁月并不会因为你是人间帝王就优待与你。

    回京之后的司马炎,将自己整理出来的各种集子册子刻录起来,然后各处备份之后,这才放入了皇家的藏书局,传承后代。

    文化界的盛会,也许还会继续流传下去,不过他却是看不到了。

    心事了结之后的司马炎,身子终于撑不住地病倒了,卧病在床的司马炎得到了儿子的悉心照料。

    不过医病不医命,一代人杰的司马炎终于丢下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国,撒手人寰。

    上皇驾崩的消息传了开来,这位受欢迎程度显然是比当今更甚的,哭死,哭晕过去的臣民不计其数。

    有了当今的严苛多照,更显得上皇的仁厚,臣民更加感念!

    杨广带着儿子实打实地为上皇守孝三年,这次,他是真的觉得伤心欲绝,似乎是当初母后病故时,自己才有这般浓烈的感情来着。

    司马炎夫妇对于自己,实在是一腔爱护之情,人待我以诚,自然是无法无动于衷的。

    当今悲伤辍朝半月,再次见到当今时,竟然发现他的双鬓竟然灰白起来。

    朝臣们心有戚戚然,大家对于当今的观感却是好了许多,仁孝之人,毕竟冷酷不到哪儿去的。

    很多人都在为之前误解了陛下而感到羞愧时,当头棒喝就来了。

    尽管辍朝半月,可是朝廷上发生的种种,他自然是了若指掌。

    这次,皇帝似乎一点儿情面都不留,直接发布罪名,然后抄家,游街,流放,杀头,一大批人头落地,朝臣们乖巧的跟鹌鹑似的。

    皇帝也不知道积蓄了多少年了,鸡毛蒜皮子的小事儿太子殿下都能随口说出,就更甭提是陛下了。

    数据打脸狂魔太子殿下竟然能将你二十年前做县令时贪墨的数据精确到具体几个上,你还能有什么可以狡辩的呢?

    此次肃清官场,算是对自己执政以来的一个补充吧,因为顾及到上皇的面子问题,杨广对于官员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即便是巨贪都没有动手。

    现在好了,上皇驾崩,也该到了清理的时候,司马遹为何会知道这么多的数据,显然杨广准备了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空了这么多的位置,自然是要有人填补上来的,华夏什么时候都不缺人,尤其是不缺当官的,所以杨广从不担心没人来做官。

    而且他多年前开设的养善堂现在已经开始有人才输出了,这些人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用着也放心,都是年轻人,也更加地有朝气,更有上进心,并不像老臣一样死气沉沉。

    再者,年轻人多俊美,看着就养眼许多,老菜帮子有什么值得好看的。

    杨广总算是为自己换了这么多的菜鸟上来找了一个能说的过去的理由。

    太子殿下和这批人的关系显然亲近无比,大家能看出来,陛下只怕是跟多年前的上皇一样,要为太子殿下铺路了。

    唉,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这些人,老了,没用了。

    朝堂上的老臣几乎没几个了,司马遹听了别人的闲言碎语之后也突然地醒悟了过来,红着双眼跑到了杨广面前,一向礼仪周到的小孩儿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

    直吓的几位朝臣们以为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呢,赶紧地告退了。

    杨广也诧异,最近一切都平安无事啊?难道说是太子的母亲谢氏又怎么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