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昏君自救记-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作真快,紧接着,各地的平叛就跟儿戏一般,没有超过一月,从鲁豫开始,到江南,到川蜀,很快地就烟消云散了。
隐忍憋屈了一年多,皇帝觉得也该是时候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了!
两位宰辅,只留下了一位李东阳还在朝堂上苦苦支撑,其他的几位,谢迁,刘健,此次彻底地回家了,而且还落了个晚节不保。
至于所谓的“八虎”,首恶刘瑾被其他人推出来当替死鬼。张永(新的刘瑾)趁机上位,朱厚照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准了。
不过刘瑾敛财无数,“及籍其家,得黄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锭又一万五十八万三千八百两;宝石二斗,金钩三千,金银汤鼎五百,衮服四,蟒服四百七十袭,牙牌二柜,金龙甲三十,玉印一,玉琴一,狮奕带一,玉带四千一百六十。又得金五万九千两,银十万九千五百两,团扇饰貂皮中置刀二,甲千余,弓弩五百。其他宝物不计其数”,最后竟是不知所踪。
科道官弹劾内外官为刘瑾奸党,列名有:内阁则刘宇、焦芳、曹元;尚书则吏部张采,户部刘玑,兵部王敞,刑部刘璟等人,其他郎署监司又十余人。
其余奸党,或谪外,或闲住,或除名,一时朝署为清。
“朝署为清”的同时,朱厚照头上的另一片天也轰然倒塌。
太后突发重病,来不及救治,宾天!
短短的一行字,谁也不知道其中的腥风血雨,朱厚照以为自己低估了太后时,她站出来给了自己一击。
然后很有自知之明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朱厚照想要报仇都没有什么办法。
肃清了朝堂,后宫似乎也清明起来了。
朱厚照总算是能彻底地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正德六年,在赋役繁重的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其次为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试行“一条鞭法”效果斐然。
此时大明的苛捐杂税已不下千种,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农民不堪重负,逃亡奔命,造成朝廷失去大量纳税户,田赋收入也随之减少;朝廷财力分散,扰乱分配秩序,终致朝廷财政陷入危机;削弱中央集权,助长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了安化王之乱。
后来的宁王之变,也不过是其中之故。
既然有了更好的措施,朱厚照也不吝来增加自己的功绩。他打算用五年时间来慢慢地全国推广“一条鞭法”,外加上轻徭薄赋,定然能减轻百姓负担,恢复民生。
“八虎”刘瑾被诛之后,另有一位贤明之士进入了朱厚照的视线之中。
王守仁!
这位一下子从地方官员进入了大明的权力中枢。许是朱厚照烦透了言官们动不动的弹劾,所以这位就成为了言官们的头儿——督察员左都御史兼任兵部尚书。
言官十六道,从此彻底地掌握在了王守仁的手里,彻底地成为皇帝的掌中物。
虽然弄不大明白这位王守仁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让皇帝如此看重。
不过如今的朝堂,朱厚照真正地做到了一言九鼎,即便是有反对之言,也不过是就事论事,不会因为反对而反对了。
张永因为平叛有功上位,可惜,他发现,自己也能在皇帝身边做个吉祥物了。
而且一旦皇帝有了什么新花样儿,张永必然就是朝臣言官们的攻讦对象。
司礼太监这个位置,真的不好做啊!
可是其中的风光,又让他舍不得放下,只能说,甘苦自知罢了。
朱厚照也没有勉强谁,一切都是你自己愿意的!
所以最后,死于非命,自然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朱厚照觉得自己道了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帝王心术了。
正德七年,武宗皇帝册封皇长子朱载熙为太子,嫡长女朱载安为宁安大长公主。
于此同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册封太子,确实值得普天同庆,尽管早就知道了这位小皇子便是下一任的帝王。不过没有尘埃落定,板上钉钉,名正言顺之前,人总是会提心吊胆的不是吗?
现在好了,册封了太子,有了继承人,大家觉得心里踏实了。
三岁成为一国太子,朱载熙开启了自己灿烂的人生。至于将来如何,目前不得而知。
儿子和闺女继承了自己的聪明智慧,这一点,尤其让皇帝觉得欢喜,不跟夏氏那个傻女人一样简直是太好了。
上天对朕不薄!
正德八年,佛郎机使者皮莱资抵达北京,皇帝陛下竟然亲自接见了这位洋夷使者。
不过具体说了些什么,也只有礼部主客司(明朝的外事机构名称)的官员们知道了。
这次会见之后,朝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自立国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
现在,皇帝陛下竟然下旨恢复了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三个机构从隋唐就有了),负责东西二洋海贸事宜。
史称“正德开关”(历史上的隆庆开关)!
此事引起了的轩然大波显然事朱厚照无法想象的,尽管并不完全都是坏事儿。不过顽固派再次出来兴风作浪倒是让皇帝头疼了一阵子。
既然无法用言语说清楚,那就用事实说话吧。
一直安静了好几个月的皇帝终于带着自己的文武重臣来到了天津卫,然后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们开开眼界,他们就知道自己为何要开海禁了。
果不其然,佛郎机人的臼炮一响,射程,杀伤力,比起大明的火器更甚。
尽管大明朝廷一直颇为重视火器的发展和使用,太、祖皇帝制定了“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其中,装备火器的铳手占了编制的百分之十。
明成祖朱棣,甚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装备火器的新兵种——神机营。
不过现在么,显然大明的火器开始落后于洋夷了。
大明的钢炮、碗口炮明显是比不过佛郎机国的臼炮,这种震慑让很多人哑口无言。
朱厚照这下子满意了,用事实说话,让你们闭嘴,挺好的不是吗?
正德四年,朱厚照在天津卫设立了漕运总兵,分别督运海道、河道粮饷,兼管筹建仓屯等事宜。
现在看来,皇帝陛下甚有远见卓识。
佛郎机人对于自己震慑了大明王朝君臣一事,显得十分地骄傲,这显然是一件足以让自己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他现在倒是庆幸自己之前答应了大明皇帝了,大善!
这下子,朝臣们心服口服,甚至是有积极派已经忧心忡忡,似乎明天洋夷便要入侵了一般,有些杞人忧天之嫌。
朱厚照可不管他们心中所思所想,尽管开关了,可是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
海寇成风,如果不狠狠地教训他们,过往船只的安全无法保证不说,沿海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一代圣主,自然是不能坐视此等事情发生的。
皇帝带着朝臣们开始商议该如何应对开关之后种种问题了。
当然,海贸的巨大利润也让朱厚照十分眼馋,身为一国之主,如何能眼睁睁地放过?
当然,还有各种海关关税应该怎么收取,这些都是问题,早日制定出章程来,也早日获利不是?
而且皇帝陛下很是开明地告诉朝臣们,谁家想要组织船队出使南洋,去外洋,皇家一概是支持的,不会阻拦的。
有了动力之后,这些人难道还会各种拖沓敷衍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第105章 正德帝5
至于如何修理海盗强贼,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守仁显然是责无旁贷的,这位也算是军事大家。。しw0。
王守仁并没有信口开河,拍着胸脯向皇帝保证什么。大明朝兵部尚书,带领兵部众官僚,将大明自立国以来,和海寇的各种战斗资料都翻了出来,加班加点,终于弄了一份看上去不是那么纸上谈兵的东西出来。
这份厚三寸的折子已经不能说是折子了,看上去更像是一本书,一个册子了。
朱厚照挺满意的,朕果然没看错人,破格提拔了他,也算是有识人之明。
皇帝是高兴了,兵部也是大大的闪光了一次,这些大老粗们闪着的白牙让人觉得刺眼不已。
得志便猖狂,小人行径,不值得深交~
尽管很多人心里暗暗地咒骂,可是脸上压制不住的羡慕,心中压制不住的酸水直往外冒。
王守仁一份集体署名的折子换来的可不仅仅地帝王的赞叹,还有同僚们的钦服。
王大人高风亮节,不和同僚,下属抢功,这种赞叹让王守仁往后的朝堂生活不知道顺畅了多少。
上面有皇帝陛下的赏识,下面有同僚下属的支持,王守仁,你才是人生赢家!
不提王守仁,让皇帝陛下一直纳闷的是另外一件事儿,自己一直很讨厌很讨厌的杨廷和,他发现,竟然并不是自己记忆中那么讨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皇帝陛下拧着眉头的模样让很多人心里着急,陛下这是又思考什么家国大事儿呢?
是不是那儿又有暴雨,旱灾了?
“被忙碌”的朱厚照想了许久还是没法子通透,好在他有个万能的咨询师。
“主圣臣直、主贤臣良;主昏臣佞,主昏臣奸。”
系统在一旁看的明白,很是直接地给出了上面的“十六字真言”。
这就是人治的一个弊端了,而华夏大地一直都在这个循环中持续了数千年,到了如今,尽管提倡的是法治,是完善制定规则。
可实际上呢?各地的重复建设屡见不鲜,政令反复也平常,显然,我们仍旧在人治的圈子里打转儿。
朱厚照因为系统的“十六字真言”陷入了沉思中,虽然他真的一点儿都不想承认,可是不得不说,杨廷和所作所为,自己是要负上一定责任的。
不过这并不是杨廷和能陪伴自己的理由啊!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人负我!”这是每位帝王的秉性。
“不想用就高高地挂起来算了,要么打发回家也是你一句话的事儿,纠结什么呢?”
系统虽然知道杨廷和是朱厚照的先生,可是弄不明白的是,他一直在纠结个什么劲儿。
朱厚照到底是在纠结什么,其实他自己也有些说不清楚,总归杨廷和是不同的,这是肯定的。
而且他自己知道,杨廷和是有大才的,自己发展大明,离不开这种顶尖的人才。
“……”
算了,说不通那就随便他自己去纠结着吧,杨廷和虽然看上去没有如今的王守仁风光,可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那也是顶呱呱的人物。
而且帝师这个名头,为杨廷和赢来的好处可不少。
朱厚照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样,心胸没那么宽阔呢,轻轻揭过算了总觉得是便宜了杨廷和,直接弄死他,批发回家么,又觉得不甘心。
这种事情就让他自己去纠结吧,系统陷入沉默,朱厚照一个人静静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过很快,一阵大呼小叫就将他给唤醒了过来。
“阿爹,阿爹,咱们去画舫玩吧。”
宁安大长公主来了,这位最爱的就是坐着画舫转个遍之后,架起鱼竿,钓鱼。
虽然看上去更像是在捣乱,可是她真心爱钓鱼。
内廷各处的水里的鱼都是被人给喂养习惯了的傻鱼,只要饵,它们也不管是不是有危险,直接吞。
所以小姑娘尽管是捣乱,可是每次下来,也有不小的收获。
内廷喂养的大部分都是观赏鱼,可惜到了宁安这里,一般都是送去父亲的小厨房,将他们料理了,吞下肚子才是正事儿。
从小看到大,她也不觉得这些普普通通的鱼有什么好看的了。
珍禽猛兽,这位还真是不少见,恼不得你送她只小猪,小鸡仔什么的,她反而觉得新鲜呢。
宁安来了,那么她的兄长呢?
苦逼的太子殿下自然是没有妹妹那么好命的,他要学习的东西多着呢。
天子也曾是太子殿下,而且还是两岁就被封为了太子,比起朱载熙,他更加受宠。
皇帝陛下小时候的功课自然是有记录的,所以,朱载熙只能再次地随着父亲的脚步,走上一遍。
几位夫子都是大儒,而且还一定不能是刻板的那种,省的让自家儿子厌了读书,他上哪儿哭去。
至于宁安,她愿意跟着兄长学就学,不愿意就算了。
显然,孩子们都是遗传了自己的聪明,朱载熙小小年纪就已经有早慧之名传了出来。
几位夫子的推崇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听在朱厚照这个当爹的耳朵里,那就是理所当然的,孩子是自家的好哇!
被女儿打断了思绪的朱厚照也不去纠结杨廷和的事情了,吩咐下面的人准备一下,他们要去画舫玩了。
而且朱厚照怕自家小姑娘有什么意外,秘密地教了她游泳,两个孩子的水上功夫比起自己来,也不差了!(请自动忽略其中的夸张之意)
宁安殿下这般任性妄为,当然是有根由的,想想登基之前的当今吧。
如今宁安殿下所玩的,也不过是毛毛雨罢了,毕竟是女孩子,破坏力有限。
至于朝臣们的弹劾,皇帝陛下来了个充耳不闻,更何况,自从上次皇帝陛下开喷之后,那几位大人这么多年原地踏步,甚至是外调,几乎每一个人能有所作为之后,很多人也算是看明白了。
当今就是个睚眦必报的,就算是为了求名,弄的大家都不高兴,可是人家毕竟是你老板,做铮臣,那也分对象的!
当今虽然爱胡闹了些,可是在大事上,正事儿上毫不含糊,私生活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说的也是,兵部的几位大人们简直要崩溃了,三寸的折子都上去了,可是皇帝的要求也太高了些,这不仅仅是要防备击溃倭寇,竟然还要防备洋夷。
可是关于洋夷的资料,自己手头上的那点东西能拿的出手吗?
这次来的佛郎机人不就正好儿能打探些消息吗?
兵部老爷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探听咨询,是不是晚了些?
额,听了王守仁的奏请,朱厚照有些无奈,叹了口气,将自己从系统哪儿得来的金手指,厚达五寸的世界各国的消息直接地递给了王守仁。
王守仁翻了两页之后,激动不已,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直呼“陛下圣明!”
这老实人拍马屁,自然是比其他机灵之人更加地让人信服,对于王守仁的这份敬佩拜服,皇帝自然是欣慰的。
不过高人毕竟是高人,皇帝陛下也不能太过得意了。
不过皇帝陛下的这份资料是不是太过详实了些,佛郎机人这么傻的就将自己国家所有的消息也都给卖了?
还是说,这位佛郎机的大使并不是看上去的商人总之,种种的疑虑存于心口,王守仁倒是很明智地没有再问。
总归,这是一份让大家大开眼界的折子,而且之前那些忧心忡忡的杞人忧天派这次总算是找到了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了。
虽然折子是小范围内的流传,可是该知道的还都知道了,很多的大家族最近都忙着准备船只,人员准备出海呢,现在有了这份儿资料,大家在想,自己准备的是不是有些不足?
大明的火炮火器似乎不行啊,这可如何是好?
看来还是要让兵部加快速度去清理海盗倭寇了。
这下子,王守仁苦逼了,不仅要遭受皇帝陛下的压榨,而且还有来自朝中大佬们的额外关注。
在受宠若惊的同时,大家也是亚历山大啊!
不过皇帝陛下已经派了特使过去,在两广,福建等地开始为自己抗击倭寇,打击海盗造势了。
皇帝陛下的平倭昭告也一同颁发,昭告天下: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窥我内附之邦,
……
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详见明神宗平倭昭。)
当地人对于这种劫掠苦不堪言,现在朝廷竟然要打杀倭寇,海盗,民间欢天呼地,一片称颂之声。
朱厚照通过系统,看到了某些音像资料,对于洋夷“烹食婴儿,掳掠男妇,设棚自固,火铳横行,犬羊之势莫当,虎狼之心叵测”的这种情形恨得咬牙切齿。
他发誓,绝对要让这些人怕了我大明,知道朕不是好惹的才行。
皇帝突然发狠,王守仁首先就有些吃不住了。
战争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并不能只是陛下您空口白牙说打仗就能打的起来的,没有充分的准备,精良的武器,难道陛下是要让我大明男儿送菜吗?
尽管话说的很委婉,不过总结起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朱厚照觉得自己现在真是心慈手软啊,王守仁,你好的很,胆敢顶撞于朕,等着吧,你就别犯错,如若不然,朕总能收拾了你,等着瞧吧。
这话是当着朝臣的面儿说的,不过并不是大朝会,而是御书房。
王守仁反而因为皇帝的咬牙切齿之言欣慰,陛下胸襟宽广,一代明君之相!
我呸,别以为你夸朕几句,朕就能放过你了,妄想!
其他人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这个王守仁,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这才让皇帝如此看重。
大明朝的水师突然进入了紧急状态,很多熟悉水性的平民渔子亦被征召。
看来皇帝陛下是要干一票大的了。
其实大明的水师算得上是现在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水师了,不过朱厚照被系统给唬住了,所以心中有些忐忑,所以才会拖延了许多时日,自觉做到了万无一失,这才开始了在海上作威作福的日子。
一百多人消灭了四千人的战绩传到了朝堂上时,(明朝水师的真实战绩)再三地确认了消息准确之后,这下子,大家的信心一下子就回来了。
之前被皇帝陛下的那副折子给唬的半死,现在么,发现自己的水师似乎并不差,甚至比什么洋夷的还要强大数倍,大家伙儿的一颗心总算是回到了胸膛中。
大明水师的这一战,虽然不至于海寇尽灭,不过也让海寇们可以消停上好一阵子了。
至于他们是否会卷土重来,这就不是咱们要关注的事儿了。
正德十一年,朱厚照下旨嘉奖了兵部诸人,论功行赏,人人有份儿。
#论跟了一个好boss的重要性!#
兵部的小官小吏们笑的嘴都合不拢了,都说王大人为人好,跟着他不吃亏,果然不差,自己这么一个兵部的小吏,现如今也能在陛下的嘉奖圣旨上,可见王大人的为人了。
至于他夸赞的王大人,才是人生赢家,可惜,兵部竟然无一人对王守仁不满,反而觉得皇帝的器重是应该的,王大人的能力,人品,操守,在朝中那都是一等一的,重用王大人,这是陛下圣明的明证!
至于其他部门的酸言酸语,兵部众人却只当这是夸赞了。
也算是事实,朱厚照你这把地捧着王守仁打压杨廷和,真的没问题吗?
你就不怕王守仁就是下一个杨廷和吗?
系统在心中默默地吐槽道。
可怜的杨廷和,很多的事情其实都是他做的,都是他和皇帝陛下悄悄儿地在御书房商议出来的,可是功劳呢?
不是皇帝的,就是王守仁的,皇帝你这般欺负人真的好咩?
不过瞅着杨廷和也没什么不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管是杨廷和还是皇帝陛下,都笑的神神秘秘的,弄不大清楚啊。
至于被捧上了天的王守仁,时常一副惭忸之态,让众人大呼,
“王大人,您真是太谦虚了,过谦即诈,您可别玩儿脱了才好啊!”
大明水师的剿匪行动在继续,不过蒙古人似乎又不大安分了,一直怒刷存在感的蒙古小王子再一次地出现了。
小王子出动六万骑兵骚扰宣府,攻破城堡二十、杀掠人口三千七百四十九人、畜产三千四百余头。明军都指挥朱春、指挥王唐等人战死。
皇帝陛下静极思动,他真的想上战场啊!
不过不管是前世的应州大捷还是宸濠之乱,朱厚照都被人给黑出了,不过他想要上战场的心却是不死。
作为一个弓马骑射长大的男子汉,不上战场的话多么地遗憾啊。
一身本事无处发挥,也恼不得清廷皇帝爱围猎(这一行划掉)。
不过作为皇帝陛下,想要亲征,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要是出点意外,想想“土木之变”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