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自救记-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身本事无处发挥,也恼不得清廷皇帝爱围猎(这一行划掉)。

    不过作为皇帝陛下,想要亲征,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要是出点意外,想想“土木之变”吧,皇帝陛下!

    这大明江山要托付给太子吗?他稚嫩的小肩膀能担负的起天下万千人的福祉吗?

    皇帝陛下,万不可任性妄为!杨廷和说的直白难听。这也就是帝师才能说出这种斥责自家孩子一般的言语来,而且还不怕被皇帝给穿了小鞋。

    至于其他人,就是一直都是皇帝陛下一直捧着的王守仁都持反对意见。

    也是心塞,不过是想去上个战场,怎么就那么难呢?

    皇帝苦口婆心,朝臣死谏、死谏、死谏,以死相挟!

    朱厚照气的真想杀人,可惜的是,这次朝堂上难得一见的群臣对立皇帝的局面竟然出现了。

    到了最后,皇帝陛下气的拂袖而去!

    回去之后,找了自家亲亲心肝,宁安公主去寻求安慰了。小公举显然不明白战场有什么好玩的。

    只要听到父亲要离开京城,去什么鬼地方好几个月,自己要和父亲分开,她就一直扯着皇帝的袖子,眼泪汪汪地盯着他,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让皇帝仰天长叹!

    朕这是遇上了所谓的掣肘?(皇帝陛下不忍心说猪队友,这是他的种!)

    至于太子殿下,倒是双眼发亮,男儿建功立业神马的,从小儿听着明成祖故事长大的太子殿下心向往之。

    既然皇父无法离开京城,儿子代您前去鼓励将士,监军也行啊!

    一个两个的,这是要气死朕吗?

    一个七八岁的小豆丁,你是上的了马还是拉的开弓?

    最后,成功歪楼。

    只要皇帝不去战场,一切都好说,朝臣们将宁安公主给夸成了一朵花儿。

    至于太子殿下,自然是心存大志,大善。

    什么鬼?

    皇帝陛下被这群人的颠倒黑白给气笑了,不过他也算是明白了一件事,自己这辈子只怕是和战功无缘了。

    倒也算了,强求不来就算了吧。

    王勋为主帅,去和鞑靼小王子去较量一二,皇帝陛下这次总算是能展示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了!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率军驻守聚落堡、天城。”

    “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游击周政,驻守阳和、平虏、威武。”

    “以上部队务必于十日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

    ……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离开驻地,火速支援王勋。”

    “副总兵朱峦、游击周政即日出发,尾随鞑靼军,不得擅自作战。”

    “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即刻出兵,驻守阳和,不得出战。”

    ——以上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双方激战,数十万人兵戈相向,死伤无数,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最后险胜!

    退走的鞑靼小子因为蒙古可汗亡而忙于内乱,无暇南下,大明朝总算是安全了。

    口胡,怎么可能呢?

    正德十二年,佛郎机驻满刺加总督派安特拉德与特使托梅·皮雷斯等人率船队驶抵广州,“放铳声如雷”,震惊全广州。因外国朝贡入明港口均无鸣炮行为,且佛郎机又不属大明规定的朝贡国家,地方官员拒绝佛郎机人登岸。

    一直以来,两国保持的良好关系,一朝破灭!

    朱厚照气的差点儿就砸了书房,佛郎机人显然并没有因为明水师在海上大力打击海盗就将大明放在眼里。

    “盘留不去,劫夺行旅,掠食小儿,广人苦之”尽管有夸大之嫌,可是还是说明了佛郎机人的凶残自大之处,简直分分钟不能忍。

    正好儿,倭寇现在蛰伏,不敢轻出,掉转枪头,架好虎尊炮,对着佛郎机人,开炮!

    广东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调动广东沿海卫所部队数万人,费时半年,将佛郎机人从屯门给赶了出去!

    自此,两国一直就处于这种小打小闹不断的漩涡之中,

    后来的稍州之战、西草湾之战皆是如此,而且佛郎机人竟然还和倭寇搭上了关系,实行游击战,骚扰劫掠过往船只行商。

    大明水师只能组成巡游队,护卫队,专门负责歼灭护卫之责。

    也不是没有人上疏让皇帝行海禁之策,不过现在朝野已然尝到了海贸的甜头,一个个吃的肚胀脸圆的,谁会将这么大一块儿肥肉吐出来?

    还没等皇帝说什么呢,朝臣们就能将这些人给喷成渣渣。

    果然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啊!朱厚照感叹道。

    当然,皇帝陛下自己也是私库满溢,至于国库,如今可不缺钱。

    朱厚照自觉地自己治理有道,百姓富足,宁王按理来说应该会安分守己了吧?

    不过朱朱宸濠还是不安分地纠结了一批暴民,造反了。

    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成兵,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

    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七月初,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这次,可没有王守仁在江南为朱厚照平叛了,不过还有一位,吉安太守伍文定站了出来,及时平定叛乱,朱宸濠与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被擒。

    最后,朱厚照让人在通州处死了宁王,除宁王之藩。

    世人都传,皇帝陛下这次发狠,竟然将宁王挫骨扬灰,这种不靠谱的传言竟然越传越广,最后成为了众人不能说的秘密。

    朱厚照看在自己收获了一个兵部尚书的份上,也就不和这些人计较了。

    平乱出头的伍文定成为了新任的兵部尚书,至于王守仁,内阁大学士,成为了首辅。

    彻底地压了杨廷和一头。

    朱厚照,你个小心眼儿的!
………………………………

第106章 正德帝6

    正德十六年很快就到了,朱厚照的心情虽然还算平静,可是面对马上要到来的三月,他觉得自己还是无法淡然面对的。看小说到网

    这也可以理解,马上就是自己的死期了,谁能坦然面对?

    即便是圣人,也不一定能豁达地面对死亡,就更甭提是恨不得自己能“万岁”的人间帝王了。

    大明朝的帝王们,尊奉佛道,追求长生的可不在少数,就更甭提是历朝历代的那些炼丹的烂事儿了。

    朱厚照本以为自己算的上是大度坦然的了,没想到,面对死亡的威胁,他还真是有些看不透啊!

    皇帝陛下的一举一动,自然是神秘又吸引人的探究的,陛下的情绪变化,自然是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的。

    谄媚者,时时刻刻地想往让爬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心情不好的皇帝陛下终于得到了一个能缓解自己焦躁的法子!

    炼丹。

    有传言说,朱厚照并不像他的历代前任一般,尊奉佛教,当然,也不喜道,他信奉的居然是伊斯兰教。

    尽管不知道这些传言是真是假,可是现在系统面对的就是个开始炼丹的朱厚照。

    太子已经十二了,出阁读书的年纪了,不大不小的年岁了。

    对于父亲炼丹的行为,太子倒是有些纠结,可是并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才行。

    自始皇,到汉武,这些人也曾沉溺过炼丹,可是谁长生不老了?

    太子殿下的纠结别人不知道,可是宁安知道啊。作为皇帝陛下的心头宝的宁安公主,这些日子眉头紧皱。

    兄妹俩嘀嘀咕咕一番之后,觉得有必要和父亲聊聊。

    见到皇帝之后,发现他似乎是受到了巨大的惊吓一般,十分地不正常!

    俩人也顾不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了,急忙地扯三扯四,安慰父亲。

    朱厚照是真的被吓到了,寒食散,长生丹之类的东西,堪比猛兽!

    系统怎么可能会让自己的宿主走上歪路呢?

    各色影像资料分分钟地就能秒杀了朱厚照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心思。

    汞中毒的残像能让朱厚照做一辈子的噩梦,至于小白鼠吃多了寒食散之后,亢奋的以头触墙,撞死的残像,也足够让听到寒食散这几个字的朱厚照打哆嗦了!

    这般凶残真的好咩?

    扼杀了朱厚照的乱七八糟的心思之后,系统继续保持了沉默,高人风范尽显!

    从这天起,太子和宁安两人发现,父亲似乎又恢复了正常,那日自己所见的景象,更像是一场梦。

    至于宫廷里死了几个小宫人,宫外锦衣卫诛杀了几个小道士之类的,这些却是无人会能联系在一起了。

    锦衣卫杀人,还需要理由吗?

    他们哪天要是不杀人,那才是怪事儿呢!

    反正已经足够臭名昭著了,锦衣卫行事更加肆意,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不过不得不说,世人都是欺善怕恶的,恶名远播的锦衣卫,反倒是日子过的逍遥自在,尽管也知道,自己的结局多半不大好,可是能享受到无数人享受不到的权利金钱,这一辈子值了!

    够光棍儿吧,反正他们杀的人都不是因为自己的私欲就行了。

    听命上峰而已!

    朱厚照将锦衣卫一分为二,一明一暗,开始为儿子铺路了。

    他自己费了多大劲儿才掌控了朝堂呢?而且还是重生者,又携带巨大的金手指,日子过的也不都是美事儿,如何能让儿子品尝自己之苦?

    化身儿控的皇帝陛下想一出是一出,也是够折腾的,不过系统觉得这样倒是挺好,总归有事儿折腾,不胡思乱想就好。

    东南方向,因为海贸的大力发展,绝高的利益引来的便是无数的觊觎。

    海盗倭寇横行,尽管大明水师已经极力地打击倭寇,坑杀海盗了。

    可是这些人,似乎是绵延不绝一般,越发地猖獗起来了。

    不管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一天天地精良起来了。

    简直分分钟不能忍!

    作为一个帝王,如何能忍?

    天子一怒,底下人就苦逼了。好在现在已经是内阁,不是兵部尚书了,王守仁带着几分苦中作乐地想到。

    至于苦逼的伍文定,你自己节哀吧。

    他这会儿还在熟悉兵部的人事架构呢,如何应对目前的困局,就是个极大的考验了。

    至于杨廷和,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要退休了。朱厚照对此不置可否!

    不过杨廷和此次上折子乞休的态度十分地坚决,他并不是以此要挟皇帝。

    在朝堂上风风雨雨几十年,他也累了,想休息了。

    而且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从小儿好学,声名在外,他对儿子寄予厚望,现在退,是给儿子铺路呢。

    朱厚照可不知道杨廷和是玩真的,折子扔到一边,不管了,现在还是倭寇比较重要。

    而且朱厚照觉得还是要个狠的,一下子让他们疼怕了就能消停一阵子了。

    显然,目光放在了属国高丽的大明皇帝如今憋着坏呢。

    要说这使坏,还是得锦衣卫,作为使坏的行家,他们的种种法子和点子让朱厚照大开眼界。

    果然坏人都是聪明人,此言有理!

    隐匿的一部分锦衣卫日夜地跟随着陛下派来的教习学习倭人的语言,穿衣打扮,生活习惯,礼仪风俗,历史传承等等。

    这简直就像是在培养间谍啊!

    朱厚照,你这么玩,真的好吗?

    培训了半年之后,系统觉得这些人可以派出去了,朱厚照已经忘记了正德十六年是自己的死期了,此时,依然进入了盛夏,他的死劫解了!

    这批人分为两拨,一前一后地趁着夜色,离开了京城,快马加鞭,去了通州码头。

    一波北上,一波南下,短短数个时辰,消失的无影无踪。

    从此,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一批人的任何资料了。

    就是朱厚照,都是将他们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并没有留下一字半文。

    伍文定花了半年时间来熟悉人事,掌控兵部,结交同僚,总算是适应了朝堂生活。

    现在,皇帝陛下摊牌的任务也该是时候完成了吧?

    要不说,这人才什么时候都是人才,伍文定的折子倒也很有可取之处!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这远远不够!

    不过他还是对伍文定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赞赏,京城下发折子,两广,福建,江浙等地根据兵部为文书自行调整自己的策略。

    不过很快,倭寇海盗们急剧减少,这很不正常,这种反常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安。

    不过身为大明属国的高丽日子就不好过了,越来越多的倭寇海盗来攻打高丽了。

    高丽王室苦逼了,日子难过啊!

    没了法子,李氏也只能向外请求支援了,咱也是有后台的啊!

    大明属国什么的,不要太威风,倭寇在海上被大明水师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消息还是瞒不过高丽人的。

    所以高丽使臣带着朝贡物品,前来求见大明皇帝陛下。

    礼部主客司的官员傲慢地跟什么似的,压根儿就不将小小的高丽放在眼里。

    使臣在京中周旋了好些时日之后,这才得到了皇帝陛下召见的准确消息。

    皇帝陛下对于东夷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极为愤慨!

    喂喂喂,皇帝陛下,不就是几只盗寇么,您至于将罪名直接安置在东夷人身上吗?

    他们会哭的!

    皇帝陛下颠倒黑白,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真赞!

    兵部尚书伍文定又一次苦逼了,皇帝陛下,您能不能给臣一点儿准备时间啊,这般突袭到底是闹哪样啊?

    不管伍文定的苦逼,总之皇帝陛下算是彻底地和倭寇杠上了。

    很多人都看的明白。

    要大明出兵打仗可以,这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甚至武器辎重咱自己准备,可是高丽总不能一点儿表示都没有吧?

    能派出来做使臣的一般都能忠贞圆滑之人,嘴遁技能一定点满的那种,所以这位虽然还算谨慎,不过还是差点儿就拍着胸脯保证了,粮草高丽准备。

    皇帝满意了,这就足够了,毕竟高丽是大明的属国,皇帝陛下还是很有仁爱之心的,并不想让高丽百姓受苦不是?

    一场战争打响,高丽自此成为了大明的粮仓,棉仓,药材培养基地,矿藏之所。

    高丽王室迁居京城,封个安乐公,世袭罔替,这不挺好的

    大家你好,我好!朕喜欢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

    至于东夷,小丑之国,彻底地覆灭算了。

    虽然最后的结果稍微地有那么点不如人意,东夷并没有彻底地覆灭,不过朱厚照已经不在乎了,他们想要翻出浪花来,朕也不怕!

    皇帝陛下高冷的模样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琉球诸岛彻底地成为了大明的中转港,至于原住民么,分化拉拢,歼灭首恶,不大是什么问题。

    这次,朱厚照算是志得意满了,文治武功都不缺了。

    大明王朝自立国以来,和倭寇海盗的对抗自此彻底结束!

    正德十九年,杨廷和终于离开了朝堂,七十岁的老人了,皇帝也觉得没意思了,他的儿子杨慎成为了状元之后,老大人再无遗憾,走了!

    这次,朱厚照并没有再次挽留,两人之间的纷纷扰扰总算是成为了历史,尘埃落定!

    至于杨慎,据说是“无书不读”,又是年轻人,打发他去和太子殿下去作伴吧!

    十五岁的太子朱载熙绝对不差,甚至比杨慎涉猎的还要广,了解的还要多!

    所以说,皇帝陛下,您将状元郎派过去,就是想陪衬您的儿子有多优秀是吗?

    儿控的朱厚照已经让懒得吐槽他的系统再次出声了!

    不过在别人看来,皇帝陛下一副慈父心肠,这是在帮太子殿下培养心腹呢!

    杨慎继承了父亲几十年的政治遗产,只要他自己不作死。

    等将来太子殿下登基,又是从龙之功,日子简直不要太幸福!

    大家对于杨慎的羡慕嫉妒可想而知!

    杨慎和太子迅速地成为了亦君亦友的同伴关系,杨慎是个通达之人,书尽管读的多,可并不是书呆子,他在社交方面有异样的天赋。

    太子自然不差,双方有意结交,又是敬佩对方的才智,都是年轻人,聊的来,成为朋友至交,也是能理解的。

    大明历史上最有名的黄金搭档,正德十九年成型。

    整的二十年,三十六的皇帝陛下做出了让很多人欢喜鼓舞的决定,十六岁的太子殿下入朝了。

    大婚之后的太子殿下比往日里更多了一份沉稳,少了一份跳脱;所以陛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大家也不诧异。

    入朝听政,这标志着太子殿下离大位更进一步了。

    朱载熙并不觉得自己会和父亲产生什么冲突,所以对于杨慎隐晦的劝谏置之不理。

    杨慎倒也光棍,自己提醒了就行,反正最后拿主意的是太子殿下。

    不过他的这个举动,倒是让朱厚照对于杨慎的观感好了许多。

    值得结交,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至于太子殿下的先生,杨一清么,对于杨慎的评价也是如此。

    有了两位大佬的肯定,太子更加高兴了。

    正德二十五年,朱厚照觉得差不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也该是时候休息休息了。

    他都四十一了,不惑之年,还能活几年呢?

    所以说,任性的皇帝陛下决定禅位,让太子正位!

    此言一出,天下皆惊!

    别人还没怎么样呢,太子殿下已经哭的不能自已了,抱着朱厚照的大腿,大哭:父皇不要儿子了?

    这种话都出来了,囧的朱厚照只能赶紧地退朝回到了后宫中的太子殿下眼眶发红,鼻子发皱,头发凌乱,半点儿仪态没有。

    宁安得知了消息之后,赶进宫来,准备和稀泥,不过听说父皇要游历天下,可以带上自己之后,宁安立即地就抛弃了兄长,站在父亲那一头了。

    困在京城十几年,能出去,简直大善,想想父皇都在京城待了几十年了,也是可怜!

    #论亲人抛弃之痛!#

    #论猪队友的伤害效果!#

    #求证此刻太子殿下的心理阴影面积!#

    执拗起来的朱厚照化身黑暗大魔王,成功地两月内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一位上皇,带着闺女外孙,上了龙船,一去不复返。

    留下的是苦逼的新任皇帝和女婿杨慎(请自动忽略其中的bug。宁安和杨慎会另有番外送上)

    两人对视一眼,苦笑一番,回京吧。

    从通州码头起驾,这对君臣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杨一清成为了内阁首辅,伍文定入阁,王守仁高老还乡,准备总结自己几十年的所学所见了。

    成为皇帝,正儿八经地坐到这个冰凉的椅子上时,朱载熙觉得自己的血液有些发烫,这和做太子时,完全不同!

    他现在还无法了解父亲怎么会放下,不过他有的是时间!

    离开了通州的皇帝陛下,第一站去的是旧都南京,祭拜祖先,告诉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然后剩下的时间,足够自己各种玩乐了,退休了,也不用再顾忌别的东西了,御史朝臣也不用聒噪,自己也不用每天卯正上朝,睡到太阳落山都行哇!

    做梦,几十年的习惯下来,朱厚照很郁闷的发现,自己竟然就是试着睡懒觉都不行了。

    睁大了眼睛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其实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

    所以没了法子,他只好放弃了这个美好的想法。

    好在有女儿,有外孙陪着,朱厚照的心情并不会抑郁,孩子的那种生机勃勃很快地就能让你将一切的懊恼抛之脑后。

    当然,有时候情况也是相反的!

    在小外孙将自己的第三个瓷器碎(cei)成渣渣之后,吹胡子瞪眼睛的朱厚照只能暗骂,

    杨家的种,果然没一个好的!

    好在宁安不在身边!

    上皇终于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没想到,这其中并不完全就是幸福,享受,朱厚照倒是有些想不明白自己前世为何那般地执着要出京了。

    也许他并不是想出京,想玩乐,只是不停地在反抗着什么吧!

    美化自己,其实并不能让你高尚多少啊,亲!

    朱厚照的行踪飘忽,跟他本人一样让人弄不清楚,不过当今似乎永远都没有这个困扰,这让很多人都感叹,不愧是父子天性!

    朱载熙笑笑,并不做解释。这个路线图,就是他和宁安小时候,父亲曾经无数次讲过的故事,游侠儿行侠仗义的故事!

    汗一个,那这种东西做启蒙故事,皇帝你也不怕将太子殿下教歪了?

    正德二十五年很快就翻篇了,朱载熙改元光熙,君臣恭贺佳节。

    光熙元年,开恩科,大赦天下,减免税赋,老三样儿规矩,也玩不出来什么花样儿。

    “一条鞭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