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皇叔-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不停地弄粮食,使朱常浩的思想波动很严重,他苦逼地想,“为什么别的王爷,大臣怎么就那么闲散悠闲,自己老是奔波,一年四季也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忙忙碌碌地到现在,连个娃都没有生出来。
记得王妃说过,三天搞一次,但这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和王妃也啪啪啪了不下十次,可刘紫莲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呕吐的症状的,会不是是自己不孕不育?
如果明年开春,刘紫莲还没有怀孕,那本王就开始宠幸巧儿,如果巧儿怀孕了,那就证明刘紫莲有问题,如果巧儿没怀孕,那本王……”想到这里的朱常浩,顿时有些垂头丧气。
对于长江水道,除了这水寇和水盗之外,还有船帮,槽帮等一些靠江上讨生活的民间帮派。
这些民间帮派,一直视这长江水道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任何人想要染指,那肯定会引起他们的强势反弹,就连漕运衙门都要忌惮三分。但朱常浩觉得,对于这些民间帮派,如果听话还好说,不听话,他不介意水师对其举起屠刀。
伏波水师带领将这两万余人,要以剿灭水盗为轮训。这样,水师的这些兵丁都会见血,将来在更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才不会溃败。
这两万多人,朱常浩让俞开义以四次进行轮训,每次带领五千人,除了剿灭水盗,缴获水匪们的财富以外,还要对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浚,对于一些激流险滩,朱常浩的意思就是不要心疼火药,全部进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爆破炸毁。
如果有山民阻挠,再三劝解之后不听的,直接全部歼灭。以前朱常浩觉得,一定要以教化之心,仁爱之德来让这些山民接受我大明先进的文明和理想。
但教化的前提是,后面必须要有强大的后盾来支撑,现在大明的国库空虚,武备废弛,来钱的门路,崇祯只能把手伸到最是贫困潦倒的百姓身上。
扯远了,话说回来,这次水师从汉江东下,然后入长江,进入洞庭湖,在洞庭湖最南面的湘阴,就进入湘江了。
说起这湘江,绝大部分都在湖南境内,这个时候的湖南,由于山民甚多,在永乐年间,成祖皇帝大肆分封了当地的一些土司。
在大明朝廷雄壮的时候,这些土司动都不敢动一下。
自从万里二十七年(1599)二月,播州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以来,以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之地,在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的怂恿下,这些地方的一部分山民开始攻击大明再此地的州府区县,进过半年来一波三折,让人寒意陡升的激战,明军终于击败山苗,杨应龙自杀,这次战役总算稳定了下来。
只是播州靠近的是乌江,乌江的东面,就是湘江,虽然隔了两个省份,但就在这两条江中间,正是高山峡谷相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
战役大明官军胜利了,但好多山民并不服气,他们利用湘江上的险滩,激流,向往来的商旅收取好处,商旅们一旦让他们不满意,直接杀掉。
特别是是从衡阳以南,包括从永州一直到兴安,这近千里的江面上,大明官府的力量特别薄弱,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的是官府力量再薄弱,当地官府如果梳理,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惜,这里的州府区县的知州县令,都以当地部落酋长、军事首领担任,对朝廷叛服无常,对其“来而不迎,去而不迫”,其内部之行政,朝廷少加过问。
这一晃,二十七年过去了,特别是十九个草塘和诸侗寨的头人,还有土司们听到这大明竟然被辽东的野猪皮给打败了,奴儿干都司和辽东指挥使司现在基本上快要被建奴吞并光了,还有大明朝的中原腹地,老有百姓因为生计过不下去而造反,官军疲于奔命,谁也顾不上这苗疆之地后,当地的这些部落头人,军事首领,萨满祭司们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为了自己的**和野心,开始驱动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山民,以凶横野蛮为手段,获取财富和势力。
只是这种方式,大大地伤害了大明朝的统治基础,导致两广地区的商旅进中原之路断绝,南北商路更加坎坷。
大明商旅本来打算海运的,可惜由于这些年来,倭寇,海盗,官府禁海等因素,只有从杭州乘运河北上。
只是这搭乘运河,增加了商旅们的运费不说,沿途还要遭受各地官府,水霸们的盘剥,好多商人宁愿冒着风险,将大量的陶瓷,丝绸运出外海,到达吕宋,和西班牙人做生意,也不愿北上,这样导致南北商路更加不畅通了。
历史上,两广民间的这丝绸,陶瓷等贸易品,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养活了一个当时亚洲,乃至南太平洋的海上霸主,福建郑家郑芝龙。
现在,这两广的财富,朱常浩觉得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洞庭湖驻扎水师,然后打通湘江,疏浚灵渠,进入漓江,在梧州的两河口可以分流,向东进入粤东的珠江江口。向西就是粤西的钦州地界,这钦州地界可是有码头的,最主要的是在北部湾区域。
这个北部湾区域,一个从西北走向东南的弧形海域上,有大量的河流平原,特别是一个叫湄公河流域,这周围都可以种稻田。
还有这一地方雨热同期,降水丰富,随便撒两把稻谷,不闻不问,一百多天后,直接提着镰刀,就可以收割了。然后直接装船进入钦州港,然后沿着湘江水道,就到进入长江,就可以到中原腹地了。
另外,朱常浩打算,以后让西班牙人从美洲弄来大量的橡胶树,在这些地方种植,防止该流域的水土流失,然后再加工成工业制品,赚钱。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不误。
五月二十一日,汉中的伏波水师码头还没有建好,但朱常浩已经等不及了,他决定,两天以后,一千五百人的伏波水师,将带领五千新兵,进入长江水道,进驻洞庭湖,剿灭里面的水寇,为湘江水道的打通铺平道路。
忙碌中,两天时间就过去了。
二十三日一大早,在一百多艘大沙船,还有二百多艘苍山船就要准备起航了。这苍山船,是这近两个多里,朱常浩用重金直接向蜀王朱至澍大量订购的。
苍山船,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五尺,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
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斤佛郎机二门,碗口铳三个,噜密铳四把,喷筒四十个,烟筒六十个,手雷火箭若干,床弩四张。
全船三个班,有一排人。朱常浩直接在这船头船尾,船底还隔板上,用生猪皮进行包裹,防火防躁。
原意是打算用铁皮进行包裹的,可惜现在整个汉中没有锻压机,靠铁匠手工打制,那一个月都打造不出一条苍山船所用的铁皮。
第一个班用佛郎机与鸟枪,第三个班火器,第二个班冷兵器。
战船也就三百多条,后面还尾随有一百来条的运兵船,这运兵船上,大量乘坐这这一次到达襄阳的五千新丁。
送别在“秦王破阵乐”的演奏中进行,朱常浩带领着三省六部官员,在还没有建成的水师码头上,兵部侍郎孙承宗亲自交给俞开义,由朱常浩签发的水师出征令。
还有由朱常浩给折忠信发出的王府手令,要求折忠信大力配合俞开义,提供大量的战船,还有水师人员,出征的后勤提供,也由折忠信负责。
三十多艘哨船先行,俞开义的旗舰还在码头上,当他拜别朱常浩之后,立即上船。
由于江面水流哗啦产生声响,出征的哨声现在已经被朱常浩换成了铜号。
嘹亮的铜号响起,在俞开义旗舰的帆斗里,旗手开始演示旗语,告诉水手们,开船了!
(本章完)
………………………………
第一百零二章 老子专拍幺蛾子
一千五百余人的伏波水师,带领着五千新兵,开始出征远航。这一次,他们所有的战役缴获的东西,都是由俞开义负责,包括银两,黄金,字画等财富,必须军法处的监督下进行。
当然,缴获的银两,黄金,也会通过战船运送到襄阳的汇通榷市,再由折忠信运到汉中。
还有,所有缴获的财物,按照朱常浩的规定,要给作战的兵丁以一成的方式进行奖励,这些奖励,朱常浩决定,暂且不发,一个执勤期干完之后,才会发放。
一个执勤期,朱常浩规定为一年。
还有,这些奖励,朱常浩还打算作为自己以后成立银行保证金的一部分,从福王那里,打劫到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再加上王府开支的用度,将这些钱,来发行银元,那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了。
以上只是雏形,等大明南北、东西商路畅通之后,利用王府商号,在半年之内,开通大明关内,所有的瑞王钱庄,不,那个时候应该叫大明皇家银行,到时候,连续发动战争,朱常浩也再不缺钱了。
就连银行的标志朱常浩都想好了,那就是一条五爪金龙,龙爪踩在金元宝上,傲视九天。
但成立银行,如果是瑞王的钱庄,那都好说话,但如果冠以“皇家”两字,那就必须崇祯发话了。
毕竟大明朝自古以来都讲究“名正言顺”,如果朱常浩不通过崇祯允许,私自冠以“皇家”两字,就会让一些多事之人造谣诽谤,什么“瑞王有不臣之心,虽然他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但他毕竟只是个王爷,还不是皇帝啊,怎么能有皇家钱庄呢?”
无形中,就会被一些心中长存“忠君爱国”的人士所厌恶,这样,就会在无形中为自己的大明崛起计划制造阻碍。
虽然朱常浩说过,自己永不当皇帝,不过,谁信啊?
况且,现在朝堂上还有两个佞臣,不要脸地对朱常浩进行攻击,就连上一次运到京师的四十万两白银,都被这两人称为再次“靖难之役”的资本,还是,这汉中的瑞王,家中资财结对不下千万贯,请崇祯派钦差大人到汉中走一趟,来查查瑞王爷有没有府中有没有军械和私军?
这两人一个叫周延儒,现在是礼部右侍郎,还有一个是礼部侍郎温体仁,这两人现在听到天下最有声望的王爷就是瑞王朱常浩,最仁义的也是瑞王朱常浩,心中愤愤不平。
而且,他俩私下里分析过,这襄阳王的死亡,还有洛阳福王的“舍财”,最后财物丢失,都是朱常浩干的。
毕竟一个就藩才一年的王爷,在汉中南郑那巴掌大的地方上,咋能凑够四十万两银子呢?在京师的时候,朱常浩就是有名的钱串子,抠搜王,从他手里要钱,按简直比杀了他都难受。
以上种种,二人觉得,将来这瑞王朱常浩估计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无冕之皇了。
再说,汉中这个地方,自古毅力就是富庶之地,境内有汉江,嘉陵江流过流过,旱灾之年,不怕缺水,洪闹灾害,就是发生了,也不会溃堤。
水旱保收,鱼米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乡,只要有一位励精图治的强者,绝对可以北伐,进入京师,就可以问鼎宝座
乘现在朱常浩羽翼未满,赶紧将此人扼杀在萌芽状态,就是这两人现在最大的动力。
崇祯朱由检其实现在对于朱常浩还是有一种忌惮,他也很想将朱常浩给侵吞了,不过想到,前些日子,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刘鸿训说,“大明现在北地五省,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宁夏,基本上夏收绝收了,请皇上立即调粮,分五波钦差,到这五省督促赈灾,不然,闹成民变,那大明就是真正地内外交困。”
刘鸿训说完这话,就被温体仁说成妖言惑众,惊骇天子,崇祯也很生气,“大明都在朕的掌握之下,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
既然皇帝都发话了,刘鸿训只好闭嘴不言。
但在崇祯的心里,一直都记着刘鸿训所说的这灾荒之事,后来联想到瑞王说过,要组建一支船队,把粤西以南的大米给运到中原关中大地上,来解决缺粮问题。
所以,大明缺粮的事情,崇祯在潜意识里面,已经划拨给了朱常浩。
“现在你温体仁和周延儒说要查朱常浩,那不就断了朕的“粮食大计”了吗?其实朕也很想将我那五皇叔给贬为庶人,或者给诳到京师,囚禁起来,可惜,天意弄人,没有粮食,就是他这个皇帝都难做啊!”崇祯无奈地想到。
“两位爱卿,朕相信五皇叔是不会有不臣之心的,切勿多言。”
瑞王在朝堂之上,遭遇到温体仁和周延儒的谗言之后,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骆养性传到了汉中。
朱常浩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微微一笑,接着他就将刘正叫来,说道,“老刘,你看看,有人在攻吁本王啊,怎么办才好啊?”说着就将这份消息递给了刘正。
刘正接过去一看,心里大骂道,“娘的,原来就是这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人啊!”
对于周延儒,刘正的谍报系统里面,有这厮的资料,说“周延儒在万历四十年(1613年),乡试中举。
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三月,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时年二十一岁。连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周延儒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
天启年间,周延儒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司经局是个管理经籍的机构。不久,周延儒又升为掌理太子东宫事务的詹事府的副长官……少詹事。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设有与北京相同的衙门,也有翰林院。周延儒升为少詹事后,便以少詹事的官衔出掌南京翰林院。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年仅二十三岁的明熹宗驾崩,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年方十七岁的皇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由于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的状元,格外受崇祯帝的瞩目。于是,去年冬,皇上便召周延儒回北京
(本章未完,请翻页),授以礼部右侍郎的官位。现在,周延儒还只有三十五岁,却已经当官十四年了。”
就这短短的一点介绍,刘正觉得,这周延儒也不是易于之辈啊,赶紧对朱常浩说道,“王爷,小的觉得,这温体仁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毒蛇,现在估计已经在盯着王爷的一举一动,说不定在某个时候,就会突然蹦出来,狠狠地咬王爷一口,希望王爷早作打算啊。”
朱常浩听了,笑着说道,“就是一只苍蝇蚊子而已,接下来本王已经会将此人给收拾一下,不然,这还没完没了了。”
“那小的就放心了!”
“老刘,你再说一下,这温体仁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王爷,这温体仁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浙江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这是他的宦途,不过,此人做事,历来都是滴水不漏,极易算计,任人唯亲,对国事没有裨益。”
“恩,那怎样对付这两人呢?”
“回王爷,这两人现在最大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这也是他们的软肋,最主要的的是,他们可以归纳为无耻文人,斯文扫地之徒,既然此人开始在朝堂上攻吁王爷,那王爷就应该让他们的官途或者发财之路受阻。”
“那怎么受阻呢?”
“王爷,我们《大明律》里面有这样一条,凡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王爷,你想啊,这周延儒如果丁忧回家,那不就是辞官了吗?没有官位在身的人,估计也没有多少人给他送银两啊,况且三年之后,如果皇上没有“夺情”的旨意,他不就误了吗?”
“恩?老刘,夺情是什么?”
“王爷,你不会连夺情都不知道吧?夺情就是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本王明白了,只是那周延儒和温体仁的父母双亲现在身体如何?”
“王爷,周延儒的父亲周思邦,现在五十有二,身体康泰,不过,小的已经想好办法了?”
“什么办法?”
“这周思邦,虽然过了天命之年,但风流成性,现在最尊爱五姨太,五姨太现在三十有四,风骚无比,床第生活,娴熟无比。
周思邦也经常在五姨太房间里面颠龙倒凤,不分白昼黑夜。可惜,上了年龄的他,根本无法让虎狼之年的五姨太满足,经常服药尽兴。所以,小的有江湖人士,所调配的“贞女三步颠”,到时候通过鹰眼,将加大剂量的药送到周思邦手上,让他做个牡丹花下死风流鬼,这样,周延儒绝对回家丁忧,温体仁也不外乎如是!”
朱常浩听完,心里发寒,想不到这刘正看起来平时不大言语,很稳重,但杀起人来,也是高手,杀人不见血啊!
(本章完)
………………………………
第一百零三章 包藏祸心的护送
让周延儒,温体仁丁忧的计划在朱常浩和刘正三言两语之中就定下来了,毕竟他的父亲能这样死去,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计划虽然有些猥琐,卑鄙,但这是每个正常的男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毕竟在高潮连连的愉悦中,离开这个世界,想必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传说北宋河间县的西门大官人就是在潘金莲的高超手法中,带着满足,带着微笑,走向了冥界。
朱常浩的宗旨是,事情来一个,就解决一个,来两个,那就解决一双。
这不,伏波水师要打通南北水路,疏浚关乎到大明未来保障食品的粮道,再解决了京师朝堂上的龌龊计谋,朱常浩正准备和大舅哥吴克善巩固一下彼此间感情的时候,吴克善就来了,说明天就要走了,今天和自己的妹婿来告别一下。
朱常浩一听,心里想到,“这不行啊,好多事情现在还没有定下来,虽说已经在建奴和科尔沁之间埋了一根钉子,但也只是钉子而已,自己必须将大舅哥迟滞上一两天,有些事情,最好形成个签押文书,毕竟白纸黑字,可以让他有个约束嘛。”
想到这里,计上心头,赶紧说道,“我的大舅哥啊,现在虽然我还没有和玉儿行过周公之礼,那是因为本王有规矩,女子必须经过双九年龄之后,才可男女欢好,这样可以减少难产啊,本王也是因为这个顾虑,才没有向科尔沁提婚啊。还有,本王打算明天给大舅哥提供一些长刀和火器呢!”
吴克善听了朱常浩这话,“感谢王爷,那我这个大舅哥明天在呆一天,”说完,微微地一笑。
朱常浩从他的微笑表情里面看出,这厮的这个笑容就两个字――欠揍;深层次地来说,这厮就是不相信朱常浩说的话,他认为朱常浩说什么要等三年,双九年龄,那不就是十八岁吗?在草原上,十八岁的女子,孩子都有两三个了,这就是推脱,或者是阴谋,在吴克善的心里,男人就没有不好色的。
当然,吴克善的这副表情,朱常浩也不好说什么,愣了一下,朱常浩说出了一条理由,“没有向科尔沁提婚,还有另一个原因,玉儿是本王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跋涉三千里,又是追杀,又是严寒,徒步滑行大海,才从皇太极手里抢回来。如果本王现在想你们科尔沁提婚,那玉儿不就暴露了吗?暴露之后,皇太极就会向我那侄儿皇帝施压,我那侄儿皇帝一定会把孤王整成替罪羊的。
唉,如今的大明,就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房子啊,这座房子的主人,现在很想把房子给收拾好,可惜志大才疏,多疑自负,最主要的是犹豫不决,如果是本王在那个位子上,对于这座房子,大不了推倒了重建……
再说本王现在力量还小,手里没有兵力,再说我那侄儿在百姓心中,是正统,本王如果抗旨不尊,那就是逆臣贼子。如果遵了,那本王就是皇太极的阶下囚,生死存活全在皇太极的一念之间。
根本来说,我们朱明和建奴就是一对你死我活的敌人,建奴贪得无厌,就是本王当他的阶下囚,他还会一次次的叩关,打进京师,改朝换代的。”
说到这里,朱常浩剩下的话也就不说了!
吴克善自然明白,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这厮脸上的神情变成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朱常浩通过神情,读出了八个字,“果然不出本王所料!”
朱常浩无语了,心里气得要命,但脸上的笑容越发变得灿烂了。
“那好吧,今天中午,我们王府家宴,你也不要走了,我们吃个饭,还有事情要和你谈谈,玉儿,到时候你记录一下。”
“是,王爷。”
中午到了,由于朱常浩保持着二十一世纪的饮食习惯,这王府家宴一般都是在午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