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隆重的局面,自己总不能穿原来那身罢,何况,这也是司徒公的心意啊。。。。

    当倭船靠了岸,呼邑率先下了船,身后是各种仪仗,他们学着汉朝礼仪,也组建了一批仪仗,不过,却是弄得有些。。。混乱,他们仪仗之中,有诸侯仪仗,有三公仪仗,太子仪仗,甚至。。。还有天子仪仗,看着那斧钺,刘默险些认为这些家伙已经反了。。。。

    不过,看他们的模样,还有这不到百人的模样,显然他们还没有这个打算,他们只是。。不懂罢了,刘备眉头紧皱,在他看来,这是大罪,就连一旁的公孙瓒,也是如此认为的,若不是身边骁勇营士卒不够多,他早就下令抓人啦,奈何,对方有近百人,他身边只有两千余骁勇士卒。

    若是我三千骁勇营全在此,现在就将他们就地擒拿了。

    呼邑看着周围这些汉军精锐,愈发的惊讶,这些士卒们,抬头挺胸,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两旁,目不斜视,在气势上,完全就压过了他身后这些仪仗士卒们,而在对面,站着一位气度非凡的大臣,那大臣一身红袍,极为奢华,又是精致,这气质,令人不敢直视!

    他原本听闻,天子只是派出了御史前来,心里本还有些不满,不过,如今真正看到了此人,他心里却没有了半点的蔑视,恭恭敬敬的走到了刘默的面前,朝着刘默猛地大拜,刘默便想要上前扶起,刘备却伸手拉住他,摇了摇头。

    刘默顿时醒悟,便皱着眉头,没有搭理他,刘备从一旁走上前来,朝着呼邑说道:“倭君请起。。。”,呼邑这才起身,有些畏惧的看着刘默,又朝着刘备拜谢,刘备走到了他的身边,低声说道:“这位刘公,秉性刚烈,在朝中,便是怒喷百官而不惧,你万不可冒犯。。。。”

    呼邑连忙道谢,低声回道:“多谢公之教诲,定然不敢。。。还敢问公之姓名?”

    刘备正要回话,刘默皱着眉头,问道:“尔等何言?”

    刘备浑身都颤抖了起来,连忙拱手,大拜道:“回禀刘公,臣只是与倭君寒暄一二。。。”

    “回了府,拜见倭王之后,再行寒暄罢!”

    “谨喏!”

    呼邑看着刘备这般惊恐的模样,心里更是恐惧,刘默转身离开之后,刘备这才笑着介绍道:“我乃皇室宗亲,东濊太守刘备!”,呼邑想着,这汉室宗亲,堂堂一郡太守,都被吓成这般模样,这位刘公该是多么残暴的大臣啊,心里想着,连忙招呼身后的仪仗随从,带着长女,朝着王府前进。

    在此时,仪仗队里,却有几人,盯着刘默的后背,互相对视了几番,其中一人看了看周围的骁勇营,摇了摇头,他们又立刻低下头,再也没有对视。

    到了王府,刘默与刘备带着呼邑面见倭王,而他的女儿,则是被带去了新建的府邸,她还不能露面,呼邑所带来的那些仪仗士卒,全然被留在了王府之外,说是王府,其实是刘备的太守府,太守府并不奢华,仅有三院,外头驻扎着郡县士卒,黄忠站在刘安的身边,保卫着。

    刘默将他带来之后,拜见了刘安,便坐在了一旁,不再开口,这让他有些难受,看着呼邑跟刘安交谈,刘备也不时的开口,他心里是真的想要开口符合啊,不过,他要保持汉使的威严,他还要前往倭国,必须要让众人都敬畏自己啊,刘默啊,刘默,忍住,忍住,千万不要多嘴啊!

    正在交谈着,忽有士卒禀告,说道;“倭君麾下士卒求见倭君,要倭君出门一见。。。。”

    呼邑一愣,显得有些疑惑,正在思索着,刘安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或许有什么事要禀告,便直接让他进来禀告罢。。。”,刘备也是点点头,在大殿里,有不少精通倭语的官吏,这样也能听到他们的交谈,免得出现了甚么纰漏,那士卒便出去了。

    只见一倭国士卒来到门前,他身材短小,相貌平庸,没有甚么惹人注意的地方,大汉士卒拿了他的佩剑,又准备搜身,正在这时,那倭国士卒暴起,猛地推开了盘查之人,朝着刘安狂奔而来,在他身后,忽然出现了四人,并没有佩戴武器,却一起朝着刘安狂奔而来!

    众人惊呼,黄忠立刻拦在刘安的面前,刘安惊慌失措,刘备也是拔出了佩剑,朝着他们冲了过去,周围的士卒们也反应过来,纷纷前来,呼邑也是不堪,吓得连忙躲在了柱子之后,群臣之中,唯独刘公最为镇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纹丝不动。

    呼邑无意看到了他,心里也是惊叹,不愧是大汉重臣啊!

    而此刻,刘默只觉得浑身颤抖,双腿乏力,完全走不动路!

    刘备冲上前,一剑刺出,直接将一人刺倒在了面前,其余三人,从衣袖里竟拿出了匕首,朝着刘安便扔了过去,那匕首闪烁着寒光,众人阻拦不得,怒吼着,刘安瞪大双眼,眼里满是恐惧,而在此刻,一直守在刘安身边的黄忠,却伸开了双手,护在刘安的面前。

    那三支匕首扎在了黄忠的后背上,黄忠面色不变,犹如巍峨高山,耸立在刘安的面前,而这个时候,刘备与诸多士卒已经将这些人砍翻在地,刘默这时才跳起来,迅速跑到了黄忠的身边,扶着他,黄忠看了他一眼,说道:“刘公不必担忧,我无事!”

    说完,他直接转过身,便命令士卒们,控制住外头的那些仪仗队,又亲自将呼邑制服。

    看着他背后插着的明晃晃的匕首,再看着他恍若无事的模样,众人竟不知如何言语。

    士卒们将外头那些惊慌的士卒们制服,公孙瓒也冲了过来,刘默令他将呼邑带下去,又令荀攸好生安抚倭王,令刘备去审讯呼邑与其余士卒,严格盘查,看看里头是否还混有歹人,这才连忙令人叫来医师,又叫了三四人,要将黄忠扶回府去。

    黄忠无奈的推开了周围的士卒,说道:“我无碍,医师与何处?我亲自去找他便是。。。。”

    “黄将军,这般模样,便勿要再外出了。。。”刘默看着他背后那三支匕首,有些无奈的说着,如此外出,怕不是要吓死那医师,这东濊郡里,可就那一位良医啊,颇有名声,可不能吓死他!

    好说歹说,方才逼着黄忠坐下,医师急忙赶到,看了看黄忠背后的伤势,令众人退下,便开始了医治,刘默站在门口,心里很是紧张,有些不知所措,前来之时,曹操便曾告诫他,要照顾好刘安,毕竟刘安威胁到了很多人,倭岛不知多少小国,希望能够除掉他。

    可是,刘默却未曾想到,真的会有这般事情发生,这愈发让刘默感到,出使倭岛,跟出使西南,完全不是同一类的事情,在这里,谁都有可能会遭受到威胁。。。。

    没过多久,那医师便从府里走了出来,看着他不安的模样,刘默心里一颤,急忙走了上前,拉着他的手,问道:“黄将军如何?”

    “将军身体强健,匕首也未曾深入肺腑,只是。。。。”

    “匕首抹了毒。。。。”

    “我已想办法救治,能做的,我全然做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恍若一道惊雷在刘默耳边响起,刘默呆滞了许久,走进了府中,黄忠依旧坐着,面色不变,看到刘默,皱着眉头,问道:“可还有其余歹人?”

    “尚且不知。。只是。。。。将军这。。。。”

    “匕首有毒?”

    “嗯。。。”

    “无碍。。。无碍。。。”

    “刘公,我如今还清醒,有一事,想劳烦刘公。。。”

    “将军请言。”

    “若我死了,还望刘公能照顾我那独子,他唤作黄叙,便在南阳,那位沛国名医,请刘公务必找到。。。”

    “将军如此强健,定不会如此。。。。”

    黄忠皱着眉头,没有言语,只是抬起头,紧盯着刘默。

    “好,若有不吉,我定将世侄视为亲出,好生照料。”

    “多谢!”8)


………………………………

第0434章 大才多矣

    到了次日,黄忠陷入了昏睡,全身烫热,却又滴落着汗水,众人手足无措,再次将医师寻来,医师对此并没有甚么解决的办法,他只是提出用冷水擦拭,喂食喂水这类的手段,刘默忽然变得有些沉默,众人却都有些不太适应,好在,黄忠的心跳依旧强而有力,没有停止跳动。

    刘默坐在书房里,正在书写表文,他要将这里的事情上奏天子,另外,还要调动太史慈等将领,做好应对的准备,若是这些事情,乃是呼邑的指使,那一场战事,是避免不了的,大汉臣子,不分文武,可刘默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的,他只能吩咐太史慈等将领们做好准备。

    至于该如何行事,还是需要天子下令,或者派出贾诩前来,身边唯一能战,又足以统领诸多将领的黄忠,如今还在病榻上。。。。

    正在书写着,便士卒入门禀告道:“太史令荀公拜见。”

    刘默抬起头,放下了手中的笔,点点头,说道:“请他进来。。。”

    荀攸走了进来,朝着刘默一拜,刘默起身回礼,两人面向而坐,案牍上还放着刘默的上奏,不过,荀攸目不斜视,看都未曾看一眼,他说道:“刘公,如今,倭王遇刺,呼邑被软禁,不知刘公准备如何行事?”,听到荀攸询问,刘默揉了揉额头,这些天来,他有些头痛。

    他想了许久,说道:“上奏天子,令太史慈等人应对不测,查问呼邑以随从。。。”

    荀攸却是摇着头,说道:“上奏天子,是理所应当,只是,雒阳与此地甚远,若是不趁此机会,进行部署,只怕对日后不利。。。倭王,如今也镇静了下来,我安抚了许久,他还想去见见黄将军,被我拦住了,倭王毕竟年少,日后还是要加强对他的保护。。。。”

    “故而,刘公可令典校尉返回,亲自保护倭王,倭王之安危,乃是重中之重,却不可松懈!”

    “嗯。。。。”刘默点着头。

    “呼邑与随从,刘备盘查多日,呼邑显然是不知情的,若是他有这等念头,怎么会带上长女前来,还是只带了区区不到百人,将自己也逼到险境,我以为,这定是倭岛其余小国之所为,又或者,乃是狗奴国之贵族所为,最为可疑者,乃是呼邑长子西闵台。。。”

    “他有能力与呼邑的随行中安插刺客,呼邑身死,倭王身死,对他都是有利的。。。”

    “故而,我请刘公即刻令太史将军,率大汉之强军,包围倭岛,不许其船只出航,令徐荣将军登狗奴国,进行驻扎,这般倭王虽无事,可黄将军受了重伤,可借此机会,对倭岛诸国进行恐吓。。。最好,能够展示一番,大汉士卒之战力,等他们真正畏惧的时候,便是刘公前往倭国的最好时机!”

    荀攸不间断的说着,刘默却是静静的听着,从不插话,这的确很是少见,刘默看着荀攸,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天子身边,大才何其多也!

    无论曹操,郭嘉,荀彧,荀攸,甚至就是那些初入庙堂的年轻人,各个都是奇才,荀攸这般与自己一同前来,却从未有过交流,可是在出了大事之后,他却如此迫不及待的前来交谈,莫非他便是天子特意为自己送来的助手?刘默心里想着,荀攸的言语很有道理。

    不过,他并不敢下令。

    这些事,没有经过天子的允可,若是自己冒然下令,这责任岂不是都要自己承担麽?朝中百官早就想抓住自己的过错,这不是伸出头给百官去砍麽?

    看到刘默迟疑,荀攸心里明白他的想法,哀叹了一声,摇着头,说道:“本以为,刘公乃重情重义之人,定然不假思索,便能为黄将军报仇雪恨,为情而为,为王事死,却不想,原来也是个薄情寡义,畏惧职责之人,既然如此,攸告退!”荀攸站起身来,转身便走。

    “荀君且慢。。”

    荀攸脸上闪过一丝笑容,缓缓转过头去。

    刘默咬着牙,问道:

    “可能详谈?”

    “可。”

    “那么,还得叫上一人。。。。”刘默眯着眼睛,冷冷的说道。

    。。。。。。

    呼邑焦虑的跪坐在席上,身旁放着几碗饭,这些日子里,他毫无食欲,心惊胆战,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一切都如此顺利的时候,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究竟是何等歹人做了这样的事情,自己竟丝毫不知,按照那位刘公的性格,只怕自己就要死在这里了。。。

    想到这些,他心里便更是畏惧,浑身都颤抖着,背后发凉,险些哭了出来,我这是做错了甚么,要遭到这样的报应啊,正在哭着,便有人推开了门,呼邑一惊,抬头看去,进来的乃是刘备,刘备看到他这般模样,一愣,连忙上前,将呼邑扶了起来。

    “倭君为何如此心伤?”

    “刘君,我今日可能活?”呼邑颤抖着问道。

    刘备看着呼邑这般模样,心里有些不忍,摇着头,握着他的手臂,说动:“君为何如此言语,吾等已然打探过了,这歹人,并非是倭君所指使,与倭君无关。。。”

    听到这些,呼邑有些震惊的问道:“莫非刘公不将我问罪?”

    “倭君与天子有亲,刘公不能处置倭君的,何况,这本来也不是倭君的过错。。。”刘备再三劝慰道,呼邑这才安下心来,哭诉道:“刘君,我也不知是何歹人所行,我不知情。。。。”

    刘备点着头,说道:“倭君,吃些东西罢。。。”

    呼邑这才有了胃口,便开始吃了起来,刘备坐在他的对面,与他聊着。

    “刘君。。你不知,我早有归效大汉之意。。。嫁女倭王,也是有这个意思,我毕生之所愿,便是希望能够带着家小,住在雒阳,雒阳之繁华,我心里,久不能忘却。。。倭王可无碍?这婚事,又该如何啊。。。”呼邑说着说着,便又没了胃口,有些担忧的问道。

    听到他发问,刘备沉默了许久,问道:“这。。。”

    “还望刘君实言告知。。。”

    “我们还抓获了另外一个刺客之同党,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个名字。。。”

    “这是何人之所为啊!!!”呼邑愤怒的问道。

    “西闵台。”

    呼邑瞪大双眼,整个人都陷入了呆滞之中,他愣了许久,双眼无神,刘备紧盯着他,问道:“倭君与世子之关系,可是不善。。。?”

    呼邑没有回答,他还是在呆滞之中。

    看到他这般模样,刘备也没有追问,只是等着他缓过来,这件事,还是荀攸告诉他的,不过,荀攸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西闵台是主使的,就连刺客口中之言也是假的,不过,这有甚么关系呢?在荀攸看来,歹人受谁指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歹人,对大汉最有利。

    呼邑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之中,回忆着那个刚出生,挥舞着双手嚎啕大哭的小不点,长子出生的时候,他的阿母便逝世了,自己便将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个长子,不过,当迎娶了第二位妻子之后,自己与长子的关系,便愈来愈恶劣,都怪自己太过于宠溺啊。。。

    年纪轻轻,他便开始了酗酒,整日胡作非为,自己可是将他视为了下一任的王,自然对他的要求也就更加的苛刻,他还记得,当他在百官之中,表达了自己想要归效大汉,放弃王位的时候,西闵台那暴怒的模样,他怒吼着质问,若不是官吏拦着,只怕早已发生父子互殴的惨剧。。。。

    在离开之前,正是他找了自己,向自己认错,并且要求能够一同前往东濊,看看大汉的情况。。。。

    那时,自己是何等的开心啊,他选了随行者,不过,在临行的时候,他却因病而留在了国,他准备的随从,与呼邑前来大汉。。。渐渐的,呼邑心里明白了,他有些茫然的看着刘备,酝酿着无数言语,颤抖着,最后却是说道:“能否饶他一命?”

    从呼邑的口中,刘备得知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让刘备心里顿时有了肯定,无论这西闵台是否是主使,他都绝对与刺杀是有关系的,得知了这些,刘备又安抚了呼邑片刻,当然,对于他儿子的处置,刘备还是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又连忙禀告刘默与荀攸。

    荀攸听闻,点着头,立刻向刘默进言,希望刘默将这件事,尤其是关于西闵台的事情,令人传与倭岛诸国,而展示大汉军力的时候也到了,令徐荣与太史慈以忤逆,行刺之罪,讨伐西闵台,以最为迅捷最为凶猛的攻势击溃狗奴国的士卒,一方面,便于刘安日后的登位。

    另一方面,这是向倭岛诸国展示大汉实力的最好时机!

    刘默也没有犹豫,立刻下令,令太史慈,徐荣二人,登陆狗奴国作战,并派人与诸国君交涉,表明西闵台之罪行,至于呼邑,等击溃了狗奴国军旅之后,他便能派上用场了,至少,荀攸是如此认为的,至于汉军能否击败狗奴国的军旅,这一点,众人从未思考过。

    太史慈与徐荣受命,大汉东濊水军全体出动,朝着狗奴国出动,而倭岛诸国的船只,无不惊慌躲避,可还是有不少被太史慈所捕获,这些作为,让倭岛诸国心惊胆战,格外恐惧,而又传来谣言,大汉是想要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征服整个倭岛,这个说法,让诸国都有了想要联盟,一致对外的念头。

    不过,很快,大汉派出了使节,通告各个国君,大汉这番行军,绝不是与其余诸国为难,而是要惩治歹人,并且,将西闵台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还是根据他生父呼邑的言语来公布的,这自然是让诸国震撼,经过排查,他们又发现,之前的谣言,正是来自与狗奴国。

    诸国国君心里大怒,险些便成为了西闵台这厮的手中剑啊!

    他们纷纷收回了自己的船只,并且停止了征募士卒的做法,至少,在明面上是这样的。

    在狗奴国,发生了一场极端的战事,大汉的水军将狗奴国的水军碾压,甚至都没有动用全力,直接碾压过去,将对方的小船压成了碎片,徐荣登陆的时候,还是遇到了来自于地面上的抵抗,不过,很不幸,这位并不出名的将领,却有着令众人惊讶的能力。

    他令士卒们在三处登陆,两处佯攻,一处实攻,不到一个时辰,便攻破了对方在地面上的阻碍,成功登上狗奴国的土地,随后,徐荣愈战愈勇,在短短的三天之内,经过了六次大小战役,靠着自己所带来的不到三千人,暴打狗奴国上万士卒。

    次日,徐荣攻破了王城。

    将西闵台围困在了王宫内。

    众人震撼,不只是倭岛诸人,就是大汉群臣,也是感到不可思议,徐荣是早期便加入南军的将领,在建宁年间,他是与孙坚,典韦,黄忠这些人一同加入南军的游侠之一,不过,与其余人不同,他在南军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出色的才能,故而,他如今的职位并不高。

    只与加入军旅不久的公孙瓒相同,甚至,还要低一些,毕竟,他接受这支军旅,正式成为校尉,还是三个月之前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公孙瓒成为校尉都已经过去了两年,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只是凭着资历混上校尉的徐荣,竟有这般才能。

    他在战役之中,用了各种的兵法,用最快的时间,最少的损失,完全的击溃了狗奴国的士卒,甚至是他们国民想要抵抗的信心,其余将领们自问,他们也能击溃这些农夫组成的军旅,可是他们不可能在三日内完成战役,也不可能只是付出三十多人战死的代价。。。

    刘默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天子身边,大才何其多???

    ps:马上就要考试了,老狼有预感,要挂。。。。。。。不要天天骂老狼更新不给力,给点推荐票鼓励一下呀??


………………………………

第0435章 刘默之威

    徐荣在围困住了王宫之后,便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因为对于西闵台以及诸多官员的处置,尚且还没有下达,徐荣能够决定战事,但是对于这些处置事务,他却不能擅自决定,不过,太史慈在他之后登陆地面,并且控制了狗奴国大大小小的村庄。

    刘默等人得知狗奴国已平,却又商议起来,如今,最好的行为,莫过于带着倭王,倭王妃,呼邑前往狗奴国,让呼邑重新稳住局势,再进行倭王大婚,让狗奴国成为初个承认倭王共主地位的倭岛诸国,这是荀攸所提出来的,也是经过刘默同意的。

    众人都开始为前往倭岛而做起了准备,呼邑,其女,以及倭王刘安,在荀攸前来禀告他的时候,刘安的脸上依旧有些惶恐,不过,他看着身边形如高塔,魁梧异常的将军,心里还是平稳了下来,他是孝康皇帝的子嗣,他决不能给孝康皇帝丢脸,区区倭岛,能奈我何?

    而在另一方面,公孙瓒负责保护呼邑与倭王妃,呼邑心里早已没有原先那般的畏惧,他时常皱着眉头,总司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当然,如他这般模样的,还有一个刘默,刘默在离开之前,又去看望了黄忠,黄忠依旧躺在病榻上,昏迷不醒。

    刘默看着他,久久无言。

    黄将军,望我大汉先烈之英灵护佑,度过此难。

    熹平七年,元月

    刘默与众人离开了东濊,刘备却不能离开,再三与他们告辞,私下里,他也是劝慰刘默,刘公安心,备定好生照看黄将军,这一番,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