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

    诸葛亮大拜,刘默起身,便要上车,诸葛亮忽然问道:“师君!普里无忒泼拉是什么意思??”

    刘默愣了片刻,回过头,看着诸葛亮,说道:“这是我幼弟的名字。。。”

    他没有再多说,上了车,宿卫们便带着他离开了。

    诸葛亮看着空荡荡的院落,心里却是有些苦楚,又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了。

    “孔明!孔明!”

    只见刘獒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手里还抱着什么,看了看周围,问道:“刘公呢?”

    “他方才离去了。。。”

    “唉。。还是没能赶上。。。”刘獒有些无奈的说着,他还带了不少的东西,本来是要送给刘默的,没有想到,刘默竟离开的如此迅速,这实在是令人有些懊恼。

    “殿下,无碍。。。下次相见之时,再送与师君便可!”

    诸葛亮笑着说道,原先那沉重的心情,不知不觉竟也缓了许多。

    刘獒坐着车,看着马车驶出了雒阳,心里有些悲恸,对于雒阳,他心里还是极为的不舍,这里是他第二个家,甚至,比第一个家还要让他看重,毕竟,只有在这里,他才有家人,而在东濊的,只是个屋子罢了,离开这里,他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来,甚至,还能否回来。

    私人恩仇与国家大义,险些逼疯了这位和善的老人。

    他已不再年轻,年过半百,而看自己的一生,却都是在孤独之中度过的,也只有在雒阳的时候,他才体会到了家的滋味。。。不过,他还是熬不住了,日日夜夜,他眼前浮现出的都是家人被残害的景象,这让他日夜都在恐惧与愧疚之中度过,没有一刻能够安心。

    去往交州,整日都在繁忙之中,或许就没有时间来思索这么多的繁杂事吧,杀亲之仇,不共戴天,这仇恨,刘默并没有忘记,不过,他不能急着去复仇,宁州需要时间来安稳,新任的程昱,听闻是个难得的能臣,有他在宁州,想来宁州的局势很快便能安稳下来。

    那个时候,便是自己的复仇之日。

    若是有那一刻,自己是否还能对那个老贼下手?

    刘默连忙摇着头,不再去想。

    。。。。。。。。。

    熹平十一年,十月

    司农曹操与司空袁术共制新税律,改变了以往收取税赋的方式,对所有的税赋都进行了彻底的改变,这次革新,乃是王符科功之后,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次,也是参与官吏最多的,明面上是曹操与袁术两人完成的,可是在实际上,共有三百多名官吏参与。

    朝中百官,大多都是参与了协商的过程,从司徒卢植,到郭嘉,荀彧,邢子昂等人,此事关系重大,税赋乃是国家的根本,而曹操想要改变税赋的形式,这是直接朝着大汉的根本下刀,没有人敢对此轻视,就连天子也是如此,像卢植其实是反对更改的,可是,他又害怕曹操等人胡来,无奈的参与。

    这就导致了几乎朝中群臣都来参与,各抒己见,当然,决定权还是在曹操与袁术的手里,或者说,是在天子的手里,各抒己见,当然很欢迎,至于用不用,那就要看情况了,熹平时期的臣子们,或许还没有建宁时期的那般老谋深算,可是,人才辈出,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众人的谋划下,税赋制不断的被改善,许多曹操都未曾想到的,也被大臣们提了出来,随后,曹操意识到,做这样的大事,不能治凭几个人的智慧,必须要集思广益,他亲自去拜访一些名士,乃至退仕的老臣,如郑玄,袁逢等人,他都没有放过。

    到了最后,他还亲自赶往太学,门子学,召集两方的学子,进行辩述,就对于其中难以取舍的问题,让双方各自论述辩解,曹操则是在一旁听着。

    如此,经过了近半年的劳累,税赋制度方才成型。

    而群臣也不知曹操最后弄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新政,心里也有些急躁,从一开始,他们就明白,这政策对于世家大族,甚至对于那些富户来说,都是不利的,不过,他们没有办法打消天子的念头,就只能希望将这种不利的危害降到最低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子召开了朝议。

    看着满座的大臣们,天子都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安与焦躁,曹操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他上前,便开始为众人陈述他的新税令,正确的来说,是《熹平新税令》。

    “不以一致的税率与各地收税,与郡县内,取百姓产粮之均量,均量之下者,免收农税,均量之上者,按以超出之量,提高税值。。。。”

    曹操严肃的念着,他的新税令,对各种税赋都作出了改变,都是以量加而提升的,为了更加合理,并没有决定出一个准确的额度来,因为各地的产粮是不同的,百姓们的生活条件也是天差地别的,为了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更能够照顾到底层的耕农,曹操便决定在各地采取均值,然后再进行征税。

    均值之下不必缴纳,看似减少了国库的收入,实际上,达不到均值的,大多都是些贫苦人家,而按照上量不断的增加征税量,能创造出数百数千倍的收入,这是不能比的,曹操刚刚念完,群臣便是哗然,他们方才都险些要打断曹操了。

    “陛下,如此不公!”

    “不可!”

    这封新税令,让群臣们按捺住了对于天子的恐惧,纷纷开口反对,在他们看来,这对于众人是不公的,世家大族们,乃是大汉的支柱,贤才在治理这个国家,并且照顾天下的黎庶,可是,到了最后,自己这些操劳为国的贤才们,要多缴数倍的税赋??

    而那些愚民,整日只需耕作,甚至还能不缴税?

    “臣听闻,但凡贤明之君,都是爱贤纳才,礼贤下士,方使贤才归心,家国大治,今日陛下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如此苛待贤才,岂是要类商纣之君耶?”言语之人,乃是司隶校尉袁遗,袁术之堂兄。

    “朕是商纣之君?阁下是想要追随周王了?”

    天子冷笑着问道。

    “非也,臣愿为比干,陛下,臣虽出身大族,家中之耕地,仅有三亩,臣并非是为了自己而言,而是为了大汉之天下,陛下,贤才方为国之支柱,万不可行如此苛政啊!!”袁遗愤怒的说着。

    袁术连忙起身,看着他,叫道:“不可多言!!”

    他又看向了天子,说道:“陛下,袁伯业,君子也,忠允亮直,言语有失,却也是一心为家国着想,还望陛下恕罪啊!”,看到袁术如此恳请,天子眯了眯眼,反问道:“公路啊,你这是要保下你的堂兄麽?”

    袁遗咬着牙,说道:“陛下,臣绝非有私心,公路,也并非是顾忌私情!”

    “若陛下不信,臣以死谏!!”

    袁遗说完,便朝着远处的柱子飞奔而去,一头撞在柱子上,顿时倒地,头破血流!

    天子大惊,袁术更是跳了起来,连忙跑到了他的身边,伸出手,探了探,好在,他还有鼻息,天子连忙叫道:“速速唤太医令!救治他!”

    朝议也变得有些混乱起来,曹操站在远处,皱着眉头,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篇新政,便险些杀死了一位交情不浅的好友,他与袁遗认识,也时常往来,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安,看着朝中慌乱的群臣,迎着那一道道敌视的目光,曹操的内心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他抬起头,看着天子,大声说道:“陛下,请施此令!”


………………………………

第0472章 动荡之年

    庙堂之内的喧哗,在一瞬间停了下来,众人转过头来,看向了曹操,曹操面色肃穆,认真的看着天子,没有理会任何人,天子看着他,皱着眉头,沉思着,又看了看其余的大臣,从卢植,荀彧,到袁术,董卓,天子没有言语,挥了挥手,说道:“稍后你来见朕。”

    袁遗被太医令抬走了,可是,在庙堂里,他留下了一抹血色,无法被消除的血色,将整个庙堂笼罩住,百官们寂静,哪怕是袁术,也是紧皱着眉头,他一直都是很支持革新的,可是到了如今,他心里也有了些犹豫,他不知道,自己与曹操的这条政令,是能够造福家国,还是会造成动乱。

    “陛下。。。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早已议好,何必再议?!”

    曹操说道:“自世宗以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耕农无地,大族连野,孝康皇帝未曾推进屯田之前,多少百姓是没有耕地的?你们可知晓??”

    “如今,百姓皆有,未尝闻国中有饿死者!”有人反驳道。

    “治标不治本,百年之后,这些开垦之田地,便会再次成为尔等的囊中之物!”曹操咆哮道。

    “曹孟德!!勿要血口喷人!!!”

    曹操不屑的笑着,丝毫没有理会这些愤怒的大臣们,又看向了天子,他希望天子也支持自己。

    天子看着他,也不敢轻易的决定。

    “公路。。。你以为呢?”

    曹操又连忙问道,这些都是他与袁术一同弄出来的,袁术又是天子的心腹,天子对他格外的看重,只要他发话,定然能够让天子信服!

    袁术看着曹操,抿了抿嘴,沉思了很久,回道:“日后再议罢。。。。”

    那一刻,曹操有些惊讶,有些诧异,他望着袁术,想要询问,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散朝!”

    朝议便如此结束了,曹操看着周围的大臣们,他错失了一次最好的机会,若是今日不能成事,日后会更加的困难,因为,这些大臣们返回之后,定然会兴风作浪,做好充足的准备,来与自己抗衡,他们不会明白,自己的新政,能够对天下起到何等巨大的作用!

    “哈哈哈哈!”

    曹操大笑了起来,肆意的狂笑,他的笑声,在百官的耳边,是那么的刺耳,看着大臣们一一离开了庙堂,曹操才停下,看着百官的声影,摇着头,袁术走上前来,说道:“孟德,此事所担风险巨大,不能轻易决定,还要多多思考。。。”

    “你我已经商议了足足半年。。。这还不够麽?”

    “不够!”

    “哈哈哈哈,好罢,那你便去慢慢思索罢,曹操一人,也能立下这不世之伟业,总有一日,后人会指着你们的坟墓破口大骂,再念上一首曹公吟!”曹操笑着,便与韩门走向了厚德殿,只留下袁术一人,站在大殿里,看着远去的曹操,沉默无言。

    曹操进了厚德殿之后,天子便让其余人离去,就连韩门也没能留下,整个厚德殿里,便只剩下了天子与曹操二人,两人面向而坐,天子沉思了片刻,问道:“新政,会让国库增加多少的税收?”

    “陛下,如今之数额,可再三番。”

    “恩?当真?”

    “这是最低之计算,地方上,不知多少豪族,耕地都是以百万顷计。。。”

    “那对于百姓,是否会有什么危害,对于一些家境不错的黎庶。。。”

    “陛下,上量是有严谨的规格,每一段有一数额,对于百姓而言,此大利,无害也。”

    “恩。。可若是这般行事,只怕阻力巨大。”

    “臣知晓,陛下所担忧者,是这些自誉为贤才的蠢物们。。。陛下,这些人的确是国中的支柱,担任官吏,挥笔舞墨,都是他们的事,不过,这些年来,世家大族,日夜膨胀,兼并土地,无数百姓因此而毁,孝康皇帝之举,虽使得天下稳定,却也并非是治根!”

    “臣料定,百年之后,这些开垦出来的耕田,还是会转到世家大族的手里,百姓们,还是会陷入困境之中,陛下应该担忧的是民众,而不是这些大贤啊,对付这些奸贼,只需一狱卒便可,可是若是天下百姓活不下去了。。。唉。。。”

    “何况,有王公之新政在先,臣觉得,王公很早,便看到了这些事,与臣一般,而他先前的各个举动,都是在防止这样的兼并啊,陛下想想,他开科功制,最为受益的,不正是底层百姓麽?先前,能作为官吏,能够治理天下的,只有世家大族,而如今,寒门子弟,黎庶家庭,也能出现这样的贤才了!”

    “如今,虽寒门出身的贤才少了些,可是,世家大族才多少人,寒门又是多少?科功制,还有王公所推行的官学制,一同施行,再过十载,想来,寒门子弟的数量便能压过世家大族,再来二十载,三十载,百年之后,世家大族,便不足为惧!”

    “而我如今要做的,便是延续王公所没有做完的,从根本上打断这样兼并之况,只有这样合理的税收制度,才能让世家大族没有胆魄继续进行兼并,入不敷出,耕地数量太高,税赋便会上升到他们难以承受的地步,这对于家国而言,都是大善事!!!”

    曹操如此一说,天子的心里,就渐渐有些明亮了。

    曹操继续说道:“臣知晓,今日之后,我走出这个宫门,我便会是熹平第一奸贼,日后弹劾之书信,百官之敌视,或胜与王公,不过,臣不惧怕,臣愿一力承担,只愿陛下能够相助!”

    “哈哈哈!”天子竟也笑了起来,他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说道:“曹公,你错矣!”

    “臣不知何错?”

    “日后要背负骂名的,可不只是你一个人啊!”

    “哈哈哈!”

    君臣二人,顿时大笑。

    熹平十一年,年末

    在曹操再次进行了修改,将内容变得更为彻底之后,新政还是实施了,在百官全力反对的情况下,实施了,曹操直接选择在明年,便要在整个天下施行新政,他从太学与门子学,以及诸多官吏中,选取了大量的寒门子弟,委派与各方,进行督促。

    他们要对各地的产粮情况进行调查,取出均值来,为了防止他们与世家大族私通之类,曹操对于每一个郡县,都派出了大量的人手,让他们互相监督,曹操不信,世家大族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官员们全部都控制住,当然,曹操知道,地方官吏们定然不会自己派出的人合作。

    故而,他请求天子,令天子调遣南军,北军,以及各地驻军,领军司马,校尉之类,前往周围坐镇,但凡有事,便让征税官员们禀告与军旅,有了军旅的震慑,这些人是根本做不出什么事的,果然,与曹操所想的一样,当军旅出动之后,地方官吏们也就不再敢放肆了。

    朝中,对此争吵不休,甚至一连有超过三十多大臣上奏天子,以辞官相逼。

    不想,天子的态度比曹操还要坚定,他直接让这些人全部离开,又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以及支持新政的大臣们,因革新之事,整个庙堂都在风头浪尖,局势有些混乱,张郃出动,各地的绣衣使者出动,仅仅在一月之内,便抓获了数千人。

    强行稳住了雒阳的局势。

    曹操的名声,的确是败坏了,他原先那么多的好友,如今却没有一人敢接近他的,也就一个郭嘉,还与曹操保持着往来,甚至还会相助,而在其余人的眼里,曹操是当世的王节信,甚至是比他还要凶悍的奸贼,他鼓动天子,远贤臣,近小人,行苛政,定然会遭到报应!

    而曹操的那些家族子弟,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打击,在同期的月内,曹操的族人,有三人被下狱,证据确凿,这是天子也没有办法解救的,曹操依旧没有理会,哪怕是他的父亲苦苦相劝,要他勿要如此,曹操也不理会,甚至闭门不见,这可是奇事!

    曹嵩吼着:子欲毁曹家耶?,最终也是无奈离去。

    大汉司农,闭门不见其父!

    这等不孝之罪,让曹操的名声更是臭了几分,就连百姓们也受到了士子们的渲染,开始骂起曹操来,曹操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声明,一切都不重要了,他要实现自己心里的抱负,无论遇到什么,此事,他定是要做到最后的!!!

    坐在书房内,曹操头也不抬,不断的书写着,他就是坐在这里,展开举国的新政之事,在院落里,则是站满了精锐的士卒,共有百多人,终于,曹操也享受到了王符的待遇,周围的护卫无数,有了王符的前车之鉴,天子不敢对此事掉以轻心。

    如此,一直忙碌到了深夜,曹操觉得有些头痛,眼前也有些眩晕,他这才停了下来,站起身,打开了窗户,看着外头的星光闪烁,曹操只觉得诗兴大发,想要作诗一首,奈何,这念头刚上来,又在诸多思虑中消失了,他无奈的叹息着,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

    不止是曹操,天子也没有能幸免,天子如此刚硬的施行行为,包括对朝中大臣们的不退让,也让天子在百官眼里的形象荡然无存,天子对此并不意外,也不恼怒,他知道,原先大臣便不喜自己的强硬,如今正好啊。

    百官们有的当面辱骂天子,被押入大牢,有的在暗地里进行辱骂,也是被张郃所抓走,天子罢免了很多的大臣,又直接下令禁止他们的族亲担任官身,自从孝桓皇帝之后第二次党锢,似乎已经出现了,当百官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无论是士子还是大臣,都开始了对天子的批评!

    当然,寒门弟子例外,这也引起太学与门子学更加严峻的争斗。

    什么天子好色,常常衣不蔽体,与宫女嬉戏。

    什么天子好酒,故而琼苑里满是美酒,还用美酒来转动木偶,以为游戏。

    这一场景,就犹如三十年前,不过,不同的是,如今却有了张郃,所有表达对天子不满的,都被张郃以欺君罪捉拿,绣衣使者,被两代君王供养了近三十年,在如今,早已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当他完全发挥作用的时候,士子与大臣们都被吓坏了。

    无孔不入的密谈,简单直接的举措,让他们心里无数个谋划都落了空。

    熹平十一年,

    动荡之年。


………………………………

第0473章 司马仲达

    熹平十二年,元月

    庙堂与地方上,依旧没有出现太大的变故,一如既往,曹操新政,在开始之初,便受到了强烈的抵触,不仅是在庙堂之内,更多还是在地方上,在地方上,乡绅,豪强,乃至与官吏们,都是不大认可新政的,新政唯独真正落实的郡县,极为的稀少。

    没有当地官吏的相助,新政完全就无法实施进行。

    哪怕士卒出动也无用,毕竟,他们也没有做的明目张胆,大部分人都是消极不配合,故而将领们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置,何况,太守这类的大官,不是军中将领能够私自处置的,三公都不行,必须要天子亲自开口,这样的局势,对于曹操而言,可谓是难上加难。

    众人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定然熬不了太久,却是没有想到,曹操没有一丝的恼怒或者急躁,甚至,脸上都看不出半点的疲倦,还比原先精神了许多!他每日大多时候都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对举国施行的新政进行控制,又按着目前遇到的困难,相对应的去解决。

    而其余时候,他便在雒阳内乱逛,从乡野,到街道商贩,也不知在聊些什么,另外,每日,他都会找出时间,去阅文馆,日子过得倒是清闲,却让百官们更为愤怒,在短短的三月之内,曹操共遭遇了六次刺杀,这已经突破了王符所留下的记录。

    天子将张郃狠批了一顿,于是乎,跟随在曹操身边的护卫更多,不止有明面上的宿卫,还有在暗地里的绣衣使者们。

    曹操坐在阅文馆内,手持一本《政论》,皱着眉头,思索着,这本政论,乃是崔公所留,在他逝世之后,天子便令人抄写,放在了阅文馆内,供天下人观摩,不过,很多大臣们都对这本书嗤之以鼻,更是无法理解崔公在著作里表达的意思,认为全然都是些无稽之谈。

    曹操并不这么认为,在偶尔翻看,看了数页之后,他便入迷其中,险些忘了归府,在这本书里,崔公竟提出过类似如今新政的说法,不过,与曹操不同,崔公更是激进,曹操只是要多收些税,以免世家大族圈地,家产不断的扩大,在曹操看来,只要税赋达到超过所获利益的程度,世家大族们就不会再继续扩产。

    崔公则是提出,该废除田地的售卖制度,不可买卖耕地!

    看着崔公的书籍,曹操总是长叹,只恨自己没能多与这位司徒交谈,在他逝世之后,方才发现了这位知己。

    “曹公,你看完了麽?”

    忽有一人问道。

    曹操抬起头,在不远处,站着一位年轻人,还很是眼熟,曹操回忆了片刻,便想起了他的身份,看了看周围,低声回道:“你要看此书?”

    司马懿点点头,这本书,原先就是他先找到了,足足看了三日,就要看完的时候,曹操来了,他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放下过了,而整个阅文馆内,《政论》只有一部,只因这本书并不被他人所看好,其余几部,都被送到了其他郡县之中。

    他等了数日,曹操也没有看完,他也不敢拿去,生怕惹怒了这位凶人。

    今日,他看曹操也不怎么看书,大多时刻都是在苦苦思索,这才上前打扰。

    曹操笑着,将《政论》交给了他,司马懿又一拜,这才返回了一旁,急忙的翻开书,便看了起来,曹操看着他的举动,笑了笑,司马防倒是有个不错的儿子,此子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