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吉,不要危言耸听!”众臣听了李渊的话,听出了他话语中的焦急,就都闭上了嘴巴。李靖出班奏道:
“陛下!古语有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臣以为,如今萧梁正好内乱,正好借此机会削弱萧梁实力,而且益州之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从秦帝国开始就是粮米之仓,不如派人在荆楚一带暗中传播董景珍意图反叛的消息,让他们自己先斗起来。再另做它图。”李靖虽然没有把话说明白,但众人听出他也是赞同李世民的意见。李渊看到李建成没有说话:
“太子是何意!”
“儿臣以为,自古守业在德不在险。想那霍邑、潼关,哪一个不是天下险要,还不是被我军攻破,正是因为我军有德,方得天佑,若我军无德,岂会屡获天助,屡有贤才投靠我朝!而风水龙脉之说,虚无飘渺,孔夫子有云,子不以怪力乱神;再说了,古有成语,得陇望蜀,今我朝已经得到陇西诸郡,儿臣赞同李靖大人所言。”李渊沉思一会:
“好!就依李靖将军之计,命李靖将军先期前往陇西,做征讨巴蜀的准备,命峡州刺史许绍在峡州大张旗鼓的练兵,要大肆招摇说那董景珍意欲投靠我朝,让他们自己热闹热闹。”
“圣上英明!”
长沙――董景珍府,董景珍自从回到长沙后,一直在等待着韩子满的消息,也在不断的做准备着造反准备,督造兵器。谁知道韩子满还没有消息回来,萧铣的钦差就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大司马董景珍为人忠义,朕心甚慰,自江陵一别,朕心中甚是想念,命董景珍旨到即行。钦此!”董景珍听到圣旨后,心中觉得萧铣一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难道萧铣知道我要投靠李渊,算了,不管他知不知道,我就反了吧!’董景珍站起身来:
“多谢钦差大人!”钦差正等着董景珍的打赏,谁知道肚子上突然一痛,发现肚子上被尖刀插了个洞。
“晋王你!啊!”脖子上又挨了一刀,死了过去。董景珍擦了擦尖刀上的鲜血:
“来人啊!传令全城,萧铣昏庸残暴,陷害忠良,滥杀我弟,我董景珍今天就反了。”
………………………………
第二百零一章 萧梁内乱 三
董景珍叛乱的消息传到了江陵,萧铣听到后心中的喜悦,马上召见了岑文本:
“文本!告急文书你看到了吗?”
“陛下,臣刚刚得到消息,恭喜陛下,一切都在您的掌握中!”萧铣听到岑文本的马屁声,心中更是欢喜:
“文本!我们现在是不是该走下一步了吧!?”岑文本点点头。萧铣马上找来留在江陵的张绣、杨道生等人哭诉道:
“国家不幸!出此逆贼。众位爱卿,不知道你们有何良策解此危难?”在场的人听说了董景珍叛乱的消息,反应各有不同,杨道生首先说道:
“陛下,臣也是刚刚接到消息,李唐的峡州刺史许绍正在峡州招兵买马,大肆练兵,而且他打出的旗号是接到了李渊的圣旨,说是董景珍已经跟李唐结盟,要里应外合,颠覆我朝。”杨道生的防地离李唐最近,所以他的消息最为确切可靠。再加上董景珍先前借用整军之事,对他们扣兵截饷,又在朝堂上说出他们以老弱代青壮,吃空额的事情,脸面都已经撕破了,现在很多人都想他死。萧铣盯着在场人的反应,心中冷笑:‘哼!先除掉董景珍,随后再将你们除掉,这梁国天下到时候就是朕一个人说的算了。’他冷眼望去,发现只有一个人不说话――齐王张绣。
“齐王怎么不说话!”在诸侯王里面,萧铣最为忌惮的就是张绣,他的心思在众人中最为缜密,并且又是董景珍的旧部,占据着岭南,如果他不松口,与董景珍联合的话,战局犹未可知?张绣听到萧铣问自己,其他的人也向他望过来,他的心里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齐王该不会是顾念董景珍当年的提携之恩吧!齐王,要知道你现在可是萧梁的臣子,别忘了为人臣子的本分,还有你的齐王爵位是谁封的。而且,那董景珍如果是因为与朕的私怨,举兵反叛,朕可以赦免他的死罪,只革除他的爵位,可是他现在是勾结李唐,要取我们所有人的性命,这样的叛徒就不能留了。”听到萧铣的诛心之语,张绣的内心挣扎着――当年,他是董景珍的部下,是董景珍带领他起兵反隋,如今他已经贵为齐王,又列土封疆,可以说如果没有董景珍,就不会有他张绣的今天。可是,不管董景珍是否勾结李唐,他反叛萧梁的事情已经发生,如果他不表态,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定不保。
“请圣上乾纲独断;臣领命就是!”
“好!齐王果然深明大义,朕心甚喜,而且朕知道齐王武略出众,这次征讨反贼董景珍的主帅就有劳齐王了,其他的几位王爷协助,不知道其他几位王爷可有异议呀?”其他的人当然乐意坐山观虎斗,一起向萧铣称是。张绣离开萧铣的大殿后,只觉得天边有片乌云向自己走来。
长沙城,自从董景珍发出叛乱公告后,长沙城内马上人心慌慌,大批的长沙居民向长沙四座城门跑出:
“大家快跑啊!晋王叛乱了。”
“反贼入城了,我们要遭殃了。”董景珍听到城门守将的报告,大发雷霆:
“混账!本王镇守长沙这么多年,想不到一反这个昏君,本王马上就成了反贼。真是岂有此理。”守将心里嘟囔着:‘你自己只知道横征暴敛,哪像圣上,一登基就下令减免赋税,又说要息兵归农。大家当然都不想打仗了,想种地咯。’心里这么想,可嘴巴不敢这么说:
“混账!都是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给本王传令,立刻挂壁城门,如果谁想出城门,就让他的尸体出去。”
“什么?王爷,这是不是?”
“这什么什么这?还不快点去!”守将不得不去传令,守城士兵听到命令后,无可奈何开始关闭城门,老百姓一看到要关城门,一个个赶快的向城门冲去,士兵们拼命阻拦,并且用自己手中的刀枪向百姓们砍去刺去。不少士兵都是长沙本地人,就算不是长沙本地人也是在长沙有家有口的,在百姓的惨叫声中,他们的眼睛中都含着泪水。董景珍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这样做使他离死亡更加近了一步。
………………………………
第二百零一章 萧梁内乱 四
董景珍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渊大喜:
“好!好啊!来人,来人啊!”李渊的贴身太监残月公公马上到来。
“陛下有何吩咐?”
“传太子,秦王,齐王还有裴相国、刘大人、武大人前来觐见!”
“是!奴婢遵旨!”当众人来到之后,李渊难掩自己脸上的喜悦:
“诸位爱卿,如今萧梁内乱已起,我们趁机平定巴蜀的机会到了。”听到李渊的话,在场的诸人都向李渊恭喜,只有李建成没有说话,李渊向他望去,心中有些不悦:
“建成,你低头不语,是不是又在想些什么?”李建成回答道:
“父皇,儿臣以为,现在还不是大举伐蜀的良机!”
“哦!你说!”
“父皇,第一,那萧梁虽然地处南方,但地广人多,在杨广还未登基之时,就一直经营南方,登基之后,更是加强了南方的开发,而且,自从大隋亡后,虽说连连兵祸,并从未祸及南方,破坏甚小;第二,荆楚一带是萧梁的老根据地,历经百年经营,人脉甚广,当年董景珍等人要起兵反隋,就是知道他们萧氏是荆楚巴蜀的老招牌;还有第三,儿臣以为,这次他们虽然斗起来了,不过还没有都到伤经动骨的地步,而且如果我们现在大举进攻的话,难保他们会产生同仇敌忾之心,即便拿下荆楚巴蜀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儿臣的意见是让峡州刺史许绍先出兵攻打岷州,以免世人觉得我们李唐背信弃义,不顾盟友。”李建成再来之前,就已经与许敬宗等人商议过,通过他们对萧梁局势的分析和筹划,因而说的李渊一直点头:
“好!建成说的有理呀!就依照太子殿下的办!”其他的人也都点头称是。只有李世民的眼中压抑着嫉妒和怒火。
长沙城中,张绣调集了萧梁几路大军围困长沙,除了张绣和其他诸王手下的官军之外,张绣还根据自己与岭南土著的各大头领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人的私交,请他们带领自己的族兵封锁了长沙到岭南一带的道路,自己带领大军从长沙正面对于董景珍对峙,将整个长沙城围的水泄不通,董景珍知道张绣为人精明,并且颇有带兵才干,自己不是他的对手,而李唐的援军短时间内也不会到达,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董景珍来到长沙城北门:
“敢问城下可是张绣将军?”张绣在城下回答道:
“大司马别来无恙?”
“张绣,当年你我总归曾经都为军中同袍,又是一起起兵反隋的战友,一起扶立萧铣,如今这萧铣就如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坐上皇帝后就要诛杀功臣,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何必互相攻讨?今天是我死,明天后天可能就是你齐王了,不如你我就此罢兵,大家各归藩地。都做自己的王爷算了。”张绣不回答,直接向长沙城里喊道:
“各位长沙的父老乡亲们,我是圣上亲自封的平叛大将军、齐王张绣,那董景珍大逆不道,不思君恩,勾结李唐,意欲颠覆朝廷,你们身为梁国父老,不要在跟着董景珍那个逆贼助纣为虐了。”董景珍的兵将们听到张绣的话,都窃窃私语。董景珍挥剑说道:
“大家不要听张绣蛊惑,你们都不要投降,本王听到密报,张绣平定长沙后,要把整个长沙的人都杀掉,我们只有抵抗到底才由活路,给我坚守。”张绣继续喊道:
“长沙叛乱,圣上只是罪在董景珍一人,只要放下武器,圣上皆都赦免。”有人听到张绣的话,慢慢的放下了刀枪,董景珍大急:
“给本王把刀枪都那起来,不然皆斩。快!啊!”突然,董景珍身上多出了数把钢刀。董景珍身边的一名亲兵侍卫喊道:
“齐王爷!我等愿意开城投降,请齐王爷看在我们投诚的份上不要祸及我们的家小。”张绣进城后来到董景珍的尸体面前,跪下说:
“董大哥,对不起,陛下抓了我的家人,如果我不杀你,他们就不能活命!以后你每年的祭日,我一定准备祭礼到你的坟前”平定长沙后,萧铣提升张绣为尚书令。其后萧铣又以张绣居功自傲的罪名杀了他。其他的诸侯王爷听说后,人人自危,于是从萧梁内部向各大割据势力通风报信,暗送秋波的密使多了起来。李建成听了许敬宗的密报后,进宫对李渊说:
“父皇,现在我们攻打萧梁的时机到了。”
………………………………
第二百零二章 萧梁内乱 四
董景珍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渊大喜:
“好!好啊!来人,来人啊!”李渊的贴身太监残月公公马上到来。
“陛下有何吩咐?”
“传太子,秦王,齐王还有裴相国、刘大人、武大人前来觐见!”
“是!奴婢遵旨!”当众人来到之后,李渊难掩自己脸上的喜悦:
“诸位爱卿,如今萧梁内乱已起,我们趁机平定巴蜀的机会到了。”听到李渊的话,在场的诸人都向李渊恭喜,只有李建成没有说话,李渊向他望去,心中有些不悦:
“建成,你低头不语,是不是又在想些什么?”李建成回答道:
“父皇,儿臣以为,现在还不是大举伐蜀的良机!”
“哦!你说!”
“父皇,第一,那萧梁虽然地处南方,但地广人多,在杨广还未登基之时,就一直经营南方,登基之后,更是加强了南方的开发,而且,自从大隋亡后,虽说连连兵祸,并从未祸及南方,破坏甚小;第二,荆楚一带是萧梁的老根据地,历经百年经营,人脉甚广,当年董景珍等人要起兵反隋,就是知道他们萧氏是荆楚巴蜀的老招牌;还有第三,儿臣以为,这次他们虽然斗起来了,不过还没有都到伤经动骨的地步,而且如果我们现在大举进攻的话,难保他们会产生同仇敌忾之心,即便拿下荆楚巴蜀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儿臣的意见是让峡州刺史许绍先出兵攻打岷州,以免世人觉得我们李唐背信弃义,不顾盟友。”李建成再来之前,就已经与许敬宗等人商议过,通过他们对萧梁局势的分析和筹划,因而说的李渊一直点头:
“好!建成说的有理呀!就依照太子殿下的办!”其他的人也都点头称是。只有李世民的眼中压抑着嫉妒和怒火。
长沙城中,张绣调集了萧梁几路大军围困长沙,除了张绣和其他诸王手下的官军之外,张绣还根据自己与岭南土著的各大头领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人的私交,请他们带领自己的族兵封锁了长沙到岭南一带的道路,自己带领大军从长沙正面对于董景珍对峙,将整个长沙城围的水泄不通,董景珍知道张绣为人精明,并且颇有带兵才干,自己不是他的对手,而李唐的援军短时间内也不会到达,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董景珍来到长沙城北门:
“敢问城下可是张绣将军?”张绣在城下回答道:
“大司马别来无恙?”
“张绣,当年你我总归曾经都为军中同袍,又是一起起兵反隋的战友,一起扶立萧铣,如今这萧铣就如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坐上皇帝后就要诛杀功臣,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何必互相攻讨?今天是我死,明天后天可能就是你齐王了,不如你我就此罢兵,大家各归藩地。都做自己的王爷算了。”张绣不回答,直接向长沙城里喊道:
“各位长沙的父老乡亲们,我是圣上亲自封的平叛大将军、齐王张绣,那董景珍大逆不道,不思君恩,勾结李唐,意欲颠覆朝廷,你们身为梁国父老,不要在跟着董景珍那个逆贼助纣为虐了。”董景珍的兵将们听到张绣的话,都窃窃私语。董景珍挥剑说道:
“大家不要听张绣蛊惑,你们都不要投降,本王听到密报,张绣平定长沙后,要把整个长沙的人都杀掉,我们只有抵抗到底才由活路,给我坚守。”张绣继续喊道:
“长沙叛乱,圣上只是罪在董景珍一人,只要放下武器,圣上皆都赦免。”有人听到张绣的话,慢慢的放下了刀枪,董景珍大急:
“给本王把刀枪都那起来,不然皆斩。快!啊!”突然,董景珍身上多出了数把钢刀。董景珍身边的一名亲兵侍卫喊道:
“齐王爷!我等愿意开城投降,请齐王爷看在我们投诚的份上不要祸及我们的家小。”张绣进城后来到董景珍的尸体面前,跪下说:
“董大哥,对不起,陛下抓了我的家人,如果我不杀你,他们就不能活命!以后你每年的祭日,我一定准备祭礼到你的坟前”平定长沙后,萧铣提升张绣为尚书令。其后萧铣又以张绣居功自傲的罪名杀了他。其他的诸侯王爷听说后,人人自危,于是从萧梁内部向各大割据势力通风报信,暗送秋波的密使多了起来。李建成听了许敬宗的密报后,进宫对李渊说:
“父皇,现在我们攻打萧梁的时机到了。”
………………………………
第二百零三章 拉拢李瑗
李渊第二天下旨,命李世民为证讨萧梁的主帅,李世民举荐河间郡王李孝恭和李靖为副帅,李渊准奏,李建成出班启奏: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太子有事请讲!”
“启禀父皇,如今我大唐正值开疆拓土,正式用人之际,各宗族子弟也都跃跃欲试,要为我大唐尽些绵薄之力。儿臣请父皇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也多多历练!”李建成说到这里,大家都以为李建成要推荐的是李元吉,谁知道李建成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讶:
“儿臣举荐儿臣的堂弟庐江王李瑗。”一听到李瑗的名字,在场的众臣都暗暗的议论纷纷。
“太子真是宅心仁厚啊!没有举荐齐王,而是举荐庐江王。”
“哼!那个李瑗就是个纨绔子弟,他能够领兵作战吗?我看也是一个扶不起的齐王吧!”
“嘘!小声点,齐王终归是皇子。说出来不好听。”李建成没有在意在场众多官员的话,他的心里只有他与许敬宗在密使商议的情景。
“太子殿下,如今您虽然身为太子,不过相比秦王来,您还是有一大短处。”
“先生请说!”
“太子自从被立为世子开始,到正式立为太子之时,却再也没有染指兵权,而殿下诸弟尤其是秦王,一直统兵在外,这与当年杨广。。。。。。”许敬宗故意停顿了一下,李建成明白许敬宗的意思。
“先生,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先生您也知道,自古太子也被称为副君,一旦权势过大,恐怕心中不安,父皇复制二弟就是为了牵制我,赵王的心思我猜不透,原本我还想扶植齐王来与秦王大大擂台,谁知道元吉那么不争气,秀宁倒是心中有些向我,但一来她始终是个女孩,二来,世民终归是她的二哥,让他在我们两个中间,也太过残忍了。”李建成在自己的臣子面前,一般都喜欢将他们不能说的话讲出来,这样也无形中拉近了他与臣子中间的距离。许敬宗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太子殿下,如今正好有一个人选可以让我们将手伸向军中儿又不引起圣上的怀疑。并且也可以为殿下拉拢些人脉!”
“谁?”
“上次殿下不是跟微臣说过,庐江王李瑗殿下已经向您靠拢了吗?”
“不可!他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在宗室中能力算的上平庸之辈,如果是让他参与朝政,做些闲散文职也许还能胜任,那军旅之事可非同小可,兵法有云,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不可!”许敬宗笑了笑:
“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有二三呀!如今那李瑗既然已经露出了自己的心迹,太子更该成全,二来,其人平庸,拙于弄权,正可以让太子遥控,只要运动得当,其手中的权力皆在殿下手中,而他只能够享受富贵,其三,只要是人,都会有争强好胜之心欲,殿下如果让他满足,一方面他会更加的效忠陛下,依殿下当日所说,那大宗正李神通、河间郡王李孝恭都已经向秦王靠拢,他们都是李氏宗族出类拔萃之人,而李瑗殿下在宗室中资质平庸,若是其他李姓宗亲看到一个平庸之人都得到殿下如此重用,则会起到千金买骨的作用,使其他的李氏宗亲也必会更加的倾向殿下。”想到这里,李建成上前一步,更加大声的说道:
“父皇,儿臣听说了一句话,叫玉不琢不成器,李瑗王弟只是缺乏历练,并非无用之人,儿臣奏请庐江王李瑗也为征梁副帅。”在李建成情真意切的请求下,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请求。当晚,李瑗备下厚礼来到李建成的东宫:
“王兄好!”
“二位皇嫂好!这些是我给我的两个小侄儿送的礼物,请二位皇嫂收下。”郑婉珍和杨艳向李瑗道了声谢,就抱着自己的儿子回到了内室。李建成将李瑗引如自己的书房。
“王弟,过两日你就要出征了,正好,我有一步兵书要略送给你,你一定用的上。”说着,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给李瑗。李瑗将那本书打开,一看里头的内容,脸上马上露出惊奇:
“王兄,这是怎么回事?”
“王弟,据兵部所规划,你这次是由水路经黄州攻打荆州,而那黄州守将周法明正好因为萧铣对武将猜忌而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早就与我暗中联络,这份大功我就送给你了。”李瑗向李建成跪了下来:
“皇兄,臣弟一定不辜负皇兄厚望,此次征梁,一定成功,如果不成功,便成仁!”李建成将李瑗扶起:
“王弟,那周法明是水师老将,江南多水网,你要好好善待,还要告诉他,好好带领水师,本宫日后还要重用与他。”李瑗心中纳闷,不知道李建成为何对一个水师将领如此看重,只有李建成心中知道,后世有一位大帝曾经说道――如果世界上一个君主,他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加上海军,他就是双臂齐全。李建成又拍了拍手,不就,一个年轻人来到了他们身边:
“卑臣宋令文参见太子殿下,参见王爷。”李建成点点头,算是回礼,又对李瑗说:
“王弟,此人是本宫心腹,而且胸中颇有韬略,就在你身边做个参军文书,帮助你处理军务如何?”李瑗盯了宋令文一下,感觉宋令文虽然是文士打扮,但隐约有种杀气。犹豫了一下:
“臣弟谢过王兄恩典!”
………………………………
第二百零四章 东宫刺客 一
随着李唐的征梁大军出发,各种催逼粮草饷银军械的公文摆在了李建成的案头,每天李建成都忙的腰酸背疼的。
“哎呀!终于批完了。”李建成锤着自己酸痛的肩膀。
“父王,父王,我要父王抱!”
“父王,父王,我要父王抱!”李建成听到声音,就看到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