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世东京物语-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七大天使中,米迦勒(michael)是实力最强的天使。
米迦勒是天主的首席战士,天界天使团的领导者。在基督教文化中,其事迹有:一夜之间歼灭进犯耶路撒冷的十五万亚述大军、阻止亚巴郎将独子献祭、在焚烧的荆棘中召唤梅瑟率领希伯来人出埃及、捕拿及囚禁千年古龙撒旦。
米迦勒由于执行人类的创造和反对者撒旦战斗,其威能与大魔王并驾齐驱。在《死海文书》之《光之子与暗之子之战》中,米迦勒以天国副君、光之君主的身份率领天使军团,与暗之支配者伯列的暗之军团决战。
米迦勒的另一身份,则是在最后审判时数算人的灵魂的天使,引导死人走向“彼岸”,并审判人死后的命运。基督教中流传米迦勒守护着圣母玛丽亚的灵魂,不让别人玷污。
在传承于基督教的******教中,对米迦勒的描绘是:
“翡翠之翼、番红色之发、俱百万张脸与口、舌操百万种方言,为人寻求阿拉的赦免”。
《古兰经》记载米迦勒为信徒之罪而流泪,而生出智天使。
右手剑,左手秤就是米迦勒的标准形象。
首席战斗指挥官,指挥圣战大军,为守护人类与撒旦拼搏一斗。
拉贵尔(raguel)意为“天主的复仇者”、“神之友”。
以诺书称其“招引对光之世界的复仇”,履行“监视天使的善行”之职务。
rag”字源苏美语”rig”,意为言论,代表了古人在法院的诉讼过程。
匈牙利语”raga…lom”也是原告一字之意,故传拉贵尔为对律法的破坏者加以判罪的天使。
作rachel时,为圣经中雅各之妻,字意乃”雌羊”之意,象征一种彬彬有礼的沉默。犹太神秘教派视其为shekinah和上帝重合为一时的四位伴娘之一,掌领上天的领域负责育养希伯来人的后嗣。作reuel时为摩西的岳父流珥。
《启示录》中有一段文字提及拉贵尔,谓神差其为冰雪天使们吹响号角、告诉立于左侧者天谴要降临了。
此外,在以诺升天的传说中,有米迦勒为以诺除去人的躯壳,拉贵尔将以诺接运升天成为梅丹佐大天使的说法。其常务为大地之天使,第二天(或说第四)的守护者。
西元745年拉贵尔和乌利尔(七天使之星辰守护者)同遭罗马教廷整肃,拉贵尔被逐出圣人历,这件事一直是件谜团,究竟当时的教皇萨卡列斯从哪儿来的想法,指称拉贵尔是“冒充圣者”的恶魔(demon)。
拉斐尔(raphael)rapha即希伯来文的治疗者、医师等。
由于拉斐尔是操治愈术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牵连,他治疗的不仅是人的身体,还包括人的信仰。
旧约记载与雅各布摔角、解除亚伯拉罕老年行割礼痛苦的天使亦相传是拉斐尔。犹太民间认为拉斐尔是他们冥府的守护,也就是埋葬死亡天使阿撒兹勒的地方。
拉斐尔受神的指示和米迦勒,加百列一同创造人类,他曾向亚当解说他犯的错误,并述说了男女之间爱的缔结。
在所罗门王的传说中,所罗门王求上帝帮助他建造宫殿,神经由拉斐尔之手交给了所罗门王一只刻有五芒星的手环,能够镇压恶魔,所罗门王就能够奴役恶魔来帮他完成他的宫殿。
拉斐尔的形象一直都是愉快的,稳重,充满慈爱。他是伊甸生命之树的守护者,代表物即为那把炽天使的炎之剑。
加百列(gabriel)为守护伊甸园的智天使们的领导者,以防止撒旦的入侵。
加百列在最后审判中负责鸣喇叭以示死人的复活,神秘学中以加百列为司转生的天使,引导灵魂转生而使女性受胎。
旧约圣经曾提及加百列坐于神的左侧,由于古时犹太人主人左侧一定坐着女主人,似是暗示其为女性天使。(没有其他佐证,故只是猜测)加百列具有破坏人间一切污秽事物的职责,据说本为神最为宠信的天使,但因为拒绝对罗马的制裁而失宠。
事迹亦包括为耶稣的受胎、复活和诞生等报讯,而最著名的事迹即为向约翰传递及妻玛莉亚怀有圣子耶稣。亦是亲手埋葬摩西的天使。
加百列身负140对羽翼。其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俱为与生命过程相关的天使,如受胎报知、复活、慈悲、启示乃至于死等等。
******教则视她为真理天使。因其常为人托梦,又被视为司梦的天使。其象征为百合花和号角,代表宝石是月长石,代表颜色是银色、白色
乌利尔(uriel)是掌管地狱之火的天使,是支配地狱的天使,在最后审判的时候开启负责地狱之门,他手持火焰之剑在地狱执行以永远的火焚烧罪孽深重的人等等苦刑。
乌利尔为警告诺亚会有大洪水的天使,亦说是以斯拉的启示天使,若非其体代表了神的光辉和博爱,不会有这么重的任务。
乌利尔既有炽天使之说也有智天使之说。传说将秘法卡巴拉授与人间的也是乌利尔,使乌列象征神的光辉传到人间代表了一切的神的秩序。这些知识包括了魔法,炼金术,占星术,宇宙的意识,甚至是大自然的一切气候变化都说是乌利尔的管辖范围,乌利尔启蒙了人们对神的信仰。但因此在反魔法的八世纪白色恐怖时期,乌列被教廷严加批判。
乌利尔的颜色是紫色,白色。乌列尔是“神之光”之意,又是“神之焰…fireofgod”。
他是掌管地狱之火,支配地狱的天使,是最后审判的时候负责开启地狱之门,执行“以永恒之火焚烧罪孽深重的人”等等罪罚苦刑。
《启示录》第八章所讲的掌控圣火、与神最靠近的大天使可能就是乌列尔。与希腊黑底斯有同一神格,可见乌列尔有存在于希腊神话中。犹太教后期,又一大天使“神之颜”珐穆出现系四大天使之列,因为事迹与乌利尔基本相同,如乌列尔传授人类通向神的秘法之钥,在加上地位相等,被视为同一人。
相对于拉斐尔的快活天使形象,乌利尔是恐怖的愤怒天使之貌。配合其形象,可能即是在伊甸园口持火焰之剑把守入口的智天使,他的“千里眼”不但能一眼看穿人的罪行,还识破了撒旦想要入侵伊甸园的阴谋。
又是监看雷电、恐惧的天使。可是不知怎的,有些神秘主义宗派(可能是gnosticism)认为这位正义天使掌管诗文。
沙利叶(sariel)据以以诺书的**,沙利叶的任务是保护人的灵魂不受罪的玷污,同时也是掌管月亮的天使。
据说在古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储存着死人灵魂的地方,而沙利叶可能是传授摩西知识的天使,也可能如拉斐尔般操治愈术。
但是由于沙利叶是月之天使,而月亮在古代总和一些不好的事在一起,所以沙利叶也被传为堕天使之一。
不过在《死海文书》之《光之子与暗之子之战》中,沙利叶却又在光之子的战斗序列之中。因此也只能说沙利叶是有着一个双重身份的天使。
沙利叶因为职务的关系,传具有所谓“邪眼(evil…eye)”的能力,被邪眼瞪到的生物行动将会被封死。
古欧洲和中东地方都视这种能力为恐怖的象征,沙利叶自然被视为恶魔。
米达伦(metatron)有着神的代理人之称,亦是天使之王。
在诸多大天使的候补中,最为宗教律法学者所偏好。由于米达伦是以诺被米迦勒接升天化成的天使,因此也是天使团中年序最幼的,所有的天使都是在一百五十亿年前诞生的,而只有他只在八千五百年前才诞生。
在《以诺书》中,以诺在幽灵的最后审判日中访问天国,见到了将要被审判的堕天使们,向神乞求对他们赦免,但神没有答应。
而神却欣赏他的人格,引他升天为天使。由于以诺在人间善于记事,升天后即继续他的工作,将天上地上发生的一切事都记录下来,成为神的书记,后世称天之书记。
相传在最初的时候,神将大自然借贷给人类管理而订了契约,而米达伦就是和人类签订契约的代表。
然而在《出埃及记》中,米达伦不但以小耶和华的身份出现以拯救以色列人,在西奈旷野的夜里成为引导他们的火柱,但对于不信仰神明的人民,却是露出了残虐的暴行,进行严厉的惩罚,造成后来有对米达伦转化成为撒旦的前身,成为暗的支配者。
米达伦以火之天使现身时,其背负三十六翼、无数的眼睛;其脸面较之太阳尤为灿烂。
在所有天使中,米达伦位阶最高,是最强壮、最富智计者,称号天使之王,在天界中负责教导死去孩子们的灵魂。天王星的天使。
雷米尔(remiel)是背教者的导师,是堕天使之一,对魂魄之事知之甚详,但也是常侍神前的七名大天使之一,负有传达七名大天使的指示的责任。
这是个十分矛盾的叙述。因为其事迹包括克瑞布产生幻视让巴鲁大败亚述军,自也打败了亚述的护国神「巨鹰」尼斯洛克。
雷米尔的职务乃引导受审判后忠诚的灵魂复活的工作。其特技为统辖神的幻视,所谓人们的梦、幻觉都属于其中,如先知们的「启示」,这在传递神的讯息时非常重要。另外雷米尔还是能够操纵雷霆的天使。(未完待续。)
………………………………
第三百零八章 圣经
说起恶魔还有七大天使,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圣经》这本著作了。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它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新约》一共27卷。
《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圣经,是基督教承自犹太教的,但《旧约全书》和《希伯来圣经》有所差异,书目的顺序也不同。
旧约在《摩西五书》之后是历史书,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历史书增加了《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4卷。
其次又在文集中增加了《智慧篇(索洛蒙的智慧书)》、《德训篇(希拉赫的智慧书)》。另外,基督教旧约虽然也是以马苏拉文本为准,但顺序上则继承了希腊文圣经,以先知书结尾,不同于犹太教《塔纳赫》以《历代志》结尾的传统。
同时,基督教旧约在马苏拉文本之外,还包括了死海古卷、七十士译本以及其他古代文本的内容。此外天主教和东正教圣经还包括了《耶热弥亚之书信》以及《艾斯德尔传》和《达尼尔》较之《以斯帖记》和《达尼尔书》多出的内容。西元380年前后,早期教会通过筛选对圣经中应包括的经卷达成一致。
犹太教圣经,传达的神学信仰是以色列人在流放巴比伦之后回归祖国,应验了神与亚伯拉罕和之后的以色列国王达成的契约。而基督教旧约却不以回归为主旋律,而是以审判的预言和弥赛亚(即耶稣)到来的预言结尾。
这是因为在基督教看来,耶稣降临和施洗约翰的预言才是旧约所预备的。《玛拉基书》第三章暗示的就是施洗约翰:
“万军之上主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
圣经还是一部史学巨著,是考察希伯来民族史、古代犹太教和初期基督教发展史的首要依据。
正是借助于其中负载的史学信息,研究者们已勾勒出一幅相当明晰的历史图景:约当纪元前3、2千纪之交或稍后不久,犹太人的第一代族长亚伯拉罕携家族向迦南迁徙,揭开希伯来民族史的帷幕。
其后,历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族长徙居时期,摩西率众出埃及时期,约书亚攻占迦南和士师秉政时期,扫罗、大卫、所罗门创建统一王国时期,南北两国分立及相继沦亡时期,囚居于巴比伦和回归故乡、复兴故国时期,以及反抗希腊化国家和罗马帝国宗教迫害及政治压迫时期,这个灾难深重而顽强不屈的民族最终在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被逐出其巴勒斯坦的家园,被迫漂泊于五洲四海。
而当犹太民族陷于背井离乡的惨剧中时,公元1世纪30年代,由拿撒勒人耶稣创建的基督教从其犹太教母体中娩出。
莎草纸基督教新约《罗马书》
自1世纪30年代中期起耶稣的门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会,继而四处传教,以星火燎原之势将福音传遍西亚北非南欧的辽阔地带。
而一讨论起来《圣经》我们首先又会想到耶稣耶和华这个人。
拿撒勒人耶稣大约出生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29或30世纪,生于耶路撒冷附近的小城伯利恒(在历史上以大卫城著称)。
耶稣为童贞女马利亚所生。耶稣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教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如果不是在公元29年就是在公元30年。
“基督”一词源出希腊文christo,是个称号,意为照天意选定的人。《圣经》中的“基督”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同义词。
耶稣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鲜为人知。约在公元28年时,他的生活同施洗者约翰的事业相互连结在一起了。
约翰是个暴躁的先知――传道人。他来自旷野,号召人们悔改、领受洗礼。他是个据理力争的人,不久即遭到罗马帝国分封的王,加利利的傀儡统治者希律王囚禁,后被斩首。
耶稣听了约翰传道,就随着群众去约旦河里施洗。耶稣领洗以后当即到旷野去祷告,沉思默想。
福音书报道他在旷野受撒旦(魔鬼)的试探,考验耶稣想当什么样的群众首领:
1、施行奇迹的神人;
2、满足大众需求的恩主;
3、掌握大权的国王。
耶稣选定了一项较为艰难的、不大受人欢迎的使命――上帝之国的使者。
耶稣从旷野回来,开始在加利利传道。他最初宣传的和施洗约翰所讲的相似:
“日期满了,上帝的国临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他告诚人们不要沉湎于过去,上帝将要推翻旧制度和旧生活方式,以便实现一个无限美好的、崭新的未来。耶稣招收了十二个门徒跟随他。
彼得认耶稣为弥赛亚以后不久,耶稣带着门徒,去往耶路撒冷。
在一个星期天,他在门徒和群众的簇拥之下,进了城。第二天,耶稣进入圣殿,赶出那些兑换银钱的和卖献祭用的鸽子的人,斥责他们竟使“万国祷告的殿”变成了“贼窝”。
此举对一小撮管理圣殿的祭司是个迎头棒喝,他们极其恼火。在以后的几天里,耶稣同祭司和拥有宗教权威的人进行了大辩论。那些人怒不可遏,以致策划除掉耶稣。
到了星期四晚上,耶稣和门徒共进晚餐(这顿晚餐今由基督教徒重新制定为“最后晚餐”,“弥撒”或“圣餐”)。
晚饭后,耶稣来到客西马尼花园,独自祷告。他的祷词表明他已预感到一场斗争不可避免,他仍然希望免掉受苦,但是宁愿成全上帝的旨意。
这时,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带着一帮祭司和守殿的兵士,来到花园里捉拿了耶稣。
当夜,他们把耶稣带到圣殿法庭,就是犹太最高法院和议会受审。据考证,审判是非法的,但议会却宣布耶稣是亵渎者,该当死罪。
由于当时只有罗马领主操死刑之权,祭司长就把耶稣交给管辖犹太的罗马巡抚彼拉多。
彼拉多显然不愿定耶稣的罪,因为他是否犯了罗马法律还有疑问,但身为被征服行省的首长,他深怕群众运动可能酿成叛乱,又宁肯同被征服民族的宗教领袖交好,而耶稣却主张顺从上帝,并以自己为犹太人的王和救主,这就激烈地冒犯了传统的惯例,构成了对犹太议会的威胁。
经犹太文士和法利赛人一再催促,于是彼拉多吩咐把耶稣钉十字架。罗马士兵鞭打他,拿一顶荆棘编成的冠冕戴在他头上,嘲弄他是冒充的国王,然后将他带到各各地山(“髑髅地”)作为叛乱者处死。
彼拉多吩咐在他头部上面置一块牌子,写着:“犹太人之王”。耶稣当下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耶稣被埋葬在一个岩洞般的坟墓里。
星期天(现代称复活节)的早晨,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复活了,并会见了他的门徒。
其实《圣经》是一部宗教主题思想非常鲜明的作品,具有犹太民族的文化个性。
它通过一些典型人物传记的描写,强调了神与人立约的关系,提出人守约则得赐福,背约则受惩罚的观念。
这一主题思想为《圣经》解读奠定了一个整体上的审美方向和认知导向,体现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对选材典型性和艺术性的把握。
受此主题影响,作者在具体塑造圣经人物时,调用想象、夸张、心理描写等艺术手法,有考虑地选取事件,组织传记情节,对事件因果的解释也纳入同一主题思想范围内,造成对人物道德伦理层次的忽略,更多强调人物是否忠于耶和华。
在大卫的传记中,他霸占拔示巴、杀害乌利亚是严重有悖人伦的,但因为他始终忠于耶和华之约,《旧约》作者对该形象并未做出过多批判,而是从正面肯定了他的悔改,耶和华在他活着的时候赐福给他。
《旧约》中还有多个人物,在与异族的战争中,或者在与叛教者的斗争中残暴杀死敌人,动辄千百,比如雅各众子杀死示剑居民为妹妹复仇。
摩西与利未人为维护耶和华的权威而杀死拜祭金牛犊的以色列民,等等。
如果按照当代的道德标准来看这无疑是非人道的,但《圣经》对此却持肯定态度,赞扬了他们对尊严与宗教的忠诚。
对此读者应考虑到《圣经》的写作主题,站在犹太历史观和文化价值观立场做出解读,从而领会作者声音的存在。
《圣经》一直被认为是神的话语记录,其中的人物被置于神的光环笼罩之下,命运被神所主宰,人成为神的仆人。
但是从传记的角度来看圣经,《圣经》并不是如神学家所言是神的独角戏。神与人物的关系是辩证的、双向的,在人走向神、虔信神的另一面,人对命运的反抗,人主动向神的靠近,人**的**,人与人的斗争,人和自我的矛盾等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大卫是《旧约》中塑造最饱满、最成功的一个,关于他的传记资料在《撒母耳记》、《历代志》等书,以万言长篇淋漓尽致地塑造出一个完整、复杂而生动的文学形象,给人以真实感与审美感受,仔细品味,余味深远。
他身上兼具了一个政治家、国王的优秀品质和复杂性格,英勇善战,治国有方,却对子女疏于管教,酿成惨剧;他仁慈宽厚,以德报怨,几次放过欲置之于死地的扫罗,但又阴险狡诈,临死交代所罗门除掉对他不敬的示每等人。
他虔敬上帝,以信立身,时刻以耶和华的意志为准,但他又因个人****而霸占拔示巴,并残忍杀害乌利亚,犯下重罪。同时,他又是一位亲切感人的父亲,尽管押沙龙叛逆作乱,听到其死讯,真情流露,再现了一位挚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如果从传记角度重读《圣经》,以人物的视角完整地、更加贴近人的生命书写,可看到在神的阴影中人性的丰沛和跃动。
人不再是任神左右的木偶,他们的每一次选择,不论错与对,都勇于承担并不懈为生存而昂首荒野与废墟。
犹太人作为立于人神关系交合点的选民,承担了神最厚的恩赐,也背负着最深重的苦难,他们正是整个人类命运的浓缩。圣经人物的生平经历正是以个别典型来反映整部民族历史、人类历史的书写方式。
《圣经》采取传记的写作方式,不仅写出了犹太民族的发展历史、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历史,更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写出来一部人类灵魂发展进化史,探索人类心灵。圣经因此更增加了情感上的力量和审美上的人文意蕴。
《旧约》记载了犹太民族自民族起源到大流散时期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民族文化习俗、法规等。
除了大量的社会历史资料,《旧约》还真实地展示了三百多位人物的生平事迹,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有带神话史诗色彩的英雄和先知,有以历史文献记载为依据的民族领袖和君王、先知等,也有许多无名的普通民众。
“三王传”通过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位国王的生平生动展示了犹太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王国时代,以大卫王与其周围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宫廷内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这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史传作品。
《圣经・旧约》叙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场景作为传记事实,在以人物的生平作为历史记叙线索的同时,塑造出几百个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的人物。
作为西方文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