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梁永去调小秋出来的时候,她的身份就已经暴露了,王皇后是何等聪明的人,前后这么一想,便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不过王皇后可不是什么善茬,在宫禁之中生存了这么多年,她深知小秋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一旦她的身份暴露在阳光之下,郑氏便能够瞬间翻盘,她纵火焚烧坤宁宫的罪名也将不攻自破。
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后,王皇后一方面气朱常洛竟敢将这么一个重要的人证留在郑氏身边,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善后。
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在后宫当中,这是不变的真理,王皇后主掌六宫,虽然以仁慈著称,但是若没有杀伐之气,断不可能镇得住后宫那帮妃子。
单是每年杖毙在王皇后令下的婢子内侍,就不下百人,所以王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小秋不能留!
不过到最后,王皇后还是放了她,不因为别的原因,因为她是朱常洛的侍妾。
侍妾和侍女,一字之差,却救了她的性命。
若仅仅是朱常洛的一个属下和婢女,王皇后杖毙了也就杖毙了,但是侍妾就不同了,王皇后清楚,朱常洛是个重情义的人,她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他。
既然是他的侍妾,还是留给他自己处置最好!
所以到最后,王皇后还是将小秋打发到了景阳宫,让她伺候王氏。
不过因为小秋特殊的身份,王皇后也不得不跟王氏交个底,让她牢牢看紧小秋,这其中的关节,朱常洛在进宫之前就已经清清楚楚,所以此刻即便是当着自己老娘的面,也不虞泄露消息。
“殿下,奴婢知错了,请殿下责罚!”
小秋低着头,声音依旧是委委屈屈的。
她是个极聪慧的女子,事实上,从朱常洛让她撤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自作聪明了,郑氏此番败落的太快了,简直是像有人在配合她一样。
而这个人会是谁,小秋只要想想,后背就直冒冷汗。
不过让她安心的是,朱常洛还没有放弃她,事实上,在延禧宫面对王皇后的时候,她差点以为自己的性命就要结束了,却没想到,竟是自己那一夜的主动献身,救了自己一命。
“哼!”
朱常洛冷哼一声,却是眼神不善。
说句实话,小秋的自作主张,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却险些让他的全盘布局崩坏,她所做的事情虽说让郑氏会失去皇帝的信任,但是实在太过刻意,免不得会被朱翊钧怀疑。
而一旦她的身份暴露在皇帝面前,那么坤宁宫失火的事情就会被掀起,到时候引起的后果才是最糟糕的。
若不是因为朱常洛令她及时撤出,说不定最终察觉她身份的就不是王皇后,而是皇帝了!
即便如此,原本针对郑氏的计划,也不得不全盘停止,这让朱常洛如何不气!
“洛儿,不要为难她了!”
到最后,还是一旁的王氏瞧不下去,开口道。
这些日子小秋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之后,便尽心的讨好着王氏,她知道这位是朱常洛最在意的人,只有她开口,才能让自己逃过一劫。
因着王氏当初也是婢女出身,又知道小秋和朱常洛的关系,平日里便分外关照她几分,这些日子下来,倒也有了感情。
“娘,你可知道,她坏了儿子的大事!”
朱常洛却是剜了她一眼,转身对着老娘道。
“什么大事?若是你父皇心中真是存了易储之意,她一个婢子,又能有什么干系?”
王氏却是摇了摇头,道。
朱常洛仍自生着闷气,不说话。
王氏便叹了口气,道。
“过些日子你就要大婚了,趁着大婚的时候,将她接回府里吧,位份你自己来定,跟你府里那两个一样!”
“娘,这怎么行?”
这话一出,朱常洛也来不及生气,大惊道。
如此一来,岂不是坐实了小秋是他的人吗?
说实话,朱常洛其实并不是在生气小秋的所作所为,他是在发愁,到底该如何安排她,若是换一个人来,说不定就跟王皇后最开始的决定一样,将她处理掉了。
但是朱常洛不行,说他矫情也好,懦弱也罢,让一个跟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女子,尤其是这个女子还是一心为他的人去死,朱常洛觉得自己做不出来。
不过要是不处理掉,如何安置便是一个大问题,宫里肯定是不能待了,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风险实在太高,但是若是接回府中,岂不是坐实了她是朱常洛安排在宫中的人吗?
“后宫的事情,你不懂!听娘的!”
不料这次王氏却是强势的很,不容推拒的道。
“娘娘奴婢奴婢不去!”
这个时候,小秋却是突然说话了,声音虽然细但是却坚定的很。
她也清楚其中的利害,更清楚自己的命运是和朱常洛绑在一起的,自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一时前途葬送朱常洛的命运。
王氏望着小秋,摇了摇头,将她扶起来,拍了拍她的手说道。
“好孩子,你不必担心,哥儿是我的儿子,我岂会害他?”
说罢,顿了顿转头叹了口气道。
“哥儿,这宫中的事情不比外朝,逢高踩低,落井下石是常有的事情,小秋做的事情既已惹了怀疑,便当有个交代,若是你不这么做,反倒才会引人怀疑,明白吗?”
朱常洛眉头一皱,隐隐约约明白了王氏的意思,想了想道。
“那便听娘的!”
又陪着王氏说了半晌话,朱常洛便带着小秋出了宫,回到王府将她安置好,朱常洛便来到大殿当中,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殿中等着他已久了
………………………………
第五百一十四章:册封大典
奉天殿。
清晨天色刚刚蒙蒙亮,第一缕阳光投射进这座古老的皇城当中,厚重的殿门便缓缓推开。
群臣身着朝服,面色庄重,次第而入。
高高的御座之上,皇帝身着玄色袍服,上绣十二章纹,头戴天子冕旒,威严庄肃。
“上朝!”
御座之旁,一人头戴四梁冠,身着青红色朝服,拖长声音喊道。
声音中正大气,毫无尖细之感,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
“臣等叩见陛下,愿吾皇万万岁!”
众臣下拜。
御座上的皇帝面含笑意,轻轻抬手。
“平身!”
“谢陛下!”
众臣起身,旋即陈矩便上前一步,高声道。
“定国公徐文壁,怀远侯常胤绪,恭顺侯吴继爵,崇信伯费甲金上前领旨!”
丹陛下,武将一方便有四位身着朝服的老者大步而出,走到殿中叩拜行礼,齐声道。
“臣等在!”
陈矩微微点头,再道。
“吏部尚书孙丕扬,户部尚书杨俊民,礼部尚书李廷机,兵部尚书石星,刑部尚书萧大亨,工部尚书杨一魁,左都御史衷贞吉上前领旨!”
声音落下,文臣一边亦有数名身着朝服之人走到殿中,叩首道。
“臣等在!”
陈矩转身,恭敬的朝着皇帝一拜,道。
“陛下,勋戚文臣具在,请陛下垂询!”
皇帝轻轻颔首,起身从御案上拿起一份玉轴锦帛,一步步走下丹陛,来到殿中,朗声道。
“徐文壁,常胤绪,吴继爵,费甲金,朕命尔等四人为正使,孙丕扬,杨俊民,李廷机,石星,萧大亨,杨一魁,衷贞吉,朕命尔等七人为副使,代朕往寿王府迎册皇太子!”
最前一位老者高高伸出双手,恭敬的从皇帝手中接过旨意,随即,众臣开口道。
“臣等领旨!”
皇帝转过身,回到御座之上,众臣起身。
陈矩上前一步,高声道。
“上谕,移驾文华殿,群臣往奉天门迎候皇太子!”
寿王府。
门外的大街上,早已经肃清出了一条大道,两旁皆是甲胄在身的军士,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好奇的百姓们,一群群百姓在军士的拦截之外,远远的望着府门前英武威严的少年人。
朱常洛身着深青色亲王朝服,上绣九色章纹,头戴九旒,静静的站在府门外,在他的身后,同样是各色朝服的官员,最前者便是新任的吏部侍郎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叶向高,其后便是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左谕德方从哲。
太阳渐渐升起,宽阔的大道上一队人马缓缓而至,来人尽是绯袍玉带,正是前来宣旨的勋戚文武们。
远远半里之外,众人下马,步行至府门前,躬身行礼,最前一位老者领头道。
“臣等见过殿下!”
朱常洛微笑颔首,拱手还礼。
“辛苦诸位了!”
“殿下客气了,这是臣之荣幸!”
徐文壁头戴八梁冠,身着赤色朝服,拱手道。
顿了顿,徐文壁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圣谕,寿亲王朱常洛接旨!”
“儿臣接旨!”
众人随着朱常洛下跪,低头道。
徐文壁面色凝重,缓缓展开圣旨,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册皇太子制曰,朕继帝王,承先缵绪,启后凝图,缅怀有道之长,必重升储之典,是以主器莫如长子,贞邦乃在元良,备载圣谟,昭垂祖训,咨尔元子英姿俊伟,粹质温文,问寝龙楼孝友,出于至性谭经,虎观器业就于日新,上天之默牖在兹,朕心之真爱尤笃,是用钦承慈训!上告于郊庙百神,授尔册宝,立为皇太子!尔宜益务懋修,无忘时敏圣人之道,羙成夫堂构丕宣令,誉光我训词,钦哉!”
“儿臣,谨奉旨!叩谢父皇天恩!”
朱常洛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接过旨意,道。
随着朱常洛的起身,他身旁的众人却是没有起来,而是转了个方向,刚刚交付圣旨的徐文壁和一众勋戚文臣亦是恭敬下拜,高声呼道。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千千岁!”
“诸位平身!”
朱常洛抬手,道。
“请殿下更换冕服,移驾奉天门受众臣朝贺!”
底下众人起身,随同而来的吏部尚书孙丕扬上前道。
虽说名义上来说,勋戚一方是正使,六部尚书同左都御史乃是副使,但是实际上,这个迎册的队伍代表的却是文武大臣,自然不能光让勋戚说话。
朱常洛颔首,转身回府,皇太子的冕服早已经齐备。
府中也早有婢子等候着伺候他更衣。
说起来,皇太子冕服和亲王冕服十分相似,玉带大绶,上绣九章,冠冕九旒。
唯一不同的是,亲王服深青,皇太子服玄色!
历来玄色便是最为庄重之色,臣下断不可用之,这世上能够服玄色之人,除了皇帝,唯有太子!
少顷,朱常洛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到了奉天门。
奉天门外,群臣列而立之,当头者正是内阁首辅王锡爵。
待得朱常洛带着勋戚大臣和六部尚书等人浩浩荡荡的走近承天门,老首辅便带着群臣上前,下拜行礼。
“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千千岁!”
“诸位大人请起!”
朱常洛坦然受之,虚手一抬,令群臣起身。
而此刻,跟随他而来的勋戚大臣各自回到原本的位置,众臣再度变成了以王锡爵为首。
“殿下,陛下和皇后娘娘已经在文华殿等候,请殿下率群臣前往朝觐!”
说罢,群臣各自后退,将奉天门让出一条大道。
朱常洛微一欠身,大步向前,王锡爵随之跟上,再其后则是内阁众臣,六部尚书,太子率群臣而朝觐天子,是为受册。
与此同时,一群由女官宫女组成的队伍也缓缓行至了文华殿前,正正和朱常洛一行人同时到达。
来人是个妙龄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身着深青色翟衣,头戴九翚四凤冠,玉带大绶,只是端庄威严的礼服也掩不住眉眼间的稚嫩之意。
少女刚刚从步辇上下来,在女官的指引下正欲往前走去,不意正正撞在朱常洛的眼中,抬头望了一眼,美目当中闪过一丝迷惘,旋即便是慌乱的低下头。
倒是少女身前引领的那位女官颇为镇定,带着一众女官宫女上前行礼,道。
“参见太子殿下,这是太子妃娘娘!”
朱常洛望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少女,心中忽的升起一丝暖意,上前握住她略显冰凉的小手,温声道。
“走,我们进去拜会父皇母后!”
………………………………
第五百一十五章:礼成!
严格来说,这是朱常洛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位正妃,早先的礼部进选的时候,朱常洛在坤宁宫当中曾经远远望见过她一眼,可当时一来离得远,而来朱常洛心中牵挂着辽东战局,只是一瞥而过。
终归在这个时代,婚姻大事要的是父母之命,就连一向宠爱他的王皇后,在这件大事上,也独断专行了一回。
不过此刻牵着少女温凉的小手,朱常洛心中却意外的感到一阵安宁,她的样貌算不得极美,但是却有一股小家碧玉的清新,略显稚气的眉眼间带着一抹灵动,被一个“陌生”的男子握住小手,少女似是想要挣开,但是想起眼前的人是她的夫君,却也只是微微挣扎一下,便顺从的任由朱常洛握着。
只是朱常洛却能够感觉到,少女纤细的手心浸满了汗水,身体亦是紧绷的很,紧张兮兮的,一股想要偷看自己却不敢的样子,惹人怜爱的很。
“你叫什么名字?”
略略松了松握紧的手,朱常洛目不斜视,细微的声音却飘入了少女的耳中。
“珍珍沁”
少女吓了一跳,没想到在这种场合,朱常洛还会跟她聊天,有些磕磕绊绊的说道,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郭珍沁,爹爹起的!”
语气认真的很。
“那就叫珍儿吧!”
朱常洛转过头,莞尔一笑,握着少女的手却是轻轻在后者掌心刮过。
“呀!”
少女忍不住低声惊呼,抬头却望见引领女官责怪的眼神,转过头却见恶作剧的某人眼观鼻鼻观心,冕旒之下脸色平静,一副庄重的样子,当下女子顾不得朱常洛的身份,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只是望着引领女官明显生气的眼神,少女还是不得不赶快低下头,重新恢复端庄平静的样子。
只是待得女官转过身去,少女小手微微挣扎,却是薄怒的盯着某人。
“别闹,马上要见公公婆婆了哦!”
朱常洛却是不理女子的挣扎,翻手继续握紧女子的小手,面不改色,声音却是温和的很。
少女这才意识到,两人已经走到了殿门口。
想起自己即将面对的将是天下最尊贵的帝后,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手心又忍不住冒出汗水。
感受到少女的紧张,朱常洛再度刮了刮后者的手心,只是这一次,少女却没有再惊呼出声,反倒是觉得安心了不少
“上谕,宣太子朱常洛携太子妃郭氏率群臣觐见!”
陈矩中正洪亮的声音自殿中传来,引领女官欠身行礼,旋即便退到了二人的身后,她的职责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剩下的自有人接手。
紧接着便有两名内侍从殿中走出,引着二人入殿。
走进殿中,只见正中间的御座之上,皇帝居中而坐,十二冕旒微微摇晃,看不清皇帝的神色,在皇帝的左手边有一个稍小的御座,王皇后一身庄重的朝服,面含笑容望着朱常洛二人,脸上满是欣慰之意。
其实原本,今天的册封大典,是不必皇后出席的。
但是朱常洛的这次册封,和其他的册封大典不同,他的这次册封大典,既是册封太子,又是太子大婚。
册封大典自然是皇帝主持的,但是太子大婚,就应该是皇后主持的。
何况按照规矩,册封大典之后,朱常洛还要进宫朝谢中宫,便索性将王皇后也请到了文华殿。
而在皇帝的右手边,则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恭身而立。
“儿臣朱常洛叩见父皇,母后!父皇万万岁,母后千千岁!”
事实上,母后这个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叫的,在大明,唯有嫡子和太子,才有资格称呼皇后母后,其余皇子,关系亲近些的可以称一声母亲,关系疏远的,则是要恭恭敬敬的叫皇后娘娘。
在朱常洛的身后,群臣也鱼贯而入,叩拜道。
“臣等叩见陛下,皇后娘娘!陛下万万岁,娘娘千千岁!”
“平身!”
皇帝虚一抬手,冕旒下的面容闪过一丝笑容,道。
“谢陛下,谢娘娘!”
群臣起身。
陈矩上前一步喊道。
“皇帝制曰,册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授册宝!”
朱常洛依言下拜,御座之上,皇帝缓缓起身,一步步走下丹陛,来到朱常洛的面前,在他的身后,陈矩亲自手捧金册金印,亦步亦趋的跟随着朱翊钧。
皇帝立于朱常洛的身前,似是愣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方才开口道。
“尔于深宫之内十余载,未曾出阁进学,是朕之私心也,然天不蒙弃,资质聪颖,储君之位交付于尔,朕当安心,望尔能勤学纳谏,戍守大明疆土,方可无愧于祖宗!”
“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托!”
朱常洛心中微微有些疑惑,要知道,先前礼部送来的仪注当中,可没有这句话,不过他也知道,此刻不是疑惑的时候,恭恭敬敬的拜了拜,道。
“如此便好!”
朱翊钧的脸上掠过一抹淡淡的释然,朝着身后的陈矩点了点头。
陈矩便微微躬身,道。
“皇太子受册宝!”
朱常洛再拜,双手高高的伸起。
皇帝从陈矩的手中拿过金册金印,慎重的放在朱常洛的手中,转身回到了御座之上。
而朱常洛则是将金册金印交给早在一旁等候的内使,内使将其收好放在匣中,然后恭身站在朱常洛的身旁。
群臣伏地便拜道。
“恭贺太子殿下!”
陈矩在皇帝御座旁站定,再度开口道。
“皇后娘娘凤诏,册郭氏女为皇太子妃,授册宝!”
朱常洛身旁的少女便伏地而拜,仪态端庄,挑不出一丝毛病来,只是朱常洛却分明看到,她细嫩的小手微微发颤。
而随着陈矩的声音落下,王皇后温和一笑,起身走下丹陛,身后亦有捧册宝的女官跟随。
“授尔册宝,望尔温良淑德,咸辅东宫,日后方能母仪天下!”
王皇后走到近前,声音温和。
“臣女谨遵娘娘懿旨!”
尽管早已经演练过多次,但是真正到了此刻,少女的声音还是忍不住紧张的很。
王皇后也不在意,从身后女官的手中拿过册宝,方才女子手中,然后返回了御座。
“册皇太子,册皇太子妃,礼成!”
待得王皇后回到御座上,陈矩亦是松了口气,高声喊道。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娘娘!”
底下群臣高呼,而没人注意到的是,不知何时,朱常洛的大手,再度覆上了女子的小手,安慰的刮了刮后者的掌心,温暖而让人安心
………………………………
第五百一十六章:扬州大案
朝廷的诏命下来了,就连朱常洛也没有预料到,会这么快!
严格来说,册封大典是一整套流程,皇太子于文华殿受册宝只是这套流程当中最核心的一处,按照规矩,朱常洛接下来要带着太子妃入宫拜谢中宫与两宫皇太后,之后还要拜祭奉先殿,之后择日拜谒太庙,昭示天地祖宗。
这么一套流程忙下来,足足过去了半个多月。
朱常洛的住处也自然的从王府改到了慈庆宫,按照原本的计划,册封之礼结束之后,便应该是献俘仪式了。
纵然朱常洛心怀疑惑,但是这等浩大的场合,却无疑是昭示他太子身份的最佳之地。
只是他也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邢玠率大军回到京师,宫中便又传出了诏谕。
“命皇太子代朕巡抚江浙,体察民情,遇事可相机决断,不必请示朕躬!”
来宣旨的是司礼监掌印陈矩,随同而来的还有内阁首辅王锡爵以及东厂提督梁永。
“儿臣接旨!”
朱常洛伸手接过玉轴旨意,心中却是叹了口气,看来江浙一带,的确出了大事啊!
“元辅,此番到底是为了何事?”
收去香案,诸人各自落座,朱常洛便开口问道。
很显然,王锡爵和陈矩此来,便是要向他通报情况的。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何等样的大事,竟然要让他这个刚刚入住东宫的太子殿下,亲自前去处置!
“殿下,情况很严重!”
刚一开口,王锡爵的脸色便是沉重之极。
口气中带着浓浓的忧虑,顿了顿,王锡爵深吸一口气道。
“这事情说起来,还要从那个郑青山说起,郑青山倒卖盐引,贩卖私盐,江浙盐业涉案官员众多,陛下震怒之下,遣浙江巡抚刘元霖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