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小老儿有话说!”
不料此时,一旁颤颤巍巍的老人却是放下拐杖,拜倒在地道。
“老人家有话起来说,不必如此!”
朱常洛最先开口,随即便有两个随从上前,小心的将老人家搀扶起来、
大明风气崇尚尊老,凡年过六十者,上廷不跪,换在太祖年间,似黄。先生这样的老人,甚至可以凭着一根拐杖走上金殿和皇帝说话,绝对没有一个人敢阻拦。
“贵人,小老儿只有一句话问,这兵役算不算徭役?”
老人家年纪大了,一番动作有些气喘,但是还是执拗的走上前,目光灼灼的问道。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见多识广,他看得出来,这个堂上能够做主的人,不是那个巡抚大人,而是这个锦衣少年。
单看这少年说话之时,没有一个人敢插嘴便能看得出来。
所以老人家抛开了所有人,径直走到了朱常洛的面前。
“算,自然算!”
朱常洛断然说道。
大明的兵制,实际上是世兵制,募兵制和征兵制混合的制度,明初以世兵制为主,但是到了万历年间,军户的大量改籍以及战斗力的下降,导致大明开始以募兵制和征兵制为主。
所谓兵役,就是征兵制的延伸,算在徭役的一种,大明有明文规定,凡家中有服兵役者,可免徭役。
老人家点了点头,颤巍巍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份皱巴巴的册子,道。
“好,那请贵人告诉小老儿,我大黄村一村三百二十七户人家,有九十二人跟着大军出去打仗,可这徭役,为何年年还要服?而且一年比一年多,村头大丫头家,男人出去当兵死了,官府说有银两抚恤,可大丫头连一文钱都没见着,反倒是见了上门催讨杂税的衙役,大丫头家的小子,今年刚满十四岁,邻村的刘夫子都夸他是个读书种子,可硬生生被拉去服了徭役,大丫头家里只剩下一个四岁的姑娘,孤儿寡母的,该怎么活下去?”
朱常洛接过册子,翻开一瞧,却见上头歪歪斜斜的写着一个个名字,还有出去当兵的时间。
再看娄敬晔,脸上的汗水蹭蹭的往外冒,想要开口说话,却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
朱常洛合上册子,转手递给一旁的刘元霖,强压着内心的愤怒,温声开口问道。
“老人家,你方才说,年年都服徭役?那你可记得,这几年你们大黄村一共出了多少徭役?”
“回贵人,方才县尊大人说的那回,我们大黄村的确是没出,可那是因为,我们村里出去的九十二个人里,有三十四个跟着大军去了辽东,至于其他的徭役,我们村一次都没落过,前年出了六十一个人,干了四个月,去年出了七十三个,干了五个月,今年官府要八十一个人,贵人,大黄村合共三百二十七户人家,如今满了二十岁的后生,只有两百出头,官府一下子要走一半,这田里的庄稼可怎么办啊!贵人,您行行好,就是等过了农忙的时候,把田里的庄稼收了再服徭役,行不?”
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耳聪目明,数着指头,对朱常洛一一细数着,苍老的声音,仿若重锤一般击打在他的心上。
深吸了一口气,朱常洛压下心中复杂的情绪,扶着老人道。
“老人家放心,从今天起,五年内,大黄村不必再服徭役了,要是有人再敢去找你们要徭役,你就上京城去敲登闻鼓,就说是朱常洛叫你去的!”
“朱常洛……”
这是朱常洛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透露自己的身份,黄老先生毕竟年纪大了,消息不那么灵通,但是娄敬晔不同,他从一开始就在猜眼前这个锦衣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此刻听他说了名字,隐隐觉得有些熟悉,在脑中过了一遍,瞬间变得脸色煞白,失声叫道。
“太……太子殿下?!”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五百二十章:黄册之案
泰兴县的问题,远比朱常洛想象的要严重。
大黄村的现象不是个例,而是整个泰兴县的缩影,当堂摘掉了娄敬晔的乌纱帽,安抚完大黄村的村民之后,朱常洛便立刻调来了泰兴县三年以来的黄册和徭役记录。
一查之下,才发现泰兴县的问题压根不在于娄敬晔这个知县压榨百姓,不顾农时,其中存在着更加严重的问题!
伪造黄册!
按照大黄村的那位老人家所说,大黄村合共三百二十七户人家,其中有四十九户是双女户,九十一户是独丁户,按照朝廷制度,这一百五十户人家是免除徭役的。
而除去这一百五十户,还有九十户人家曾经先后有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这些人家也是免除徭役的。
也就是说,整个大黄村当中,符合征调徭役标准的人家,不足八十户,若是在加上现在还在服役的九十二员兵丁,大黄村所出的徭役数量,本就已经超过了朝廷的规定。
何况朝廷规制,不仅仅是农忙不征徭役,而且徭役虽然年年都征,但是却是轮换制度,具体落到每一个村子里,是三年一征,与民休息。
可事实却是,大黄村不仅担负了远远超出自己应该担负的徭役数量,而且每年都要出徭役。
这种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压榨百姓了,简直是将百姓当做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至于娄敬晔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就落在朱常洛面前的这本黄册和徭役记录上。
按照老人家所说,大黄村前年有六十一个人服了四个月徭役,去年有七十三人服了五个月徭役,而按照朝廷的规定,百姓服杂役者,通常为短役,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
大黄村的人服役这么久,实际上,是替了别人的徭役!
这份徭役记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万历二十七年,刘家村刘善财捐钱十两,免一月徭役,大黄村王狗儿代之。
应当说,这份记录没有问题,朝廷的确有制度,百姓徭役可以用钱让人代服。
但是问题就在于,大黄村的村民并不知道,自己是代替别人服了徭役,而且这位刘家村的刘善财的确交了银两,但是这银两却落到了衙门的口袋里。
而大黄村的村民,则白白替刘善财服了一个月的徭役!
大黄村徭役数量如此之多,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个原因,有商贾之徒不愿服徭役,便出银两雇人替服徭役,但是这银两却通常落到了衙门手中。
而衙门为了补足徭役数量,自然会强行摊派本不属于村民的徭役。
若说这还仅仅是贪污银两,压榨百姓的话,那么另一个原因,可就更加严重了。
和后世不同的是,中国的历朝历代,包括大明都鼓励生育,只有百姓生出更多的孩子,统治者才会有更多的壮丁,来耕田种地,出军打仗。
甚至于各地人口的增长,也是官员考评的重中之重!
让朱常洛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娄敬晔竟然敢伪造黄册,他面前的黄册当中,大黄村有记录在册的村民,达到了五百七十二户,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但是实际上,随着连年的徭役,大黄村这三年以来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下降。
名簿上平白多出了两百多户人家,可不仅仅是在黄册上添上一笔这么简单。
朝廷按照黄册征发徭役,征收税银,黄册上既然有这么多人,娄敬晔就必须交出这么多徭役人数,这才是大黄村必须连年服役的根本原因!
“简直是无法无天!这等蛀虫,竟也能外放一地知县,本宫回京之后,定要找吏部孙尚书问个明白!”
扔下手中的黄册,朱常洛再难掩心中的怒意,冷声说道。
朝廷徭役,各有制度,但是到了这帮贪官污吏的手中,却成了鱼肉百姓的工具,让他如何不气。
倒是一旁的刘元霖苦笑一声,道。
“殿下息怒,此事恐怕也怪不到孙尚书的身上,这也是臣之所以请殿下亲自前来泰兴县察看的原因,积弊已久啊!”
“刘巡抚不必讳言,直说便是!”
听得刘元霖口中的叹息之意,朱常洛正色道。
他虽是微服而来,但是甫一到扬州城,刘元霖不急着跟他介绍案情,反而带他来到了泰兴县,朱常洛心中便隐隐有所猜测。
如今看来,恐怕这伪造黄册之事,刘元霖早已经知晓。
“殿下容禀,臣奉圣命追查郑青山贩卖私盐一案,深查之下,发现其人倒卖私盐的最大销货地,就是在扬州城,于是臣便暗中来到扬州城追查,只是不意竟发现了黄册之事!”
刘元霖这才缓缓道来。
黄册之事是个意外,不错,就是个意外!
刘元霖为了追查私盐一案来到扬州城,这些私盐经过扬州转运到各地,但是仍旧有相当一部分私盐,被销到了扬州本地,而在追查扬州本地私盐的时候,刘元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本地私盐的出售数量,远远低于其他人口相当的各地的数量,追查之下才发现,扬州本地的人口数量,看似不少,但是大多是流动商人。
真正的本地户籍之人,远远少于黄册上记载的数量。
而且这不是某一个县的问题,而是整个扬州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刘元霖深感此事重大,不敢擅专,便即刻密奏京城,只是不意还没得到回复,就在驿站遭到了刺杀。
“黄册之事并非一日之事,臣追查良久,曾经调阅过十年以内的黄册,并且走访了不少村里,发现伪造黄册的历史,已经有数十年之久,历任知县都是如此做的,只不过娄敬晔做的有些过分罢了!但是终归不过是萧规曹随!”
刘元霖叹了口气,道。
朱常洛顿时眉头紧皱,只是却明白了刘元霖所说积弊已久的意思。
事实上,娄敬晔是不得不伪造!
试想一下,他到任之后,面对的便是一个和现实状况严重不符的黄册,那么他的选择只有三个,一个是向上层告发此事,但是这一条路压根行不通,刘元霖堂堂的浙江巡抚,追查黄册一案,竟能遭到刺杀,可见此事的水有多深,娄敬晔一个小小知县,恐怕还不够被人碾死的。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慢慢的更改黄册,努力让黄册跟实际情况相符合,但是如此一来,黄册上的变化便是逐年下降,他娄敬晔在吏部的考评当中,怕是要得上一个下等了。
这种拿自己前途去换老百姓好处的官员,恐怕是少之又少,至少,娄敬晔不是!
所以他选择了最后一条路,也是之前几任知县都选择的一条路,萧规曹随,吏部考评四年一次,官员在一地最多连任两届,也就是说,娄敬晔只要保证,在他的任上不出问题,等到考评期满,他自然能够升迁别处,这泰兴县的烂摊子,自有下一任知县去头疼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黄册上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老百姓在沉重的徭役赋税压抑之下,数量逐年减少,两种矛盾对抗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堪重负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将整个王朝和这些官员们一起,埋葬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
第五百二十一章:扬州知府
“殿下,扬州知府陆庆之求见!”
孙平急匆匆的进门,开口说道。
朱常洛和刘元霖对视一眼,抬手道。
“叫他进来吧!”
扬州城虽然不比京城,但是也是鱼龙混杂,繁盛无比之地,这消息流通的速度自然不会慢,泰兴县这边闹得这么大,若是陆庆之这个扬州知府还没听说,那就是十足十的蠢货了。
“臣扬州知府陆庆之,参见太子殿下!见过巡抚大人!”
不多时,一名面色儒雅的中年人弯腰走了进来,来人身着四品绯袍,补子上绣云雁,正是扬州府的正印官,扬州城的府尊大人。
陆庆之,万历十四年三甲中举,赐同进士出身,累迁全椒县知县,御史,南京户部主事,万历二十七年,外放扬州知府。
朱常洛默默的打量着眼前一身文气的陆庆之,心中却是将他的履历过了一遍。
此人的仕途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稳,但是也算得上是平平无奇,算得上是很正常的转迁,不过陆庆之虽然看起来不过中年,但是实际上已经五十四岁,算不上年轻了,这种年纪,转入内阁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未来的仕途,恐怕最多能到六部之一的侍郎之职就到顶了。
“陆知府请起!”
朱常洛虚手一抬,命人搬了个椅子,让陆庆之落座。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礼数总是要讲的。
陆庆之拱了拱手,却是只敢虚虚坐下,随时准备起身答话。
“陆知府,本宫奉父皇之命,巡视江浙,未曾打招呼便到了这泰兴县,还请陆知府见谅!”
说实话,陆庆之刚刚得知朱常洛到来的消息的时候,可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尤其是听说太子殿下在泰兴县差点遇到了民变,更是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来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被朱常洛大骂一顿的准备。
要知道,百姓围堵县衙,这种事情早不发生晚不发生,怎么就在太子殿下前来巡视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呢!
要是太子殿下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恐怕他头上的乌纱可就要不保了!
只是让他也没想到的是,到了此处,看到的却是朱常洛平静的脸色,甚至还带着一丝和善的笑意。
“太子殿下莅临扬州,臣未曾远迎,是臣之过失,这泰兴县出了这般大的事情,臣竟一时不察,请殿下责罚!”
陆庆之回过神来,立刻起身道。
朱常洛此来是为何,他心里大约能够猜到几分,但是正因为猜得到,他才感到惶恐不已。
不意朱常洛却是摆了摆手,道。
“客气的话不必说了,本宫在京城之时,听说刘巡抚在扬州城外的驿站当中遇到了贼人行刺,不知这件事情,陆知府查的如何了?”
陆庆之心中一惊,暗道这位果真是为此而来,心中不由得叫苦不迭,只是朱常洛既开口问,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答。
“回禀殿下,此事臣经过多番调查,确定是城外的一伙山贼所为,这帮山贼平日里靠打劫官道上的商人为生,臣曾经下过不少力气去抓捕,但都无疾而终,只是不曾想到,他们竟如此丧心病狂,抢到了巡抚大人的头上!”
“山贼?”
朱常洛歪了歪头,饶有意味的盯着陆庆之,顿时让后者的额头上冒出一阵汗水。
所幸朱常洛并没有细究下去,片刻之后,懒洋洋的靠在椅背上道。
“既然如此,府尊大人可要好好清查下去,等抓到了那帮山贼,本宫倒要瞧瞧,是长了几个胆子,敢行刺身负皇命的巡抚大人!”
“谨遵殿下令谕!臣告退!”
陆庆之似是没有听出朱常洛口中的嘲讽之意,唯唯诺诺的退了下去。
大堂当中。
朱常洛望了刘元霖一眼,冷笑一声开口道。
“刘巡抚,这位陆知府,可没说实话啊!”
山贼?
亏他想的出来,这扬州城乃是南直隶的范围之内,繁华四起,这种地方,最重视的就是安全,试想一下,若是来来往往的商贾们,连货物和最基本的安全都难以保证,又怎么会在此地安居下来做生意。
再说了,驿站是什么地方,虽然比不得县衙府衙,但是那也是朝廷的地界。
是什么样胆大包天的山贼,竟敢闯进驿站当中行刺,不要命了吗?
“是啊,不过他们连老夫都敢行刺,扯个谎怕是也没什么!这件事情的落点,恐怕还是因为黄册!”
刘元霖也是皱着眉头,道。
陆庆之在胡说八道,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知道眼前这位的身份,当着堂堂的皇太子殿下,竟然还敢扯出如此拙劣的谎言,这可就值得人深思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凭恃,才能让他有这样的底气!
“不错,他们敢于行刺刘巡抚,必是因为黄册一事,若是将此案查实,定能顺藤摸瓜抓出陆庆之背后的人!”
朱常洛沉吟片刻,开口道。
刘元霖说得对,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黄册。
若不是刘元霖阴差阳错之下,发现了伪造黄册一事,恐怕他们也不会胆大包天到要刺杀刘元霖。
只是朱常洛也有些想不通,这朝廷之上,究竟还有怎样的势力,能够让陆庆之在他这个太子的面前,仍旧有恃无恐的。
“殿下,南京户部的公文!”
就在此刻,王安进门,从袖中拿出一份正式的公文,恭敬的递了上来。
朱常洛接过一看,却是一笑,再度转手递向刘元霖。
“刘巡抚,这是南京户部,移送给巡抚衙门的公文!”
刘元霖眉头一皱,想了想,旋即便是有些恍然,也不接过,开口道。
“殿下,数日之前,臣得到陛下密旨,遣殿下来扬州清查此案之时,臣便移文南京户部,想要调阅扬州府三年来的黄册记录,想必是南京户部的回文到了!”
朱常洛眉头一挑,不再客气,抬手拆开公文的封蜡,乍看之下,神色却是顿时冷了下来。
“怎么,殿下,出了何事?”
刘元霖察觉到不对,开口问道。
朱常洛摇了摇头,将手中的公文递过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道。
“南京户部说,黄册乃是朝廷机密,无圣旨不可随意调阅!”
………………………………
第五百二十二章:雷霆手段
“荒唐!”
刘元霖扫了一眼公文,顿时忍不住怒道。
“老夫身负皇命,手中有陛下钦赐的王命旗牌,难不成还要老夫再去专门想陛下讨一道察看黄册的圣旨不成?”
倒是朱常洛面色平静,只是紧皱的眉头却昭示着他的内心也并不平静。
直到此刻,朱常洛才真正意识到,这次的黄册之案,浑水到底有多深!
刘元霖身为巡抚,手持王命旗牌,别说是要调阅南京户部的黄册了,就算是要从南直隶调兵也不是难事。
但是南京户部竟然拒绝了他,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件案子的幕后黑手,势力已经强大到可以影响朝廷六部的程度,绝不是一个区区的扬州知府能够做到的。
“殿下,我们该怎么办?若是没有南京户部的黄册,恐怕这次的案子,就难办了!”
刘元霖叹了口气,有些恨恨的说道。
户部的黄册十年一造,只要他们能够拿到最近两次的黄册清单,就能够很容易的查出,伪造黄册的根源到底在何处,但是现在南京户部并不配合,事情就难办了!
“既然南京户部不配合,那就换上一个,请刘巡抚这就移文南京都察院,让他们派遣得力的御史,前来查案!”
沉吟了片刻,朱常洛蓦地露出一丝冷笑,开口说道。
“可是殿下,这案子的幕后之人,既然能够影响的到南京户部,恐怕南京都察院也”
“无妨,刘巡抚照办便可!本宫倒想瞧瞧,这背后的人,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接下来的几日,倒是安宁的很。
几日已经暴露了身份,朱常洛索性便不再掩饰,大大方方的驻跸在扬州府城当中,陆庆之带着扬州府的官员们前来拜会过几次,但是朱常洛的态度一直都是闭门不见。
只是一直催逼着陆庆之,要求他早日将刺杀刘元霖的“山贼”缉拿归案!
“殿下,南京都察院的回文到了!”
刚过午时,一身绯袍的刘元霖就脸色难看的走进了大堂,拱手为礼,有些急躁的说道。
很明显,这份回文并不令人满意。
“哦,如何?”
朱常洛倒是平静的很,问道。
刘元霖沉着脸摇了摇头。
“殿下,南京都察院的回文中说,都察院御史各有其责,无圣命不可随意调动!”
若说原本只是刘元霖的移文不被重视还说得通,但是要知道,这次的移文上面,可是加盖了朱常洛的太子印信,即便是这样,依旧被南京都察院所婉拒,可见这件案子背后的水有多深。
倒是朱常洛依旧波澜不惊,抬手虚压,道。
“巡抚大人不必着急,意料之中的事情罢了!”
顿了顿,转过头对王安道。
“王安,将人带进来吧!”
王安应了一声,快步走出去,不过片刻便回转,只是这一次他的背后跟着不少年轻人。
这些人身着青色官袍,头戴乌纱,胸前补子和寻常的七品官员不同,绣着獬豸,昭示着来人的身份。
“臣河南道御史陈以德参见太子殿下!”
“臣广东道御史谢廷赞参见太子殿下!”
“臣福建道御史金应凤”
“臣湖广道御史”
来人共有七八个,均是相同服色,一群人进门之后纷纷下拜行礼,神色之间恭敬的很,倒是叫刘元霖有些摸不着头脑,迟疑了片刻问道。
“殿下,这是”
朱常洛微微一笑,淡然道。
“照理来说,这南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