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若阁臣皆以为韩爌适合,老夫便以此为由上奏陛下,若是韩爌落选的话,也不必费这诸般工夫,直接按陛下旨意颁诏便是!衷阁老以为如何?”

    朱赓一阵愣神,没反应过来王锡爵的意思,不过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从头到尾一直沉默的次辅衷贞吉已然开口道。

    “元辅所言甚是,老夫方才思虑再三,觉得韩爌年纪尚轻,资历有缺,作为钦差难免不够威严,钦差一事是久经地方事务的汪应蛟汪大人更为合适!”
………………………………

第六百九十七章:黑锅老能手

    两票对两票,这就是内阁目前的状态!

    但是两票和两票之间的分量也是不一样的,一边是首辅和次辅的一致站台,另一边则是两个素为一党的普通阁臣,这两者的差别高下立见。

    自然,按照内阁的规矩,钦差这等事情错非阁臣形成一致的意见,都是要提交圣裁的。

    但是朱赓岂会看不出来,这次王锡爵必然是早已说服了天子,才会如此淡定从容,即便是送交圣裁,恐怕也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果不其然的是,中书舍人跑了一趟乾清宫,没多大的工夫,回来时身边便跟着御马监太监王安。

    王太监和这帮阁臣不熟,所以也不多寒暄,直接了当的道。

    “诸位先生,皇爷有言,此事内阁若难以形成定论,便以元辅大人的主张为准,汪应蛟精于地方,想必比郭惟贤更合适几分!”

    朱赓顿时脸色一沉,虽然早知结果会是这样,但是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冷哼一声,道。

    “元辅大人好手段,竟能说动天子出面,只是不知元辅一世英名,临到此事却落得提携乡党之名,可值当否?”

    说罢,甩了甩袖子,直接起身离去。

    一旁的衷贞吉和沈鲤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望着王锡爵的眼中也多了几分叹服之意,首辅果真不愧是首辅,这才半个多月的工夫,竟然和新君的关系好到了如此地步,能够让天子将如此大功拱手让出,看来他们是时候要重新估量一下这位老首辅对于新天子的影响力了。

    不过他们的这番眼光,倒是叫王锡爵哭笑不得,这和他有什么关系,分明是韩爌那个傻小子向天子提的意见,自己不过是配合行事罢了,怎么到了现在,人人都以为是他使了什么手段?

    摇了摇头,王锡爵苦笑一声,情知这黑锅他算是背定了,这种事情越解释越解释不清楚。

    转过身,王锡爵却瞧见王安依旧站在原地未有动作,不由得开口问道。

    “王公公可还有其他圣谕要传?”

    其实说来,这话问的有些失礼,隐约带着赶人的意思,不过也算得正常,因为内阁乃是机要之地,他们几个阁臣总不可能一直围在一起接待王安,故而王锡爵才有此一问。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小王公公拱了拱手,道。

    “元辅明鉴,皇爷的确还有手谕示下!”

    手谕?

    在场剩下的三位阁臣顿时神色一凝,隐约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尤其是沈鲤心中更是一沉,有些后悔方才没有拦住朱赓的冲动,错过了第一手的消息,就意味着错失先机啊!

    “上谕,朕以治国之要,首重吏治,圣王治下,无不是吏治清明,言路畅通,四海升平,如此百姓方能各享安乐,昔先皇在时,曾耳提面命于朕,言道自英宗皇帝以来,我朝士风日下,百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以致朝廷冗员误事,反应迟缓,军国重务往往难以迅速处置,朕原以先皇久居深宫,故有此念,登基之后,兢兢业业,夙夜不敢懈怠。

    然朕登基已有月余,所见者廷臣明哲保身,无有担当,阁臣拉帮结派,相互攻讦,区区钦差人选,拖延十数日而未决,岂非正应先皇评语乎?朕日见此景,忧心社稷更痛心疾首,然诸臣尚不知自省,以国家公器为私心所在,阁臣为一钦差争论不休,互不相让,不得不上奏朕决,此为臣下当行之事乎?先皇之音,犹在耳畔,朕字字句句皆不敢忘,望与诸臣共勉,勿负先皇与朕之重托,此谕!”

    王安面无表情,宣读诏书的时候口气干巴巴的,不带一丝感情,却叫在场的大臣一阵惶恐,额上冷汗直流。

    沈鲤站在一旁,心中更是一阵冰凉,无比后悔自己刚刚为什么不拦住朱赓。

    和天子的这份诏书比起来,什么韩爌的去留,钦差的人选,又能算得上什么,天子在这个时候下了这么一份看似言之无物但是词锋严厉的诏书,绝不单单是训斥廷臣这么简单。

    以沈鲤的政治智慧,自然看得出来这份诏书背后隐含的意味。

    天子终于按捺不住,要对吏治出手了!

    “臣等惶恐,请陛下降罪!”

    这番恍惚之间,沈鲤却感到身旁有人拽了拽他的衣角,顿时清醒过来,跟着王锡爵一同大礼参拜,开口说道。

    这是为臣的礼节,天子震怒若此,作为臣子,姿态是一定要有的。

    王安点了点头,将诏书放在王锡爵的手中,转身带着人离去了。

    风波平息下来,三位阁臣面面相觑,皆是苦笑一声,不过让王锡爵有些郁闷的是,衷贞吉和沈鲤望着他的目光当中又多了几分莫名的意味,显然是觉得,天子的这份诏书和他脱不了干系,毕竟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肃清吏治。

    揉了揉额头,老首辅心中亦是一阵感叹,这位新天子对时机的把握果真是炉火纯青,一点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借题发挥。

    他的确打算肃整吏治,可是却没想到,天子动手的这般果决,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可有的忙了。

    摇了摇头,王锡爵提起笔,命中书舍人取出一份龙纹黄绢,挥毫泼墨,片刻之间,一份豪气万千,词锋严厉的旨意便在他手中缓缓成型,然后从身旁的桌案上拿出一枚银印,重重的在上面盖上自己的印记,然后交给一旁的中书舍人,道。

    “送交司礼监用印,然后即刻下发六科,不得延误!”

    这便是圣旨的正式流程,由天子下诏,送达内阁,然后内阁拟旨,送交司礼监用上天子宝印,随后下发六科复核,再由六科下达到各衙门,如果是下达给某个人的圣旨,六科则是会转交行人司前往宣诏。

    而这个过程当中,每经过一个部门,都要用上部门专属的印章,写清经办人的名字,才算是合理合法的圣旨。

    一份完全遵照流程的圣旨上不仅应该有天子的宝印,更应该有内阁的印信,司礼监的印信,再加上六科的印信,这四者缺一不可。

    沈鲤和朱赓在旁看着,叹了口气,也上前在黄绢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他们已经可以想见,这份诏书签发之后,将会在朝局引起多么大的震动……
………………………………

第六百九十八章:辞官吧

    内阁动起来之后,天子的这道诏旨自然很快就到达了六科,六科按制复核之后,便直接送到了京城诸衙门,由于天子诏书当中申斥的是百官群臣,所以京城的大小衙门,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傍晚之前接到了这份言辞严厉的诏旨。

    这份被后世称之为壬寅清吏诏的圣旨在下达的当天,便引得京师一片云动,有些资历的朝臣皆是嗅到了一股浓浓的危险气息,京城上下顿时笼罩起了紧张的气氛。

    庞大的官僚集团因为这份诏书纷纷动了起来,京城当中到处可见代表官员身份的青衣小轿,大多步履匆匆,四处寻找着同年故旧打探消息,倒是让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压力骤然增加,不得不紧急从顺天府调集人手才算没有闹出乱子来。

    夜,李府。

    这已经是叶向高这些日子以来第三次拜访李府了,每次所怀的心情都不尽相同,和上一次被横眉冷对不同,虽然李家的老仆这一次仍旧没什么好脸色,但是礼节上总算周到了许多,想来是受了主人家的吩咐。

    当然,叶向高也无暇顾及这些小处,在李府家仆的指引下,大步到了李府书房,却见李廷机好整以暇的坐在书房中,面前的桌案上正摆着一份公文样的物事,其上的内容赫然便是今天新鲜出炉的诏书。

    “李兄都知道了?”

    两人已经是老朋友了,也就省去了诸多繁冗礼节,叶向高大步走进书房,直奔主题,开口问道。

    “看来陛下那边应该已经心中有底了,想必老夫的去处,也该定下了吧!”

    李廷机倒是镇定,端起一旁的茶壶,为叶向高添上一杯茶水,轻声问道。

    “这……刚刚得到的消息,天子似乎是想要将李兄调往南京吏部……”

    叶向高微微一愣,神色之间却是有几分黯然,道。

    从来只有六部往内阁转调的,一旦入阁,基本上也就宣告着没了退路,除非在内阁当中继续前进,不然的话无论是往国朝的哪个部门转调,都算是贬谪。

    而且阁臣的贬谪和其他朝臣不同,其他的朝臣遭了贬谪,还有希望重新升迁回来,但是阁臣一旦转调他部,基本上也就宣告着政治生命的终结……

    “南京吏部?想到了!不过这恐怕不是天子的意思,是方中涵的主意吧?”

    李廷机面上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眼中却是森寒一片。

    见此状况,叶向高暗自叹了口气,知道往日的和煦景象从此之后再也见不着了,这个消息是他从宫里得知的,与此同时,他也同样知道,出这个主意的,的确是方从哲……

    “李兄,现在不是操心这些的时候,若是真的被调往南京,便万事皆休矣!为今之计,李兄当尽快递上辞呈,抽身而去,如今已然为陛下引下了大部分的目光,陛下并非无情无义之人,单凭这一点,也定会允准辞官归乡的!”

    摇了摇头,叶向高决定不掺和李廷机和方从哲之间的恩怨,言辞恳切的说道。

    或许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叶向高是在害李廷机,反倒是方从哲在帮李廷机,转调到南京好歹还有一个尚书衔,但是辞官岂不是干干净净什么都不剩?

    但是话不是这么论的,事实上,叶向高才是真正向着李廷机的,国朝的惯例,阁臣转迁到阁部,基本上都是转迁到南京六部,说的通俗些,就是养老去了。

    基本上这样的人,要么是在政治斗争当中失败了,要么就是年龄到线退位让贤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转调到南京六部,就基本上宣告着不会再转调回来了,没有这样的规矩,即便是李廷机,也难以违背这样的惯例。

    很简单的道理,即便是担着一个虚名没有实权,也终究是在官场当中的,只要在官场当中,就要遵守官场当中的规矩。

    但是辞官归乡却不同,无论是因故被罢官,还是自己辞官归乡,都算是脱离了官场。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国朝的规矩,官场的事情在官场解决,不得迁怒株连,一个人脱离了官场就和江湖上的金盆洗手差不多,官场当中的所有恩怨一笔勾销,即便是有仇家,也不能用官场上的手段继续追究。

    这是为了保护所有官员致仕之后的生活而衍生的潜规则,违背的人会受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排斥,正适合像李廷机现在满朝皆敌的状况,只要他上疏致仕,天子批准的话,按照规矩,就不会再继续受到攻讦,可以顺顺利利的解除现在的困局。

    而第二个好处,叫做起复!

    国朝有一个很神奇的规矩,叫做起复,意思是曾经做官的人因故,主要是守制而归乡之后,守制期满或者朝廷需要可以将其召回起复,起复的官阶基本上和原本的官职相同,这也是大明朝言官科道猖獗无比的原因所在,罢官之后可以起复,不过在乡间呆了数年,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官位,而且赚了名声,何乐而不为。

    不过一般来说,起复比较随意,算是铨选的一个特殊补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子的心意,要是有真的不长眼的将天子得罪死了,也甭想着起复了,没有天子点头,就安心做个富家翁吧。

    事实上,上一次登门拜访的时候,叶向高就曾经向李廷机提出这个建议,但是当时被他否决了,因为那个时候,天子尚且需要李廷机来当靶子,吸引出某些人的行迹。

    但是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天子既然已经下诏整饬吏治,说明天子已经查清了朝野上下的势力分布,而这个时候李廷机的作用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当然,或许因为东林之事,天子心中对于李廷机还有芥蒂,但是李廷机这么久窝在府中替天子吸引火力,算是立下了一功,应当说,没有李廷机的刻意配合的话,天子的计划不会实施的这么顺利。

    以叶向高对天子的了解,想必天子此刻对于李廷机的处置也在犹豫不决,一方面不喜他勾结东林,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他的这番功劳。

    只要这个时候李廷机递上辞呈,天子念及他往日的功劳,有很大的可能会顺手准了。

    等过些时日,风波邸定,叶向高再想法子在天子面前美言,寻个机会让李廷机起复也并非没有机会。

    不过让叶向高没有想到的是,李廷机听了他的话之后,沉默了片刻,却是缓缓摇了摇头……
………………………………

第六百九十九章:绝地方能逢生

    叶向高愣了愣,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李廷机。

    如果说几日之前,他还有拒绝自己的理由的话,那么现在,他又是为何依旧如此固执呢?

    要知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即便是天子心中有意宽宥李廷机,也总要顾及朝臣的情绪,无论如何,李廷机是难以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了。

    方从哲之所以想要将李廷机调往南京吏部,也正是打的这个主意,对于朝臣来说,这件事情终须有个结果。

    与其到南京吏部去养老,从此告别仕途,分明现在就致仕而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为什么,李廷机依旧会拒绝自己呢?

    叶向高相信,以李廷机的眼光,不会意识不到自己现在的状况,那么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

    “难道李兄不相信老夫不成?”

    眉头一皱,叶向高罕见的露出一丝怒意。

    毫无疑问,现今的情况,对于李廷机来说,致仕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致仕之后同样有一个风险,那就是起复的随意性。

    通常来说,官员归乡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父母病故而归乡守制,这种情况下,待得守孝期满朝廷便会重新叙用。

    但是李廷机的情况不同,他是自己辞官归乡,所以要起复的话,不仅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还需要天子点头,而似他们这等天子近臣,若是离了天子太远的话,保不齐就会被天子忘却。

    所以李廷机要起复,就需要一个能够在天子身边的人,时时为他说好话,保住他在天子心中的印象,如此一来,碰上合适的机会的时候,才能被成功起复。

    而如今在朝中和天子最为亲近的便是帝党无疑,而帝党当中,方从哲视李廷机为大敌,肯定不会替他说话,韩爌如今即将远赴苏州,更是不可能,算来算去,能够在天子面前帮李廷机转圜的,也只剩下了叶向高。

    所以叶向高理所当然的想到,李廷机之所以不愿意致仕而去,是担心自己会在他起复的过程当中从中作梗,一念至此,口气不免带着几分惊怒,险些就要拂袖而去。

    “进卿多疑了,老夫岂会怀疑进卿!”

    幸亏李廷机反应得快,一把将欲要起身的叶向高重新按回了椅子上,斩钉截铁的道。

    不过叶向高却仍旧是气冲冲的,一副李廷机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决不罢休的架势。

    “诚然,进卿所言是最稳妥的办法,也是现下最合适的法子,当日老夫拒绝进卿,是因为不得不为之,但是今日拒绝进卿,却是因老夫不愿为之!”

    苦笑一声,李廷机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霍然起身,开口说道。

    随着他的这一句话,李廷机身上先前略带颓废的气势尽数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往无前的锋锐之意,顿时让叶向高一阵恍惚,他突然感觉到,往日那个意气风发的李廷机,又回来了!

    “进卿,老夫且问你,若老夫致仕而去,朝局将会如何变动,老夫留下的这个位置,将会由谁来顶上?”

    叶向高摇了摇头,从李廷机一身慑人的气势当中清醒过来,沉吟片刻,道。

    “自然是方从哲,虽然这么说李兄可能会不高兴,但是无论如何,吾辈天子潜邸旧臣总要在朝中有个主心骨,天子也不会将李兄在内阁当中的位置交付他人,帝党当中,老夫年资尚浅,韩爌更不必说,唯一有资历接任李兄位置的人,必是方中涵无疑!”

    其实这一点即便不说,有心人也能看得出来,天子命方从哲兼管翰林院,其实已经有备选入阁的意味了,可以想见的是,只要李廷机一旦离开,方从哲便会顺势而上,取代李廷机占据阁臣的位置。

    “这便是了,不管老夫是致仕而去,还是转调南京,最终得利的都是他方从哲,这算盘未免打的太响了!”

    李廷机冷笑一声,开口说道。

    顿了顿,话语之间黯淡了几分,继续说道。

    “何况如今天子登极,正是改天换日之时,朝局瞬息万变,若是此刻老夫离去,即便是过些年再行起复,那时朝局已定,老夫年迈之下又能有何作为?”

    “这……”

    叶向高一阵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说到底,他还是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位老朋友的性格啊,什么都好,但是对于权势太过看重了,或者说,是因为自己太过年轻,所以感受不到他心底的急迫感吗?

    李廷机说的很诚恳,叶向高也听得很明白。

    如今天子刚刚登基,正是大展宏图,整饬朝局的时候,说的直白一点,天子登基,意味着新一轮的势力划分,这一次的势力划分,将会影响到未来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朝廷架构,可以说,只要今上仍旧在位,就基本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势力分割,这种时候,若是李廷机致仕而去,那么等他回到朝廷,留给他的也就只剩下一点残羹剩饭了。

    还有就是……叶向高望了一眼满脸不甘的李廷机,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换了是他,也不会如此就甘心退去吧!

    如今的帝党当中,虽是三足鼎立,但是却是以李廷机为首,一旦此刻他离去,方从哲便会毫不犹豫的占据他原本的地位,李廷机在乡间的这数年,正是朝局变动最为剧烈的时候,同样的,也是最容易升迁的时候。

    可以想见的是,作为帝党的领头人,方从哲必然会在其中占据最庞大的资源,一进一退之下,待得李廷机起复归朝,说不定还要位居方从哲之下,这让自己这位一向心高气傲的老友如何能够接受?

    “话虽如此,李兄,留得青山在,切不可意气用事啊!”

    虽然明知道可能性不大,但是叶向高还是开口劝道。

    着实是如今的局势太过严峻,李廷机这些日子窝在府中,在士林当中的风评已经极为不堪,若是仍旧要坚持的话,怕是连抽身而去的机会都没有了……

    倒是李廷机摇了摇头,口气缓慢而坚定,目光当中闪动的精芒让叶向高心中都有些发寒。

    “为官之道,哪有不涉险地的!老夫还是那句话,绝地……方能逢生!方中涵算计了老夫这么久,也该教他见识见识老夫的手段了!”
………………………………

第七百章:天子出巡

    京师,大兴县。

    虽然是京师的附属州县,但是大兴县本地却并非繁华之地,保留着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一个多月之前,京城里来了大官,说是要在大兴县建个衙门,叫什么司农寺的,倒是热闹了一阵子,附近的百姓有偷偷去瞧过的,说是那司农寺建的比县衙还阔气。

    不过如今正值春忙的时节,老百姓都指着地里的粮食活着,自然不会关心那么多朝廷上的事情,议论了几天也就渐渐平淡了下来,而这座叫做司农寺的衙门,也悄悄的坐落在了大兴县东北的一处偏僻之地上,还多了几个穿着官袍的大人们。

    只是让老百姓们都不解的是,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平时竟然连衙门也不坐,四处乱跑,就喜欢蹲在田间地头看老农耕地,时不时的还下地一起干活,倒是叫老百姓们啧啧称奇。

    不过今儿一大早,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兴县百姓们却是感觉到了不对,原本不平整的土路被仔细的修整了一番不说,一干役夫手里拿着袋子,里面装着黄土,细细在抛洒在道路上,轻轻踩实,身后跟着一群官兵模样的人,手里提着水桶,遇见有砖石铺设的道路,便细细的抛洒净水,通往司农寺衙门的道路上,也多了无数身着甲胄的兵士,不时还有着身着类似蟒纹袍服的大官骑马过来催促着。

    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稍微长些年纪的人见此情景,顿时吃了一大惊,这可是有了不得的大人物要来的礼仪啊,这大兴县虽然说不算繁华,可到底也算是天子脚下,谁敢这么张扬……

    不等这些人想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