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度来到乾清宫门前。

    而此刻陈矩已然等候在前,见了他们,也不多言,拱手为礼,紧接着就从袖中拿出一份诏谕,高举头顶道。

    “太皇太后懿旨,诸位先生接旨吧!”

    太皇太后?

    众臣顿时有些面面相觑,方才他们还在讨论后宫之事,转眼之间就来了一道太后娘娘的懿旨,这是什么节奏?

    不过无论如何,旨意总是要接的,众臣也不多犹豫,下拜接旨。

    “贞寿端献慈圣太皇太后谕,内阁先生们好教哀家知道,皇帝初嗣帝位,囿于政务,疏忽后宫,不明礼制,尔等身负先皇托付,却不知提醒,不敢上谏,可对得起先皇重托?哀家垂垂老矣,却见后宫不宁,后位不定,储嗣动荡,内阁庸碌,不事君上,着实痛心疾首,遥想先穆宗皇帝病榻之前,将这大明江山托付哀家手中,如今却连后宫都难以宁定,哀家有何颜面去见历代先帝?内阁诸臣,尔等身负辅弼君上之责,岂可由着皇帝的性子来?太后徽号名分须得早日定下,也好行皇后册封之礼,总领六宫,母仪天下,此谕!”

    陈矩面无表情,读完了整道懿旨,末了郑重的将懿旨交付到王锡爵的手上,脸上才露出了几分惯常的笑意。

    “陈公公,这……”

    懿旨当中的言辞严厉,炸的一干内阁朝臣七荤八素的,也唯有如今的这位太皇太后,有过秉政的资历,才能这般严厉的训斥这帮大臣。

    不过要是现在太皇太后在他们面前,保准要立刻跪下喊冤,天可怜见儿的,他们哪知道皇帝后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算是到了现在,接到了这份懿旨,他们心里还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什么状况,只知道太皇太后很生气,并且把气都撒在了内阁的身上,而且貌似生气的原因,是和后宫的名分有关。

    唯有王锡爵还算得上清醒,恭敬的接过懿旨,方才缓缓起身朝着陈矩问道。

    “诸位先生还是小心些吧,今儿陛下去给恭妃娘娘请安,走到半道就被太皇太后叫了去训斥了一顿,到现在还没回来,所为何事想必诸位先生心里也有底儿了,咱家就不多说,得赶紧回仁寿宫复旨去了,不过陛下刚刚受了训斥,怕是心里不大舒坦,诸位注意着点!”

    说罢,匆匆忙忙的就离去了,留下仍旧一脸懵的内阁朝臣们不知所措。

    刚刚他们还在说要不要向皇帝进谏后宫之事,结果一转眼,太皇太后就插手了这件事情,那他们到底是继续进谏呢?

    还是等等再看呢?

    要知道,陈矩素来是个谨慎的人,他都提醒了,说明天子现在必然在处于恼火状态,这撞枪口的事情,可不好干啊……
………………………………

第七百四十七章:养心殿中

    乾清宫门前,一干大臣望着陈矩离去的背影,忍不住面面相觑。

    众人虽然不太清楚事情的经过具体如何,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也大致能够猜的七七八八,天子欲并尊两宫,结果惹得王皇后不悦,于是在后宫名分上故意和今上为难,而今上年轻气盛之下,也不肯妥协,所以这事情便拖到了现在。

    不过看现在这个样子,大约是王皇后也知道这样拖下去对她没什么好处,所以索性去仁寿宫搬出了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要知道,当初先皇还在世之时,王皇后就一直颇受太皇太后喜爱,如今她受了委屈,自然要去找太皇太后诉苦。

    太皇太后如今虽然年迈,垂垂老矣又遭丧子之痛,但是终究是曾为秉政太后,性子里带着一股雷厉风行,得知此事之后便将天子叫过去狠狠训斥了一顿,连带着他们也遭了无妄之灾……

    不过这倒也不算是坏事,自己等人虽然遭了一番训斥,但想来有太皇太后出面,天子也不敢不从,后宫之事总算是应该能够解决了。

    让众人有些纠结的是,自己等人还要不要继续进谏呢?

    照理来说,这种时候,天子明显火气正盛,躲得远点才是正理,但是太皇太后懿旨已下,若是他们再没有点行动,岂不是真的尸位素餐?

    所以一帮老大人顿时陷入了苦恼当中。

    “以老夫之见,我等稍后入殿,可以试探一下陛下的态度,若是陛下已有改弦更张之意,我等便顺势而为,若是陛下仍在气头上,还是稍避锋芒,且待几日再言,诸位以为如何?”

    片刻之后,衷贞吉捻着胡须,缓缓开口道。

    众人对视了一眼,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过片刻,众人见得殿门大开,王安从殿门中出来,拱了拱手。

    “陛下宣诸位先生养心殿见驾!”

    众人随着王安走入殿中,却见皇帝一身绯色燕居服,头戴翼善冠,斜卧在榻上闭目小憩,王安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说了些什么,皇帝方才睁开眼睛,坐正身子,阴郁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意,道。

    “诸位先生来了,赐座!”

    “谢陛下!”

    众人暗自抬头瞧了一眼,却见天子的脸色的确不佳,顿时心中更是多了几分谨慎。

    “方才朕在太皇太后宫中请安,不料诸位先生临时进宫,慢待诸位先生了,可是内阁当中出了什么急事?”

    朱常洛却是故作不知,稍稍寒暄之后,便开口道。

    “回陛下,今晨内阁接到一份奏疏,乃是吏部侍郎叶向高所上,同联名者吏部尚书孙丕扬,东阁大学士李廷机,奏以官场贪腐之风盛行,科道风宪不作为,请以吏部大计之,罢黜贪腐官员,肃清官场,臣等讨论良久,难下票拟,故此进宫提请圣裁!”

    提起正事,一干大臣总算是提起了几分心气儿,老首辅从袖中拿出奏疏,交给一旁匆匆赶下来的王安,道。

    “哦?”

    朱常洛接过奏疏,却是细细的看了起来,过了盏茶工夫,将奏疏轻轻放在身旁的案上,轻声开口道。

    “如今的官场风气的确污浊不堪,亟待整饬,叶向高此疏虽有言过其实之处,却也不失为治国良策,不知内阁当中为何难以票拟?”

    听得皇帝此言,朱赓和沈鲤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沉,果然不出所料,若是其他的奏疏,皇帝总该先问内阁的意见,再说自己的看法,哪有像现在这般,先是对奏疏赞赏一番,然后再问内阁的意思。

    这副做派,岂不是明晃晃的在说,皇帝对这份奏疏十分看好吗?

    “陛下容禀,官场贪腐之风固然要抓,然大计乃是朝廷重务,自有规制,不可妄动,此则为一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叶侍郎奏疏当中已然言明,朝廷上下如今多有收受贿赂银两之辈,此事早已心照不宣,若严苛核查,恐涉案人众,若严酷判罚,恐朝局动荡,此为二也!故而依老臣之见,此事当缓缓行之,不可操之过急!”

    深吸了一口气,朱赓起身道。

    却见皇帝眉头一皱,神色显然颇为不愉,不过倒也没多说什么,而是摆了摆手示意朱赓坐下,转头点了别人。

    “朕见此疏当中,对科道风宪多有指责,次辅入阁之前,曾为左都御史,不知对于此疏有何看法?”

    早前在内阁当中就有了经历,故而衷次辅也不意外,沉吟片刻,开口道。

    “陛下,科道之失,的确不假,数十年以来,科道御史对贪腐之事渐渐司空见惯,不再以之弹劾,此风宪之失也,然有此过失,非风宪一家之过也,实乃官场士风如此,叶侍郎主张力清风宪,严刑处罚,臣并无意见,臣所虑者,乃数额之故,若依太祖旧制,恐会摇动朝廷根本,请陛下三思!”

    这话倒是说得不错,太祖旧制,贪腐六十两就要剥皮食草,悬于城门,若是真的按照太祖皇帝的办法来办,恐怕整个京师的城门都挂不住。

    何况还有一点就是,自英宗皇帝以后,鲜有大臣被处死,最多不过是罢黜归乡,若是再启重刑,恐怕在朝堂之上也难以安定人心。

    不过他的话看似是在权皇帝慎重,说出来却是叫沈朱二人一阵呲牙,到了现在,他们要还是看不出来衷贞吉的立场,那他们就白瞎了这么久的官场历练了。

    要知道,叶向高还不过是说要严刑处罚,没说具体怎么罚,到了衷次辅这儿,直接就开始考虑实施的可行性,甚至动了太祖旧制的想法,这立场倾向的不要太明显!

    “陛下,老臣以为不可,此事涉及太广,从上到下恐会牵扯无数官员,须得徐徐图之,不可心急,请陛下明鉴!”

    不过事已至此,能说的他们也都说了,沈鲤也只能继续苦口婆心的劝道。

    “元辅之意呢?”

    朱常洛倒是不急着决断,转头继续问道。

    在场五位阁臣,李廷机自不必说,他既联名了奏疏,那么态度也就不必赘言,其他三位辅臣都各自表明了态度,如今剩下还未说话的,也就只剩下老首辅了……
………………………………

第七百四十八章:垂死挣扎

    见此状况,沈朱二人的脸色更是越发的不好看了起来,老首辅的为人他们清楚,这种局势下,他基本上不可能会驳斥天子的看法,不然的话,在内阁的时候,他也不会是那种态度了。

    不过让他们实在想不通的是,为何衷贞吉会突然倒戈,要知道,叶向高的奏疏当中,明显是将第一刀砍在了科道的身上,而衷贞吉的势力范围也大多在科道当中,这一刀砍下去,他这位次辅恐怕也不会那么好过!

    正是因为有这一节关系在,所以纵然衷次辅的态度保持中立,朱赓也没怎么担心他会彻底倒向李廷机那边,而只要他还是中立的态度,那么就有争取的可能。

    可谁又能想到,不过盏茶的工夫,这位次辅大人的态度就变得无比坚定,真真是叫人猜不透……

    其实不止是朱赓,就连李廷机此刻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衷次辅这态度的忽然转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场之人当中,恐怕唯有王锡爵有这份眼光能够猜出一二。

    事实上,衷贞吉虽然曾为左都御史,行事以刚正闻名,但是事实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凡事必要谋定而动,轻易不肯冒险。

    而内阁当中,虽然他是次辅之位,但是事实上,却是最弱的一股势力,上有王锡爵这个首辅压着,下有朱赓沈鲤二人联盟,唯一一个资历最浅的李廷机,还是有天子撑腰的人。

    反观他这个次辅,既没有王锡爵这样足以镇压朝纲的个人威望,也没有浙党这样的大派系势力作为后盾,更没有天子的支持,虽然在科道言官上有些影响力,可终究是不成什么大的气候。

    正是因此,衷次辅在内阁当中,实际上没什么存在感,不仅仅是李廷机,有些时候甚至就连沈鲤都比他要有存在感,而大多数时候,衷次辅都选择和王锡爵的脚步保持一致。

    但是身为次辅,衷贞吉又岂会这么甘心的当个透明人,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就必须要找一个可靠的后盾。

    而衷次辅这几个月来的种种迹象都表示,他有心思向新天子靠拢!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事情,衷贞吉已经是内阁次辅,能够让他投效,或者说为他撑腰的人,其实已经很少了。

    除非他加入某个大的党派,成为其首脑人物,不然的话,就只能向皇帝寻求靠拢了。

    前一条,且不谈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首脑,人家愿不愿意接纳他,能够让衷次辅瞧得上的,其实也就只有那几个大的党派,但是这些大的党派,怎么可能让他一个新晋加入的人掌握派系的控制权,若是不能控制整个派系,衷次辅又何必加入?

    相反的,向皇帝靠拢就不一样了,先说大义,忠君报国乃是人臣本分,再说实际的,如今帝党当中官位最高的人,也不过是李廷机这个排名末位的内阁大学士,和次辅还差着一大截,天子初登大宝,肯定急需要掌握朝局的高层力量,这个时候衷次辅靠拢过去,颇有几分雪中送炭的意味。

    要知道,虽然经过司农寺一行,皇帝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整个朝局,但是毕竟还存在着不小的隐患,至少在内阁当中,皇帝还没有取得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对于衷贞吉的靠拢,皇帝必然是欢迎的。

    所以在最近的一干政务当中,衷次辅都在尽力的按照皇帝的步调走,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只要想清楚了这一点,衷次辅的抉择其实就不难理解了,他的势力的确大部分在科道当中,但是即便是他在左都御史位上的时候,也只是对科道有些影响力,而不能完全掌控科道,所以言官一脉,实际上并不算他的亲信势力。

    天子欲要对科道动手,对他的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就算是有部分损失,也可以让天子看到他的决心,付出这么一点代价,让天子看清楚自己的态度,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所以说实际上在看到叶向高的奏疏的时候,衷次辅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之所以态度暧昧,其实是受了李廷机的影响。

    这也怪不得衷次辅,实在是李阁老是一个有前科的人!

    衷次辅想要靠拢的是天子,而不是李廷机,所以他必须要确定,这份奏疏真的是天子的意思,才好表达自己的态度,而鉴于李阁老上一次在廷议上的胡作非为,着实是让衷次辅对他的人品有些质疑。

    所以在内阁的时候,衷次辅才会一副模棱两可的态度,待得到了乾清宫中,见得天子的态度明显,自然也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老臣同意衷阁老所言,官场风气亟待整饬,科道风宪更是重中之重,然叶侍郎奏疏当中所言判罚原则力度着实不妥,宜当再论!”

    老首辅的态度果然不出其他人所料,干脆利落的表达了赞同。

    内阁当中,一共五人,有三人都表达了赞同,而其中还包括首辅和次辅,应当说这件事情大局已定。

    不过纵然如此,朱赓还是不死心,沉吟片刻,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若罢黜官员,未免闹的人心惶惶,不如只查不究,下不为例,如此一来,既可震慑朝廷官员,又不会动摇朝廷根本,请陛下明鉴!”

    既然不能在是否纠察上下工夫,那朱阁老只能争取处罚的越轻越好了,这一点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法不制众虽然有些耍无赖,但是的确是个很好用的法子,朝廷的官员这么多,皇帝总不能都杀或者罢黜了吧,倒不如只查不究,如此一来,反倒能落得宽仁之名!

    “只查不究?呵……”

    朱常洛的嘴角浮起一丝冷笑,看的朱赓心惊胆战,不过到了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所幸天子并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从案头拿起一本奏疏,道。

    “诸位既然都是这个意思,朕也不好拂了众意,说来,今晨朕这里也收到了一份奏本,可巧的是,也是叶向高上的,诸位方才所担心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想必看了这个,心里也就该有个底了……”
………………………………

第七百四十九章:做人要有眼色

    仔细算来,朱常洛登基已有数月,但是在朝政一途上,仍旧是以稳为主,没什么大的举措,唯一可称道的就是派遣了汪应蛟到苏州府去试行一条鞭法,至于说闹得沸沸扬扬的吏治整饬,到现在其实也只是个风声,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其实朱常洛不是不想动手,而是新帝登基,第一步必然是要稳固自己的地位,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无法在朝堂之上推行自己的举措。

    试想一下,仅仅是派遣一个钦差去试行一地税制,都在朝堂上纠缠了这么久,似吏治整肃这般关乎整个朝堂的大事,难度又该多么巨大。

    何况朱常洛所想要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官场上换一批人这么简单,嘉靖之后,朝廷风气逐渐走向奢靡,官员贪腐之风屡禁不止,以至于到现在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可以说,贪腐之风已经成了大明朝廷的一颗毒瘤,缓慢的侵蚀着整个大明。

    它最大的危害不在于贪腐的银两多少,而在于人心,当所有人都将当官是为了捞银子看成是一种常事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的时候,那么大明的江山社稷也就走到头了。

    他既然要动,就要大动,不仅仅要惩治这些贪官污吏,更重要的是,要将这股不良的风气和观念彻底扭转过来。

    所以自然的,早在很久之前,朱常洛就对于该如何动手又一整套的方案,内阁所顾虑的,朝臣所担忧的,方方面面朱常洛都曾经仔细的考虑过。

    如今他既然已经出手,自然说明,他早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这是……陈情书?”

    最先拿到奏本的是老首辅,王锡爵打眼一看,开头“罪臣叶向高”几个字便是扎眼不已,按下心头的诧异,王锡爵细细的读完了整本奏疏,不觉却是有些口干舌燥,心中更是一阵惊疑不定,难不成皇帝决心若此,准备先拿自己人祭旗了吗?

    奏疏写的不长,纵然是每个人都看一遍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不过看完之后,众人的心思却是各不相同,不过相同的一点却是,叶向高的这份奏疏,个中内容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严格来说,这是一份请罪疏!

    这份请罪疏当中,叶向高深刻检讨了自己身为天子旧臣,这些年来收受过的各种银两和礼物,虽然大部分时候,他都不曾因为这些东西而为人行过方便,但是他还是一笔一笔都算的清清楚楚,并且自陈有罪,愿意将家中银两尽皆捐入国库,并请皇帝罢黜其官,以正其罪!

    奏疏之所以看起来很长,是因为其中附上了一份详细的账册,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叶向高自从得到朱常洛青眼得入王府之后,地位迅速提升,行贿送礼的一笔笔账目,加起来足足有十一万两银子,这还是他常常摆出各种宴席召开雅集花费巨大的结果,不得不说,让人咂舌的很。

    但是这个数目在一众内阁大臣的眼中,却是没什么意外的,他们每个人的府中,都不会比这个数目更少,让他们感到没有意料到的是,天子的出手竟然如此狠辣。

    不用想也知道,这份奏疏的背后肯定是天子的授意,对待自己的心腹大臣都如此,可见天子对于官场贪腐之风有多么厌恶,由此便可以看出,这一次天子整饬吏治的态度又多么坚决……

    “如今叶向高已然闭门不出,戴罪在府,其贪腐银两,今晨朕已经派锦衣卫收缴统计,暂存于内库当中,合共十一万七千六百两,身为东宫旧臣,竟致如此受贿,朕痛心疾首,诸位便来议一议,这个收受贿赂的混账东西,究竟该如何处置吧!”

    众人心思复杂,却见天子脸色沉重,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恨恨的说道。

    众臣默然,皆是神色复杂,不过却是没有人开口说话,朱赓有心开口,不过还没起身,就被沈鲤一个眼神劝了下来。

    而王锡爵和衷贞吉两个人,则是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李廷机。

    经过了最初的诧异和不解,他们现在差不多想明白了,皇帝纵然再狠厉,也不至于拿自己的亲信臣子来开刀,既然如此,那么天子现在的这副样子,恐怕就是特意做出来给他们看的,为的就是求一个台阶下。

    既然如此,那这个台阶自然该李廷机上去递,别人来说不定反倒会起了反效果!

    “陛下息怒,老臣以为,叶侍郎固然有错,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叶侍郎能够捐银国库,证明其心中已有悔过之意,况此事非叶侍郎一人所能左右,实乃官场乱状,不得不萧规曹随,其错未必全在叶侍郎一人,叶侍郎和陛下数年相伴,自王府之时一路效忠,不离不弃,一片拳拳为国之心,非一时之过所能掩盖,故臣斗胆,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准叶侍郎戴罪立功!”

    这等关键时候,李阁老自然也不会掉链子,脸色沉重的起身,声泪俱下道。

    果不其然,说完之后,天子脸色稍缓,似是想起了当初筚路蓝缕之艰难,叹息一声道。

    “昔年朕与诸位先生居于王府,寄人篱下,步步小心,尚且不愧此心,如今身居朝堂,手握重权,却有此事,如何不令朕心痛?”

    “陛下,老臣却以为,叶侍郎之罪可赦!”

    朱常洛的话音刚落,衷次辅就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作为一个有志于向天子靠拢的次辅大人,如果到这个时候,他还听不出天子的弦外之音,他就不用在内阁呆了。

    “哦?为何?”

    朱常洛皱眉,开口问道。

    “陛下容禀,官场贪腐之风猖獗,此乃臣等之过,然则风气已成,固难拔除,方才李阁老亦曾有言,身处官场难以随心所以,有时不得不萧规曹随,此乃朝廷风气不正之故,难以全归个人之错,陛下欲整肃风气,然若依法令责罚群臣,恐朝廷根基动摇,朝政混乱,不若仿效叶侍郎之事,谕令群臣上疏自陈,将贪腐所得上缴国库,若尔等有悔过之意,则准其戴罪立功,有敢再犯者,数罪并罚,冥顽不灵者,照法令处置,如此,既昭吾皇仁慈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