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冠娇宠-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暖只觉得嗓子发干,若真有这么一天,就算叛军最后围城失败退走,可是对于扬州城来说,也绝对是一场恐怖的大灾难。

    然而李猗依旧拿着玉米粒儿去砸小鹦鹉,玉米粒儿落在小鹦鹉的头顶上、翅膀上、脊背上,那角度刁钻得偏偏就是不让小鹦鹉能用嘴好好接住,惹得小鹦鹉不停地胡乱扑腾,叫着:“坏人!坏人!”

    过了好久,李猗将手中的装鸟食的小玉钵一搁,凉凉道:“会有那么一天的!”

    秦暖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真的有那么一天吗?

    她前世在听说了南面在打仗后,没过多久便被那钱杏儿一家捆到了乡下庄子里,成了那个恶棍的禁脔,连屋子都没出过,更没见过钱家之外的人,再后来,她就那样死了

    她不知道扬州有没有被围困过,有没有被叛军占领过

    李猗在侍女端过来的铜盆中净了手,又用白绢将手擦干净,等她回过头来,便看见秦暖木木地站在那里,泪珠儿一串串地往下滚

    羊昀则紧紧抿着薄唇,双眉紧锁,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连秦暖的异样都没有看到。

    李猗拍拍手,讶然道:“你们这是怎么啦?难道最应该难过的人不是我么?怎么你们一个一个的比我还痛彻肺腑?”

    亲们,粉嫩葱白的小手请抖一抖,票票投进来投票更美丽,投票涨经验,不投隔天就作废了!
………………………………

第124章 凉薄!凉薄

    李猗这样一句很是奇葩的话,将秦暖从不可自抑的悲伤中给拖了出来,待她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顿时无语了

    叛军要攻占的是李家的江山,李猗是李家的子孙,这扬州郡是李猗的存身立命之所

    可是这位怎么看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像在说别人家的事儿!

    这是什么节奏?

    她真的不着急么?

    李猗瞥了她一眼,道:“都说了,这时节,我做什么事儿,都有人担心我别有用心!我何必多事?既然不能做什么,我又何必干着急,徒增烦恼!”

    她还真想得开,说不着急就不着急!

    可是面对这样的局势,眼睁睁地看着山河破碎,战火直扑而来,不管是为国为民,还是为自己,任何人都会焦虑万分的吧?

    比如羊昀

    比如城中那些虽无官职,却忧心忡忡四处奔波,聚集在一起,各种出谋划策的仕子们有些热血的,已经磨掌霍霍地准备渡江去南面,准备从军,或者做谋士

    李猗负着手,走进书房坐下,依旧是淡淡的语气:“人若饮食不知节制,五脏不调,便会外邪侵入,便会生病,一国如一人,太平久了,也会病疥丛生的!话说,哪朝哪代,不生出几桩造反的事情?”

    这话,好凉薄冷情

    秦暖默然不语。

    羊昀却忍不住道:“人病了,就算治好,也元气大伤!国有战乱,则生灵涂炭,不知多少人就此家破人亡!太平盛世,毁于一旦,再要兴盛,又不知要费多少人力和年月!”

    李猗闭了眼睛,缓缓道:“这是天道!就如人有生老病死”

    好一个天道!

    秦暖看着李猗那张轮廓清俊的脸,那张脸宜男宜女,既好看也耐看,此时闭着眼睛,更显从容平静。

    秦暖心中很是复杂,她知道李猗说的是对的,可是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

    在远远的南面,有一片一片的人正在死去,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她的眼前就会有一片一片的人死去那都是活生生的人!有青壮年,也有老人、妇女和幼童没死的则颠沛流离,活在各种恐惧中,活在饥寒交迫中

    她是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可是用一句“天道如此”,就如此平静而漠然地面对这一切,她做不到!

    然而事实证明,李猗是正确的!

    因为她是一个如此冷静的旁观者。

    两天后,江南有讯报传来杭州失守!

    江南东道节度使萧淳全线溃败,饮剑自尽!

    再五天,金陵失守!

    消息传到长江北岸的扬州,上下一片哗然!

    这才正月十二!

    才正月十二啊!离着叛军几路大军从韶关和漳州等地打出来,才十九天!

    算算这时间,用势如破竹来形容竟毫不夸张!

    又有消息,阿史禄宣布,正月十五那一天,将在金陵称帝国号“大周”!

    这些天,扬州城、郡内各县各镇都涌入了许多渡江而来的南方民众,有富贵的也有贫困的,个个都是拖家携口,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惊恐而惶然,迷茫而不知所措

    而扬州的居民,则有不少富贵之家开始悄悄地将家产和家人往北面送

    正月十五上元节,一年之中最最热闹的节日,不论是权贵世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没人有心思过节,取而代之的是惶然不安,各种惶然不安

    秦暖跟在李猗身边默默地旁观。

    淮南节度使高腾是早已将治下的军队铺陈在北岸的各个要塞之处,全力戒备,以防叛军继续北扑。

    扬州刺史府从杭州失守的消息传来的那一日起,白天黑夜,那里衙门里的灯就再也没有熄过,所有的大小官吏都忙乱不堪,个个顶着黑眼圈,城内城外地跑,积极备战,深怕步了杭州和金陵的后尘!

    唯有这王府,从前的吴王府,如今的广陵郡王府,静悄悄的。

    秦暖始知,藩王是丝毫不能插手地方军政要务的。

    秦暖始知,地方军政官员对于藩王的忌惮。

    尤其是在这个“代理藩王”还挺精明能干的情况下,虽然这位还是个小娘子!

    她若不是个女孩子,恐怕那位节度使都会派暗哨在王府附近观察动静了。

    羊昀被刺史孔温请了去做战时幕僚,在杭州失守的消息传来之后,孔温老头便知道这位年轻人不是危言耸听求关注,而是真的目光如炬,见识不凡,何况他本是过世的羊太傅的嫡长孙,本就才华过人,只是被家庭纠纷给耽误了。

    秦暖很心寒,同历史上一样的么,那金銮殿上的帝王宁可相信外人,也要坚决怀疑自己的同族亲人?

    她担心,这场战事一起,会不会同历史上一样,各地节度使借着平叛,纷纷演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最后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纠结了几天,她看着始终平静得如同局外人的李猗,还是忍不住婉转地将自己的不忿和担心说了出来。

    李猗告诉秦暖:原本先帝仁宗陛下在时,对藩王辖制并没有这样厉害,先帝的本意是藩王不涉政,却能以其皇室身份,监督地方刺史和节度使,避免这些封疆大吏坐大。但如今的陛下,心胸没那么宽,尤其最近十多年来,藩王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稍不留意就会被御史参上一本从而被陛下惩处,而京城中的御史之所以知道自然是因为地方官员打的各种小报告。

    许多藩王过日子都是小心翼翼的。

    像自己这样能把日子过舒坦的藩王几乎没有!

    其一是因为自己是个小娘子,不比男子那样受忌惮,其二,因为自己的外祖母是大长公主,大长公主是先帝的嫡亲妹妹,当今陛下的亲姑姑,在京城中也是颇有势力的,唯二的敢给韦太后脸色看的人之一。

    也不是没有御史参奏过李猗不守闺阁之礼,结果,被大长公主直接当众堵在宫门外骂了个狗血淋头

    以至于那位御史很久都没敢出门见人,在家“生病”休假。

    因为他成了一个迂腐、恶毒的大坏蛋,为了一己之私,去跟人合伙欺负诬蔑一个没爹没娘的小娘子无耻!简直无耻至极!

    李猗之所以能在扬州成为所有男女小纨绔的头儿,是因为她有强势的后台!

    而不是因为她的皇家郡主的身份。

    求支持,求妹纸们粉嫩的小手虎摸其实我就是求推荐票票
………………………………

第125章 超品坏人

    至于,秦暖所担心的最后会不会各地方节度使因此拥兵自重,朝廷难以辖制,李猗却难得地沉默了,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正月十五,叛军头子阿史禄果然在金陵称帝了,国号“周”。

    秦暖很奇怪,他一个胡人,为何立了这么个国号?

    李猗虽然坐在家中,却似乎天下事儿就没有她不知道的,而秦暖这样一个乖巧的小秘书,正好做了她最好的听众。

    阿史禄之所以立国号“周”,自然是为了为裱饰自己是“周王后裔”,称帝是得天所授。

    他如何成为“周王后裔”,这得从他的经历说起。

    阿史禄的母亲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据说,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次年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其父是个康姓胡人,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了一个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后来这个部族因为战争破落离散,这厮就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安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并结为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长大成人后,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那时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他高声喊叫说“大人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起了爱才之心,准备把他收为义子。

    只是当时的先帝陛下夜有所感,虽不知幽州出现了个安禄山之事,却下了一道密旨给张守珪,令张守珪若见到有安姓之人及史姓之人,必杀之,不可留!

    张守珪见密旨,虽不知为什么,却自然是要执行的,只是他心中还是略略有些可惜,然而就那么一点点言语神色上的漏洞,便让安禄山给察觉出了不妥,当机立断,与史思明两个逃走了!

    张守珪派人去追,却没追到,自觉无法交差,弄了两个胡人俘虏给杀了,悄悄回禀先帝陛下说是把安禄山和史思明杀了。

    先帝陛下并无怀疑,况那时年事已高,已近大限,也再未提起此事。

    后来便是如今的陛下即位。

    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一逃,便从最北边逃到了最南端。改名换姓为阿史禄和阿史明,在岭南广州混了两年,在那里攒了不少宝石,后又跑到了长安,自称自己原本姓阿史那,是曾经某个突厥王族流落在外的后人。阿史那是突厥的王族姓氏,世代繁衍下来姓阿史那的多的是,且又关系极其杂乱,各个部族还时时内斗,逃的、死的、失踪的时有发生,谁又会去在意一个流落在外的孤儿或者私生子?

    凭着那些宝石,安禄山在长安搭上了五皇子府中一位突厥族的阿史那侧妃,认了她做姑姑,而后又通过这位比他还小几岁的“姑姑”,用宝石开路又认识了一些权贵。

    再后来,他便被推荐到岭南节度使的手下做偏将,很快就得到了当时的岭南节度使倚重,外加年年往京城中各处权贵送宝石,京中那些人提起他,便都交口称赞。等到几年后岭南节度使卸任,他便顺顺当当坐上了节度使之位。

    坐上节度使之位后,阿史禄更是将让皇帝陛下对他宠信有加,还将韦太后哄得把他当儿子一样喜欢。

    却不想,这十几年下来,这人竟在那里悄悄养起了这样一支雄兵,可见他早就有谋夺这锦绣河山之心。

    他此番占了金陵,便公布了自己的生父之姓氏康,并自称是康叔后裔。

    康叔乃是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

    所以,这厮定国号为“周”!

    如今,阿史禄,或者说安禄山,自己恢复父姓,改名为康禄山!

    秦暖愕然,这哪跟哪儿啊!康姓胡人乃是河西康国人之后,怎么和周文王扯上关系的!

    李猗笑道:“这些康居胡人千年前入汉,近百年来,大概学识多了些,都爱自称为康叔之后!”

    对此,秦暖只能呵呵哒,不过这安禄山倒是同她所知的那个历史上的安禄山一样,极其机敏聪慧或者说狡诈多谋,又骁勇善带兵,政治嗅觉灵敏,极善钻营。

    所以人家作为造反专业户也是有其雄厚的先天资本的高智商、高情商、高武力值。

    超级反派**ss果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至此,秦暖更加肯定先帝仁宗陛下和她来自同一世界!所以他才会为了自己的后代和江山,想提前灭杀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祸害,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竟然没成功!

    金陵城破,又一次证明了这祸害的狠辣与狡诈。

    因为前车之鉴太多,金陵城刺史与守备将军把城门的守卫全部都换上了最信任的部属,同时全力清查城中奸细,生怕如同江南东道那无数个城池一样,被奸细从内打开。

    然而当叛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都傻眼了叛军驱赶着城外的百姓走在前面!

    面对着无数哭天喊地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幼,有些甚至还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守城的将士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靠近,手中的箭矢无法射出!

    为此,刺史大人和守备将军有了分歧,一个说必须与叛军一视同仁,不能手软,不然金陵危在旦夕一个说绝对不可以,必须再想想办法!

    就在他们争论的时候,刺史身畔的亲卫忽然扑上前去一刀捅穿了守备将军的脖子!

    那位将军的手下将士们顿时怒血冲头,拔刀砍向那个杀死将军的亲卫不说,同时也有人砍向刺史大人!

    可怜那位刺史大人不过一介文人,本就被惊呆了,看着明晃晃的大刀砍过来,完全不知道怎么躲,当即就被砍翻在地!

    城头上起了内讧,乱成一团,而城下,叛军早已在用巨木冲车在撞城门,同时云梯也架上了城墙

    于是一盘散沙的金陵城就这样一天之内便被攻下了!

    依旧是奸细作乱,叛军以最小的伤亡,最短的时间,换得了最大的胜利!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一百多年的太平日子实在太安逸,文恬武嬉,军备松弛,尤其在这江南腹地,谁会想到这里会打仗?

    国人一提起打仗,只会想到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剑南都护府,而这东南腹地,遍地锦绣,是最安全不过的地方,怎么会有刀兵之祸呢!

    “朝廷的大军什么时候到?”秦暖极关心这个问题。

    叛军头子都在金陵称帝了,朝廷怎么还没反应?

    这从岭南起兵造反的第一天起,这都二十二天了,再怎么地,朝廷也应该反应过来了吧?想当初李隆基为了杨贵妃吃荔枝,都能一天之内将荔枝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送到京城长安呢!

    秦暖突然想起眼前这位郡主的父亲已过世的吴王殿下名讳正是隆基!

    没有唐明皇,没有杨贵妃,秦暖以为这里很安定,不会有安史之乱出现,可依然直面“康禄山”的造反。

    那位穿越前辈先帝仁宗陛下掌控全局惊才绝艳,连自己的母亲则天大圣娘娘都搞定了,却还是搞不定上天的安排!

    “大周”依然出现了,只不过不是在则天娘娘手中出现它换了个主人安史之乱依然出现了,只不过换了方向,变了个切入点

    秦暖突然想到:那个造反头子如今称帝了,就在江对面!肯定更不会放弃来捉她!肯定要捉她的心更加迫切!

    李猗说的叛军必定会渡江来攻打扬州,该不会是为了她和她身上的玉环吧!

    天呐!玉环也出现了,虽然这惹祸的玉环真的只是一个玉环,不是一个绝代美女

    作者声明:本文安禄山的父母和出身,是从度娘那儿百来的。本文架空,求勿考据勿喷。当然,某影也觉得异族巫婆这个职业好神秘!神秘的巫婆还会再度出现!啧啧,安禄山居然有这样神奇有趣的出身

    谢谢亲们的支持和票票,好开心!
………………………………

第126章 伪帝索人

    “朝廷大军?”李猗嘴角一撇,“如今朝堂上吵成一团,个个都手慌脚乱的!”

    不至于吧?煌煌大唐,至于么?

    难道如今朝政竟然荒废成这个样子了么?难道从皇帝陛下到诸位重臣竟没有一个能干的么?

    李猗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点了几点:“安北都护府那边的契丹,好些个大部族联合起来,从去年冬月底腊月初就开始屡屡侵扰边境州县,剑南都护府那边,吐蕃大军压境,南诏那里和吐蕃一应一和,也不安分起来!朝廷四顾不暇,如何调兵,如何遣将,十分棘手!”

    秦暖的脸瞬间就白了,形式居然如此严峻!

    她低头看向舆图,这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吐蕃的大军压境,他们和叛军一东一西,直压着剑南都护府和江南西道,还有个小小的南诏在南面搅屎,这简直就是商量好了的!

    李猗手指轻敲:“贼獠恐怕和他们早有联系!我甚至怀疑,他和吐蕃人商量着,一个取剑南道,一个取江南道,妄想将我大唐长江之南的半壁江山尽皆吞掉!”

    这一点,朝廷也自然想到了,所以剑南道那边还要增加兵力,而剑南的东面的江南西道则成为对抗叛军的主战场和主力军。

    扬州也在前沿长江防线上,虽然大家都推测叛军不会轻易地渡江北上,可是谁说得准呢?

    秦暖又忍不住问了从前问过一遍的问题:“叛军真会来攻扬州么?”

    “会!”李猗看着舆图依然回答得十分肯定。

    “那怎么办?”

    李猗却似乎没有多少担心:“他们打不下扬州的!”

    秦暖却没有这么乐观,据她所知,扬州的这位节度使大人高腾,比江南东道饮剑自尽的那位萧淳节度使强不到那里去!

    自然,真正的强人朝廷都委派到安北、安西、剑南那些地方去了,这些江南锦绣地的将军们,多是些背景很强的绣花枕头,偶有剿过一两回“山匪”的,便得意洋洋自觉高人一等,似乎自己比起那些没见过血的同僚们强了许多!

    李猗瞧着秦暖煞白的小脸,笑了笑:“你放心,有我在,自会保你平安!还有你家人!”

    这一瞬间,秦暖不由感极而泣:这战乱当前,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她却能许下这样一份承诺!

    正月十八,朝廷的旨意到了。

    朝廷从各地治所抽调十万军士来江南平叛,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元帅,副元帅王承业,边令诚为监军。

    扬州这边,淮南节度使高腾必须固守从扬州到蕲州的这一道天然的长江防线。

    秦暖听到高仙芝这个名字,顿时想起,在她所知的唐史中,高仙芝是唐朝名将,曾任安西节度使,战功赫赫,可是在安史之乱中,高仙芝在对上安禄山的第一回合就吃败仗了,而且随后就被监军边令诚诬陷,被皇帝下令处死!

    秦暖顿时对此次平叛失了许多期望……

    平叛之路,恐怕有些艰难……

    然而,朝廷的平叛大军还在南下的路上,金陵伪帝却遣使来扬州。

    正月二十五,“大周”伪帝康禄山派了使者来扬州。

    扬州上下一片哗然,顿时紧张起来,估摸着这使者大概是来劝降的,然后就要派兵来攻。

    在前沿防线巡视的节度使高腾闻讯,带着亲卫队连夜赶回了扬州城内。

    翌日一早,扬州刺史孔温便差了麾下的一位参军大人来请郡主前去议事。

    那位参军大人甚是不年轻,头发花白,长须飘飘,容貌威严,极有风采。

    李猗依旧让侍卫将人带到王府的书房来见。

    那位参军大人走进王府书房的院子时,李猗依旧在廊下逗小鹦鹉,直至那位大人走到近前行礼,才放下了手中的鸟食罐儿,说了一声:“林大人免礼!”

    随即道:“不过是差人来传个话,孔刺史怎么让林老大人来跑腿?难道还怕我不去么?”

    她负着手,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似笑非笑地看着那位林参军。

    那位林参军大概平时算是个德高望重之辈,在扬州从未受到过这种对待,居然被人放在院子里站着,像一个下人一样回话!

    听到李猗这话,他顿时面皮抖了几抖,胡子颤了又颤,终于扯出一丝笑容来:“郡主素来深明大义,刺史大人有要事和郡主商量,事关扬州安危,郡主又怎会推辞?”

    “深明大义?哼!果然对于本郡主来说不是好事啊?”李猗冷笑一声:“说罢,刺史大人想要我做什么?”

    林参军送出一顶高帽来,却不想李猗如此不按常理说话,直接撕人面皮,顿时老脸挂不住,气得双颧都红了,可眼下实在是有求于人,只能忍耐这女纨绔的无礼,必须把刺史大人交代的事做好!

    他憋了片刻,拱手道:“刺史大人岂敢差遣郡主!刺史大人只是有要事需和郡主相商!”

    “何事?”

    “郡主一去便知!事关重大,卑职不敢置喙!”

    “昨日,金陵伪帝康獠遣使入扬州,今日一早刺史便来请我去议事,你就是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