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来到西汉末年-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宦官又说皇帝知道江河行已经到长安,先送一本书给江河行,让江河行先看看这书。江河行接过黄盒子,宦官回去复命。

    江河行回到屋内,打开黄盒子一看,是一本书,《周礼》。

    江河行对这些书都不喜欢,很多看起来实在太吃力,一般看个开头,就实在看不下去。现在好了,不光徐朗,最近扬雄也在这里,有这样的大师,还怕看不懂吗?

    不一会,扬雄被请来。江河行开口问道:“扬先生,近来住在这里可还开心啊?”

    扬雄微微一笑道:“谢和顺候关心,最近感觉好多了。”

    江河行点点头,刚才有个疑惑,那个宦官居然不是阉人,他直接问了出来。

    徐朗和扬雄哈哈大笑,江河行莫名其妙,难道宦官不都是阉人吗?

    徐朗给江河行解释道:“宦官只是皇帝的仆人,并不都是阉人。”(东汉之后宦官才改为全部净身)

    江河行为自己的无知有些羞愧,便道:“我对这些知道的太少,你们多给我讲讲,上次我过来,送给皇帝一套《五经》。他今天送我一本《周礼》,算是还礼。你们给我讲讲周礼。”

    扬雄给江河行解释,现在王莽是靠周礼为本,来治理天下,送给江河行这书,未必是还礼。只是让他对朝廷所作所为有个了解而已,也让江河行理解王莽施政的苦心。

    徐朗却道自己没看过《周礼》,江河行将书交给徐朗。屋里还是有些阴暗,徐朗提议还是到核桃树下,边喝茶,边看书,一边讨论此书。

    扬雄大为赞赏。

    江河行立即找人安排,然后三人出门去往核桃树下。江河行搀扶着扬雄走在前面,徐朗捧着书,边走边看,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

    路上,江河行将今天在司空府的所见所闻跟扬雄讲一遍。

    扬雄问道:“你是否打算大卖你的四轮马车啊?”

    江河行道:“对啊,你也看我的四轮马车了,是不是很好啊?”

    扬雄拍拍江河行的肩膀道:“和顺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江河行很是诧异,反问扬雄有何不可。

    扬雄说道,那个隗嚣已经说出来了,这个不合乎周礼啊。现在朝廷以周礼为本治理天下,周礼里面的车子哪有四轮的。

    江河行心想这样也算不合周礼吗?明明我这个车比哪个车好多了,难道车子也有********吗?

    江河行反问扬雄,那王邑难道不知道此事吗?

    扬雄告诉江河行这王邑为人一向爱和稀泥,谁都不得罪,故有此举。而且他肯定不会用这车的,因为不合周礼,再好他也不会用的。

    江河行想了想,扬雄讲的有道理,看来现在跟王莽打交道,首先要看看周礼,怪不得王莽也送这书过来。

    一边说,几个人便来到核桃树下。早有人布置好,三人坐下,面前的黑桌上,茶水已经泡好。

    扬雄跟他们已经很熟悉,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嘴里连声道:“好茶,好茶。”

    这时候,徐朗还缓缓的走在后面,低着头捧着周礼正在看,嘴里不停的念叨:“好好好。”

    江河行高喊一声:“徐先生,要碰树上了。”

    徐朗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江河行和扬雄道:“和顺候,好书,好书啊,我以前怎么没看过?”

    说着话,走到黑桌前,一手抓着书,一手抓起茶杯,先喝一口。然后看着扬雄道:“扬先生,这书是本奇书啊,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呢?”

    扬雄道:“呵呵,这书以前藏起来了,知道的人不多。刘歆在藏书馆发现这本书,也跟我提过,我也看了看,是很好的一部书。”

    徐朗坐下来,手一指那书,看看扬雄道:“扬先生,还是你跟我们讲讲吧,我是没能力讲了。”

    扬雄道:“这样,你先看看后面关于车的部分,你先跟和顺候讲讲如何。”

    徐朗直接翻到后面,上下看了几眼,叹口气道:“扬先生,这书你是真熟啊,和顺候,这里对车的规定可真仔细,我看我们的车跟这个不一样。”

    江河行也拿过书也看了一阵,怪不得今天的这些工匠这么大的胆子呢,原来有这书的支撑。

    这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各种工艺的描写,连造车都有很详细的描写,就连尺寸大小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战车高六尺六寸。

    这些尺寸跟江河行的四轮马车当然都不一样,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周礼一旦被王莽上升为执政蓝本的话,只有跟这书一样的才是对的,其他的车都是政治不正确的。

    怪不得那个工匠如此理直气壮的跟陈茂对抗,王邑也无可奈何,这规定都写的这么具体,他们当然有能力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车。

    看完这些,江河行放下书来,转过头来,冲扬雄道:“这书我看起来有些看不懂,你还是跟我们好好讲讲吧。”

    扬雄上下打量一下江河行,问道:“和顺候,这两天我也问了一下,都说你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共和国,听说都是周朝的后裔,你真的没见过这书吗?”

    江河行摇摇头道:“我不怎么爱看书,知道的不多,再说我们那里书太多,这些古书我不太感兴趣哦。”

    扬雄道:“这书我看的时候就有些奇怪,感觉不像周朝的书。”(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江河行对这书是什么时候没什么兴趣,碰上扬雄非要考究一番,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连忙摆手道:“扬先生还是讲讲书的内容吧。”

    扬雄这才将这本书仔细将来,这书是武帝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就有这本《周礼》,当时叫做《周官》。主要讲官制和政治制度,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部。

    刘德将书进献朝廷,朝廷立即将这书封藏起来,所知者甚少。后来,刘歆整理古籍,发现这本奇书,这才重见天日。

    这本书之所以奇在于一是书长,四五万字,在当时的书中不多见。二呢,这书有详细的政治架构,各方面规定极其详细。用官制来表达治国理想,内容极其详细。

    这六官是这样分的,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事,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在所有的书中几乎从未见过。

    具体到涉及哪些内容,可分以下几部分。

    首先就是写如何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总纲。王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大宰为首的官僚体系。都城规划突出王的至高无上。如何划分行政区,如何实行分级管理。确立王是所有土地的拥有者,井田制如何规划。

    书中第二方面写政事如何管理。首先写处理政事的基本原则,如何依法治国,如何对官员进行考核,政府机关如何协调与相互制约,如何选拨官员,如何对档案进行管理。

    书中第三方面如何治理民众。首先是治理民众的基本纲要。如何教育民众,建立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刑罚用来威慑民众,反对不教而诛,处罚人是为了挽救人。用调解方式来处理民众纠纷。

    书中第四方面关于强国富民的政策。建立完备的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强调节约,以增加生产来增加收入。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民的负担水平。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市场的建立与管理,官府在市场中如何管理经济活动。建立交通网。

    刘歆当时认定就是周公所写,周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理国家。所有的人都推崇周公,今天终于看到周公是如何具体治国。

    扬雄这样的大家,当然也被叫来研究这书。扬雄不像其他人那么兴奋,他总感觉怪怪的,他总感觉这书应该是后期所做。

    扬雄是研究方言的专家,他发现里面的话不像镐京地语言,不少地方像是齐地语言。他一说,刘歆很不开心,王莽也很不开心。

    再加上他自己把握也不是很大,以后再也没说过。

    扬雄大致讲完概要,天都黑了,几个人又搬回屋里,摆上酒席,边吃边谈。

    屋内灯火通明,徐朗特别的兴奋,紧挨着扬雄,看着江河行,兴奋地说道:“和王,这书你怎么看啊?”

    江河行道:“但论书来说,当然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如果拿来作为施政参考,倒是也有可取之处。若是以此为本,用来建设国家,恐怕害处不少。”

    徐朗有些困惑。

    江河行一指桌子上的牛肉,问道:“这牛肉怎么样?味道可好?”

    扬雄道:“哈哈,是不错,最近在你这里,我都有点发胖了。”

    徐朗道:“牛肉固然不错,可跟这书有什么关系?”

    江河行道:“你说这么好的牛肉,放到5天后,还会好吃吗?”

    扬雄哈哈大笑,徐朗沉默不语。

    过了一阵,徐朗手指牛肉道:“和王,牛肉会坏掉,我看这书却不会过时。”

    江河行问道:“徐先生,这书据说是周公所做,周公离现在至少一千多年。现在用这书,就像端出一千年前的牛肉,还要大家好好吃。我看非吃坏肚子不可。”

    扬雄说道:“和顺候,这书以我看,不是周公所做,距离现在恐怕也没那么长时间。至于说过时,我看未必。这不是普通的一本书,这书是为国家大的改革所做,为改革所画的路线图。这书如此之浩大,绝非一人能写。应该是一人负责总纲,每人负责一部,汇编而成。”

    江河行和徐朗都点点头,看着扬雄,听他接续讲解。

    扬雄却转过头问江河行道:“和顺候,我还是对你的身世有兴趣?你能否具体告知我?”

    徐朗笑的趴桌子上,今天扬雄问江河行好几次,每次江河行都不耐烦,不肯讲,没想到,这扬雄果然老了,像个孩子一样。对感兴趣之事,非要问个明白。

    江河行不是不肯讲,他是没办法讲。他说他是周朝后裔之民,当年周厉公之乱后,不少周朝后裔乘船出海,建国共和。而江河行正是由这共和国而来,他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只是这共和国发展的很是厉害,让他见多识广,在此显的特别厉害。

    江河行不愿意讲这些东西,在于他本身胡说,说的越多,破绽越多,尤其是扬雄这样的人,一句话不对,他也刨根问底,江河行根本招架不住。

    江河行显得很不耐烦,看了看扬雄道:“扬先生,为何你对我身世如此好奇呢?”

    扬雄手抓起书,点指江河行道:“你跟这书是有关系的,我越想越觉得关系莫大,简直就非你不能解释这书的秘密。”

    徐朗好不容易站起来,手摸了摸扬雄的额头,嘴里说道:“扬先生,你没喝多少酒啊,也没发烧啊,怎么说起胡话来。”

    江河行正用筷子夹牛肉,左手还端着酒,听到扬雄所说,筷子一抖,牛肉掉在黑桌子上,酒也洒了一小半。江河行放下筷子酒杯,冲着扬雄道:“扬先生,我能跟这书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书还是我写的不成?”

    扬雄道:“我的意思不是你写,而是说先有这书,后有你们那个共和国。”

    江河行道:“扬先生,你越说我越糊涂啦,我对以前的周朝历史知之甚少,扬先生想说什么尽管说吧,我也听听你的看法。”

    扬雄正襟危坐,将自己的看法仔细说来。他认为这书成于周朝应该问题不大,书里面很多证据可以证明。但这书不是周公时代,也就是不是周公所写。相反这书,应该跟周厉公有关,历史上周朝只有周厉公的改革与书中极其相符。

    周厉公改革失败,国内大乱,一些流民乘机乘船出海,这就是江河行共和国的来源。或者说没有周厉公的改革,这个共和国势必不会出现。

    江河行哑然失笑,自己胡编的东西,居然让扬雄找出周礼的出处。

    不过历史上,周厉公的改革与王莽的改革却是十分的想象,真的极有可能是用《周礼》指导。

    毕竟是教历史的,江河行知道,古代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有《周礼》的理论指导。

    周公在古代神一般的存在,很多人把《周礼》当做周公所写也丝毫不奇怪,再加上以周公为改革的旗帜,反对的力量将小很多。若是有人说这是周厉公所做,估计人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在历史的评价上,周公与周厉王刚好两个极端,一个享千年盛名,一个注定是千年骂名。

    江河行问扬雄道:“扬先生,你说这书有可能是周厉王组织编写的?”

    “唯有如此,很多问题才能得出好的解释”,扬雄点点头,灯光映照下,扬雄极其严肃认真,看不出丝毫玩笑的意味。扬雄接着说道“周厉王,历史所留下资料甚少,可他在位长达36年。虽后期暴虐,但之前我猜测应该也算是励精图治的。

    早在周厉王之父周夷王在位之时,周王室衰落,很多诸侯部落不服周王室。因此,极可能周厉王励精图治,重振王室之威,征讨周边不服。与当今朝廷北征匈奴,西南讨伐不服极度类似。

    你们看这书,有几个要点,首先就是提高王室的地位,二是确立限制各诸侯国势力,三是提高王室的收入。”

    扬雄刚讲到这里,徐朗便站立起来道:“那若真的如此,岂不是以周公之名,行周厉王之实。难道将来他会落得周厉王的结果吗?”

    他指代的就是王莽,徐朗久居臣下,不敢直呼其名。

    江河行倒是没有此顾忌,再说他知道王莽的结果极其不好,难道就是因为用了《周礼》改革的结果?听到这里,江河行想了想,哎,历史,很难说的清楚,他还是不说了,看看这两位大学问家能说些什么。

    扬雄道:“应该不会吧,我想朝廷还是会有所变通的。朝廷上杰出之士甚多,哪个不是饱学鸿儒之身,难道出问题就不能纠正?非要等到问题闹的不可收拾再解决。这两年虽灾害不断,国家还是大体安稳的,我想周厉王还是性格有其问题吧?断不会出现在当今身上。”

    扬雄摇摇头,他怎么也很难想象,王莽,这个以前被人称作当代周公之人,会落得周厉王的下场。

    徐朗接着道:“扬先生所说甚是有理,周厉王失败恐怕还是自身的原因,当今陛下断不会落到那样的下场。”

    徐朗问江河行道:“和顺候怎么看呢?”

    江河行看了看徐朗和扬雄,这两个都不是王莽的同路人,但也都不是他的敌人。

    两人对王莽都有敬佩之处,虽不参与其的改革,但还都是关心的,很多方面甚至是赞同的。

    江河行不想就此问题讨论下去,举起酒杯道:“喝酒,喝酒,先好好喝酒再说。”(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三人喝酒喝到很晚,天马行空的扯七扯八,江河行故意不再谈论王莽之事,他怕他会说出他知道的结果。

    因此,喝完酒后,徐朗又拉着扬雄两人私下讨论,江河行则早早歇息。

    第二天,刚刚吃过早饭,徐朗又来找江河行,非要跟他探讨周礼之事。江河行对寻章摘句没什么兴趣,觉得知其大概,大致明白什么意思就行。

    徐朗就像路上捡到钱一般,非要炫耀一番不可,江河行看他忍着难受,心里不免想笑,心说老人家就饶他一次吧。

    为了徐朗讲出什么心得,又将扬雄这大学问人请来。

    过了半天,扬雄姗姗来迟,急的徐朗在江河行身边直转圈。

    扬雄昨天喝多了,又被徐朗拉走问来问去,刚起床,听说徐朗又有心得,非要讲给自己,没办法,老朋友,只得过来听听。

    扬雄刚坐好,徐朗便开口道:“我昨天想来想去,觉得这个书的作者我猜到是谁了?”

    江河行和扬雄同时道:“谁啊?”

    徐朗道:“荣夷公。”

    江河行道:“这个荣夷公是谁?”

    扬雄道:“这个荣夷公是周厉王时期荣国的国君,因为善于理财,被周厉王召来,负责实行“专利”制度。”

    江河行这才知道,周厉王的改革,实际的操盘者原来是这荣夷公。

    江河行问徐朗道:“徐先生,何出此言啊?”

    徐朗道:“首先要看周厉王的要求,周厉王是执政30年才找的这个荣夷公。为什么呢?以我的猜测,这个周厉王已经执政30年,想必各方面已经做的不错,不然也不能执政30年。

    我们再看周厉王即位之前,他的父亲,也就是周夷王执政期间。王室衰落,诸侯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

    周厉王执政之初,应该是励精图治,征讨不服,建立过巨大的功业。执政30年之后,你们觉的他要追求什么?”

    江河行随口道:“哼,当然想要更大的功业了,最好能超过历史上的圣主明王。”

    徐朗道:“和顺候,还是你厉害,我昨天想半天,才想到这一步。”

    江河行心想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但凡有点功劳,就要追求更多的功劳。直到自己看自己就是神,再也难以恢复正常人的思想,下面就是悲剧就要到来。远的不说,秦皇汉武那个不是如此呢?

    江河行接着说道:“徐先生,那你接着说,既然这周厉王想做圣主明王,他为何找这荣夷公呢?”

    徐朗道:“这就要看荣夷公的处境了,荣国是个小国,荣夷公是一个小诸侯。若是周天子强大。诸侯之间谁都不敢乱动,荣国倒不会有事。若是周王室不振,首先遭殃的就是这些小诸侯,那些大诸侯,找个机会就能把他们给吃了。

    至于荣国为何是小国,我昨天问过扬先生,他说,周宣王之后,就再也没有荣国的记录了,想必是被大诸侯吞并。

    和王,你看荣夷公有时刻被大诸侯吞并的危险。以他的爵位,乃是公爵,按说封国是很大的,可事实应该不大,或者已经被人吞并很多。

    这个时候,他直接打是不可能的。若是周王室强大,周王室自然不会让大诸侯吞并他。另外,最好由周天子出面,将他公爵的封地重新归还。

    你再看《周礼》这书,首先是要重新立王的权威,第二步就是要重新划定各个诸侯国的界限,确立每个诸侯的封疆。

    你看这一章,《周礼。地官。大司徒》说的明白。”

    徐朗一边说,一边拿出书念了出来:“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叁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叁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徐朗接着说道:“若按此书施行,他公爵的封地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疆界。这就是这荣夷公希望这样改革的目的,首先符合自己的利益,能长期保有自己的封地,不至于随时担心被大的诸侯吞并。

    这就是这个荣夷公有写此书,或者有此改革的愿望。

    其二,这荣夷公身为国君,有能力写此书。以荣夷公为首,组织一批人来编撰此书倒是不难,这些人对施政有些经验,对各方面的情况有点了解,因此能写出此书。荣夷公是荣国的国君,对于施政各方面都有些了解。因此各方面都能写的很齐备,看起来像是很有施政经验人所写就一般。

    其三,这书周厉王有需求。周厉王正要建立大的功勋之际,看此书,很快就能发现,若是能做到书中所要求,简直能达到周公的功劳。

    荣夷公有愿望,有能力写出此书,刚好周厉王也想进一步在历史上给自己留下响亮的名号,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江河行总感觉这荣夷公其实更像宋朝的王安石,他的改革也极大程度参考了《周礼》,同样闹的鸡飞狗跳,民怨沸腾。

    江河行自言自语道:“这就是个王安石啊。”

    扬雄和徐朗同时问道:“谁是王安石啊?”

    江河行摆摆手道:“呵呵,随口一说而已,徐先生,这荣夷公是不是很年轻啊?”

    徐朗接着说道:“这个不是很清楚,不过应该不会太年轻,至少他在荣国做的应该不错,而且很有敛财能力。否则,怎么这“专利制度”由他来实施,而且他应该在荣国部分实行过。”

    扬雄道:“这个荣夷公历史记录实在太少,不过你的分析应该差不多。”

    徐朗道:“扬先生,你看我分析的怎么样?”

    扬雄笑道:“我说出来,你不要难过。”

    徐朗脸色一沉,看着扬雄问道:“我分析的没有道理吗?”

    扬雄道:“你分析的我觉的可能性都是有的,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你要证明你说的对,你要能拿出证据来,做分析研究,光靠猜测可不行啊。”

    江河行感慨,这扬雄果然是做学术的,徐朗所想的,他未必没有想过,只是他做研究的,什么都靠实证,没有实证,他不出结论。

    不过这徐朗的分析,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只是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只能做为他的胡思乱想而已。(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