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吕布之戟指中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诸将同破吴将吕范。不久张辽病笃,竟逝于江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张辽曾经与护军武周不和,当胡质被扬州刺史温恢辟为州治后张辽想求见,但为他借词有疾而不见。张辽问:“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胡质回答:“古人之交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身为友。武周身为雅士尚为将军所不容,何况才薄的胡质,所以不愿相见。”张辽感言,复与武周和好。
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齐王正始四年'公元二四三年'张辽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
。。。
………………………………
论 貂蝉
论三国演义之貂蝉
讲起貂蝉;大家一定会联系到四个字“四大美人”。貂蝉能挤身四大美人之列;当然倾国倾城之美貌绝对是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她身上的那种为国尽忠的大义大勇精神;甚至比好多男人都要强悍得多。
谁说女子便不理国事;终日沉溺于歌舞私情?且看那演义中的貂蝉: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王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
王允曰:“贱人将有私情耶?”
貂蝉曰:“近见大人两眉紧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被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最后貂蝉道:大人勿忧。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
短短几句话;就将一个多愁善感、善解人意、深明大义、果敢**的奇女子貂蝉刻画得活灵活现。在貂蝉眼中王允应是如同父亲一般的人物;为父亲解忧是其心目中认为唯一该做之事;甚至不惜发出死于万刃之下的毒誓。
貂蝉在白门楼后就连同吕布的方天画戟一起不知所踪;好多人都在讨论貂蝉的去向。伟伟认为貂蝉应该在下邳城破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为什么伟伟这么说呢?
伟伟有以下观点:1、曹操当时的曹军很多都是黄巾军中投降过来的贼人;很多人贼性不改。
2、貂蝉在得知城破之时;以她那种果敢立**的个性必然会想到城破之后的后果。一旦城破;曹军中的黄巾贼人必然蜂拥而至;吕布的妻妾定然首当其冲遭到污辱。
3、纵然曹操如何军纪严明;或早有准备如若城破将派人如何如何维持军纪。但是要知道演义中的吕布是突然间被手下人捉获;曹操是想不到会发生这么快的变故;当时夏候渊还不信。
4、在这种情况下;伟伟想一代奇女子貂蝉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不投湖;要不上吊。而且可以解释罗贯中花了这么多段落描述貂蝉离间吕、董二人及至白门楼还出现了一下;到白门楼后竟消声匿迹。最大的原因是连罗贯中自己也不能面对这样的结果!
5、如果硬要说曹操得到貂蝉;那么在铜雀台就应会看到貂蝉的身影;可是没有。
又讨论一下当时的风尚;伟伟发觉乱世时期的女子并不一定执着于守身如玉的古代美德;如貂蝉先是委身于董;然后才到布;仍不失其节;挤身四大美人之列。又如那甄氏;原为袁熙之妻;被曹丕强行抢去后;曹氏三父子竟然为甄氏神魂颠倒。又如赵子龙遇到的赵范家嫂樊氏。时人皆不以女子改嫁为耻;或因此而遭贬低;观念甚至比现代人更加开放。
伟伟猜想貂蝉一定不会喜欢吕布这种楞头青的;可能会被他身上的勇武吸引一时;但一定不会真的爱他。吕布对貂蝉而言只是乱世中无所寄居的一个保护者而已。反而曹操身上那种才子气质和高远的眼光会吸引到貂蝉这类奇女子。
貂蝉简介:舍身报国的可敬女子,她为了挽救天下黎民,为了推翻权臣董卓的荒淫统治,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连环计(连环美人计),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的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最终吕布将董卓杀死,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期。
。。。
………………………………
论 刘备
论三国演义之刘备
刘备绝对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从小时候伟伟就讨厌此人。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泪水涟涟;又或者向部下倒头便拜;真是假得要命呀!但是在伟伟历经波折;深知社会的打拼不易时;便开始被刘备深深吸引;重新去发掘他的言行举止;突然发现做刘备殊不容易。
一开始刘备就已经很懂得包装自己;从小就去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人为友;到与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更是将个人微薄的力量扩至最大。然后刘备见人便自诩皇族血统;四处寻亲认戚;不经意间混到了个皇叔名号;将他的野心彻底点燃。他开始奉天子“衣带诏”堂而皇之去声讨强大的曹操;哪怕被曹操追得抛妻弃子也在所不惜。
可以说刘备绝对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为什么伟伟这样说呢?因为伟伟发现自从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掣出匡扶汉室这面大旗后;所有浪漫主义者便一一自觉站于刘备旗下;关羽张飞自不必说;这些浪漫主义者名单中大名鼎鼎的有赵云、诸葛亮、庞统、魏延。不出名的有孙乾、简雍等等人。只因刘备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一直处于东躲**的挨打状态。伟伟认为只有浪漫主义者才会跟着他东奔西走;认定必能帮助刘备匡扶汉室江山;一统天下而自己能流芳百世;只有抱这样的浪漫主义;方能身负王佐之才而坚定不移地跟着刘备这个如丧家之犬的主子一条瞎路走到底。
此时的刘备在演义上有一个场境真是令人拍手叫绝的:玄德败军不满一千;狼狈而奔。前至一江;问之;乃汉江也。乃聚饮于沙滩之上。玄德叹曰:“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众皆掩面而哭。看到这里伟伟每每为刘备暗暗叫好;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哭泣了;而且反过来劝刘备不要丧气。刘备虽然输了阵;但反而只用一句话就赢得了所有人的人心;真的是令人击节称快的;伟伟也是在此处真真正正发现了刘备的厉害和人格魅力。刘备其实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并无很大的能力;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但他懂得收买人心;一句话就能把你卖了;还要对他死心塌地的忠诚。怪不得曹操识人;直呼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呢!
刘备性格很复杂;他又是一个悲剧主义者。看他一步步走来殊不容易;他像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只是懂得自己打造平台;为自己做宣传包装;其实如刘备的汉室血统不知有多少人;并不是只刘备才独有。难能可贵的是刘备能一直拥有这样的理想;为了理想去拼争;他是一开始就这样去做直到死那一刻。所以他的执着注定了他又只能是一个悲剧主义者。从他在孙权处策马时;发现自己开始长出赘肉便心生难过;认为自己在虚度光阴;到他闻知关羽被擒而亡后;更将他的悲剧主义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他降诏曰: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大家看到没有;是要起倾国之兵;想来刘备这个悲剧主义者已经抱着同吴国一齐毁灭之心了。
这时候赵云站出来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
刘备不听。
赵云又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刘备在这时又说了一句充满悲情的话;绝对令人侧目:“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真的是听得人瞠目结舌的;所有人都知道刘备的江山真是来之不易的;在坐稳江山自称为帝后;竟然就要为了私仇而弃辛苦打来的江山于不顾;抛匡扶汉室这个伟大理想于脑后;直要与东吴同归于尽;真是将悲情主义散发得淋漓尽致。到刘备临死一刻;都仍然是一万个不放心;你听他说:“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孔明曰:“有何圣谕?”
刘备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孔明听得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于地。
从此的孔明便因刘备一句话从神坛跌落;成为一介凡夫;更变作刘禅的私人管家。刘备到临死一刻都未对身边的人放心过。甚至还要赵云“早晚看觑吾子”活脱脱又是一副可怜的守财奴样子;只想子承父业;长保帝位。
无用怀疑的是刘备看人极准;这是三国王者才独有的一种超级技能。他看马谡之才;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让魏延独当一面固守汉中;他识诸葛亮之诚能帮其固守江山;他早早揽赵云于手中;确是有知人之明。
论论刘备的武力;刘备生在那个峰烟四起的乱世;自然会些武艺。演义上说刘备持双股剑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摆设。
有一回刘备无聊拿起草鞋编织被诸葛亮斥其无大志。其实刘备本就是这种性格;他就是那种样样喜欢但样样不精之人;遇事不是慌慌张张便是泪如泉涌。这样的性格令他不能像曹操一样任天下之智;而只能任命一人全权掌握兵权;这样便让诸葛亮得以横空出世;成为罗贯中笔下呼风唤雨之人物。而刘备就能做一个甩手掌柜;去亲民;去拉拢人心。当刘备满怀悲情地去做一件事;挥大军杀向东吴为关羽报仇时;得到的便是玉石俱焚;将自己送上死亡之路。刘备甚至到死前都希望儿子能像他那样生存;由诸葛亮全权辅助其成为蜀中之主。而他儿子刘禅也真如他所想;什么也不做;到亡国后竟答出一句“乐不思蜀”来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刘备简介:'175年'刘备与公孙瓒、同宗刘德然等师事九江太守卢植。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率众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起义立功,晋安喜尉。
'184年'朝廷督邮因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求见,督邮不允。刘备直入官府捆绑督邮,杖打二百,解下印绶系于督油颈上,下野亡命。
大将军何进广招兵马抵抗黄巾起义,刘备应招,在下邳力战有功,晋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后刘备被黄巾起义军打败,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
刘备同青州刺史田楷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甚得人心。
曹操征讨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刘备和田楷出兵相救。
其时刘备有士卒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并有饥民数千人。到徐州后,陶谦拨给刘备四千丹杨兵,刘备于是归附陶谦。
陶谦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居小沛。后陶谦病故,刘备领陶谦遗命就任徐州牧。
袁术攻打刘备,刘备在盱眙、淮阳拦击袁术军。
'196年'曹操上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刘备军与袁术军相持不下,吕布乘虚袭得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叛归吕布,吕布软禁刘备家眷,刘备转军海西。
刘备剿平杨奉、韩暹等人,后与吕布和解,吕布归还刘备家眷,刘备派遣关羽守卫下邳。
刘备还军小沛,合兵万余人。吕布再次出兵攻刘备,刘备败走投靠曹操,曹操厚待刘备,晋刘备为豫州牧。
后刘备与吕布手下高顺军交战失利,家眷再次被吕布俘获。
曹操出兵救援刘备军,与刘备在下邳生擒吕布,刘备还师许昌,曹操上表他为左将军,相待甚厚。
刘备领命讨伐袁术,未及交战,袁术病亡。
后刘备与车骑将军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受汉献帝衣带诏,欲诛杀曹操,事败后董承等被处死,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自己防守小沛。
刘备联结袁绍,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防守成功。
'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战败,曹操收降刘备军士卒,俘虏刘备家眷,并擒拿了刘备大将关羽,刘备逃亡青州并投靠袁绍。
官渡战前,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归顺袁绍,刘备与刘辟等人共同出战,关羽也回到刘备军中,刘备军斩杀了曹军大将蔡阳。
官渡战后,刘备依附刘表,囤居新野。曹操再次派夏侯惇、于禁等人攻打刘备,刘备用伏兵烧屯等计大破曹军。
'207年'亲赴隆中以三顾之礼请出诸葛亮,从此进入其事业的辉煌时期。
'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领军民十余万避难,于当阳遭遇曹军追兵,惨败。
派遣诸葛亮与孙权结盟,两家联军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大军,后又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
刘琦病亡,刘备领荆州牧,与孙权之妹结亲。
'211年'益州牧刘璋请刘备入蜀防卫张鲁,推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麾下兵力达到三万,北到葭萌讨伐张鲁。
'212年'刘备为救孙权、关羽,引兵返回荆州,刘璋此时处死亲刘备派大臣张松,刘备大怒,反攻刘璋,斩杀白水军督杨怀。
刘璋麾下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大将和刘备军在涪展开激战,刘备军大胜,刘璋军退守绵竹,大将李严投降刘备军。
'214年'命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援军入川,留关羽守荆州。刘备军围困雒城达一年之久。雒城破后,刘备军围困成都数十日,刘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
'215年'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关羽军入益阳,刘备、孙权两家矛盾激化。
后曹操平定汉中,刘备、孙权再度联合。张飞在瓦口大破张郃军。
'217年'刘备军进兵汉中,与夏侯渊、张郃等人相拒。
'219年'刘备军大破曹军,斩杀夏侯渊等,曹操亲来夺取汉中,刘备军拒险抗战,取得汉中争夺战最终胜利。七月,马超、许靖等人上表拥立刘备为汉中王。
'221年'四月,许靖、麋竺、诸葛亮上表劝进,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国号汉,改元章武。七月,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东征伐吴。
'222年'六月,吴陆议军于猇亭大破刘备军。
'223年'三月,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李严。四月癸已,刘备病亡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谥昭烈皇帝。八月,刘备被安葬于惠陵。
。。。
………………………………
论 典韦
论三国演义之典韦
说到三国演义中的典韦;自然不能不提我们大家都认识的大名鼎鼎的曹操。伟伟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发现每个大人物虽然都是武艺低微之辈;但是身边都有两个相貌有如金刚怒目;力能拔山举鼎的高手贴身护卫。刘备有关羽、张飞;孙权有甘宁、周泰;曹操有典韦、许褚。
曹操把典韦称为古之恶来(商纣时的武臣)。三国中的典韦一出现便能驱虎过涧;挥动八十斤的两条铁戟运使如飞;一个高手形象在书中呼之欲出。
典韦在三国中的形象也是接近完美的;伟伟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这个人物;认为他是古代勇士的象征。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伟伟记忆犹新;“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三国的文字将典韦描绘得有如天神下凡;将曹操打救出去。
伟伟觉得无需再去讨论典韦的勇武;他的威猛人所共知。只是说到典韦又不能不提一提他的兄弟许褚。可以说许褚是典韦的一个接班人;曹操在典韦死后将自己的私家近身保镖这个职位交至许褚身上。那么许褚和典韦有什么区别呢?伟伟认为大的区别就一定没有了;两人同样的对主公曹操忠心耿耿;同样的武艺高强;同样的勇不可当。只是其中微小的差别就是罗贯中先生将典韦塑造得比许褚更完美;以上一段描写就表现了他身上很多用智的细节;伟伟认为他比许褚更沉着、更老练、更高智商;只是不甚明白罗贯中先生为什么让这么强的人早早死去。于是伟伟也心存不安;安排典韦早些归西;但起码让其活多了几年;也算是我对典韦这个小时喜爱的人物形象的一个自我安慰。
乱世中的典韦虽有盖世武功;但是竟然只是沦为曹操的高级打手;很少机会统军领将;在伟伟看来确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反观孙权阵营的吕蒙;开始也是一介武夫;但因苦读诗书;终成一代名将流传青史。
也许是典韦生不逢时;也许是罗贯中先生想用典韦来衬托许褚的形象;无论什么原因他和他的两把大铁戟都在伟伟的心目中留下完美的猛将形象。
典韦简介: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雠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当李永府前开门,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邻近巿集,此事发生后全巿尽惊。从后而追者虽有数百,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众,双方转战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
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张邈举义兵时,征典韦为士,隶属于司马赵宠。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为奇异,十分宠慕其才能巨力。后来典韦转属夏侯惇,数次斩首有功,拜为司马。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其时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吕布别置军屯于濮阳西四五十里,曹操前往夜袭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军尚未及时回还,而吕布救兵已至,双方三面会战。当时吕布亲身搏战,自早上至日落双方鏖战数十合,互持甚急。曹操临时招募破陷敌阵的人选,典韦先占应募,另外带领其余应募者约数十人,尽皆重装两件盔铠,不执盾牌,一律只持长矛撩戟。同时西面战情告急,典韦突进挡敌,贼军弓弩乱发,矢箭如雨,典韦尽然无视,向随从说:贼军来到十步之内,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随从畏惧,立即便说贼军来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掷敌,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战了多时,吕布军众撤退。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曹操拜典韦为都尉,引置于左右,让他带领亲兵数百人,常在军中大帐巡绕。
典韦人既壮武,其所带领的亲兵都是严格挑选的战卒,每次战斗,典韦部队都常先登陷阵。典韦后来又迁为校尉。他的性格忠诚谨重,常于早上侍立终日,夜晚便宿于帐左右,甚少归府私寝。其人甚好酒食,饮食份量兼人,每有赐食于前,便大饮长喝,左右相属之人,都为典韦供给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壮其为人。典韦又喜欢携着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有谚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后来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韦都举斧迫视。酒宴至终,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十余日后,张绣造反,竟袭曹操之营,曹操出战不利,轻骑遁去。典韦在门前奋战,贼军不能得入。贼兵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其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但贼军前后兼至益多,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贼兵十余支矛摧断。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贼兵往前搏斗。典韦便徒手挟着两人击杀之,其余贼众不敢近前。典韦复前冲突贼众,又杀数人,然而伤创重发,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贼军方才敢于向前,取典韦之头,互传而观,覆军就看视其躯骸。曹操退住舞阴,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招募闲人为其举丧,亲自临哭,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次经过,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韦,拜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
魏齐王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典韦从祀于曹操庙庭。
。。。
………………………………
论 袁绍
论三国演义之袁绍
袁绍;祖上四世居三公位;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