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唐天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只长箭带着呼啸扑进正匆忙上马的辽军骑兵中。

    “啊”“啊”reads;。

    一连串惨叫声响起,刚刚准备上马的十余个辽军骑兵中箭惨叫着跌落在地,没解开缰绳的战马受惊拼命的扬起前蹄嘶鸣着。

    其余的没有中箭的辽军骑兵见状慌忙寻找地方躲避,盲目的朝着黑暗中那箭只射来的方向胡乱射着。

    “嘣”有是一阵低沉的弓鸣,已经射出一箭的宋军士卒没有听到齐风的口令,随即捻箭搭弓继续瞄着四处闪避的辽军骑兵射着。这第二波十余只箭因为辽军哨骑的躲避,只射中了几匹马,伤到了几个辽军骑兵,但却都不是致命伤。

    连续两次仅只十余箭的齐射让辽军哨骑队长立刻明白自己遇到的只是一个宋军斥候小队,并非是大部的宋军骑兵来袭。

    他看着来箭最多的山坳方向吼道,“他们在山上只有十个人,大辽的勇士们,快上马冲上去撕了这些只会躲在暗处的该死宋狗”说着,辽军哨骑队长抢先冲出躲藏的地方,直奔一匹战马而去。

    辽军哨骑队长的嘶吼齐风听的很清楚。

    “合”心下一急,齐风又是发出一声爆喝,对着辽军哨骑队长朝战马冲去的辽军队长一箭射去,随即当先朝山坳放战马的地方跑去。北方和南方的四个宋军斥候士卒听到齐风的这声口令,也连忙射出一箭,跟着齐风的身影朝山坳跑去。

    辽军哨骑队长听到箭响,几乎是下意识的一个打滚飞快的躲过了齐风的箭,然后迅速起身朝着一匹已经解开缰绳的战马扑去。其余的辽军骑兵听到队长的话,也都纷纷从藏身之处冲出,朝战马冲了过来。

    南北两方的宋军斥候的箭都朝着战马而去的,中箭的辽军战马发狂拼命的想要挣脱缰绳,顿时将冲过来的几个躲闪不及的辽军骑兵给踢的骨断经折,躺地哀号不已。

    来自山坳中的五只长箭纷纷射中这几个明显的靶子,解决了他们的痛苦。

    趁着齐风他们集合的间隙,剩下的还有三十余个此时还有战斗力的辽军骑兵也都立刻纷纷抢上了战马,对着山坳之处拉弓射箭之后,在辽军哨骑队长的带领下执斧扬刀策马呐喊着冲了上来。

    辽军哨骑队长很明白此时此刻自己等人的处境,自己等人在营帐中有火光,暗处的宋军可以很清楚看到并一个个射杀他们,但是他们却看不到宋军的具体位置reads;。

    熄灭火堆已经来不及,只能拼命的冲杀上去,凭着远远多于宋军的人数斩杀宋军才有生机。

    此时齐风等人已经重新在山坳中汇合,等在山坳中的几人翻身上马,列队等着齐风的号令。

    辽军哨骑们根本不知道宋军的具体位置,射出的箭只也都偏出了十万八千里。“狗剩,你的箭法最好,你在此掠阵不要让辽军骑兵中有人逃跑了”

    “火长”

    “杀”狗剩的话还没出口,齐风等十二人已经齐齐策马,迎着冲过来的辽军骑兵冲杀出去。

    “弩”齐风在奔驰的战马上又是一声爆喝。宋军斥候的武器装备配置都是十分完善和精致的,一弓一弩一武器一身甲胄。

    “砰”接连十二声嘣响,十二只六寸长的小型弩箭嘶啸着直奔策马冲杀过来的辽军骑兵而去。

    隐约的火光中,双方如今距离已经不过三十步,都已经能够模糊的看到对方的人影。

    辽军骑兵见一直躲在暗处的秦军终于出现,齐齐发出呐喊抽打着战马冲了过来。

    “啊”“啊”一连串惨叫,急速冲过来的十余个辽军骑兵被黑暗中宋军劲弩射出的弩箭射中,惨叫着跌下了狂奔的战马,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毫无生息了。

    骤然遭到宋军劲弩的袭击,急冲过来的辽军骑兵队形顿时有点散乱。

    “散”齐风又是一声同样简短但却不容违逆的口令。听到命令,十二骑宋军斥候纷纷扔掉手中的劲弩,抽出腰上的长剑,三骑一组,一骑在前两骑在后形成一个箭形三角突击队形。

    三个小三角又以齐风这三骑为核心,隐隐形成一个更大的箭形三角突击阵形,迎着还剩下二十余骑的辽军骑兵狠狠撞了上去。

    未完待续。
………………………………

古代的斥候

    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军中且精锐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旧时军队用以侦察敌情的士卒,释名曰:“五百斛以上还环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所谓“斥,度也”,“候,即候望。”

    墨子:“守入城,先以侯始。”著名史学大家岑仲勉墨子城守篇简注注释道:“侯,今名侦探或间谍。”

    斥候兵可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中国斥候起源于春秋战国,兴起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书禹贡传:“斥候而服事。”斥,即侦察,又如:斥兵,侦察兵;斥候,侦察敌情的士兵。

    古代的斥候亦作“ 斥堠 ”,是中国古代军中职事。 斥:度,远近。堠:古代道路计程器,一种立于道路右侧用于计算里程的绿色小方碑,每五里立一堠。

    先秦以前,斥堠专门负责巡查各处险阻和防护设施,候捕盗贼。秦汉以后,军中不再设此职,而称远出哨探的侦察兵为斥堠。唐宋后侦察兵也不再称斥堠,根据马步侦察的不同装具使用改称探马或探子。

    侦察;候望。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司马贞史记索隐:“许慎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北史莫多娄贷文传:“以轻骑一千,军前斥堠,死於周军。” 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又明於斥候,善揣敌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谨斥堠,严巡逻,守御遂固。” 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而果也斥候於不及防之地,不及防之警报至。”

    斥候这一名词亦指侦察、候望的人,即进行斥候侦察的士兵,古代的侦察兵。尚书禹贡传:“斥候而服事。”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墨子:“守入城,先以侯始。”史学家岑仲勉墨子城守篇简注注释道:“侯,今名侦探或间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明朱鼎玉镜台记渡江击楫:“江阳空阔,谨防斥堠reads;。”清魏源圣武记卷三:“斥堠言贼十馀万,后追甚迫。”

    明朝时期斥候亦是存在,是边塞用以望敌情的土堡。明尹耕紫荆关诗:“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食顷,隐隐闻斥堠下有人絮语。”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这两个土堆,本是古代战争烽火中斥堠的遗址。”释名释船:“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日本奈良时代,称忍者为斥候。

    斥候原为边塞上专门伺察望敌情的人。尚书禹贡疏:“斥候谓检行险阻,伺候盗贼。”秦时定为较轻的一种徒刑,如秦简法律答问载:“当耐为侯候罪诬人,可何论当耐为司寇。”秦律规定,不准任用候为官府的佐、史及禁苑宪盗巡捕盗贼的士卒。秦以后无此刑名。一说中国斥候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斥候在军队编制上指主要负责侦察敌情与反敌方侦察的机动灵活的侦察兵。但因古代的分工没有那么细至,所以斥候做的也不只是侦察敌情那么简单。如在陆军方面,他同时也要到战地附近打探消息,关于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可饮用水源,在哪里有可行的道路画成军事地图,是否要找先锋队有山开路遇水搭桥。

    且他们对格斗和武器的掌握强于其他人,还十分善于隐藏。

    在队伍里,斥候的作用就是安静的解决岗哨,偷偷地潜入敌后,盗取重要的文件或刺杀敌人首领,这都是他的工作范围。所以斥候也有现在特种部队的作用。 一直到后来分工明细了,也就有了如探子,刺客等名词。

    目前在台湾军队中仍然使用“斥候”一词,其含义按台湾军语释要的解释是:“搜索兵或搜索小组之统称。”我军军语中没有这一词目。

    此外,斥候也是日本忍者的早期称呼。所为忍者,实际上也就是特工或者军事间谍。按照这个意思,也有侦察的含义在内。日本最早的“忍者”出现在飞鸟时代600~700,当时叫 “志能便”。

    据传首次派遣忍者的人是圣德太子593~621执政,推古朝改革的推动者。

    忍者在奈良时代710~784叫 “斥候”,在战国时代1467~1615叫 “乱波”。江户时代1603~1867,正式定名为“忍者”。
………………………………

第七十五章 三骑锥战

    齐风等宋军斥候所用的阵形正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军事天才“杀神”白起所创造的三骑锥战法。

    以三骑锥为格杀最小单元,白起又创建了一整套“三”字制骑兵战法:三个三骑锥加一个灵活策应的什长便是十骑,三锥相互协同格杀,十骑便能自成小战场。

    如此向上,三十一百,三百一千,三千一万,三万十万,广阔战场上的大秦骑兵军团便是收发自如、进退流畅、格杀协力的铁流劲旅

    三骑锥战法是白起独创,将战国时期骑兵通行的“十骑一战”减低到了“三骑一战”,使骑兵作战的变化能力大为改观。

    骑兵冲杀的基本方式为散兵格斗,无论双方参战骑兵规模多大,最终都是展开格杀,不可能象步军那样结阵而战。

    然而这种格杀又不是完全孤立的武士决斗格杀,而是每骑之间前后左右随时都可能出现敌骑突袭的战场格杀reads;。

    这种情况下,骑士之间便需要协同配合,既掩护同伴不遭突袭又可以放手搏杀,便成为战场骑兵的最佳作战方式。

    十骑虽然已经很精悍,但是在烟尘弥漫杀声震天流矢飞舞刀剑交错的战场还是难以做到精妙配合。

    减至三骑配合,便是将骑士能够及时驰突关照的范围定在了恰如其分的程度,格杀之流动配合便大见流畅。

    白起在长平之战用等量的秦军死死困住剽悍的赵军不能突围,这个匪夷所思的神话中三骑锥的功劳不容忽视。

    如今的三骑锥战法千古流传下来,经过千百年的列代前辈们无数次的改善精进,在经由赵匡胤的亲命,这已经是成为宋国的边军骑兵最为基本的战场队形。

    作为大宋精锐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编入到斥候营的规矩,这能斥候营里出来的每一个士卒肯定都是不一般的,同样,这手里没有两把刷子,也肯定也是进不去这斥候营的,显然,齐风他们这一帮子从斥候营里出来的,对于这种简单的基本的骑兵作战阵形,他们肯定是会使用,而且是十分精通的。

    虽然宋军斥候这方只有十二人,面对的是二十余骑的辽军骑兵,但是在跟辽军骑兵相撞的瞬间,战局已经明了,宋军斥候和辽军骑兵高速交叉而过。

    “砰砰砰”

    残肢断臂横飞,接连传来一连串的人体跌落在地的的闷响。

    没有想像的刀光剑影、厮杀惨号,但飞起的头颅、飙洒的热血和滚落在地毫无生息的尸体说明,在两军数十骑交叉而过的瞬间,无声的战斗是何等的惨烈。

    这,就是精锐与精锐之间的战争,要么胜,要么死,他们永远只有这两种选项,逃跑和投降从来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

    止一个冲锋,二十余骑辽军骑兵如今只剩下十四个在马上,剩下的战马上的辽军骑兵都已经纷纷掉落在地。

    躺在地上的十余个辽军骑兵的头颅都已经是抛飞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脖子在喷洒着还冒着热气的鲜血;剩余三个躺在地上的,每个人都至少挨了两剑,不是在脖子断了半边,就是在胸腹处被开了个大口子,鲜红的内脏清晰可见,虽然头颅仍在,但是都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冲出二十余步的十二骑的宋军斥候士卒也不是完好无损,一个冲锋下来,阵亡了三人,只有九人尚且还骑在马上,目光凶狠,钢刀紧握,明显还具有战斗力。

    九宋军斥候每个人的身上同样都有一两道伤口,鲜血淋淋侵湿了软甲。

    伤的最重的三个宋军斥候,每人臂上或者腿上都有一道深可见骨的半尺长的伤口,雪白的骨头裸露在外,泛着森冷的光辉,但刺骨的疼痛,狰狞的伤口却没有让他们凶厉的神色有丝毫的迟疑和改变,嗜血的双目依旧煞气腾腾的紧盯着前方的十余个残存的辽军骑兵。

    调转马头之后,齐风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八骑,见人人都在马上,依旧沉稳,依旧是紧握着自己的武器,眼中露出一抹欣慰,随后看着已经调转马头正对着自己等人的辽军骑兵吼道:“再散杀”

    其余八人都知道齐风的意思,“再散”就是让各个小队分头猎杀了。随即三个三骑小队立即策马分三个方向朝剩余的七骑辽军骑兵冲杀过去。

    此刻的辽军哨骑们已经胆颤心惊了,没有死的辽军骑兵看着分三个方向冲过来的宋军斥候,指着身边一个身体没有受一点的伤的精瘦辽军骑兵大吼道:“乞忽儿,快,你快回去禀报耶律大王勇士们,我们都是天狼神的子孙,我们哪怕是死也绝不堕了我大辽狼骑兵的名头,我们誓死不退,冲啊随我杀光这些宋狗”

    显然,这帮子半夜突然出来放哨,打探消息的辽军哨骑正是辽国的南院大王耶律烈手下的狼骑兵中斥候营的人。

    说着,辽军哨骑队长当先一骑冲着齐风这边的三骑冲了上来,其余原本胆颤心惊,震慑不已的辽军骑士听到队长的话顿时被激起最后的疯狂,双眼陡然血红,吼叫着随着冲了上来。

    被辽军哨骑队长点到的那个辽军骑兵痛苦万分的大吼一声,挣扎迟疑了片刻,抬刀狠狠一拍马臀,然后策马朝小山之上冲去,头也不回的跑了,显然,他是想要翻过小山逃回大营报信。

    齐风听到辽军哨骑队长的话,看到一个辽军骑兵想逃,心下暗道不好,连忙冲着身后喊道:“狗剩”

    齐风话音刚落,一只长箭正正的射中冲过来的辽军哨骑队长的胸前,这辽军哨骑队长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就被策马奔过来的齐风一刀给削飞了脑袋。

    “咻”

    空气中再次响起一声勾魂夺魄的尖啸,紧接着又是一箭射中冲在最后的一个辽军骑兵身上,那辽军骑兵霎时便惨号着一声跌落马下。

    “狗剩,别让那个辽军骑兵逃了”

    齐风将冲过来的辽军骑兵给一剑劈掉半个脑袋,抽身叫道。

    此时远离辽军营寨的地方已经是完全漆黑一片,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是逃跑辽军骑兵斥候那尖尖的圆锥形头帽在黑夜中却是极为显眼。

    狗剩凝神细看之下,果然看到一个脑袋上顶着一个圆锥形的东西的人正在逃窜。

    狗剩来不及瞄准,搭箭就射,那个黑影发出一声惨叫,随即拼命的打马逃窜。狗剩见状连忙策马紧抽几鞭追了上去。

    九个宋军斥候再次对阵仅存七个辽军骑兵,虽然辽军骑兵拼命反扑,但是终究是徒劳,很快便都被斩杀在了当场。

    这一回,除了齐风替身后的那个宋军斥候挡了一斧,被划破了手臂之外,其余的人都没有再受伤。

    “三子,牟洪,大牛,你们三个打扫战场,活着的都留下来问问辽军大军的最新的情报。死了的取下他们的脑袋,收拢战马,把火烧大一点,别让在附近狩猎的野狼闻到血腥味过来了;剩下的人跟我去追狗剩,快”

    齐风顾不得包扎,大声命令道,他点的四个兵卒其中三个都是重伤员。

    “火,火长,还是你先包扎一下吧,我们四个去追”黑壮士兵捂着自己的胸口正在潺潺的流着鲜血的伤口,担心的看着浑身布满数道伤口,血流如注的齐风,牙根紧咬的颤抖道。

    “老子没事的,你们去追这么黑的天,茫茫的大草原,你们不迷路就算万幸了快你们几个跟紧我。快走”齐风一把撕开内袍随意的单手绑了几下受伤的左臂又在身上随意的缠了几下,大声喝道。

    “是”

    五人刚刚翻过小土山,走了不到百步的距离,就听到一阵马蹄声冲着他们直奔过来,齐风勒住战马,听了一会道:“一匹马应该是狗剩那兔崽子”

    其余四个斥候士卒听到齐风的话不禁大喜,黑壮兵卒按下浑身的要命的疼痛,骤然朗声喊道:“狗剩,是你小子吗”

    “大柱哥是我”黑暗中传来狗剩高兴的大喊。

    “哈哈,就知道你小子没事”那叫大牛的黑壮士卒大笑着策马迎了上去,齐风四人听到狗剩的声音心中也是一松,见大柱迎了上去,四人就都安静的等着他们两人过来。

    旋即,马蹄声平静了片刻,陡然急促起来。

    “哈哈,火长,狗剩这臭小子竟是把那逃走的辽军骑兵给宰了。”陡然,大柱大笑声伴着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齐风听到大柱的话,一直提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不一会,两人两骑就出现在四人眼前。

    齐风没有看大柱手中提着的那逃走的辽军骑兵狰狞的人头,策马靠近狗剩,先上下打量了一圈狗剩,见狗剩四肢完好,平安无事,顿时笑着轻轻拍了拍狗剩的肩膀道:“你个兔崽子,好样的”

    齐风没有问狗剩是怎么杀死这逃跑的辽军骑兵的,这是初当斥候的狗剩第一次与辽军哨骑作战,也是身为精锐弓弩手的他第一次短兵相接杀人。

    狗剩感觉到齐风对自己的爱护,听到什长的夸奖,苍白稚嫩的脸上露出一抹兴奋的潮红,咧着嘴憨厚的笑着。

    “走,去看看三子他们几个问出什么来了”齐风调转马头率先奔了出去。

    “驾”随后狗剩和大柱几人亦是也都纷纷拍马跟上。

    未完待续。
………………………………

第七十六章 乞丐

    南唐,金陵皇城,深夜。

    看着身旁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建筑,甚至是熟悉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别旬月不见,刚进了城门,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煜竟是骤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巫马,这么久没有与这个社会接轨了,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李煜神色茫然的反身望着身旁的巫马沉声问道。

    巫马闻言一愣,思索了半天实在没听懂李煜话里的意思,只得无奈的尴尬道:“回皇上,末将驽钝,请教圣上,这社会和接轨却是何物为何末将从未听过”

    “哦,呵,呵呵,倒是朕口误了,朕的意思是说你这么久了没见到过这些凡尘俗世的百姓人们了,现在突然看到,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李煜释然一笑,凝声道。

    “哦,回圣上,末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巫马闻言思虑片刻,如实回道。

    “额”李煜顿觉索然无味,这些老兵油子出身的士卒们根本除了打仗杀人等事物外,根本就什么什么都不懂,简直没有一点的文艺气息,“算了,不逛了,径直回宫吧。”看了一眼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喧闹街市,原本刚打算闲逛一逛的李煜骤然失了兴致,索然道。

    “诺”巫马躬身一揖,将手一挥,招呼两个亲卫士卒上前开路。

    “大爷,大爷,您行行好,给点银子吧我娘亲三天没吃饭呜呜,大爷”就在这时,李煜等一行人还没走个几步,刚进入繁华的街市,便是有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看样子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扑了上来抱着李煜座下的马腿泣不成声的乞道。

    “放肆你是什么人胆敢冲撞圣驾找死吗”巫马见李煜被拦,顿时拔刀冲了上来,大声喝道。

    “巫马别吓着他”李煜伸出二指手指放在嘴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说道。

    “是,皇”巫马刚准备说皇上,却见到李煜眉头一拧的悄然示意,顿时立马改口道:“是,大人”

    “孩子,告诉我,如今的唐国不是物丰民足,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吗,为何你还会出来沿街乞讨。”李煜面色温和的摸了摸那小孩儿的脑袋,柔声说道。

    “呜呜,大爷,我什么也不知道,您就行行好,给点救命钱,救救我的娘亲吧reads;”乞讨小孩儿想了片刻,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李煜,只是睁着一双麻木无神的双目,泪花闪烁的望着李煜道。

    “呵呵,好,好,我给你银子的,走,你给我指路,带我去见见你的娘亲。”李煜呵呵一笑,浑不顾那乞讨的小孩儿褴褛的衣衫上和身上发出的恶臭,一把将抱起,温声细语道。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的,要勇敢,要坚强,不许再哭了。”李煜抬起一只袖子,轻轻的给那小孩儿擦了擦满面的泪水,轻声道。

    “嗯”小孩儿见终于有人肯帮自己了,泪水顿收,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看着李煜那英俊坚毅的面庞,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应道。

    许多年后,做为一军主将的萧逸想来,这却是他第一次见到那个让他不顾性命,追随了一生的神武皇帝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