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唐天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闽,有王审知据之自立,继以李、留、张、陈凡五帅七十年。”

    陈洪进取得政权后,分别向南唐和北宋方面请求任命,南唐方面随之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观察泉南等州”,承认了既成事实。

    陈洪进又附吴越王钱氏请命于宋,还派衙将魏仁济间道奉表去开封,表章自称“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恭听朝旨。”宋太祖显然对此感到满意,遣通事舍人王班送诏书到泉州抚谕。

    据枫亭志陈洪进传可能来源于泉州古清源志,宋太祖还将此事诏告南唐后主李煜,诏书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

    “泉州陈洪进遣使奉表,言为众所推,因而总领州事,以诚控告,听命于朝。观其倾诚,尤足嘉尚。但闻泉州昔尝附丽,尤荷抚绥,然变诈多端,屡移主帅。恐其地里辽远,制馭有所未遑。朕以书轨大同,恩威远被,嘉其款附,已降诏书。盖矜其远俗便安,不必以彼此为意。想惟明哲,当体朕怀。”

    李煜接书后以“洪进多诈,首鼠两端,诚不足信”回答,太祖再次诏谕李煜,李煜只好听命,不敢为难陈洪进。“是冬又贡白金万两,茶叶各钜万。煜复上言,请寝洪进恩命,太祖又以谕煜。”这样,陈洪进成功地从北宋得保护,增加了与南唐周旋的筹码。

    到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索性把泉漳两州由原来的“清源军”改为“平海军”,正式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铸印赐之。

    又以陈洪进长子文顕为节度副使,且知泉州,次子文颢知漳州。

    这次宋廷越过南唐,直接向泉漳颁赐军额,表明宋太祖已不给南唐以礼遇,要发动决定性的统一战争。

    陈洪进在外交上的成功,导致泉漳两州又有了十五年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了每年筹集大量的贡品进贡给宋廷,史书中说他多敛于民,后来宋太宗甚至对他的丞相说:“陈洪进止以漳泉二州赡数万众,无名科敛,民所不堪reads;。全集75”实际上加重民众负担的主要原因如地方志乘所说是为了向宋廷纳贡。

    向急需战争费用的宋廷缴纳“保护费”,是不得己的事。与动乱和战争相比,却是好得多的选择。

    朱维干先生在福建史稿中提到,陈洪进每岁向宋廷进贡的泉州土产菖麻,从四十匹增到二万匹之巨。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人民负担之重,另一面也说明地方生产力之发达。

    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宋太祖决定统一南方,他屡次要求南唐李煜到开封朝觐,以和平方式完成对南唐的统一,但李煜不肯放弃刈据,称疾不行,认为自已“臣事大朝”,没有不是之处,面对统一的大势,声称要以“死”抗争。

    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进攻南唐,最后李煜城破被俘。

    下一个目标是吴越,但吴越在攻打南唐的战争中站在宋廷一边参战有功,所以要用和平统一的办法。战后不久,宋太祖即邀请钱椒入觐,并发誓不把吴越王羁留开封,让他有来有回,钱椒也真的去了,受到很好的招待,宋太祖也遵守诺言,送他回吴越。

    但宋廷内心当然是昐望吴越王能主动纳土于宋的。

    钱椒还是心存侥幸,认为参战有功,不愿表示主动。刚好这时远在福建东南一隅的陈洪进,听到钱椒入觐的消息,唯恐落后于人,马上派儿子文顕和幕僚陈仁璧、刘昌言入贡,送去万觔,象牙三千觔,龙脑香五觔,并要求亲自入觐。这下宋太祖大喜,找到一个主动纳土,促进和平统一的模范,于是“太祖下诏召之”,陈洪进遂宣布入觐,但半路到了南剑州今南平却听到宋太祖突然逝世,一时形势莫测,只好回至泉州举哀。

    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加封陈洪进检校太师,明年八月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再次起程入觐,宋廷派大臣程德元到宿州迎接慰劳,到达首都后,宋太宗“赐钱千万,白金、绢各万,礼遇优渥,又增其食邑。”

    第二年四月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递上纳地表,据枫亭志和仙游县志,全文如下:“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汙壤而不辞;无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维遐僻,尚隔声名,愿归益地之图,辄露由衷之请reads;。

    臣所领两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归,金陵偏霸,臣以崎岖千里之地,疲散万余之兵,望雲就日以维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从间道远贡赤诚,願倾事大之心,庶齿附庸之末。

    太祖皇帝赐之军额,授以节旄,俾专达于一方,復延赏于三世,祖父荷漏泉之澤,子弟享列土之榮。棨戟在门,龟緺盈室,雖冠列藩之宠,未脩肆觐之仪。

    暨江表底平,先皇厭世,会婴犬马之病,尚阻云龙之庭。皇帝陛下,钦嗣丕基,诞膺景命。臣远辞海嶠;入觐天墀;获亲咫尺之颜,叠被骈番之泽;六飞游幸,每奉属车之尘;三殿宴嬉,屡挹大罇之味;旬浃之内,雨露洊臻,至于童愚,亦荷殊奖,恩荣若此,报效何階

    志益切于君轩,心遂忘于坎井,臣不胜大愿,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遂为内地;岂岂生齿之类,得见太平。伏望拢仁诔冀乇鹫颉3寄形娘@等早膺朝奖,皆忝郡符;牙校宾僚久经驅策,各希钧造,稍霂鸿私。”

    陈洪进所献包括所管漳泉二州十四县,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户,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人,纳土壮举,使978年第二次入觐的吴越王钱椒又一次感受到统一的巨潮不可阻挡,但吴越王还是犹豫不决,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叙了当时情形:

    “俶朝礼毕,数日,欲去,不获命,又不敢辞,君臣恐惧,莫知所为。

    仁冀一吴越大臣曰:今朝廷意可知,大王不速纳土,祸将至矣俶左右固争以为不可,仁冀厉声曰:今已在人掌握中,唯有翼翅乃能飞去耳遂定策纳两浙地图,请效地为内臣。”

    陈洪进带头纳土,大大地促进了和平统一进程,使宋廷圆满地完成了对中国南方的和平统一,这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记录中,是最为理想的一次。

    因此宋太宗对陈洪进一门给予极为优厚的封赏,宋太宗“以洪进为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诸子皆授以近郡:文顕通州团练使,文顗滁州刺史,文颢康州刺史,文顼頣州刺史。赐白金万两,各令市宅。

    明年从平太原,六年封杞国公;雍熙元年,进歧国公;年老求致仕,优诏免其朝请,赐第于開封祥符县reads;。二年以疾卒,年七十二,上罷朝二日,赠中书令。谥忠顺,敇葬祥符县田村,赐御书以守塋。学士王祐撰碑,中书舍人苏昌简撰志,配享太宁殿,封颖川会稽东海南康王。”

    留从效和陈洪进对民心所向、统一大势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闽中士人的作用,国家统一是闽中士人共同政治诉求。

    黄禹锡不顾个人安危,绕道鄂州去开封见后周皇帝柴荣,陈仁璧、刘昌言开宝九年陪同陈文颢去见宋太祖,陈应功常向陈洪进备述天命人心归属之意,刘昌言替陈洪进起草纳地表,还有陈洪进女婿扬崇鼎以及徐昌嗣、陈齐鹘等都起了作用,闽中士人群体形成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传统,得到宋皇帝很高的评价,因此到了北宋间还能产生许多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如蔡襄、曾公亮、蔡确、吕惠卿、蔡京、蔡卞等。

    宋皇帝对闽中士人情有独钟的典型例子是宋太宗重用刘昌言,刘是泉州南安人,曾陪同洪进子文顕一说为文颢入贡汴京开封,宋太祖亲劳之。

    后为陈洪进起草了一篇措辞恳切的纳地表,太宗曾高兴地问他:“览洪进表,委命尽心,非卿润色耶”刘昌言后举宋进士,判审官院,未百日宋太宗就把他提拔为枢密副使,有人提意见说刘昌言闽南语口音,奏对难会听不懂,太宗怒曰:“我自会得”其眷注如此。

    留从效与陈洪进治理泉州达三十五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留从效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和优惠开荒屯田,“间有土田不尽墾者,悉令耕種。”陈洪进积极围海造田,泉州府志记载他“筑陈埭,围海田,留眷属,建宅舍,命部与民共垦殖”,在枫亭也围海垦殖了大片田地。陈洪进在锦将重修瀛里天水淮后改名节度淮,在涵江建造陈安陂,在枫亭修太平陂和金钗沟,留从效在枫亭修造“留公池”,泉州和兴化一带至今可以找到许多有记载可查的留、陈所修造的水利工程。

    五代泉州手工业,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丝业等,均得到较大发展。在泉州城西龙头山有五代泉州冶炼的遗址,后建庙,故民间俗称铁炉庙;永春倚洋冶炼场建于五代,到宋时是全国201所冶炼场之一,可见规模之大。

    留、陈大力发展海外交通贸易,从泉州港运往阿拉伯、东非等地的货物有陶瓷、铜铁等手工业品,运回的是象牙、犀角、玳瑁、明珠、、樟脑等物。五审知时代福州与泉州同是繁荣的对外港口,但后来福州港口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大大地衰败了,泉州港口却由于留、陈的努力,又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reads;。到宋代成了全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

    留、陈在泉州建设罗城,遍种刺桐美化环境,开拓大道,建造货栈,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世称泉州为刺桐城。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亚非各地人民的往来和宗教的兴盛。

    有历史学家考证:波罗洲之文莱发现的唐代两耳罐,与在安溪县出土的随葬品无异;马来半岛发现的唐代耳罐,也与在肖厝区山腰镇唐基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

    这些实物资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时期泉州陶瓷业发展的状况。另有历史学家指出:五代时全国“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清源,即漳、泉二州,其户数相当于唐元和年间的四倍。”

    此外,留从效、陈洪进也大力兴建佛寺。留从效在泉州,舍南园别墅建南禅寺今为承天寺,超度在泉州战场上死去的战斗双方的亡灵,又建广教寺,玉泉广济院,惠安敦光寺,白岩寺,重建莆田法海寺;陈洪进在泉州建法石观音寺,资寿寺,增建九日山延福寺,并在山上雕刻巨型阿弥陀佛石像,陈洪进女儿陈玑又称陈二十娘,一说十八娘建崇福寺,崇福寺中应庚石塔近年整修时发现安放有女性金钗,金耳环,头发和舍利,推断为陈玑遗物。

    留陈对佛、道兼收并畜,平等对待,所以各种宗教人士对留、陈多有好感,表现在这一时期流传的许多谶语上。

    如流传妙应大师有谶语云:“先打南,后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国。”预言留从效在南面和北面各打一仗,然后据有泉州发展佛教;智广禪师有谚云:“卯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年。”预言留从效统治泉州近二十年。大和尚行云预言:“陈氏当有五侯之象,去此五年,戎马千万,众前歌后舞入城,喜而不怒。”预言陈洪进纳土,泉州兴高采烈地迎接受宋朝廷接收,陈洪进一家因此封五侯。

    并有故事说陈洪进一日在书房写字,有一苍鹤在门外哀鸣,陈洪进替它把卡在喉咙里的鱼取出,鹤鱼两活。

    这些谶语与故事古书多有记载流传,虽不是真有其事,但显为宗教人士所编造,反映了他们对留陈两人的好评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罓
………………………………

第三十章 留从效

    第三十章留从效

    留从效906年生于永春县留湾村,父亲留环早逝,少年即跟随母亲迁居枫亭赤湖的一个小村子里今称留宅,家境贫贱,长兄留从愿外出当兵,母纺纱,青年留从效砍柴养家,据留宅一带传说:一次留从效从山上砍得柴片,因家用困难,第二天就挑去枫亭草市头出卖,顾客一贯对诚实的留从效有好感,问他柴晒几日留回答:“一月又一日。 ”意为月亮晒过一次,太阳也晒过一次,顾客却听成晒过一个月又一天。

    后来留从效从枫亭草市头应募当兵,竟成王侯将相,元代林亨螺江风物赋中有“王侯草市,百年之古谶呈象”句,即指此事。

    今日留宅龙泉宫中尚保存拜石一副可能为留居道祠堂遗物,据说是留从效和其母亲捐献的,四方形拜石的两边各有长石条一个,一边刻有“留少角敬捨拜石”,另一边刻有“铁梅祈保全家平安”,当地相传留少角即留从效“土名”,两者本地音相近。

    留从效得志之后,在留宅建有巨大府第,现有旧墙基遗迹,宽二百多米,有石柱石砖等五代旧物。

    废墟间散见许多浅禇色的雕花石件,是五代前人所喜用石色。前几十年村民盖房挖基时曾挖出一卷有字古绢片,府第一旁今仍称“仓厝”,是当日留府大仓库,传说藏有御赐金纺车。留府外不远处有跑马场,长约400米,从东到西分为四层reads;。

    公元948年,即留从效刈据泉州后的第四年,普惠、契泽两僧倡建枫亭天王院,留从效舍田供奉。天王院建设规模颇大,有山门广场、天王殿、两廊、大雄宝殿等,广场上还建有两个石塔。

    留从效没有亲生儿子,三个从子留绍錤、留居道、留绍鎡分别从兄长留从愿、从兄留仁典过继而来,留从效最主要的继承人是留居道和他的兴化僕射房,留居道子留朴兼祧留绍鎡一房。

    留居道能夠安然在陈洪进家乡枫亭的留氏传宗接代,可见留家在陈洪进把留绍鎡执送南唐的政变发生后并无受到太大影响,留氏因留从效主动向宋太祖输诚有功而受两宋朝廷优待,莆阳比事记载留氏后代受宋廷优待提拔的官员就有10人之多。

    留居道在宋太祖建隆两年曾出判莆田县,后来可能经商,仙游县志连江里志枫亭志中都记载留居道从越南引种荔枝18株,为各处枫亭荔枝之祖。

    留居道在留宅建有御,保存南唐元宗李璟,后周世宋柴荣和宋太祖写给留从效的勅书总计8件,其中南唐元宗1件,后周世宗3件、宋太祖4件,留氏族谱中载有各勅书全文,是很宝貴的史料。

    留从效六世孙留正在南宋孝宗时出任丞相尚书左僕射,所以志书中说留居道“累赠尚书左僕射”应是以留正尊贵而受宋廷封赠的。

    乾隆版仙游县志列举各地地名时说“留宅,旧为留从效故居”,在“古迹”条下有:“留公池,在慈孝里东庄,节度使留从效开凿。”

    枫亭志中有:“尚书左僕射留居道墓在慈孝里东山。”“御在留宅,宋左僕射留居道以藏御书,后圯为园,有古荔十八株,来自安南,为诸处荔枝之祖,今存五株,虬枝老干”等项记载。

    以上表明留从效确实曾居住枫亭,但南宋宝祐间黄岩孙编的仙溪志中未有留从效家枫亭的记载。

    南宋仙溪志为一罕见宝贵的县级古志,但编撰出版时间仓促,据陈尧道序文言仅耗时“半稔而板传”半年完成编写出版,于唐代和五代人物,作者未收集地方材料,仅依泉州清源志,把其中有传的仙游人抄出,因此董思安、陈洪进,陈郁、扬在尧等人在南宋仙溪志中有传,并在各人传后分别注明引自清源志,他认为留从效既为永春人,不是仙游人,就不在仙游县志中记载,只有其从子留居道既定居仙游,就为他立传,留居道这段传记之后没有注明来自清源志,是黄岩孙自己所写,如下:“留居道,鄂国公从效之犹子,持麾下兵,从效无嗣,以居道为后,开保间出判莆田镇,因爱赤湖山水之胜,遂卜居焉reads;。后累赠尚书左仆射。家藏建隆褒谕御笔甚详。”

    留居道出判莆田不是在开保968至976间,道光枫亭志记“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居道以清源招讨使知莆田县,莆自陈光大两年始置县在延陵里,居道来知县事,则重新之。”枫亭志这一记载估计来自清源志,留氏族谱记留居道死于开宝六年973。

    古代泉州的清源志中明确记载留从效曾经家枫亭,连江里志作者郑得来与枫亭志作者林朗如据此认为南宋仙溪志未记留从效家枫亭是一缺失,枫亭志卷之一地理中条目下说:

    “五代清源节度使鄂国公恭公靖将王留从效,及其嗣子尚书左僕射居道,家在赤湖留宅村。

    通志指乾隆福建通志以公为德化人,并依仙撸刂颈嗑拥廊肓髟⒋衷卮有д谟来耗狭敉濉VJ现钢5美淳菸铝旮境拼有Ъ曳阃こ嗪翊有г约禄虮鹁臃阃げ痪糜秩ィ竽艘云渌米泳拥蓝ㄕ嗪扉_族于是以县志载居道入流寓传,而不及恭公,与温陵府志未合。

    从效盖尝捨田仁王院在枫亭供奉,又有田在东庄在枫亭,郑志皆载之,不待其嗣子居道始居枫亭也,今依郑志编从效父子宅里于此。”

    陈洪进914年生于枫亭侯榄,父名陈鄢,上三世祖陈邕由枫亭陈庐园迁附近的侯榄,五侯陈氏族谱记陈洪进为陈政第十一世孙。

    陈政、陈元光父子在唐初武后时由河南固始带兵入闽开漳,曾经安家枫亭,枫亭人视为开枫人物之一,遗有子孙在陈庐园。南宋仙溪志祠庙条目下有“威惠灵著王庙二,在枫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庙集云,陈政仕唐副诸卫上将,武后朝戌闽,遂家温陵之北枫亭,灵著王乃其子也,今枫亭二庙旧传其故居也。”

    唐时仙游辖于泉州,枫亭在泉州之北,故称“温陵之北枫亭”。南宋仙溪志还记:“勅灵著王父墓,在县南四十里枫亭赤湖陈墓头。”此墓现存,应为陈元光之父陈政的墓葬或衣冠塚。

    而资治通鉴中记事涉及陈洪进时每称“临淮陈洪进”,十国春秋陈洪进传中也说“陈洪进字济川,先世本临淮人,已而迁泉州,居仙游县之枫亭,遂为仙游人reads;。”

    蔡襄庆历三年1043年应陈洪进孙陈宗颜之请,为宗颜父即陈洪进儿子之一的陈文善页作墓志铭,文中说:“其先世临淮人曰珂者,官入闽居泉州仙撸В璧谰肆舨换埂

    公指陈文善页之曾王父曰太子太傅讳某,王父曰太子太师讳鄢,皇考曰赠中书令、谥忠顺、累封南康郡王讳洪进”指出先世为安徽临淮陈珂,五侯陈氏族谱中说先世为河南固始陈政,两者表面看来矛盾,但河南固始与安徽临淮阜南县一带隔淮河相望,两地距离很小。

    道光枫亭志中记清代嘉庆间修塔斗山时1798年;枫亭有举人陈芳猷把五侯陈氏谱中从陈政到陈邕八世的名字官爵详为开列,书版挂于塔斗山文昌阁之下让人观看,并说蔡襄文中“陈珂”即是“陈政”。福建两个著名人物陈政和王审知都是河南固始人颇为偶然,南宋著名史家郑樵认为福建人因王审知固始人之故,喜欢把祖宗写成从固始来。

    陈洪进得志后在枫亭今陡门一带围海造田,并将所造之田部分捐献给泉南崇福寺作为寄庄,名“全安庄”,全安庄背靠塔斗山,面向大海,后又有京兆黄公捐田一千亩,庄由之大富。

    连江里志记:“全安庄,五代时陈洪进建,庄分新旧,廊牙交连,面背殊势,广庭浓阴,渔火钟声,足致佳也。”全安庄初建,由陈洪进女儿陈玑派泉州崇福寺僧自永来全安庄主持寺务。

    寺宇宏大,田园广袤,寺僧众多,香火兴旺,从五代至明嘉靖年间,一直是仙游县最重要的寺院之一,在兴修水利、改良海碱田地、制盐、制糖等生产技术上都有独特建树。

    天中万寿塔所在地就在全安庄地盘上。陈洪进又将惠安一批田园捐给泉州法石寺。陈洪进女儿陈玑修造金钗沟引水灌溉这批法石寺之田,仙游县志人物志烈女部和连江里志都载有:“忠顺王女陈玑号十八娘,捐首饰买地开圳深八尺,阔丈二尺,抵驿阪,远十五里余,灌其父洪进所舍法石禅寺之田,号金钗沟。”这段记载所记金钗沟拉置有误,法石寺惠安田庄在今辋川镇附近,可能也是围海造成,金钗沟自驿坂至辋川约十五里,其地现存古凤山宫专祀陈洪进母女和陈玑建金钗沟事迹,该地虽无陈姓,但每年在陈洪进和陈玑生日各举行祭祀reads;。全安庄曾在枫亭修石马陂,明代陈迁所作陂记中说:“按图誌,石码下陂作于元大德甲辰年,实崇福寺僧祖和自永作守全安庄时所创也”。

    陈洪进还在涵江萩芦溪下游建造陈安陂,兴化弘治府志记:“考宋志,陈安陂陈洪进创,蔡端明修。”

    自古相传陈洪进部属陈应功创晒盐法,近年有人在中国盐业史研究杂志上著文讨论此事,盐原来是将海水煮干取得,改为日晒要解决盐场、海水输送、浓度调节等诸多工艺问题,是个很大的进步。涵江涵头和枫亭耕丰都有古盐场。

    陈洪进的幼子陈文顼后留枫亭看守田庄,故陈洪进有部分后代在枫亭居住,因他四弟六子中计有五个封侯领州牧,故称“五侯陈氏”,地名因此称为“侯榄”,其地,古有“五侯祠”,南宋仙溪志载:“陈郡王祠堂,在连江里后览乡,有德星堂三字,蔡君谟书。”连江里志记陈洪进后代数传后因“骄贵逾制”,被有司申报朝廷处分,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