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大革命-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华清微笑道:“将军倒不至于,但打过几仗。”

    李约翰听到这不再怀疑陈华清的能力了,说道:“陈兄,我马上要回蚝镜述职,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跟我说一声,我带你去嘉兴。”李约翰说完后又拍了拍箱子,接着道:“陈兄,若你能帮我解决这件事,莫说六卷几何原本,这箱子书都能送你。”

    陈华清高兴道:“没问题。约翰兄,等我处理完事情后,就直接过来找你。”

    “好的。”

    离开教堂后,陈华清对李明轩和孙喜说道:“回驿站去把东西都收拾好,到教堂那儿等我。”

    和四人分开后,陈华清去了马正文家。从马府管家处陈华清得知马正文还在南京兵部尚书衙门处理公务,等晚上才能回来。没办法,陈华清只能先到教堂那儿,和李约翰聊起了来华传教士的一些事情。

    从李约翰的口中,陈华清得知他们这些传教士来华后的第一站是蚝镜,在蚝镜的圣保禄学院里学习中国语言,以学习北京官话为主,再兼以学习各地方言。大部分传教士的目的地都是京城,希望能觐见到皇帝,宣扬天主教。

    可惜的是,几乎所有传教士都去不了京城,退而求其次,传教士们便在沿海诸省落下了脚,开始传教。

    传教最成功的当属于利玛窦,他不仅去了京城,还觐见了万历皇帝,并在京城住了下来。在此期间,利玛窦和众多明朝官员来往,和他们一起交流学问,有些官员还加入了天主教,其中就有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在京城期间,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与利玛窦译制了很多西方的书籍,其中就有陈华清十分看重的几何原本,还有两仪玄览图等描绘世界地理的图册。

    说起来,南京教堂里的六卷译制过来的几何原本还是徐光启在丁忧期间回乡经过南京时捐给南京教堂的,以表达自己对不远万里来华传播西方知识的教士的一种尊重。

    这个时期的明朝虽然还实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但那主要针对陆地上的敌人,在海上明朝早已开放了海禁。“隆庆万历大开海”和张居正的改革让东南沿海兴起了大量海商,利润丰厚的海洋贸易又催生了大量的海盗。在明廷海备废弛的万历后期和天启年间,这些海盗充当了海军的角色,在与西班牙和荷兰的海军抢夺航路的过程中间接的抵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

    商业上的交流,文化上的碰撞,明朝末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在科技方面东方已开始落后于西方,开明的士大夫们接触到了西方传教士带过来的知识后,便开始潜心学习。

    在明末天灾**不断的背景下,一些士大夫产生了新的想法,即旧的程朱理学已无法解决当前朝廷所面临的困局,唯有突破旧的儒学才能扭转乾坤,很多人选择了经世致用之学。

    在与西方传教士交流的过程中,这些士大夫们发现西学比理学更为实用,便开始潜心学习,后来出现了格物一派,格物一派的士子还创造出了“物理”一词。

    这股东方士大夫学习西方的知识的风潮被称作“西学东渐”,是明朝士大夫们为挽救明王朝的一次努力。
………………………………

第九十八章 嘉兴商人

    陈华清和李约翰聊了很长时间,从一开始的传教士活动到后面的天文地理。李约翰能被选作传教士,虽说不是样样精通但也涉猎甚广,天文地理讲起来头头是道,特别是西方的航海大发现,李约翰对于地理很是精通,不仅给陈华清讲了新大陆的事,还讲了南中国海的那一大片岛屿以及后面还可能存在的大陆。

    “看来,欧洲的航海家们快要登上澳洲大陆了。”陈华清心里思忖道。

    李约翰和陈华清二人,一个想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吸引人,一个想从对方身上学东西,因此两人交谈甚欢,直到天色暗了下去,此时李明轩和孙喜带着人到教堂有段时间了。

    陈华清交待了李明轩两句后,便去马府拜别马正文。

    马正文此时已回到了自己家,不过他脸色不太好。听见下人来报说陈华清上门,说道:“让他来后屋见我。”

    陈华清见到马正文,刚要说什么,就听见马正文说:“善之陈华清字善之,贵州出事了”

    “什么出什么事了”陈华清愣了一下赶紧问道。贵州和四川相邻,贵州出事势必影响四川。

    “水西安氏狼子野心,兵围贵阳城。”

    陈华清皱了皱眉头,这水西安氏要反在他的预料之中,但现在自己不在四川,不知道朱燮元是怎么安排明军的,会不会把自己重庆卫的卫所军给调出去。

    马正文没注意到陈华清的神态,继续说道:“现在朝廷发文让我巡查武昌到南京的水道,以防叛军沿江而下。善之,你若要回去,尽量不要走水路,现在江面上不太平静。”

    陈华清虽然不明白为何一个地处西南的土司叛乱会影响到长江水道的安全,但马正文已经这样说了,说明长江水道上肯定是要发生什么事,便点头道:“是,大人。”

    随后,陈华清向马正文提出辞别。

    马正文笑道:“善之,你出来时间不短了,确实该回去。水路不通,只能走陆路,若条件允许的话,你去蚝镜那儿看看。我年轻时去过后就再也不曾去那儿了,到老了是有心无力啊。”说到后面马正文的语气很是惋惜。

    陈华清听了马正文的话很是心动,反正自己是走陆路回去,倒不如去一趟蚝镜,看看那儿怎么样,便道:“大人,若可能的话,我会去蚝镜,到时我把在那儿的见闻写成书信传给大人。”

    “好。”马正文立刻道,这陈华清还是能摸得清自己的心思的。

    了却了自己的一件心事,马正文颇有些兴奋,笑了笑道:“善之,你来了一趟南京,有没有去名扬天下的十里秦淮”

    陈华清赶紧摇了摇头:“没有。”说实话,陈华清也很想去看一看在后世都艳名不断的秦淮河,但奈何囊中羞涩啊。现在重庆卫刚刚稳定,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若不是黄诚精打细算,现在陈华清可能就破产了。

    马正文接下来的语气就有些促狭了:“善之,不到秦淮,枉来南京啊”

    陈华清在男女之事上向来脸皮薄,听到马正文的调侃脸竟然红了一下,心里暗道:“这马正文都多少岁的人了,还流连风月场,也不怕自己承受不住。”

    呵呵笑了两声,马正文便不再开陈华清的玩笑,正色道:“善之,陆路回川不比水路,你要小心一点。”

    “谢大人关心。”

    送走陈华清后,马正文回到自己的书桌旁,从一本书里抽出了一封文书,正是朝廷发给他的。这封文书上的内容乃是机密,整个南京看了它的人不超过三个。

    文书上的内容很简单:“山东有白莲妖人作乱,现命南都守备密切注意长江水道,防止各地妖人勾连。”

    无论是运河的漕帮还是水道上的船帮,都是鱼龙混杂,里面有不少人信仰白莲教,朝廷视之为眼中钉。

    现在西南叛乱,朝廷调各地的兵入川贵平叛,给了白莲教机会,山东腹地空虚,当地的白莲教瞅准机会,打起了反旗。

    马正文接到的任务并不是太难,就是让他控制长江水道,防止有人聚众造反或是其他地方的白莲教徒沿水路北上支援山东的叛军。

    马正文控制水道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关键的一些渡口、码头设卡,严查船只。不过,马正文对此不抱太大的期望,此时的朝廷官员是什么样子马正文很清楚,大多数人会趁机敛财,小规模的冲突在所难免。陈华清一行人此时走水路很不方便,因此马正文建议他们走陆路,这里面也有马正文的一点私心,就是希望陈华清能代自己走一趟蚝镜。

    陈华清离开马府后,直接赶到教堂,对李约翰说道:“我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明天能否出发”

    李约翰作为传教士,没有家室,回道:“完全可以。”

    至于是否去秦淮河,陈华清当然是不准备去了。那地方就是个销金窟,陈华清自认没能力消费得起。

    此时已经是四月份了,江浙一带的人气温已经开始回升,但也要比往年冷。陈华清一行人从南京启程后,朝目的地嘉兴赶去。临离开南京前,陈华清专门查看了一番李约翰给自己的那个箱子。在陈华清心里,这趟南京之行,即使没有其他收获光有这个箱子他也是大赚。

    东南一带就是比西南繁荣,沿途经过的几个大城城门口来来往往的车辆就没停过,有运货的,有拉客的,异常繁忙。一些大的村子也相当富庶,都能建立起自己的书院了。

    陆路就是比水路要慢,陈华清一行人一共用了三天时间才到达嘉兴,这还是抄近路的结果。

    嘉兴也是座大城,丝织业极其发达。城内街道四通八达,和丝有关的商铺占据了城内六成街道。

    李约翰带着陈华清等人到了他说的那户人家里。在来的路上,陈华清跟李约翰进一步了解了嘉兴那户对天主教感兴趣的人家。那户人家姓胡,家主是胡庆之,在嘉兴城内属于丝织大户,原本胡家人只做丝绸生意,近年来才开始插手棉布生意。

    可这棉布生意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首先你得有给你提供棉花的上家。胡家费了很大的劲找了一家杭州那边的上家给他们提供优质棉花,同时胡家内部也有个极其有才的人改装了市面上普遍流行的织布机,大大加快了织布速度,胡家的棉布生意越做越起色。

    原本嘉兴的棉布生意都被另一家商行垄断,这家商行自然不愿意看见胡家的棉布生意做大,便联合自己的后台东厂一起打压胡家。一开始胡家不在意,万历年间的东厂虽然猖狂,但有文官的压制,地方上的东厂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欺压百姓。可新帝继位后这风向就变了,东厂的活动日益频繁,对胡家的动作越来越明显了。

    对于东厂的动作,有胡家的后辈子弟很是忿忿不平,便去找东厂说理。找东厂说理,自然是没结果的,胡家的后辈子弟反被盖上了个藐视王法的罪名,若不是胡家家主赶紧花钱活动了活动,那几个胡家后辈子弟就得下狱。

    随后,东厂便开始查胡家,理由五花八门,有说是胡家私通官员的,有说是胡家和海盗勾结,林林总总。胡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杀人的事没做过,但逼得别人家破人亡、卖儿卖女还债的事还是做过的。嘉兴东厂方面的负责人得知了这些事后,利用这些见不得人的事逼胡家交出新的织布机的技术和产业。

    东厂想要侵吞胡家的产业,为自己在东南的活动筹备资金,顺便再贪污一点,这是嘉兴东厂上下的想法,胡家在劫难逃。除了明面上的逼迫,东厂指使城内的打行骚扰胡家和胡家的商铺,让其做不了生意,同时让打行的人看着胡家,别让他们跑了。

    陈华清了解了胡家的事后,便开始想怎么做到李约翰的护送要求。胡家上下十几口人,男人好说,带着女眷就麻烦了,若是其中有裹小脚的,那更是累赘。陈华清的底线是不和东厂正面对上,至于打行,他还不放在眼里。

    不管怎么样,得先去胡家了解一下情况。

    胡家是大户,胡宅也修得很富丽堂皇。但胡家门口很是冷清,连门前的垃圾都没人管,看来胡家此时的情况很不好。

    李约翰推开胡宅的大门,大叫了一声:“胡慕道友,你的朋友来看你了。”

    陈华清看到一个中年人从后面的屋子里走出来,两只发黑的眼圈说明这人几天没睡好了。

    “哦,是约翰神父啊,进来坐吧。”中年人说完后径直走了,也没搭理陈华清。

    李约翰指着中年人的背影对陈华清低声道:“他就是胡庆之,看来他这几天不好过啊”

    陈华清无所谓,带着自己的人进了胡家宅子。

    进了屋子,李约翰对胡庆之道:“胡慕道友,不知你在南京活动的怎么样了”

    说到这,胡庆之满脸发愁:“约翰神父,南京城的人一听是东厂的人,见都不见我了,现在我是无能为力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约翰双手合十,笑了笑,“胡慕道友,不要如此悲观,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他有办法救你们。”
………………………………

第九十九章 打行

    李约翰说完之后便指了指身后的陈华清,胡庆之这才注意到了陈华清,但他的眼神中带着怀疑,陈华清太年轻了,哪有能力对抗东厂。

    陈华清注意到了胡庆之眼中的怀疑,不过他不在意,说道:“胡家主,我答应了约翰兄要帮你们胡家,但不是帮你们对抗东厂,是帮你们离开嘉兴城。”

    胡庆之听了陈华清的话虽有些失望,但眼中的怀疑之色没了,离开嘉兴要比对抗东厂容易多了。

    “不知这位壮士怎么个帮法”胡庆之打起了精神问道。

    陈华清反问了一句:“那得看你们胡家有多少人”

    胡庆之回道:“胡家上下现在有二十二口人,其中有女眷十五人。”

    “胡家主,把女眷都安排好。”

    “还有,胡家主,我丑话说在前头,希望你们在离开嘉兴的一路上能听我指挥,若有人不听指挥,休怪我不客气”陈华清的语气很严厉。

    胡庆之见多识广,从陈华清的说话语气和动作上所透漏出的气势猜出了陈华清的身份,多半是军中之人,还是那种上过战场的。

    “没问题,谁敢不听话,不用壮士处置,我胡某就让他滚出胡家。”

    “好,胡家主你尽快去安排,趁关城门前赶紧出城,打行的人我们来解决。”

    “嗯。”

    胡庆之到了后院,把所有胡家的人都集中起来,告诉他们连夜出嘉兴城。胡家的人一听这个消息,脸色都变得很难看,有些女眷还轻轻哭了起来。

    “大哥,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人群中站出一个中年人来,眉眼之间和胡庆之很像。此人正是胡庆之的弟弟胡礼之,也是胡家那位改造织布机的奇才。

    “老二,真没有其他办法了。约翰神父给咱带来一伙帮手,咱们离开嘉兴城全指着他们了。”谁想抛弃家业,胡庆之也是没办法了。

    胡礼之叹了一口气,这是胡家的一个劫,一个无法破解的劫。

    “所有人都听好了,现在赶紧回去收拾东西,挑要紧的东西拿,现在赶紧去。”

    待人都匆匆忙忙离开后,胡庆之回到前院,请陈华清先休息休息,他得和胡家的人去收拾东西。

    胡庆之离开后,李明轩对陈华清说道:“大人,我去周边看了看,有两股人监视胡宅,一共四人。”

    “能不能解决掉”

    “已经解决了。”李明轩笑道。

    那四人就是街头的小混混,没有什么武艺,李明轩和孙喜两人就解决了他们。

    等到了傍晚,胡家的人都收拾好了,在临行前,胡庆之一再对自己家人强调,要听陈华清的话,一旦有人半路掉链子,就留在嘉兴城吧,别害死整个胡家。

    “胡家主,从胡宅到城门口的这段路大家坐马车,男的当车夫,女的坐在车里,家眷分批离开。”

    “嗯。”胡庆之点点头,突然间有十几个女人在傍晚出城,很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马车都准备好了吧。”

    “我们胡家以前就有不少马车,没问题。”

    “好,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尽量不要让打行的人发现。”

    很快,第一辆马车就驶离了胡家。现在离关闭城门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城门的守卫不知道去哪了,第一辆马车上胡家的人安全离开。

    逐渐的,第二辆、第三辆直至第五辆马车都离开了胡家,安全驶过了城门。正当最后一辆马车要走时,有三个人靠近了胡宅,为首的人大喊道:“喂,哪来的马车,你们要干什么”

    胡庆之看见那三人愣了一下,陈华清直接把他推上车,“赶紧走,他们我来解决”

    胡庆之反应过来,赶紧驾起马车,朝城门口驶去。

    三个人里为首的人看见马车走了,大叫道:“车里的人,赶紧停下”

    可惜胡庆之哪能听见,即使听见了也不会理。“娘的,让跑了”这时为首之人看见了陈华清一行人,脸色很不好看,“你们是什么人敢阻拦我们打行办事”

    孙喜不屑道:“打行算个毛”

    那为首之人见打行的名头吓唬不住眼前的这伙人,对方又比自己这边人多,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边往后退边威胁道:“有本事你们在这里等着,等爷爷搬回救兵来有你们好看”说完头也不回的跑了。

    孙喜本欲出手,被陈华清拦住,说道:“现在出城,要打也在城外打,城里打容易出事,引来官差就麻烦了。”

    那三人回到打行的据点后,跟老大汇报自己看到的情况,再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陈华清他们是怎么看不起打行。

    打行老大打断他的废话,问道:“你确定胡家的人跑了”

    汇报的人停止了自己的废话,回道:“我看见有马车离开胡家,应该是胡家的人坐在马车里。”

    “奇怪,监视的人怎么没回来汇报”老大嘀咕了一句后,脸色一变,赶紧对站在自己身旁的大汉说道:“赶紧把能叫上的兄弟都叫上,出城追胡家人。”

    三人中汇报的那人问道:“老大,那胡家门前的那伙人”

    老大一把拨开了汇报的人,边走边骂:“你个笨蛋,胡家的人值钱还是那伙人值钱。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追啊”

    打行一共召集了四十五人,赶忙出城追胡家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城门快关了,城门的守卫也回来了,看见一大帮人出城给拦了下来。老大没办法,塞给了守卫每人五两银子,又称兄道弟了一番,守卫才放他们出行。

    老大离开城门后,恨恨的说道:“胡庆之,你个老匹夫可别跑得太快,老子的损失可都由你来买单了。”

    陈华清和胡庆之约定好了地方,出了城门后,陈华清一行人和胡家人汇合在一起了。

    胡庆之见了陈华清,拱手拜了拜道:“多谢千户大人相救了,胡某无以为报。”

    站在胡庆之旁边的李约翰朝陈华清眨了眨眼睛,示意是自己说出了陈华清的身份。

    陈华清有些恼怒,这李约翰怎么什么都往出说,如果有胡家人说出救他们的是重庆卫千户,以东厂的手段,肯定能找到自己,到时自己就麻烦了。陈华清冷声道:“胡家主,一共有多少人知道我的身份”

    胡庆之愣了愣,回道:“就我和舍弟。”胡庆之、胡礼之、李约翰三人一同乘最后一辆马车离开,在车上李约翰给他们二人说了陈华清的身份。

    陈华清轻轻松了口气,幸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依旧冷声道:“胡家主,我是千户这件事你和你弟弟知道就行,不要再往出传了。如果除了你们二人再有胡家人知道这事,我就不管你们胡家了。”

    胡庆之赶忙道:“大人放心,我绝对不说出一个字,舍弟也一样。”

    “那就好。”说完陈华清又狠狠的瞪了一眼李约翰,若不是看在他是传教士的份上,自己去蚝镜说不定还得靠他,陈华清真想揍他一顿。

    李约翰带着歉意朝陈华清笑了笑。

    “哼”陈华清冷哼一声后便不再管李约翰,继续说道:“胡家主,你让你们胡家人找个地方躲起来,打行的人应该快追过来了,我带人去把他们解决了,解除你们的后患。”

    “谢谢大人了。”胡庆之感激道。

    陈华清此次来南京,带了李明轩、孙喜和两个班的人,共有十九人,虽然不知道打行那边有多少人,但绝对比陈华清这边的要多。

    “这次我们的对手虽然是一些青皮,但大家不可大意。这次来南京咱有十九人,我希望回去的时候还是完完整整的十九人,都听清楚了没”

    “清楚”

    “好,按照训练队形站好。”

    十六人分成四组,四人一组,按照平常训练好的站成四排。

    打行的人终于赶上了,那老大看着挡在路上的陈华清和他后边站着的人,把曾和陈华清打过照面的那人拉出来,问道:“这伙人是不是胡家门前的那批人”

    那人瞅了一眼陈华清和他身后的孙喜,连忙点头道:“是,是他们。”

    打行老大上前两步,指着陈华清叫道:“你是哪座山头的,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不知道嘉兴城是我们打行的地盘”

    陈华清冷冷的回道:“你不用知道我们是哪座山头的,只用知道今天是你的死期就行。”

    打行老大听完陈华清的话先是愣了楞,然后捂着肚子大笑道:“笑死我了,你们那边撑死不过二十人,我们这边的人起码是你们的两倍。我的死期我看是你的死期吧”说到后边打行老大的声音越来越冷。

    “弟兄们,抄家伙,打”打行的人不是军队,自然不可能使用制式武器,有人拿着市面上流行的砍刀,有人拿着菜刀,还有人拿着杀猪刀。

    陈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