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鼎革-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怀西怒道:“汝贞兄,我等苦读圣贤之书,只求将来能够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但现在看到贪官污吏横行而无能为力,如此思之,我等心痛不已。”
杨麟拱手道:“各位兄台,自从去岁乡试之后小弟就发现期间问题,这也是为何小弟不愿成天呆在书院寒窗苦读而出来做一保长,出来练兵的道理。
各位兄台,要改变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就只有从你我做起,只有我等正人勇于承担,不记名声成为地方小吏,如此方可改变社会风气,如此巡抚道台大人,朝廷诸公,圣上方敢整肃政务,清理地方上污吏啊。”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但古代读书人地位甚高,很多人根本不屑放弃大好前程成为地方小吏(在明清六房书吏多为科举无望的读书人),如此叫好不卖座。
虽然如此,但读书人同气连枝,再说谁也不想在气节上输人,大家执意要陪杨麟一起来到知府衙门以示支持。
而杨麟担心上官怪罪,一再推辞,到最后几乎跪下告饶,众人方才罢休,但要见完官之后道城东望江楼相会。
将黄骠马交给护兵伍大柱,自己则来到知府衙门门房。
………………………………
第42章 激辩新政
将黄骠马交给护兵伍大柱,自己则来到知府衙门门房。
杨麟有一个护兵,伍大柱本乡人士,二十余岁,自少外出拜名师学艺,不但能骑马射箭,拳脚功夫更十分了得,寻常七八个壮丁近不了身。
穿越之后,杨麟虽然天天练武,现在能够骑马放箭放铳,身手还算敏捷,搏杀之术优于常人而已。
门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书生,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穿着书吏服侍,听杨麟自报家门之后颇为不信,硬是要检查腰牌与片门。
这腰牌是古代一种身份证明,就像这铜质腰牌上刻有持牌者姓名,官职,主要相貌特征,作为官方凭证,以免被人冒称。
不同身份人员有不同材质腰牌,像一般兵丁一般衙役多使用铁质腰牌,五品以下官员则是铜制腰牌而已。
名片与现代所用名片无异,一般为文人文官高级武官持有,上面写明自己身份等信息,远不像现代这样乱用。
在古代小说中,大家常常看到,一些文官常常吩咐手下持自己名片去办理什么事情,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门房仔细核对一下之后,拱手笑道:“大人请见谅,众人都说大人文武双全忠义无双,带头反对官府横征暴敛,不惜深陷囫囵冒死谏言,大人在战场上连败土暴子,实为我川北俊才。
在下府衙一个门子,虽然有心结实大人,但无奈身份卑微,而特的仔细查核一下而已。”
看了看对方装束,虽然满口自谦但一副读书人打扮,眼睛不大,但偶尔露出一丝精光,足见其不是庸碌之辈。
转念一想大明官场灰色收入甚多,这人大概科举无望为了养家糊口出来做小吏的吧。现今虽然作为门房迎来送往的,但不甘寂寞吧。
杨麟嘿嘿干笑两声,笑道:“兄台过誉了,在下虽反对官府横征暴敛,但境内叛乱刚刚平息朝廷就派来新任知州知县,如此看来老百姓又要遭殃了啊。”
门子拱了拱手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人虽为本地俊杰,在这次剿匪战事中风头正盛,一进不如一退啊。”
想起这几日流传的各种谣言,如自大明建立以来官员就施行异地任职,杨麟当日担任典吏、判官实因交战非常时期。
杨麟不过贡生出生,经过巡抚、布政使、道台衙门举荐最多只能授予典吏、吏目这种小官,现在不出数月就升任州判官实在升迁过快。
传相如县、仪陇县大小书吏、三班衙役多由杨麟挑选而来,这些人多听命于杨麟,现在知州知县手中毫无实权。
传杨麟在地方建立乡公所,违背大明祖制
收回相如县、仪陇县各个集市商赋权力,不但损害地方官绅权力,更让胥吏没有份子钱可以收,这些人拉帮结派,很多人走了知府、道台的门路。
………
隐约感到这个门子借机想要提醒自己什么,想要暗示什么,内心一惊,拱手道:“先生所言正是,先前做法虽然都是革除地方弊政良方,若上司不认可,自己再肆意如此定然飞蛾扑火啊。
兄台行事谨慎,双眼炯炯有神,实在是智勇之士,在下年少轻狂有心结识先生,还望先生不要认为在下太过轻狂啊。”
门房拱了拱手,叹息道:“在下殷承柞,山野穷秀才,当然不像大人这样青年才俊。
在下不敢如同大人这样弃文从武,不敢带头反对官府横征暴敛,不敢建立乡公所征收商赋,收回地方豪强权力,更害得地方胥吏没有份子钱,更不敢如同大人这样指挥若定迭败强敌啊。
要论前途,大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感到话里有话,杨麟内心一惊,拉了拉对方衣襟,轻声问道:“殷兄,你,你可听到什么不好的?”
对如此亲密举动对方明显不适应,殷承柞长叹道:“大人啊,你真的是真英雄啊,建立乡公所直接征收税赋,虽然增加官府收入,但得罪地方豪强,得罪衙门胥吏啊。
如今众人意见两极,有人认为你鱼肉官绅,破坏地方统治,但也有人认为你该做改为,乃大英雄啊。
无论如何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事已至此,大人当义无反顾据理力争啊。”
设立乡公所收回地方官绅商赋征收权力,短期内势必影响官吏集团的份子钱,对方作为一个门房居然当面提醒,这实在大出意料之外。
杨麟感觉到对方信任,拱拱手笑道:“谢谢殷兄厚意,并非在下不知此举危害,实在是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若非如此恐亡国亡天下啊。”
明显一怔,两眼死死瞪着对方显得颇为不解,但无奈两人已经进入大厅,只得通报后转身离开。
巡抚陈士奇、道台龙文光、知府史谨宸现在正在堂中,杨麟一一参拜之后候立下首等待问话。
陈士奇清了清嗓子道:“汝贞啊,这次剿灭土暴子,平定叛军之乱你运粮有功,在前线多次在关键时刻更是献策有功,再加上你练兵有方,多次战场立功,难怪众将在论功之时认为你居功至伟,论功第一啊。”
想起门子殷承柞的提醒,杨麟拱手道:“下官年少轻狂,得罪前任知州身犯不赦之罪,幸蒙恩师救于牢狱之中,委以重任能够效命军前,如此方立下微功。
下官这次能够有此微功,实因恩师这个好伯乐,实因参政大人从善如流啊。”
陈士奇感慨不已不能言语,旁边顺庆知府史谨宸说道:“杨麟杨汝贞,老夫为官数年,你算得上一个智勇双全之士。
话虽如此,但朝廷纲纪也不能违背,自古以来讲究异地任官制度,现在有御史认为你本为蓬州人士担任蓬州判官,于制不合,希望巡抚衙门道台衙门知府衙门纠正啊。”
想不到对方根本不提乡公所,根本不提地方商赋这些事情,直接提官员异地任职制度,害得准备半天腹稿英雄无用武之地。
杨麟不想就此放弃,当即据理力争,大谈地方商赋本来取之于民,不应该被地方官绅霸占,应该取之于民。
而朝廷为了外抗建奴内平流寇不得不征收三饷,再加上官府横征暴敛,肆意摊派,地方民众苦不堪言。
当此乱世唯有建立乡公所,收回地方官绅商赋征收权力,废弃官府一切摊派,还老百姓一个安定生活环境。
杨麟不顾史谨宸在堂上多次打断自己言语,据理力争,到最后痛哭流涕道:“巡抚大人,道台大人,非麟不知官员胥吏份子钱多来自地方乡绅孝顺,实在是如今官府肆意摊派,胥吏横征暴敛,地方早已民不聊生。
地里收成有限没吃的很多人成为流民,受不了饥饿的苦很多人成为流寇,成为土暴子,如此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方流窜天下十余年而天下困顿。
巡抚大人,道台大人,收回地方官绅商赋征收权力,废除官府一切摊派,要想稳定民心,保地方安宁舍此之法毫无他途啊。
巡抚大人,道台大人,我杨麟本为一介布衣,做不做官没什么大不了的,若官府还是过去那样肆意摊派,胥吏还是过去那样横征暴敛,老百姓不能过上安定生活,这川北土暴子将剿不尽杀不完的啊。”
堂中众人多有动容,一些在外面伺候的衙役甚至抽泣可闻,巡抚陈士奇、道台龙文光也默不作声左右为难,但顺庆知府史谨宸颇为恼怒连拍案几,厉声斥责道:“杨麟,你小小一介秀才自诩忧国忧民,担心民众疾苦,老夫与巡抚大人、道台大人皆为两榜进士岂不如你?
地方摊派胥吏横征暴敛岂会不知?
收回地方官绅商赋征收权力,减少摊派,其好处岂会不知?
即便如此,但朝廷法纪不可偏废,太祖高皇帝反对官府招募白役,这可是纲纪,岂能轻易违背?
官绅乃地方柱石,岂会轻易破坏?
虽然有官员、乡绅认为你杨麟行为有失偏颇,老夫与巡抚大人、道台大人也认为你为大军筹集粮饷,协助官军平叛非常难得,没有公开指责于你。
但我大明施行官员异地任职制可是祖训,可不能轻易偏废。御史弹劾也不可能不过问啊。
你可好居然倒打一耙,在这大堂之中指责我受了地方豪强胥吏的好处,硬要拔掉你这州判官职务,你如此胆大妄为,是不是想说我等是贪官,十恶不赦?”
穿越半年之余当然知道大明士林,知道大明官场,与满清不同,大明讲究气节,上自天子下自庶民,都尊重有气节的。
既然对方将话挑明,杨麟也不想含糊,屹立于堂下,一字一句的说道:“大人是否清白非下官所能知亦,下官希望各位上官明白官府摊派胥吏横征暴敛已经搞得民不聊生,下官希望各位上官明白要想废除官府一切摊派,要想安定民心,要想实现地方大治,舍弃收回官绅商赋承包权之外别无他途。”
史谨宸颇为恼怒,在堂中不断大声呵斥,陈士奇、龙文光则陷入一阵沉默,两人出生寒门当然知道民众疾苦(张献忠进军四钏,陈士奇担心破坏地方经济没有采纳秦良玉建议派重兵守住入川各个关隘),更知道各个集市简直是一个聚宝盆,收集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豪强、官员、胥吏的腰包。
………………………………
第43章 蓬州守御千总
迫于无奈,陈士奇公开表态,当日为平息土暴子之乱临时署理蓬州推官不过权宜之计,现在土暴子已经被驱逐出蓬州界内当恢复朝廷官员异地任职制度。
为了安慰对方,陈士奇连续不断开导,说什么从长远来看收回乡绅商赋承包制利国利民,说什么杨麟年纪轻轻已经是贡生,只要科场发奋定然能够高中进士,有了进士名份到时候定然能大刀阔斧革除弊政,如此将来成就定然不在古之贤相之下。
杨麟知道大势已去,当众拒绝对方好意:“革除弊政,废除官府层层摊派,收回乡绅税赋承包权虽非一日之功,就像今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大政,但就有一些人甘愿与地方豪强,贪官污吏同流合污,阻碍革新。
若在太平盛世我当奋发图强,以便将来高中做一个张居正。
但如今辽东建奴多次入关劫掠百姓,中原又有李自成、张献忠两支流寇为祸天下,就是我们川北更是土暴子横行,学生虽然想如同各位大人那样寒窗苦读,学生更不忍心生灵涂炭,民众痛不欲生啊。”
陈士奇惊道:“你不参加科举了?科举毕竟是正途之所在啊。”
杨麟显得非常决然,摇头道:“各人有各人的命,学生决定弃文从武,决定做一个大将军。”
众人对视一眼,陈士奇拱手道:“汝贞啊,要不我等联名向吏部保荐你到外省做一任知县,如此你也可以主政一方,也可在地方训练里兵保境安民。”
正如前面所说那样,在明朝三等进士初授之官多为外的知县、推官知府衙门等七品官职,但全国进士实在太少每年三百余人,大部留在朝廷担任京官,小部分外放,再加上官员任职期间因为父母亲人过逝守制的,官员缺口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知县、推官、判官等低阶官职多由举人监生担任,地方大员从举人监生中选拔一些出类拔萃的担任吏目、典吏、主薄、县丞等职,吏部再从这些八品九品不入流官员中选拔人才担任知县、推官、知州等低级官员。
杨麟贡生出身监生,在战争时期担任典吏、推官等低阶军官,再加上这次剿灭土暴子,平定叛军之乱论功第一,按照正常流程当然可被推荐到外省担任低阶地方官。
陈士奇虽然知道新政利国利民,但担心惹得地方不宁,推举外地任职大概保持死道友不死贫道吧。
杨麟表面一喜,但内心则不以为然,作为穿越者当然明白根据地的重要性,若离开自己打拼的根据地贸然前往外省,那真的是无本之木啊。
迅速想好说辞,声言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自己不才愿意自比先贤,土暴子一日不平自己不会卸掉自己身上征甲。
若为了过人前程抛弃自己亲手训练的兵丁,抛弃并肩作战的地方村民如此与战场逃兵有何差别?
陈士奇没有办法,按照朝廷官员异地任职规制当然可以名正言顺罢黜州判职务,但这千总武职则完全不一样。
大明施行文官异地任职制,武官在地任职制卫所军户,在剿灭土暴子战斗中杨麟论功第二,早已经惹得地方侧目。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大明施行文官异地任职制,陈士奇、龙文光、史谨宸等人都是外省人士,为政需借助地方乡绅势力。
杨麟建立乡公所,收回一些豪强商赋征收权力,虽然损害这些豪强利益,损害胥吏利益,但这些豪强依靠官府势力大发不义之财早已经惹起地方正义之士侧目。
现在收回豪强手中的商赋征收权力,免除地方种种摊派,毫无疑问得到这些乡绅支持。
若冒然罢黜杨麟一切职务,虽然得了那些豪强之心,但势必惹怒地方更多乡绅人。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今天下大乱武将弥足珍贵,但像杨麟这样能征善战的秀才将军则非常稀少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则不同,他们多从监军做起。
中国官场讲究平衡,大家商量一番也不敢过分亏待对方,以朝廷异地任官制度为由解除了蓬州推官文职,转而升任蓬州守御千总,所部里兵扩编为一部,驻防地方以防备巴州的土暴子。
官府按照每人每月六斗大米供给粮食,所部军饷通过各个集市自筹。在明朝,地方商赋非常少,大家也乐意这份人情。曾国藩训练湘军,军饷来源于地方厘金。
与文官不同,在大明中低阶武官可没有异地任职的规矩卫所军官多为世袭,这次荡平蓬州土暴子,平定叛乱之乱,杨麟论功第一,其表现与杨展曾英这些川中名将相比也毫不逊色,论功绩被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看到如此结果,新任蓬州知州徐孔徒、仪陇县知县秦民汤暗自叫苦不已,古代官员多异地任职对地方影响有限,多依靠乡绅、衙役以维持地方统治。
现在蓬州刚刚光复,相如县、仪陇县衙役多为杨麟所任命,再加上现在驻军境内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地方官难上加难。
衙门外面,闻讯而来的文士武生将杨麟围在中间,一个个显得义愤填膺,大家为杨麟打抱不平,有的更是放言将公开请愿,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大明官场也实在太黑暗了啊。
这次率兵将土暴子驱逐出彭州境内,杨麟论功第二,衙门不但没有封赏,居然在匪乱稍稍平息就卸磨杀驴,竟然受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唆使罢黜州推官职务,也阻挡了废除官府层层摊派,胥吏巧取豪夺的希望。
孔夫子早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些地方豪强、地痞流氓与官府、胥吏勾结攫取地方商赋征收权利,作为买办大发不义之财,隔三差五的起高楼,在地方上巧取豪夺,其行为早惹得地方人非议。
过去大家不懂其中门道,也没有那个带头,大家没有怎么样,现在受杨麟点拨才发觉其中好处,这些人自然不甘落人之后,纷纷表示支持。
看到大家群情激奋,门子殷承柞一再告诫不要惹出是非让巡抚大人、道台大人、知府大人等上官不高兴。
杨麟也连连拱手,声言刚刚被委为蓬州守御千户,需要前往拜见上司,大家过去本来就颇多误会,不要再火上浇油了。
樊明善、陈怀西等人见状,也知道现在公开场合有的话不便明说,但为了表示支持,还是要陪同前往守备府拜见左右守备。
………………………………
第44章 鼓噪新政
谯应瑞顺庆府本地人,自称三国谯周之后,为人颇为跋扈,哨兵通报两柱香功夫才令入营相见。
拱手见礼,谁知道谯应瑞居然一拍案几道:“大胆狂徒,参见上司缘何不下拜叩头?”
杨麟强压着怒火道:“回守备大人,末将所行大明军礼,大明律钦定下级将官拜见上级将官只需拱手即可。
不知将军所率领的是那个朝代军队,缘何让末将下拜行军礼?”
明显一怔,谯应瑞怒道:“在我军中当然按照本将规矩行事,你既为我下面将领,当然遵从本将号令。”
杨麟扬起头,拱手道:“末将虽是将军手下将领,但末将与将军都属于大明将领,既然是大明将领当遵守大明律。
若将军公然违背《大明律》,末将身为大明将领当与将军无上下级统属关系。
敢为将军,你是否有法不遵敢公然违背洪武爷所钦定的大明律。”
谯应瑞颇为恼火,胸脯起伏不定强压胸中怒火道:“本将军粗人一个,不想你这种人花花肠子多,本将只知道忠于朝廷,不想与你辩解什么《大明律》。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你一个文弱书生有何颜面到我军中担任千总职务?”
周围众将一听哈哈大笑不已,杨麟强压内心不满,摇头道:“将军所言正是,末将观守备帐中勇将甚多,若末将所料不错,帐中武艺远胜守备的不在十人之数。
敢问守备大人,你既然技不如人缘何不退位让贤?”
谯应瑞一怔,良久大笑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老夫帐中当人能人异士甚多。
你问问在座众将,他们又有谁不敢听老夫号令?”
杨麟拱了拱手,回到道:“末将虽然勇武不及守备大人,但当日杨威、龙之帧等几个总旗不知道怎么的居然大败守备大人五百精兵。
末将不才,让守备大人见笑了。”
当日杨麟在牢房之中顺庆府守备谯应瑞率领五百兵丁为杨威等人所败,此战一直引以为平身大耻,现在听对方再次提起内心窝火可想而知,谯应瑞大怒,猛拍案几正准备发作,旁边右守备冯有庆按住劝诫道:“谯守备乃川中名将,杨千总近来也声名鹊起,两位将军万勿见怪,两位将军当抛弃前嫌共保地方安宁。”
杨麟拱手道:“右守备大人所言正是,再说了我们现在都是大明将领,有本事上得战场看谁立功最多,而不是相互之间互相挖苦。
冯守备,如今土暴子盘踞巴州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末将公务繁忙,将来有空再行拜见。”
当即不顾谯应瑞如何在大厅之上咆哮,转身离开大营。
看着远处东流嘉陵江水,谈起被罢官之事大家一遍愁云惨雾,纷纷直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杨麟笑道:“各位兄台,小弟本地人士任职地方判官本来不符合礼制,被罢官也在清理之中,各位大人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啊。”
话虽如此,但大家多看到官府直接征收商赋的好处,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每个商埠实际上都是一个聚宝盆,通过征收商赋可以解决财政问题,可以免除地方摊派。
事已至此,大家感到官府直接征收商赋期间困难,众人真正忧郁的这一革新火种刚刚点燃就熄灭。
看众人显得如此沉重,陈怀西拱了拱手转移话题道:“汝贞兄,日中你曾谈论剿灭川北土暴子之策,说什么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现在兄台被罢掉州判官文职,如此如何才能做到这七分政治呢?”
杨麟拱手道:“要剿灭土暴子须训练精兵,这次回去我当训练千余精兵,在战场上以一当十,专事征缴。
为政之道,大家虽然头头是道,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安定地方最重要的就是需先解决财政问题。自陕北灾民暴动为何愈演愈烈,为何经年不息,最主要的还是钱。
朝廷没有钱救济灾民,没有钱剿灭流寇,没有钱防备辽东建奴,皇帝迫于无奈被迫征收三饷,地方官府层层摊派,再加上胥吏巧取豪夺,如此田赋、丁赋数倍于正赋,如此流寇愈演愈烈,国事如斯艰难。
要防备辽东建奴,要平定流寇,要剿灭土暴子,最重要的是解决财政问题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