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明鼎革-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队长杨勇见机可趁,一面派人报告把总杨威,而亲自带着三五个人摸上山寨躲在暗处。

    在何老爷家黑豹求救无门,回到山寨下令解散山寨之际,杨威率军趁虚而入,在躲在暗处的杨勇配合之下一举破了黑风寨,活捉当家的黑豹。

    事情进展太过顺利,事后当事人黑豹都感到匪夷所思,一心认为被被心狠手辣的何老爷出卖,当即和盘托出两人过去违法勾当。

    不要看何老爷现在在地方家大业大,富甲一方,十年前不过是地方私塾老师,有空没空帮助地保写写书信获得打赏。

    一来二去的,何老爷慢慢的与县衙书吏衙役有了交情,更眼红前任地保刘老二坐地收钱,日进百金的事业。

    何老爷秀才出生,见多识广心眼活,设计刘老二与县衙苟都头两人见风吃醋,心生嫌弃。

    然后由黑豹出面打劫苟都头家人,造成双方火并,最后再由黑豹带人收拾刘老二,永绝后患。

    何老爷在两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尽风头,以及于在刘老二倒台之后顺理成章的出任地方

    想不到剿匪剿出这样一个惊天大案,在审判无误之后,杨威与知县刘先发一合计,马上派出衙役传唤何老爷,传唤证人细加审问,果然是一桩谋官的惊天命案。

    多年官司被当场揭破,往日道貌岸然的何老爷跪在大堂之上痛哭流涕,感叹之余,众人也为地保权势,为明末官场**触目惊心。

    响水集虽然只是普通一个集市,地保虽然只是官府与地方乡绅之间中间人,但有权协助官府征收钱粮,在官员看来不过是不入流下贱的粗人,但在地方可是说一不二的,作威作福的土皇帝。

    每逢赶集,地保带着三五个狗腿子征收钱粮,只要到集市买卖东西都需要缴税,一场下来七八两,再加上其他收入,一年足足有千两之数。

    官府高高在上脱离民众,要摊派、要强征劳役,这些都需要依靠地方地保与里甲长,过去朝廷不加征三饷不好巧立名目,现在朝廷加征三饷地方地保更干得不亦乐乎。

    碰到有钱没势的,巧立名目强行摊派,今天加征这个科目明天加征那个科目,官字两张口谁人说得清?

    再说了人家也是秉持官府规定强征劳役,就是要你家独子、丈夫征为劳役。你给钱少了,你态度稍稍不敬公事公办,等着家破人亡吧。

    因为官府强行摊派,因为地保巧立名目,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家庭被逼无奈逃离住所成为流民。

    虽然这些钱不能够一个人吞,就像何老爷一年能够捞过三四千多两银子,除掉孝敬官员、书吏、衙役开销之外,每年能够余下千两银子。(明朝中等家庭年收入不过二十两而已,一个小小地保净余下50个家庭财产。)

    而依靠这些手段,何老爷也从一名不文的穷书生变为富甲一方的乡绅。

    想不到道貌岸然的何老爷居然是贪得无厌心狠手辣的伪君子,很多闻讯而来的读书人连呼不可思议,有的更是当堂要求官府严惩。

    知县刘先发则感慨万千,作为杨麟最早支持者当然明白对方坚持,现在更明白其中意义。

    喝令衙役将何老爷夹走,刘先发走下大堂打拱道:“各位,此等鼠辈所作所为,知州大人早就明察秋火啊。

    各位,朝廷要平定辽东鞑子之乱,要剿灭流寇作乱,打仗需要钱,征收钱粮本来也不可非议。

    但地方贪官污吏众多,向普通老百姓征收钱粮,如此搞得民众流离失所,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大人出生寒门,自从出仕以来一心要改变这种弊政,为了弹劾贪官污吏短短一年蹲了两次大狱。

    各位,我们大家都是读书人,我们都有颗拳拳之心,大家不要再被贪官污吏所蒙蔽了,我们跟着大人一起干,换老百姓一方净土吧。”

    想到亲人逃荒场景,贡生林时泰声音哽咽道;“大人,大家都是有良心的,大家当然知道大人为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着想。

    但自古以来衙役巧立名目层层摊派,大人也是一个人,难道真的能够杜绝摊派,能够杜绝强征劳役吗?”

    想到何老爷所作所为,刘先发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道:“说句实话,当日大人出仕做那个地保,当日大人出面反对知州李保田强行摊派,在当时我虽然追随大人,但说句实话,我心理也颇为怀疑。

    但这一年多下来,我才感到确实可行,大家想想,是不是这回事?”

    刘先发侃侃而谈,这几乎是大家往日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一听才明白其中道理。

    过去各个集市完全承包给地方地保,一年下来小的地保交三五十两,大的也不过五六十两而已,其大头作为份子钱被知县、书吏、衙役分了。

    现在在各个集市建立乡公所,虽然征收的比过去还要低,但一个集市一年能够收上七八百两,除掉各种开支,完全能够余下五六百两,充作军费。

    过去官府摊派,地方强征劳役,民不聊生逃荒外地,现在官府不摊派不征外地劳役,大家安居才能够乐业,如此地方人口多了,征收上来的钱粮当然多了。

    ……

    众人一合计,推行新政在保证过去朝廷税赋之外,县里能增加万余两收入,若扣掉发给书吏、公差优厚待遇,也能够余下七八千两,完全可以练兵剿匪,保地方平安。

    如果说过去大家还将信将疑的话,现在众人茅塞顿开,一个个高声叫好。

    林时泰与三两个书生连连拱手,希望能够尽自己绵薄之力。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84章 招降

    回到内堂,刘先发意犹未尽,当即提笔写了一封亲笔信,连夜派人送往早已回到蓬州的杨麟。

    此时杨麟燋头烂额的,不但忧心维持地方统治,更忧心周边其他势力蠢蠢欲动。

    设伏大败土暴子,擒获姚黄头领姚天动四方震动,姚黄二当家的黄龙急率部退回巴州,姚黄三当家的袁韬率部推出贵仁县、曾口县,虽然暂时解除姚黄的威胁,扩大大量领土,但现在局势仍不容乐观。

    在嘉陵江上游,大西征西将军张定国、抚南将军张文秀驻守广元州,大西定北将军张能奇驻兵保宁府,随时可能率部顺流而下攻取蓬州,打通嘉陵江通道。

    在嘉陵江下游顺庆府,虽然因为渠县出身的礼部主事李含义起义破坏大西左将军马元利攻略顺庆全境的进程,但在击溃大西军李含义部之后,马元利将进攻的矛头再次对准杨麟。

    正如大家分析那样,四钏水道交错纵横,但最重要的当属长江水道、岷江水道与嘉陵江水道,蓬州地处顺庆府、保宁府之间,连接南北,保证川北水路粮饷。

    伏击战大败姚黄,完全暴露义勇军实力,担心遭到大西军疯狂报复,在驱逐袁韬,恢复贵仁县、曾口县统治之后,担心摊子铺得过大分散兵力,杨麟当即决定留下杨威守卫曾口县、贵仁县,留下龙之帧守卫营山县,而亲率护卫司、第一司、骑兵局撤回蓬州。

    但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形势越来越不利于义勇军,主要表现在

    义勇军占据曾口县、贵仁县,完全将两路流寇分割,为了打破封锁,黄龙袁韬正日夜谋划,冀求打破封锁。

    义勇军大胜引起大西军注意,在杨麟回蓬州的第十天,马元利派出大西使者,点名道姓要求见面。

    来使是刚刚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的江鼎镇,张献忠义子张广才,顺庆门房殷承柞陪着,大家一起进入知州衙门坐下。

    因为杨麟还没有归顺大西军,不可能如同电视上那样大大咧咧的摆上香案宣读圣旨。

    江鼎镇、张广才坐在左首,杨麟坐在右首,众人依次坐下,倒上茶喝了一口之后,江鼎镇出列道:“将军本川北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还不过一介穷书生。

    自从出仕以来,将军更为大明**所不容许,短短一年两次入狱,法人深思。

    将军遭遇如此,天下黎民百姓无不如此,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富家大户锦衣玉食夜夜笙歌,而贫苦老百姓几无立锥之地啊。

    如今大明已亡,其皇帝早已吊死在老槐树下面。我皇上承天命,下安黎民,自入川以来,所过州县士民归心,不到数月功夫全川皆降,兵锋之盛古之未有亦。

    将军举人出生,文武双全,为政轻徭薄赋造福一方百姓在地方早有贤名,为将军纪严明多番大破姚黄土暴子,将军见识当远在他人之上,莫不归属我皇,以将军之才必得我主厚待,功名利禄封妻荫子预可知亦。”

    杨麟微微一怔,看了看左侧的江鼎镇,不由得暗自佩服。还没劝降就用对方遭遇引起对大明的仇恨,然后清楚明白的告诉对方大明已亡,张献忠是天命所归的天子,劝说为了前途着想应当归顺大西军。

    但江鼎镇不知道杨麟是穿越族,早已经知道历史走向,再说本尊的遭遇感受不深,现在听其如此一说,虽然表面上唯唯诺诺表示赞同,内心则不以为然。

    看着对方,杨麟拱手道:“大明官员无官不贪,民生艰苦,远非笔墨所能触及亦。

    轩本布衣,寒窗苦读,本想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但正如先生刚才所言大明官场**而被无端降为副榜举人,走投无路而投身军伍。

    自从为将为官以来,轩无不以地方黎民百姓为念,惩戒贪官,施行新政,轻徭薄赋,以让乡亲们有一安身立命之所,虽被同僚猜忌,上级打压污蔑为流寇张目,但至今百折不回,圣人之言,黎民之安不敢忘亦。”

    杨麟为政,张广才时有耳闻,现在听其说起,肃然起敬道:“杨将军所为,与我父皇殊途同归亦。杨将军惩治贪官污吏,为政一方造福百姓,为黎民所喜爱,我等知亦。

    我父皇如同将军一样为大明所迫,走投无路而高举义旗,纵横天下十余载,如此方控制西川,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替天行道,无不是为了惩戒贪官,造福百姓亦。

    如今大明已亡,我大西兵威之盛古之未有亦,众将本想兵伐蓬州,南北夹击,但本将听闻将军之贤,多番劝说方前往贵部招降,希望将军能够顺应天意,归顺我大西亦。”

    杨麟显得颇为感动,站起来拱手表示感谢后说道:“感谢将军仗义执言,正如江先生、张将军所言,如今崇祯帝已死,近日风闻蛮清鞑子入关,占据北直隶、山东等地,闯王李自成控制陕、豫之地,而八代王入川,天下扰扰,难遇明主,轩本为蓬州人士,值此乱世,只想保境安民,苟全性命于乱世之中亦。”

    张广才一听,气得胡子竖起,突然眼睛一转,挖苦道:“如今天下纷纷绕绕,将军没有碰到明主,如今蛮清鞑子入关,难道将军认为蛮清鞑子可汗是天下明主不?

    还有那闯王李自成李瞎子,听说在北京城只待了二十多天就被蛮清鞑子赶出京城,将军不会认为闯王李自成是明主吗?”

    杨麟哈哈大笑道:“将军在挤兑在下亦,蛮清鞑子多次进入关内,掳我百姓,杀我人民,其残暴与蒙古鞑子无二,岂非我华夏之明主?

    闯王李自成号称义军,入京不足月余就被驱逐出京城,现在虽盘踞陕豫,不过苟延残喘,岂非明主亦。”

    张广才一听,呵呵笑道:“将军声言没有遇到明主,我老张以为将军认为蛮清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是明主,现在听将军如此作答,我老张就感到奇怪了。

    方今天下,可与我父皇相提并论的,不过蛮清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将军既然认为这两人非明主,难道认为南京那个蛤蟆天子是明主”

    蛤蟆天子指小福王朱由崧,由于体态过胖,而被称为蛤蟆天子。见连续否定蛮清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之后,张广才颇为恼火,如此方有此问。

    杨麟哈哈一笑,显得颇为坦然道:“若在太平盛世小福王可能坐稳天下,但现在天下群雄四起,小福王要想成为众人所追随的民主,呵呵呵。”

    众人跟着一阵嘲笑,张广才拱手道:“既然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小福王都非明主,如此可见我父皇定然上承天命,为天下士民之明主。”

    杨麟呵呵笑了笑,拱手道:“八代王兵威之盛,我等知亦,但若要成为明主,需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亦。”

    张广才眨着眼睛显得不解,看着杨麟道:“你们人说话绕来绕去的,让人颇难理解,我父皇本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你怎么说这似懂非懂的话呢?”

    杨麟笑了笑,起身来到大堂中间,看着众人说道:“俗话说天命不可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亦。

    如今蛮清鞑子入寇中原,过去我华夏王朝更迭那是我们汉族内部事务,现在蛮清鞑子入寇中土,其野心当不在忽必烈之下亦,外族入寇,大西大明大顺本乃华夏内部的王朝,乃兄弟之邦,当同仇敌忾,共同驱逐鞑虏,此乃我大汉亿兆民众之愿,谁愿意带领我汉族同胞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如当日洪武爷一样,是上承天命亦,是天命之所归亦。”

    张广才一听,想了想不能反驳,点头默认道:“将军真乃巧辩之士,如此天命虽然强词夺理,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本将权且认可。

    将军声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乃当今之世的天命,那么如何才能安定民心亦?”

    杨麟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当日八代王攻打省城,龙文光掘开都江堰水灌平原之时,我本驻军云顶城,其场面之惨烈,至今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如今八代王已经称王四川,当不像将军刚才所诟病的明朝那样荼毒四川,当造福一番,安定民心,八代王若果以川中百姓为念,那定能安定川人民心,为川民所拥戴亦。”

    听杨麟如此说,张广才呵呵一笑,显得得意洋洋道:“父皇兴仁义之师,替天行道,何尝不是以安定民心为念,以川中百姓为念。

    自入川以来以来,我们诛灭贪官污吏,屠戮被老百姓诟病的五蠹。占领以来,我父皇宣布免饷三年,并在全川选拔士人充作官职,如此种种,父皇无微不至,如此可见,我父皇是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亦。”

    杨麟眉头皱了皱,拱手道:“张将军,若平原没有遭遇灾祸,八代王如此作为川人当铭心感谢,当郫县县令赵佳伟掘开都江堰,千里沃土,四川精华平原早已经残破不堪,地里庄稼毁之十之六七,民众困苦不堪,地方饥民四起,如此八代王即便强征粮饷,虽兵马加之所得也颇为有限。

    八代王减免粮饷,只不过是安民之举,但若想以此安定民心,断不可能亦。”

    张广才内心一怔,拱手道:“将军高见,让人受教亦,我皇如此将军认为不能安定民心,敢问将军,我皇当如何才能真正安定民心?”

    杨麟弯身拱手道:“将军,四川之精华在,之根本在都江堰,现在赵佳伟等人掘开都江堰,千里沃土平原成为千里泽国,民众苦不堪言。

    八代王若以黎民为念,当重修都江堰,当收容难民,如此不消数年功夫,重建四川天府之国,到那时士民定感谢八代王的恩德亦。”

    张广才抓耳捞腮的,摇头道:“杨麟,你若归顺父皇,这些你都可以奏明圣上啊。”

    旁边李时开拱手道:“张将军,这就是我们将军的决定,若是张公真的是真命天子,若八代王真的上承天意,下应民心,八代王当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大旗,八代王当重修都江堰。”

    听李时开如此说,张广才虽然连连点头称是,但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希望杨麟当场许诺归顺大西军,并以此劝诫八代王。

    杨麟采取拖延之策,最后折箭盟誓,如此方才罢休。

    江鼎镇、张广才、殷承柞一行人被送出城门,在离开城门的时候,杨麟连连打躬,希望能够将原话带上。
………………………………

第85章 争夺舆论

    站在城头,看众人消逝在之外,杨麟沉默不语,是啊?张献忠是历史上有名的大魔头,虽然现在历史已经面目全非,有的时候还感到张献忠颇为爱民的,但若真的归附张献忠又心有不甘,情不愿啊。

    此外,四川大屠杀近千万川人被屠戮殆尽,可能是蛮清、土暴子、大西军、明军造成的,但毫无疑问,若平原没有遭到破坏,四川是天府之国,如果真的这样,难道还会有如此大的杀戮吗?

    杨麟这几日苦思冥想,一则对明末四钏大屠杀感到疑惑?另一方面担心惹怒马元利引得大西军来攻。

    虽然用言语稳住了张广才,但杨麟也不敢大意,派出侦骑前往边境打探消息,延边建立烽火台,提心吊胆过日子,生怕大西军趁虚杀来。

    但好在这半年大西军扩张甚猛,虽然不到数月功夫就控制四川大部,但心生异议的颇多,一些官绅、豪强常常聚众反抗,统治不牢,再加上李自成控制汉中,大西军也根本没有精力集中兵力攻打蓬州。

    如此过了十天,十月下旬,仪陇方向传来消息,有几个有权势家族在推行新政的时候不但权势受损,攻击屯耕流民。

    为了避免局势绵延,杨麟令第4司营把廖启芳带兵弹压,杀了二十余人,抄了五大家族的家,如此局势才没有蔓延开来。

    在廖启芳放下屠刀的同时,杨麟率领马潮骑兵大队赶到,开始使用软的一招。

    到达当日杨麟这次事发地楠木乡,宴请各家族族长,大家纵论新政好坏。

    前两天二十余人人头落地,数大乡绅被抄家,大家胆战心惊的,来到大帐之中,一个个噤若寒蝉,看着这个年轻知州,听说是副榜举人出身,怎么比强盗还凶残呢?

    或者看出大家的意思,瞪了瞪旁边的廖启芳道:“唉,廖把总,虽说乱世用重典,虽说很多人做得有点过份,但大家乡里乡亲的,你也实在太过份了啊。

    各位,过去就让他过去吧,大家说说,大家对新政有什么不同意见”

    一个五十岁的老头站起来,老头秀才出生,摸了摸嘴角道:“大人,我们仪陇是穷县,新政推行之后,我们田赋太高了啊。

    新政前,我家只需要缴纳10两纹银,新政之后,我家每年足足要交30两纹银。

    大人,这,这是不是增加太猛了吗?”

    瞪着朱秀才,乡长林器之笑道:“太高了吗?你过去缴10两纹银,那是因为你400亩田真正报上去的不到40亩啊。

    这次推行新政之后,只是大家一视同仁,良田田赋每亩1斗而已

    朱秀才摊开双手,嚷道:“大人,你看看,这个林乡长性急太急了,我们刚刚说两句,他马上顶回来。

    你想想,过去官府官绅不缴纳田赋,我们朱家在乡里也算头面人物,也算耕读世家。

    一下让我们像那帮泥腿子,大人也是孔门弟子,当体恤我们的不易啊。”

    杨麟点了点头,看着众人道:“是啊,大家都不容易,我们不容易,但比起那些逃荒的,有家不能归的,那个更加不容易啊。

    官绅不纳粮,田赋、丁赋全部由泥腿子顶着,过去官府明明规定每亩土地缴纳1斗大米,泥腿子要伺候你们,如此足足缴纳2斗、3斗,以及更多。

    这样下去,耕种自己土地,与佃农耕种又有什么区别,为了不养你们这帮寄生虫,很多乡亲选择抛荒。

    大家说说,你们不容易,泥腿子难道容易吗?”

    朱秀才叹息道:“大人,在这乱世大家都不容易啊。我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只读圣人书,不像泥腿子那样,下地劳作,如果这样下去,那帮泥腿子可能比我们还过得好啊。”

    杨麟笑道“怎么,羡慕了?看来你读圣贤书,就是为了贪这一点小便宜,若是当了官什么的,那不是贪官污吏是什么?

    ,一天到晚读死书?孔圣人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孔圣人的职业是什么?虽然民间吹鼓手将孔圣人视为祖师爷,但大家都是孔门弟子,知道孔圣人是天下人的老师。

    孔圣人教大家,你自诩孔圣人弟子,你为何不如同圣人那样开办私塾,教书育人?

    还有,孔圣人周游列国,讲究学以致用,你学问好学问高,你如果能够如圣人那样改进老百姓农具,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如果能够如圣人那样,改进大家耕种方法,让乡亲们不再劳累,如果能够如同圣人那样,尝百草而医治民众的伤痛,如果真的那样,那才叫孔门弟子。

    像你这样,只知道尸位素餐,只知道贪渎老百姓的蝇头小利,还配叫什圣人弟子吗?”

    朱秀才一听,脸青一块紫一块的,不知道如何应允。

    旁边王秀才一听,拱手道:“大人,朱兄虽然过分了一点,但过去人免征钱粮,现在要大家与泥腿子一样缴纳田赋丁赋,我们还是感到心有戚戚啊。”

    知县杨日升摇头道:“大人出身士林,怎么不为士林考虑呢?你们想想,现在各乡官派乡长,十之**都是士林中人啊,将来选举议员,获任的也是士林中人啊。

    大人如此照顾我们士林中人,你们怎么挑唆民众做对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