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如初回忆录-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岩井有些羡慕地看着澳宋长官带领的日本同胞,他们都穿着绿色军装,在林地里明显比自己之前队伍的杂七杂八的麻布衣服难以发现,在枪战中存活的几率也更大。
“长官,我们是去硬土要塞吗?”
岩井大着胆子问道。
所幸自己遇到的孙少尉是个很和气的军官,对日本人不像某些澳宋人一样带着居高临下的蔑视。他笑着回答岩井道:“对,除了虚空藏山东南的几个山寨,还有路上修建的几个堡垒里的部队不会撤走,其他分散开游击的部队都会撤回。”
他微笑着看向北边,眼里透出淡淡的冷意。
“攻守之势易也。”
………………………………
日本:帝国主義の懲罰 第四十七章 岩井二郎的奋斗(3)
硬土要塞虽然名字很有点次时代的科幻气息,但它本身还是一座主要依靠夯土建筑,在部分区域使用混凝土强化的粗糙堡垒。唯一能将它和日本战国时期的建筑物区分开的,或许就是它那富有火器时代特色的棱堡外形。
在半个小时的跋涉后,岩井所在的连已经走出山林,进入了澳宋军队控制下的平地地区。
看着身边逐渐多起来的友军士兵,在忍者手中捡回一条小命的岩井终于放下心来,开始将注意力从“能不能活下来”转移到其他方面。
他看到越来越多的部队从抵御幕府军的前线撤回,排成整齐的队伍走在黄泥路上。统一的步伐将干燥的泥土踩得飞扬起来,把士兵们的绑腿沾染上泥巴的色彩。
“少尉阁下,”走在同袍群中,岩井忍不住问道,“这么多士兵都撤回来了,德川军团不就进来了吗?”
孙少尉微笑着看向岩井。这个矮壮的福冈猎人一路上表现得很好,即使在连队中部走着也一直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考虑到这个人还在团灭中幸存下来并作出了拼死一搏的举动,自己或许能把他推荐给李少校。
“都是上级的安排。”孙少尉粗略地回答一句,明显不想详谈此事。
岩井立即闭上嘴巴,安静地走路。他有些害怕自己冒昧询问会惹恼了长官,开始在内心中狠狠责怪自己忘了身为下属的本分。
孙少尉倒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新部下内心活动这么丰富。他饶有趣味地看着棱堡外围的壕沟,那里的泥土依然是暗红色,估计是不会被雨水清洗掉了。
他下意识地耸耸肩,为一周前对硬土要塞发起强攻的幕府军感到不值,以及不智。
在还没有解决右翼的虚空要塞(这个名字的科幻气息简直浓厚到爆炸)的情况下,统帅中线军团的唐津藩主寺泽广高的军事冒险主义得到德川家的老中土井利盛的支持,派出三千多名精锐士兵越过汤野田游击区,强行进攻硬土要塞。
然后这些缺少重武器的封建时代士兵们在硬土城下迎来惨败。率领部队来袭的寺泽坚高被澳宋工程师设计的地形限制,被迫把一批一批的幕府军精兵以添油战术投入攻城战,却被棱堡的交叉火力和提前挖好的壕沟阻挡,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开阔地带被射杀。
日本士兵的尸体把五米深的壕沟填平了好几处,汇集的鲜血形成几条小溪,在壕沟底部积累了几指深。
在城下蹉跎了一个上午后,从虚空要塞下山的部队截断了幕府军的通道,又朝硬土要塞支援而来,狠狠踹了寺泽坚高的屁股。
士气耗尽的坚高军团在要塞城下被完全包围,寺泽坚高仅以身免,三千多名幕府军几乎死伤一空。
闻着壕沟底部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孙少尉又想起了那天自己装弹到手臂抽筋的光辉历史,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城门口已经竖起了各个部队的旗帜,看起来自己来得还算晚的,估计后面只有挡在最前沿的第二团还没来了。
进城后,孙少尉不出意外地看到穿着灰色军装的士兵们充满了整个要塞。
他微笑着看着精神状态很好的灰衣士兵们,听着他们口中说出的熟悉口音,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马连副!”他叫着自己的部下,对他下令道:“你带着部队去登记,然后让他们解散休息。岩井——”
他指着岩井,一时没想起对方的名字。
岩井连忙道:“岩井二郎,岩井二郎。。。”
“哦,对,岩井二郎,你跟我来。”孙少尉拉着岩井二郎的肩膀(注1),拖着他朝要塞入口附近的帐篷走去。
岩井有些呆愣地跟着连长的步伐,在比以往密集了无数的人群中走着。
他有些恍惚地抬头看着灰衣士兵,心中觉得自己可能进入了澳宋人口中的巨人国,要不然不可能看到的所有人都是这么高大。
“连长阁下,这些是。。。”他又忘了自己之前立下的“少说话,多做事”的座右铭,多嘴地问。
“是辽东来的东江军。”孙少尉低头对岩井说道,然后又用辽东口音很重的汉语重复一遍,“东江军。”
岩井还来不及细问,大步流星的孙少尉就把一路小跑的岩井拉到了帐篷口:“报告!日本管理地第一团第三营第一连连长,孙麻特少尉!”
岩井看着帐篷前的桌子后坐着的年轻人,只觉得这个穿着海军蓝色军装,肩膀上有着一颗金五星的高大青年闪亮得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那年轻人听到声音,从桌子上的文件堆里抬起头,对向自己敬礼的孙少尉笑了笑,起身还礼:“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孙少尉。你的名字很有意思。”
“这个人站起来更高了。。。”岩井努力抬起脑袋,看着高高在上(字面意思)的澳宋少校——他认得澳宋老爷们的军衔肩章,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自卑感。
孙少尉不好意思地笑道:“因为我的爸爸是明国辽东人,妈妈是日本人,所以有了个明国姓和日本名。”
少校点点头,和孙少尉握手:“我是李如初。”
岩井看着和孙少尉握手的李如初,见他又把手伸向自己,连忙伸出双手和他相握,同时身子深深地鞠了个直角的躬:“您好,尊敬的李如初少校,鄙人是岩井二郎下士。”
李如初微笑着点头致意,倒没有对岩井行这么大的礼感到不适,显然是知道日本人的性格的。
孙少尉连忙对李如初道:“少校同志,这位岩井二郎是福冈来的猎户,有个浪人身份,处事冷静,性格悍勇,并且富有山地战的技巧,应当能满足你的要求。”
李如初保持着无可挑剔的微笑,双手握住岩井的肩膀,轻轻一捏。
岩井便感觉到肩关节传来一股古怪的感觉,就像胳膊要脱臼了一样,身子便自然地朝两侧发力,将李如初的双手弹开。
见李少校将双手举起,岩井连忙又一次深深鞠躬:“对不起,阁下,请您责罚。”
李如初有点意外。他道:“你用双手夹我的胳膊,我试试你的力量。”
岩井直起身子,旁边的孙少尉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便大着胆子夹住李少校的胳膊,狠狠朝中发力。
此时岩井已经明白这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因此虽然心中惧怕弄伤了澳宋老爷,但眼下却是毫不留力。
那李少校面色不变,双手微微合拢,之后却纹丝不动。
“可以了。”过了一会儿,李少校说了一声,随即拍打着自己的胳膊笑道,“很好,胳膊很有力。”
他又从桌子上拿起一支铁棍,放在岩井大腿上用力:“绷着你的肌肉,岩井。”
在检查完岩井的腿部肌肉后,李如初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孙少尉,你的下士很符合我们的标准。”
对孙少尉说完,李如初又弯下腰(注2),用带着本州口音的日语对岩井道:“岩井先生,请你和这位同志一起走。接下来你的军籍会转到这位同志的队伍里,准备办理一下登记吧。”
一天三换上司的岩井朝面前的澳宋海军少校鞠躬致谢,便大步跟着李如初身旁的一人离开——和澳宋老爷打交道就有一个不好,就是自己不能小步疾走表示对老爷们的尊重,因为步子小了肯定会被澳宋老爷甩掉。
孙少尉待岩井被带走,便朝李如初敬礼,准备离开。
在走前,李如初对他笑道:“少尉同志,接下来你们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准备看我们的表现吧。”
孙少尉也笑着说:“真是有些遗憾,和幕府拉锯战这么久,却无法投入反攻阶段的战斗,实在是不痛快。”
送走孙少尉后,戴着协从军中校肩章的陈继盛就走过来,向我汇报:“团长同志,第二团的野战炮兵部队已经到了要塞口了,相关的运输船正在靠岸,很快可以把他们运走。”
我点点头,将一份刚刚签好名的命令交给他:“这是调动骑兵部队前往接应的命令,你去选一些状态比较好的轻骑兵出去,帮第二团遮蔽一下后部。”
陈继盛立即敬礼,随后拿着命令离去。
他刚走不久,负责北长崎海运输事务的尚可义又找了过来:“团长同志,一条驱逐舰在片岛被暗礁刮伤,需要回汤岛船厂维修,请指示。”
我有些头疼地看着尚可义递给我的军舰维修申请表,干脆让副官方海先代替我在这里征集符合条件的士兵,自己带着尚可义往要塞司令部走去:“你帮我把参谋团召集一下,我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了,”我有些蛋疼地望着陈继盛离开的方向,想起来自己之前竟然忘了这位毛文龙的左膀右臂其实是自己的参谋长,“你快找人把陈中校叫去司令部,参谋长不是干这种事情的。。。”
注1:根据岩井二郎的描述,我猜想孙少尉应该是想抓他胳膊的,只是因为他太矮才改为抓着肩膀。
注2:和身高146厘米的岩井说话,我确实要弯腰——毕竟我比他高了快四十公分,差距大得像两个物种一样。
………………………………
日本:帝国主義の懲罰 第四十八章 插叙:伽利略
四月中旬的时候,我终于来到了长安,这座人类目前最先进,也是最繁荣的城市。
在北海湾市便陪同着我的陈绍文先生(注1)对这座城市非常赞赏。还在仅仅能从望远镜里看到长安市的一点点模糊的轮廓时,这个健谈的学者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三年前第一次去长安时的所见所闻。言语之间,满是对那次为期半个月的学术旅行的美好回忆。
陈绍文先生是一个旅行经历非常丰富的人,曾经用数年时间走遍了澳洲大陆的海岸线,据说还和袋狼有过几次见血的亲密接触。即便这位经验丰富的游者都很欣赏的城市,一定比比萨和罗马漂亮许多吧。
不过,严格地说,我在抵达澳宋共和国的本土之前,一直对于这种混合着中国和西欧样式的建筑风格感到十分好奇。
在德意志或者法国的建筑学家看来,把古罗马时期的柱子和现在在他们那里比较常见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混杂在一起,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而一些在澳宋留学的明国青年,也会把用水泥混凝土制作的中式古典楼阁形容为“疯子”和“怪胎”。
不过。。。这样中西混合的建筑风格,还真是挺好看的,抛弃意识形态的话。
在我们还待在游船的顶层晒太阳的时候,几个侍者上来问我们要不要在船上吃早餐。
陈绍文拒绝了他们的提议。他悄悄告诉我,只要我上岸后表示我们还饿着肚子,前来迎接我们的人就会带我们去吃长安酒家的广式早茶。
据说带领来访的欧洲客人去吃饭,是长安官员能公费吃喝的主要手段之一。
尚且在东升的朝阳刚刚照亮天际时,陈绍文就来敲响我的房门。
“伽利略先生,快来看看东海岸线吧,已经有了城市的影子了!”
被急促的敲门声吵得睡不着觉,我只好披上衬衫,一边将纽扣塞进缝隙里,一边睡眼朦胧地打开房门:“陈,我这么老了,睡眠本来就不好,你还来吵我。”
陈绍文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随即拉着我的胳膊把我往楼梯处拖着:“伽利略先生,快去顶层的柚木甲板上吧,看看美丽的朝阳。”
我只好单手和纽扣对抗,跟着这个性子急的地理学家一起往楼梯跑去。
不过海上的朝阳确实非常美丽。以往在地中海沿岸的时候,我也看过几次朝阳,但缺少今天的感觉。怎么说呢。。。意大利的海上升阳,总有种若有若无的压抑感。用澳宋人的谚语讲,大概是“在一个螺蛳的壳里建造了一个用于冥想的房子”。
被四面包围的地中海,毕竟不比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它缺少一种天下无边的豪气。
很快,在陈绍文绵绵不绝地对长安的、日复一日地描述和吹捧中,时间来到了上午九时许。
南半球的气候和北边很不一样,比如说现在是公历的四月,但长安已经进入初秋。凉爽的海风吹在我们脸上,将我的帽子卷起飞了几米远。
我只好弯着腰跑去捡起帽子,防止它被淘气又大胆的海鸥飞下来叼走。
不过说起来,南北半球春秋相反,这么明显的证据,竟然都无法让一些愚昧的宗教份子承认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简直不可理喻!或许斯坦因红衣主教还在遗憾,自己的前辈没有把麦哲伦舰队击沉在非洲沿海吧。
在海风下待了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两条驱逐舰的护送下抵达了长安港。
之所以在澳宋本土依然有驱逐舰护航,主要是因为还有几位来自西班牙王国的客人和我坐着同一条船。
这是被澳宋印度洋舰队俘获的几个贵族,其中还有尊贵的巴伦西亚的布英格女伯爵,菲利普国王陛下的次女,克里斯蒂娜公主殿下。
噢,那可是克里斯蒂娜公主,西班牙王室的花朵,马德里的红玫瑰。没想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也和她那忠诚的葡萄牙裔舰队司令弗朗西斯科先生一起,被强大的澳宋人请到了长安做客。
不过公主殿下和她的海军少将先生对他们的战败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尊贵的公主殿下看起来完全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悲惨遭遇。在这条信风号游轮上,公主殿下以每天三瓶葡萄酒的惊人酒量赢得了船员和乘客们的尊重。一位来自远东的俄罗斯客人还一度认为这位被严密监视着的美丽女子是他的同胞——要不然不会如此嗜酒如命。
只是很遗憾的是,在游轮刚抵达澳宋北方省厉门市后,公主殿下的侍女就小心翼翼地告诉她,如果再保持这么大的酒量消耗,公主被允许保留的一笔资金就无法支撑她们每天享用澳宋人那无穷无尽的美食,而只能和普通乘客一样吃着土豆泥和豆芽度日了。
这样可怕的语言立即惊醒了公主,她不得不将每天的葡萄酒换成了价格低廉许多的椰子酒和黄酒——其实我更喜欢澳宋人的黄酒。
相比这位从万人之上的公主直线跌落成澳宋国防军的阶下囚的可怜公主,已经学会了生硬的汉语的弗朗西斯科将军就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性。
即便在被押送到西南太平洋的遥远航程中,他依旧坚持了每天锻炼身体和很有规律的作息,这成功让他洗去了被俘获时的那种,虽然看起来很英俊但实际上毫无硬汉气息的空虚外表,让他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饱满的精神气。
此刻,留着一些漂亮的胡子的少将先生也从舷梯上走到顶层,坐在躺椅上晒着太阳。
陈绍文笑着问他:“弗朗西斯科,怎么不来看看长安港?这可是全世界吞吐量第二大的港口!”(注2)
弗朗西斯科抬起上半身,摘下墨镜笑:“反正要在长安住很久,以后看也一样。”
陈绍文耸耸肩,不去理会正在给胸肌镀上一层古铜色的弗朗西斯科。他从侍者手中接过一个皮箱子,然后递给我:“伽利雷先生,你需要换一身衣服了。”
我有些疑惑地把箱子放在地上打开,里面是一套非常华丽的意大利传统服饰,看起来是用东方特有的丝绸做的。
“为什么要换衣服?”我抬起头问,“我现在穿着的衣服要洗了吗?”
陈绍文笑着指着我身上的衬衫,对我说:“你现在的衣服,在长安起码有十万人穿着同样的款式。如果你不换上你故乡的服装,一些不懂行的官僚会觉得你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访问学者。这会让他们看轻了你。”
我暂时搞不懂此中的逻辑,心想这也许是东方文明的一种官僚习气,便提着箱子往舷梯走:“好吧,陈,我现在回房间换衣服。”
陈绍文微笑着看着我下去,他自己还留在柚木甲板上,享受着冰镇橘子汁和温暖的阳光的照耀。
————————————————
“本报讯,特约记者牛尚可,于长安市洞天港报道。
上午十点,来自遥远的欧洲王国——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托斯卡纳公国宫廷首席数学家和哲学家,比萨大学首席数学教授伽利略·伽利雷先生,已经在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陈绍文教授的陪同下抵达港口。
对于这位在欧洲声名卓著,却因支持真理而遭到愚昧封建的教廷迫害而生活困苦的大科学家,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他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和最高贵的礼节。
由大宋科学院院长马林溪博士领衔的迎接团已经提前来到了港口,准备向伽利略先生致意真诚之问候。迎接团的主要成员还有:副院长林深河博士,物理学院院长毛求真博士,天文学院院长李海月博士(女),共和国科技部部长闫博文先生,《真理》杂志社长辛学文先生。。。还有伽利略先生的好朋友和好学生,两年前来到我国的博纳文图拉·弗兰切斯科·卡瓦列里教授。目前还在青年市开展学术访问的约翰尼斯·开普勒教授由于距离原因,无法前来欢迎这位欧洲科学界的知名人物,对此深表遗憾。但开普勒教授在知道此事后,也提前写信给了卡瓦列里教授,请他代为表示欢迎。
很快,随着港口闸门开启,穿着意大利传统服饰的伽利略先生便当先走出。他面色红润,精神很好,显然并未受到长途跋涉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对自己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感到非常惊讶。他一一对前来问候的学者和官员表示谢意,并在马林溪院长的邀请下在港口做了一次简短但影响很大的即兴演讲。
在演讲中,伽利略先生首先表示了对自己在澳宋受到如此大的重视的感谢,并赞赏了长安城的美丽,称这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好的城市,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一百倍。
随后,伽利略先生强烈谴责了阻碍科学发展的教廷的反动和邪恶,斥责那些愚蠢的宗教份子们都是满脑子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傻瓜(伽利略:我没说过!)。他表示,如果教廷现在被一颗陨石砸死,那么欧洲人民的科学事业起码能立即前进五十年。
最后,伽利略先生表示,他会在思想自由,人民民主,学术氛围浓厚且科学先进的澳宋共和国努力工作,继续全心全意地投入科学探索中去,争取为包括澳宋人民和意大利人民在内的全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
《科学日报》,西元1629年4月7日报道(节选)。”
注1:陈绍文,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第一个单人徒步和骑马完成环大陆旅行的旅行者。在1633年,他前往中国,和明国著名旅行家和作家徐霞客先生一起,在中国南部和西南部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旅行,并合作撰写了《徐霞客——陈绍文游记》。
………………………………
日本:帝国主義の懲罰 第四十九章 鼹鼠(1)
我是尾崎明一,一个武士。
我来自江户,家祖是追随着本多忠胜将军远征朝鲜的尾崎盛佐。
在德川家光大人决心征伐不听号令、肆意走私澳宋香烟的锅岛家时,我即奉了父亲尾崎小三郎的命令,作为尾崎家的代表,前往军中参战。
负责中线军团的土井利盛老中与我爷爷有些关系,因此他对我这个从小习练武艺的旧识的子孙比较关照。
在军中的比武中见识到了我的剑术后,他饶有趣味地招手让我过去,亲切地问我。
“喂,尾崎家的小鬼,你的剑术很好,是跟谁学的?”
我恭敬地鞠躬答道:“是跟随小野善鬼阁下学习的剑术,曾经得到伊藤一刀斋剑豪大人的指点。”
土井利盛当即大笑,挥手让我靠近,起身亲自为我倒了一杯茶。
我面上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小步疾走几步,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茶杯,虚握着没有饮下。
“小鬼,你有这么好的剑术,不应该当一个普通的武士。”他说。
那时的我心中一动,连忙进一步压低鞠躬的角度,口中连声道:“还请老中大人多多提携。”
土井利盛微笑着扶起我的身子,十分温和地问我:“你想不想当足轻侍大将?”
我谦卑地垂着头,没有和他对视,眼神一直盯着他穿着木屐的脚,以此缓解和一个老中面对面的压力。
当时我已经基本明白了土井利盛的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