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如初回忆录-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顿了一下,“下一步就是处理幕府的事情。台湾和长安那边不想进一步扩大日本战争的规模,这一步主要是海军的事情。”

    尾崎听到他口中的“长安”,心中莫名地一震,对那遥远的城市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和向往。

    “尾崎君,我们准备和幕府达成和平后才送你和饭田那几人回江户,这些日子要请你住在长崎了。”年轻人歉意地笑道。

    “若是可以的话,能请你在长崎传授日本武术吗?我国对收集、整合世界武术很有心意,不知是否可以得到你的配合。”

    尾崎忙道:“当然,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日本武术的荣幸。”

    年轻人笑着起身,和尾崎握手:“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

    “哦,忘了介绍自己了。我是钱然,海军中校,也是日本特遣舰队的司令,负责之后对幕府的作战和谈判事宜。”

    “你认识的那位李如初少校,今天凌晨便乘船回台北了,现在估计已经过长崎了。”

    ————————————————

    三日后,台北。

    总督府内,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

    张灯结彩的大厅里,数十名穿着华丽汉服和宋装的商人正举杯庆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他们都是在这场战争中垫资充当军费的资本家,有不少还掏钱购买了总督府发行的特别战争债券。毫无疑问,这场反击德川幕府的战争已经胜利,他们先前的投资已经为他们收回本钱。接下来的战争,就是得到多少回报的问题了。

    赵安此刻便穿着一身黑色宋装,胸前还佩戴着一支名贵的宝石胸针,脸上写满了春风得意。

    他在战前咬着牙豪赌一把,将家族的商船全部投入运输后勤补给的事业中,又把埋在祖宅下面的银子掏出来,购买了三万多两银子的债券。在中线局势最紧张的时候,上门催收债务的流氓打手几乎让他白了头发,甚至还有上吊的念头。

    所幸几天之内,龟缩在长崎湾北面的澳宋军队就一路绝地反击,原先还形势一片大好的幕府军被打得跟儿子一样。随着战事180°大转弯,之前还步步下跌的债券猛然高歌猛进,一夜间就把赵家亏空的缺口填满,现在还赚了近万两银子。再算上交给澳宋海军调配的商船,以及澳宋军方签约要在战后支付的租金,赵安这笔生意能带着赵家一路狂奔进十万两银子俱乐部,即便在苏杭也是不容小觑的富商了。

    一想到自己的老对手苏家没有加入这场豪赌,现在已经被自己遥遥甩在身后,赵安就忍不住小酌一口杯中的葡萄酒,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

    就在这时,大厅的大门被侍卫打开,高声的唱名响起:“中国总督区总督,秦向平阁下到!”

    “元老院元老,中国总督区副总督,朱鸣夏中将阁下到!”

    厅内的众人立即放下手中的酒杯。在响亮的掌声中,秦向平和朱鸣夏两人并肩走入,微笑着向众人挥手致意。

    赵安留意到,几个带着鸭舌帽的中年人从自己身边走过,手中拿着笔记本和钢笔。

    “是记者吗?”赵安想着,双手则跟着大厅里的人们一起鼓掌。

    掌声逐渐平息后,秦向平走上讲台,中气十足的声音遍布大厅。

    “。。。在国防军和东江协从军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下,在各级军官的尽职领导下,远征军在日本九州地区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敢于挑战我大宋权威的德川幕府,遭到了毫不留情的回击。当然,德川家光能决定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但只有我们才能决定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只要德川幕府一日没有向我国无条件投降,战争就不会结束!”

    “只要德川家光一日没有跪下来认错,战争就不会结束!”

    “只要倭奴的脊梁骨一日没有被打断,战争就不会结束!”

    秦向平双手虚压,将大厅内响起的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压下,继续道:“但是,在我国防军与东江军还在为我中华民族之利益战斗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得知,窃据辽东的建州强盗集团,竟然对我辽南驻军发起挑衅,并有进一步升级成全面战争的趋势。”

    “原本我们希望在解决了日本问题后,再逐步消灭反中国、反大汉的建州集团。但是,我国向来没有在遭到进犯后,还要忍气吞声以待时机的习惯!我大宋,我大汉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挑战!愚昧狂妄的建州女真人,必须为他们的无知付出代价。”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秦向平后退一步,让朱鸣夏占据讲台的中心,“朱鸣夏元老冕下,原先将亲自莅临长崎,指导对日作战。但在得知辽东局势后,冕下决定,转任辽东方面军司令,直接指挥消灭建奴的战争。”

    “冕下曾担任欧洲军事代表团团长,对大规模战争有着丰富的经验。请诸君相信,我军不是软弱无能的明帝国军户,也绝不是面对野蛮人就无计可施的旧宋帝国军队。在朱将军的领导下,战无不胜的国防军和东江军,必将让建奴付出血的代价!”

    在再次响彻大厅的掌声中,朱鸣夏向秦向平点点头,轻咳一声道:“谢谢诸位。下面将是从日本战场返回的军官代表,李如初少校。”

    赵安顺着朱鸣夏指向的方向看去,那个曾经在战前出现在会议上的年轻人正走入大厅,在讲台前站定。与一个多月前相比,这个换上灰色军装的青年肤色黑了点,但身上的军人气质更加浓郁。

    “李少校在九州地区的战斗中表现英勇,成功挫败唐津藩的进攻,并指导制定了反击战略,居功至伟。”

    “根据《澳宋共和国国防军法》,我宣布,授予李如初国防军陆军中校军衔。并且,根据《贵族法》,秦总督将授予李中校骑士头衔。”

    在掌声中,澳宋共和国陆军中校、海军少校、情报上尉(这个是秘密晋升的,由夜枭以中国总督区国安局分局局长身份批准),骑士,青松子爵世子李如初,微微鞠躬致意。
………………………………

明国:风起辽东 第七十八章  对建州

    授衔结束后,总督继续在大厅内与众商人饮宴,言谈间不时表现出对建奴不屑一顾的态度。

    赵安因为在对日战争中高度配合军方的工作,被在之前几次小规模通气会上已经被授予“荣誉骑士”的称号(注1),在政治上被视为自己人,因此可以靠近总督他们所在的圈子。

    一身戎装的秦向平胸前佩戴着资历章,衣领下方还佩有华贵的启明星勋章。他右手端着酒杯,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五六米外也能听到。

    “诸君在上次战争中出力甚大,我国政府与军方都是记得的。”他微笑着放下酒杯,朝众人拱拱手,神情非常温和,“诸君已经证明了自己对我大中华的忠诚。澳宋、大明本为一家,或称一华各表。诸位若是愿意加入我大宋国籍,当可享受完全等于我澳宋本国公民的待遇。”

    赵安站在人群外围,一听此言,手中的杯子便不由得一晃,险些把红酒洒出来。

    周遭围着的十几个人都是澳宋的积极合作者,少说也在战争中投入了十万两银子,这下一听到秦向平的话,一股莫名的静谧便以秦向平为圆心,向四周扩散。

    秦向平本人倒是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依旧不急不缓地向周围人敬酒,脸上的笑容也仍然温暖。

    整个大厅渐渐沉默下来。站在靠外位置的商人都在观察着总督身边的人群,一种古怪的氛围渐渐洋溢起来。

    几分钟后,赵安身边的一人忽然一咬牙,大声道:“总督阁下,小人魏少安愿意加入大宋国籍,为我澳宋事业尽心竭力!”

    大厅里的气氛忽然被打破,原先还保持着诡异的平静的人们一下子热闹起来,仿若一层薄薄的冰层融化后,泉水再次活跃起来一般。

    一时间祝贺声和报名声不绝于耳,其他有资格加入澳宋国籍的商人如梦方醒,一个比一个声音大,迫不及待要成为澳宋公民。

    往日里飞速向澳宋靠拢的赵安,此刻却犹豫起来,脚步下意识地往外走,又忽然停住。

    他家族里有个秀才,唤作赵引弓的,平日里既苦读圣贤书,也多有练习澳宋军械,先生曾点评有考上举人甚至登上金銮殿的前程。。。赵安实在担心,若是自己这个族长加入澳宋国籍,会对自己那族亲产生影响,以至于让赵家以后失去一个大靠山。

    他们却是知道加入他国国籍意味着什么的。

    ————————————————

    就在赵安们正在天人交战的时候,在大厅后方的花园里,一场由朱鸣夏本人举行的小规模聚餐也在进行。

    朱鸣夏元老本人已经脱掉了沉重的军礼服——在五月的台北,穿着一身密不透风又好几斤重的军装,还要佩戴一堆勋章,确实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花园里,一张圆桌摆在小广场上,侍者不停地将菜肴摆上来。餐桌上没有酒,只放着几瓶冰镇在小木桶里的果醋和汽水。

    “各位请坐吧。”朱鸣夏笑着拉开座椅,自己首先坐下,然后站在桌子旁的年轻人们才纷纷落座。

    我当时坐在朱元老右侧,从我的右侧一路排下去,分别是:东江协从军陆军顾问团团长张峰源少校,副团长黄才芳少校,骑兵顾问杜百川上尉,步兵顾问陈明上尉,炮兵顾问陈海平上尉,还有几位负责情报工作的军官(他们的名字还处于保密状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除却二十几名顾问团成员留在东江军中指导战斗,在辽南前线的顾问团领导团体已经全部抵达台北。

    朱鸣夏笑着摆摆手,示意我们先吃:“大家之前都没好好吃东西,我自己也没在宴会上填报肚子。我这不讲什么规矩,大家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军人,也别搞什么形式主义。来,都随便吃。”

    见朱鸣夏自己夹起一块烤乳猪,在白瓷碟子里蘸了白糖送进嘴里,我们也笑着把筷子伸向自己中意的盘子。

    嗯。。。说实话我以为朱元老说的“不用客气”是随口说的,没想到是真的不用客气。

    我们七八个人一声不吭地吃了二十分钟,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朱鸣夏才开口说话,让服务员把盘子撤下去,换掉桌布,再泡一壶茶上来。

    连茶也是装在两升装的大玻璃壶里端上来的。

    朱元老的副官拿上来一副比例尺很大的地图,上面涵盖了整个辽南和辽西走廊地区。

    “峰源,你先说明一下最新情况。”朱鸣夏擦了擦自己漂亮的白胡子,眼神已经深邃起来,平静地看着地图。

    张峰源起身微微鞠躬,随即走到钉在木板上的地图旁,用一根教鞭指在辽南地区,向我们介绍道:“诸位请看,这里是海州。”

    “我们的情报人员之前一直在辽南半岛附近侦察。从本月初开始,建奴开始动员大量正规军沿海州到盖州一线,试图驱逐我们的力量。”他拿着一支绿色的油笔,在地图上画着,“大概这样一条线,这条线北面已经无法保证情报网络的完整,主要侦察力量已经收缩到这条线以南地区。”

    “本月5日,驻守岫岩的东江军第一师第四团报告称,他们派出的侦察兵遭到建奴截杀,疑似出现巴牙喇的身影——这是我们收到的第一个关于后金出动巴牙喇的报告。而在8日,大概有两千余人的建奴余丁开始包围岫岩,但并没有开展攻城。我们怀疑这是为了阻断我们的交通线。”

    朱鸣夏打断了张峰源,问道:“是哪个部分的建奴?”

    “是两蓝旗的,具体指挥官暂时不知。”

    朱鸣夏点点头,示意张峰源继续。

    “10日的时候,刘兴祚发来情报,称建奴已经达成决议,正式进攻旅顺,战略目标是将我军赶下大海,彻底消灭辽南基地。”

    (本时空中,刘兴祚兄弟与澳宋达成合作关系,并没有在崇祯元年逃往旅顺,而是继续潜伏在建奴里)

    说完敌情后,张峰源又换成红色的笔,在地图上标记了一圈:“我军已经调遣东江军第二师第二团、第三团,由海路前往旅顺登岸,现在已经基本到达。他们将进入金州要塞协助防御。”

    “同时,驻扎在宽甸和凤凰城的东江军第一师余部业已完成动员,进入战备状态,时刻可以出击建奴东部据点。”

    “以你们的分析,建奴有没有主力决战的打算?”

    张峰源沉默了一会,回答:“情报部门认为没有。建奴刚刚经历饥荒,战争潜力下降许多,更大可能是要打一场速决战。如果是要主力决战的话,他们的动员规模还太小了。”

    朱鸣夏微微点头,没有继续说话。

    张峰源于是继续讲解起来,但我的目光正在观察朱鸣夏。顺着朱鸣夏的视线,我转头看向地图。

    朱鸣夏的目光,正落在地图最西部的地方。那里是迁城与宽城的交界,喜峰口。

    注1:“荣誉骑士”为封给外国人的荣誉称号,可以享受等同于“骑士”的待遇。

    根据《澳宋共和国贵族法》,我国的贵族等阶分为骑士、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大公爵七等。其中,骑士头衔可以由殖民地总督直接封予;男爵至伯爵由全国贵族协会批准后,由协会直接封予;候爵以上爵位必须经过议会和元老院的批准,才能由元老院封予。元老院对贵族头衔具有处分权力,可以在通知议会后剥夺。
………………………………

明国:风起辽东 第七十九章  火棉、硝酸铵和谈话

    下午五点多时,一辆马车沿着出城道路驶往郊外,径直到了城北的大屯山脚下。

    这里是一处新建的厂区,忙碌的工人们正在道路附近辛勤劳动。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年轻工人好奇地看着这辆被二十几个骑兵护卫着的马车,随即在工头的催促下离开。

    我稍稍打开窗户,一股带有淡淡泥土清香的凉风涌了进来,风雨前的特有气息顿时吹走了马车内有些浑浊的空气。

    “快要下雨了,将军。”我回头对坐在车内的朱鸣夏说。

    朱鸣夏此时正凑着油灯看书,听到我的话后便放下书本,打开另一面的窗户,把脑袋靠近看去。

    翻滚的云层已经遍布天空,不时有一道闪电穿过厚重的乌云,一瞬间劈开浓厚的黑暗。

    朱鸣夏轻轻出了口气,笑道:“还是热带附近的雨有意思,中欧那边不急不缓地下雨,让人骨头都要发霉。”

    “中欧吗,将军?您之前在神圣罗马帝国那里吗?”

    朱鸣夏有些诧异地看了我一眼:“你还知道神罗?我以为东亚这边的人都不关心欧洲的。。。哦,我想起来了,你是国立海军的。那是了,大学里应该教过欧洲的破事。”

    “就是基督教那些宗教份子惹出来的破事。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新教和天主教的区别。。。这个也难讲。”

    “简单点说吧,神圣罗马帝国是支持天主教的——他们那个帝国就是个很松散的邦联,皇帝说话不怎么管用。然后它周围一堆国家,什么法国、德意志诸邦,还有北边的瑞典什么的,都借着宗教的名义反对它,归根结底还是要争夺霸权和搞资产阶级革命罢了。”

    说到这里,朱鸣夏摸出了一个漂亮的烟斗,然后用眼神询问我是否介意。

    见我连忙摇头,他笑了一下,往烟斗里塞了烟草,用火柴点燃,痛快地吸了一口,往窗外喷出一个完美的烟圈:“烟瘾有点大,不好意思。”

    “我国在欧洲的力量很薄弱,这种大规模战争,我们也改变不了大势。不过小点的事情,我们还是能发挥影响力的。”

    “比如我吧。为了支持,呃,反动邪恶的神罗,我就带领一些军官加入了神罗军队,和一个姓华伦斯坦(注1)的波西米亚贵族一起指挥军团。前几年的时候,我们跟丹麦打战,把对面的丹麦雇佣军打崩了。。。然后签了一个什么《吕贝克和约》。”

    说到这里,朱鸣夏忽然话锋一转,提起了另一个话题:“李中校,你呢?为什么你会发明出火棉和硝酸铵炸药?”

    我心脏猛然一跳,抬起头来,朱鸣夏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露出莫名的笑容。

    “。。。是一些意外。我在大学里就参加了化学院的社团,做过一点实验。然后,在船上的时候,我在研究纤维的时候,不小心把棉花泡进了硝酸里,然后取出来的时候想把它烘干,结果它一下子就燃烧完了。”

    “我觉得它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就联想到了黑色火药。。。然后我在步枪里装填了这种棉花,在击发后,发现子弹的射程和初速明显大于使用普通火药的时候。”

    “硝酸钠也是一样?”

    “是的,也是因为巧合和意外。”

    (我一开始有些慌乱,但很快平静下来。在把火棉和硝酸铵的制备和应用方法交给梧华,请他帮我申请专利时,我就开始准备和练习说明发明它们的原因。)

    朱鸣夏没有说话,将大半张脸沉在油灯的黑暗处。深邃的双眼隐没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不知在想何事。

    窗外的闪电渐渐密集起来,愈发黑暗的乌云不时在刹那间被照亮,然后便再次进入深沉的暗色。来来往往的工人们开始匆忙起来,呼唤用雨布盖住建材的声音不绝于耳。

    马车内却在人们的喊叫声中陷入沉默,只剩“哒哒哒”的马蹄声和吹进车厢里的风啸声。

    我低着头,额头上渐渐冒出冷汗。虽然在暴雨前的风中,车内已十分凉爽,但我依然能感到后背正逐渐被汗水浸湿。

    朱鸣夏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破了越来越僵硬的寂静:“你知道我请你和我坐同一辆车,是要谈什么吗。”

    我猛然抬头,眼中透出光亮得可怕的神色。

    “国防部对你的发明很感兴趣。”他将脸从黑暗中露出来,身子前倾,肘部抵在两边的膝盖上,两手交叉相握,眼睛静静地看着我,“你的发明可以改变战争的模式,很重要。”

    “你在九州时第一次实战应用的硝酸铵炸药,我在高雄的时候就看到了相关的总结和反馈,我觉得很重要。”

    “秦向平还是太保守了,没有足够重视那次成功的经验。我已经把相关的资料列为甲等机密,用电报和飞剪船发往长安,发到国防部、议会和元老院。”

    我定定地和朱鸣夏对视,忽然反应过来,立即收敛了眼中的神光:“多谢冕下对我的重视。”

    他右手摆了摆:“先别急着感谢。现在国防部还不知道你的实战应用,但是他们已经很感兴趣。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和国防部在海峡总督区的负责人见面,他表示了对你的专利的重视。”

    “一百万。”他伸出一根手指,慢悠悠地摇了摇,“即便在现在,国防部也透露出要用一百万购买你的专利的意思。”

    我当时快速心算一遍。。。(1629年时,1澳宋元对应0。25克白银,而当时的银价约合3200元人民币(以2019年的人民币币值计算)一两,即1克银子价值64元)。。。国防部想用25万克白银,5000两银子,500斤银子,250千克银子,0。25吨银子。。。来收购我的专利?

    “对,是收购,而不是购买一段时间的使用权。”朱鸣夏调亮了灯光的亮度,身子靠在椅背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这是一笔巨款,中校。如果你没有其他收入。。。我是说,合法但是不是每天都能拿到的那种收入,你至少得1250个月(注2)才能赚到那么多钱。”

    他补充了一句:“一百万都是税后收入。”

    我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我相信朱鸣夏应该看到了我喉结的滚动。

    “冕下,这应该还是保密内容吧。”我有些干涩地说道,“您为什么要告诉我国防部的想法呢?”

    “因为我建议你不要接受。”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年轻人,你的发明远远比你,比国防部想象的要重要一百倍,它们能改变战争的形式,甚至推动新一轮战争技术变革,那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你能发明出炸药和火棉,这证明了你的天赋。你不应该待在战场上,你应该成为一名科学家。年轻人,你的大脑比你的手要值钱,你的智慧能给你带来无限的财富和尊敬。”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些消息,一方面是希望你能正视自己的天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你好,为了一个冉冉升起的大科学家好。”

    “如果国防部找你协商的话,拒绝他们。区区一百万就想买下火棉的硝酸铵的专利,未免太占便宜了。”

    注1: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Albrecht Wallenstein;1583—1654),著名的德意志军事家,在三十年战争前期表现突出,打败了进攻神圣罗马帝国的丹麦军队。后来在1634年初时,斐迪南二世下令处死华伦斯坦。华氏在澳宋共和国驻神罗公使张凌飞先生的保护下秘密逃至意大利,随后跟随我国货船离开欧洲,抵达长安。后来在共和国国防科技大学担任教授,54年时因病去世。

    注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