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想村庄-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涛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说道,这参考消息那是国家级的党报,消息的可靠xing应该是没问题的。这党参种植技术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这技术可行xing应该也是不容置疑的。别的我不多说,党参我知道这家伙可是一种名贵药材,只要能种出来,利润与销路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广告上说得明眀白白,种子供应商包销包技术包成功。我看这事情比较靠谱,值得一试。再说,这投入也就九十九块钱,亏了也没多大的事,赚了的话,那可就为我们冲里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来了。
说到这里,张涛兴奋得在虎子肩膀上重重拍了一掌。虎子,这事不错!成功了,你可是我们冲第一功臣呢!
这么好的事,你家怎么不搞呢?虎子弱弱的问道。
别提了,我家里那两个老顽固,我口水说干了,他们不仅不同意,反把我臭骂了一顿,说我不务正业,应该专心读书。这情况下我才想到你的。顿了顿,张涛又加重语气说,我可告诉你,虎子,这好事我首先就想到你,那是说明我们的感情深厚,也表明我对你的高度信任,你可不能让我失望啊!
那是,那是,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的!虎子当即感激涕零的表态道。
说干就干,张涛与虎子当即就到邮局汇钱购买两份种子。回家的路上,他们一直是乐哈哈的。能不乐吗?这事情成了的话,那可就是差不多两个万元户啊!
一星期后,种子寄来了,随来的还有一份资料,把相关的种植技术写得清清楚楚。
两份种子可种一亩地。虎子拿出他家最肥沃的一亩地来种党参。 张涛特意从学校请假回家,整地、施肥、种子入土等关键环节,他全程参与和全面把关。后期的管理他也是毫不放松与悉心指导。那段时间他的心思几乎是全部都花在种党参这事情上。期间他还写了不少信与种子供应商联系,供应商有问必答,并给出了不少的指导意见。
三个月后,党参蓬勃生长,绿油油的一大片。张涛与虎子心里那个乐啊!看来这个项目选中了,两个万元户也即将从这地里诞生。
九十九变成九千九,这哪里是种党参,而是种金子啊!张涛与虎子种党参的事宛如一阵风卷过下冲这个平静的港湾,虽然暂时还没有激起波澜,但港湾深处已经是潜流暗涌了。
乡亲们对此事非常关注,他们有时两眼放光地在党参地里转溜着,似乎想洞悉土壤里党参生长的秘密;有时他们就围着张涛或虎子搭讪着,一副讨好献媚的样子,显然是想趁早拉好关系,得到种植党参的相关信息与技术。所有乡亲们都在准备着,只要虎子试种成功他们就打算跟风而上大干一场。
乡亲们围着党参地里的转溜和发光的眼神让张涛心里有些发毛,他在党参可挖的前一些ri子,再三嘱咐虎子,党参可是值钱的东西,这段时间你一定得瞪大眼睛给我盯着,别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把我们的党参给偷了。
虎子拍着胸脯保证说,放心!以后晚上我去地里守着,让他们无可乘之机。
故事说到这里,虎子停下话不往下说了,神sè有些滑稽可笑。
“结果呢?党参收入怎么样呢?”猛子他们都纷纷问道。
虎子嘿嘿地苦笑两声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很悲摧。党参是光长杆不长参。挖参的那天,围观的乡亲们那是人山人海,都是来瞧热闹和看我们发财的。遗憾的是,我们挥汗如雨,把整块土挖光了,也没有挖出一丁点儿党参来。”
顿了顿,虎子气恼地说:“你们说,这丑丢得大不大呢?费工费钱是小事,主要是好长时间我们都成了乡亲们的笑柄。”
“那段时间村里人一碰到虎子,第一句话往往都是,哎呀!党参来了!哎呀!万元户来了!”猴子笑着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胖子疑惑地问道。
虎子苦涩的说道,“我哪知道呢?我只管出钱出力,一切事情都是涛哥经办。涛哥后来似乎给种子供应商去了几次信,他们说这理由那理由的,把涛哥也搞迷糊了,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不过,我估摸着这事肯定是糊弄人的。种党参的事这么容易这么赚钱,那还犯得着到报纸上吹牛皮打广告吗?全国那么多穷杆子农民还不发疯似的去抢购种子了吗?所有的土地恐怕也会见缝插针全给种上党参的。”
猴子跟着又讲起张涛在村里传授养猪技术的事来。有一天,张涛忧心忡忡地对猴子说,猴子,村里这传统养猪法弊端太多了,卫生没保障,猪食搭配与喂食不合理等等。一头猪差不多要一年才出栏,耗费了大量的人工与粮食,根本就产生不了什么效益。
是呀!我们冲里养猪根本就没钱可赚 。猴子颇有同感地附和道。
养猪与种田一样,对于农民来说都是无奈,是生存的需要。一头猪出栏一般是十个月以上。在这十个月里一天三餐都得伺候着,费钱、费时、费力才长出土、三百斤肉来。按成本核算来讲,这根本就是费力不讨好、亏本的买卖。要说赚,赚的也只是在猪身上积攒自己的苦力和不花钱的猪食。尽管如此,但对每一户农家来说,一头猪却寄托一个家庭一年的梦想与希望。
………………………………
第218章 养猪宝典
() 张涛目视远方山峦,语气坚定的说,不行!我得为村里做点什么,改变乡亲们养猪的陋习。
可几百上千年乡亲们都是这样养猪的,你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改变呢?猴子惊讶地说。
近来我看了一些有关养猪方面的书籍,对养猪技术也颇有了解。我准备针对村里养猪的弊端归纳整理出一套资料来,然后在村里作个宣传。猴子,你文化功底好些,到时多帮衬一下。张涛信心满满的说。
行!没问题,涛哥你只管吩咐就是。猴子爽快地说。不过,他心里却有些犹疑与好笑,涛哥怎么莫名其妙想起干这事来了呢?这事能成吗?乡亲们的习惯能凭一份资料说改变就改变得了吗?
张涛立志改变村里养猪的陋习,那是因为从小到大他是伴着猪长大的,其记忆里有甜蜜,更有辛酸。没有这温顺、可爱的猪,就没有他现在的一切,这话的确一点不假。十几年来,是猪维持他一穷二白的家庭,供他吃穿和读书,而猪的背后则是憔悴、疲惫的父母亲。
农民的ri子不都是这样的吗?农民的生活哪里能离得了猪呢?一直以来张涛都纠缠一个问题,农民与猪,猪与农民究竟有何不同呢?他们究竟谁更快活呢?每当想起这问题,又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冲里所有的乡亲们都会幻化成一头头瘦不拉叽的猪,正满山遍野拱土寻食。生活不就是那一把把犀利的屠刀吗?那一片土地不就是屠宰场或者说埋葬乡亲们的坟墓吗?
下冲喂猪以草为主,配以潲水,辅之粗粮。猪食都以柴火烧熟。
山冲养猪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可用上不要钱的野草与柴禾。满山遍野的野草与柴禾似乎是专为养猪而生。寻草砍柴往往都是小孩子的事。
张涛家没劳力下井赚钱,父亲是民办教师收入低,家境窘迫,完全靠养猪养家。家里不仅养了猪婆,还养了肉猪。这使得砍柴禾与扯猪草的任务由及繁重。张涛小时候最恼火做的就是这些事情,尤其是扯猪草,他认为这事挺丢人的,是女孩子干的活。
不过,恼火也得做呀,谁让你是农民的儿子呢?懂事的小张涛只有硬着头皮,ri复一ri、年复一年干起这光荣而伟大的事情。好家伙,这一干呢,就是十几年,猪草篮子是初中才丢的,柴刀是高中学习紧才放下的。
七、八十年代寻草砍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村那么多的猪riri哀嚎着要吃草,吃得白白胖胖的,又让乡亲们宰了吃它的肉。乡亲们为了有肉吃也便更加疯狂的去扯草。可是村 子就这么点点大,这块巴掌大的土地又怎么承受得了这么多人和猪的疯狂掠夺呢? 于是村里的路边、田埂、土壁、沟渠、山野等可能长草的土地上,被乡亲们扯得光溜溜的,比火过不留痕还彻底。有些青草乡亲们更是用随身带着的小铲连根拔起,可谓是扯草不留根,chun风吹不生。
扯远了,话题拉回。几天以后,从学校回来的张涛拿着一把信纸兴奋的对猴子说,看!猴子,这就是我整理出来的养猪宝典。
猴子接过信纸一看,哇!都几十张纸呢,每页纸都写得密密麻麻的。张涛这种心系乡亲们的博大胸怀,让猴子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走!猴子,我们小学刻蜡纸去。张涛与猴子整整刻了一天,才把蜡纸刻好。
印刷的时候,虎子他们都过来帮忙了。忙活了近三天,花了二百多元的纸和油墨,才把四百多本《养猪宝典》印出来。
期间张涛找到老村长说起这事时,他高兴的不得了,一巴掌重重的拍在张涛肩上说,图古,好孩子!不错!能够想到为家乡出点力、做点事,实在是难能可贵。我马上去安排,通知所有在家主妇来听你讲养猪经。
当天傍晚,村里的妇女们齐聚在小学礼堂,或坐或站,热闹非凡。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柱着拐杖的老nǎinǎi,有的是大姑娘,有的拉着或抱着孩子……
众年轻人把资料下发,老村长打好了开场白,张涛开始讲课。
最初妇女们有些好奇,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张涛,认真地听着他讲课。张涛站在一条小板凳上声如洪钟、神彩飞扬地讲着他的养猪经。他心里蹦提有多得意与高兴了,礼堂里似乎挤满了成百上千头猪,在他的讲课下,茁壮成长,速长得又白又嫩又肥,齐齐奔向屠宰场,为村里的乡亲们换来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一会儿后,礼堂变得不安静起来。孩子的哭声,妇女们彼此拉家常、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老村长声嘶力竭的怒喝也制止不住已将张涛讲课声压住了的吵闹声。
张涛迫不得已,只好喊道,虎子,猴子,你们帮这些大嫂们把那些哭闹的孩子抱到外面去玩。虎子他们为了支持涛哥的事业,只好一个个硬着头皮当起了带孩子的保姆来。
孩子被抱走,礼堂里安静了不少,张涛又抑扬顿挫讲起课来。不过,很快,礼堂又吵成一片。妇女们不相信张涛所讲的呀!什么猪栏要尽期杀毒、冲洗,什么潲水不能直接使用,要先发酵杀菌处理,什么喂食要生喂与熟喂、稠喂与稀喂、少餐与多餐结合,还要掌握什么定时、定量、定质、定温的四定喂养理论。特别是他所说的蔬菜、青草不要煮熟直接喂食,让她们不能接受,这些东西不煮熟猪会吃吗?吃了拉稀怎么办呢?
张涛所讲的这一切,几乎没有一样事不让她们感到匪夷所思和无法接受。讲课中,张涛不断指责村里妇女们的养猪这不对那不行的,简直有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味道,就仿佛他是养猪大妈似的。这让妇女们惭惭有些不耐烦,对张涛的态度也有些不恭敬了。她们想,图古你一个毛头小伙子,又一直在学校读书,能懂什么养猪经呢?我们养了几十年的猪了,还比不上你吗?还要你教吗?
妇女们几百张利嘴开始炮轰张涛,向他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纯粹是搞笑,有的是存心刁难,有的是稀奇古怪。
万炮齐鸣中,张涛只感觉大脑嗡嗡作响,就仿佛万头猪在脑子里拱食。他左支右拙,根本无从应对。是呀!人家张涛既不是什么养猪专家,也没有什么养猪经验,只是从书本上学来一些片爪只鳞,想着为村里大姐大嫂大妈们扫扫盲,哪里能应付这么复杂的场面,回答那么多刁钻的问题呢?
不用说,讲课在吵吵嚷嚷中草草收场。意气风发、信心十足的张涛现在有些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了,看来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习惯不是三言两语或者是一、两场课就能够改变的。
几天以后,张涛率虎子他们去检查他的讲课效果。他悲摧的发现,他辛辛苦苦印出来的《养猪宝典》被撕下来一张张贴在猪舍的墙壁缝隙或窗户上了。猪们,你们读得懂吗?
………………………………
第219章 安装电话
() 禾坪上那一帮人热热闹闹聊着张涛过去发家致富的趣事时,他本人也床上辗转反侧,想着发财的事呢。本来呢,我们涛哥的思想境界是很高的,他想的是他的前途未来,他的爱情,和怎样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这些高尚的事情。
可想来想去,这些事又都绕到钱上了。不是吗?什么前途未来,那还不是想谋份好工作,多些工资吗?爱情之花再美丽,那不也得钱去浇灌吗?家乡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那还不是缺钱吗?钱啊!你这万恶的东西,人人嘴里鄙视你,个个心里却惦记你。
办农庄这事图的主要是长远效益,风险是不大,但回报却比较慢的。马田财大气粗,投资一百万当作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可他却不行,资金得不到尽快回笼的话,光是银行利息都要把他压垮。
这样一想,他觉得自己不能老盯着这农庄,眼界应该更开阔些,步伐应该放大些,多开辟赚钱门路。
于是他的视觉很自然地从农村跳到了城市,也许该是进城淘金的时候了。从城市赚钱,再反哺家乡,也许这才是建好自己的梦想山庄最稳妥的路子。想着想着,张涛就坠入自己发财的梦里入睡了。
第二天一早,张涛还在床上,就听到屋外母亲似乎在与人争执什么,他一骨碌爬了起来。
“我家可没闲钱装这东西,谁要装让谁装去!”
张涛出来时,他母亲冲他瞪了一眼,似乎这话是对他说的。她旁边站着两个满脸不悦,穿着电信工作服的工人。
“怎么回事呢?”张涛快步走过去,“你们给谁家装电话呢?”
“给张校长家啊!”一个脸上有一大块雀斑的工人有些生气地又补了一句,“你这是张校长家吗?”
“是呀!”张涛点了点头。
“那就没错,我们就是来给你家装电话的。”
“可我家没说装电话啊!”张涛迷惑不解地说道。
“这我可不知道,这是上面安排的。”雀斑工人说道。
“真是的,上面为你这个电话摧死了,我们五点钟,全班人就都过来加班。”另一个工人发牢sāo道,“现在人家根本不知道这回事。”
“你们确定是给张校长家装电话吗?”张涛再次认真地问。
“对!”雀斑工人肯定的回答说:“这次下冲装两部电话,一部是村委会,一部是学校。学校这部指明装张校长家里,而且这事市局还摧得很急,要求今上午就要开通。”
听完这话,张涛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肯定是王雅清以权谋私安排的。他心里不禁感到丝丝甜蜜与暖意,看来这死妮子对自己还真有那么上心。不过,跟着他又有了担忧,这电话给免费装了,可这养电话的钱也不少啊!自己家能承受得了吗?
雀斑工人似乎觉察到张涛的担忧,他接着又说:“你们这电话要是不装那就真是大傻冒了。这是按电信内部员工办理的,安装费、座机费全免,你往外打电话才产生费用,而且话费还享受优惠,只是市场价的一半。”
“师傅,先进屋坐坐,喝杯水!”弄明白是这样的好事后,张涛母亲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不慌!我们把线布到你家里再说。”
张涛说了些客气话,也帮着他们忙活着。他心里却在腹诽着,你们两个才是真正的大傻冒,你们一过来就把事情说清楚,谁还会和你们争执呢?
猛子他们还在睡觉,张涛父亲带两个女儿去秧田插秧去了。秧田才几分田,事情不多,不需要张涛搭手。
按父母亲的安排,张涛今天随猛子他们进城,一则是打听复读的事,二则是看看受伤的娜娜。
当然,张涛自己那也是带着更多、更重要的目的,山庄贷款、规划、技术、种养项目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得要到城里落实。再有就是,他打算开始在城里捞他事业的第一桶金。
由于猛子他们不想早起,一致反对坐早班车,现在才八点钟,到十一点的班车还早着呢,可以让他们这帮懒虫再多睡会。
电信工人把电安装好便走了。这双抢季节,村里男女老少都忙得不可开交,张涛也不好到外面去溜达,那会遭乡亲们的指责的。于是他便埋头做起他的山庄规划与城里掏金计划来。
“图古,快过来下!”张涛母亲的喊声有些焦急,“这电话莫名其妙在响呢!”
张涛有些好笑,母亲还从没摸过电话,电话不响还算什么电话呢?随即他又产生了疑惑,莫非这电话就开通了吗?那又会是打电话过来了呢?这电话号码自己都还没记熟呀!
随即他就想起了一个人,他心里再次得瑟的荡漾起来,这死妮子,追自己还真是追得紧啊!
“喂!请问张涛在吗?”张涛一拿起话筒,里面就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果然是她,他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你找我家图古干什么呢?”张涛捏着嗓子说。
“哦!是伯父啊!”对面的声音有些紧张,“我…我找他有点事情。”
张涛重重的咳了声嗽,严肃的说:“你谁啊!图古到田里干活去了!”
“伯父,我是乡里王雅清,我……”雅清更加紧张了。
“哈哈哈!”张涛止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张涛,你这家伙居然捉弄我!”雅涛恼怒地喊起来。
“谁让你不声不响给我家装起电话呢?”张涛好不容易止住笑,佯装生气地说。
“你真是好心当驴肝肺!”雅清不满地说,“我还不是想给你们的村小一些帮扶,以后有什么教育信息传递也方便快捷些。”
“请问王副乡长,您现在是打算传递什么教育信息呢?”张涛马上接过话,打趣道。
“这个嘛!”雅清怔了一下,很快也跟着胡扯起来,“我今天主要是了解下下冲村小的情况,顺便再谈谈对张涛同志的教育问题。”
“下冲村小的困难很多,一百多个学生,五个班,才四个民办教师,师资力量极其簿弱。校舍前年就鉴定为一级危屋,可zhèng fu至今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学校缺课桌,好多学生都是自带桌凳上学的。学校辍学率太高,贫困学生缺少帮扶……”张涛一本正经说了一大通。
“这么多困难啊!”雅清惊讶地说道。
“何止这么些,还多着呢!”张涛嘲讽道,“你们这些zhèng fu官员大吃大喝有钱,办教育就一毛不拔了!”
张涛的话让雅清也有些沉重起来,大概想到自己也是zhèng fu官员!她想了想郑重其事地说:“涛,你村小的事到时你打个报告来,我帮你从财政弄点钱下去。”
“是吗?有这好事!”张涛意外的说,“我的父母官,那可太感谢你了!”
“涛,贷款的事又出了些波折!”雅清开始说到了她打这电话的主题。
………………………………
第220章 政府项目
() “什么波折?”张涛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
“梁书记本来在我爸的亲自过问下同意了。”雅清气恼地说:“结果李明这家伙知道是你贷款,又跳了出来,唆使他爸又出面,这事情就变复杂了。”
“李明这狗东西,看来他的狗屎还没吃饱!”张涛愤愤地说。
“你啊!这事也不要急。”雅清宽慰道,”如果你是真心要开发南冲的话,我倒可以给你出个主意。”
“什么主意?说说!”张涛追问道。
“第一步你先把方案做出来,起点要高,规模要大,投资额起码也要在千万元以上。“雅清特别提醒道,“随后你便去市计委申请立项,争取挤进zhèng fu项目的笼子。”
“这是我私人的事,现在都成了zhèng fu项目了,这有什么好处呢?”张涛插话有些担忧地说道,“我可最讨厌与zhèng fu打交道,万一他们对我指手画脚地瞎指挥,我可受不了的。”
雅清对张涛这种白痴真有些无语了,不过,她仍就赖着xing子说:“能够列入zhèng fu项目 ,对你的事可说有莫大帮助。简单的,这就相当于给你的项目戴了一个大帽子,或者说撑了一把太阳伞也不为过。以后有什么困难与问题找zhèng fu的话,就有了一个畅通的渠道。再说白一点,zhèng fu招商引资政策讲筑巢引凤,而你则是借鸡生蛋,相当于你借zhèng fu的力办你私人的事。双方目标一致,但又各有取舍,zhèng fu图的是政绩,你图的是钱。你这项目如果真得到领导重视了,这好处远不止这些的,什么政策、资金扶持等等,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的, 以后你就会知道的。”
“那我该怎么做呢?”有些明白这道道的张涛老老实实地请教。
“你不是从别人那里融资一万元了吗?立好项以后,你便把摊子铺开,把场面整大,把一些面子上的事做足, 想办法把乡里市里的领导过来视察指导,把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