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子辩-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相对稳定的政局下,光凭人口的差距魏国就能平推两国。

    所以,汉人是在有限的地方内耕种不多的土地,况且,耕种技术落后。虽然有牛耕马耕技术,上田亩产粟百石,中田五六十石,下田才二十七八石。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来到,天灾不断,粮食产量更是一直往下走。

    而中国古代的科技树总是让人琢磨不定,马耕技术在西汉就有,汉亡之后又消失了,唐朝又出现了。镀铬技术、记忆金属战国、秦朝就有,其后也消失了。

    之前的汉朝一直讨厌吃小麦,因为之前汉人一直采用粒食,不管蒸还是煮,麦子做的饭口感远远比不上“粟”(小米)。而在后世的出土就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就出土过了石磨,磨粉技术也就这样又不明不白的消失了。

    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人太喜欢敝帚自珍,研究出一项高超技术,往往藏的严严实实的,就算别人拜师去学,他们第一个想法也就是“留一手”。你留一手,我留一手,一项可能是伟大的技术就这样留成了瘸子。

    而且作为自己传家的吃饭家伙,多还传男不传女,穿内不穿外,到了唐后,工匠的地位大幅下降,汉代有木匠封侯,唐朝有宇文恺复建长安。

    而之后,宋朝开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真宗的诗可谓脍炙人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唱起了读书人地位最高的时代,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也唱起了天下百姓的悲哀。

    狄青被文人活活惊死,杨家将的悲壮、岳飞的莫须有,韩世忠的自我流放,天下乃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你们武人算什么东西?

    即使到现在,也是如此。你玩政治的就比玩技术的高级。咳咳咳……扯远了。
………………………………

第100章 所求

    其后的明朝更是一拍脑袋,你不是只传儿子么,那你们就世世代代的当工匠,所有的工匠单独立户,成了匠户,这下好了,你的出生就代表了你的命运。

    “对了,殿下还有封信是专门命我,转交给你的。”

    杨弘接过了信件,想想应该是刘辩下发的绝密命令什么的,不然为什么特意要将自己安排到这个位置?

    杨弘深感自己钱花的值,这一边可以捞钱,一边还可以捞功绩,只要完美的把殿下的任务完成,让自己简在帝心,以后说不定,这位名门出身的钟大人就要坐在自己的下位了,这样的美差,饶公公真的是太感谢了。

    杨弘美滋滋的退下,当即就点了一些兵丁让他们护着自己遥遥的往渡口去了。

    路上,杨弘拆开了刘辩的信件,杨弘的神情从兴奋陡然变成了惶恐,看完了之后,又变成了苦涩。

    马车陡然停了下来,护卫的伍长在车外道:“县丞大人,前方有几十个人拦在路上,他们说是大人的亲卫,可是他们的样子……”

    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杨弘有些哑然失笑,收起信件放在贴身保管好,撩起帘子看了一眼外面,这些人说是护卫却有老有少,有壮有瘦,看他们的样子就好像从市井中拉出来的一批人再换了一套衣服似的。

    为首的人将一块令牌交到杨弘的手中,杨弘一看,还给了他们。

    “嗯,他们是我雇的人,诸位兄弟辛苦了,你们可以回孟津城了。”

    “可是大人……”伍长还是有些不相信这些人会是护卫。

    “没什么可是啦!”杨弘笑盈盈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些散碎的金银:“拿去给弟兄们卖些酒肉,当我杨某聊表心意。”

    “啊,谢大人,谢大人。”

    下官孝敬上官的见多,上官给下官幸苦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伍长得了酒钱高兴高采烈的告退而去,杨弘就由这些人接替的将他护卫至孟津渡。

    一路上不少护卫,进了杨宏的马车,聊的时间长短不一,然后纷纷告退离开。

    到了孟津渡,身边也就剩十来个正常的护卫。

    而孟津渡迎接的乡绅、大商人赫然有着之间接见的人,他们改头换脸之后,像是不认识般的打招呼、恭维,见面。

    还有路过的茶水摊的老板,来不及看着杨县丞风光出行的力行的账房先生,站在楼上招呼着嘻嘻笑笑的姑娘们凑热闹欢迎的老鸨……

    一切,早已布置妥当。刘辩的布局孟津究竟欲图何为?谁也不知道。

    但是对于杨宏来说,降职是棒,孟津港是甜头,而那封信,则是最后的考验。成则生,败则死。

    再说京师的波动,何家的第二波攻势也渐渐到达,各地的诸侯王开始上表,支持立何氏为皇后。

    随后何家终于搞定了弘农杨氏,大鸿胪杨赐作为一等世家代表也率先上表支持立何氏。

    杨赐的上表,影响力空前巨大。

    弘农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能号称孔子的人都是当今学问顶级的大牛,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四世三公”。

    虽然现在杨彪还没有当上三公,但是杨家的声势论家族,只差袁家一截。

    杨家的站队,又带动了一大批朝臣站在了何氏这边。似乎已经形势一片大好,有些大臣已经认为立何氏之事不过已经是板上订钉。

    何家上下也美滋滋的,连站在门口的门子都认为早已胜券在握,这时宫里传来一处消息,瞬间对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身坐于东宫的董太后终于坐不住了,她直接命大长秋封谞只带了一句话给皇帝,何氏跋扈,不可立也!

    皇后在汉室后宫,虽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毕竟只是儿媳,不管是在传统的家中还是在宫中,自然是婆婆的地位更高一点。

    此事一爆出来后,所有人的热情都被打折了一下,低迷了起来。董太后那一票太关键了。

    若是董太后不点头,何氏就无法入主后位,但是太后在宫中的高贵是常人无法比拟的,西汉王朝,若是从女人的角度,就是三个太后的后宫戏。

    临朝称制的吕雉,废除汉武帝新政的的窦太后,支持自己外甥王莽新政摔玉玺,结束西汉的王太后。就算董太后在国外的名声臭不可闻,那谁又能强按得动董太后喝水呢?

    袁绍一脸佩服的看着自己的叔父,而袁逢一脸高人的模样,坐下,坐下基本操作而已……

    “仲景先生安在否?”刘辩没跟任何人打招呼,便带着伤口,刚刚结疤的饶文溜达到了尚药监。

    尚药监的监令,中常侍高望收到了消息急忙跑了过来。

    “哎哟喂,殿下,您怎么一个人来这了,尚药监可真是蓬荜生辉。快请,快请。”

    刘辩点点头,走了进去,所有的医官放下了手中的事务,上前拜见刘辩:“臣等拜见殿下。”

    “好好,众卿免礼。”刘辩的心情还是很好的,他现在站在了华夏哦不,是世界之中,医学最顶端的圣地。

    西方现在还在玩刚刚提出不久的放血疗法,而华夏已经建立起专门的医学机构。

    医官们渐渐散去,各做各手头上的事情,刘辩看到很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无所事事。

    他们为特定的人群服务,但是那群特定的人再怎么说,也会比平民百姓好过的多。不用识五谷,不用挨冻饿,病痛也自然少得多。

    “仲景先生怎么没在?”

    高望有些表情莫名的答道:“殿下您是不知道,张医令来着几天,咱家就没见过他几面,听说不是在石室,便是外出问诊,他一个皇家的医令……”

    石室便是汉代皇家的图书馆。

    “哎……”刘辩当然是站在张仲景这边的,“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高望似乎没有听过这句话,好奇的问道:“额……殿下,这是谁说的?”

    “一位伟大的大夫说的。”

    好吧,你是殿下,你说有人说过就有人说过。

    刘辩诚恳道:“高常侍,吾这次来还想拜托公公几件事情。”

    高望拍着胸脯道“殿下请讲,我高望有什么能做到的,定当万死不辞。”

    高望在宫中,自然也知道何氏想要成为皇后,高望虽然在十常侍排在末尾几个,何家给的钱可没有落下他。

    他自然也想下注,前世之时,高望是十常侍中与刘辩关系最好的宦官,刘辩甚至还亲自为高望的子侄求过官。见(盖勋传)

    加油
………………………………

第101章 高望

    “我希望尚药监的大大小小的医官。都能够收一两个学徒。”

    “收徒?”高望有些跟不上刘辩的思维。

    “对,我会送来一批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每个医官至少要带2到3名徒弟。会治疗刀箭创伤的和妇幼儿的医官恐怕得麻烦她们带更多的的学生。”

    高望,没想到刘辩一来就给他提出了这么大的难题。

    官家从来都是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旦要想到那么巨大的工作量,高望就头皮发麻。

    “高公公莫要为难,这些孩子你只要把他们当成学徒就好了。不过大概4、5年后,我可能就需要用到他们。”

    高望转念一想,也是,如果平常的事物,还需要刘辩殿下亲自拜托自己吗?下注,肯定是要拿得出有价值的东西。不然凭什么别人叼你。

    “既然是殿下所需要的,奴才定当全力去做。”高望的言辞斟酌起来倒是挺有意思。

    刘辩哈哈一笑:“告诉那些教孩子们的医官,让他们不要为难,他们教会了一个孩子,通过考核,我便奖励他五十金。”

    在刘辩看来,用五千钱换一个医生再值得不过的事情。

    而且他实在无法忍受,当自己询问北上对抗鲜卑人的羽林军中,随军的大夫量居然不超过五人!

    这几个大夫,够为谁服务?普通的小兵受了伤之后,只能默默等死。这还是大汉的首席禁军羽林军的配置。

    地方的军队估计除了一些老兵知道怎么处理,自己默默的包扎下伤口。军队的医疗情况的情况更加恶劣。

    而刘辩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向整个关中地区招募会包扎治疗的医生,居然一共才招到了,不到二十人!

    这还是个整个关中地区的能招募到医生的数量。要知道此时关中地区可生活着几百万人,即使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医生,乃至旁门左道的游方道士。

    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关中地区,满打满算的医生的占比量可能都不到万分之一。

    这点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人口寿命的降低和古代妇幼儿生孩子就犹如过鬼门关。

    甚至连皇家都逃脱不了这个厄运,之前的几位皇帝真的是无出吗?多是出生的皇子还没长到一两岁,乃是刚刚出生就夭折了。

    要知道后世的中国,就算医护从业率达到人口的1%,都已经算是不及格,而发达国家医护比多数达到5%左右。

    一个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人,他能忍受他的士兵受了那么一点小伤过后,默默的流血而死么?

    他能忍受他的子民还没有生下来,就因为感染没有活下来么?

    刘辩一个都不能忍!

    京师的消费水平还是很高的,而医官大多数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要经常去给达官贵人问诊补贴家用。

    虽然说这个时代医者的本心大多是讲究医德的,但是再怎么说,拜托别人这么重要的事情,也起码给个误工费。也算刘辩对于医者的尊敬,圣人不一样也要吃饭的么。

    “当然,这也麻烦高公公了,如果一个孩子能经受考核过关,高公公在其中还要多多帮忙照看,吾看也算一个孩子给予高公公五十金幸苦费。”

    高望一听,连忙推脱道:“为殿下办事,是奴才的职责所在,怎么能收殿下的钱呢。”

    “哈哈哈,诶,高公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呢。”刘辩画饼道:“以后这里可能要走出几百,上千名医生。我不觉得多,越多越好!”

    刘辩自然有这样的计划,但是就是不知道,等到时候坐在那个主位上的还会是高望吗?

    就算整个社会多出上万名医生,在刘辩看来也是不够用的。

    汉朝的皇帝一旦出行,必然是大把的撒钱,但是其后的政治腐朽,所得到的恩惠,根本就已经不是农民,而是地主豪强。。

    刘辩认为,大把的撒钱大赦天下,还不如推行将太医院的医生,巡回天下义诊,这也符合当代医家的胃口,收揽民心肯定是卓有成效的。

    张角能玩这套,刘辩自然也能玩,刘辩深感后世的偏远山区的平民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在没有医保的时候,多数小病靠自己抗,大病一查,没得治就直接等死。

    皇帝老子都把自己医生去医治平民百姓了,那么百姓还有什么不认同这个皇帝呢?

    再说古代的医术的推动向前,多靠医家四处游医,见到了不同的病症,学习到了不同的方法,受到了不同的启发。

    才使得张仲景写下了《伤寒论》、孙思邈写下《千金要方》、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并不是说宫中的太医的医术不高明,他们并不是不聪明,能当太医的肯定是一时医学之佼楚,而是安逸,使他们失去了进取心,就像后世的公务员一样……咳咳咳……

    成百上千……高望瞬间感觉无数的小钱钱向自己砸来。高望的地位很尴尬,论世人评说的十常侍,加上了自己,骂自己祸乱朝纲。

    可是真正论地位,自己在十常侍只排在末尾,若不是当年也参加了政变,可能都算不上他。

    守得尚药监,可谓是提心吊胆,若治死了哪个贵人,自己保不齐,肯定是要吃瓜落的。

    所以高望贪点小钱,只能说是补贴家用,而且还必须小心翼翼,不敢往大方向动手。

    一年下来还没落了几个钱,十常侍之中就他最抠抠搜搜的,看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自己落得这么个结果,所以他是最积极靠拢刘辩这个财神爷的,就想趁早摆脱这个坑。

    宦官嘛,哪个不爱财,刘辩也知道,若是不给监管者一些甜头,他看着别人赚着钱哗啦啦的,说不定哪天就眼红了。

    要是忍不住下手了,打乱了刘辩的计划,才是刘辩真正不想看到的。

    刘辩和高望商议完毕后,索性就在这喝喝茶、聊聊天,等张仲景了。

    高望对于刘辩来说,也是具有巨大的拉拢价值的,别看高望过的苦逼,尚药监每天都要关注皇帝的身体状况,这些是一些将要翻天覆地的事情最好能看到的苗头。

    而刘辩的身份是注定这些事他是逃不掉的。

    “殿下、殿下急奏!”饶文在房外拿着一条绑着红丝的字条高声奏喊道。

    刘辩走了出来,看着手上飞鸽传信而来的纸条,点点头。

    果然给了饶文一些教训,是没有错的,饶文守规矩了很多,这个字条的火漆还是没有拆过的痕迹,第一时间就交到刘辩的手中。

    刘便小心的拆开了字条,别看这只是一封小小的字条,里面包含的心血,刘辩只知道一清二楚的。

    估计那七八只刚是半成品的信鸽,飞回来了的这得这一只吧。汉朝的百姓家中,可是人人家中有弓弩刀剑的,小孩子的成人礼多是兵器这类玩意,看天上有只鸟,诶,射下来吃啊!

    再加上恶劣天气,以及迷路。这半成品的鸽子能有一只飞回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起码说明刘辩走的方向是对的。

    刘辩看完之后眼睛一缩,高望在一旁也不好探头乱瞄,好奇的问道:“殿下何事如此失色?”

    今天母上大人过生日,爱老虎油,南柯是个害羞的人,不擅长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是偷偷买了蛋糕,嘿嘿嘿,给母上过四十九岁生日,明年母上就五十岁了,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啊!

    加油
………………………………

第101章 糜家

    刘辩将手中的字条递给高望,欣慰不已道:“天佑汉室,北方战事大获全胜!”

    汉朝最后一位战神可真不是白吹的,作为北方霸主鲜卑人的失败,可以使得大汉王朝不需要在面对强大的内患,黄巾之乱时,同时被北方的草原部落威胁和夹击。

    而汉初的匈奴、唐初的突厥、宋朝的辽国,正是乘着一个朝代的内乱上升期,乘虚而入中原。乃至辽国,成为北宋的一生之敌。

    高望接过纸条细细一看,狂喜道:“此消息是真的?陛下必定是十分高兴的。”

    刘辩点点头:“吾的商队也有人跟着段公北上并州,这个消息是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传回来的。”

    高望也欣然接受了这个说法,但是他不知道,即使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唐玄宗在知道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也花了六天。

    而刘辩的飞鸽传书,这个消息只花了三天不到。

    “高公公愿随辩一同前往父皇的寝宫,恭贺此消息吗?”

    高望一愣,这么好邀功领赏的机会刘辩竟然带上自己。这倒是让高望有些感动,世界上唯一的好老板的标准就是让员工觉得为他卖命卖得值。一个值了,可以代表一切。

    而宦官需要什么?不过两样,一样是主子的印象,第二便是钱财上的满足。

    刘辩把他的两样都满足好了,高望,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那奴才就多谢殿下了……”

    “哎,高公公,客气了,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刘辩亲昵的态度,让高望感觉很舒服。

    两人并没有去皇宫内,而是上了马车,直奔城外西园!

    刘红看腻了皇宫内的景色,今年的造纸和刚开售的卖官大大的增加了刘宏收入了,这些钱都进了刘宏一个人的口袋,咱老刘有钱了就得过些好的。

    刘宏在洛阳城外圈田画地,大兴土木。这个集合汉家少府乃至全国顶尖工匠的人工打造的奢华的皇家园林西园就做成了。

    再由各州郡县上供的奇珍异兽。花卉草木。把西园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让刘宏乐不思蜀的温柔乡。

    刘宏现在经常带着王美人和何贵人二妃住在西园,远离洛阳的纷争和喧嚣,沉迷于享乐的生活,除了几地的平叛奏报,刘宏已经疏于政务很久了。

    曹节的病情加重后,掌控尚书台处理刘宏甩手政务联手的张让、赵忠一跃成为了十常侍之首,成为了刘宏不可或缺的辅佐。

    刘辩他们刚刚驾车入宫,一到刘宏寝宫门口,却听到里面爆发出剧烈的呵斥和哀告之声。

    一个有些尖细苍老的声音苦劝道:“陛下,西园引司农之臧(钱财),中厩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辄有导行(刘宏强征的税收)之财。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献其私,容谄姑息,自此而进。”

    “好啦,吕卿,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陛下,陛下还请听奴才一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民怨沸深,四海不满!”

    这时听到张让的声音大声的驳斥道:“吕公慎言!陛下何来不怜民生?城外的灾民不是陛下养着的吗?陛下继位大统,接连大赦天下,这是民心所向,四海归一之时,有些许民藓贼寇,大军而过,灰飞烟灭!”

    “你!”

    ……

    再明显而不过了,刘宏知道进谏之人的忠心,但是他自己却选择捂着耳朵视而不见。

    你能摇醒一个装睡的人么?进谏之人已经说再多的也是没用的了。

    一个苍老的宦官失魂落魄的从刘宏的寝宫里面走出来,即使他看到刘辩和高望而来,也只是稍微心不在焉的拱拱手,便坐上马车,失落而去。

    高望在其身后厌恶的吐口水,同样和他们是宦官太监,老资历的吕强与他们格格不入,经常上奏掀开盖子,触及了宦官集团的利益,让宦官集团不喜于他,甚至排斥他。

    在朝中,其实也并没有多少人认同他的好,两个集团直接的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即使是中间者也会因为身份而波及,依然把他视为敌对者。他就是这样两个集团都不容于的孤魂野鬼:中常侍吕强。

    刘辩今天是开了眼,谁说汉末没有好宦官的?一个被朝中人认为鄙视斥责为阉竖的宦官,居然比朝中其他的大老爷更忧国忧民,劝谏时弊。

    可是刘宏已经越来越堕落,越来越安于享乐了。

    一家企业,一个政权的崩溃,往往是领头羊,要附带很大的责任。真的没有兢兢业业干实事的人吗?大多不是没有的,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再说宋辽这对难兄难弟,辽国有耶律大石这样力挽狂澜者,宋朝不也有岳飞这样精忠报国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几乎毫无缺点的人,但是南宋的头头“赵跑跑”和秦桧会重视这匹千里马吗?

    刘辩微微的摇了摇头,走了进去:“很多时候,跟对一个人比做再多都有用。”

    刘辩刚跨过门,走瞬间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跑,脸上的神情转化为孩童般的天真笑容。

    刘辩走上前,轻轻地摇着刘宏的手道:“父皇,父皇,儿臣有大喜事要告诉你哦!”

    “哦?何事啊?”揉着太阳穴的刘宏有些漫不经心,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