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子辩-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琬热情的直接认下了黄忠这个远房亲戚,还邀请黄忠等回荆州之时一定一并回去,前往江夏祭祖。对黄忠所说之事更是无所不允。着实让黄忠深刻的知道自己抱上一条多粗的大腿。
南阳黄氏没有想过抱过黄香一脉的大腿么?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可不单指现代。穷亲戚在古代同样也是没地位的……昨日扫地出门,今日尔需尔求,无一不应,这就是社会。
刘辩在哪?他在尚书台喝茶。干嘛?等一个人。
“笔墨写春秋、挥毫退万敌。”刘辩想到这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笑容。
钟繇,魏国鼎立一方的支柱人物,纵观曹魏历史,我们常常把目光放在放在东线或南北线之争斗,自兴平二年,献帝东归许都之后,西方的战线似乎就被人忘却,而此事关中却是军阀林立。既有李傕、郭汜、这样的董卓余孽,又有韩遂、马腾这样的西方豪强。
自董卓弃洛阳后,关中贼寇更是多如牛毛。还有北方的南匈奴时常南下烧杀掠夺,袁绍也曾派大将郭援前来攻打。那么是谁镇压了这些人长达十三年之久。从曹魏的弱势到强盛,为西征马超之时的都督夏侯渊打下良好基础?
就是钟繇!一个能文能武还是个大书法家的大才。最让刘辩苦恼的就是自己不能出关中,而此时的洛阳少有后世所知的大才,要么没成年,要么还在家乡求学。老的自己资格招,幼的还在吃奶。要等到荀彧、荀攸等以后名震天下的这些大才来朝还要等到自己的便宜舅舅开府才被征辟而来。
如果要说何进有多蠢,只要举一点,他手下有过多少人才。军阀级别的人物:袁绍,曹操,丁原,鲍信,韩遂,刘表、王匡。名士级别的:伍孚、荀爽、陈寔、郑泰、王允、华歆、孔融、申屠А⑼跚⒇嵩健⒊铝铡⒅P⒑物J、边让、董扶……后世的大才在何进的大将军府混过的更是数不胜数。
有这么多人才,就算是头猪也该能上天了,偏偏何进要先招董卓丁原这样的军阀入朝,再不等友军援兵的到来,就单独入宫单刷十常侍副本。然后像被宰猪一样被枭首示众,人生可没有复活键。顺带葬送了大汉朝,这波操作真的是秀的头皮发麻。
本书为创世中文网独家签约作品,如果您喜欢,欢迎来创世、起点评论收藏,南柯会逐条回复的呦,在这里也像大家征集几个配角~要求我都发在了书评区,欢迎大家来跑龙套,啦啦啦啦……
………………………………
第20章 曹魏支柱钟元常
刘辩得了自己能招募人才的准许,翻了那些小官吏的名册,便发现熟悉的名字,27岁的尚书郞钟繇。
尚书郎,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可是尚书台此事可并非只有几个尚书郎,他类似于皇帝的秘书机构,有几十号人之多,皇帝卖官之后更是猛增加到百人,此时的尚书令却是一个宦官,曹节。大部分士人不愿为一个权宦做事,人人不思做事而想着去哪求告调离。
一大早,刘辩便坐在这等着钟繇的到来,旁边的众多尚书郎看着这位当今唯一的皇子殿下可谓就好像饿狼看见了羊羔。
故作高深者磨墨奋笔疾书者有之,在庭外高声诵读者有之,殷勤巴结伺候的有之……可谓众生百态。但是,刘辩是不会取他们的。
不是说太子舍人的官职没有吸引力,也不是说尚书台除了钟繇就没有人才,但是作为一个刚刚起步小伙势力,刘辩不得不精挑细选,不该犯的错误必定要坚决避免。
钟繇也已经求告离开京师,将前往阳陵做县令。他今天来收拾个人物品,拿好上任的诰书要要离开这个他生活了近两年的洛阳城。奇怪的是,他走在前往尚书台的路上,昔日的同僚们却纷纷用羡慕的眼神看他,还有些人走来亲切的拉着钟繇的手和他拉关系。
钟繇一头雾水,自己出生的颍川钟家虽和“陈、荀、韩”四家并称为颍川四长,但是钟家除了祖先钟皓有些清名外,家中在官场并无人做官。到了他爷爷这辈才开始出任,并且也不是什么大官,他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守,但是因为“党锢之祸”也早已罢免在家,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郎。
难道是因为外调?算了吧……皇帝的秘书外调到地方当县长,这是高升?说贬斥不好听,但是绝对比平调还不如。
钟繇哑然一笑,自己以后估计都不会回来了,还想这么多干嘛,尚书台外有两辆豪华的马车,停在那里,但是钟繇并不在意,每天都有很多权贵来尚书台办事走关系。比这还要豪华的马车钟繇也见过,自己如今是要走的人了,再关注这些又有什么用?
门口一个小儿堵在门口,笑盈盈的看着一步一步从台阶上走上来的钟繇,迎上前道:“钟元常,在下刘辩,等卿已经许久了……”
钟繇一愣,瞬间明白了之前那些人为什么热切的巴结自己,皇上的唯一的儿子,被京师人总所周知的神童,四岁幼子的仁德之名就要要被传唱天下。自己能被这位社稷的天然继承人,一大早就巴巴的在尚书台这样等自己的这般看重。
刘辩此举之后,不管钟繇如何,名声必将大振,那个士大夫都会羡慕、都会心动。这个时代,有了名气,就会有人哭着求着拜师、认皇叔,哭着求着送钱、送官、送妹子。刘大耳朵可谓就是得到名声的大受益者。
钟繇也有些激动,是人都有欲望,是人都有野心。颍川四长,钟氏最末,钟繇就没有想过光耀门楣?党锢之祸,钟氏子弟统统被罢,钟繇就没有想过改变?但这些在亲自下达了永不录用党人的汉灵帝身上是不可能实现了,但是若有从龙之功,钟氏便可一步登天!
钟繇平复了心情,整理了一下衣冠拜道:“小臣见过殿下。殿下金安。”
刘辩从饶文的手上接过了发给钟繇的任命诏书,看了一眼:“区区阳陵令,对于元常先生真可谓之大材小用。”
钟繇苦笑一声:“固尔所愿。“
刘辩心里快笑掉大牙了,钟繇真的甘心做个县令?十个县令也换不到尚书郎啊,但是作为名士家族的钟繇,现在又不得不调动,不然老子是宦官打死敌,儿子是宦官的下属?
钟繇并不是没有走关系,但是,汉灵帝是认关系的主?没钱你给我说要升?平调都不可能。钟繇捏着鼻子换了降低十倍身价的县令。心里的苦只有宝宝自己知道。
刘辩的小手又从自己的衣袖中取出另一封诰书道:“先生若不嫌辩愚钝,辩愿拜元常先生为太子舍人,力扶赈济灾民。”
钟繇心中不争气的一跳,太子舍人,太子属臣啊。刘辩亲自来征召的太子舍人意为着什么?只要刘辩能坐上那个位置,这就是通往九卿的敲门砖。到时候,还要什么自行车?而且主持赈灾!
这个时代,一个人,一个普通人,怎么才能刷自己的好名声呢?很简单,并不多。赈灾、修渠、出征(百战百胜)、才学。这四个方面。
赈灾是第一个涨名声的最好的办法。尤其是去主持赈灾,泥腿子知道什么是才学?能吃么?泥腿子能接触军队,起步就成为军官?唯有给他们带来好处的、能拯救他们苦难的事情,他们才能记在心中,并且记一辈子。这是现实。
你和吃不上饭的人谈理想,谈其他,就好比儒家为何只能成为上层的风雅,为何最终失败。黔首们还在为下一顿吃喝发愁,你在那低吟弄唱诗书礼乐。
巨大的分歧将两个阶层彻底隔阂,上层人不知道下层百姓需要什么,下层百姓仇恨着骑在他们头上一边念着道德,一边鱼肉他们的士大夫。等到下层百姓再无上升阶梯之时,出现八国联军侵华,百姓们在一边叫好带路,就不足奇了!
黄香为什么会被人誉为天下无双?上层人是赞叹他的才学,下层百姓夸赞的是他去赈灾的时候把自己的所有钱财俸禄全都拿出来赈灾的善行。
如今左手属臣、右手名声,以后钟繇喜提九卿不是梦啊。
但是,士大夫顶傲娇使得钟繇有点不好意思在大厅广众之下直接爽快的接下来,士大夫最喜欢的就是三请三推了,皇帝继位要三辞才会继位,刘备请诸葛亮要三请才会出山。
但是看着似笑非笑的刘辩,钟繇很怕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刘辩这么小,还不知道士大夫的这些弯弯套,一旦让刘辩觉得是拂了他的面子,可能够钟家喝一壶的了。
一咬牙,一跺脚。钟繇一撩官服下摆,就要向刘辩行君臣大礼。刘辩的小手却向上托起了钟繇,深情道:“元常先生,灾民火急,辩无准备征辟之礼,本该刘辩无礼。何德受先生大礼。”刘辩后退一步,扑通一声跪下,拱手拜道。
“此礼替洛阳城外灾民所拜,还望先生不弃……”
“殿下……”
有人小声惊呼起来,一个皇家贵胄向臣子行这个重的礼节,可见钟元常被辩殿下重视到什么地步,辩殿下对于赈灾也真的是不犹余力!瞬间钟繇就觉得自己在众人被嫉妒折磨得面目全非的目光下像是被架在了火架子上烤,心里却感动的热乎乎的。
传统的士大夫对于君王的希望大多是三点,君王能重贤用德、君王对自己赏识重视、君王给下属发的福利好。中间那点的重要性往往比两个加起来还重。
钟繇急忙搀起刘辩:“殿下,你这是……唉,某答应,繇答应便是。”
刘辩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笑着拉着钟繇的手走到了自己的马车,并且不顾钟繇的一再推辞,让钟繇先上,自己再上。在尚书台所有人复杂的眼光之下扬长而去。
大家开学了么,开学第一天看着多久不见的小伙伴甚是想念吧?想想南柯以前快乐的读书生涯,还有以前的同窗好友,大家要珍惜哦,因为有些同学真的说毕业再见了,可能就是一辈子不见了……
我拿起毕业照的时候总会想,那些二货,你们过的还好么……
………………………………
第21章 伴随着危机的风光
刘辩在钟府外与钟繇再三拜别,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钟氏讲究诗书礼义之家,家中仆人甚少,多是被钟家派去照顾这位少主的老仆。钟繇进门,那些仆人纷纷向主人道喜,有些人还流下了眼泪。他们有些人世世代代服侍钟氏,早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钟繇的得道,仆人们自然也是得以鸡犬升天。钟繇坐在了主位朝气满满,管家前来贺道:“少爷,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您做了辩殿下的太子舍人,我已经快马派人回颍川告诉老爷这个喜讯了。”
钟繇听完茶杯都差点拿不稳了,心里大感被算计了。
他站起来来回走着:“怎么会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呢!谁传的?”
管家有些觉得诧异:“整个京城都在说啊,少爷一去宫中,我就让仆役收拾行李准备去阳陵。谁知,殿下的聘礼就抬到了府门口,说是少爷被殿下征辟了,聘礼足足有五百金呢,府中上下都得了赏钱,全都欢天喜地。”
钟繇颓然的一屁股坐下,摇头苦涩的笑着。
“真乃雄主啊,五岁稚儿,其心智已如同妖孽,恐怖如斯!”钟繇拍着额头,梳理了一下脉络。自己估计一跨出自家大门就已经注定是刘辩的人了。如今更是要死死的和刘辩绑在一起,君臣名分已经定下,所有人都知道,钟繇,是何贵人的儿子,刘辩亲自看重的人,还对他行了拜礼!直接变成了有进无退之局,以后若是局面失败,清算的时候少不了钟繇,乃至钟家!成则荣华富贵,败则无底深渊。
“夫君,怎么了……”钟夫人亲自端着茶水而来,却看着自己以前重来没有见过这样有些颓废的丈夫有些难过。钟繇之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意气风发,充满信心。
既是成亲多年,两人没有后代子嗣,钟繇也没有因为这个而责怪她。
钟夫人挥退了下人,跪坐在钟繇的脚下,把娇嫩的脸蛋轻轻的放在了钟繇的腿上,手上轻轻的握着他的手,让他抚摸着自己的脸,安抚着自己夫君的情绪。
“夫君大人,这些事情能和妾身说说么……”钟夫人如同天鹅昂起了柔顺的脖子问道,“你有什么烦恼,妾身可能解决不了,但是妾身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的人。”
钟繇长吁叹了一口气,事已至此,唯有有进无退,踏出一条康庄大道!
“没事了……没事了。中了一个小贼的计谋,不足挂尔!”一声娇呼,钟夫人直接被他抱了起来,满血复活的钟繇又回来了。抱着夫人向卧房走去。两旁的仆役纷纷低头顺眉的跑开,只有墙角漏出一两张小侍女的脸,一脸羡慕。
钟夫人娇羞的捂着脸:“夫君,这还是白天呢!”
“娘子,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钟家留个儿子。我已经想好了,咱们的儿子就叫钟毓!”
蚊呐之声低语:“嗯……都、都依夫君……”
“钟伯,再派人回颍川,告诉父亲,全力收购粮食。再去荀家,告诉荀公达,让他滚来洛阳帮我!”钟繇有些咬牙切齿。
“诺……”
“夫君,那里……不要!啊……”一时满堂色无处宣,只把娇儿扶起软无力。
刘辩坐在马车上高兴哼起了小调,吾想要的人,喝了老娘的洗脚水,以后还想下车!太想所以然了。
马车刚到何府,饶文就探进了一个死人头,禀报道:“殿下,车外淑德殿的人求见。”
“母亲……”刘辩脸上漏出复杂的表情,一个生自己,却把自己当做权力争斗的女人,这几年来,自出宫以后,刘辩就没有见过何氏,她一直在讨好刘宏,想着只有她的皇后宝座!她和刘辩的关系,都还没有自己和何苗舅舅亲。今天她派人来,不知是好是坏。
一个个箱子码的整整齐齐的放在了刘辩的房间内,打开一箱,黄金,打开一箱,黄金。
“此乃何意?”
“箱中共有三千金,贵人说,这些用不着,给予殿下,以解殿下燃眉之急。”
“代吾谢谢母妃。”三千金,这个金可是实打实的黄金。有人说汉代的金是铜,但是从历代挖掘出的汉墓来看,应该铜是铜,金是金。只不过汉代的金是富矿,银比较稀缺,所以兑换比例中银比金贵。
三千金,可是一笔巨款,一金值万钱,西汉时,汉文帝想建造一座露台,先召来一个工匠,让他计算一下需要花多少钱。那个工匠仔细一计算,说要破费一百金。汉文帝听了直摇头,说:“这还了得?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加起来也不过有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宫殿里就感到很害羞,还有什么理由再花钱造露台呢?”
这三千金就值三百个中等家庭的财产。可见刘辩的动作让何氏多么激动,何止是激动,简直是狂喜。此时是何氏立后的关键时期,宦官这边走通了,皇帝的枕边风她也吹足够了,现在就差朝堂内的公卿大臣,现在朝堂中就已经出了一股吹刘辩的小风。对于何氏来说,就是一股扶摇直上的青风!毕竟刘辩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孔子的“仁政”思想,根本挑不出骨头。作为储君,对国家还盼有希望的士大夫,不管是今文学派还是古文学派,还是在野的毛诗、韩诗等派系,都无法挑一个人的“仁义”之举。
这就好比刘辩披上了一件无坚不摧的金甲战衣,等到这件战衣牢固之后,只要不玩崩了,就可以如同王莽前期一样,神挡杀神,佛挡灭佛!
为首的老宦官走上前,小心翼翼的劝道:“恕老奴多嘴一句,贵人还是爱殿下的,老奴常常看见贵人偷偷流泪,并且时常问殿下的日常,挂念着殿下。”
刘辩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恨不能服侍母妃左右。”
但是,刘辩真的不知道何氏的近况么。刘辩不仅知道,而且更是啪啪啪的打脸!花天酒地和刘宏享乐的无极穷啊,不过男人对美色会是一直沉迷一个人么。以色娱人,从来都是最下等的,有一个女人在董太后的已经偷偷潜入到了刘宏的身边,刘辩都知道了,而何氏却闻所未闻。但是,就算刘辩知道何氏是个蠢货,但是刘辩必须得演。还必须去帮何氏。只因为她是刘辩的生母。
老宦官走后,刘辩招招手,问饶文在身前:“那个老宦官是何人?”
饶文答道:“乃中常侍吕强,少便入宫为小黄门侍奉皇帝,天子按功封吕公为都乡侯,吕公推而不受。”
“哦?”刘辩真的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宦官居然不要封赏,可正的是头一遭。这个又是哪冒出来的强人,刘辩到从没听过这个吕常侍的大名。恐怕也是昙花一现吧。
“罢了,汝到时前去多多交好,不可怠慢。”
“诺。”
现在的刘辩似乎好似算无遗策,风光透顶。自己也开始插旗立山头了,似乎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春风得意。但是刘辩知道隐患还远远没有结束。
“小蚊子,你去跑宫中一趟,求父皇让你师父掖庭令毕公出宫帮我。”
“这好,这好。”饶文喜笑颜开,自己总想压黄忠这个土包子一头,可是这细胳膊细腿的也打不过,比年纪,辈分也比不了,搬自己师父出来压他一头,让他乖乖低头。哈哈哈。
刘辩喝了口茶,心中不住的一直计量着:“还有,吩咐下去,明日我们就搬出何府。”
“啊?我们住哪?”饶文有些茫然。
“嗯……”刘辩思虑了片刻,嘴角微微一翘,“回史道人的道观住!”
“那地方有什么好的,连个……”
“就这样!明日必须搬。”刘辩打断了饶文的嘟囔,斩钉截铁的说道。“吾现在就去和外婆说,她老人家会理解的!”
本书由创世中文网首发,有喜欢的小伙伴希望能到创世、起点,点击、评论、收藏,投投票。南柯就非常感谢大家啦。
………………………………
第22章 宦官们的反击
今日,是顺帝时的虞贵人举行葬礼,按例,朝廷中百官均要参加葬礼。百官路过宫门之时,纷纷避散开来。因为门口有具他们都认识的尸体,死状惨不忍睹。人体组织已经被千刀万剐的不成形状,苍蝇在不停的飞舞,而地上的那滩血,虽然被人冲洗多遍,还是有抹不掉的印记。
昔日高位在权何等骄横跋扈,前诬告汉桓帝的弟弟勃海王刘悝谋反,逼得渤海王夫妻自杀,后毒杀宋皇后,其滔天权势谁人能语尔?如今死时也不过一具腐臭尸骨,连整个家族都被拔去,估计要被破草席一卷,扔进乱葬岗中,被野狗叼食。可悲呼?可叹呼?
曹节见到王甫的尸体被摆在路边,很是感慨,擦拭眼泪说:“即使我们这些奴才能够自相残食,但怎么可以让狗来舔王甫的汤汁呢!”他转头对众常侍说,今天暂且全部进宫,不要回自己的家。诸常侍皆诺称愿行。其中,只少了张让、赵忠、吕强三人,
曹节带着众常侍浩浩荡荡的进宫,让所有人都不得侧目。所有人都知道……又要爆发大事情了。
“中常侍曹节、程璜、夏恽、郭胜、、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求见陛下……”
这一连串的报名让门口的小太监都有些慌张,让里面正是在玩闹的刘宏更是诧异不已。伺候在一旁的张让顿时感觉掉入冰窖。他没有想到,已经经常多病要死的曹节虎死不倒架,宦官集团这样串联的大事,自己居然没有得到消息,看来曹节已经把他和赵忠两记恨在心里了。曹节等依次走入殿内,礼还未行,常侍们全部都跪在地上哭拜不已。
“曹伴这是为何?”刘宏赶紧问道。
曹节哭奏道:“老奴为国家有酷吏而哭。”
“是为何人?”
“阳球也!望陛下明鉴,阳球原是残酷凶暴的官吏,以前三府上书说应当免去他的官职,因为他在九江时的微末功劳,又被提拔任用。像他这种罪过很多的人,喜欢胡作非为,上任之后便大索京师,搞得人人自危,动荡不安,还请陛下不宜让他继续当司隶校尉,以免放纵他的暴虐。”
“陛下明鉴啊!”众常侍纷纷复和,他们已经忍受不了阳球这个叛徒掌握着整个司隶的军权,这好比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如鲠在喉!今天不管怎么说也要搞下阳球,以示对京城暗地里愈发浓重的倒宦之声一次血淋淋的警示!
张让在曹节威慑的目光下,也不得不发声,劝刘宏惩治阳球。曹节这才瞟开了目光,他现在还没有想和赵忠他们算账。
东汉末年,恒灵之时,宦官其实已经与皇帝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皇帝已经逐渐不信任宫外的大臣,或者也可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皇帝都不是信任大臣。皇帝依靠着宦官家奴为耳目臂膀。为自己巩固统治,搜刮享乐,而宦官们依靠着皇权得以抗衡朝臣。并且在地方上大肆安排亲信和亲族得以笼络一些基本盘,并且满足皇帝的需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