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军师-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明亲自动手往火炉里丢着木炭,用力的吹了吹,火势更旺了些。

    釜鼎之内的梅酒开始滚动,韩明拾起汤匙,舀了满满已被递到曹操面前,自己也盛了一杯。

    曹操等候多时,韩明却不开口,让他心里有些莫名的失落。接过温热的梅酒,喝了一口。暖入心脾的感觉驱散了曹操身上的寒气,嘴边白雾缭绕。

    多吃几盏梅酒之后,曹操的腹内已经火。热,脸上也有些许红润。酒壮怂人胆,曹操虽不是怂人,此时却也是再借酒壮胆。想要让韩明为其所用,必须得到韩明的信任。

    曹操抹了抹胡渣,咽下杯中最后一口梅酒。青涩的酸甜味在口中散开,曹操瞧了眼仍在喝着梅酒的韩明,觉得再不说以后怕是真没有机会了。

    曹操开口道:“如今董贼新败,必迁怒于天子,如此大汉危已。若董贼废天子自立为帝,天下诸侯必群起之,大汉数百年基业不保矣。”

    韩明看的真切,曹操说出这番话时候的模样。其中饱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不希望大汉数百年基业覆灭,二是又希望群雄并起。

    如此矛盾的心理,也只有曹操能有了吧。

    韩明清楚,身为宦官之后曹操一直都被鄙夷。若是没有董卓乱政,没有十八路诸侯并起,他根本都不会被任何人称为将军。韩明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了历史,曹操没有刺董的机会。

    以至于这位前期以刺董的英雄之名得到天下许多大才的亲睐没有发生,如今曹操手下缺人。

    天下若乱,曹操可趁势崛起。到时候是自立为帝,还是辅佐汉室就看他个人的念头了。天下若不乱,那他心底最深处那份对于汉室的忠诚会让他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温热的梅酒散出白花花的雾气。

    韩明定睛打量了曹操许久,此刻才决定开口:“曹将军所担心之事,亦是韩明所虑。此番董贼既确定撤军,韩明猜测其必迁都长安。如此洛阳荒废,群雄必定再以此做文章。”

    韩明说完,见曹操听的真切,又继续说道:“董贼大势已去,来年初春必死无疑。届时群雄割据,各据一方。若将军预救汉室于危难,报万民于水火,必将受世人景仰,成万世之名。”

    这一番话韩明是说给曹操听的,他只希望曹操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曹操只微微皱了皱眉,心里暗道:韩常信看出了我有借机发展势力的想法,但也看出了我有忠汉之心,这是在劝我要保汉室。

    一拱手,曹操说道:“若董贼果真如常信所言逼迫天子迁都长安,那如今西凉军败退必不可追,李儒定埋伏兵于途中。”

    曹操的心里本来有追击的念头,此行荆州兵营,若是说服韩明入伙不成,就退而求其次,让他带着荆州兵一起追赶董贼败军。

    不过眼下曹操是明白了,不能追。这是韩明给自己的暗示,既然他会这样,那想来自己要拉他入伙的希望就不大了。

    想到这,曹操有些失望。

    “常信所言,操铭记于心。”曹操的来意没有说完,但是他知道不必要再说下去了。

    韩明见曹操已经起身,看样子是打算好了要走。拾起汤匙再为曹操添了一盏梅酒,将冒着热气的梅酒端到曹操面前。

    “曹将军,青梅入口苦涩,但至心间则甜。”

    曹操一口喝过这杯暖热的梅酒,细细品味着韩明的这一句话的深意。暗自笑了笑:曹操啊曹操!寻才不成,反倒被教育一番。多想了,多想了。

    是的,我曹操那些日子的确苦涩。但是如韩常信所说,必有一日苦尽甘来之时。

    曹操拱手躬身,算是拜别韩明,只是双目之中满满的不舍。

    看曹操如此,韩明多有不舍。这是自己最为敬仰的三国枭雄,如今却被自己撵走了。哎,韩明叹了口气。他知道因为自己让三国事件的加快,曹操帐下没有了谋士。

    想到这里,韩明看着曹操那略显落魄的背影。

    “曹将军,若不惜损三千甲士,可依旧亲往洛阳追赶董贼,守宫令荀彧荀文若,可抵十万雄兵。”

    曹操的身子猛地一震,他没有回身。离荆州营寨有些距离了,但是这一句话他还是听的真切,荀彧,这二字被他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操在此多谢常信了。”

    曹操的声音极为细微,几乎连他自己都难以分辨清楚说的是什么。

    韩明自然是更没有听到,他看着曹操在雪中消散的身影,有些后悔,但也无悔。

    他感觉自己有些累了,回了寝房休息。躺在chuang上没多大一会,韩明咬牙狠狠的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肉。

    “糊涂,糊涂,我怎么被曹操几句话和那谦卑的姿态迷惑了,竟然把自己一手打听的荀彧的消息告诉了他。”韩明有些懊悔,在三国史上,荀彧可是帮助曹操奠定北方基业最为重要的谋臣。

    若是曹操不听劝,选了称霸一方而不是救汉室于水火,那自己不是在为自己将来的强敌发展势力么。

    韩明也没有纠结多时,曹操是值得他这么做的人。当然这种略显糊涂的事,这辈子他也只能做这一次。往后,却是再也不可能了。

    在这中念头下,韩明沉沉的睡了去,甚至都忘了还要抽奖。

    此日直到正午韩明才醒过来,昨晚陪曹操喝了许多青梅酒,脑子现在还有些疼痛。再次想到自己把荀彧‘转交’给了曹操,更是肉痛无比。

    出了营帐,韩明活动了一番筋骨便去找蒯越。

    蒯越在吩咐兵士们做回襄阳的准备,韩明来时刚好看到蒯越在吆喝着。

    “异度,今日启程会襄阳么?”

    “军师起了?正是今日回襄阳,再有一个时辰就动身了。”蒯越放下了手头的事,又看了眼韩明问道:“军师,听说作业曹操来了?”

    韩明点了点头,反问道:“曹操现在还在虎牢关外么?”

    蒯越摇了摇头,指着西边说道:“往洛阳去了,想来是追西凉军了。军师莫不是打算像对孙坚那样,摆曹操一道吧。”

    蒯越是认为韩明既然说出了不出兵追赶西凉军的理由,那曹操精明,来了荆州兵营之后反而在次日一早就去追赶西凉军了。想来肯定是韩明的原因,就像吕布会打孙坚一般。

    韩明没有回答蒯越,望着西方。“曹孟德啊曹孟德,你还我荀文若。”

    韩明想着,既然荀彧让给了曹操,那自己是不是也要从他那得个大将或者谋士来。想到典韦,韩明摆了摆头,那是他先遇见的,不是刻意抢的。

    还有谁?曹操帐下还有什么能人是这个年代就出现的。韩明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按照系统说法违背年龄出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以至于他没想到曹操营中后期谋士。

    韩明踱了半天步子,丝毫没有头绪,突然,韩明猛地站定。

    “陈群,有陈群啊,我差点忘了!”
………………………………

091。孔融陈群

    韩明终于是想起了这位叫做陈群的谋士,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是什么概念,延续了中国古代无数年的体制。

    想到这里,韩明激动不已。如此大贤才,若是为荆州所用,那对于荆州将来的发展前景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陈群究竟在哪呢?韩明开始苦思这个问题,韩明对三国了解的程度不浅,但是他对陈群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以至于方才是想到了荀彧的同乡,才想到了陈群也是出自颍川许昌。

    这个年头的陈群,应该还没有什么作为吧?那就去许昌一趟,正好韩明也想多走动走动了,此番就看看与陈群是否有机缘。

    韩明打定主意,忙与蒯越说道:“异度,你与文将军通报一声,就说我先去许昌走一趟,办些事,忙完再回荆州。”

    韩明说完,也不等蒯越开口,便大步走开。奏之曲韩明找了趟周仓,几日下来周仓的身体也有了好转。韩明看了一眼,与周仓交代一番家中之事。

    做完这一切,韩明决定先把这个除夕之夜的抽奖弄完。不过半个时辰,韩明终于完成了他的抽奖。

    此次系统给予他的三个奖励项目,分别为:技能类:政才,商道;物品类:小马驹百匹。

    寻了匹好马,韩明直奔许昌而去。在三国第一次的单人远行,就这么开始了。

    虎牢关去往颍川的路途也不远,只几日,韩明就到了颍川。颍川前番也遭蒙黄巾大难,得亏陈,荀,庾等几大家族合力,这才力保颍川无恙。

    韩明找了几个人问了问路,得知了许昌的路程,便再次赶路。

    许昌陈家,几日之前孔融从虎牢关归来,寻好友陈群。此刻孔融正在陈家,而陈群则与其面对面交谈。孔融比陈群年长,本来是其父陈纪的朋友,但后来改与陈群作朋友,对陈纪执晚辈礼,陈群也由此显名。

    孔融而立之年,而陈群不过弱冠。

    孔融mo着胡子,手持黑子在棋盘之上轻轻按了一下,随即大笑道:“长文,你输了。”

    那少年陈群笑了笑,看了眼孔融说道:“文举兄糊涂了,这颗可是我的子。”

    陈群点了点棋盘之上一处,他算是看出来孔融肯定是看错,误把这颗旗子当作是自己的了,不然也不会妄言赢了。这么一看,孔融刚刚下的这颗子其实是将自己逼近了绝路。

    “哎,绝路。绝路啊。”孔融叹了口气,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陈群从孔融的叹气之中猜测出,这位年长自己十岁的好友是想起了那不愉快的事情。

    前番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相。

    孔融到了北海之后,本想借机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反董。可是他做这些事情的短短一点时间之内,黄巾最为猖獗的北海国黄巾尽数转移。

    后来孔融才知道,原来是荆州那边出了个什么人物,短短的时间里就将黄巾打的如落水狗一般。从而导致了各州各地的黄巾贼的气势衰弱,互为依靠。

    北海国的黄巾,却是散的散,跑的跑,有些胆大的去其他地方救援了。孔融至此免了一灾,后闻十八路诸侯讨董便参加了。

    陈群想来这好友说绝路,也不为过,他确实一度被董卓逼上了绝路。陈群笑了笑,将那颗被孔融看错的棋子拿开。“文举兄得天时,有贵人相助,他董卓再骄横也落得个今日下场。”

    说到贵人二字,孔融来劲了。扒拉着棋盘,把所有棋子打乱,掩盖自己的败局说道:“此番虎牢关一役,西凉军不战而退,并非十八路诸侯之威,实则是一人之力。”

    陈群想来在颍川,寸步不出家门。对外面的消息没有那么敏锐的嗅觉,何况连讨董的当事人都是才回来。他又哪里知道,不过孔融说这讨董是一人之力,倒是让他十分感兴趣。

    “文举兄请讲。”

    孔融笑着抹了抹胡子,小胡渣坚。硬无比,笑道:“此人名叫韩明,字常信,荆州南阳人士。”

    听到韩明时,陈群猛地一下站了起来。用不敢相信的目光看着孔融:“文举所言当真?”

    “当真。”孔融给了陈群一个确定的信息,他知道陈群对那与自己年龄几乎相仿,但是作为却远远大于自己的韩明有些不甘。

    在陈群的心里,有一种要与韩明斗一斗的心理。

    陈群高声说道:“一弱冠小子,怎可在数月之内做到如此能耐?不知他是否在荆州营中,担任文职,还是武将?”

    陈群对于韩明的了解,是从孔融那里来的。孔融早早就跟他说过自己在北海之所以能从黄巾之中脱身是靠韩明,并且孔融把韩明的很多信息都打听了。

    所有陈群知道,韩明教书,求雨,守南阳,救宛城。这一切他都知道,只是他以为不过是个得了些运气眷顾之人罢了,不算真的是个大贤才。而且他认为那些计谋或者一人之力在黄巾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事情,都是人云亦云的夸大了。

    当然这代表了韩明至少能文能武,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孔融看着陈群不断便会的表情,笑道:“韩明担任荆州军师,文聘任讨董主将。”

    陈群再惊退了几步,军师一职可不是随便一个有点能耐的人就能当上的。陈群自问颇有学问,他虽不擅长军事方面,但是政事却是他的专长。

    可如今他还没有作为的时候,就听自己的好友说了这么一个人,当然心里不是很舒服。

    “军师,军师,他能担任军师,我陈群若是往荆州,定能做谏议大夫。”陈群显然是有些不服气。

    看向孔融面带笑意的看着他,他又补充了一句:“若不是我看刘景升无能之辈,而新任州牧刘琦我不了解,早就去荆州谋出路,此刻定不比他韩明前景要差。”

    孔融还是满脸笑意:“长文在我面前一直表现出文人相轻的模样,但是却以为是我不知你心里其实是钦佩那韩明的。”

    孔融到底与陈群是好友,只一句话就道破了陈群的心思。

    陈群被孔融点破,但仍不承认,犟着头皮说道:“我要是遇见他,不会给他好看。也让他瞧瞧,我陈群的本事。”

    孔融还是笑着摇摇头,这陈群,年轻气盛不假,但是心里佩服别人,嘴里就是死犟着不肯承认。

    当然,最近孔融也在想,是不是去荆州投刘琦。天下将变,大势不定。北海那边他是长久待不得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他不是做割据一方的诸侯那块料,做个臣子到很在行。

    只要天下变成割据之势,他在北海迟早要被人视为嘴中肉。若不早早的寻个谋身之地,孔融不知将来如何在这乱世之中立足。

    在他看来,像韩明那种人才都能认可的人,他去肯定不会失望。至于眼前的陈群,他此行前来就是想问问陈群是否一起。

    但是看眼前的情况,陈群是一时半会拉不下脸了。

    得想个什么办法劝劝长文,早些去,也多些资历不是。又该如何是好,孔融有些不解,只好再次摆好棋子说道:“来,长文,继续下棋。”

    正苦苦的往许昌赶路的韩明,是没有想到,此刻许昌陈家。孔融陈群二人的心里,一人正想奔赴荆州与自己共事,一人在心里暗暗佩服自己,却拉不下脸面。

    韩明的屁股颠地有些痛,咬着牙说道:“为了陈群,忍了!”

    “驾……”
………………………………

092。脑洞大开

    一路奔波,韩明总算是见着了个人多的地儿。按照前面遇见的农夫指点的路,这里不出意外应该就是此行的目的地许昌了。

    韩明左右看了一眼,并没有城墙之类的写着许昌二字的标识。想来是他抄了什么路错过了许昌城门,直接进。入了城内。

    不知身处是否是许昌,韩明打算找个人问问。

    “老人家,请问这里是许昌境内了吧。”韩明双手合十,问身前一老翁。

    老翁的胡须斑白三寸长,见眼前小生颇懂礼数,答道:“此地正是许昌城,小子是来许昌是寻亲还是为何?”

    老翁是对韩明的礼貌有些好感,便想帮人帮到底,从韩明的口音中听出不是本地人,便多问了一句。

    “老人家,我是来寻人,为许昌大户陈家而来,不知老人家可知?”韩明见老翁热情,也就省的再去问其他人了。

    韩明说到陈家之时,那老翁的脸上露出一丝疑惑。随即问道:“大户陈家,小子说的莫不是陈太丘?”

    陈太丘是号,真名陈寔。是陈群的祖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韩明在脑海里微微搜索了一番,便得到了这个答案。这么说眼前之人就是知道陈家了,韩明有些兴奋。

    “正是。”韩明脸上喜色丝毫不做掩饰。

    韩明没有料到,这老人家突然笑道:“老朽是陈家官家,陈长生。既然是为家主而来,那便随我来吧。”

    陈长生说完转身就走,他前方带路,韩明紧跟其后。

    没想到,真是无巧不成书啊。韩明在陈长生身后窃笑,刚来许昌问的第一人竟然就是陈家的管家,倒是也省了许多事。不过韩明也能由此推断,这陈家在许昌的势力确实广大。

    二人不紧不慢的走了约半个时辰,至一显赫府邸前。抬头看去,陈府两个大字赫然的在府邸门上。

    陈长生对韩明叮嘱一句,问了韩明姓名之后,道是自己先行回去通报,让韩明稍作等候。

    韩明只点点头,客套一句劳烦,也不再有其他行为,只在门口静静等待。说服陈群,势必是要花点功夫的,韩明正在考虑如何去做。

    陈长生步子较慢,踱了许久,路途之中经过侧院。此时孔融,陈群二人正在闲聊。

    陈群眼角看到陈长生,便多嘴问了一句:“阿伯不是出外遛弯了么,这才几时便就回了。”

    陈长生欠身说道:“少公子,我遛弯时遇一人问路,细问之后,得知是来拜访太丘老爷的。”

    “祖父不在,父亲也出外了。来的是什么人,不如就让我去接见吧。”陈群拍了拍手,起身就朝陈长生走了过去。

    陈长生回道:“说是南阳韩常信。”

    陈长生一句话说完,陈群愣了愣。再次问道:“何人?”

    这一次陈长生还没开口,一旁的孔融却是小声的先嘀咕了一句。“南阳韩常信?为何如此之巧,昨日才说起他,今日他就来拜访了。”

    孔融的这声嘀咕二人都听到了,陈长生就没有回答。

    陈群一摆手,示意陈长生退下。此刻他的心里却是糊涂的紧,也没有顾上什么礼节。好在陈长生不过是赐姓的管家,也无大碍。

    看了眼孔融,发现这一位也是若有所思。陈群便不多问,只说道:“文举兄,虽不知韩常信为何而来,但是今日就看我去会会那韩常信。”

    孔融尴尬一笑,这陈群又来了,寻了机会肯定是要与韩明比试一番的。不过孔融的心底也有着自己的心思,不管今日韩明为何而来,他得了机会,要向韩明表露自己欲往荆州发展的心意。

    韩明在门口无聊的踢着石子,想到老人家走路慢,也就释然了。

    吧唧,一块石子被韩明踢飞。

    顺着石子飞起的方向,韩明看了过去。眼前不知何时出现了两个人,一老一少。二人的气派不凡,看样子不是寻常人。

    见韩明看到自己,陈群小声对身边的孔融说了一句:“我就说此人所作所为,多有被人夸大之说。你只看他方才,如孩童般玩闹,在门口等候的耐心都不足,就知不是大贤大德之辈。”

    这是陈群给韩明的第一印象的评价,当然,孔融知道这里面有着不少陈群个人感情。色彩参杂。

    至少在他看来,韩明的行为很正常。不过孔融也不知道,他这么认为也是有着自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孔融先行上前一步,至韩明身前问道:“阁下可是南阳韩常信,破黄巾,败董贼的韩常信?”

    虽然知道了韩明的名字,但是他还是谨慎的确认了一番,以免是来了个同名的人,那样自己若是一通表露想要去荆州的心思之后,发现不是他认为的那个韩明,就闹了笑话。

    韩明在孔融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将他打量了一番。按照孔融的年纪来推断,自然不是陈群了,按照他的观念陈群与他的年纪差不了多少。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孔融看到他的第一时间没有以陈府主人的礼节相对。由此,韩明更加确定。

    韩明拱手回道:“正是,阁下是陈府客卿?”

    孔融仪表不凡,韩明想既然不是陈府的人,如此气势也应该是个客卿之类的了。便有此一问。

    孔融刚想开口,那陈群却是上前来了,看着韩明一边打量着一边问道:“你怎知文举兄不是陈府之人,就乱言为客卿。”

    孔融干笑一声,手在背后轻轻的扯了扯陈群的衣角,示意陈群不可做的太过。毕竟是陈府的来客,当有待客之道。

    可是陈群不理,仍是用质问的眼光看着韩明。

    韩明从陈群的身上感觉到了一股浓重的火。药味,但是这种火。药味与他当初在蔡瑁等人的身上感觉到的不一样。不是那种排挤的火。药味,而是一种刁难的感觉。

    莫不是我在什么时候得罪了眼前这人?

    韩明心里飞快的想着,文举兄。一个而立之年的人,被一个二十左右的人称为文举兄,那此二人到底是什么人?陈长生说去找陈家之人来接见自己,来的就肯定是有一个陈家人了。

    那么眼前这二人,而立之年的明显不是陈府的,那么这小辈是?

    文举,文举。到底是谁?韩明在孔融的身上开始搜索一切可以用的信息,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