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赢了?”周围的人连忙问道,有点还想挤进去看。那人诚实地说道:“那契丹人先射,好像中靶了。我们的禁军后面射,好像也中靶了。”
“都中了,怎么就赢了呢?”周围的人很是不解,有些心急的都想窜进去看了。但看到手按刀柄的御前侍卫们,这些人才停住了,急得挠头搔耳,烦躁不已。
那人嘿嘿一笑,带着点老实人的狡猾,说道:“要是那些个契丹人赢了,那些大官岂不是一个个都黑着脸?可这些大官一个个喜逐颜开,还不是赢了?”这人的观察力实在不错,从旁人的神色便能推断出输赢,果然是有些阅历之人。
周围的人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可还是有人不服,说道:“你刚刚才说射了一箭而已,怎么就这么分出胜负了?”
那人词穷不能答,讪讪地低了头,继续在夹缝中查看赛况了。
此刻,凉亭中的众人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唯有萧元揽是一个耿直的汉子,最服英雄。见此神技,自知是比不上的,用契丹话说道:“你是英雄,我萧元揽比不上你可以告诉我,这一箭是怎么射出来的吗?”
卢尘洹皱眉说道:“你说啥,我一句都没听懂”
萧元揽却神情恳切地看着卢尘洹,好似认真学习一般。这会,契丹副使才算回了魂,用汉话说道:“将军,他是向你请教如何射箭,如何射出这神奇的一箭。”
卢尘洹淡淡地说道:“没什么,多练练就是了。”
陆承启本来还是没有回过神来,可听了卢尘洹这句话,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不是欧阳修《卖油翁》里面那个牛叉轰轰的卖油老头的神句吗?一句“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简直就是古代装13最佳典范啊
在这个异时空,陆承启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大文豪,只可惜他的《醉翁亭记》等好文不能现世了。没想到今日却看到了不同版本的《卖油翁》。陆承启被雷得差点当场出糗。
契丹副使把话翻译成契丹话之后,萧元揽一个长揖到地,算是恭谢了卢尘洹的指导。
耶律良叹道:“如此神技,吾等无人能及,服也”不由他不服。这样的神技,就算是任何一个契丹人来,也不能保证做到。耶律良也善射,知道做到这样是多么困难,不仅需要力道,精准度,敏锐的观察力,还有马匹的起伏度也要探索得一清二楚,四者缺一不可,才能射出这一神箭。而卢尘洹好似轻而易举一般。他怎么能不心服?窥一斑而知全豹,耶律良便知道,论射箭,有卢尘洹在,契丹人没有赢的希望。
陆承启“谦虚”道:“是谁赢了?朕看卢胖子的箭靶上没箭嘛,换言之,不就是契丹使团赢了?”
原本表面虽看不出神色的卢尘洹,内心却沾沾自喜,心道:“好在箭技没有退步,不然可就要出丑了。”乍闻陆承启那句话。差点一个踉跄,顿时由喜转悲,一脸悲愤地看着陆承启。
陆承启却视而不见,心中却道:“你这死胖子。恶心了我,我也要恶心恶心你”
好在契丹人虽然厚颜无耻,却也没高丽棒子那样无耻得没有了底线,对于输赢问题,他们还是很看重的。契丹人也很重英雄,对于有真材实料的勇猛之人。他们是绝对的崇拜。只听耶律良说道:“陛下或许不懂射箭,卢将军神技,岂是吾等能及的?”
陆承启这才装模作样地“疑惑”看了一眼悲愤的卢胖子,说道:“这么说,就是卢将军赢了?不需要再比试多几箭了?”
卢尘洹此刻在心中已经谩骂了一百遍陆承启,满脸悲愤地看着陆承启,好似比那窦娥还冤。本来还以为到手的富贵飞走了,却不料契丹人为他说话,心中顿时有一种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的感觉……
耶律良自愧不如,摆了摆手说道:“无需再比了,卢将军在,吾等无需再献丑矣。陛下,吾等即将回转辽国,饮宴之前,需得谈妥两国事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其实耶律良之前的想法,也是按高丽国使臣崔介安的办法,以回国为由,逼迫陆承启妥协。但这场比射下来,见识到了犀利的神臂弓,以及汉人箭技的厉害,耶律良心中引以为傲的骑射,突然就没了信心。这样的打击是很大的,被人在最擅长的领域击败,要不是奋发图强,就是彻底沉沦。耶律良应该是属于后者,所以他提出了尽快解决谈判一事。
陆承启笑道:“耶律大使可是想好了?”
耶律良点了点头,说道:“吾等的最后请求是开放榷场,两国互贸。百万贯钱的赔付,以贸兑通。”
陆承启没有急着答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缓缓地说道:“不知如何个兑通法?”
契丹副使说道:“我们用贸易的名义,送来牛羊,你们把耶律涅鲁古等将军送回辽国来,便算是用贸易兑通了。”
陆承启心中好笑:“这不是把那些契丹将领当做货物来卖了吗?不过,他们也确实是货物,专属大顺的货物”
假装迟疑一番,陆承启才慢慢地说道:“可以,但朕还有一个要求。”
耶律良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朕要与你们辽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才能开放榷场。榷场是唯一的,而且榷场百里以内,不能有任何军队存在”陆承启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容质疑。此刻,作为一位皇帝,陆承启的威严才显露无遗。
耶律良和身后的使团用契丹话商量了半天,争执不下,每个人好似都不甚赞同。见陆承启没有了耐心,耶律良赶紧说道:“陛下,吾等商量过了,永久互不侵犯条约,吾等没有这般大的权力。若是一两年,吾等还可做主。”
陆承启心道:“两年也好,比我的底线一年好太多了。唉,军队不堪驱驰,总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心中虽这么想,口中却说道:“两年太少,至少五年”
契丹副使听了,立即叫道:“五年太多了,三年”
陆承启见他们落入毂中,狡黠一笑,说道:“三年就三年罢,击掌为誓”陆承启知道草原民族算是看重发誓的,也算是另类的盟约了。
契丹副使看到了陆承启的微笑,知道自己中计了,懊悔不已。耶律良瞪了他一眼,他默默地低下了头。
“三年就三年罢,希望陛下说话算数”耶律良叹道。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五章:条约细节
陆承启笑道:“不知道耶律大使什么时候回国?”
耶律良说道:“吾等出来时日久矣,最多再逗留一日,便要回国了。”
听了耶律良的话,陆承启沉吟了一会,说道:“也罢,今日便谈妥细节吧。礼部尚书何在?”此刻在随行百官里面的礼部尚书,听得陆承启召唤,连忙出列说道:“臣在”
“冯卿,你现在便与耶律大使谈罢,朕对细节方面不甚了解,还是你来。”陆承启淡淡地说道,并没有掩饰他的不懂之处。
冯承平还真想撂担子不干,由陆承启一手包办了。按照陆承启的授意,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已经超出了冯承平的认识。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唯一的目的就是保住国家核心利益以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这些个词汇,冯承平连听都没听过,还是陆承启解释了半天,什么是核心利益,什么是主权,领土又是怎么回事。
冯承平那个装满了经典,儒家学说的脑袋,弄了半天,才明白核心利益是维护大顺朝的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主权是指一个国家能**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领土完整好理解,但陆承启的意思是,大顺朝是建立在历朝历代上面的,汉代的领土扩张到哪,哪里便是我朝故土;大顺的军队曾经打到哪里,哪里也是曾经的领土。就算一时占不回来,也要想办法打嘴仗,占点嘴上便宜。说白了,就是强硬到底。
冯承平被陆承启绕到疯了,儒家学说里面,哪里有如此无赖的思想?也不知道杨太师当年是怎么教导陆承启的,一肚子坏水,根本不像是饱读诗书之人。一口一个利益,一口一个买卖,这不活脱脱是一个市侩商人吗
冯承平不想接这个差事便是这样。陆承启的话,让他直接怀疑自己读了三十多年的儒家学说是错的,因为陆承启言辞铮铮地说道:“在谈判桌上,没有朋友。只有敌人跟敌人讲仁义道德,就等于是送羊入虎口肯定,也是必须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放心,有朕在你们的背后支持你们。有大顺朝廷在背后支持你们,有万万大顺子民在支持你们,你们怕什么?”冯承平和刘庚前往谈判时,陆承启如是说道。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为了保住自己的铁饭碗,还是捏着鼻子认了吧冯承平心中哀叹一声,还是应声而出,在文武百官面前,像一个市侩商人一样,与耶律良争执起来。
看到平时温文尔雅的冯承平如此不顾形象地与人争执。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惊得眼珠子瞪大,好似不认识他一般。
唯独陆承启脸带微笑,饶有兴趣地看着。心中却道:“早知道契丹人就一场比赛射箭就认怂,我就不弄这么多虚的东西了,直接单刀直入,逼他们认输就是。嗯,也是了,金庸笔下的耶律洪基不也是这样,看见武功卓绝的萧峰,不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直接与他结拜成兄弟,封了南院大王的大官?看来这是契丹人的死穴,这一点倒是得好好利用起来。对了,萧峰。听王韶说,确实有萧峰这个人,我还以为是金庸杜撰的人物。就是不知道这萧峰这厮,武功是不是也一样这么厉害,比这卢胖子怎么样?”
陆承启想着,想着。眼睛却是瞥向了卢尘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这个大腹便便的胖子,颇为惊讶这样的胖子还能如此敏捷,难道他也是有功夫在身的?
卢尘洹见陆承启打量起他来,心中一喜,装作憨厚的模样,冲着陆承启咧嘴一笑,心道:“小皇帝注意到我了,嘿嘿,这一番风头可没白出想我学武多年,总算是在人面前露了脸了。我那个固执的师父,恐怕也没想到我有今日吧”
见到卢尘洹这般模样,陆承启差点忍俊不禁,赶紧板起脸来,扮作严肃的模样,将注意力放在了冯承平和耶律良这边,心中却道:“这个卢胖子,倒是一个活宝”
陆承启为什么对卢尘洹另眼相看?皆因卢尘洹的体形,让陆承启想起了前世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一个胖子。两人从小穿一条开裆裤,一起逃过课,一起挨过打,那是陆承启对前世,除了父母之外,最为重要的记忆。重生过来这么久,每日的政务,已经把陆承启死死的拖在垂拱殿之中。大顺朝内忧外患,他也不敢放松。导致除了周芷若,一个知心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个皇帝做得可真寂寞啊
陆承启心中叹了一声,心道:“怪不得皇帝在古代要称孤道寡,做皇帝,可真的很寂寞啊”他想起了苏轼,沈括,杨泓,唐勋,苏颂等被他重用的大臣,这些只能说是他的臣子,却难称得上是朋友。哪个臣子敢和天子称朋道友,恐怕是嫌命长了。陆承启也不可能放下身段,与他们交朋友,不然一点天家的威严都不存在了,怎么能服众?
想到这里,陆承启突然有点明白了,为何古代许多帝王心态都很扭曲。这么多烦心的事情,没人诉说,憋在心中,久而久之,戾气越攒越多,性子也会因此而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没了马皇后,行事越发乖张;明成祖朱棣,没了徐皇后,也犯了很多错误。
陆承启想到这,不由得心中警醒,他很怕自己以后也会成为这样的人,那样的话,祸害的就不止是他自己,而是整个大顺朝廷,整个大顺子民了。
此时,冯承平和耶律良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两边的副使,都一一把条款记在宣纸之上。细节包括大顺不输送任何战略物资,包括粮食铁器矿石盐武器弓箭等。双方在大顺檀州和辽国北安州之间设榷场,双方军队不得进入百里以内,一旦进入,条约作废。呈与陆承启过目一番之后,便让内侍请出传国玉玺,正正方方地盖了两个大红印。
这条约一式两份,顺辽各执一份。双方确认无误之后,即刻开始执行。耶律良等契丹使者,见尘埃落定,才松了一口气。
而后,陆承启宣布在玉津园内摆宴,为契丹使团践行。文武百官御前侍卫皆可参加,有道是“普天同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六章:宴后问武
玉津园之大,超乎陆承启的想象。他没有来过所谓的南御苑,也不知道这玉津园如此华丽,如此奢靡。也是只有前朝皇帝舍得花钱修建,陆承启可是舍不得出这个钱的。占了这么多良田,仅供皇室娱乐,不准百姓观看,实在是暴殄天物。
皇帝政事繁忙,又有几何能来一次?占地近十顷,亭台楼阁不胜其数,也算是皇家才有这个魄力修建了。
在君臣入场之前,要由专供宫廷饮食的翰林司御膳房和御厨等多个部门多达百人一起在宴会现场摆设好桌椅与餐具,具体安排则清楚地表明了等级尊卑。
皇帝陆承启的宝座当然设在宴会举行的会宁殿的正中间,座前为“御茶床”也就是餐桌,桌上陈设着珠宝做的人工花枝若干盘珍鲜水果,还有仅供观赏的果盘,盘中是蜜饯水果雕花瓜果叠成的宝塔。
宝座对面,安设四行座位,第一行为高座凳,铺锦垫,每座前各列一张矮桌,陈设雕花或蜜饯瓜果堆垒的果盘,由内阁十二大臣众上一品官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这些辅弼君王的官职,多为虚官等人与辽国使者就坐。其后的三行则改为矮坐凳,三人分享一张矮餐桌,入座者也为朝廷重臣,如各部尚书各枢密使等。额,要不是陆承启还没有子翤,或许连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要宴请上了。
其余大臣以及辽国低等随员的座位设在大殿之外两旁偏殿的廊檐之下,同为三人一桌,桌上摆设环饼油饼枣塔垒成的“看盘”,纯为装饰,不许真吃。此外尚有更为低阶的军官,如御前侍卫和陪射禁军,则是在“山楼”之后排设席面。真是天子请客,倾朝赴席,人数众多,场面格外的浩大。
整场宴会的持续时间相当之长。以致必须分成上下场,称为“前筵”与“后筵”。上半场一共为饮五盏酒的环节,下半场则为四盏酒。每一轮都包括三杯酒,由一部尚书带头首先向陆承启敬酒。群臣陪饮;再向内阁首辅敬酒,群臣陪着喝;最后是象征性地给其他部门的百官敬酒,大家伙一起干杯。
这一轮轮的展开很像是在表演,遵循着严格的程序。殿栏杆前会站有一位称为“看盏”的教坊艺人,每次敬酒。他都会用抑扬腔调高唱“斟御酒”或“斟酒”,同时把双袖像仙鹤展翅一样舒开,再缓缓落下,拂落在栏杆上。
然后,陆承启会举起酒杯,从东向西展示,表现出邀群臣共饮的姿态。因为殿外的宴席看不到殿上动静,所以殿门边还会站着一群“宣赞”,轮班随着皇帝的动作躬身扬声宣布“饮酒”三次,这时群臣需齐齐站起。向陆承启行礼,立着把杯中酒饮尽,并再次行礼,然后才能就座。
如此周而复始地重复五轮,想必颇为辛苦,所以很人性化地安排了中场休息。有趣的是,休息时,按照礼仪会派人来赐给群臣各种绚烂的人造彩花,群臣都需将这些花儿簪到冠上,然后一群大男人花枝招展地重新上场。
陆承启则会起身回避改穿便服小帽。本来帽上也要簪些小花。陆承启大是皱眉。重生的他,哪里肯带花,这根本不符合他的审美嘛拒绝之后,便回到御座。这时候。“后筵”才算开始,仍是一轮轮的敬酒饮酒,到第九盏才算终席。
皇帝宴请自然不能仅仅是喝酒,从第三盏起,开始由太内侍们跪着把下酒熟食传递到各张餐桌上。
非常奇怪的是,相对大顺朝丰富到眼花缭乱的美食。这场最高规格宴席上的馔品倒更像是简餐。
每一盏提供的吃食从三种到五种不等,大都包括一种烤肉或烤串,汤羹或水饭带汤米线一道,以及类似包子烧卖的带馅点心,烧饼或肉饼,甚至会包括什锦咸菜。显原来这些简单的菜式,主要考虑上菜便捷,摆设整洁美观,与宴人吃起来也利索干净,避免吃相不雅。
也是从第三盏起,在伴随着百官酒的舞蹈之后,会有一场花样纷呈的短暂表演,依次为杂技类似群口相声的“杂剧”片段男子蹴鞠女童群舞等等。
这种安排不仅为了场面漂亮,也是留给大家吃饭的时间。可是,每一次内侍们送上食品之后,群臣还是要起立谢恩,所以整个宴会都在不断起身行礼归坐当中重复,谁也不可能吃个踏实。
这样繁琐的礼仪,别说陆承启,就是契丹使团他们也不大有吃的兴趣。但是毕竟整个宴席过程漫长,其间难免肚子饿,可以随手拿个肉串或者馅饼之类聊以充饥。这么多菜也不用怕浪费,按照习惯,这些食品事后可以由大臣们带回家,再分赠给亲友知交,以示皇恩雨露均沾。
这一场宴席,不仅大家吃得不开心,花费也是不小的。单单所用食材,也须几万贯钱。要不是契丹使者这么多年第一次来,厉行节约的陆承启,可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但想到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增长,皇庄一月也有六十万贯的收入,这点小钱还是花费得起的,陆承启才点头同意大张旗鼓办宴席。
好不容易宴席总算过了第九盏敬酒,陆承启用的是白开水,自然是一杯杯喝得面不改色。可一些酒量浅的重臣,此刻便显得有些醉醺醺的了,以工部尚书黄锡时为最。陆承启连忙差遣内侍送他回家,已经七十多高龄的黄锡时,陆承启还真的怕他一个不小心中风就挂了。
待得到了戌时三刻,这场累人又不饱的宴席总算落下了帷幕。陆承启退场之后,内侍宫女们才能用饭。陆承启自是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然肯定会说腐朽的封建社会的等级过于森严了。
龙辇起驾,不多时便到了安化门。此刻安化门上张灯结彩,好似过节一般。陆承启忍不住问道:“为何这般结彩?”
射箭功臣的卢尘洹陪伴左右,他倒是眼尖,看见了灯彩上面的字,他笑道:“这是百姓们恭贺陛下伴射得捷,所以张灯结彩。”
待得行近之后,陆承启也看到了灯彩上面的字,疑惑地问道:“卢胖子,你识字?”
卢尘洹赶紧说道:“识得不多,也就千余字。”
陆承启笑道:“不曾想你这胖子还是个文武全才。与朕说说看,可是会武功?”
卢尘洹倒是没有隐瞒,说道:“末将的确会武,而且武艺不差,寻常大汉,二十余亦不能近身。”
曾经是金庸迷的陆承启,对武功颇感兴趣,继续问道:“那你会些什么功夫,九阴真经会吗,九阳真经会吗?或者是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一阳指,六脉神剑……??”
陆承启说了一大堆武功的名字,卢尘洹都苦笑地摇了摇头,说道:“这些武功,末将从来没有听过。”
闻言,陆承启微微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又提起了兴趣,问道:“那你会些什么武功?”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纳功
卢尘洹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地说道:“末将也不知道是什么武功,末将那师父说了,这套功夫,不过是江湖上二流的功法而已。”
陆承启闻言愕然:“还真的有江湖啊?不对,你是说二流的功法,二流的功法也能这般厉害?”
见卢尘洹一脸不信的模样,卢尘洹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良久才慢慢憋出一句话来:“末将从未踏入过江湖,只是听师父这样说。江湖是个什么模样,末将倒也想知道。”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是庙堂之上,还是市井之中。江湖说穿了,就是一种规矩,约定俗成的规矩。陆承启不知道,他亲政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好像已经触动了某个阶级的某个利益了,以至于坏了所谓的江湖规矩。
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陆承启建立监察司,吓得所有官吏不敢伸手,这是坏规矩之一。设皇家军校,提升武人地位,惹得诸多文人不满,这是坏规矩之二。设皇家大学,又触动了天下读书人的地位,此乃坏规矩之三。设皇家银行,使得铜钱再一次充盈市场,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此乃坏规矩之四。
好在没有触动天下地主最根本的利益土地,不然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要是弄得天怒人怨,陆承启的皇位也怕不保啊
好在陆承启即使没有这样的见识,也知道此刻不宜求快,而要求稳,才使得暗流汹涌的大顺朝野内外,没有爆发点而已。首先,陆承启的改革,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些地主阶级不敢轻易造次。其二,这些所谓的规矩,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要不怎么称之为“潜规则”?最后,他们也知道占不住大义的名分,闹起事来他们不占便宜,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