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弹指便能平定的事情。
陆承启现在,缺的是一个借口,巩固《大顺律》法律地位的契机。若是借机把王家家主违抗圣旨一事炒大了,从而使得《大顺律》深入人心,扭转家法比国法大的真实情况,那便是利大于弊了!
想通了这一点,陆承启哈哈一笑,说道:“梓童不愧为朕的贤内助,朕明白如何做选择了!”
周芷若见陆承启没有了烦恼,心中也是快慰,掩嘴偷笑道:“陛下如此瞻前顾后,都有点不似先前的性子了。”
听得她这么一说,陆承启也深有感触,说道:“是啊,朕是知道得越多,便越来越迷失了自己。好在是梓童提醒,若不然,朕又得做错事了。朕不敢想象,若没有了梓童,朕该如何自处?”
陆承启说得煽情,周芷若也红了脸庞,啐道:“陛下在说甚么话!只要陛下不嫌弃臣妾,臣妾定是一辈子陪着陛下的。”
陆承启此刻心情大好,忍不住开起了玩笑道:“梓童现在牵挂福利院多过朕许多了罢,又怎么能够陪朕一辈子?”
女子的敏感,听得这句话的周芷若,立时便想:“是不是陛下有怨言了?”
心念百转之下,周芷若才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是不是臣妾做错了甚么?”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女子就是这么贤良淑德。哪怕自己没有做错什么,都要先认了错。毕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已经深深刻在这个时代的女子心中,不敢稍稍逾越。
虽说这么一来禁锢了女子的思想,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常言道,三日不读圣贤书,便觉面目可憎。可见圣贤书确实能使一个人的素养得到提升。而圣贤之道倡导的,莫过于夫为妻纲了,换成更能明了一些的话,便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欢心”。
也只有这个时代的女子才能这般自我检讨,要是换做后世的女子,就算是自己错了,也要想着怎么推卸责任,让男友觉得是他错了。要是跟这种女友讲道理,根本没门。不然的话,你赢了道理,输了女友啊!
陆承启感慨良多,才说道:“朕不过开开玩笑罢了,梓童为何这么说?梓童做得很好,皇庄现在居然能月入百万贯,福利院也让越来越多的孤儿入住,朕还能说什么?虽然这些都是朕的主意,可没有了梓童,朕不敢想象这些事,别人能做成什么模样!”
听得陆承启的赞美,周芷若心中如同冬日里喝了一杯温水,直暖人心。
两人絮絮叨叨,说了半夜悄悄话,不外乎如何办好福利院,以及日后的施药局,养济院的事宜。说着说着,忙碌了一日的陆承启慢慢陷入了睡眠之中,唯有周芷若躺在龙凤床之上,望着这个尚存稚气的男子,心中爱极……
月如钩,悬挂天边。繁星稀疏,偶尔虫鸣传来,打破了寂静的黑夜。又是良辰一夜,佳期如梦。(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龙
静谧的夜色中,水泊中微波荡漾。
清风拂过,芦苇随着风摆动。
只是这样的景色,在水泊中住惯的人,不算得新奇。或许只有没有见过湖泊的人,才会有所感叹吧。嗯,包括文人骚客。
梁山山麓之下,一直延伸到水泊之中。一座高大的水寨寨门沿岸而立,相比起大顺水师的寒碜,水贼更像是正轨水师多一些。
水寨外面,战船横陈,旌旗猎猎作响。粗略一数,高大的战船不在二百余艘之下,其余小船更是如同水中鱼群一样,密密麻麻停靠在更远的地方。
靠近水寨寨门的哨塔,也是依山而筑,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即便是夜晚之中,水寨里面传出来的叫骂声等,在十余里外亦能隐隐听得见,足见这梁山之上,聚集了多少水贼。
也难怪,大顺武风盛行,虽然朝堂里面重文抑武,可民间的侠客却是很吃香的。即便是正史上的北宋,亦是如此。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北宋百姓多以习武为荣。否则在乱世之中,没有自保之力,那是很危险的事情。传闻宋太祖赵匡胤的武艺也很高,曾传下太祖长拳。
大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皆因前朝乃胡人立国,虽然被汉化了,尊崇武风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大顺∈,w○ww。之所以尊文抑武,不过是为了消除前朝的影响,笼络人心。但矫枉过正的后果,便是开国仅仅五十余年之后,便让异族欺辱到家门口了。换做前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中原皇朝不去欺负别人就算了。怎么能让夷蛮肆无忌惮的横行?
接下来的五十余年。不过是稳定人心的过程,竭力消除前朝的影响。也由此让科举更为盛行,恩科几乎隔两年就开,相比之下,武人连出头都难。
但民间又武风盛行,“侠客们”没了前程,又不甘心种地,除了落草占山为王之外。还有更好的出路吗?
去当兵?你不过是一炮灰,在箭矢横飞的战场上,一个不留神就挂了。还不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来的豪气!
为什么大顺境内,剪径蟊贼多如牛毛?根源便在此处!剿匪不是目的,宣传政治才是目的。陆承启早就把大顺武人的心思摸透了,有了监察司,在大顺境内,鲜少有陆承启想知道却无法得知的事情。
打仗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为了政治意义而服务的。若说陆承启最惋惜哪一个名将,莫过于岳飞了。他本领很大。却不懂政治。他一心攻打金国,金国也确实被他打得节节败退,仅差一步便能光复河山。奈何他心中想的是迎回二帝宋徽宗、宋钦宗,这将南宋皇帝赵构放在哪里?二帝回来之后,他们是皇帝,还是赵构是皇帝?
岳飞乃一届武人,哪里懂得其中的道理?精忠报国,他做到了精忠报国,可惜不被天家认可。秦桧不过是为赵构背了黑锅罢了,真正要弄死岳飞的,不是秦桧,而是赵构。没有赵构的默认,秦桧能连发十三道金牌?
历史的真相总是被掩盖,只有做到感同身受之后,才能揣测一二。陆承启此次剿匪,也是为了他的政治目的。一来是清除匪徒,这个是真的,也是为百姓着想的。二来则是清通商路,使得商业能更好的发展。第三,任何人都想不到,这是陆承启为了大兴水师而设下的圈套。
为什么卢尘洹刚刚平定太原王家,就被陆承启一道密旨遣往山东路东平府水泊之中进剿水贼?明明知道禁军都是步兵,派去打水贼,这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
陆承启会这么没常识吗?
当然不会,自然是要卢胖子觉得此事不可行,然后上奏疏,说要自己派出水师围剿,自己办不了。那样的话,陆承启就能借题发挥,大兴水师了。
即便卢胖子没有上奏疏,陆承启也能“摆事实,讲道理”,夸大水贼的兵力,堵住文官们的嘴,便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了。这一招,陆承启也是从后世米国那里学到的,他们不是老是讲**********,要求增加军费吗?与米国要通过国会要钱不同,陆承启要做的,只是堵住文官的嘴罢了。
这些文官太会借题发挥,说不得陆承启也要效仿一番才行。
此时梁山水寨,早就有人占山为王了。《水浒传》里面,晁盖也是取代了王伦的地位,做了梁山泊主。自从有了梁山水泊,水贼就开始盛行。皆因梁山地势险要,前面有水,后面靠山,梁山山道险峻,易守难攻。
而现在占据梁山的,唤作飞鱼帮,帮主叫做翻江龙,原名叫做尤竣。传言此人能在水中屏息小半个时辰,水性极好,才有翻江龙的诨号。
此刻,翻江龙静静听着手下喽啰的报告,听得近五万禁军来讨伐,还没有战船的时候,他冷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大顺想来也是气数尽了,没船还想攻打我?这小皇帝也是个蠢人罢了,没船我怕他甚么!”
这伙水贼里面也是有高人的,或者前一任寨主是高人,这堂上的匾额上书“聚义厅”。尤竣坐了聚义厅下正中央的第一把交椅,把一只脚支了起来,匪气毕露。二十余座明晃晃的烛台,照得聚义厅上亮堂堂的。坐在最高位置的尤竣,一眼便能把厅中众人的神色瞧得一清二楚。
他面前的喽啰,则一五一十地把这些时日来,官军的动静说了出来,直听得尤竣冷笑不已。作为一个水贼头子,尤竣是知道在水面上,战船的重要性的。没船,再多的人也无济于事。官军想要来剿,便往水泊一钻便是了。反正官军又没船,哪里打得到他们!
先前水泊尚未拧成一股势力,便能抗衡大顺水师了。此刻飞鱼帮声势浩大,底下喽啰逾五千人,战船三百余艘,小船不计其数。刀枪弓弩,应有尽有。粮草也能支撑半年之久,即便断粮了,也能捕鱼度日,有甚么大不了的!
尤竣是没有底气和禁军在陆上正面硬碰硬的,但是在水泊之中,尤竣就不怕了。没有船的禁军,那便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只是吓人一点,却咬不到人。
尤竣这番话一说出来,底下坐着的几把交椅上的水贼头目,也纷纷笑了起来。官军不用怕,这是水贼能壮大的根本。元绶年间,水师来剿,不一样是灰溜溜地被他们打跑了吗!此次禁军再来,想必结果也是一样的。(未完待续。)
ps: 谢谢付梦邀的打赏!
………………………………
第二百五十九章:狗头军师
这些水贼头目,没有一个是担忧的。他们早就知道了大顺水师的实力,在东平府一带,有哪家势力能和飞鱼帮平起平坐?哪怕是集齐大顺所有的水师,也不一定打得过占据了地利的飞鱼帮。
所以尤竣和那些小头目没心没肺的狂笑着,似乎在嘲笑大顺水师的寒碜:“那也叫水师?随随便便出个百来条战船,都比水师厉害得多了!”
只见一个小头目坐在最末的交椅上,狂笑中说道:“帮主,禁军连船都没,我们怕他个鸟啊?还不如现在就去把虎头坞、青龙帮、雪山会他们扫掉,免得在眼前乱晃,看着就碍眼。”
尤竣看着这个小头目,满意地点了点头,那是因为这个小头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的野望也不算大,只是占据这梁山水泊,称王称霸,坐地收租就行了。
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掉入一个怪圈之中了。他原先也是一个有武力之人,在江湖上也颇有点名声,这翻江龙的诨号,也是别人所送,说的自然是他的水性高强,在水中的武力少有敌手。可他武艺,也不过平平,在江湖上勉强算得上二流。因看不惯开封府里的地痞,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地痞的武力值怎么能和一个江湖练家子比?暴怒的尤竣,也顾不上后果,当街杀了人。
8←,w$ww。 即便历史改变了,开封没有成为都城,可在一府之中当街杀人,性质也是极其恶劣的。哪怕尤竣再有理由,地痞再该死也好。当街杀人也不占理。开封府尹接到地痞家人报案后。立即发布海捕文书。尤竣走投无路之下。只能逃到山东路,也不敢进东平府,连夜上了梁山,落草成了一名水贼了。
和《水浒传》中林冲一来就占据了梁山第四把交椅不同,尤竣虽然有点功夫,可在梁山之中,没有熟人推荐,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往。尤竣只能一步步从小喽啰做起。
渐渐的,尤竣成了一名头目。因为老帮主在和别的帮派火并中中了流矢而亡,尤竣力压众人,成了飞鱼帮帮主。至于中间有多少血腥,在尤竣经营了十几年后,已经被人淡忘了。
这十几年来,尤竣不断发展势力,把飞鱼帮从老帮主火并失败后只有一小块地盘,发展到现在水泊中最大的势力。战船从只有十五艘到现在三百余艘,前不久刚刚又吞并了几个帮派。现在梁山水泊之中。就剩下四个帮派了,以飞鱼帮为首。青龙帮、虎头坞、雪山会那些都只是在苟延残喘罢了。就是因为这样,尤竣的威望,在飞鱼帮中无人能及。
尤竣现在不把没有战船的禁军放在眼里,他更迫切的想把梁山水泊占为己有,成为自家内湖。所有的造反者,前面落草为贼,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慢慢的,做了贼头之后,便要为了地盘打拼了。抢夺完地盘之后,发现自己的势力已经不能被统治者容忍了,不管是手下还是朝廷,都逼着自己造反。那时候,不造反也成造反了。
可惜尤竣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现在只想着拼命扩张地盘。却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越疯狂,就离毁灭越近。
这时候,在场唯一冷静的,恐怕就是坐着第二把交椅的那个羽扇纶巾的头目了。如果不是在聚义厅中,恐怕谁都说他是一个秀才。
也许是三国周郎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每一个弃笔从戎的秀才,都是这副打扮。三国周瑜能文能武,实在是这些人不世的偶像。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恐怕三国的历史都要改写。
这秀才唤作郝佘,他也是生不逢时,若再坚持多几年,到陆承启亲政,恐怕他便有机会中士了。为何,他乃犯官后代,哪怕饱读诗书,也是不能科考的。大顺的科举,有七不可考。一是不准工商类科考,二是不准祖上有犯罪记录的人科考,三是不准胥吏科考,四是不准僧侣科考,五是不准守孝者科考,六是不准曾受刑罚者科考,七是不准不孝不悌者科考。如此七条,恰好这秀才就犯了其中的第二条。这秀才也是偏激,一个不愤,便到了梁山落草了。
因尊他是读书人,不论老帮主还是尤竣,都让他坐了第二把交椅。而他也是有些才华之人,能做的自然就是军师一职了。因为他每天都穿着儒袍,与其余水贼格格不入,在梁山中虽然受尊敬,别人也是敬而远之。
听得尤竣小觑了禁军,一向关注朝廷的郝佘微微皱眉,开口说道:“当家的,依吾之见,这些禁军那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尤竣笑声止住,不解地看着他,问道:“啥意思?”
郝佘也知道尤竣书读得不多,解释道:“禁军此次前来,定然不同元绶年间那回一般。禁军乃是大顺精锐所在,拱卫京畿之士,岂是泛泛之辈?小皇帝能遣来禁军,想必我等已经入了小皇帝之眼,成了那小皇帝中钉,肉中刺!”
郝佘的顾忌,在尤竣看来不过如此。禁军连战船都缺,怎么奈何得了他们?郝佘这么想,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尤竣不以为然,说道:“军师,你还是给我想个主意,那青龙帮联合了虎头坞,雪山会,准备和咱们一决高下。他们的战船不多,可也能小看啊。禁军是没牙老虎,怕他作甚!”
郝佘也知道自己对朝廷还是有很大畏惧的,不然怎么会怕连战船都缺的禁军?在心中自嘲两声,便开始为尤竣分析开来了:“战国时,秦国远交近攻之策,取得了天下大统。如今青龙帮等惧怕我飞鱼帮声势浩大,欲学那孙吴联合刘备,六国会盟,我等又岂是曹操?只需给予虎头坞、雪山会足够金银,他们便见钱眼开,不会与我等为难了。”
尤竣听了,眼前一亮。不得不说书读多了,总会是有些见识的。起码能从经典战役里面,结合眼下,便说得头头是道。只是郝佘是狗头军师还是真的三国周郎,尤竣就有些怀疑了。毕竟郝佘乃是读书人,很是反对打家劫舍之事,倡导劫富济贫。可不打家劫舍,尤竣手下五千人喝西北风去啊?
尤竣有些瞧不起郝佘,认为此人心肠太软,不适合做水贼。可又不得不倚仗这人,毕竟郝佘是难得的肯落草的秀才,即便郝佘有再多的毛病,尤竣也得尊重他,一切都是为了水寨大业啊!(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六十章:剪彩(上)
从内心来说,尤竣是赞同郝佘这个计谋的。专门对付一个帮派,总比他们拧成一股绳好多了。但尤竣吞并了这么多小帮派之后,飞鱼帮的势力空前壮大,尤竣的自信也是空前的大。即便郝佘的计谋很好,但手中握有梁山水泊过半战船的尤竣,又岂会怕了这三家帮派不成?
想到这,尤竣既不赞同,又不反对地说道:“军师此计甚好,等我想通了,此事再说罢。儿郎们这几月来征伐都累了,这段时日便让他们好好休憩。我也累了,大家散了吧。”
听得尤竣这么说,郝佘就知道他的计策不会被采纳的了。心中微微一叹,毕竟这里不是文人话事,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众头目散去后,郝佘也回到自己的房间。梁山上房屋有上千间,他住在山腰上,这是一个极好的位置,能把水泊一览无余。
望着那宛如银钩的弯月,想到自身处境,郝佘忍不住心中叹息:“造化弄人啊,造化弄人啊!若是能科考,吾怎么可能落草为贼!”
郝佘望着弯月,一时间感慨颇多。
清风徐徐,吹荡微波。月色如银,洒落水面。
听着远处众喽啰吃酒行酒令之声,郝佘辗转反侧,良久才能入眠。
又是一夜。
∷⊙,ww∞w。
翌日,长安城,大顺皇宫之中,陆承启起了个大早。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陆承启可没忘了今日是驰道剪彩的日子,早就吩咐礼部办事。想必已然准备妥当。就等陆承启出面了。
不喜欢张扬的陆承启。这一次为了自己看重的事物,还是要摆了一下排场。他决意启用皇帝出行的最高规格,以示对驰道的重视。
早在五更时,长安城里的城防司便开始沿门驱逐杂人外,等着仪卫队的到来。禁军殿步三司,分拨统制率领官军六千兵二百人,分布在诸巷之内,维持秩序。御街两旁。禁军手执兵刃,不让百姓过度上前,冲撞了龙辇。
赶着想去看自己亲自督办的驰道,陆承启废除了午时出宣德门的规矩。早在辰时,太阳初升之刻,便登上了龙辇。由引主驾头牵引着御马,拉着龙辇缓缓自宣德楼而出。后边跟着文武百官,前去长安城北城门至德门,由至德门去往驰道第一站,长安城北门站。
驰道的修筑。早就被有心人看在了眼里。先前不知道是什么,可这两日在口口相传之中。总算明白了这两条铁轨,是给马车走的。听闻这马车在驰道上面,比在一般路上跑得要快得多。百姓对于马车见得还是比较多的,可在铁轨上跑马车,倒是第一次见。
闲暇无事的长安城居民,一大早就在城北不远处的驰道第一站外面守候着了,就等着看驰道马车是怎么跑的。一时间,长安城里万人空巷,就连皇帝出行,也没有多少人出来相迎,闹得陆承启心中有些失落。
不过过了御街之后,两旁的百姓渐渐多了起来。待得龙辇走过,许多百姓跟着龙辇前往城北,这才让陆承启的心有些平衡。
出了至德门,再走得一里多地,一座砖木结构的月台,便出现在陆承启眼中。许久没有出过皇宫的陆承启,自然没见过这月台。今日一见,心中暗赞。古人在建筑上的成就,绝对不输后人,甚至后人用相同的材料,也做不到古人这般登峰造极的地步。原先简简单单的月台,陆承启都没想过,能建得这么高大上。或许挨着了皇室的名头,总是比民间大气一些。只见这月台瓦顶都是用琉璃瓦做的,柱子上浮雕都极其精美,地板铺设用的是花岗石,前面连接着驰道部分用的则是硬木。虽然与后世月台没什么不同,可一旦刻画上时代的烙印之后,便显得极其古朴大气。
待得走近月台,发现月台下面,唐勋、苏颂、沈括、杨道奇等早已在等候了。百姓见到龙辇,自发地山呼万岁,总算满足了陆承启虚荣心。从龙辇下来,陆承启对着长安城百姓挥了挥手,示意接受了他们的拥戴。长安城百姓更是喊得大声了,希望皇帝能多看自己一眼。
走到月台下面,对着杨道奇说了声老师,唐勋三人都问候了一番陆承启的起居,陆承启示意不要多礼之后,才问道:“这几日马车都调试过了没?”
熟悉专业名词的唐勋,知道调试为何物,立时回答道:“回陛下,臣等已经调试完毕,确保万无一失。”
陆承启点了点头,看了看时间,发现尚未到吉时,便说道:“可测试过,走完全程,需要用时几何?”
苏颂说道:“回陛下,若不曾停靠站台,只需一刻钟左右既可。”
这个速度,不出陆承启意料之外,欣喜之下,说道:“很好,朕就知道,诸卿都是大才,这等小事,必定难不了你们!”
沈括却好像有所担忧:“可这马车太迅疾,若无知百姓走在驰道上,臣怕会出大事!”
陆承启一愣,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想过。是啊,后世的人都知道,走铁轨是危险的,可这个时代的百姓不知道啊!驰道肯定要跨越一些人多的地方,没有规矩可不行。要是有鸣笛,那就好了。
“对了,鸣笛!”陆承启想到这,立即把想法告诉了他们三个。苏颂的脑子转得快,立即说道:“陛下,此事好办,只需在马车上安装一个铃铛既可。”
陆承启一愣,这和他的设想有些出入。铃铛的办法是可行,可以后驰道不止三十余里啊,若是一天到晚都听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