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财主心想:“你说吧”王冕说:“从前有一位财主想出外做生意赚大钱,于是他雇了一位伙计,并在契约上写明,财主出钱,伙计出力,赚钱后年终三七开。一年生意下来果然赚了大钱,财主为了独吞,当伙计来分红时,财主哭丧着脸说:”真是倒霉透了昨天我俩分手时,因马受惊狂奔乱跳,一下子就把装钱的箱子给踏扁了,钱没法取出来。这样,财主就把钱全部私吞了。老爷,你猜这是什么字“财主听了,抓耳搔腮,怎么想也猜不出来。王冕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忙说:”老爷,这马踏扁了钱箱,就是马和扁合成一字骗字,财主总想骗人“财主一听恼怒万分,但先前有约,又不好发作,只得让王冕回家。

    哑口无言的多九公

    书生唐敖陪他姐夫、商人林之洋作一次海上漫游。姐夫打算到遥远的国家去做生意。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位年已八十、身体硬朗、受过教育的舵手多九公。

    一日,他们来到黑齿国,在林之洋外出做生意时,唐敖和多九公就在都城的街上闲逛。他们走进一条小巷。看见在一扇门上,写有“女学塾”三个大字。这时,一位老人从里走了出来,他见是两个异邦人,便请他们进去喝茶。这对求知欲很强的唐敖来说是机不可失。

    客人走进女学塾的内屋,只见有两个年龄在大约14岁左右的女学生,长着黑脸、赤眉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们一个穿红,一个穿紫。这时茶端上来了。老先生对女弟子说:“今日难得两位大贤到此,你们平日所读书内,如有什么不明二处,何不请教长长见识,岂不更好”

    多九公说:“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但粗枝大叶,也略知一二。”

    穿紫衣的女子微微一欠身说:“婢子僻处海隅,赋性既钝,兼少闻见,何敢冒昧请教”

    多九公暗自忖思:“据这女子言谈倒也不俗。看来书是读过几年的,可惜是个幼年女流,不知可有一二可谈之处也许我该先用话引她一引,作些试探。只要她略通文墨,那就可以慢慢谈来。”因此,他说:“才女请坐,休得过谦。才女有何下问,请道其祥。倘有所知,无不尽言。”

    这时,唐敖也提高了嗓门说:“我们都是丢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恐下问,见识不到,尚望指教”

    但谁也没有料到,两位女子的知识竟如此渊博。她们仿佛无所不知。从她们的两片薄唇间,滚出了滔滔不绝的话语,一发而不可收。面对两人的伶牙俐齿,多九公本想进行反驳,但她们不露一丝破绽,多九公总也不得入手。

    这时他就想:大约随常的经书也难她不住。我闻,外国向无易经,何不以此难她一难。

    想罢,多九公转向姑娘们说:“老夫闻易经一书外邦见者甚少。贵处人文极盛,兼之二位才女博览广读,于此书自然了解碍精奥。自秦汉以来,注解名家歧途叠出。不知哪一家注述最为上乘”

    紫衣女回答道:“据婢子所知,自汉、晋以至隋,除了子夏的周易传两卷,尚有九十三家。但婢子学识浅陋,何敢妄发议论,尚求指救。”

    多九公又思忖道:“周易注解,素日所闻,至多不过五、六十种,此女竟说有九十余种。但无一定评论,或许是大言不惭,以为吓人地步,现在我且考她一考,教她出出丑。唐兄看着,也觉喜欢。”

    于是,他又问道:“老夫往日所见,解易名家约有百余种,不意此地竟有九十三种。至于这些书的注疏者及卷数,才女也还记得吗”

    紫衣女微笑答道:“各书精微,未能十分精熟,至于注家姓名、卷帙,还略回记得。”于是,紫衣女把九十三部注疏按顺序叙述了一遍。她不仅说出了作者的姓名,甚至还把每部著作的篇幅详细描述出来。

    多九公听着听着就呆住了。紫衣女不仅说出了他知道的,还说出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他真怕女子再盘问他。可紫衣女却真的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大贤方才言道,周易有百作种注疏,不知这就是刚才的这几种,还是另有百余种请大贤略述一、二,以广见闻。”多九公战战兢兢地答道:“老夫往日所见的,无非都是才女所说之类。

    奈年迈善忘,此时都已记不清了。“姑娘可不上他的当,说道:”对个别注疏的内容或大贤记不明白,婢子也不敢请教。但卷帙、名姓,三尺童亦能说出,大贤何必吝教“

    多九公说:“确实是记不清楚。并非有意推辞。”

    紫衣女不高兴了,说道:“大贤若不说出几个书名,那么说得好些,不过是吝教,说得不好些,就要疑心大贤原先的百余部注疏是妄造狂言,欺骗人了”

    多九公听了此言,不禁浑身冒汗,不能作答。紫衣女继续追问:“刚才大贤曾言作百余种之多。此刻求大贤除婢子所言九十三种,再说出七个,共凑一百之数。此事极其容易,难道还吝教么”

    多九公真是窘得无地自容,坐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紫衣女又开口了:“如此易事,谁知还是吝教方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想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孔子论人生

    孔子有一位学生叫子贡,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畏惧情绪,便对孔子说:“老师,我希望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的一生没有休息。”子贡不解地问:“那我就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孔子回答说:“有啊,你看那埋死人的墓堆,高高的,像个土丘,像个倒放的蒸锅,那就是你休息的地方。”子贡说:“老师所说,真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君子指有德行和学问的人在那休息,小人指无德无才的人在那儿趴着。”孔子说:“子贡,你明白了。

    大家都只知道活的乐趣却不知道活的苦恼;只知道老来的疲惫,却不知道老来的安适;只知道死的可恶,却不知道死是休息。如是晏子所说:“自古以来就有死亡,真好呀仁义的人休息,不仁义的人趴下。死是人生一切行为的终结。古人把人的死叫做回了家,既然死人是回了家的人,那活人便是路上行走的人。只在路上行走,却不想回家,就是抛弃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家庭,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对;天下人都抛弃家庭,没有人认为不对。有人离开本乡本上,既不要父母、兄弟、妻子,抛弃了家产和工作,到各处游玩不回家,这是什么样的人呢当时一定会认为他是个放荡甚至疯狂的人。又有人认为他对所处的社会值碍尽力,又自以为能干而有技巧,于是努力博取好名声,不停地到处夸张,那又是怎样的人呢当时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有聪明才智的人。这两种人都是不对的,可是,一种认为不对,一种认为正确。

    只有圣贤的人知道哪种应该反对,哪种应该赞成。“

    因人施言因材施教

    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多人,他对学生善于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施言的方法,至今这种方法部具有极为广泛的借鉴意义。下面,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因人施言的。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道:“老师,听到了是否马上就行动”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不请示他们贸然行事呢”

    又有一天,孔子的另外一位学生冉有也问:“老师,听到了是否马上就行动”孔子回答说:“既然听到了当然要行动”

    孔子的学生公西华对以上两次回答都听到了,但公西华疑惑不解,为什么老师对同一提问,回答却截然不同于是,他便去问孔子:“老师,子路问你听到了是否马上行动您回答说叫他去请示他父亲和哥哥;冉有问您听到是否马上行动您却回答说应当马上行动。请问老师为什么对同一提问,作出截然相反的回答”孔子回答说:“这叫做因人施言,因为冉有办事畏缩犹豫,所以我鼓励他办事应当果断一些,是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做;由于子路性子急躁,好勇过人,因此我得约束他一下,让他应三思而行,叫他去征求他父亲和哥哥的意见再行事。”公西华听老师这么一说,真是茅塞顿开。

    过去,孔子曾经批评子路说:“子路,我看你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有一天,孔子叫子路、冉有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子路抢先说道:“假如去治理一个拥有一十辆兵车,且又遭战乱和饥荒的国家,只需三年,我就能使他们既勇敢善战,又憧得礼仪。”然后冉有说:“如果叫我去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后,可使百姓温饱。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那只有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了。”冉有的话暴露出他畏缩犹豫的性格。以此可见,孔子是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加以因材施教,因人施言的。

    丑女无盐规劝齐王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奇丑无比的女人叫无盐,已经三十岁了,还未婚嫁。据说她的脑袋长得像石臼,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大喉头,黑皮肤,头发衡疏,驼背粗脖。像这样的丑八怪,哪个男人想要她呢无盐虽说是外表丑陋,但心灵却是美的。她看到当时齐国君主齐宣王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忠奸不分,百姓怨声载道,如此下去将有亡国的危险。她怀着国家兴亡,百姓有困难优国忧民的心境决定冒着杀身之祸的风险去规劝齐宣王。

    有一天,无盐来到王宫前,机智地对守门的士兵说:“这位大哥,请禀报大王,就说我是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妇人,听说大王圣贤,我愿给大王当嫔妃。”齐宣三闻报后,觉得这丑女非同凡响,便传令召见,而
………………………………

第42节

    且设宴款待。

    左右大臣见无盐这般丑陋,不禁哑然失笑。齐宣王问无盐:“目前宫中嫔妃已经齐备,你想进宫作嫔妃,请问你有绝技”

    无盐直言不讳他说:“大王,小女子并无绝技,只不过略知隐语术。”

    于是无盐举目咧齿,手挥四下,拍着双膝,大声高呼:“危险危险”并反复四遍。弄得满朝文武大臣莫名其妙,齐宣王也十分惊诧,心想这丑女子装神弄鬼到底在干什么急忙追问无盐这隐语是何意无盐解释道:“大王,这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变化;咧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走阿谀奉迎之徒;拍膝是替大王拆除专供大王游乐的渐台。齐宣王又问:”那你连呼四遍危险又是何意“无盐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大王,这连呼四遍危险,意味着齐国目前潜伏着四种危险:第一、大王统治齐国,西面有强秦之患,南面有强楚之仇,外面有三国之难,朝廷上下有很多奸臣,而大王又爱听阿谀之徒的谗言。大王百年之后即死后,江山就会不稳;第二、大王而今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耗资巨大,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第三、阿谀奉迎之徒围在大王左右,而贤人能者却隐蔽于山林,忠奸不分,想规劝大王却难办到。第四、大王成天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内忧外患视而不见。基于以上四点,所以我说危险危险“齐宣王听此,不禁胆颤心惊,心想,可别小看了这丑女子,说起话来句句切中要害,居然敢直言不讳地指责我和朝政之弊,而且讲出一大套治国安邦的道理,真不简单一想到这四大潜在的”危险“,更是不寒而粟,于是长叹一声:”唉

    今番一席话真是深刻透辟,从未有过像无盐女子这样直言规劝于朕的。朕的确是处在了危险的境地。“自此,齐宣王猛醒,再不敢整天饮酒作乐,勤于朝政,下令停止渐台的修筑,罢免阿谀奉迎之徒,招纳贤人能士,整顿兵马,齐国逐渐大治。而且齐宣王还纳丑女无盐为王后。

    先人攻心而后夺心

    孟子一次去拜见齐宣王,问道:“大王,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是这样吗齐宣王有些心虚,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朕所爱好的不是古代音乐,而只是一般的流行音乐。“齐宣王心想,这古代音乐来源于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朝会、宴会等重大典礼时所用的乐舞,被圣人孔子视为”正乐“,而一般的流行音乐即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地的民间俗乐。既然我所喜好的是俗乐,肯定要遭到这位亚圣孟子先生的批评。殊不知,孟子不但没有批评齐宣王,还肯定他说:”大王,古代音乐和现在的流行音乐都一样,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就会治理得很好的。“齐宣王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消除了对孟子的戒备心理,于是他便问孟子:”孟卿,请把刚才您说的道理讲给朕听听,好吗“孟子回答说:”那好吧,不过臣得先请大王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呢还是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呢“齐宣王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接着孟子又问:”臣又请问您,跟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还是让大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齐宣王回答说:”这自然是同大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认为从谈音乐过渡到谈政治的时机已成熟,便说:”大王说得不错,现在臣可以给您谈谈欣赏音乐和娱乐的道理了。比方说吧,假使一国的君主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乐声不是高兴,反而感到痛苦,他们一定会议论纷纷他说:“唉我们的国王既然如此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却如此贫困其实,这原因很简单,就是国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起快乐。相反,如果国王在这奏乐,百姓听到乐声个个都眉开眼笑,并奔走相告:”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的话怎么能奏乐呢这个原因很简单,说明国王同百姓一起娱乐,大王如果也能这样做,与百姓同乐,就可使天下百姓归服于您“听了这一席话,齐宣王终于明白了盂子借音乐而谈施仁政的道理,也就是叫他要与民同乐,休戚相关,才能治理好国家。

    晏子一日三责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在众臣的陪同下,去公阜游览。当他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只见齐国北方沃野千里、疆域辽阔。这时齐景公真是乐开了怀,心想:我是一国大君,好不气派。但又感到自己渐已衰老,可叹人生几何,不觉仰天长叹:“唉人生苦短,倘若长生不死那该有多好呀”一旁的大臣晏子听到此话,便上前施礼说:“大王,何谈此话上古三皇五帝认为人死不是坏事,认为有道德的人死了,只是休息;无道德的人死了,才是消失。如果自古以来人都不死,那么已死的太公、丁公将全占有齐国,桓公、襄公、文王、武王,都将封为相,还有大王的地位吗您顶多只能戴顶草帽,穿着破衣,扛着锄头,脸朝黄土,背朝天,恐怕连上这儿感叹死的机会都没有”齐景公听后,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不一会儿,只见远处有一人驾着六匹马的大车飞驰而来。齐景公忙问:“这是何人驾车而来”晏子回答说:“大王,我料定是梁必据。”齐景公又问:“晏卿,怎么知道一定是他”晏子又回答说:“大王,这人使劲地赶马驾车,如此酯热之天,那马不死也得伤,除了梁必据,谁会这样做”

    齐景公说:“他是来接朕的,他与朕相处得很和谐。”晏子忙接过话头说:“大王,此话差矣,大王只能说与他相同,不是与他很和谐。如果真的很和谐的话,那么国君喜甜,臣子就喜酸;国君喜淡,臣子就喜咸。而今,大王喜甜,他也喜甜,大王说好,他也说好,这只能说相同,怎能说是和谐呢”齐景公听了,越发生气。

    夜幕徐徐降临,只见满天星斗的天空中,忽然一颗彗星一划而过。齐景公见此情景,觉得有不祥之兆,急忙派人召来巫师祈祷除灾。晏子上前阻止,并对齐景公说:“大王,不必如此。彗星的出现是对下界的警告,只要下界安定,彗星自然会隐去。眼下,大王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轻信谗言,忠奸不分。这样一来岂只是彗星出现,恐怕会有更凶恶的征兆会出现。”齐景公听罢,气极败坏。

    后来,晏子逝世了。当齐景公知道后,急忙坐车前去吊丧。一路上,齐景公嫌驾车人太慢,于是便跳下车拔腿就跑,殊不知哪有车快,无法只好又上车。到达目的地,齐景公边走边哭,当他进灵堂见晏子的遗体,忙扑上去嚎陶大哭,一旁的章子见此情形,上前扶着齐景公,劝道:“大王,这样做恐有失君臣之礼。”齐景公愈发哭得厉害,说道:“此时还讲什么君臣之礼,想当初晏卿同我一道游览公阜时,一日三责于朕。而今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呢

    失去了他,就如同我也失去了一样“晏子生前曾劝齐景公减轻剥削,减省刑罚,听取臣下之言。主张用礼来维护统治,君臣都应为国家为事,对于齐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他在公阜一日三责于齐景公,就是一件突出的例子,采取的方法是正面批评,直言不讳,忠言逆耳。当他见到齐景公言行有误,便不失时机,及时指出,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尽量避免由小错酿成大错,终使齐景公悔恨不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同时,充分显示出晏子的才学胆识。

    孔子巧辩解说“心斋”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他生活十分简朴,安贫乐道,与世无争,当时的人都说他德行高尚,后为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孟子。

    颜回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卫国君主的独断专行,卫国百姓民不聊生的状况深感忧虑。他想去卫国规劝君主改邪归正。于是,当他去拜见他的老师孔子,准备向老师辞行时,孔子问道:“子渊颜回字子渊,你打算到哪里去”颜回回答说:“老师,弟子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又问:“你去干什么”颜回回答说:“老师,弟子听人说,卫国的君主年少气盛,独断专行,处事轻率,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动辄就把老百姓置于死地。全国上下,死的人犹如枯木败草,横尸遍野,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老师曾教诲说:”太平盛世的国家可以离开,危机四伏的国度应该前往。医生门前病人多。弟子想实践老师的教导,也许这样做能使卫国得救。“孔子说:”唉

    你会送死呀你知道吗,道是不能掺杂的,掺杂了必然头绪繁多,头绪繁多必然使心被扰乱,心被扰乱必然忧患,自己有忧患就没法拯救别人。古代贤明的人,自己必先有所建树,然后才使别人也有所建树。你自己的建树还疑惑不定,怎么能纠正暴君的行为呢还有,你知道道德之所以失真和才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吗道德的失真还由于好名,才智的外露是由于争胜,是人们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互相争斗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人们的行为不可完全受这两者支配。“孔子接着又说:”更何况一个人尽管自己道德高尚,但还不能使卫国君主为之感动,即使不和别人争名夺刊,也未必能使卫国君主明白。如果你强用仁义法度的道理对暴君夸耀,他就会认为你是在有意揭露别人的过去而显扬自己的美德,认为你是害人。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反过来害你,你恐怕要被人加害了。如果说卫国君主喜爱贤才、讨厌恶人,何用你去显示与众不同呢,除非你沉默不语,否则卫国君主一定会抓住你说话的漏洞而施展他的辩才。那时你将眼花缭乱,声低气平,只顾替自己辩解,于是弯腰打拱,内心无意也就依顺他的主张了。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叫作帮凶。只要你开始时依顺他,以后就再也无法改变。如果他不相信你的厚言相劝,那就必定会在暴君面前落下必死的下场,从前夏桀杀关龙逢,殷纣王以下犯上,所以君主就是利用他们的高尚而陷害他们,这就是好名的结果。过去尧进攻丛枝园,胥敖国,大属进攻有扈国,使这些国家变成废墟,人民灭绝,国君被杀,因为这些国魁不断发动战争,追求实利,这就是追名逐利的结果。难道你没听说过吗追求名誉和实利的人,就连圣人也无法使他们改变,何说你呢虽然如此,你一定有你的想法,不妨说给我听听“颜回说:”老师,我外表庄正严肃而内心谦虚,勤勉行事而意志专一,这样可以吗“孔子回答说:”唔,这怎么可以呢卫国君主骄横拨扈,喜怒无常,一般人都不敢违背他的意志,打击别人对他的劝告,只求自己任意妄为。平素让他积小德都不成,何况用大德来规劝呢他必定顽固不化,他外表附和而内心不消除己见,因此说你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颜回又说:“老师,那么我将内心正直而外表圆滑借古喻今。内心正直,就是和自然同类。和自然同类的,就是要懂得君主和我在本性上都属于生的,这样我对自己讲的话何必要求别人赞同,或者去管别人反对呢这样,别人会以为我天真幼稚,这就叫做和自然同类。外表圆滑,是和一般人一样。弯腰磕头,是作臣子的礼节。大家都这样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大家都做的我也做,就不会受人指责,这叫做和大家同类。引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