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府生气地说:”胡说,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那有男人生孩子的”

    巧姑道:”对呀,既然男人不能生子,为什么要公牛生牛犊呢”

    知府无言以对,只得认输。

    欲擒故纵以退为进

    著名工程师莱菲惠尔想换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他想到工头必定反对。

    于是,莱菲惠尔便去找工头,腋下夹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意见的文件。当他们讨论有关文件的问题时,莱菲惠尔把那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又从右腋换到左腋,移换了好几次,工头终于开口了:”你拿的是什么”莱菲惠尔漫不经心地答道:”哦,这个吗,不过是一个指数表。”

    ”让我看一看。”工头说。”哦,你不必看。”莱菲惠尔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说:”这是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着这东西。”但是我很想看一看。

    工头又说,于是莱菲惠尔故意装着一副勉强的样子,将那指数表递给他,当他仔细看的时候,莱菲惠尔就随便但是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工头终于叫喊起来说:”我们部门用不着这东西吗哎呀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东西”莱菲惠尔欲擒故纵,果然很巧妙地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弱书主智救难妇

    从前在苏州有一位书生因迸京赶考,一路上省吃俭用,但路费仍觉紧张,只好到一小寺庙里去借宿。寺中那位和尚行动诡秘,书生看见和尚每当外出时,总要把房间的门的紧锁,慎之又慎。尽管和尚十分小心,但总还有一时疏忽的时候。有一天,和尚外出打酒和尚应守戒律,本不应喝酒,可见这和尚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只见房内曲折幽深,茶几上放有一小石磐,书生生便上前敲了一下,谁知这是机关,旁边的小门一下就开了,而且走出一小妇。这女子见书生,十分惊慌,便调转头进密室去了,书生也吓得不敢久留,折身就往外跑。

    不一会儿,和尚提着一壶酒从外边进来,发现自己房门没锁,便去问书生:”喂秀才,你刚才进我的房内去了吗”书生心里有些畏惧,强作镇静地回答:”大师,我没进你的房内。”和尚勃然大怒,立即抽出刀来压在书生的脖子上:”你不说实话,贫僧如果轻易放过你,必坏我的事,今天非杀你不可”书生一听,吓得发抖,便急中生智地说道:”大大师,饶了我我吧。您您实在要杀杀我,也也得让我喝醉了再杀,这样免得痛苦,昏昏然死死去”和尚说:”好吧”

    书生假意举起酒杯,请求和尚说:”大师,我喝不惯酒,可否请您到厨房弄一小碟咸菜给我下酒以免耽误时间。”和尚便进厨房去了。这时,书生迅速脱下衣服扯下一块布将酒壶口塞住以免酒流出,这连壶带酒约有十来斤重。弄好后,书生急忙隐蔽在门背后,这时和尚端了一小碟咸菜进来,冷不防书生举起酒壶向和尚脑袋砸去,结束了和尚的性命。随后,书生进入密室,问明少妇情况,才知道和尚杀了他的丈夫强占了她。于是,书生把和尚密室里的银两和财物分一些给少妇,打发她回家去。连忙自己也拿了一些银两以补路费之不足,启程进京赶考。

    徐文长演秦桧

    古代有一个”秦桧”找知县的故事。有一天,山阳县城来了一个外地戏班子,演的是风波亭,扮演秦桧的演员功底很厚,把秦桧的奸诈、势利表演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观众文口称赞。然而,在台下看戏的知县却很不自在,一是知县的为人同戏中秦桧有相似之处,二是这个外地的戏班子破了惯例,开演前没给他送点银子。

    于是,他挖空心思,找起戏班子的岔子来。

    第二天,知县差人将戏里扮演秦桧的人叫到衙门堂前,喝问道:”你知罪吗”

    那人被弄得莫名其妙,问道:”小人何罪之有”

    ”大胆的秦桧奸贼,你迫害良将岳飞致死,岂不是罪恶滔天”

    ”大人,我那是做戏呀”

    ”做戏为什么做得那样像来人哪,快将奸贼重责50大板。”

    差役们一拥而上,一五一十,打得演秦桧者皮开肉绽,一瘸一拐地走了回去。

    后来,有人把此事讲给秀才徐文长,徐文长大为不平。他找到了这个戏班子,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演秦桧的角色。知县本以为一顿棍棒,给戏班子一个”下马威”后,银子会马上送上府来,不料事与愿违,非但银子分文不见,反倒又有人在演秦桧了。知县大为恼怒,又吩咐差役把演秦桧的人带到堂上。

    此时,戏班里慌成一团,徐文长却坦然自若。他向大伙如此这般一说,便不脱戏装,头戴秦桧的相帽,身穿秦桧宰相袍,大摇大摆进了衙门。县官已等候多时,徐文长一进大堂,他就大喝一声:”大胆奸贼,众人快给我拿下。”徐文长也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宰相,大胆知县,还不下来参拜。”

    众衙役见了这一帮人,都呆住了。县官无奈,只好让位给徐文长,自己真去参拜。徐文长一拍惊堂木:”大胆知县,早有通知,竟然怠慢本官,来人,给我重责50大板。”他手下扮演衙役的立即走上前去,把知县打了50大板,为戏班子的人出了一口气。

    奇妙的类比

    墨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其政治上主张和平、友好。当他听说楚惠王要攻打宋国就前去说服他。墨子就采用启示型提问的方法。墨子问楚惠王:”听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美的车子不坐,却要偷人家的破车子坐;自己有绫罗绸缎不穿,却穿着偷来的破衣烂衫;自己有鸡鸭鱼肉不吃,却偷吃邻居的糟糠烂菜,你说这算什么人呢”楚惠王觉得好笑,脱口道:”这个人必定有鼓吹偷窃的毛病。”墨子即而大讲楚国地大物博,宋国地狭物贫,并推出一个结论:”你要攻打宋国,岂不也和偷盗者有相同的毛病。”致使楚惠王理屈词穷,听从了墨子的劝阻,放弃了对宋国进攻的打算。

    不烦寸铁谈笑解围

    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叫晏婴,尊称晏子,他个子长得矮小,足智多谋,机智而幽默。

    一次,齐国一个人得罪了国君齐景公,齐景公勃然大怒,命令武士将那人绑在殿下将其肢解,谁敢替那人求情的定斩不饶。这时晏子前去左手抓住那人的头,右手磨刀,并仰面问齐景公:”大王,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大王知道从哪里开刀吗”齐景公一听,急忙离开座位,挥手说道:”算了吧,把他放了,过错在朕。”

    当时齐景公经常动用酷刑处置人。因而市场上出现了卖刖刑一种砍掉脚的酷刑人穿的踊,一天,齐景公问晏子:”爱卿,你府上离市场很近,你知道市场上卖的货物中,哪一种贵,哪一种贱吗”晏子回答说:”大王,依微臣看砍了脚的人穿的鞋贱。”齐景公一听,马上意识到晏子是指责他使用刑法残酷而频繁,自此以后,齐景公便很少使用酷刑。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君主知道晏子要来,事前便与近臣商议借机戏弄和侮辱晏子。晏子进宫后楚王故意站着同晏子谈话,并安排武士押了一捆绑着的人从楚王身边走过。于是,楚王便问晏子:”请问晏大夫,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晏子回答说:”回大王,他是齐国人。”楚王又问:”他犯了什么罪”晏子回答说:”他犯了偷盗罪”楚王又问:”齐国人是否本来就是盗贼”晏子回答说:”大王想必听说过,江南有一种桔子树,但把它移栽在江北,却变成了枳也叫枸橘,黄绿色,味酸苦。因为土壤不一样,所以发生了变化。而今齐国人在齐国并不偷盗,是因为来到楚国后才偷盗的,大概是楚国本来就是如此吧”后来,楚王深有感触的对下臣说:”凡是圣明贤能的人说话,不要口出戏言,否则,反遭羞辱。”

    晏子离开楚国后,又到了吴国。吴王夫差叮嘱传令官:”朕听说晏子能说善辩,精通礼仪,尔等陪同时,必须当着晏子的面,称朕为天子。”第二天,晏子去拜见吴王,传令官便高声喊到:”天子请见。”晏子感慨地说:”本人受命于我的国君出使吴国,万没有想
………………………………

第52节

    到走进了天子的述宫,请问吴王还在吗”吴王一听,急忙出来说:”该死的传令官胡说些什么晏大夫别理他。夫差请见,夫差请见。”说罢,吴王只好向晏子行诸候礼。

    后来晏子出使楚国。楚人见晏子长得矮小,便想侮辱他,故意在大门开了一道低矮的小门,请晏子由此进入。晏子知道是在戏弄他,不但不从小门进去,反说道:”这门是出使狗国的人进出的,我是出使楚,岂能从这小门进去”楚人没法,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见到楚王后,楚王问:”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大王,齐国地广人多,张开衣袖即可组成帷障,每人挥一把汗就如同下雨一样,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又说:”既然那么多的人,为何派你这样的矮人作使者”晏子回答说:”大王,凡是齐国受命出使的人都各有其使主,使者中的贤者,出使贤明的国家;使者中不肖者,出使不尚的国家。鄙人是最不肖的,因此出使贵国。”楚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机智的小男孩

    英国有一个小男孩到一家面包店买了一块两便士的面包。他觉得这块面包比往常买的小得多,便对老板说:”你不认为这块面包比往常的要小一些吗”

    ”哦,没关系。”老板回答道:”小一些,你拿起来就轻便些。”

    ”我懂了。”

    男孩说着,就把一便士的钱放在柜台上。正当他要走出店门时,老板叫住他:”喂,你还没付足面包钱””哦,没关系。”小孩有礼貌地说:”少一些,你数起来就容易些。”

    苏代一语破天机

    战国后期,秦国强大,六国弱小,纵横家非常活跃,主张联合六国,共同抗秦的,叫合纵派;主张交好秦国,保境安民,叫连横派。有一次,赵燕两国发生边界纠纷。赵惠文王自恃兵力强大,准备攻打燕国,燕昭王也不甘示弱,积极备战。这时候,合纵派的代表人物苏代匆忙地赶到了赵国。他说:”我刚刚从易水经过,看见一只河蚌,张开蚌壳晒太阳。”苏代漫不经心,缓缓地说。

    ”突然,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就啄开了河蚌的肉。河蚌赶忙闭壳,又牢牢地夹住了鹬鸟的嘴巴。”

    ”后来呢”惠文王已经被吸引住了。

    ”后来,鹬鸟骂道:”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叫你变成个死蚌。””河蚌也反唇相讥,忿忿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叫你变成个死鹬。””它们相持不下。恰巧来了一个渔夫,毫不费力,就把它们一块捉走了。”

    苏代词锋一转,对惠文王说:”我听说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国也在准备迎战,燕赵久久地相持不下,我恐怕强大的秦国就要变成坐收其利的渔夫了啊”

    赵王如梦方醒地说:”我不再打燕国了。”

    一个巧妙的比喻,就化干戈为玉帛。在这段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纵横家言词的风采。

    三罪、三便到三约

    在我国,下台梯架得最漂亮的,数三国演义中的张辽。那时候,刘备大败,存亡未知;关羽被困在一座土山上,进退无路。但是,要叫耿介,傲岸,以忠义自诩的关羽投降,谈何如易张辽一到,关羽就先发制人:”文运欲来相敌么”张辽说:”不是”

    ”来作说客么”

    ”不是。”

    ”那么,是来帮我的了。”

    ”也不是。”

    关羽奇怪了:”都不是,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张辽说:”我只想告诉你,刘备不知存亡,翼德不知生死,昨夜下邳已破,刘备的家眷都已落入曹操之手。”

    ”呸你去告诉曹操,我虽处绝地,视死如归。”

    张辽知道,关羽是个很讲面子的人,对这样的节烈之士,与其用虚言蒙哄,倒不如用大义相责,给他一个冠冕堂皇的阶梯。

    ”死有什么了不起,你就是死了,也犯了三条大罪。”张辽说,”当年刘备与你结义,发誓同生共死,现在,刘备刚败,你就要战死,倘使刘备复出,想要你帮忙而不可得,你岂不是负了当年的誓言这是一;刘备把家眷托付给你,你一死,二位夫人依靠谁人你辜负刘备之托,这是二;你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想与刘备共同匡扶汉室,却总想用死来成就匹夫之勇,这是第三条罪状。”

    按照张辽的逻辑:死了,既不能帮刘备,也不能救二嫂,算不得”义”;还不能扶汉室,也算不得”忠”不忠不义,死又何益这为关羽体面下台铺下了第一道台阶。

    这时,关羽也就不沉吟了。

    接着,张辽又抛出了三便:即投降曹操,”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

    按照张辽的逻辑,降了曹操,倒是忠义两全为关羽体面下台铺下了第二道台阶。当然,关羽也不是傻子,如果就踏着张辽抛出的两道台阶下台,不只有**份,而且有损声誉。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提出三约。

    他说:”一者,我与皇叔设哲,共扶汉室,如今我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三者,但知皇叔去向,即便辞去。”

    如今,宁死不降的念头已经打消,剩下的只是讨价还价了。他提出的三约,实际上是为自己体面下台铺设的第三道台阶。

    从三罪,到三便,到三约,三道台阶已经接通,只等曹操点头,关羽就风风光光地下台了。现在好了,关羽既保全了生命,又保持了忠义的美名;曹操免了一番厮杀,又收降了一员大将,这叫做各有所得,各取所需。

    不过,他们都得感谢一位善于架桥搭梯的语言大师张辽。

    巧劝谏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太后执政。秦国趁机进攻。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表示:必须以长安君作人质,才肯派兵。长安君是太后的爱子。

    太后不同意,大臣反复劝谏,太后公开地对臣下说:”有再敢提出叫长安君作人质的,我就要唾他的脸。”赵国形势危急。怎样才能用语言来打破这个僵局呢

    太师触龙表示愿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待着他。

    见到后,触龙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实在走不快,好久没有见到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又恐怕太皇玉体有所不适,所以很想来看看你。”

    触龙表白自己并不是为劝谏而来,太后的怒气消了三分。太后说:”我现在全靠坐车。”

    ”每天里饮食没有减少吧”

    ”靠喝点粥罢了。”

    触龙说:”哎呀,我的胃也很差,我勉强散步,每天走三四里,以便增加一点食欲,调和一下筋骨。”

    ”我可没有这个时间啊”太后说着,满脸的怒气又消了三分。触龙又说:”我有一个孩子,叫舒祺,最小,不成气,但是我老了,心里却疼爱他。

    希望能让他补充到黑衣侍卫的行列里,好让他保卫王宫,我是冒着死罪来向你开后门的。”太后会心地笑了,完全解除了戒备。

    ”好哇,多大了”

    触龙说:”15岁了,虽说还小,我总想在自己死去之前来拜托您。”

    太后看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乐了,禁不住说:”男子大丈夫也心疼小儿子吗”

    触龙说:”比妇女们还疼爱”

    太后笑了:”不,妇女们爱得特别。”

    触龙说:”我觉得太后爱燕后,就超过了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哪里比得上长安君。”

    触龙款款地说:”父母爱子女,要替他们作长远打算,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时候,哭得多难受呀可是在祭祀的时候,却说:”不要让她回来。这并不是不想她,而是为她的长远利益着想,希望她的子孙永远在燕国为王。””是呀。”说得太后也激动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呀”触龙长长叹了一口气,”可是你对长安君呢

    您给了他尊贵的地位,肥沃的土地,贵重的宝物,却不让他及时地为国家建立功勋,一旦太后作古,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打算不够长远,所以我说,您对他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这时才如梦如醒:”对呀,触龙你真行你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计困孔夫子

    阳货是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的权臣,也是一个善于拉帮结派的小人。有一次,他想拜见孔子,孔子却避而不见。于是他就送给孔子一只烤熟的小猪。

    按照当时的礼节,”士”不应该在家里接受”大夫”的礼品,于是,聪明的孔子瞅着阳货在家的日子去回拜。不料,冤家路窄,他们在路上相遇了。

    阳货胸有成竹地向孔子展开了语言攻势:”一个人胸怀仁义道德,却不愿意拯救他迷乱的祖国,这能叫做仁吗”

    孔子说:”不能。”

    ”一个人胸怀救国救民的大志,却又屡次错过时机,这能叫做智吗”

    孔子说:”不能”

    阳货得意地笑了:”日月在天上不停地转,时间不等人哟”阳货是很会说话的。孔子一贯标谤”仁”、”智”,阳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且步步为营,迫使孔子在气势上、语言上就范。当然,语言的屈服,不是内心的屈服。于是,阳货又在年龄上大做文章,迫使孔子在心理上也就范。

    孔子那年接近50岁,无怪孔子听了,怅然若失,最后,舒出一口长气说:”是啊,我应该出来做官了。”

    一个清高的圣人,就这样栽倒在一个龌龊的权臣手里。

    孔子终于出仕于鲁了,这不能不说是阳货的胜利。

    委婉的表达

    1972年5月,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就限制战略核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谈判。休息时,勃列日涅夫对尼克松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农民,要徒步走向一座荒僻的村庄。他知道方向,但不知道距离。可巧前边的桦树林里有一位樵夫,他问:”老爹,到前面的村庄还要走多久呀”

    樵夫耸耸肩,摆摆手说:”我不知道”

    农民倒抽了一口冷气,把褡裢换了个肩,撒腿就走。才走几步,后面的樵夫叫了:”顺着道儿,再走15分钟就到。”

    农民感到莫明其妙,转身问樵夫:”那你为什么刚才不说呢”

    樵夫徐徐地笑道:”那我先得看看你的步子有多大呀”

    这个小故事里的外交信息量很大:1限制战略核武器的方向,我们认为是正确的;2进程还不清楚;3美国必须先有诚意,迈开步子;4我们再根据你们的步子大小速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反之,如果你们不先迈开步子,要我们先迈步,那不可能。

    尼克松领悟点点头,笑了。

    如果直接了当地说:”限制战略核武器,先得看你美国的步子多大,我们再考虑,”势必导致谈判的破裂。

    奇特的标准

    常辩有常辩的标准,奇辩则往往蕴含奇特的标准,它也是人们进行合理选择的依据。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你与皇帝的区别是什么”

    ”皇帝是自己**的奴隶;而我是它们的主宰。”他答道。

    这是以意志力的强弱为标准。

    法律要惩罚坏人,但是,有个被判了罪的被告自不甘心地问:”法官,这个世界上有人没做过坏事吗”

    法官:”没有。”

    被告:”那为什么只处罚我呢”

    法官:”你搞错了,并不是处罚你做坏事,是处罚你做坏事被抓到了。”

    这是以已知事实为根据。

    清人袁枚,号随园居士,是当时有名的风流才子。袁枚曾用前人的一句诗:”钱糖苏小是乡亲”,刻了一颗印章,有一次,一位尚书大人路过金陵,向袁枚索取诗册,袁枚遵命送给了他,并且不经意地盖上了那颗印章。苏小小是个妓女,引为乡亲,这还了得。于是那尚书便对袁枚大加呵责。袁枚开始倒觉得过意不去,便向他道歉。谁知这位大人竟喋喋不休,弄得袁枚索性板起面孔说:”你以为这印章不伦不类吗在今天看来,自然您是一品官,苏小小是低贱的。只怕百年以后,人们还只知有她,却不知有您了。”在座的客人被他说得眉开眼笑。

    这是袁枚以”百年以后”的知名度为标准。

    钟毓钟会兄弟

    钟毓是钟会的哥哥,兄弟俩自小聪颖。据世说新语载: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言辞之妙,传为佳话,以十余岁小儿,初见皇帝,况魏文帝曹丕又负有文名,所以诚惶诚恐在所难免,但以小小兄弟,于对答之中既见善辩之才,又恰到好处地奉承了皇帝,这就十分难能了。

    又记:”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