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明霸业-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黄狗狗却还是死命地咬着太爷的裤腿儿不肯松开呀,太爷就算想追也追不上啊,也只能咬牙切齿地看着王二和那个一边被拉着手走一边还痛斥王二‘死鬼’的小妾的背影在风中凌乱。

    等到刘大几个人扛着铡刀和锄头出现在县太爷面前的时候,大老爷本想摆一摆谱来着,却被刘大抡圆了一锄头打飞出去,倒挂在大槐树的树杈上口吐白沫去了。

    剩下的女眷一个个瑟缩地咬着手指,吓得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还是大太太识货呀,两个箱子里一看便是值钱的东西,可这肥婆本身却是一文不值啊,一铡刀劈下去,有人帮她做了一辈子想做没做成的事——减肥。

    小孩子太小,刘大几个人没忍心杀,准备一会儿下锅给炖了。

    饥荒战乱的年月,女儿和小孩儿都是食品,尤其是对杀红眼的人来说,吃人肉并不是魔鬼,你不吃,最后被饿死了,那才是真要成鬼魂了。

    在这个时代,哪里的人在挨饿,哪里便会人吃人,他们会为了不卑贱地活着去拼死反抗强权,他们也同样会为了半块烧饼一刀把路人给宰了。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道义,可是他们认为,只有活着才能学会‘道义’俩字该怎么写,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心都是矛盾的。

    崇祯皇帝一边绞杀着起义军,一边又会把他们统统给放了,然后一脸怅然地说,这都是朕的赤子啊。

    李自成最初的人生矛盾是他想娶个老婆如花似玉,却又无法做一个成功的护花使者。

    日后当李自成从一个快递员发展到带领大军占领北京城吃饺子时,他的矛盾便不止一两件了。领北京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崇祯暴尸在大街上,却又鼓励人去给崇祯上坟烧纸。他一边在诛杀贪官污吏,一边又放任自己的队伍到处抢老百姓,肆意杀人、欺男霸女。

    还有张献忠,他也很矛盾,张献忠造了一辈子反,死前却让四养子去做大明的忠臣。

    还有洪承畴,他被俘后,言之凿凿要自杀,却是在为国尽忠把牢底坐穿的时候,一不小心找到了真爱。

    这些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是矛盾的,而这时代的小人物同样矛盾,就像刘大,亦正亦邪。

    刘大这会儿拄着锄头、靠着驴,刚刚那抡圆了的一下子,虽然把太爷变成了树挂,却也把又饿又累的他害得两眼冒金星。

    他有气无力地说,“去,去翻翻她们的包袱,看看有没有现成的吃食,呼呼。。。。。。也给大黄狗分一口。”

    两个村汉歇了半天,听到刘大说的话,才终于从地上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了一群女人的身边搜寻着,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

    却有一个女人主动递过来几块饼子,刚才大太太一直吵吵说饿,她都没舍得拿出半块儿来。

    村汉立刻抓过饼子来一口塞进嘴里,又将其余的饼子分给众人、还有那只立了功的大黄狗。

    刘大一边吃,一边问这些女人道:“你们怎么不跑啊?”

    有个胆子大的女人回答道:“我们都是小脚,也知道跑不掉,就算跑了,跑不出多远就依然会被别人给抓去了去。”

    (本章完)


………………………………

691 姜襄三反大同

    吃饱了,歇够了,刘大上了骡车,掀开了大夫人到死都都还紧紧攥着的两个大箱子,大夫人挺肥,她的箱子里更是有料,里面的财宝够这些村汉们花几辈子的了。

    身后几个村汉也都围上前来,看着箱子里的金银发呆,下巴都惊掉了。

    周围一下变安静了下来,终于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咱们还等什么?带上财宝,带上女人,赶紧去山神庙里找找乐儿吧。”

    村汉们便把驴子和骡子等大牲口都拴好,再把财宝急吼吼抬进了山神庙中,在这里,一群村汉终于领略到了什么是暗香浮动月黄昏,自是一夜春宵不在话下。

    第二天,已经是日升半山了,刘大等人恹恹地听到门外王大牛带着众人闹哄哄地敲门,可是谁也没力气去搭理了。

    刘大叫一个婆姨去打开了庙门,又娘声娘气儿的叫两个婆姨去给他们做饭。

    几个汉子连说话声音都细了不少,有气无力的。

    王大牛他们刚一进门,刘大就跟他们讲了规矩,那些随着王大牛赶来的村汉们一听刘大说有财宝可以分,一个个的都乐不可支。

    而像山西刘大这样的,在自己的家乡点起了一把火,把大清国搅了个天翻地覆的造反大军还有很多。

    比如在山西掀起最大风浪的是大同总兵姜襄。原本姜襄已经投降了大清,而且多尔衮继续让他做大同总兵。

    可多尔衮同时又把自己的同胞哥哥阿济格给派到了大同挟制姜襄。

    阿济格哪里是来挟制姜襄的,根本是兴风作浪来了,多尔衮派他来重镇大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哥哥是个为所欲为的性子。

    横征暴敛且不说,欺男霸女烧杀捋掠,使得大同百姓不堪其扰。

    据说在一家大户结婚的当日,阿济格在大街上闲逛,发现新娘子漂亮,便把人家刚接回来的新娘子直接抢走,抗回了自己家。

    大户人家自然不敢触怒八王爷,便戚戚哀哀求到了大同总兵姜襄的头上,求姜襄帮忙把人帮他们要回来。

    姜襄觉着自己在阿济格面前似乎该有那么三分薄面,重点是收了人家不少的金银,于是他便拍着胸脯一口答应下来。

    姜襄觉着自己是个人物,英亲王也要给他脸,结果这一去是被打脸,阿济格兴致被他给搅了,气恼之下上来便揍了他一顿,证明了姜襄同志很菜,也证明了他是明清两朝混得最差的大同总兵,在自己的地盘找阿济格要人,阿济格不给面子也算了,还被海扁了一顿。

    姜襄姜猪头咽不下这口恶气呀,回家就进厨房找菜刀,去校场集结队形,拎着刀带着兵冲入八王府。

    阿济格正被浪翻滚着呢,得闻下人来报姜襄拎着菜刀来杀他,英亲王提起裤子便跑。

    被姜襄反过来满大街的追杀,阿济格终于知道事情大条了,自己闯祸啦。

    于是大同城都没法待了,八王爷逃向城墙,城门的守军是姜襄的人马,八王爷也是逼急了的兔子,跳城墙也能逃跑。

    对,您没看错,是跳得城墙,而且是大同城墙,为什么要重复一遍是大同城墙呢,因为九边重镇的大同城墙据信是全中国最高的城墙之一。

    城高十六七米,那至少是六楼啊,可英亲王被追急眼了,嗖一声便跳了。

    最厉害的是六层楼的高度,人英亲王除了崴脚脖子,嘛事儿没有,还能继续以炮弹的速度溜之大吉。

    且不说阿济格如何一瘸一拐从大同逃回北京城,自姜襄的大同府造反,阿济格跳了六楼高的城墙,新闻立刻传开了,山西境内的潞安府、汾州府、平阳府,相继都起义了。

    山西的战火恰巧和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以及广东的李成栋一样,又是因为女人才点燃的,要怎么说红颜祸水呢?

    王得仁造反是被强抢小妾,李成栋是小妾以死相逼,阿济格是人家上对了花轿他却睡错了新娘。

    阿济格只身逃跑后,整个山西便不受大清控制了,除了太原城及太原周边的数个县还有平阳府因为有重兵防守没有义军敢进攻,或是攻打了却没打下来以外,清廷几乎在一夜之间便丧失掉了整个山西,而陕西的局势比之于山西,只会更乱。

    星星之火瞬间便形成了燎原之势,且蔓延到了陕甘甚至青海,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晋陕地方治下的所有官吏都必须面临几个选择,要么生存,要么死亡,这是个问题。

    这样的局面让多尔衮很惆怅,对于晋陕的官吏们来说则更是一场悲剧。可无论是官还是民,都是被逼着在做出选择,要么就要去杀人、要么就等待被杀。

    刘大们正走在通往抗争的路上,不过短短十余日,他们就已聚集起了一万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义军走到哪里,哪里的官老爷们都会惨嚎一片。

    刘大们就这样唱着山歌扛着刀,一路走来一路烧。

    他们抱起女子、烧着屋子、揣着银子,征服着三州六县,威风八面俨然一位大将军。

    不久后,刘大他们竟然打下了汾州府,还在府衙的鸡窝中擒住了府台大人。由于搜查鸡窝的过程着实让刘大们废了许多力气,所以从被捉住的那一天起,府台大人的头上便又多了一个顶子,那些蔫儿坏的村汉们让他顶起了刘大将军每天用着的痰盂和夜壶。

    虽然说刘大的义军到达汾州府时已经有军兵两万、家眷五万多,合计二十万大军——当然这肯定是号称了。

    可汾州知府也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跑路的,只是无奈他也同样被巨万的家资连累了身子。几十辆大车上已经装满了箱箱的金银珠翠,足有一山之高。

    府台大人要跑路,还亲自跑去装财宝,却不料越着急越倒霉,财富发生了滑坡,知府被从车上掉下来的几大箱珠宝给砸晕了,差点儿没被压成黑白照片儿,因此延误了行程。

    真是太不凑巧了,眼看府台大人满眼星星的在地上挣扎,仆役们没有一个上前去帮一帮老府台,而是一起冲上前去把那些金山银海给抢走了,任凭老大人千呼万唤仍然无济于事。

    (本章完)


………………………………

692 全乱了

    老大人心知此时已经无法逃命了,逼不得已只好钻了鸡窝。

    纵兵行抢,向来是流寇的拿手好戏,清军也不乏这样的将领。

    明末的战火中面对乱兵,也确实出现过许多节烈女子抗争的故事,比如广州城破时,一个王妃将自己的浑身绑满了尖刀,外面套上了宽大的山河地理裙,最后把色心大起的尚可喜同学给扎了一身的窟窿眼儿。

    这有点儿类似于《西游记》里朱紫国皇后穿的那件五彩霞衣,不过明末这位王妃的五彩霞衣是自己做的,而且这是个真实故事不是。

    也有的可怜人连自杀都不可以,当看到贼兵来了,有人便悬梁自尽,却被贼兵从吊绳上解下来,依旧难逃被辱的厄运。

    各种悲惨画面不胜枚举,百姓的苦难简直不忍直视。

    西北的混乱让多尔衮无比的闹心,可他却不好过多苛责惹出这场祸的阿济格,因为他闯的祸比阿济格还大,《剃发令》么,让黄淮长江地区成了留发不留头的重灾区。

    此时多尔衮却根本无暇顾及任何地方的战火,因为他们三兄弟之中最小的豫亲王多铎在南京染上了天花,快要不行了。

    据说多铎在南京得了天花后,回到北京城也未见好转,多尔衮才刚刚带兵去大同平叛,可得到消息后,为了见自己的亲弟弟最后一面也顾不得什么晋陕的乱局了。

    回北京不只是为了兄弟情深,他是怕某些人趁着多铎新亡之时搞事情。

    而此时的山西,除了首府太原及周边榆次、平定、乐平、崞县、盂县等几个城池外,仅有平阳府城还在清军的手里。

    陕西方面,王永强和王永镇的义军已经夺取了陕北。另外还有比他们更早的,与顺治五年三月便开始在甘州和肃州起义的丁国栋和回民米喇印的两支起义军,一时间人民战争的疾风骤雨早已经打得整个大西北的清军找不着北了。

    山西的起义尤其是大同的起义对清廷的震动最大,而甘肃丁国栋和回民米喇印的大起义,却杀的清廷大官最多。

    这支义军起兵后,便是连克了甘州、凉州和肃州,擒杀了清甘肃巡抚张文衡、甘肃总兵刘良臣、凉州副总兵毛镔、甘肃副总兵潘云腾、甘凉道林维造、西宁道张鹏翼。

    没错,是西宁道,因为他们都打到青海去了。除了攻打西宁,他们还进攻了大通,兵锋之盛较之旁处更甚一筹。

    占领上述地区后,起义军引兵又东进攻破兰州,杀兰州同知赵冲学、知县赵翀。而后又攻克了临洮、河州、洮州、岷州,继而围攻巩昌府。

    清临洮游击将军李文炜等被杀;清庄浪道范芝和西宁道冯如京在逃跑时连官印都来不及拿了,范芝更是扮成了老太太又藏到了山洞里躲了十多天,才侥幸得脱,虽说逃得了性命,走出来时却饿的连他妈都未必认识他了。

    肃州道及其以下肃州诸官吏死的已经不能再死了——他们被挫骨扬灰,落了个尸骨无存。

    除了杀掉抓获的所有清朝官员,这些义军还拥立了延长王朱识,虽然不久后朱识便被清军擒杀,但已经能够说明整个西北的义军都是在反清复明。

    除了西北还有中原,顺治七年六月份,河南的起义军魏世骏部起义,而后竟然北上打到了北直隶境内,夺取了武安、林县、涉县等城池。

    这场清顺治七年的巨变真是让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抓狂状态下的多尔衮已令旨所有朝臣今日不再御门听政,文武诸臣同赴乾清宫议事。别在门外待着啦,大家赶紧进屋好好商量一下该咋办。

    朝会上一直不停踱步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怒火,已经烤透了三米外龙椅上那位刚刚长成了少年天子模样的顺治皇帝的龙袍。

    堂下的王公、贝子、贝勒及满蒙汉文武更是一个个只敢把气儿喘过一半,就得赶紧缩回去,要是谁敢在这时放一个响屁,特娘的。。。。。。多尔衮一定会让他惨死在十级地震里边儿。

    四月的和风在大殿的金顶上漫步、树上渐多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着。刚刚为和硕豫亲王多铎的葬礼脱去一身缟素的朝臣们,内心却仍在哀鸣着。

    几乎每个人额头上的汗珠都簌簌地滴落着,在这天下最高大的屋檐下汇聚成一场雨。没有人想着要说什么,这样接踵而至的乱局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各地的起义发生的都太过突然,明军似乎也是一夜间便重新强大了。面对乱局,多尔衮停下了脚步,扫视了朝堂下的众人,大多数人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待着摄政王的目光投向自己,然后便是自己立功表现的机会了,于是当多尔衮停下脚步环视群臣的时候,包括大清的天子——顺治皇帝,以及朝堂中所有文武君臣都纷纷请战。。。。。。

    然后呢?然后到了次日,多尔衮就自己带着大军,再次挥师亲征了。

    其实他早已想好了要再次亲征山西,朝堂上的紧张只是他顾意制造的氛围,氛围越紧张,越说明他亲征的必须性和紧迫性。

    皇帝和朝臣们的心情越急迫,就越能说明大清的杀伐只能出自于他皇父摄政王的教令之下是必须的。

    第二次攻打大同,多尔衮的西征大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排场呢?他几乎把在朝的精兵猛将全都带了去,在这支亲征的大军中,有和硕英亲王阿济格,有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一同随征等等许多爱新觉罗家的凤子龙孙。

    所谓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这支大军里不过是只配给人提鞋的角色,而且鳌拜能有资格给这些人提鞋,都会自认为倍儿有面子。

    整支大军的总兵力更是有三十多万之巨,仅仅是正黄旗汉军固山左梦庚这样的路人甲,其所部兵马便有十多万人,多尔衮也相信此战类似左梦庚之流也一定会扮演好一个很光荣且伟大的角色——炮灰。

    (本章完)


………………………………

693 多尔衮两攻大同

    多尔衮为什么带着这么多人攻打一座大同城,其中有那么多王公贝勒,难道是带着小辈们出来刷经验、练级打小怪兽的吗?当然不是,他是不放心把这些王公贝勒们放在家里,索性都一并带了出来,免得给他在背后捣乱。

    他带着这么多王公贝勒出来玩儿,那么家里安排了谁呢,他安排了谭泰。虽然谭泰名义上是因为二次南下战败,被多尔衮以问罪的名义调回的。谭泰带领八固山兵马在第二次南下灭明时打得不怎么样,可他毕竟是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出征,同时问他的罪,并让他回京听用,这件事做得简直神不知鬼不觉。

    征西大军当然不可能只有左梦庚一个汉军,他们此去或许还将汇合已经从四川撤退至汉中的四川总兵,固山额真李国翰已经陕西的三边总督孟乔芳还有从武昌回援的平西王吴三桂。如此一来,围攻西北义军的兵马将陡增至四十余万。

    那么纵观多尔衮此次的兵马调动,大清在全国的兵力布局就变化颇大了。除了依然在武昌制衡着明军主力的信义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及他的新任副帅——防守九江的代善之孙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所部。以及接替了多铎去防守南京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入内院佐理军务,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三位重臣之外,大清所有的功臣、勋贵、悍将几乎都已经被多尔衮调到西北了。

    这里提洪承畴干嘛呀,如果说范文程得不到多尔衮的信任,那么洪承畴在多尔衮时代的角色便只有尴尬了。

    洪承畴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还算个人物,可在多尔衮眼中,他一直以来都什么也不是,如果非要把洪承畴在多尔衮的心中做个定位的话,我以为会是情敌。

    所以多尔衮大婚之后,随便丢了一个小小的轻骑都尉的顶子给洪承畴,并将他远远地打发到江南,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怜的洪承畴啊,他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计定了多少合纵连横,可如今混的还不如他的那些前明时期的属下呢。

    比如孟乔芳便曾是他的平灭流寇时的麾下重将,可人家现在是什么?人家现在是堂堂的三边总督,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也就是三等男爵。而洪承畴来到南京后,实质上领着保安的工资干着公安的差事,隐约是地方督抚的权限,却并没有职称,可孟乔芳的爵位却是比洪承畴还要高的太多。

    洪承畴的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师,总督南方五省军务粮饷的头衔已经是多尔衮死后三年的事情。

    从洪承畴来江南,谭泰回北京,四十万大军围剿西北,便看得出哪些地区的乱局多尔衮更为关注了。

    多尔衮可以不去在意赣州的失败甚至是资江的失败,可一旦山西有失、大同有失,那就等于是在清廷的心脏旁插上了一把尖刀,这是可以直接威胁到清廷中枢的。

    他也可以不去在意何洛会战死吉安,甚至不在意尼堪战死资江,那些疆土暂时攻不下来那便留在日后慢慢攻打,然而一旦大同罩不住,就好比一座四合院被人拆了院墙,家里就没把门的了。

    多尔衮也深知,大明朝的天根本就不是因为他们八旗大军的给掀翻的,大明的天翻地覆多半是被西北的这群动不动就造反的疯子造成的。

    综合以上两点,担心京城的西大门有失,担心出现第二个李自成,便是多尔衮用如此激烈的态度和反应来应对山西的起义军的原因。

    而就在多尔衮率领清军主力开往大同时,明军也正在悄然的行进着。这是永历四年二月中,已经在河南西南部的山区瞎搅和了好长时间的王进才又接到了命令。

    天浪要让他把河南的篓子捅得再大一些,而且他还要分兵北渡黄河,去佯攻山西的平阳府,对山西义军给予姿态上的支援。

    天浪让王进才这么做,也不仅仅只为了表现支援起义军的姿态,他还有一个实际目的,就是吸引潼关方面守军的注意力,分散潼关守军的兵力,那里才是天浪此次进军的真正主攻方向。

    占领了潼关,便可以把中原与关中隔离开,黄河改道以后,函谷关便失去了战略意义,自从函谷关废弃以后,历史上无论哪一个中原政权想要经略关中,占领潼关都会是第一步。

    比如,安史之乱,造成李隆基丢掉皇位,杨玉环身死马嵬坡的不是西安城破,是哥舒翰丢了潼关,潼关丢失以后,长安城根本就守不住,所以唐明皇才要逃往四川。

    潼关没在手里,谁敢说自己控制了关中?扯淡去吧,潼关不仅是潼关,它的意义等于三个省的控制权和主动权,是扼控陕西、山西、河南的牛耳。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李自成宁可与孙传庭拼的鱼死网破、宁可被明军一次次扒皮抽筋打回解放前,一败再败他也一定要占领潼关的原因。

    也是当多铎从李自成手中夺取潼关之后,全体大顺军便立刻选择放弃关中逃往湖广的原因。

    此时天浪也终于开始行动了起来,他命令李锦的忠贞营在得到了校练营2万新兵的补充后,带着全部的27000人乘舟师溯汉水而上;刘体纯也带领着校练营的1万新兵随李锦的部队一起潜入关中。他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和策应李锦进攻潼关。

    进攻西北的明军作战计划为:全军分为两个作战方向,一路是四川的刘文秀本部人马,他们穿过金牛道、越过巴山,第一目标是拿下汉中,一切都如山西剧变前天浪预谋的一样。

    刘文秀的身后是李元胤的京卫军,如今已经改变番号叫做怀远营,在天浪为他增加了7万校练营新兵的补充后,怀远营目前有兵力93000人,李元胤的怀远营部署在重庆,作为此次关中争夺战的总预备队。

    天浪的手笔一次比一次大,他内承运库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