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明霸业-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本就因运输大队长袁应泰蠢猪班的布局让她这场仗打得分外憋屈,于是女军神便是拨马来到阵后准备对努尔哈赤和他的两黄旗发起最凶残的报复。

    “姐姐!”

    “姑母!”

    “母亲!”

    “嗯,麟儿,你怎么样?”

    “儿无大碍,母亲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秦良玉微笑着点头,却是莫名的心痛这句话,她怎么可能知道,会当二十余年后,马祥麟对她说的最后遗言,正是这一句话啊:儿誓与襄阳共存亡,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丹青先画美人图

    马祥麟已经又扯下锦袍,包扎了伤眼,没事儿人一般拽拽的,那样子很像是个痞帅版的加勒比海盗。

    “没事就好,让几个叔伯带着主力先撤。”

    她说的是丈夫马千乘的几个堂兄弟。

    “三弟、麟儿还有翼儿!”

    “在!”

    三人齐齐挺胸昂首。

    秦良玉看了三位至亲一眼,淡淡道:“那还说什么,你们三人,随我一同再杀回去,大闹天宫!就算要走,咱们也得天黑砍不到敌人的脑袋了才走,今日虽没有夺回沈阳城,也定要让努尔哈赤记一辈子!”

    浑河血战,却是让努尔哈赤和所有爱新觉罗家子孙记了一辈子。

    三人没有任何哪怕一秒钟的犹豫,秦民屏畅声说道,“好,刚刚我们已经做了一回李凌,接下来要再做一回飞将军,酣畅淋漓的一战,也不枉此生啦!”

    留在远处徘徊不敢追击的正黄旗刚刚遭到罕王催促追击,兵马刚刚开始动作向石柱军发起追击,竟是谁都没料到,那四人四骑竟然还敢杀他们一个回马枪。

    四人四骑之中,有一名高大巍峨的女将,她曾在明军九死之时,在苍天的边际,在地平线上升起了两根雁翎凤翅。

    她头顶的凤翅双翎此时刺破着太阳的光晕,鄙夷着大地上的魑魅魍魉,笑骂着苍狗中的诸天佛神。

    而敌人眼里的巍峨女将,大音希声,马蹄悠然。

    而那凤翅双翎的女将身边,是一名圣光金甲少年郎,白马银枪,潇洒地搭着一张五石强弓。

    那头顶双翎凤翅盔的女将左右,乍然排开的是马千乘、秦邦屏、秦邦翰、秦民屏、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佐明、张凤仪、马万年等等许多或战死或等待战死的大明群英。

    那些拱卫她左右的英魂正如两展长翼,恍如在碧野中翱翔的神鹰。

    马祥麟有一句遐迩皆知、流传数百年的名言,便是那句,‘大海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秦良玉们,便是天空中的高鸟神鹰,俯瞰着苍茫众生,女军神便像是这神鹰的双眼,是它雪亮的灵魂,今日,她将带着他们一起自由翱翔,哪怕横亘前方的是什么十万天兵。

    她如一道奔雷,从骄阳中杀出,她好似一道金光,刺破着整片大地。

    莫道金光只一簇,也能穿破乌云驱散阴霾,飞跃天空,跨越千里。

    横亘在这道金光面前的,当先便是西尔泰和郎格两员参将,两人刚一出场,便是没头没脑的被女军神挑落抢下,金军早已胆破,两将一死,余下震撼。

    于是接下来,正黄旗兵马遭受了秦良玉最野蛮的报复攻击,四人四骑四条枪,如入无人之境,金兵颓然,成片成片堕马倒地。

    继而又是西佛先、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数位军中有名的参将被秦良玉接连击毙,军神摧折当世最强的钢铁骑兵如摧枯拉朽。

    堂堂正黄旗,罕王的亲军,被秦良玉的第四波集束手榴弹炸响。

    纵然有些人气得头冒青烟,胡子翘,也依然组挡不住军兵们的溃逃。有些人连战马都不要了,跳下马去,鞋子留在马镫之上也不再去管了。

    有些堕马没死的,脚卡在马登上被马儿拉着跑,地上拖出一长溜的血迹,真真是狼狈不堪不忍直视了。

    这一战让十万八旗天昏地暗的惨败,谁敢说十万骑兵围攻一万步兵,最后却被杀戮近两万人是一场胜利呢?

    秦良玉杀得是大地如血,残阳如炽,让整个沈阳城外遍野横尸,秋坟鬼语,让整个辽东的天空下风鸣树偃,落花飘絮。

    金兵被杀得都麻木了,当秦良玉四人杀够本儿了拨马回还时,包括老罕王,再无人敢提追击的话头。

    有诗为证:

    由来巾帼甘心受,鸳鸯袖里握兵符。

    十丈软红做战甲,一枪青蛇胆气粗。

    饮将鲜血代胭脂,凭挥双剑扫胡虏。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清朝人魏源记载这场浑河血战时说:“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力屈而覆这四个字,力屈不假,可要说是明军全军覆没了,便有些言不由衷。

    此战之后,双方都自称是大胜,川军和浙兵万余,杀敌近两万,自损一万。

    而明军论功行赏,首推石柱军的秦良玉和酉阳军的白再香,此战之后,大明双凤翱翔於天,九州一十三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川地百姓敬重秦良玉如神,立生祠烧祈福香者不下十万信众。

    赏赐报功只有大明双凤,这无可厚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周敦吉的永宁军和戚金的戚家军还有老将军陈策人等已经全军尽没了,朝廷要褒奖他们,封管赏银他们纵然泉下有知也收不到这些,朝廷能给他们的也只能是追谥。

    而军功是实打实的加官进爵,和金银赏赐,这是要奖给活着的英雄的,不是阵亡的烈士。石柱和酉阳军有近四千活下来的战兵需要这份战功。

    而对于死者,呵呵,这场又称黑山血战的战役之后,不说满洲家家披麻戴孝,也差不太多,金军士气低落到最低。

    为了稳定军心士气,祷念在此役众多的阵亡者,努尔哈赤还在当月十六日,专门在沈阳城举行了祭奠亡灵的大型仪式。

    这一战,金军之中仅仅被史料记载下来的阵亡参将,便有十几人,因作战不利被阵前撤职的又有三人,余者将校未记入史料,前文所说的那些阵亡金将的名字,全都在《满文老档》所记载的死亡名单上。

    而明军的记载则相对详细的多,也忽略了不少。

    全军阵亡万余,明朝廷没有记载,而是只在战场上提到了石柱军和戚家军,说浑河北岸战场明军投入的是四千石柱军。

    这都是欲盖弥彰,不想记载永宁军的全军覆没,和酉阳军的惨痛损失,同样也是为了高奏凯歌。

    而此战之中,石柱军、酉阳军都阵亡了一千七百人左右,两军共计生还了将近四千战兵。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儿,咱们回家

    这一场浑河大血战,明军中的南兵,自陈策、童仲揆、戚金、冉见龙、邓起龙、张名世以下,一共战死了三位副总兵和三位参将,并校尉一百二十人。

    其中陈策和童仲揆名为援剿总兵官,可在大明的军制内,级别仍然等同于副总兵,与戚金一般。

    一百二十多位校尉的阵亡,牺牲不可谓不大,但是,不要忘了这场战役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对比,以及明军是在金军的家门口,以万余步兵对抗十万重装骑兵。

    金军可以认为他们保住了沈阳城,便是保住了胜利。

    明军当然更有理由说是获得了惨烈却伟大的胜利,然而胜利的秦良玉,这条凯旋之路却并不平坦,只因这一路之上没有任何一个明军辽东守将给她开过城门。

    秦良玉和白杆兵虽然疲饿交加,也只好千里迢迢回到山海关。

    对于这次德胜还师在北兵把守的城池下遭遇的礼遇,秦良玉并没有一句抱怨,只是对马祥麟和秦翼明两个子侄淡淡笑着说,“没关系,呵呵,相比能把自己的弟弟和侄儿并两千军卒从必死中救出,遭受些冷眼和排挤又算得了什么?我儿,咱们回去吧。”

    而十年之后,当秦良玉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和遵永大捷德胜回乡时,家乡父老所给予她的待遇比之浑河战后的凯旋简直天壤之别。

    是秦良玉的耐心和大度,是她宽广的胸襟等来了四川父老带给她那份极致的荣耀。当十年后秦良玉回到家乡四川时,她已经被父老乡亲奉若神明。

    当她走在成都的街头时,迎接她的成都百姓都是纷纷在道路两旁对她焚香跪拜的,因为她是他们活着的丰碑和永远的守护神!

    当时她所看到的,或许是终于让她认定了的,让她认定了这一切的牺牲,究竟所为何来。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她百战百胜,满门英烈,一家孤寡,秦良玉自然当得起百姓对她的一拜。

    然而她的努力却换不回一个太平世界,赢不回一个朗朗乾坤,只有那句‘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无奈悲凉。

    唯一能够留给她的,就只有家乡父老的信奉、大明百姓的爱戴和后世对她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

    石柱军还师后,山海关和沈阳城一样,也开始了祭拜亡灵。而且这些亡灵之中,大多都不是石柱军,只是友军。

    秦良玉一家的这个举动无疑又引来明军中有些人的讽笑,而《葬花吟》中还不是有这样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日带着战死的你的骸骨归籍,便是明日马革裹尸的秦良玉的期颐。

    丧服,荆州满城皆缟素,御赐的金丝楠木棺椁里,秦良玉身着红崖海水,五爪金龙金凤蟒袍,安详地睡去。

    皇帝御笔亲书的悼文中有一句:

    这盛世定如你所愿,山河犹在,护国之军犹在,然则军神不再。

    是啊,军神不在,她就如那育人之师,救人之医一样,极尽全力,倾其所有试图挽救山河。

    然则她也曾吐露过,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无奈。

    她有着看透世事的目光,却无法对世事放手。

    可谁说人生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呢?

    闭目之前,她对着天空,最后喃喃了一句:“我儿,咱们这次,真的可以回家了。”

    是啊,终于回家了。若有际遇,她的一指便可演化山河,可填沧海。然而她又从来把荣耀看淡,她说,封侯非她所愿。

    她说,一生最深刻的记忆,并非四十年戎马,风光无限。而是与爱人日出日暮,从山野到书房,从清晨到夜晚。

    最喜爱的便是如那个留下这句遗言,笃行了‘国虽无道至死不变的男人一般。’

    她和他一样,他们的儿子也和他们一样,最向往‘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世界,然而他们都不曾享受过天空海阔的自由和高远。

    如今一家人,终于可以如清爽的风在山间,如古城阳光般温暖,与家人共,花谢花开,直到永远。

    花间灵犀采,松下听万籁。

    此番春秋最自在。

    莲峰云天外,故人犹待。

    红衣踏雪来,入梦几载?

    祭酒一坛高粱红,追思:

    大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忠贞侯——马门秦氏贞素。

    在带着秦良玉的棺椁率西路军返回广西的路上,天空一直下着冬雨。

    没有最后兵发武昌,拿下清军在湖广的最后防线并不遗憾,战争和许多事情一样,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

    女军神在最后发起总攻之前离世,西路军本身便是一支奇兵,兵力不足以支撑连续的鏖战。

    军心因主将薨逝而不稳,许多人都万分悲痛。

    在做出撤退还是继续进攻前,天浪手中又汇集有大量情报显示,吴三桂已经率数万关宁军从四川顺江而下,进驻武昌城。

    这让天浪明白了,明军进攻武昌的时机已经失去。

    于是在李定国和李锦攻克了岳州后,天浪便率石柱军和锦衣卫搬师回广西了。

    留下侯性的广西军镇守洞庭湖以西,李锦镇守岳州,李定国镇守长沙。

    在搬师的路上,气氛一直都是比较消沉的,失去战机并不算什么,可大明失去了最后一位军神,这是再也不能弥补的沉痛。

    冬雨在追着这支抬着女军神棺椁行军的队伍下,冷风入骨,雨水浸透了战士们的绵甲,打湿了天浪披在身上的披风。

    失去主人的桃花马在途中倒下了,连天浪的坐骑也因为失去了它的伙伴而和伙伴一样,不怎么进食了。

    这似乎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军神虽然不在了,可这场仗毕竟是取得了完胜。

    他们是在凯旋,不应该在凯旋的路上伴随着哀婉的旋律。

    于是天浪便不断用各种方法鼓励士气,犒赏三军,晋封将士。

    搬师的路没有走完,天浪的努力也一直持续。

    效果是有的,将士们的情绪在一点点走高,这条回家的路也将要走完一半。


………………………………

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若安好,便是擎天

    一天中午,天浪接到了一封很奇怪的信,读到信的最后,自己一个人止不住地笑了。

    信中用并不太多的言语和娟秀俊逸的字迹写了几句话而已:

    “擎天柱在战斗中被炸成碎片。大黄蜂带着他的碎片来到大明,找到了皇帝,皇帝则是一脸费解地问:这是个啥玩意儿?大黄蜂说:你若安好,便是擎天。”

    冬雨仿佛不再冰冷了,看过几行只有自己和令夕两人能懂的话,天浪抬起头,望向如黛的天空呢喃问道:“我若安好便是晴天吗?”

    如果是这样,那人世间除了安好,还有什么遗憾和不甘呢?

    天浪倏然发笑,邓凯惊愕自家主子许多天都没笑过了。

    他知道那封信是令夕寄来的,看到天浪这样一副神经兮兮的表情,邓凯嘴角勾起。

    皇上的性子,还真是令夕姑娘最摸得准,也只有令夕能在天浪故作坚强的时候给与他真正的慰藉和信心。

    折上信纸,天浪目光深邃,只一个笑话而已,自己灰暗的心情便扫去了一半。

    脑海里是令夕那张淡而含笑的脸,勾着唇角,眼角也是上翘,心中默默对令夕说了声谢谢。

    天浪要谢的何止是令夕的一封信,在大军出征湖广的这段期间,令夕在广西还做了许多事情。

    又是一个孤寂的夜晚,遥远的柳州城南桃花苑,有一个穿着窄袖中衣,灰鼠短夹袄,一身水粉色衣裙,裙摆绣着独枝梅花的眉目灵动的二八女孩儿。

    她小小的唇瓣叼着一根极细极细的工笔,正用一根金簪拨动着刚刚点燃不久的灯盏。

    灯盏在女孩儿的绣房内散发着明暗摇曳的光,脚下的两个炭盆儿发着暖暖的红光。

    纵然是她经历的第二个这里的冬天,可女孩儿还是不适应西南的湿冷,尤其是现在正是小冰河期呀,听人说几年前,连四季都可穿纱的岭南都下了好大的雪。

    而广西中部的冬季,自然比广东更冷上一些的,女孩儿是从冬季便白雪皑皑的北方走出来的,竟也无法适应这里透骨的湿寒。

    除了天气,女孩儿还很不习惯入夜时油灯灯盏昏暗的光线,便总想把桌上六七盏灯的灯芯儿全都拨得最亮,这样她便可以完全看清自己好不容易绘制的十几张灌溉渠图纸极细极细的线条了。

    在偶然得到第一张工部即将准备施工的灌溉渠的图纸后,女孩儿便信手提起极细的工笔来,在上面勾勒勾勒,做了几处改动。

    庞天寿不懂令夕画的都是啥玩意儿,但大太监知道这是自家女主子喜欢看到的花样,便是单手拖着一卷图纸雄赳赳去了内阁。

    他找到了何腾蛟和瞿式耜,便把图纸往两人书案上一拍,说,“咱们娘娘希望看到的灌溉渠是这一款,你们照着做吧。”

    何腾蛟看后善意的笑了,瞿式耜则眉头拧紧隐而未发,两人都不想正主不在的时候,和一个喜欢玩闹的小丫头较劲,更不好拨了庞天寿的面子。

    面前这位白毛老雕可说有仇必报,没事儿还找事儿的事儿精,二人便是叫来了工部的人,希望能多几个人替他们挡一挡,想着若是无伤大雅,也可以听老太监的,让工部来年春天要修建的灌溉渠出现在世人眼前时,是那位娘娘希望看到的那一款。

    最先赶来的几位工部官员一听两位阁老叫他们来的意思,也是直撮牙花子啊,继而有一搭无一搭拿起图纸看着。

    一看之下,立马两眼放光,便问两位阁老这是谁人做出的改动。

    何腾蛟和瞿式耜还没说话,庞天寿不乐意了,在端坐的一旁不轻不重地放下茶盏,“怎么,大人还有什么意见呢,这是我家娘娘图个乐画着玩儿的,不过娘娘觉着这样好,你们这些吃天家饭的照做便是了,横竖若是不按照娘娘喜欢的款式来,杂家是不会披红的哦,你们也就别想领到户部的拨银。”

    那大人一听更绝不可思议,便是又谨慎的从两位阁老的表情上确认了一番。发现庞天寿没有胡说八道,这才对图纸的几处改动大加夸赞一番,说娘娘改动了这几处之后,这张图纸简直堪称完美了。

    庞天寿是讽笑啊,心说,“工部这位大人拍马屁的水准似乎连杂家也得学着些了。”

    可接下来工部陆续赶来看图纸的几位大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提出的一个建议让庞天寿的下巴也掉下来了。

    他们建议年内准备施工的两广所有灌溉渠的图纸,都请娘娘提出最为宝贵的改动意见,也就是要统统拿去让令夕给做一番修稿。

    庞天寿以为自己听错了,半晌都在发懵着。

    两位阁老也是吓了一跳,以为是令夕胡闹,没想到工部的虾米们集体支持小丫头胡闹。

    可在工部几位官员亲自指着图纸的改动处给两位阁老进行一番解释后,何腾蛟和瞿式耜都沉默了。

    不知什么时候偷偷起身,从圈外伸长脖子往里瞧的庞天寿蓦然地在一群人背后是桀桀发笑啊,本来是虚张声势来吓唬人的,这下还真把人给吓到了。

    他来这儿的目的呀,其实就是奔着哄令夕小丫头开心解闷儿的,就为娘娘高兴而已,没想到娘娘出手不凡啊!

    最后内阁和工部的一致决定,便是先把十几张广西辖内的灌溉渠图纸拿到了令夕的桌案之上。

    令夕也不觉着累,天浪不在身边,她也不感到无聊了,此时可是什么什么都觉着挺新鲜的。

    天浪去湖广后,司礼监的披红和内阁的票拟虽然主要还是都拿去给柳州城里的慈圣王太后过目定夺,

    然而涉及到陈友龙的京卫军、高必正的五城兵马司和忠贞营,还有明军扩编的新军御营的军备、训练及武将调动的命令,就连王太后和庞天寿也做不得主。

    因为呀,令夕的腰间还挂着这几支精锐兵马的几枚虎符呢。

    天浪走之前把兵符交给令夕,自然有令夕是自己最信任的人的缘故,其实还有两宫太后不知兵,手中也从未掌兵的原因。

    哪怕清军第一次南下,永历帝在武冈面对孔有德李成栋南北两路合为之势,王太后也只能靠着皇家对侯家多年的香火情,请动候母去奉劝侯性出兵大藤峡口,两宫太后饶是加在一起,也是拿不出一兵一卒帮助大明抵御入侵的。

    然而当天浪这次将兵符交给一个她们只是耳闻未曾亲见过的女孩儿手里,两宫的心中多少是不舒服的。

    有已经失踪年余的,永历帝的正妻王皇后当初手里掐着丈夫留下的十道空圣旨,后来竟被王化澄骗去卖官鬻爵的先例,两宫这种心中的不舒服就变成不放心了。

    可是在天浪走后,一直都很低调从不可以出风头的令夕,对于手中的兵符却是把的死死的,原因同样也是她不放心把兵权交给别人。


………………………………

第三百二十五章 腰里藏了几枚兵符

    令夕如今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啊,只是传闻与皇上两情相悦而已,是以哪怕天浪没走之前,她对朝政和内宫的事务也从来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可兵符不同于其他,是她和天浪赖以保命的宝贝物件儿。

    而且令夕手握兵符的这段期间,对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打造的重视也是极高的。

    而且她的布置能让麾下所有将士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儿对于治军并不是外行,甚至可说是极为内行的。

    她的父辈和祖辈多是在军中做政工的将军,加之女孩儿天性便细腻,在这段期间,令夕减少了大明军法条令的伸缩性,强调了执行力,剔除了军中一些考核不达标,想混日子的武官,挺拔了一些有军功却一直因各种原因被押着没提拔的校尉。

    她不止会改良灌溉渠,还改良了军中的后勤账目的记账法,以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代替了军中以往装备库存和现金粮秣收支的流水账。

    改变记账法虽然一时间让军曹们不太适应,可有军法的强压下,军曹也不得不飞速记忆这两套记账法,逼着自己适应。

    令夕还强化了督战队的作用,把从来都是战场上临时任命的督战队改为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