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枭途-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仍听言,直起身来,看向朱琏。
离近一看,蔡仍发现,朱琏比自己之前看得还要美三分。
面相清秀,五官精美,肌肤白皙,身材高挑儿,又温文尔雅。
整体看来,沉稳、安静、淡定、有分寸感。
总而言之两个字——美人。
蔡仍侵略性十足的目光让朱琏有些不舒服!
出阁以前,就不说了,朱琏几乎没见过父兄以外的成年男子。
出阁嫁给赵桓成为太子妃以后,朱琏倒是见过不少成年男子。
可那些成年男子,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敢像蔡仍一样盯着她看个不停的——不管那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表面上对朱琏都是恭恭敬敬的。
这也正常,毕竟,朱琏可是太子妃,今后很可能是要当国母的人,哪有人敢像蔡仍一样像看普通美女一样看她?
朱琏自我开解道:“有才之人必有不同之处,且随他去吧。”
这么一想,朱琏也就释然了,她道:“刚刚听了蔡指挥所言的印花税和继承税,本宫窃以为,其是治国良策,不将其上凑给官家,是我大宋的损失,所以,如果蔡指挥不反对的话,本宫想将此二税说给太子殿下听,并请太子殿下将之上奏给官家,蔡指挥放心,太子殿下是绝不会贪墨蔡指挥的功绩的,太子殿下一定会如实向官家禀报说此二税乃是出自蔡指挥之手。”
让朱琏万万没想到的是,蔡仍竟然毫不犹豫的反对道:“万万不可。”
朱琏一听,眉头不禁一皱,道:“为何不可?”
蔡仍解释说:“太子妃如果真这么做,对太子而言,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
听蔡仍这么说,朱琏有些不解,她道:“蔡指挥为何这么说?”
蔡仍沉声道:“太子妃可知此二税涉及的利益有多大、人员有多广吗?臣斗胆说一句,太子殿下如果真将此二税上奏给官家,那太子殿下只怕将无缘于皇位了。”
“什么?”
……
直至回去见到赵桓,朱琏都未从蔡仍最后的话的震惊当中走出来。
赵桓见状,关心道:“爱妃怎么了,怎么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朱琏收回思绪,道:“殿下,臣妾今日偶遇一人,那人有宰相之才。”
赵桓听言,先是一怔,然后连忙追问道:“何人有此大才?”
朱琏道:“他姓蔡……”
一听此人姓蔡,赵桓的眉头就是一皱!
赵桓生性节俭,因此他很看不惯他父皇赵佶的铺张浪费、穷奢极欲。
可身为儿子,赵桓总不能冲他父亲赵佶去吧?
更关键的是赵佶是皇帝,不怎么喜欢赵桓这个儿子的皇帝,因此,借赵桓一万个胆子,赵桓也不敢冲赵佶去。
所以,赵桓只能将他对赵佶的不满转嫁到了赵佶身边的人身上。
蔡京是鼓励赵佶铺张浪费、穷奢极欲的罪魁祸首,自然要算一个。
蔡攸天天陪着赵佶胡混,还提出什么“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简直是祸国殃民,怎能不算一个?
因此,一听朱琏所说之人姓蔡,对蔡家人一点好印象都没有的赵桓,就打断朱琏道:“姓蔡?他该不会是蔡家人吧?”
朱琏道:“他的确是蔡家人。”
得了朱琏的确定,赵桓很武断的说道:“蔡家能有什么宰相之才,难道是那个蔡行,哼,虽然他有几分文采,但骨子里跟他父亲一样,是个阿谀谄媚之辈,岂可重用?”
朱琏知道赵桓讨厌蔡京、蔡攸父子,进而恨屋及乌讨厌所有蔡家人,因此她道:“他不是蔡京的子孙,而是蔡卞的儿子。”
听朱琏这么说,赵桓的神色才缓和一些,他道:“你说的是蔡仍?”
朱琏有些诧异道:“殿下知道他?”
赵桓道:“他是今科第四名,本王欲收之才,本王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而且,据本王所知,不久之前,老三在樊楼组织今科集会,他碰巧也去了,但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老三的人的邀请。”
朱琏道:“这么说来,他是支持殿下的?”
赵桓有些拿不准道:“这个……还真说不好,他们蔡家人,一向为父皇马首是瞻,从未将本王放在眼里,所以,这蔡仍是个什么态度,现在还不好确定。”
朱琏很乐观的说道:“至少他不是郓王一边的。”
赵桓一想也是,便道:“你说蔡仍有宰相之才,是怎么回事?”
朱琏听言,便将她听到的印花税和继承税跟赵桓说了。
赵桓一听,表现得比赵鼎和朱琏还激动,他一边走来走去、一边道:“国策!这是国策啊!不行,本王现在就去写奏章,将印花税和继承税禀报给父皇!”
朱琏忙道:“殿下且慢!”
赵桓有些不解的看着朱琏问道:“爱妃还有何言?”
朱琏道:“不是臣妾有言,而是蔡仍有言,他说,殿下如果将此二税禀报给官家,殿下此生恐怕就要与皇位无缘了。”
“什么?”
赵桓大吃一惊!
朱琏解释道:“蔡仍说,此二税牵扯的利益之大、牵扯的权贵之多绝对远超咱们所想象,因此,只要一露出风去,必然要遭到那些被动了利益的人的强烈抵抗,到那时,殿下恐怕就会处于众矢之地。”
赵桓听了,慢慢又坐回椅子上。
思索了一会之后,赵桓道:“不错,以本王现在的处境,如果真得罪了那么多人,怕是就当不成这个太子了。”
过了一会,赵桓又道:“这个蔡仍果然有些才识,应该好好笼络一番才是。”
朱琏道:“而且,他背后是蔡家,如果能拉动蔡家也站在殿下这边,那殿下的太子之位,必将无人能撼动。”
赵桓摇摇头,道:“别说蔡仍只是蔡京的侄子不是蔡京的儿子,就算蔡仍是蔡京的儿子,也绑架不了蔡京那只老狐狸,就是蔡攸那个精猾鬼也绝不会跟随蔡仍站边,所以,蔡仍是蔡仍,蔡家是蔡家,两者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朱琏听了,不禁有些失望!
赵桓见之,道:“爱妃不能太贪心了,得一良臣,已是不易,怎敢奢求更多?”
朱琏道:“可这蔡仍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连文官都不是,怎么能帮到殿下……殿下应该也听说了吧,官家昨日又因为郓王作了首《望江楼》而赏了郓王十棵东珠。”
已经好久没有得到赵佶赏赐的赵桓,听言,也是一阵担心。
说实话,如果不是处境如此不好,赵桓好歹也是大宋储君,又怎么会亲自带着朱琏这个太子妃跑来为梁师成这个太监贺寿?还不是因为赵楷逼得太紧,让赵桓都有些失了方寸。
赵桓沉默了一会,道:“别想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且随他去吧。”
赵桓随后语气一转,又道:“不过这个蔡仍确实有些才学,得想个办法拉拢一下他。”
从赵桓此言上就不难看出,他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坦然,他对皇位还是无比渴望的。
这其实也正常,古往今来,皇储争夺战的失败者,有几个最后有好下场的?
……
………………………………
第五十二章 太轻
…
穿越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钢铁、火药、玻璃算穿越客的三板斧了。
前两样暂且先不说,先只说玻璃。
其实,玻璃很早以前就已经被古人发明了,约公元前三千七百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制造出了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皿,约公元前一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制造出了无色玻璃,而到了现在的北宋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商品玻璃,并且玻璃已经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不过,这一时期的玻璃,都是较为简单的低温铅钡玻璃。
因为化学成分和烧成温度等原因,低温铅钡玻璃一遇到热水就炸,另外造价极其昂贵,因而根本无法用来做生活器皿。
因此,这一时期的玻璃只能局限于装饰品,而很少被用作饮食器具,更谈不上制作光学玻璃了。
不过——
虽说现在的玻璃工艺并不成熟,但因为商品需要,这一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烧制玻璃的匠人。
蔡仍曾准备要开一个玻璃制造厂用以敛财,因此,曾招募过一些烧制玻璃的匠人。
后来,蔡仍得知自己的香皂大卖,就搁浅了开玻璃制造厂的念头。
可蔡仍虽然没有开玻璃制造厂,但也没有停止对玻璃的研发。
蔡仍这么做,首先自然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鸡蛋不能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其次,玻璃除了能帮蔡仍赚钱以外,也能给蔡仍带来其它实际的用处。
比如望远镜。
只要有了望远镜,不论是行军哨探,还是两军对垒,亦或是排兵布阵,都可以让军官的指挥如虎添翼,能料敌于先,从容应对,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玻璃这种东西,其实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而且,制造玻璃的原材料非常好找,哪怕是在宋朝。
石英砂:石英砂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颗粒,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在开采使用了——它是陶瓷的重要原料,因此,只要找到烧制陶瓷的地方,就能找到石英砂。
石灰石:这个是砌墙刷墙的,很好找。
长石:地表岩石最重要的造岩矿物,至于长啥样也别纠结了,它也是陶瓷的重要原料。
纯碱:也就是碳酸钠,又叫苏打、块碱、石碱、口碱,广泛应用于印染、制革、食用,古人也早就使用了。
接下来就是制造工艺。
配料,熔制,成形,退火。
这套程序,蔡仍至少看过上百遍。
就算蔡仍自己没有实践过,让那些烧制玻璃的匠人反复实验一段时间,也一定能烧制出来。
至于磨制玻璃,那更是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高超的水晶打磨和抛光技术,且古代水晶制品一直都有生产,因此,当然不难找到专业的匠人。
总之一句话,在蔡仍的主持引导下,世界上第一批望远镜已经出现,并且已经武装到了金吾军的将士和踏白的手中。
而伴随望远镜一块诞生的,还有一样东西——眼镜。
……
数次尝试之后,蔡仍终于为梁师成调试好了合适的镜片。
别以外太监就不学无术,别以为奸臣就没有才学。
错!
至少梁师成就是一个例外。
此时,一直都有传说,苏轼远谪之时,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不足月而生下梁师成。
梁师成也因此自称“苏轼出子”、“苏氏遗体”。
关键是,苏家人也没有否认过。
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而真正“坐实”梁师成是苏轼之子的还是,梁师成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且凭实力夺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世人都说,梁师成如果不是苏轼之子,怎能考上进士?
事实上,苏轼的科考成绩并没有梁师成好——苏轼考上的是乙科,梁师成考上的甲科,二者之间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只不过,苏轼的名气太大,世人便将梁师成自己的努力,转嫁到了苏轼的基因上。
其实——
梁师成能走到如今这一步,非常不容易,可以说他在背后下了无数苦功才成为现在的隐相。
而也正是因为梁师成下得苦功太多,进而导致梁师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近视了,而且越来越严重,现在甚至都到了,三米开外雌雄同体,十米开外人畜不分。
套用明代的一首打油诗:
笑君双眼太稀奇,
子立身旁问谁是?
日透窗棂拿弹子,
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画壁磨伤鼻,
为锁书箱夹着眉。
更有一般堪笑处,
吹灯烧破嘴唇皮。
这种什么都看不清的痛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么说吧,梁师成年轻的时候,酷爱读书,甚至都到了书不离手的地步,而现在,因为高度近视,他已经不能自己读书了,只能让书童读给他听。
所以,蔡仍刚一给梁师成展示了眼镜的神奇,梁师成就变得期待起来,当梁师成迫不及待的戴上蔡仍调试好的眼镜看清了这个他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看清的世界之后,沉稳老辣如梁师成,都不禁激动得冲梁秉聪喊道:“吾儿!吾儿快快过来,让为父看看你!”
梁秉聪听言,赶紧来到梁师成身边,道:“父亲大人,孩儿在!”
梁师成捧着梁秉聪的大饼脸道:“吾儿原来是这样的,嗯,像我年轻时的样子,真俊朗!”
一旁的蔡仍听言,顿时满脑袋黑线,心道:“就梁秉聪这样的,也能跟‘俊朗’沾边?”
等梁师成慢慢平复下来,终于体会到了有些头重脚轻之感和无法掌握距离之感,他忙问蔡仍:“贤侄啊,戴上这眼镜之后,我怎么感觉有些晕乎乎的,以后不会一直都这样吧?”
听闻梁师成管自己叫“贤侄”,蔡仍立即打蛇随棍上道:“阿叔不必担心,这是阿叔刚刚戴上眼镜还不习惯的缘故,等阿叔习惯了,就不会再有这些感觉了。”
梁师成高兴道:“好好好,不会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就好!”
其实,今天招待了那么多人之后,梁师成已经很累了,接见蔡仍,完全是看在梁秉聪的面子上,不想叫梁秉聪失了信义。
其实,按照梁师成原来的打算,也就是见一见蔡仍,勉励两句,然后就下逐客令。
不想,蔡仍竟然送给了梁师成一副定制的眼镜,让梁师成重见了光明。
这种情况下,梁师成哪能再直接给蔡仍下逐客令?
梁师成摆出一副长辈的口吻说道:“我与你父亲蔡少保同朝为官多年,深知他之才干,只可惜……以后,你有什么事就直接来家里找我,你与聪儿也要常联系、多亲近,我们这些人都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蔡仍很恭敬的说道:“小侄与梁兄一见如故,自然是要亲近的,阿叔如果不嫌小侄叨扰,等小侄这次打仗归来,会再来拜见阿叔。”
“打仗?”
梁师成微微一怔!
也不怪梁师成会不知道蔡仍的情况,实是现在的蔡仍在梁师成这个权倾朝野的权臣眼中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梁师成又怎么可能在蔡仍身上花费他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哪怕蔡仍是蔡卞的儿子,哪怕蔡仍是蔡家人。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蔡仍搭上了梁秉聪的线,梁师成可能都不会留意到蔡仍这个人,如果不是蔡仍送给梁师成一副能让梁师成重见光明的眼镜,蔡仍可能连让梁师成问身份的资格都没有。
梁秉聪也是一个激灵鬼,见梁师成不知蔡仍弃文从武一事,他插话道:“子因虽然是本科第四名,但他却没有选择按部就班,而是弃文从武,现在是金吾卫的指挥使。”
“金吾卫的指挥使?”
梁师成反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蔡仍是个什么职务。
梁师成眉头一皱,道:“蔡太师不像是这么薄情寡义的人啊。”
蔡仍忙道:“此事与小侄大伯他们无关,小侄大伯他们想让小侄去担任一县县令的,是小侄坚持弃文从武,小侄大哥为了磨小侄性子才让小侄去统领金吾卫的。”
蔡仍这么一说,梁师成也就明白了,他问道:“那贤侄为什么要弃文从武?”
蔡仍无奈,只能将跟蔡京等人的说辞像什么自己觉得国战可能要开打了武人能干的事也许会更多等等又跟梁师成说了一遍。
梁师成听罢,道:“贤侄倒真有些与众不同。”
想了想,梁师成又道:“这些年,我也收集了不少兵甲,一会叫聪儿陪贤侄去挑一套,就算是我送给贤侄的见面礼吧。”
蔡仍忙推辞道:“小侄怎敢收阿叔重礼。”
梁师成摆摆手道:“贤侄既然弃文从武,想必是有一身好武艺的,那些兵甲到了贤侄的手中,也不算是辱没它们,总比一直在我的库房里蒙尘要好。”
言毕,梁师成也不给蔡仍再拒绝的机会,他道:“长者赐,不可辞,你就收着吧”,然后直接就对梁秉聪吩咐道:“聪儿,你带六郎去挑吧。”
梁秉聪听言,冲蔡仍一伸手,道:“蔡贤弟请。”
蔡仍见此,只能跟梁师成告辞,然后跟梁秉聪去了梁师成的兵甲库。
起初,蔡仍真没把梁师成的回赠当回事。
可当梁秉聪打开梁师成的兵甲库之后,蔡仍的下巴差点没惊掉下来!
一间占地足有近万平的库房当中,竟然放满了兵甲!
蔡仍在心中粗略的估算一下,这些兵甲可能有上千件之多!
要知道,这可不是寻常的兵甲,而是极品兵甲,其中甚至不乏神兵利器!
因此,上千件是什么概念,就不用多说了吧?
见蔡仍满眼震惊,梁秉聪一脸得意道:“我父亲身兼百十个职务,其中之一便是都大军器所总管,所以你知道我父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宝物了吧?”
都大军器所全名为“都大提举内外制造军器所”,虽说与军器监一样,都大军器所也是打造兵器甲胄的,但它乃是由宦官所掌,也不隶属工部,出产也不入卫尉寺,产出皆归内库。
说得简单直白一点,都大军器所就是皇家自家的打铁铺子。
而梁师成负责管理都大军器所,弄一些上好的兵甲,自然不是难事。
蔡仍猜测,梁师成弄这些上好的兵甲应该不是为了图谋什么,而是为了送武官,用以笼络人心,就像送蔡仍一样。
梁秉聪问:“蔡贤弟,你习惯用什么兵器,我让人帮你找件好的。”
蔡仍道:“什么都行,不过有一样,要重一点。”
梁秉聪闻言,冲一旁看兵甲库的总管说道:“听见我蔡贤弟说什么了嘛,还不快去挑件重点的兵器过来。”
总管听言,立即带着两个小厮去取来了一对铁锏。
总管指着这对铁锏道:“这对铁锏每只重九斤六两四钱,非顶尖的勇士不能使用这对兵器。”
蔡仍听言,单手将双锏抓了过来。
随便颠了两下,蔡仍就道:“太轻,不适合我用。”
以前,梁秉聪对蔡仍有一身武艺,始终是将信将疑。
直到此刻,见蔡仍颠近二十斤的铁锏像是颠两根筷子似的,梁秉聪才相信有一身蛮力的蔡仍的确应该是一员武将。
梁秉聪赞道:“六郎好力气。”,然后冲总管吩咐道:“还不快去换件重的过来。”
不多时,总管带着两个小厮扛来了一对金灿灿的铜锤。
总管介绍这对铜锤道:“这对锤,名为撼山锤,一只重十四斤五两三钱,乃是用上好的黄铜打造,寻常武将,别说用它们作战,就是舞起来,都难以做到。”
蔡仍也不废话,直接从两个小厮的肩头拿过双锤,然后随便舞了几下,便道:“不行,还是轻。”
那两个抗锤过来的小厮见蔡仍像舞两根木棍一般随便舞动这两柄重锤,不约而同的吞咽了口口水,暗道:“此人看着文弱,没想到竟然有如此神力!”
梁秉聪也是暗暗心惊,他心道:“难怪他要弃文从武,就凭他这一对臂膀,哪怕没有人帮扶,在边庭也应该能拼杀出一个前程吧?”
梁秉聪压下心惊,道:“还有没有更重一点的兵器了?”
总管道:“有,还有一条混铁盘龙棍,重三十七斤一两二钱,可那东西就是打熬气力用的,根本不可能有人用它当兵器。”
蔡仍听言,有点感兴趣了,道:“取来看看。”
总管看向梁秉聪。
梁秉聪道:“去取来。”
总管听言,立即领着两个小厮去取混铁盘龙棍。
不多时,总管和两个小厮便一块抬来了一条丈许多长的混铁长棍。
见三人抬得费力,蔡仍走过去,直接将铁棍抄起。
蔡仍也不说话,直接就将这根据说没人能用来当兵器的铁棍舞得虎虎生风。
梁秉聪等人见了,无不叫道:“好!真英雄!”、“公子好气力、好本事!”、“这位公子是谁,怎生得如此神力?”……
不想,蔡仍舞着舞着,突然就停了下来!
梁秉聪见状,上前问道:“蔡贤弟,怎么停下来了?”
蔡仍有些不好意思道:“还是有些轻,还有没有再重一些的兵器?”
……
………………………………
第五十三章 霸王枪
…
“还轻!”
梁秉聪等人的下巴都快惊掉了!
总管干巴巴的说道:“没有了,再重,已经不是……”
总管想说:“再重,已经不是人能使用动的兵器了。”
可因为不清楚蔡仍的底,不知道蔡仍是不是他惹不起的权贵,不敢确定蔡仍会不会因为一句话而跟他一个小人物计较,话到嘴边了之后,总管又将这话咽了回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