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枭途-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杨沂中率领所部亲卫军和金吾中军骑兵营,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又加快了一些速度。

    即将到战场之际,杨沂中拿起望远镜一看,头皮就是一麻!

    来之前,杨沂中想过很多可能,但就是没有想过,杨再兴敢带着一千人马冲击数万大军!

    杨沂中心想“杨统领真是长了熊心豹胆!”

    杨沂中往远处一个开阔地带一扫,顿时就发现了杨再兴留下的那一都人马和两千多匹战马。

    见此,杨沂中就是一喜,暗道“该着今日是我杨沂中扬威立万之时!”

    杨沂中一边带率领所部亲卫军和金吾中军骑兵营往杨再兴留下的那一都人马和两千多匹战马那前进、一边暗自思量怎么利用杨再兴创造出来的局面赢得此战的胜利。

    不久,杨沂中就拿定了主意,并将他的主意说给随军参谋听。

    随军参谋听后,给杨沂中遗缺补漏了一番,杨沂中他们的作战计划就出炉了。

    顺利的找到杨再兴留下的那一都人马和两千匹战马之后,杨沂中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换了战马。

    不过——

    杨沂中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快速参战,而是好像没看见杨再兴和他所部的亲卫军在阵中拼命苦战一般,他们好整以暇的分成两部分,然后一左一右向方腊义军包围而去。

    城墙上的一众将领见状,无不愕然,有人忍不住道“这是想以两千人马包围五万大军?”

    只有陈遘没有这么想,他暗自感叹“蔡子因手下真是人才济济啊!”

    念及至此,陈遘道“整军,准备出城痛打落水狗。”

    秀州城的一众将士,不禁大惊,“我们也要出战?”

    不用陈遘解答,下边的杨沂中等人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杨沂中他们分开了之后,竟然围着方腊义军像是在狩猎一般,一个一个的慢慢射杀因阵型已经彻底乱了而毫无保护措施的方腊义军的将士!

    这种毫无抵抗之力的单方面屠杀,给了方腊义军的将士巨大的心里压力,他们四处乱窜逃避着被屠杀的命运!

    这样一来,方腊义军那本就已经乱七八糟的阵型,立即就更乱了!

    你推我拉,相互踩踏!

    有些凶徒见别人挡住了自己逃生的道路,挺枪就扎,提刀就砍。

    如此一来,方腊义军就彻底乱了。

    很快,方七佛就失去了对所部方腊义军的控制,五万义军将士各自为战,各自逃命,相互踩踏和自相残杀。

    可尽管如此,杨沂中他们还是不跟方腊义军接战,他们就这么围着方腊义军慢慢射杀,就这么逼着方腊义军相互踩踏、自相残杀,直到他们的箭矢全都射光了,他们才有条不絮的杀入阵中,然后开始像割草一样收割着方腊义军将士的性命……

    偏偏就在这时候,远处又烟尘滚滚——王德亲率金吾右军的马营也赶了过来!

    与此同时,秀州城的吊桥也放了下来,大批大批的秀州兵从城门杀了出来!

    方七佛仰天长叹“大势去矣!”,然后便要率领那始终没动的五千骑兵从生门逃走。

    可就在这时,有人喊道“那个杀神杀过来了!”

    方七佛定睛一看,就见浑身染血的杨再兴,宛如恶魔一般,带着几十个同样像是在血水里泡过的亲卫军将士径直向他杀了过来!

    方七佛大骇,边纵马往后逃、边大喊“快拦住他!快拦住他!”

    方七佛的亲军还算忠勇,听了方七佛的命令,他们前仆后继的迎向杨再兴!

    只可惜!

    现在的杨再兴已经是追上猎物的饿狼,谁能拦的住?

    方七佛越跑身边的人越少,最后竟然就只剩十几个亲卫了!

    可即便这样,方七佛仍拼命的打马逃命!

    不知跑了多远、多久,方七佛身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你要是再跑,我就送你去见阎王!”

    ……

    。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鱼(求订阅!)

    …

    等蔡仍亲率金吾中军和自己的一部分中军部从赶到秀州城下时,战斗已经结束了,金吾右军的步军正在秀州兵以及陈遘组织的民夫的配合下打扫战场。

    蔡仍一到,王德、杨沂中等人立即就来跟蔡仍汇报这场战斗的经过。

    蔡仍从头听到尾之后,暗呼“侥幸!”

    这也就仗着对手是方腊义军这种不入流的农民军,如果对手是金军,那杨再兴率领九百亲卫军冲入由五万多敌军布置敌阵当中的举动,无异于自杀。

    即便只是方腊义军这种不入流的农民军,如果不是杨沂中支援的及时,那杨再兴和他所率领的那九百亲卫军这次也必然要被方腊义军吃掉了。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这样一来,方七佛完全有可能一鼓作气将秀州城打下来。

    如果真是那样,那整体局势有可能就会向着有利于方腊义军一方发展了。

    就在这时,陈遘带着秀州城中的一众官吏迎了出来。

    一见面,陈遘就抱拳道“恭喜蔡将军,贺喜蔡将军,一来到我们秀州就打了一场能左右整体战局胜负的大胜仗。”

    蔡仍连忙回礼,道“让陈大人和诸位大人见笑了,仗打成这样,实在是蔡仍教导无方。”,蔡仍又道“差点毁了诸位大人好不容易才稳住的局面,全都是蔡仍之过,还望诸位大人海涵。”

    见蔡仍并没有因为打了一场这么大的胜仗,就飘飘然,而是一来就意识到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并且充分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功绩。

    这无疑让陈遘等人对蔡仍生出不少好感。

    陈遘不是没有担当之人,他道“杨将军之所以冲杀敌阵,我有推卸不掉的责任,若不是我拿言语激他,他也不可能以一千人马冲杀敌方五万大军了。”

    蔡仍摇摇头,道“激将之事,自古常有,是领兵之人都要面对的事,如果中之,那只能说明领兵之人心理素质不够,心智不成熟,与旁人何干?”

    见蔡仍似乎要完全否定杨再兴的功劳,陈遘道“也不能这么说,所谓艺高人胆大,杨再兴将军之武艺堪比项羽、李存孝,所以,对于杨再兴将军,也不能完全按照寻常将领来要求。”

    蔡仍道“谢谢陈大人能如此想,其实此事错不在杨再兴,是我考虑的不够周全,因听说方七佛率领七万匪军已攻打秀州城三天了,我便匆忙下令,让杨再兴是以最快速度增援秀州城,并没有跟杨再兴说不许他出战,他来到秀州城下,视战场形势和敌我实力而决定出战,并没有违抗命令的问题,而且,不论过程如何凶险,此战他毕竟都打赢了,有功无过,若真说有过,那也是我之过,不是他之过。”

    听了蔡仍所言,蔡仍身后众将无不敬服蔡仍的公正和敢当。

    陈遘则心道“将功劳全都给了手下将领,将责任全都背在自己身上,难怪这些骄兵悍将对他心悦臣服为他所用。”

    蔡仍左右看看,没见到杨再兴,问道“杨再兴哪去了?”

    杨沂中答道“杨统领追方七佛去了。”

    蔡仍一怔,道“方七佛被杨再兴咬住了?”

    杨沂中道“咬住了。”

    蔡仍又问“方七佛带多少人逃跑的?”

    杨沂中道“数百吧,当时太乱了,末将只顾留下叛匪的马军以绝后患,并没有太留意杨统领他们那边的战斗,嗯……当时,杨统领身边也应该有数十人马。”

    蔡仍心想“那还真有可能捉到方七佛这条大鱼。”

    不过——

    能不能捉到方七佛,还未必可知。

    所以,蔡仍暂时先将此事放下,道“此战我方损失了多少人马?”

    杨沂中道“具体人数还没有确定,不过,杨统领所率领的那两营亲卫军将士,死伤指定超过了七成,至于损失的战马,完全可以通过缴获的战马抵消。”

    蔡仍一听,心就是一疼!

    打仗有死伤是在所难免。

    公平的说,取得这样一场大胜,己方只死伤千八百人,战果简直不要太好了。

    可这前提是,这千八百人不是蔡仍的亲卫军。

    蔡仍的亲卫军,那都是从所有金吾军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不论是素质,还是忠心,都是金吾军中最好的,没有之一。

    关键是,马军实在是太难培养了。

    说实话,要不是蔡仍曾去剿过宋江,招募过不少燕赵勇士,他根本就凑不齐这两千五百亲卫军。

    如今只一战,就打掉了三分之一。

    试问,蔡仍怎能不心疼?

    杨沂中看出来了蔡仍心疼,他忙又道“末将这里大约只死伤了一成,右军伤亡人数更少,另外,末将看过了,死伤的亲卫军将士中有一百来人,治养一段时间,还能归队。”

    蔡仍听言,对自己的亲卫岳翻说“你速去接王先生和医护营,跟他们说明这里的情况,让他们速来救治伤员。”

    交代完岳翻,蔡仍又对陈遘道“陈大人,烦请你在城中给我找一个宽敞通风好的地方,我要救治伤兵。”

    陈遘道“此事易也,城中有一座古寺,既宽敞,环境又好,难得的是,里面的和尚快跑光了,很适合救治伤兵,我这就派人去通知那里留守的和尚让他们将地方收拾出来。”

    说完这话,雷厉风行的陈遘就派人回去通知那座古寺的留守和尚了。

    蔡仍道“谢谢陈大人。”

    陈遘道“理应如此,又何必说谢?”

    不过,随即陈遘语气一转,又道“我这里也有一事,希望蔡将军能应允。”

    蔡仍道“陈大人请说。”

    陈遘道“除了伤兵以外,我希望你部的其他人马不要进城,如果你们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从中协调,尽量让你们满意。”

    也不怪陈遘不愿意让金吾军的将士入城,实在是现在北宋王朝的军队就跟土匪差不多,他们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几乎就没有他们不干的事。

    这其中又以西军为最——他们能打是能打,但军纪也是有名的差。

    历史上,西军南下剿方腊一伙,在东南就没少作孽。

    以至于,东南民众一提起赵宋,无不咬牙切齿。

    后来,南宋建立,东南民众也因此是此起彼伏的起来反抗。

    要不是,仗着岳飞、韩世忠等将领能打,对东南民众一遍又一遍的镇压,后来宋孝宗即位之后又颁布了不少仁政,东南民众一定将南宋小朝廷给推翻了。

    陈遘很怕金吾军的将士也是这样的土匪,那样秀州城的人可就要遭难了。

    不想,蔡仍一口就答应下来“这是自然,大军进城,难免会吓到已成惊弓之鸟的民众,所以我金吾军还是在城外驻扎为好,嗯……陈大人地熟,帮我金吾军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吧,至于需要什么东西,我们一律现金平价购买,由你们秀州府出面代买也可以。”

    见蔡仍如此通情达理,陈遘由衷道“谢谢蔡将军体谅。”

    蔡仍道“应当如此,陈大人不必谢我。”

    蔡仍与陈遘他们又说了一会话,王德过来禀报道“将军,此战咱们共斩杀六千八百多叛匪,击伤一万七千三百多叛匪,俘虏两万多叛匪,缴获了一千六多匹好马、一千三百多匹伤马和死马,兵甲和财物还在统计当中。”

    蔡仍点点道“去与张悫大人交接吧。”

    王德应道“诺。”,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去与张悫所率领的金吾军功曹的人交割缴获了。

    陈遘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发现,金吾军的将士,手脚都非常干净,哪怕只缴获一个铜板,都老老实实的上交给军官,而军官收集好缴获之后,则老老实实的上交给功曹登的官吏记造册。

    另外,陈遘发现,金吾军功曹的官吏记功也非常仔细认真。

    而且,陈遘仔细听了听,愕然发现,金吾军的军功,很少有直接给个人的,大多都是给集体的,像直接记给一伍,直接记给一什,直接记给一押,直接记给一都,甚至直接记给一指挥、一军。

    金吾军的这种记功法,让陈遘既感到新奇,又暗暗皱眉,“这明显与朝廷颁布的记功之法不同啊。”

    陈遘不动声色的问蔡仍“蔡将军,不知此战的捷报怎么写?”

    蔡仍道“如实写就好。”

    陈遘道“如实的写的话,贵功曹如此记功,又该如何分配?”

    蔡仍听言,打了个哈哈道“有功赏,有过罚。”

    陈遘还想再问,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蔡仍竟然扭头去对杨沂中说“再派一都人马去迎迎杨再兴。”

    陈遘心知,到了蔡仍如今的身份,是不可能无的放矢的,他差过这个话头,就是不想说自己怎么分配战功一事。

    陈遘心想“看来,他是准备截获朝廷颁发的所有战功,自己来分配,牢牢的抓住升赏部下的权力。”

    陈遘看着蔡仍的那张年轻得不像话的脸,心道“此人年纪虽然不大,却深谙“长辔远御,妙略潜授”之道!”

    杨沂中派出去的亲卫军刚准备去迎杨再兴,远处突然就有人喊道“杨统领回来了!”

    片刻过后,又有人喊道“快看!快看!杨统领好像生擒活捉了方七佛!”

    众人听言,全都立即向远处望去……

    ……

    。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不能不重赏(求订阅!)

    …

    杨再兴生擒活捉了方七佛。

    这使得,蔡仍刚一南下,就首战告捷立下了一个大功。

    没说得,蔡仍立即写奏章给朝廷报捷。

    捷报写好了之后,蔡仍立即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去了东京汴梁城——因为蔡仍南下的速度太快、立这个大功的速度太快,导致宣抚司还在大名府没有南下,如此一来,蔡仍的捷报,也只能往东京汴梁城送。

    秀州离东京汴梁城一共只有一千八百多里。

    三天后,也就是正月十四这天,信使来到了东京汴梁城。

    灯火辉煌的上元节之夜,曾是东京城最美丽的夜晚。

    每年此时,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歌舞百戏,奇术异能,精彩纷呈。游人如织,汇集在御街观赏;乐音喧杂,百里内灯火不绝。

    但今年与往年相比,却要冷清不少,原来悬挂在景龙门宝录宫前的,那些金珠琉璃缨络灯,诸如翠羽飞仙之类,今年都没有挂上。

    可见,方腊聚众百万割据东南切断北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对北宋王朝的影响有多大。

    其实——

    方腊起义是造成东京汴梁城冷清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唯一原因。

    就在几日前,知枢密院邓洵武病逝了。

    虽说赵佶很不喜欢邓洵武这个倔老头,甚至无数次想要罢免这个倔老头。

    可邓洵武这个三朝老臣真死了,尤其是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关头死了,不免让赵佶心里惶惶不安!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老天仿佛觉得给赵佶的提示还不够一样。

    延福宫杏冈上的几棵大杏树今年花开得稀疏零零落落。

    这种情况,以前从没发生过。

    宫中内侍妃嫔们都在私底下嘁嘁喳喳议论纷纷,说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果然!

    前天中午时分,东京上空忽然发生日食,白亮的太阳渐渐变得青黑无光,而太阳的中心之处仿佛是一块黄金被融化了,金色的溶液在不断沸腾涌动,溶液周围郁郁苍苍,好像一片茫茫的水波在旋转不停。

    那日食一直持续到傍晚,天空才恢复正常。

    古人称这种现象为“日有眚”,眚就是灾难和疾苦。

    本就因为出了方腊起义一事而忧心忡忡的赵佶,因这日食,心头上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古人看来,天空出现日食,这意味着帝王举措失当,这是上天对帝王的一种警告。

    赵佶连忙颁布“罪己诏”:“人主不德,布政不均,以致天下乱贼风起。朕上仰三光之明,下不能治育群生,朕之过矣。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以匡朕之不逮。”

    赵佶希望,用“罪己诏”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和不安。

    可是,一个不幸还是降临到了赵佶头上。

    数日前的一个夜里,赵佶最喜欢的一个妃子(即安妃)忽然浑身发热寒战不止。

    赵佶急召御医察看,御医按伤寒病症开方治疗,可病情不仅不减反而加重。

    太医院立即组织御医会诊,但用尽各种手段仍然不见疗效。

    眼看安妃精神萎靡饮食俱废,赵佶心急如焚可又束手无策。

    昨天早上,赵佶正在崇政殿与王黼议事,忽然就传来安妃病危的消息。

    赵佶急忙来到会宁宫,只见安妃闭着眼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

    赵佶走到床边轻轻握着安妃的手。

    安妃脸色忽然渐渐红润起来,她慢慢睁开眼笑了笑:“官家来了?”

    赵佶点点头。

    安妃微微动了动身子,用力握着赵佶的手,含情脉脉,泪如泉涌:“贱妾出身寒微,今得遇圣恩,心愿足矣,虽死无憾!”

    赵佶也默默流泪。

    “妾虽埋骨九泉,然魂魄不离官家左右,切望官家常念天下生灵,以宗庙社稷为重。妾不忍离去,然命分至此,官家要保重圣体,勿过于思念……”

    安妃意犹未尽,可声音却戛然而止。

    赵佶抱着安妃的身子啜泣不已。

    郑皇后和众嫔妃站在旁边也都泪流不止。

    安妃就这样走了,给赵佶留下了三儿一女。

    郑皇后组织安排后宫妃嫔们前来吊唁,气氛哀伤悲戚。

    只有崔妃左盼右顾,似乎并不忧伤。

    赵佶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甚至怀疑是崔妃整蛊害死了安妃,于是将崔妃贬为庶人打入冷宫。

    总而言之,今年一开年,就噩耗不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宋朝廷怎么还可能像往年一样大办上元节之夜?

    就在这个时候,蔡仍派的送捷报的人到了东京汴梁城。

    正在哀悼安妃的赵佶,听说蔡仍在秀州打了一个大胜仗,他心中的悲伤立即一扫而空,连忙跑去垂拱殿一探究竟。

    其实——

    真正让赵佶牵肠挂肚的,不是邓洵武和安妃的死。

    北宋王朝有一亿多人口,赵佶要什么样的臣子和美人得不到?

    真正让赵佶牵肠挂肚的,只有聚众百万占据北宋王朝经济命脉的方腊暴乱。

    这可是有可能推翻他们老赵家统治的存在,这才是最要命的。

    因此,正月初六那天,赵佶便装轻车来到城门外,亲自给童贯送行。

    当时,赵佶甚至紧握着童贯的手说:“童爱卿,东南之事就全都交付给你了,遇到不得已时,你可以朕的名义发布命令。”

    赵佶当时那话的意思很明确,这等于授予童贯皇权。

    由此可见,赵佶有多重视方腊起义一事。

    可以说,自从知道方腊聚众百万叛起的这些日子里,赵佶几乎夜夜失眠,憔悴不堪——方腊暴动打乱了他出兵北伐收复燕京的战略部署,也破坏了他的良好心绪,让他无数次在想:“怎么好端端的,大宋突然间就叛乱四起了?”

    不夸张的说,最近这段时间,赵佶一直都是在焦虑中渡过……

    赵佶甚至忍下他对艺术的追求主动撤销苏、杭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暂停修建艮岳,妄图以此松懈义军的斗志,进而取得东南一战的最终胜利。

    所以,得知蔡仍首战告捷,并且还打了一个大大的大胜仗,赵佶立即就迫不及待的来到垂拱殿,然后急冲冲的对给他带来捷报的高俅说:“快将蔡仍爱卿送来的捷报拿给朕看!”

    高俅立即双手捧起蔡仍派人送来的捷报小跑着送到了赵佶面前。

    赵佶接过捷报一看,“……臣于正月初十凌晨到达秀州,听当地人说叛匪南路元帅方七佛正率领七万匪军攻打秀州城形势危急,臣当机立断派遣手下将领杨再兴统领两营马军前往秀州城增援,随后在兴德军代统领刘锜的建议下,臣又派遣臣手下将领王德、杨沂中等率大军前往秀州城增援,午时左右,臣派去的五千大军,与正在攻打秀州城的七万叛匪狭路相逢,一战而胜,后在陈遘陈大人及秀州将士的协助下,全歼了这七万叛匪,生擒活捉了南路元帅方七佛,此一役,我金吾军共斩杀六千八百多叛匪,击伤一万七千三百多叛匪,俘虏了两万多叛匪,缴获战马数千、兵甲数万……”

    读着读着,赵佶心中的大石终于慢慢放了下来,他多日的压抑,一扫而空,他边走边道:“五千胜七万,那五万就能胜七十万,十万就能胜一百四十万,那即便方腊那叛贼能壮大到两百万,朕派去的十五万大军也能轻松将之剿灭!”

    高俅笑道:“官家,账不是这么算的,毕竟,不是谁都像蔡仍这么能干,不过,照方腊叛匪目前所展现出来的战力来看,应该不难剿灭。”

    赵佶笑道:“对,不是谁都像蔡仍这么能干,蔡仍可是朕的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