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恼!”
张潜睚眦欲裂,悲愤道:“老夫原以为是嫣儿背叛了我,才卷了细软跑路。没想到,她是被丽竞门害了,而且故意布了一个携款潜逃的假象迷惑老夫!欺人太甚啊!孟神爽,你杀我爱妾,老夫岂能容你?”
张潜身后侍立的一个侍卫低声提醒道:“刺史大人,是不是再调查一下,寻一些有力的证据?到时,也好对来中丞有个交代。”
“证据?那绣帕不就是证据?”张潜白净的脑门上青筋隐现,道:“再说了,没证据,老夫杀他孟神爽不得?他算个什么东西!”
随即,他高声叫道::“韦凑!”
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韦凑顶盔掼甲走了进来,道:“大人,有何吩咐?”
张潜把签子往下一扔,道:“韦参军,本官命你速带五百府兵,将孟神爽的如意楼给围了。”
“卑职领命!”韦凑果断干脆。
张潜用迸火的双目盯着韦凑,杀气凛然地说道:“老夫不想让孟神爽看到明日的太阳,至于该怎么做,你自己掂量吧!”
ps:出差期间,一日一更。回漳之后,若有爆发,本牛会另行通知!
………………………………
第240章 监铸方丈镜
此时天色已然大亮,官船起行离开江南花魁大会所在的江心岛,不到半个时辰,便抵达扬州城外。
崔耕下船,回到江都县衙,赶紧派雍光打探消息。
雍光回报说,如意楼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之后,才渐渐放下心来。
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探来孟神爽死亡的消息。
孟神爽不死,他始终放不下心来。
当天下午,韦凑亲自到访,不待崔耕开口询问,就拿出了一幅颇为精致的画像。
画上,一名年轻人站在一条小船上,相貌英挺面带微笑,一袭青衫在江风吹拂下微微翻卷,更显风度翩翩卓卓不群。
小伙挺帅!
崔耕越看越看越是迷糊,这画像上的人怎么跟自己如此相像?
韦凑看出他的疑虑,点点头,道:“画上之人,正是崔县令你!”
崔耕骇道:“这画像是从如意楼中搜出来的?”
“正是。”韦凑又点点头,道:“孟神爽失踪,如意楼三楼中,只余此像。”
擦,这丫的竟然畏罪潜逃了!
崔耕不由得一阵失望,道:“这狗日的三楼挂我的画像干什么?咦,小船…青衫…江风吹拂…这画的是莫不是昨日我在远观花魁大会的我吗?惟妙惟肖,这谁画的?”
韦凑道:“孟神爽,擅丹青。”
“妈的,他没事儿偷摸画我干甚?还挂在他的老巢如意楼中?”
韦凑摇摇头,很干脆地说道:“不知。”
……
……
大都督府的兵马将如意楼围了三天之后,最终没有捉拿到孟神爽,后张潜下令撤去了大军。
毕竟丽竞门是来俊臣在武则天的暗授下,组织拉建起来的。所以严格意义来说,孟神爽是孟神爽,丽竞门是丽竞门,孟神爽不过丽竞门在江南道的总管。尽管丽竞门没有朝廷的正式编制,但总不能因为捉不到孟神爽就将丽竞门连根拔起?那最终打得可是武则天的脸面。
张潜这种老狐狸自然不能干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
接下来的几天,甭管张潜还是崔耕,明查暗访数日下,仍旧孟神爽的行踪和下落。
又过了几日,丽竞门总部对外正式宣布,由江南副总管吕艳飞暂代孟神爽行总管事。
崔耕遇刺一案,就算不了了之了。
没办法,又没什么确切的证据,张潜总不能发海捕公文抓孟神爽吧?
崔耕这边,也只能一方面把衙役们都撒出去,另一方面拜托李善,发动李善在扬州黑老大的力量,寻找崔秀芳和孟神爽的下落。
李善劝崔耕也不要太过担心,崔秀芳吉人自有天相,应该不会遇到横事。
……
时光似箭,一个多月过去,这俩人都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线索。
花魁大会后,崔和郑虽然没有离开扬州,但多少有所收敛,没继续在外面胡天胡地了。
白天,他们在李涯这个地头蛇的带领下,满城闲逛。
晚上就住在江都县衙。
有时候他们还带些小礼物回来,让崔耕骤然觉得,这俩货可比崔泌可强多了。
……
……
这一日,崔耕接到了淮南道安抚使衙门的一份公文,要他在端午节那天,监督方丈镜的铸造。
方丈镜是扬子江心境的一种。
这种镜子非常大,有一丈方圆,才命名为方丈镜。
崔耕见了这道公文暗暗纳闷,不对吧?扬子江心境官坊是属张潜的扬州刺史衙门管的,不仅没我一个小小江都县令的事儿,更是轮不到淮南道安抚使衙门发这道公文啊啊。
他大感费解,亲自登门向武攸绪询问。
听这位修道王爷解释清楚了来龙去脉,崔耕瞬间哭笑不得。
历来扬子江心境便是供不应求,除了“求”的太多之外,“供”的太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每面镜子都要反复锻打,号称“百炼”。
到了最后,扬子江心境又薄又脆,很可能一次不小心的锻打,整个镜子就全部报废。
尤其是这方丈镜,由于面积太大,成品率太低,往往一年才能出一块良品。
方丈镜的官坊售价是五千贯,比等重的黄金都贵,就这还得有关系有路子才能买得到。当初张元昌和林知祥对这种镜子更是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垂涎欲滴。
今年武则天要求扬州进献方丈镜一面。
武攸绪虽然对富贵没什么兴趣,但对这位姑母还是很孝顺的,就想把这事儿办圆满了。
然而,给皇帝进贡总不能从哪淘换点旧货来吧,只能是官坊新铸。
好死不死的是,据传闻,扬子江心镜五月初五所铸才最为正宗。
因为五月是火月,五日为火日,午时又被称为火时,五月五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阴阳八卦的阳盛之时。以火克金,此时正是熔金铸镜的最佳时刻。
给武则天进献的方丈镜,不用问,必须是端午节这天铸的。
仔细一盘算这概率,方丈镜每天都铸,平均一年才有一个良品。端午节能铸成方丈镜的可能性不到千分之三,这概率也太低了。
武攸绪心中一急,就想到崔耕了。经过蒸骨验尸天降甘霖一幕,他总觉得崔耕挺神秘挺牛掰的。有崔耕监督铸镜,成功的机率肯定比普通官员督造更大些!
崔耕听完之后,顿时不迭苦笑,道:“王爷,您这是有病乱投医啊!咱丑话先说到头里,真铸不好方丈镜,您可不能赖我。”
“当然不会,本王又没老糊涂了。”武攸绪轻拍了崔耕两下肩膀,安慰道:“崔县令尽管去,铸成方丈镜你就是大功一件,铸不成那是本王运气不好,与你完全无关。不过甭管成与不成,本王都算欠你一个人情。”
“嗨,王爷言重了!”
崔耕拱拱手,说道:“当初您帮下官澄清丽竞门造谣的事儿,下官就欠了您一个人情。后来您又帮我镇场子,让武壮秉公断案,下官又欠了您一个人情。说起来,还是下官欠您多一些呢。为王爷分忧效力,本是下官应当应分之事!”
这话说的漂亮,听得武攸绪眉宇舒展,嘴角都情不自禁浮起一抹笑意。
他大手一挥,道:“别人欠本王的,本王记不住!本王欠别人的,本王自己个儿忘不了!崔县令尽管用心办事,这个人情本王记得!”
“下官一定尽心竭力。”
话虽这样说,但对于督造方丈镜这种纯粹拼人品的事,崔耕也是有劲没处使啊。
五月初四夜里,崔耕住到了扬子江心镜的工坊里。
五更天刚过,崔耕就被人叫了起来。
洗脸漱口略略吃了几口早饭之后,一行人出了扬州城,直奔江边而来。
扬子江心境,顾名思义,就是在扬子江心铸的镜子。
铸镜炉被安放在长江上的一条大船上,城里的工坊主要是给工匠提供住宿。崔耕在一名浅青袍小官的引领下上了船。
这位就是管理扬子江心境作坊的官员,姓石名景宽,别看只管着一个工坊,也是正而八经的九品官。
二人到了一个非常雅致的船舱里,分宾主落座。
略微寒暄了几句之后,石景宽忽然神秘地一笑,道:“咱们这工坊出产方丈镜可是有年头了,为何单单今年陛下要求献镜呢?崔县令可知其中的原委?”
崔耕微微一愣道:“不知。莫不是陛下突然心血来潮?”
“当然不是。”石景宽微微一笑,呷了口茶汤,悠悠说道:“崔县令有所不知,这其中可是大有隐情哩。”
………………………………
第241章 福兮祸所倚
石景宽道:“如此大早上的,左右闲着也是无事。崔县令且喝上口茶汤醒醒脑,这其中隐情,且听下官慢慢给崔县令道来……”
话说,扬州刺史衙门有个叫李久泰的五品官,一个月前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折,述说了这扬子江心境的玄妙。
他跟武则天说,十四年前端午节,有一个须发皆白道骨仙风的老者,带着一个身穿黑衣的童儿,来到了扬州城铸镜官坊。
老头自称叫龙护,小孩自称叫玄冥。他们毛遂自荐要给官坊铸造镜炉,铸的不好分文不取。
当时的官坊主管吕晖,拨给了他们一个小院,让他们专门铸造镜炉。
结果,这二位进了小院之后就把门窗紧闭,再也不肯出来了。
三天后,吕晖担心这一老一少的安危,砸门而入,却发现他们已经踪迹不见,唯留下了铸镜炉一座,书信一封。
这封信的主要意思是,我们俩是天生的神仙降世,算定十年后有女主临世泽被苍生,特献铸镜炉一座为贺。
最后还留下了一首歌诀: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野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上清仙子,来献圣聪。
……
又是老神仙,小仙童,又是女主临世泽被苍生。
这还了得?
不就是祥瑞吗?
好吧,又挠到武则天的痒痒了,看了这份奏折她能不高兴?简直乐得找不着北了。
当即就下旨要求扬州献镜。
“原来是这么档子事儿!”
崔耕听后也不免心中生疑,问道:“不过石大人,此事几成真几分假啊?”
“真假之事就已经不重要。”石景宽笑道:“崔县令若是要问李久泰有没有上奏章,那肯定是真的。至于那个故事么……嘿嘿……反正本官十年前就在这工坊里混了,从来没听说过,也不知是真是假。”
那暗含的意思就是假的呗。但不能明着说,因为当今圣上都认为是祥瑞了,你还说假,那不是作死要上天吗?
崔耕秒懂,点头含笑道:“那是那是,陛下高兴了,就是真的,咱们下面的人管他真假?较那个真儿干啥,对不?”
石景宽又抿了一口茶汤,道:“不是下官较真儿。只是李久泰这小子太不够意思了,吃独食儿。这事儿涉及到了我们铸镜工坊,怎么着也要知会本官一声,对吧?有我作证,这故事儿编的…呃…也能更圆满不是?”
崔耕暗暗鄙视道,人家不带你玩,你难道还有胆子揭穿?你这是纯属眼红,看别人马屁拍得好,在哥们跟前发牢骚啊。
崔耕没有接话,耸耸肩,自顾喝起了茶汤,转头欣赏去初晨的江面风景。
……
又等了一会儿,吉时已到,崔耕在石景宽的引领下,在船上早已摆好的香案前拜神。
要拜的神仙真不少,仪式也真够繁琐的,足足用了半个时辰,这一套程序才算走完。
接下来就没崔耕什么事儿了,工匠们正式开炉,炼制方丈镜。
崔耕为了避嫌,并没有在现场监督,就是在隔壁的船舱内和石景宽一起聊天喝茶汤。
中午吃了一顿便饭,多为江上鱼鲜,倒也丰盛。这种拜神开炉造方丈镜自然是喜事,禁屠令管不着。
红日西落之时,忽然有个工匠模样的人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满脸涨红,激动地叫道:“上天保佑啊!成了!真成了!崔县令果然洪福齐天,方丈镜铸成了!”
这么巧?千分之三的概率,真被我赶上了?哥们的运气爆了!
崔耕将信将疑,来到了铸镜炉前。
但见火红的炉光的照耀下,一面硕大的铜镜皑皑生辉,虽然比不上后世玻璃镜,但比同时代其他的镜子强太多了。
镜子的周边镶金嵌玉,用上了当今最为先进的金银品脱工艺,华美异常。
往镜子的背后望去,一大一小两条盘龙,张牙舞爪,雕刻地栩栩如生。
几个大字分外醒目长寿二年以供。
有了这几个字,这块方丈镜就是独一无二的贡品了。
现在回城估摸着是来不及了,直至第二天一早,崔耕才派人把这个消息向扬州城内通报。
扬州刺史张潜,淮南道安抚使武攸绪接到消息后,自然欣喜。
虽然李久泰的那个狗屁故事很有蒙人之嫌,但女皇陛下要求献镜,他们哪怕担着惊也要接下差事。
没想到五月初五之日,这方丈镜就铸好了,总算可以安安稳稳上交差事了。
两位大佬一通气,第二天就联名写了一封奏折,飞报长安城。
对于此次监督方丈镜的崔耕,张潜和武攸绪也非常满意,认为此事崔县令功不可没,允诺今年的考评,给他一个“上上”的评价。
大唐(武周)官员的升迁贬谪,虽然人为的因素很大,但也是有制度约束的,那就是“四善二十七最”。
每年地方主官会对属下,按照这“四善二十七最”进行评价,分为九等,上上为最高的一等。
评价完毕,行文吏部,给吏部的考功司审核。
吏部考功司觉得没问题了,就会记入档案。
等官员任期满了,该升迁还是贬谪,甚至赶回家去吃老米,就看这四年的评价了。
国人办事讲究留有余地,一般情况下,最好的评价就是“上中”,特别特别优秀,特别特别例外,才会有“上上”的评价。
这就是官场上最讲究的资历了,四年期满后,朝廷必须给崔耕升官。要不然,得了上上评价的官都升不了,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升官?没动力,地方官员怎么为天子牧守一方,为朝廷殚精竭虑?
这一次崔耕啥也没干,只是起了大早在江船上吹了会儿牛逼,就白捡了个大便宜。
这也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真称得上是飞来横福了。
又过了十来天,武则天的旨意下来,方丈镜暂存于扬州仓库中,选个良辰吉日出发,运往长安城。
只要镜子一到,想必崔耕这个“上上”的评价就算稳了。
有道是,福至心灵,好事成双。
这一日,有一个白白胖胖,穿绸裹缎儿的中年人,前来拜访崔耕。
“拜见崔县令!”
对方这一开口,险些激动得崔耕热泪盈眶。
话是没什么特别的,但其口音,却是清源话!
崔耕离家有一年多了,这在外地乍一听到有人说清源话,简直是激动万分啊!
经过他自我介绍,崔耕才知道,此人叫王有成,清源本地人。
聚丰隆迅速扩张,光靠曹月婵自己肯定不行,招了不少乡党帮忙。王有成在那伙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曹月婵的左右手。
他这次来扬州是带着任务来的,那就是把聚丰隆分号开遍淮南道。
崔耕这才想起来,临行之前曹月婵曾经对自己交代过,如果顺利的话,一年后要把聚丰隆开到淮南道来。
去年端午节过后不久,自己乘船来扬州上任。现在又是端午节后不久,王远成到了!
这可不正好是一年吗?
对形势预估得如此精准,俺家月婵不愧是商场奇才啊!
另外,王有成也不是空手来的。他给崔耕带了不少东西,都是清源的特产,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在扬州还真买不着。
不过这些东西不是曹月婵送的,而是二娘、嫂嫂、茂伯乃至小九儿,托王元成捎过来的。
另外,他们还每人写了书信一封,述说思念之情。
虽然以前和嫂嫂二娘也有书信往来,但这次是因为有专人送信,这些信写的特别长。
至于茂伯和小九儿,则是货真价实地第一次给崔耕写信了。
想想白发苍苍的茂伯,古灵精怪的小九儿,再看着眼前的这些礼物,崔耕真是心里五味杂陈,眼圈有些泛红。
想家了!
随后,崔耕问道:“王掌柜的,聚丰隆在淮南道开分号,这么大的事儿,月婵怎么不亲自来?”
“这怪不得曹小娘子,”王有成赶紧解释道:“如今咱们聚丰隆是在淮南道、岭南道、山西道三个道同时开分号。山西道刚出了点乱子,曹小娘子必须亲自去处理。她说这淮南道有崔县令您坐镇,就暂时不来了。崔县令,这可是咱们自己的产业,今后您可得多多照拂啊。”
对于崔耕来说,木兰春酒坊、糖霜工坊、毡帽工坊,哪个不是日进斗金?
不过毕竟聚丰隆也是自己的产业之一,到了扬州崔耕自然要庇护一番,点头说道:“那是一定的。”
王有成微微抚额,汗颜道:“嗨,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一件大事,曹小娘子还托小的给您一封信哩。”
“哦?”
崔耕接过那封信打开观瞧。
不过令他大失所望的是,这上面没有什么儿女私情,就是讲述了现在聚丰隆的大好局面,要崔耕多多支持王有成之类的话。
真是事业狂,一副商场女强人的作派!
崔耕心中多少有些不满,咱们这可是有约定的,两年……不,算算时间,一年后就要谈婚论嫁。好不容易来一封信,你光谈生意不谈感情,到底是啥意思啊?
王有成察言观色,小心翼翼问道:“崔县令,您好像是不大高兴?”
自家的儿女私情,崔耕跟一个小小分行掌柜也谈不上这些,笑了笑,随意敷衍道:“咱们聚丰隆都快成了天下最赚钱的买卖了,本官还能不高兴?”
“什么最赚钱的买卖啊?”帘栊一挑,崔和郑走了进来。
这俩货知道了自己不少秘密,也不差这么一桩了,崔耕也不隐瞒,把聚丰隆来淮南道开分号的事儿说了一遍。
崔听完了眼前发亮,道:“行啊!大哥,真有你的!略施手段就让李小娘子得了花魁不说,还有这么一大财源!”
郑也满脸艳羡之色,道:“我们听李涯说了,那糖霜作坊和毡帽作坊也和你有关。大哥……”
最后“大哥”这俩字儿,郑特意拉了个尾音儿,直把崔耕叫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退后一步,道:“你想干啥?”
“不干啥,大哥,我真恨不得你是我亲哥。”郑腆着脸笑道:“啥时候带小弟我,发笔小财呗?”
虽然崔和郑节操有限,但好歹也是五姓七望子弟,能得他们夸赞,崔耕还是有点小开心的,道:“别开玩笑了,我那点底子能比得上你们五姓七望?”
“唉,大哥你是不知道啊!”郑苦着脸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五姓七望也就是外面看着光鲜。实不相瞒,小弟我早就囊中羞涩了。”
没…没钱了?
崔耕颇为诧异地看了眼郑、崔二人,暗道,怪不得最近这二位不再流连花丛了呢,敢情是没钱了啊。
看着俩货的窘态,崔耕忍不住想要打趣上几句。
正要张嘴,却听着外面忽地有人大呼小叫道:“大人在不在?大人,可了不得了!出大事了!”
这是宋根海的声音!
………………………………
第242章 祸兮福所伏
噔噔噔~~
随着一阵脚步声响,宋根海已进了屋内。
他面色煞白,未见崔耕人,便带着哭腔喊道:“大…大人,出了天大的祸事!”
人近至崔耕前儿,双腿忽地一软,屈膝瘫倒在地。
“快快快,你俩把宋捕头先扶起来!”
崔耕招呼郑二人帮忙,后问宋根海道:“你这一惊一乍的,是天塌下来咋的?”
“真的是天塌下来了啊!”
宋根海被郑二人略微扶着,哭丧着脸道:“您监制的那块方丈镜……丢了!!!丢失圣上钦点的贡品,俺这江都捕头算是当到头了,这挂烙一吃,估计这回俺这条小命也算是玩完了!”
“,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啊,竟然是这事儿?”
郑突然一把松开搀扶住宋根海的手,轻轻推搡了一下他,撇嘴不屑道:“贡品既不是你们江都县衙偷的,也不是你们江都县衙负责看守的,不是有专门的匠作所负责吗?对,领头那官员叫石景宽,对吧?这方丈镜丢了,关崔县令何事?更关你一个小小捕头屁事?”
“对对对,你这厮瞎他妈操心,一惊一乍差点没把小爷吓尿了,还以为爷们在扬州的那些事儿传回了家中,家里派人来捉我回去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