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暹如此厉害,那崔英的这老家人得多么厉害?恐怕人家考个明经科的进士,就跟玩儿似的!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如此厉害的一个老爷子,真是被崔考功熏出来的?哪怕是打上七八个折扣,人家崔考功的本事,也是着实了得啊!

    至于崔耕心里边,此时却是迷雾重重,暗忖道,韦什方武功绝顶,文才出众,连经义都如此熟悉,简直是个大大的人才。如此人物,年轻的时候,绝不可能籍籍无名。他到底是谁?又是因何和武则天决裂了呢?

    杜暹却是心中连叫了几声苦也:韦狗剩这老家伙太厉害了,我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待会被他一挤兑,要我公开承认自己不如一个老奴,我还活不活了?

    正在众人各怀鬼胎之际,忽然

    “公孙大家到!”

    随着一声轻喝,从园门处走进一伙人来。为首一人,柳眉杏目,樱唇琼鼻,削肩细腰,英姿飒爽,正是这牡丹园表面上的主人,公孙幼娘。

    “公孙大家好!”

    “拜见公孙大家!”

    “公孙娘子,在下这厢有礼了!”

    ……

    吃人家的嘴短,众贡士纷纷乱哄哄的见礼,公孙幼娘面带微笑,颔首还礼,从容不迫。

    崔耕此时,却心中一阵激荡!

    是她!

    就是她!

    那个十年钱,自己魂牵梦绕的人儿!

    原来,管家崔有福的话并不完全可信,十年风霜,非但并未摧残公孙幼娘的容颜,反而使她更丰韵。恐怕不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没人打她的主意,而是由于张昌宗的庇佑,才咱保太平,那她和张昌宗之间……

    “妾身拜见崔考功!”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公孙幼娘已经盈盈下拜。

    崔耕赶紧道:“公孙大家免礼。”

    “谢崔考功。”公孙幼娘起身,眼波流转道:“崔考功觉得今年这些士子如何?”

    “嗯,其中藏龙卧虎,本官甚是欣慰啊!”

    “那到时候,还请崔考功朱笔高抬,多录取几人哦。”

    “一定,一定。”

    这年头的科举考试,和后世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这次考试录取的人数,在后世的明清时期,一般早就定死了。但是,在武周年间,朝廷虽然也有个大概的计划,但是,主考官有很大的裁量权,多录取几个,少录取几个都行。

    公孙幼娘此举,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为民请命”了。见崔耕答应得痛快,众贡士纷纷喜笑颜开,大赞崔耕英明。毕竟这录取的人数多了,自己被取中的概率也就大了不是?

    杜暹还想说几句败兴的话,不过,想到刚才自己铩羽而归,为了避免自取其辱,还是没敢开口。

    公孙幼娘趁着气氛热烈,道:“难得崔考功和诸位贤达尽皆在场,奴家想献舞一曲,不知可否?”

    崔耕道:“固所愿者,不敢请尔!”

    公孙幼娘将外衫脱掉,露出一身十分紧身的武士服,道:“诸位,妾身献丑了!”

    然后,她抽出腰间佩剑,翩翩起舞。这舞姿既有女儿的柔媚风情,又有男儿的阳刚之气,更有一剑扫平四方的雄心壮志。

    舞到酣处,公孙幼娘甚至掷剑入云,高数十丈,疾如闪电,快似流星,直落而下。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孙幼娘不闪不避,将剑鞘高举,那宝剑竟然不差毫厘地透空而入。如此神技,真叫人叹为观止。

    “今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十年前,崔耕看公孙幼娘的剑器舞,只为她柔媚的身段所吸引,如今他既拥有了后世的记忆,又历尽风波,看惯绝色,眼光又有不同。不知不觉间,一首杜甫的诗作脱口而出。

    心中更是暗暗想道,从古至今,论舞蹈之能,既有“掌上舞”倾倒汉皇之赵飞燕,又有以“容步”之舞迷倒夫差的西施、以“折腰”之舞得汉高祖宠爱的戚夫人……但舞蹈的最高境界,还得说是公孙幼娘了。

    传闻,张旭观其舞,书法大进,成一代草圣;吴道子观其舞,丹青更进一步,终成一代画圣;杜甫观其舞做《剑器行》,成一代诗圣。

    以一舞成就三圣,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日能得见她舞蹈大成之作,崔某人真是幸何如之啊!

    这边崔耕用心欣赏歌舞,那边众贡士却是看舞的不多,注意他动静的不少。待公孙幼娘舞毕,人们纷纷叫好,一边捧公孙幼娘的舞技,另一边吹捧崔耕的诗作。二者的确是非常高妙,众贡士倒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马屁精李林甫,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把崔耕和公孙诱娘的“诗舞和一”,吹到了天上去。

    稍后,公孙幼娘宣布,龙门宴正式开始。

    现场当然是崔耕为主角,众人一边饮宴,一边如同发情的孔雀一般,尽量展现自己的才华。

    崔耕在其中还真发现了不少人才,暗暗记在心里。

    饮宴完毕,眼看着已经将近傍晚,崔耕命众贡士散去,自己也准备起身告辞。

    但是,公孙幼娘却拦道:“崔考功慢走,妾身还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呃……此地并非讲话之所,还请崔考功随我来。”

    “头前带路。”

    崔耕随着公孙幼娘往前走,七扭八转,到了一间静室之内。把伺候的丫鬟仆役摒去,屋内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公孙幼娘道:“关于妾身的事儿,张常侍的人,已经跟崔考功您说了吧?”

    崔耕点头道:“嗯,大概说了一下,但是语焉不详,比如……你到底为何投靠张常侍?”

    “妾身要说的就是这个。”公孙幼娘正色道:“妾身是想救一个人,还请崔考功尽力帮忙。”
………………………………

第602章 大公能无私

    “你想救谁?”

    “妾身的师尊兼义父裴。他如今被关在秋官(刑部)大牢中,不知崔考功能否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把他放出来。”

    牵扯到武则天?

    崔耕瞬间就想起了崔有福的介绍,眉头微皱,道:“既然张长侍都没办法救人,本官就更无能为力了。”

    公孙幼娘苦笑道:“妾身也知道此事着实为难了些,但多几个人说情,总是好的。”

    “敢情你这是死马当活马医啊!”崔耕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些,道:“那裴到底是犯了什么罪?”

    公孙幼娘悠然一叹,道:“唉,要说是犯了什么具体的案子,也就好说了,其实义父主要是得罪了陛下。”

    崔耕轻“唔”了一声,示意她说下去。

    公孙幼娘继续道:“崔考功可知妾身的真实身份?”

    “也不大清楚。”

    佳人缓缓道:“妾身其实并非出身风尘,而是出身江湖。妾身的门派叫“玉剑门”,义父裴就是玉剑门的门主。我之所以在画舫卖艺,也不是以此为生,而是为门内的生意略做掩护。”

    “原来如此,那你们玉剑门的生意,恐怕不是什么正经生意吧?”

    公孙幼娘苦笑道:“侠以武犯禁,江湖人能有什么正经生意?我玉剑们主要是受一些达官贵人所托,办一些他们不方便亲自出手的事。就在一年多前,义父得了一位贵人的委托,要杀当代壁龙柴云瑞。”

    崔耕问道:“结果呢?”

    “义父和柴云瑞的本事在半斤八两之间,靠了偷袭才略占上风。最后柴云瑞受了重伤,逃入洛阳皇宫之中。陛下大怒,命张张御史将义父捉拿归案。妾身想尽办法,哪怕是求到张常侍的身上,都没办法把义父捞出来。”

    崔耕暗暗寻思,当初武则天曾经说过,是柴云瑞告诉了她,剑南道有人大规模的收购铠甲兵器。从时间上讲,那时候,正是柴云瑞被追杀之际。恐怕这指使裴之人,就是暗堂李休。

    他说道:“令师只是拿钱办事儿,如果能把幕后的金主交代出来,要想让陛下法外施恩,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公孙幼娘摇头道:“江湖规矩,拿钱办事,都是中间人传话,怎么可能找到幕后的金主?”

    “那把中间人供出来?”

    “他已经死了。”

    崔耕沉吟道:“那就难办了,陛下和柴云瑞的关系不一般。她不把这口气出了;怎么可能轻易放人呢?”

    公孙幼娘微微颔首,道:“说得也是……诶,壁龙和陛下的关系流传不广,崔考功你是怎么知道的?”

    崔英到底如何得知这个消息,这还真不好圆,崔耕只得道:“本官身为考功员外郎,想巴结我的人多了,知道点秘闻有什么奇怪的?”

    公孙幼娘似乎不疑有他,也不深究,道:“原来如此。那您为妾身义父美言的事儿……”

    “有机会的话,本官一定尽力。”

    到了现在,崔耕大概也能猜的出来,公孙幼娘让吴道子给自己传话,也是为的这档子事儿。

    尽管公孙幼娘对崔耕的态度着实可疑,但崔耕对公孙幼娘,却一直怀着一份儿莫名的情愫。

    这份儿情愫远不到爱情的程度,只是希望自己心目中那个无比美好的形象,永远快乐,永不受愁苦。所以,他还真准备帮忙。

    其实,没有幕后金主、中间人都没关系,只要壁龙柴云瑞点头,裴的自由就不成问题。

    崔耕回去之后,马上就安排韦什方通知崔秀芳,查找壁龙的下落。崔秀芳为了追杀邱奉云,走南闯北那么多年,江湖上应该很有些耳目。唯一可虑者,就是裴真的与林休有关怎么办?如此高手跟自己为敌的话,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

    ……

    以这年头的消息传播速度,要找到壁龙怎么也得几个月的时间,却不是当务之急。

    现在,崔耕首先要做的,还是准备科举之事。尽管他宣布了“三不”原则,但张氏兄弟的面子可不能不卖。

    临考前三天,张昌宗终于派人,把崔耕请进了府内。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崔耕索性直言道:“王的上上考评,下官已经批了,再加上张侍郎疏通关节,想必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官复原职。但今年的科举是什么章程,还请张常侍示下。”

    “科举么?”

    张昌宗从几案下抽出一封信来,道:“崔考功尽管照这个做也就是了。”

    来了!

    果然是一份名单!

    崔耕将信拿起,暗暗寻思,若是张昌宗的胃口不大,比如不到三分之一的名额,按照他说的办也就是了。但若是再多,那没法子,也只能据以力争。

    不过,当他真正看到那份名单之际,却是大吃了一惊。

    “白……白纸?”崔耕讶然道:“张常侍,您这是不是拿错了?”

    “拿错了?完全没有。”张昌宗极有风度地一笑,道:“世人皆以为,本官让你为天官考功员外郎,是为了培植党羽,其实大谬不然。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我张昌宗的志向远非如此。我之所以给你这张白纸,就是希望你按才录用,不要有丝毫顾忌。”

    闻听此言,崔耕不由得暗暗腹诽:什么鸿鹄之志啊,说得那么隐讳,你不就是想当皇帝吗?这有什么难猜的。

    咦?皇帝?

    突然,崔耕脑筋一转,想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张昌宗的确有想当皇帝的心思,甚至还找了一个道士给他相面。后来,群臣抓住了这个痛脚,纷纷弹劾于他。张昌宗使尽了浑身解数,才得以从此案脱身。

    现在张昌宗想当皇帝的心思如此迫切,是不是也有那个相士的撺掇?如果把那个道士找着。说不定,魏元忠的案子就真可以破局了。

    “崔考功,你想什么呢?”正在崔耕花思乱想之际,张昌宗的声音把他惊醒。

    崔耕赶紧躬身一拜,道:“张常侍如此大公无私,下官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实在是惭愧之至。”

    张昌宗似乎很满意崔耕的表现,微微颔首,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其实本官还是有所求的,比如说……名声。你的身份众人皆知,这次科举办的漂亮不漂亮,不仅关系到你自己,还关系到本官的脸面。”

    崔耕赌咒发誓道:“下官定当尽忠职守,不负张常侍所托。”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张昌宗大度地拍了拍崔耕的肩膀道:“贪名求利,人之常情。你若想安排三五个亲朋故旧尽管安排,只要别太过分就行。另外……”

    “什么?”

    张昌宗微微一笑,道:“你附耳过来,关于这场科举,本官还有个小小的安排……”

    崔耕听完了他这个“小小”的安排之后,为难道:“这么大的事儿,可不在下官的权限之内。若是……”

    “无妨!无妨!”张昌宗摆了摆手,道:“此事陛下已经知晓,你尽管放心去做就是了。”

    崔耕眼前一亮,激动道:“陛下允准了?如此一来,下官这届知贡举,可就能称得上最好做的知贡举了,多谢张常侍提携。”

    崔耕说这番话,还真是有几分真心实意。

    往常的知贡举,虽然权力颇大,但会受到众多请托,僧多粥少,名额甚难分配,一不小心就得得罪人。

    但是今年不同,因为张昌宗的缘故,不用理会张氏一系的高~官。至于武李两家?他们刚刚经过了“武李盟誓”,因为魏元忠一案,对张昌宗甚为敌视,也不会来自讨没趣儿。再加上刚才张昌宗安排……崔耕百分百可以肯定,自己将给那些贡生一个大大的惊喜。

    ……

    ……

    三日后,崔耕为知贡举,科举考试在礼部南院正式举行。

    这年头的科举考试花样繁多,比如明法、明算、明字、进士、明经……等等。但总的来说,最有前途的,还得说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这两门。

    崔耕这个知贡举,只要把这两门管理好,就算大功告成。其余诸门考的如何,无伤大雅。

    当天,首先是对各贡士验明正身,然后搜查有无夹带,最后把他们领入号房之内,开始考试。

    其中,进士科考贴经、诗赋和策论;明经科考贴经、墨义和策论。考试时间均为卯时(早上六点)到酉时(下午六点)。

    考生如果没答完,还可以要求延长时间,一般以点完三根长蜡烛为限,大概是到子时。

    需要说明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虽然同为科举,但是,因为朝廷的重视程度不同,受的待遇也不相同。

    对于参考进士科的贡士,朝廷准备了点心、清水等物,绝不会渴着饿着。至于明经科的贡士?对不起,什么也没有。那要实在渴了怎么办呢?这不是有研磨的水吗,您就凑合着喝吧。

    以至于考试出来之后,看谁人的嘴唇是黑的,就知道谁在考明经科了。

    明经科的贡士们,经过这么一场强烈的对比,心中顿时不平之意大增。幸好,明经科的录取比例大概是十取一,而进士科的考试,大概是二十乃至五十取一,可以略作安慰。

    一场科举考试,无惊无险的渡过,崔耕开始阅卷。

    他那点学问,干这种工作,就力有不逮了。好在韦什方颇有才能,选拔进士的活儿,就交给他来干。

    待韦什方将名单拟好,崔耕略作修改,用印之后,张榜公布。

    说实话,每届知贡举最怕的就是这一刻了。

    在放榜之前,知贡举最大。但是,放榜之后,可就是贡士,准确地说,是未中进士的贡士最大了。

    这帮人被黜落之后,一股子邪火无处发泄,大多会联想到“科举不公”这四个字,以至于闹出种种事来。

    比如著名诗人贺知章为知贡举时,贡士们不满科举的结果,聚众到礼部,非找他要一个说法。贺知章吓得爬上了墙头,出尽了洋相。

    让韦什方将榜单拿走之后,崔耕用膝盖一想就明白,恐怕现在不少士子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他喃喃道:“那帮士子看到今年的榜单之后,到底会是什么反应,本官还真是甚为期待呢。”
………………………………

第603章 要敲登闻鼓

    大周久视二年,二月二十八。

    虽是初春,但晚间的寒意依旧逼人,再加上天黑无月,长安城绝大多数人,早已上床就寝。

    但是,此时的牡丹园内,却是无人入睡。

    无它,与后世不同,这武周年间的科举放榜时间,却是在知贡举阅完卷后的第二天凌晨。

    现在问题来了,洛阳城内有宵禁,既已张榜,却不知晓自己有没有被取中,这其中的煎熬,真是令众贡士百爪挠心。

    按照惯例,贡士们必须等到五更天后,宵禁结束,才能前去观看榜单。

    那时候,端门之前,人山人海,众贡士大多数人是挤不到榜文之前的,自有好事之人高声念诵榜单。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听榜”。正所谓:“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然而今晚,却有一人,想打破这个惯例。其人正是被崔耕狠狠羞辱过的濮阳杜暹。

    此时,他已经经过串联,将三四百寒门之士,集中在芳华园内。

    四周火把通明,杜暹的精神也颇为亢奋,抱拳拱手,道:“诸位,大家都认识我吧?在下姓杜名暹,濮州濮阳人氏。我当初在龙门宴上冲撞了知贡举,这次科举必定落败无疑。不过,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发什么牢骚,而是想问问你们,自觉自己这次能考中吗?”

    当即人群中就有人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看到榜文,谁能知晓?”

    杜暹连连冷笑,道:“你们不知道?我知道!龙门宴中,李林甫马屁拍的好,就被称为栋梁之材。崔英的取材标准,岂不是昭然若揭?你们怎么可能中?凭什么中?”

    人群中有人不服气地道:“那也不尽然吧。崔考功还特别欣赏张九龄呢。此人之才,众所公认。你凭什么说我们全无希望?”

    “哼哼,张九龄?”杜暹又是连连冷笑,道:“人家张九龄的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现为卢县县丞,岂是你一个平民百姓能比的?另外,谁知道张九龄被崔英看中,到底是因为他的才华,还是因为他的银子?”

    “那只是你的猜测之言。”

    杜暹眉毛一挑,道:“好,猜测之言,那我就再猜测一番。大家可知,崔英得官的恩主是谁?”

    “张昌宗。”

    “还是的啊,大家不了解崔英的为人,还不了解张昌宗吗?他把崔英推到考功员外郎的位置上,当然是想方便自己安排亲信。以张昌宗的贪得无厌,哪还会给你们留下位置?”

    尽管张昌宗有意挽回自己的名声,最近也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他之前干的坏事而太多了,再加上他乃女皇男宠的事实,着实没挽回多么名望。

    人们听了杜暹的话,纷纷色变,道:“那你说怎么办?难道我等真的就毫无希望?”

    “完全没有希望么……那也不尽然。”杜暹眼中精光一闪,道:“富贵险中求,现在就看大家敢不敢冒险了!”

    “到底怎么冒险?”

    “科举取士是否取中,除了要看答卷情况外,还要看此人的名声以及过往的文章,考官员外郎的自由裁量权极大。即便大家明知有鬼,也很难说他不公。所以,正当途径当然不行,为今之计,唯有……端门外敲响登闻鼓!”

    “那怎么行?”

    众贡士就相当于后世的举人,还是很知道轻重的,闻听此言,顿时人人色变,齐齐摇头。

    要知道,端门外的登闻鼓,是敲给武则天听的。按规定,登闻鼓响,不是有绝世奇冤,就是有重大军情。所以,武老太太不管什么时候听到,都得立即处置。

    崔耕取士不公这档子事儿,远够不上条件也就罢了,最关键的,现在可是三更天!

    这么冷的天气里,半夜三更,把武老太太从被窝里提溜起来,她老人家的心气能顺得了吗?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过,杜暹却是面色丝毫未变,胸有成竹地道:“有何不可?正在因为此举,可能惹来陛下的雷霆之怒,咱们才必须这么做。到了那时候,她要发火,就必须得先确认,到到底是冲着咱们这三百多贡士来,还是冲着崔英来。二选一,崔英必定倒台无疑。也只有如此,咱们才能有重考的机会。若是按部就班,大家可就永无出头之望!”

    “可是……”

    “行了,没什么可是的,你们怕,我杜暹不怕,有卵~子的,随我来!我就不信了,这大周朝廷,他张昌宗真能一手遮天!”

    随即,杜暹豁然转身,大踏步地往园外走去。

    他最后这句话,算是把众人打动了。魏元忠一案,闹得沸沸扬扬,李显的太子之位也连带着摇摇欲坠。有识之士,无不扼腕叹息。

    这些贡士中,很有些人想面见武则天,为太子申辩。只是没人挑头,未能成行罢了。

    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可以借机找二张的麻烦,简直是想瞌睡遇到了枕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