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至关重要,可得抓稳了。”

    武懿宗点头道:“本王明白。”

    “另外,就是长安城内的各大势力了。首先,你全力以赴,和崔二郎争这个京兆尹的位置。,”

    武懿宗为难道:“不是我长崔二郎的士气,灭自己的威风,恐怕我还真争不过人家啊。”

    “关于这点,小弟已经想到了。”武三思道:“此事关系到武家兴亡,武家全族人必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弟就不信了,崔二郎再大的本事,还能对抗整个武家不成?”

    武懿宗不置可否,道:“除了争夺京兆尹之外,还需要本王做什么?”

    “收拢长安城的非官方势力。”武三思介绍道:“据小弟所知,长安城内,现在总共有四股势力最强。一为忠义会,忠义会控制了长城内所有的青~楼和赌坊。此会的会长,就是故胡国公秦琼的曾孙秦修业。”

    顿了顿,武三思又补充道:“二为合力社。合力社在东市和西市中有不少半黑半白的买卖。此社的社长,就是故宿国公程知节的重孙程方明。另外,还有股子纯黑道势力,抢劫、盗窃、绑票乃至采生折割无恶不为,叫四海帮。帮主是谁,小弟还没查出来。”

    武懿宗冷笑道:“太平盛世,哪有什么单纯的黑道势力?这四海帮,肯定还是和朝中哪个勋贵有关。只是,四海帮干的那些买卖太见不得人,那人不敢承认罢了。”

    武三思继续道:“第四股势力,全是由胡商组成,取名为聚宝楼,。聚宝楼的楼主叫扎达木玉,是个波斯人。这帮子胡商,不远万里来我大周,都带着不少护卫。若是联合起来,势力端的不可小觑,堪为四大势力的头把交椅。”

    武懿宗沉吟道:“陛下出了三道题目,考校本王和崔二郎。其中第一道题目,就是长安城内的治安。谁能把这四股势力抓牢了,基本上就算赢定了。”

    “就是这个道理。”武三思道:“第二个题目要解决郑白渠上的水磨,第二个题目要解决三门峡天险。别说崔二郎了,就是神仙来了也没辙。所以,实际上还是一题定胜负。”

    武懿宗眼前一亮,道:“既然如此,本王有五千御林军,有武家的支持,还真是赢面颇大呢。”

    ……

    ……

    武懿宗得了五千御林军,崔耕这边当然也不能孤身上任。武则天把原来奉宸府的那三百女兵调拨给了京兆府,从今往后,她们就都是京兆府的捕快了。

    虽然三百女兵和五千御林军相比,有数量级上的巨大差距,但崔耕也没啥不满意的。

    毕竟,能否管理好京兆府,还是看官员本身的能力。真要动武,直接调朝廷的兵马也就是了。

    然而,就在崔耕整顿好了三百女兵,准备去长安赴任时,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这几个不速之客,正是曹天焦、曹昊和曹月婵。

    “三下五除二,就把打死皇亲国戚的官司给平了。二郎,行,好样的,老夫没看错你!”曹天焦没口子的夸赞。

    曹昊也站起来,深深地躬身一礼,道:“救命之恩,没齿难忘。二郎,请受小弟一拜。”

    崔耕赶紧以手相搀,道:“曹兄弟快快请起。呃……你们今天来,不是特意来感谢本官的吧?”

    曹月婵低声道:“一来,是谢谢二郎。二来,是践诺。请把……把若兰姐姐请出来吧。”

    “践诺?”

    崔耕稍微一转念,就想到曹月婵曾经提出,若自己救了曹昊,她就甘愿嫁入崔府为妾。很显然,这事儿既可以称为曹月婵践诺,又可以看成她终于找了个台阶下。

    崔耕点头应是,命人去请卢若兰。

    不消一会儿,环佩叮当,卢若兰带着王美芳、秦雨儿等人一起,来到了客厅内。

    稍微寒暄了几句之后,曹月婵对着卢若兰微微一福,直接道明了来意,道:“妾身说话算话,愿意嫁入崔府为妾。不知若兰姐姐以为,我何时过门为好呢?”

    曹月婵的年龄比卢若兰还了大几岁,现在一口一个姐姐,听起来还真是诚意十足。

    不过,卢若兰似乎毫不领情,慢条斯理地道:“若是为了报恩,就不必了吧。二郎人称崔青天,活人无数。若是他做一回好事儿,就有美人舍身以报,我崔家装得下吗?”

    曹月婵的面色当时就不大好看了,语气有些生硬道:“听若兰姐姐的意思,是不欢迎妾身了?”

    “倒也不是不欢迎,只是……我们崔家不缺美妾呢。若你只是想报恩的话,还是请回吧。”

    “好吧。”曹月婵面上殷红如血,咬着牙道:“妾身的确是心慕二郎,渴望与他共结连理,还请若兰姐姐收留。我这么说,你总满意了吧?”

    “满意,当然满意。不过,心慕二郎,空口无凭,你得拿出证据来。毕竟,当初是你亲口拒婚,又是你亲口提出什么两年之约……”

    顿了顿,卢若兰的声音略嫌刻薄地继续道:“你想吃回头草,我们家二郎还未必同意呢。”

    曹月婵没想到,自己连连退步,卢若兰还是不依不饶的,怒道:“心慕二郎还要证据?这种事怎么可能有什么证据?”

    “事在人为嘛,你再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再说说嫁入崔家的事儿。至于现在……曹小娘子,你请回吧。”

    “你……卢若兰,你实在是太过分了。难不成,天下就崔二郎一个好男人了不成?咱们走着瞧!”

    曹月婵终于忍不了了,夺门而去。

    曹天焦和曹昊面面相觑,既有些傻眼,又有些悲愤。稍顷,曹天焦冲着崔耕抱拳拱手,冷然道:“既然月婵不容于大妇,那我曹家也就不腆着脸高攀了,告辞!”

    言毕,带着曹昊转身就走。

    “诶,曹老伯慢走……”

    崔耕还想拦,却被卢若兰一道犀利的目光扫过来,噤若寒蝉。

    待曹氏父子走后,崔耕有些不悦道:“我不是说了吗,都是一家人,给月婵留点面子。你现在如此折辱人家,这可怎么收场呢?”
………………………………

第680章 灞桥有纷争

    卢若兰略有些酸意,道:“哎呦,二郎心疼了呢。不过,话说回来,你心疼也是应该的。谁让你和曹月婵定了娃娃亲、还共同开了聚丰隆呢。论起亲近程度来,曹月婵可比妾身强多了。”

    “呃……也不是心疼。”崔耕挠了挠脑袋的,道:“我是不明白,你究竟想干啥?”

    卢若兰理直气壮的道:“妾身之前不是跟夫君商量过了吗?要难为难她。总不能她这边一低头,妾身就马上答应吧?”

    崔耕道:“难为也不是这么个难为法,你出的那个题目,也太难了吧?”

    “难吗?”卢若兰道:“以妾身看来,一点都不难,只看有心无心而已。”

    说着话,她扭头看向身后的王美芳、崔秀芳和秦雨儿,道:“你们对夫君表达爱意,会怎么表示?”

    王美芳道:“亲手做几个小菜。”

    秦雨儿道:“绣一个荷包。”

    崔秀芳道:“这还不简单,直告诉他不就行了?”

    卢若兰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夫君,听到了吧?妾身这个题目可没为难她曹月婵,只要她随便做到一样,妾身就准她过门儿。”

    崔耕目瞪口呆,道:“这么简单?我还以为要怎么样呢……你怎么不早说?”

    “有些事呢,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卢若兰慢条斯理地道:“曹月婵和二郎你认识这么久了,可曾亲手为你绣过什么东西?可曾亲自下厨为你做过一顿饭?可曾亲口表达过爱意?可曾主动对你有什么亲密的举动? ”

    “还真有!”

    “什么时候?”

    “呃……两年之约的时候,她主动亲了我一下。”

    “那就更恶心了,这分明是缓兵之计。”卢若兰道:“妾身以为,曹月婵确实是想嫁入崔家。但是,要说她本身对二郎你有多上心,那可就不见得了。所以……”

    “怎样?”

    “不怎么样,妾身信守诺言,什么时候曹月婵拿出了证据,就让她什么时候过门儿。只是现在,想给她个下马威罢了。”顿了顿,又叮嘱道:“不许你提前告诉她答案,要不然妾身可真生气了。”

    “好吧。”

    反正武则天也没限定日子,崔耕就不急着去长安城。

    说实话,他还真没把这个京兆尹之争看得多么重要。

    道理很简单,即便不当京兆尹,以他现在立的功劳,等李显登基之后,也少不得一个美职,甚至宰相有望。相反地,现在当上了京兆尹,就要想办法对付各种高~官贵戚。

    所以,他毫不着急,只待曹月婵把卢若兰出的这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解出来,再往长安一行。

    然而,天不从人愿。

    一直等了一个多月,没等到曹月婵再次上门,却等来了佳人已经离开洛阳,巡视天下所有聚丰隆银号分号的消息。

    这是……放弃了?

    卢若兰一方面有弄巧成拙之感,另一方面对曹月婵的成见更深,恨恨地表示这妮子果然对二郎不是真心的。

    崔耕也不知如何是好。

    主动找到曹月婵解释此事?还真拉不下这张脸来。再说了,家里的妻妾们也不能同意啊。但是,不做点什么,难道真的就眼睁睁地看着这场好姻缘消散?

    最终,他修书一封,命人送到聚丰隆,交给曹天焦。在这封信里,崔耕扯了半天闲篇儿,委婉地表达了相思和歉疚之意。至于曹月婵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子,看了这封信后到底如何反应,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然后,崔耕才带着三百女兵,以及封常清、黄有为、宋根海、周兴,乃至剧士开等人,往长安方向而来。

    这一日,终于到达长安城外三十里灞桥驿。

    灞桥地处要冲,乃出入长安的必经之地,“灞桥折柳”的典故就是产生于此。

    崔耕亮明身份,很容易就在在灞桥驿安顿下来。准备第二天一早,再进长安城。

    笃笃笃~~

    崔耕刚刚吃罢了晚饭,就听到阵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却原来是宋根海,他身后还站着灞桥驿的驿正薛书。

    “参见崔京兆!”薛书赶紧行了一个大礼。

    “起来吧,薛驿正请进。”

    “谢崔京兆!”

    进得屋内,分宾主落座。

    崔耕又问道:“薛驿正这么晚来找本官,可是有什么事儿吗?”

    薛书道:“呃……崔京兆奉陛下的旨意,来长安担任京兆尹一职,这就算走马上任了吧?”

    “当然。我大周以前并无京兆尹一职,本官也用不着和谁交接。”

    “那就好。本来崔京兆初来乍到,小人不应打扰的。但这灞桥镇今晚要出一场大乱子,不敢不报知崔京兆知晓。”

    “嗯?什么乱子?”

    薛书道:“有两个帮派,要在灞桥谈判。这一旦谈不好,不就打起来了吗?若是伤了数十条人命,恐怕对崔京兆的名声大大有碍。”

    崔耕临来之前,对长安也是做了几分功课的,道:“哪两个帮派?忠义会?合力社?还是四海邦?或者……聚宝楼?”

    “都不是。”薛书介绍道:“这四个帮派,在长安城内井水不犯河水,怎么会打起来呢?真正打架的,是漕帮和天王寺的人。”

    崔耕心中纳闷,漕帮不是后世清朝的帮派吗,怎么大唐年间就出现了?

    他问道:“漕帮是什么帮派?管漕运的?”

    “崔京兆英明,漕帮就是管漕运的。您知道,从洛阳到长安,若从水路上运粮,必然经过三门峡天险。尽管三门峡危险无比,每年还是有一些粮食,通过水路运起来。在码头上装卸粮食、为漕船拉纤绳的民夫们,就成立了一个帮派,叫漕帮。原来的漕帮好生兴旺,可自从陛下迁都洛阳以来,外地运来的粮食变少,漕帮也就渐渐没落了。”

    “唔。”崔耕点了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薛书继续道:“但是现在,陛下迁都的消息传来。漕帮的声势马上看涨,要求入帮的关中子弟如过江之鲫一般。”

    崔耕道:“几十年了,长安城内人口滋生,朝廷也多了许多冗官冗员,长安的粮食会比以往更加不足,非得从水路运粮不可。漕帮的确理应庆贺。”

    薛书道:“但是,他们高兴的太早了。天王寺的主持胡僧惠范,也看上了漕运的大利。他派了门人弟子,屡次与漕帮为难。就在今晚,二帮准备在灞桥上谈判。”

    慧范?

    崔耕对于这个名字并不算陌生,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此人是太平公主的一个情~夫,后来被李隆基砍了脑袋。

    他问道:“这个惠范到底有多大的实力,敢跟漕帮为难?”

    “慧范和尚可不简单,他不仅仅是天王寺的主持,手中还有遍布天下的买卖。人们都说,他的家产,至少得这个数儿……”

    说着话,薛书伸出了一根拇指。

    崔耕道:“能跟漕帮争锋的和尚,家产肯定少不了,这是……十万贯?”

    “您也太小瞧人家了。”

    “那是一百万贯?”

    “哪啊,告诉您,最少是一千万贯!”

    “啥?一千万贯?”

    崔耕听了这话,还真是目瞪口呆!

    没错,崔耕本身是有钱,咬咬牙,也能凑出一千万贯钱来。但是,别忘了,他除了那些日进斗金的产业外,还开银行啊!而且是天下最大的银行。

    普天之下,谁有这个境遇?

    不说别人,就说张昌宗吧,此人深受武老太太宠信,权倾天下。求他办事儿的人,如过江之卿一般。那么,张昌宗死后抄家,总共抄出来多少钱呢?仅仅才五十万贯而已。

    由此可见,这惠范和尚,到底掌握了多大一笔财富。当然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漕运的利润得有多么丰厚,引得慧范和尚都动心了。

    崔耕道:“惠范和尚背后肯定有哪位达官贵人撑腰吧?要不然,他那么有钱,还不得被长安城内的龌龊官儿给生吞活剥了?”

    范书道:“那是自然,听说他是走通了太平公主的门路。”

    崔耕心中暗想,看来,现在的慧范和尚,就已经成了太平公主的入幕之宾了啊。我到底搀和不掺合这事儿呢?

    他站起身来,缓缓踱步,道:“慧范和尚背后站着太平公主,手中的财富富可敌国。一个早已破落的漕帮,凭什么和他斗?”

    说着话,他已经转到薛书的跟前,沉声道:“本官插手此事,表面上看,是两不相帮。实际上,却是相当于帮了漕帮的一个大忙!说,你到底收了漕帮多少好处?”
………………………………

第681章 灞桥谈判中

    薛书听了这话,也并不如何害怕,道:“崔京兆真是明查秋毫!不过,有件事您猜错了,小人没收漕帮的钱。因为……我就是漕帮的人。”

    “你是漕帮的人?”崔耕想了一下,点头道:“嗯,漕帮运的是官粮,在官府中没有得力的人怎么可能?你能直言相告,本官甚是欣慰。但不知,你们漕帮背后的大人物是谁?”

    薛书苦笑道:“陛下迁都洛阳之后,漕帮就没什么大人物撑腰了。只有我们这些小人物,在苦苦支撑而已。不过现在,却有一位大人物,对我们漕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谁?”

    “临淄王李隆基。”

    “是他?”崔耕皱眉道:“有临淄王庇佑,你们还来找本官做什么?”

    “问题是临淄王不够啊。他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光有一个空头王爷的名号,能镇得住惠范和尚吗?”

    崔耕这才意识到自己想左了,现在,李隆基在漕帮众人的眼中,就是个闲散王爷,远不如自己这个京兆尹含金量高。

    本来崔耕顾忌太平公主的面子,不想管漕帮和天王寺之间狗咬狗的破事儿。但是,既然牵扯到李隆基,他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崔耕索性点头道:“既然如此,本官就走一趟灞桥。不过,为免临淄王多心,你就莫提本官了。如果他能挡住惠范和尚,那当然是最好。”

    薛书不疑有他,微微一躬身,道:“我漕帮也不想让临淄王难看,谨遵崔京兆之命!”

    ……

    ……

    崔耕命封常清带领三百女兵,出了馆驿,在灞桥五里外埋伏。

    自己则和薛书、剧士开、宋根海、黄有为和周兴一起,换上了薛书送来的一身黑衣,再以黑布遮面,往灞桥方向走来。

    在火把的照耀下,远远在就望见有一群黑衣人,大概能有三四百号,每人身旁都有一匹马,在灞桥一侧整齐肃立。

    在这伙人前面,是四个人在有说有笑。

    左边那位,是一个略显肥胖的老者,中等身材,胡须花白,精神矍铄,满脸都是谦卑的笑意。

    右边是三个人,为首的正是临淄王李隆基。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人,身着锦衣,手持钢刀,背后背弓,斜跨着箭囊。

    薛书一边示意崔耕等人加入黑衣人的队列,一边低声介绍道:“看见没有,那花白胡子的老者,就是我们漕帮帮主颜亮,行五,您叫他颜五郎就成。”

    崔耕道:“你们恐怕都称他为颜五爷吧?他那么大岁数了,本官尊他一句又有何妨?”

    “难得崔京兆如此看得起我们漕帮,小人真是感激不尽呢。呃……”薛书面露难色,一嘬牙花子,道:“有件事,小的忘了告诉您了。我们漕帮和天王寺冲突,惠范和尚绑架了颜五爷的一双儿女。儿子还好说,但女儿颜娇娇年方二八,有倾城之姿,可千万不能在和尚庙里过夜,今晚必须让他交人。”

    崔耕心思稍微一转,就明白薛书之前是故意隐瞒自己,冷笑道:“老薛,你整这个幺蛾子,是怕本官不肯淌这滩混水吗?难道,你就不怕本官一怒之下,一走了之?”

    薛书赔笑道:“若是别人还能一走了之,但您崔京兆人称崔青天,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小的这也是被逼无奈,还请崔京兆海涵。”

    “哼,算你会说话。对了……临淄王后面那两个人是什么底细?”

    “一个叫王毛仲,一个叫李宜德,俱皆武艺高强,尤擅骑射。”

    ……

    说话间,一更天已过。

    忽然,随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有一骑从灞桥上飞驰而至,道:“报,大当家的,来了!天王寺的和尚们,马上就到。”

    “好,兄弟们,上马!都警醒这点,莫给咱们漕帮丢人。”

    “喏!”

    黑衣众齐声应和,纷纷上马,排成了一个整齐的军阵,崔耕等人也在后面充数。

    稍顷,从灞桥的另一侧传来一阵人喊马嘶之声,几百名身形彪悍的和尚,吆吆喝喝勒住了缰绳。

    为首的一个天竺和尚,皮肤略嫌发黑,头发卷曲,国字脸,高鼻梁,剑眉星目,不仅人样子相当不错,而且颇有几分异域风情!

    不过,他说出来话来,可就与这副好皮相完全不符了。

    “呔,姓颜的,今晚你们漕帮的运数就算尽了。识相的话,全部剃度为僧,加入我天王寺。否则的话,不但你那爱如珍宝的独生女儿,得被你家佛爷爷受用了。就是你这老货,也难逃一刀之苦!”

    “好威风,好煞气啊!”颜老头冷然道:“惠范和尚,莫非你以为,吃定我们漕帮了么?嘿嘿,我大周地界,还轮不到你这番僧撒野!你来看……这是谁?”

    说着话,往旁边一指。

    李隆基抱拳拱手,道:“吾乃临淄王李隆基是也,太平公主就是本王的亲姑姑。慧范和尚,能否看在姑母的面子上,和颜帮主化干戈为玉帛呢、”

    慧范和尚怡然不惧,道:“临淄王李隆基?你不在洛阳做你的太平王爷,来灞上搀和本座和颜老头儿之间的事儿干什么?哦,本座明白了,你小子也有意那至尊之位,来这提前布局啊!”

    其实慧范和尚这么说,是纯属顺嘴胡诌,故意给李隆基扣一顶大帽子。本来么,按理说。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上面有伯伯、有亲爹、还有哥哥,这皇位怎么轮也轮不到到他啊。

    然而,瞎猫碰死耗子,李隆基的那点小心思,还真被慧范说对了。更好死不死的是,李隆基的功课做的好,明白这惠范和尚卜算甚灵,在民间非常有名望。

    此时此刻,他不禁心中暗想:坏了!这和尚不会是真的得道高僧,能掐会算,算出来我的野心吧?不行,此子决不可留!

    想到这里,他冲着身后的王毛仲和李宜德使了个眼色。二人会意,将背后背着的长弓不动声色地取了下来。

    与此同时,李隆基打了个哈哈,道:“哪里,大师说笑了,本王只是来长安玩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已。”

    在李隆基的口中,“惠范和尚”被迅速改称为“大师”。那番僧听了,甚是高兴,还以为李隆基真被自己那番话吓住了似的。

    他哈哈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想不到堂堂的临淄王,还喜欢行侠仗义啊!不过,本座能信你的话,旁人可未必信,若是传到当今天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