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哈哈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想不到堂堂的临淄王,还喜欢行侠仗义啊!不过,本座能信你的话,旁人可未必信,若是传到当今天子的耳朵里,可就好说不好听了。临淄王,听贫僧一句劝,从哪来的回哪去,莫搀和本座和漕帮的事儿了。”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道:“好,漕帮和天王寺的事,小王可以不管。但是,娇娇小娘子何辜,还请您大发慈悲,把她放了吧。”

    “不行!临淄王,你少管闲事儿!”

    “还请大师高抬贵手……”

    说着话,李隆基将手伸入袖兜,好像要摸出什么重要的东西,用来行贿似的。

    双方隔得甚远,看不太清,惠范和尚极为贪财,忍不住催马上前。

    就是现在!

    李隆基见状,心中狂喜,大吼一声,道:“动手!”
………………………………

第682章 再做他人嫁

    嗖嗖!

    李隆基话音刚落,就有两支雕翎箭急如闪电,快似流星,直袭惠范和尚的面门。

    与此同时,李隆基、王毛仲和李宜德挥舞钢刀,催马上前,大叫了一声“杀!”

    看那意思,竟要将惠范和尚斩杀于当场!

    崔耕见状,不由得心头大赞道:好!不愧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唐玄宗,办事儿真够沙发果断。

    在后世的记载中,他就是在劣势的情况下,突然发难,将太平公主的党羽一网打尽,扭转乾坤,开创了“开元盛世”。今天他的的所为,简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似乎还有点什么不对的样子?诶,漕帮的人,怎么没跟上啊,你们不至于怕惠范和尚怕成这样吧?

    崔耕心中一紧,赶紧高呼道:“上,大家快上,保护临淄王!”

    然而,此时已经晚了。

    惠范和尚别看人品不怎么样,但是马上步下的功夫,可着实了得。

    他在猝不及防之下,以毫厘之差,闪过了两支雕翎箭。然后一抬腿,从鸟翅环得胜勾上摘下了马槊一条,与李隆基等人战在了一处。不但不露丝毫败相,还将三人死死压制。

    紧接着几十名僧兵一拥齐上,将李隆基等三人全部生擒活拿。

    眨眼间,自信满满的临淄王,就变成了阶下囚。

    崔耕忍不住埋怨道:“你们漕帮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不上啊?这下可好,把临淄王都赔进去了。”

    “这也不赖我们啊!”颜老头赶紧向崔耕见礼,无比委屈地道:“那番僧杀法骁勇,我等实在是打不过人家,怎么敢上前送死呢?”

    “你这是……认怂了?”崔耕哭笑不得地道:“那你女儿颜娇娇怎么办?”

    “一切就都拜托崔京兆了。”

    “好吧。”

    无奈之下,崔耕使了个眼色,黄有为赶紧用火折子引燃了三支火箭,向天空射出。

    慧范和尚见状,面色微微一变,道:“怎么?莫非你们还有援兵不成?”

    “然也!”

    崔耕在众将的保护下,催马向前,道:“本官乃新任的京兆尹,崔耕崔二郎。查你慧范和尚,掳掠良家女子,囚禁临淄王,实在是罪大恶极,还不快快束手就擒,听候本官发落!”

    惠范和尚嘴角微翘,道:“束手就擒?算了吧,莫做春秋大梦了。崔耕,别人怕你,我慧范可不怕你!要想治本座的罪,你去请份圣旨来。”

    “哼,本官乃陛下新任命的京兆尹,捉拿你一个番僧,哪用得着请旨?至于太平公主那么……本官日后,自会给他一个交代。”

    “哦?看来你崔耕是不掉棺材不落泪了?”

    “本官看你才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好,那咱们就手底下见个真章!”惠范和尚大手一挥,道:“儿郎们,上!给本座捉拿京兆尹崔耕。出了什么乱子,本座兜着!”

    “喏!”

    那帮子武僧知道自家主持的跟脚,可不管什么京兆尹不京兆尹的,应了一声,齐往前闯。

    “走!”

    崔耕暂避锋芒,拨马就走。

    漕帮这边是吃惯了天王寺的亏的,知道打不过人家,也不抵抗。跟着崔耕一块儿逃命。真难得,在这种情况下,队形竟然没散落多少。

    众僧兵耀武扬威,紧紧追赶。

    “杀!莫让贼子跑了啊!”

    突然,一阵清脆的女声从僧兵的后方传来,却原来是封常清带着三百女兵到了。

    五里路对骑兵来说转瞬及至。封常清来得稍微晚一点,不用问,是在等最佳的时机。

    现在,惠范手下的僧人兵刚刚过了灞桥,整好被封常清断了退路。紧跟着,漕帮的人看出了便宜,回身反击,非常完美地包了这些僧兵的饺子。

    没错,这些僧兵是战力不凡,但那得分跟谁比。崔耕这三百女兵,比之朝廷精锐都毫不逊色,惠范手底下的僧兵就大大不如了。

    功夫不大,几十名僧兵被当场斩首,其余人等尽皆跪地请降。

    李隆基主仆当然也被放了出来。

    此时的李隆基,直感到憋屈无比。

    他心中暗暗琢磨,好么,我废了半天劲,又是跟绑匪套近乎,又是不顾身份偷袭,最后还无比屈辱的被俘了。最郁闷的是,人家漕帮托我办的事儿还没办成。

    反观人家崔耕崔二郎呢?身正道直,完全循着正途,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此事解决了。

    二者一比,高下立判。

    漕帮最终会感谢谁?当然是崔耕崔二郎啊。

    哦,合着我不远千里来到灞桥,大晚上的不睡觉,就是为了衬托崔耕的英明神武,让他大收漕帮之心啊!

    这也就罢了,最忍无可忍的是,我还得谢过崔耕的救命之恩。这真是何苦来哉?

    李隆基拿崔耕没办法,越想越气,最终,眼睛往四下里一寻么,目光落到了慧范和尚的身上。

    李隆基向崔耕进言道:“这慧范和尚不仅罪恶多端,还胆敢冒犯崔京兆你的虎威,实在是不知死活。不如,现在就结果了他,以儆效尤!”

    这就是动私刑了,为朝廷律法所不容。不过,崔耕报一个惠范和尚“拒捕殴差”,把他宰了。时过境迁,谁能挑出毛病来?

    漕帮帮主颜亮也对这个天竺和尚恨之入骨,道:“崔京兆放心,我们漕帮的人,绝对手口如瓶。”

    “这样啊……”

    崔耕眼珠乱转,还真有些意动。

    无它,这惠范的家产,在一千万贯以上!如果把他宰了,这些钱财可就绝大部分是自己的了。武则天也没这么随时能动用的资金啊!

    崔耕这副表情,当然瞒不过惠范和尚,他吓得赶紧大呼道:“莫杀我,莫杀贫僧啊。崔京兆,你若杀了我,后患无穷啊!”

    “切,什么后患无穷?”崔耕不以为然地道:“莫非太平公主,还会为了你,找本官的麻烦?你们多少年没见面了,公主能不能记得你,都不好说。”

    “不……不是太平公主1”

    “那是谁?”

    “是陛下,是当今天子啊!”惠范扯着脖子喊道:“我伺候过当今天子,得了免死金牌一面,就供奉在天王寺的大雄宝殿!不信的话,你们去天王寺看啊!”

    李隆基闻听此言,直吓了个小脸蜡白。他没办法不害怕啊,刚才他可是指名道姓要杀惠范的。

    惠范一个过了气的男宠,当然拿崔耕没啥好办法。君不见,崔耕把张氏兄弟,都收拾的没脾气吗?但是……自己呢?自己并不为当今天子所喜,那可就不好说了。

    他焦急地看向崔耕道:“崔京兆,您说该怎么办?这个慧范和尚,咱们到底是杀是放?”
………………………………

第683章 漕帮不简单

    崔耕犹豫道:“且容本官仔细思量……”

    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共享男宠的事儿史有所载,再加上随时可以验证的免死金牌,崔耕对惠范的身份毫不怀疑。

    但到底如何处置慧范,他可就为难了。

    放了?无疑是树了一个强敌。这个慧范和尚既和女皇陛下不清不楚的,又富可敌国。他若缓过劲来,肯定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不放?现场一千多号人,怎么保密?但凡有人一报案,张氏兄弟还不如获至宝?视女皇陛下的免死金牌如无物,自己可就死定了。

    到底该怎么办?

    “崔京兆,且听老朽一言。”

    这边崔耕犹豫不决,那边漕帮帮主颜亮可着急了。无它,惠范脱困后会先对付谁?不是位高权重的京兆尹崔耕,不是天潢贵胄李隆基,必须得是作为软柿子的漕帮啊!

    颜亮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还请崔京兆将这慧范和尚乃至天王寺众僧兵,就地正法,一了百了。只要您答应了此事,我们漕帮上下,唯您的马首是瞻。”

    宋根海不屑道:“愿意为我们崔大人效力的多了,缺你们漕帮的这大猫小猫三两只吗?”

    颜亮看向李隆基,颇为自傲地道:“若我们漕帮自卖自夸,崔京兆可能会将信将疑。不如就请临淄王,介绍一下我们漕帮的真正实力吧。”

    李隆基此时心里都在滴血,暗想,自己千辛万苦瞒这朝廷来到灞桥,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搀和漕帮和天王寺的事儿,不就是想把漕帮收服吗?现在可好,非但没达成目的,还得亲手把漕帮拱手送上。

    然而,形势比人强。他再不乐意,因为怕慧范和尚报复,还得把漕帮的情况如实相告。

    原来,眼前这些人,只是漕帮三天内能集结的青壮罢了。漕帮真正的实力,却是遍布天下的帮众。

    这些帮众除了各码头的搬运工、拉船的纤夫之外,就是船工。

    这些船工,每年四月从家中起行,六月抵达扬州,在扬州将当地的粮食装船北行。八月经由淮河进入汴河,十月到达黄河河口。

    其时正是黄河水最为泛滥的时候,使船只通过三门峡天险成为了可能。船工们冒着生命的危险,经黄河,通过渭水,于十一月下旬抵达长安。

    现在船工们还在路上,漕帮才被天王寺的和尚欺负的没脾气。要不然,破船还有三斤钉,四五千人的漕帮,没那么容易对付。

    崔耕听完了,疑惑道:“等等,按临淄王你的意思,是每年十月间,漕船才可能通过三门峡天险。那这些船,怎么回扬州呢?”

    “没法回去。”李隆基苦笑道:“所以,漕帮每年都是在扬州买船,灞桥卖船。以至于漕粮的价格,有斗米斗钱之称。”

    崔耕惊讶道:“斗米斗钱?这么贵?”

    颜亮插话道:“虽然斗米斗钱是夸张之语,但四五十文总是要的,年景不好的时候,就要到七八十文了。”

    崔耕换算了一下,沉吟道:“那就是一石米一贯钱,可真够贵的。若是运来了漕粮,朝廷不肯收怎么办?”

    这话问到了关键之处,长安的米价,可远到不了一石米一贯钱,只能是朝廷为了稳定物价,做这个冤大头。

    颜亮介绍道:“ 原来运漕粮的是朝廷大军,谓之“漕丁”,费用居高不下。斗米斗钱之称,就是那时候传下了的。后来,户部侍郎钱唯理上书朝廷,改良漕运,才有了民间运粮之举。朝廷规定,若想转运漕粮,必须得先取得户部所发文书。所买的粮食,只能来自扬州太平仓。换言之,我等漕帮之人临行之前,就已经和官府商量好价格和数量了。”

    崔耕沉吟道:“就算漕运制度再严密,若漕帮若勾结官员,上下其手,每年赚的钱财,恐怕东海龙王都要动心啊!”

    颜亮苦笑道;“以前我漕帮的确风光,户部管理漕粮的主事,也的确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只是陛下迁都之后,漕运在朝廷眼中可有可无,我漕帮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只能勉强维持而已。”

    崔耕明白,即便“勉强维持”,以拥有四五千子弟的漕帮实力,也端的不可小觑。

    那么,由此可见,与漕帮为敌的天王寺,实力也相当不小。

    他想了一下,看向慧范道:“漕帮实力非凡,本官真是动心的很哪。大和尚,如果你拿不出来比整个漕帮更大的利益。那说不得,本官可要……杀人灭口了!”

    慧范和尚眼珠乱转,道:“贫僧有千万贯家财,愿意献与崔京兆。”

    “哼,杀了你,那些钱财还不都是本官的?”

    “贫僧可以在陛下面前,为崔京兆美言。”

    “有张氏兄弟作梗,你现在能否见得着陛下都不好说,下一个。”

    “下一个,下一个……”惠范心思电转,忽然眼前一亮,道:“贫僧在长安有些势力,应该能对崔京兆有所帮助。”

    崔耕不以为然的道:“长安四大帮派,本官没听说过有天王寺这么一号。”

    慧范道:“那不一样啊!在长安,小僧做的都是正经生意。所以,不入四大势力之列,其实论起真正的实力来,贫僧绝不在那四大帮派之下。”

    “正经生意?”

    “的确是正经生意。小僧的父母,是天竺贵人。五十年前,他们为避天竺之乱,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来长安定居。几十年来,我家的生意就遍布全国,才有了这千万贯的家资。

    崔耕原本还以为,这慧范阳是借了太平公主的实力,巧取豪夺,才有了这千万贯的家财呢。现在才明白,人家惠范和尚的祖上,本来就留下了巨额财富。

    他疑惑道:“那你为何又出家为僧了呢?”

    “小僧自幼体弱多病,家父怕我难以养大,就让小僧入寺修行,以求得佛祖的庇佑。只待小僧成年之后,再还俗继承家业。只是,小僧天分甚高,被天王寺主持收为衣钵传人。后来,我那师父死了,我继位为新的天王寺主持,也就懒得还俗了。”

    崔耕道:“看来,你在长安城内的产业,都是你家先人所留了?”

    “确实如此。其实,小僧以前一直循规蹈矩,精研佛法,不敢做丝毫逾矩之事。只是后来,因为小僧和太平公主乃至陛下有一番际遇,才不知天高地厚,蓄养僧兵,做了一些错事。现在小僧愿意痛改前非,还请崔京兆大发慈悲,饶了小僧这一次吧!”

    言毕,惠范和尚把头磕得如同鸡碎米,功夫不大,额头上就是鲜血淋。

    崔耕心中一动,道:“你这些年,身上可有命案?”

    “小僧不敢,绝对没有!”

    “那颜娇娇被你绑架,清白可曾有损?”

    “绝对没有。”

    “这个啊……饶了你也是不行。”崔耕沉吟道:“但是,空口无凭,本官更不信什么赌咒发誓。你打算如何,让本官相信你是诚心要痛改前非呢?”
………………………………

第684章 人善被人欺

    惠范和尚道:“这个不难。小僧虽然有免死金牌,但那上面写的清楚,除谋逆外,只可免死一次。今日小僧强抢民女,折辱亲王,拒捕殴差,一次免死怎么够?只要小僧写个服辩,生死就操之于崔京兆之手了。”

    其实,崔耕也不是不知道免死金牌的这个局限性。但这事儿的关键在于,今晚不杀惠范,以后再想杀就得走流程了。

    京兆府审讯,行文刑部,武则天御笔勾选……怎么也得半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变数太多了,说不定大和尚就能逃出生天。

    至于惠范提出的写服辩,也并不是万无一失。

    只能说,自己有了这个把柄在手,他就没必要和自己死磕了。毕竟,惠范和尚在武则天面前,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圣眷”,那还真不好说。

    说白了,有了这个服辩,自己和惠范和尚就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权衡再三,崔耕看向李隆基道:“临淄王,你怎么说?”

    李隆基一看崔耕那意思,就明白崔耕想妥协了。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不依不饶的话,无非是枉做了小人。他只得道:“全凭崔京兆做主。”

    颜亮也道:“即便崔京兆想放了大和尚,我们漕帮也唯崔京兆马首是瞻。”

    崔耕心中暗想,算他颜亮聪明,惠范和尚得脱大难之后,就是一头猛虎。他现在不赶紧抱紧本官的大腿,到时候何以自保?

    崔耕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本官就代表临淄王和颜帮主,宽宏大量,暂且饶了你这一次……”

    “谢崔京兆,谢临淄王,谢曹帮主。”惠范和尚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又是连连磕头。

    崔耕道:“别急,本官的话还没说完呢。颜帮主的一双儿女受了这么一番惊吓,临淄王还被你生擒活拿了,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

    惠范和尚马上会意道:“小僧当然会有所表示。我准备拿出一百万贯钱来,每家五十万贯,给临淄王和漕帮略做补偿。另外,小僧愿意再拿出一百万贯,谢过崔京兆的不杀之恩。”

    崔耕明白,惠范和尚又不是开银号的,家产一千多万贯,大部分是不动产。现在他能拿出两百万贯来,已经着实不易了,说不定还得变卖点家产。

    他看向临淄王和颜亮道:“二位觉得够了吗?”

    五十万贯钱,就算漕帮上下平分,每人也能得一百贯钱。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这年头一个身体健康的男奴,也不过是四五十贯钱!

    听到这个数字,亮对崔耕那点子不满完全消散,连声道:“够了,太够了。五十万贯钱,足见惠范和尚的诚意了,老朽非常满意。”

    李隆基虽然贵为朝廷亲王,但要权没权,要圣眷没圣眷,现在手里能控制的钱财绝不超过万贯,还不如颜亮呢。

    他强按捺这激动的心情,道:“多谢崔京兆为小王做主,从今往后,小王和惠范和尚的恩怨一笔勾销。”

    崔耕叮嘱道:“慧范和尚,限你三天内,就把一百万贯钱,交给临淄王和颜帮主。本官那份儿倒是不急,半年内交来即可。莫要因为急于筹钱,贱卖了家中产业。”

    “多谢崔京兆体谅。”

    ……

    ……

    稍后,崔耕等人也没回灞桥驿,而是被慧范和尚引领着,来到了长安城外的天王寺。

    果然,惠范和尚没撒谎,天王寺的大雄宝殿上,供奉着武则天所赐的免死金牌。另外,颜亮的一双儿女都没受什么委屈。

    眼瞅着就三更天了,大家暂且在天王寺休息。第二天一早,吃罢素斋,崔耕一行人才抖擞精神,往长安城方向而来。

    李隆基还等着慧范和尚筹措那五十万贯钱呢,没地方可去,也在队伍之中。慧范和尚以及颜亮为表忠心,同样紧紧跟随。

    巳时刚到,崔耕的队伍,已经离着长安不到十里了。

    “嗯?”

    李隆基疑惑道:“虽然京兆尹附郭京城,没那么大的官威。但总是长安各衙门的顶头上司,该有的礼节还是要的。怎么都到这地方了,还没官员迎接呢?”

    崔耕也是暗暗纳闷,道:“本官的行踪,早已报知长安、万年两县知晓,怎么就没人来呢?奇怪,真是奇怪!”

    封常清眼尖,指着远处道:“崔京兆您看,那是不是来迎接咱们的人?”

    “嗯?”

    崔耕举目望去,果见远处有一座八角凉亭,凉亭下能有二三十人站立,似乎在等什么人。

    “不能是他们吧……”崔耕心里一沉,道:“长安城内,万年、长安两县的县令都是五品官,各种世袭的国公、侯爷更是大有人在。怎么这伙人中,连个穿绯袍的都没有?再说了,这人也太少了一点儿。”

    说话间,崔耕等人的队伍已经离着八角凉亭不远了。

    忽然,那凉亭内冲出了两名身着浅绿袍的官员,道:“对面可是京兆尹崔大人的队伍吗?”

    封常清催马上前,道:“不错,正是崔京兆的队伍。你们是什么人?”

    那二人道:“我们是长安县的主簿冯英、县尉蒋容,奉我家曹县令之命,特来迎接崔大人!”

    “奉你家大人之命?”封常清丑脸一沉,道:“你家大人呢?他是家里死了娘老子?还是病的要见阎王爷了?怎么不亲自前来?”

    这话可真够恶毒的,但是,冯英、蒋容丝毫不敢露出不悦之色。无它,这事儿长安县令曹玉德的确是太不占理了。顶头上司赴任,你都敢不来迎接,你这是想上天吗?

    冯英苦着脸道:“曹县令倒是没病。不过,他被河内王请去赴宴了,不能亲自前来。”

    “赴宴?赴什么宴?”

    “河内王新纳了第十七房小妾,大排筵宴,宴请长安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家都……都去了。”

    “那你身后是什么人?”

    “咱们长安县的士……士绅。”

    话说到这,冯英自都结巴了。没办法,称呼这几个人为“士绅”,他自己都没底气。

    “那你等着啊,某这就回报我家大人!”

    封常清拨马回转,低声道:“大人,您看怎么应对才好?”

    两边隔得并不远,崔耕早就把封常清和冯英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倒也用不着他再重复一次。

    听说是武懿宗搞的鬼,崔耕倒是没那么生气了。甚至于,他有些理解那些官员们的所为。

    武懿宗是谁啊?人送外号“周来之亚”,谁不怕他给自己穿小鞋?说不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