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官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崔耕深感这样下去就越描越黑了,赶紧转移话题,道:“对了,那个京兆尹衙门的司法参军放了你们,自己也得吃挂落儿吧:”

    “正是,他跟小人一起,到了灵州城,也请崔相庇佑。”

    “现在京兆尹衙门的司法参军是谁?还是卢亮吗?没想到,这小子竟能做出如此大事。”

    “不是卢亮,现在京兆尹衙门的司法安军叫殷文亮,他曾经做过洛州巩县的县令。”

    “殷文亮……”忽地,崔耕眼前一亮,道:“啥?你说救你的人,是原来的巩县县令殷文亮?”

    “没错啊,怎么了?”

    崔耕高兴地一拍大腿,道:“妥了!单单是看在殷文亮的面子上,本官也得庇护你们。”

    “啊?”

    苏关目瞪口呆的,暗暗寻思:殷文亮不是临淄王的人吗?怎么听起来,好像和崔耕有旧呢?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937章 这回亏大了

    苏关问道,道:“崔相认识殷文亮?”

    “不认识,只是神交已久而已。”

    苏关越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暗暗寻思,神交已久?哄鬼去吧。那殷文亮何德何能,值得你名满天下的崔耕神交?

    他不敢继续细问,恭谨地道:“谨遵崔相之命,在下这就去请殷文亮。”

    殷文亮本来是防备崔耕细问,来给苏关做证的。听说崔耕指名道姓地要见自己,还说什么“神交已久”,也是深感奇怪,

    随着苏关来到拂云堆,分宾主落座。

    略微寒暄几句后,殷文亮问道:“敢问崔相,您之前听说过在下的名号?”

    “那是自然。”崔耕道:“听说殷先生曾经雕刻了一个木人,身上穿着粗丝彩衣。每到聚宴饮酒时,木人会为来宾依次敬酒。另外,你还做了一个木制女妓,可以吹笙。如果客人酒杯里的酒没有喝干,木人就会不再继续给宾客斟酒如果客人没有喝尽兴,那木制女妓,就会吹笙催促客人继续饮酒。不知可有此事?”

    殷文亮恍然大悟,略有些得意地道:“原来是因为这个啊。嘿嘿,奇技淫巧,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崔耕摇头道:“这可不是什么奇技淫巧。殷先生这样的本事,往小里说,能济世安民啊!”

    “啊?济世安民?这还是往小里说?崔相,您没说错吧?”

    “当然没错。”

    “那往大里说呢?”

    “嘿嘿,往大里说,那就是搅动天下风云,促成千年以来大变革!您就是比起孔圣人,也不遑多然啊。”

    “崔相您这话您这话”

    殷文亮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怀疑,眼前之人不是名满天下的崔青天,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崔耕没给他慢慢措辞的机会,猛地上前一步,抓住他的袖子,道:“殷先生请随本官来,现在本官正需要你的大才呢!”

    蹬蹬蹬

    脚步声声,殷文亮被崔耕拽着出了客厅,唯留下苏关一阵风中凌乱。

    又过了一会儿,苏关才反应过来去追,却被宋根海拦住了去路。

    “苏公子,你想去哪啊?”

    “呃,在下想去看看恩公殷文亮。”

    “你不能去看他。从今天开始,殷先生要全力完成崔相交代的任务,不能见任何人。”

    “任务?什么任务?”

    “事关机密,无可奉告。”

    “那我要见崔相总可以吧?”

    “崔大人公文繁忙,还是不行。另外,崔大人让我转告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近就不要抛头露面了。来人,送苏公子回灵州。”

    “喏!”

    几个侍卫上来,不由分说,架起苏关就往外走。

    苏关当时就急了,道:“怎么回事?莫非崔耕要软禁我苏某人不成?”

    “多新鲜啊。”宋根海笑吟吟地道:“你现在是朝廷钦犯,不好好地在一个隐秘之地待着,难道还要四处乱逛?那本官可要怀疑,你来拂云堆的目的了。”

    “不是,我只是,只是”

    宋根海摆了摆手,道:“行了,就这样吧。看在你把殷先生送来,立了大功的份儿上,崔相保你不死。至于其他的,你就莫做指望了。”

    “我”

    苏关一阵语塞,心中一个声音不断响起:这特么的跟之前的计划完全不一样啊!我原本还想把女儿嫁给崔耕,取得他的信任,再伺机行刺。怎么他连我的女儿都不看一眼,却瞧上了殷文亮呢?

    一个月后,临淄王府。

    李隆基和众心腹在一间密室内济济一堂,商议对策。

    姜皎首先冲着王琚开炮,道:“苏关和殷文亮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依我看啊,你那两下子,都被人家崔耕看穿了,咱们这次又是白忙一场。”

    王琚眉头紧皱道:“按说不应该啊,苏关那几个女儿我见过,颇有几分姿色。崔耕身边没有女人,碰上这好事儿,能忍得住?”

    “问题是,人家崔耕根本就没跟她们照面啊!另外,若是被崔耕顺藤摸瓜,牵扯到魏少尹,咱们可就亏大了。””

    “应该不至于。”王琚沉吟道:“崔耕只要还想要“青天”的名头,就应该保苏关无恙,更别提牵扯到魏少尹了。”

    李隆基道:“这样说咱们只是折了一个殷文亮,只是小亏罢了。”

    “哼哼,小亏?是亏大发了!”正在这时,窗外有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帘栊一挑,相王李旦带着一个中年太监走进了屋内。事实上,也只有他,才能不经通禀接近此地了。

    “参见父王!”

    “参见镇国相王千岁!”

    人们跪了一地。

    李显坐到正位上,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道:“起来吧。唉,你们啊,完全是入宝山空手而归。”

    “什什么意思?”

    “你们看看这个吧。”

    李旦一使眼色,那中年太监就将背后的一个大包袱取下。将包袱打开,赫然是一匹布,白中带黄。

    李隆基摸了一把,道:“这是什么布?比麻布和羊毛布要光华紧实一些,嗯,比绢布也略强。”

    姜皎道:“我看倒也寻常,这玩意儿也就是比普通的麻布和绢布强,起绸缎来差远了。”

    李旦身边的那个中年太监冷笑一声,道:“这匹布在您的眼中不及丝绸,但在突厥蛮子眼中,却是不知比丝绸强上多少倍哩。”

    “突厥身处苦寒之地,当然喜欢厚一些的布匹,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不仅如此。关键在于此物便宜啊!”

    “便宜?到底有多便宜?”

    那中年太监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展,道:“这个数”

    “八百文?也不怎么便宜嘛。”

    “哪啊,八十文。”

    姜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八十文?现在一匹上好的火麻布,都要四百八十文一匹。这一个便宜十个爱,岂止是突厥人喜欢啊,恐怕天下没人不喜欢!”

    一股不祥地预感涌上了心头,李隆基道:“父王,这种新奇的布匹,该不会是崔耕搞出来的吧?”

    李显点头道:“此物乃是羊毛织成,正是崔相的手笔。”

    一股更为不祥的预感涌上了王琚的心头,道:“这事儿该不会是跟殷文亮有关吧?”
………………………………

第938章 猛兽已出笼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

    李旦叹了口气道:“确实如此。今日陛下将孤王和几位重臣叫过去,非但展示了这前所未有的羊毛布,还展示了崔相为殷文亮请功的奏折。崔相说,全靠了殷文亮,才有这羊毛布的问世。”

    王琚涩声道:“但不知,崔耕给殷文亮请的是什么官职?”

    “朔方军羊毛仓大使,秩……三品。羊毛仓主要负责买羊毛,发卖羊毛布,以及向羊毛布征税。”

    “什么?这就三品官了?凭什么啊?”姜皎当时就急了。

    李旦反问道:“怎么不行?我来问你,如果有一个人,能让天下的粮食产量普遍增长一成,给个三品官行不行?”

    “当然行,现在三品官多了去了,连杨思勖那个死太监都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这多封几个,咱们大唐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要翻翻吗?”

    “那孤王再问你,我大唐现在雄兵百万,如果一人能抵十万兵,能否官封三品?”

    “那……恐怕得给个一品官了吧?”

    “还是的啊。崔相在奏章上说了,殷文亮此举,就相当于令我大唐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一成,外带能抵十万兵。”

    “有那么厉害?崔耕是在吹牛吧。”

    李旦懒得继续解释,微闭着双眼,对身边的中年太监道:“郭封,你说!”

    “是!”

    然后,那个叫郭封的太监,将崔耕的理由娓娓道来。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这四个字。住行解决不了,还勉强能活,但是衣食解决不了,那是要死人的。

    就是在两京(长安和洛阳)之地,每年冬天都有人冻死。

    现在这羊毛布一出,其售价连普通布帛的两成都不到。完全可以说,朝廷只要出一点小钱儿,就可以让两京之人,再无冻馁之忧。

    这可是自从盘古开天辟以来,没有一个朝代能办到的事儿。说句公道话,就是给殷文亮立庙都不过分。

    另外,这些羊毛布的原料是啥?羊毛啊。

    原来不是没有羊毛布,而是此物需要大规模的人工,实际上绝大部分的羊毛就是废物,白白丢掉。

    现在相当于变废为宝,不占用大唐本身一寸土地,就为唐人解决保暖问题。

    如此以来,唐人完全可以用原来的桑田种粮食嘛。产粮的地多了,粮食的产量不就增加了吗?

    对于突厥人这边,没错,他们之前是和唐人互市。但是,唐人想要的宝马良驹他们不卖。他们卖的牛羊等物,唐人又需求量不大。

    既然凭着交易无法获得满足生存的必需品,在受灾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抢了。

    现在,他们可以卖羊毛啊。

    抢劫是有风险的,难道突厥人就不怕死?如果能平平安安地发财,谁拎着脑袋干啊?

    这就是崔耕所谓的:殷文亮之举,远超给大唐增加了一成粮食,以及可当十万兵。

    话说到这,郭封往四下里看了一眼,道:“现在,大家对于朝廷要封殷文亮为三品官,有什么不服的?”

    “……”众人不好意思开口认错,只是纷纷摇头。

    郭封微微一笑,道:“其实,这还不是陛下要封殷文亮为三品官的主要原因。而是……大家想想,我大唐一年的税收才多少?五千万贯左右吧。时至今日,天下承平日久,早已入不敷出。而这朔方军工坊一年的税收,你们知道能收多少吗?”

    姜皎道:“难不成,崔耕把羊毛布卖的这么便宜,还能缴税?”

    “多新鲜啊,崔相的外号是“点金圣手”而不是“散财童子”。你什么时候见过他做亏本的买卖?”

    说着话,郭封伸出了五根手指,道:“崔相在奏章里说,五年内,他担保,这朔方军羊毛仓,每年能向朝廷缴税这个数!”

    “啥?五百万贯?他吹牛吧,一个羊毛仓一年能缴税五百万贯?我大唐一年的商税都没这个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哈哈哈!哈哈哈……嗯?”

    姜皎一阵大笑,却发现人们都面色严肃,没人理他,。顿时收敛了笑容。

    他咽了口吐沫,道:“不是吧?大家都信崔耕那一年能缴五百万贯税的鬼话?他再是点金圣手……也得……”

    郭封肃然地打断道:“不是五百万贯!”

    姜皎一阵得意,道:“我就说嘛……”

    哪知道郭封继续道:“是五千万贯!大家想想,羊毛仓一年收入五千万贯,与国库不相上下。其大使为三品官儿,岂不是理所应当?”

    “这牛可越吹越没边儿了,五千万贯,那怎么可能?”

    李隆基也迟疑道:“郭公公,你确信崔相说得是五千万贯?”

    郭封道:“没错,而且崔相说了,只多不少。”

    王琚神色肃然,站起来躬身一礼,道:“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关窍,还望郭公公指教。”

    “确实如此。”郭封道:“我大唐商税是三十税一。然而,崔相说羊毛工坊其利太重,自请羊毛工坊五税一。”

    现在,一连串的意外,已经使姜皎无力吐槽了。

    他嘟囔道:“五税一,这崔耕是钱多的没处花了,还是傻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只有崔耕能回答他:五税一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税收标准。

    要知道,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其生产效率高得过分了。

    到了后世,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税收,都绝对在五税一以上。

    崔耕做着垄断的生意,不交五成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就算崔耕的良心真被狗吃了,他也得为了防备以后的麻烦,把这笔保护费交上去。

    要知道,生产力进步了这么多,是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变革的。比如后世英国的“羊吃人”,可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这羊毛布工坊,就是一头吞噬羊毛的巨兽。随着工坊的扩大,羊毛渐渐不够用,其价格必将水涨船高。

    早晚人们会发现,养羊薅羊毛比种粮食可划算多了。那么,为了养羊而毁粮田的情况就一定会发生。

    真遇上了灾年,粮食不够,无数百姓饿死,就是自己的一大罪证!

    现在自己主动把税收提高,到时候就是整个朝廷背黑锅了。

    当然,目前还没有人能理解崔耕的深意。

    郭封更是正色道:“这就是崔相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了,姜皎你一个小小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姜皎不服气地道:“哦?是吗?若那崔耕若果真是一片爱国之心,就得把羊毛工坊献给朝廷,而不是仅让朝廷专门设立一个什么羊毛仓进行管理。”

    “那可不尽然。”郭封道:“崔相还有一个提议,呃……应该说是先斩后奏。他允许边军所有士兵,借钱给羊毛工坊五贯钱,月利三成。只要人在边军,就可以一直拿这个利息。若是离开边军,就只能连本带息地结清欠款了。”

    王琚非常聪明,马上就赞叹道:“妙,真是妙啊!此举既规避了府兵不发军饷的规定,又变相补贴了边军。而且,因为是借钱不是入股,让他毫无收买人心之嫌。”

    李隆基沉声道:“即便不是入股,这羊毛工坊也是边军将士的根本所在。若是突厥人不开眼地来犯,边军敢不效死力?以后这边军,就再无主军和客军的区别矣。崔耕之能,简直远超古之名将了。”

    封建社会的军队就是这样,若是本乡本土的作战,既战力颇强,又纪律尚可。但若出了本地,就战力猛然下降,纪律也无限败坏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历朝历代,无论什么名将都没啥好办法,现在却被崔耕轻松解决了。

    一时间,众人都有种荒诞地不真实感,沉默起来。

    良久,郭封道:“这才哪到哪啊。众位,其实崔耕这羊毛作坊,还有另外一桩大好处。”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939章 一计平突厥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

    姜皎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道:“奶奶的,这还有完没完了?怎么还有好处?”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好处就是存在。”郭封道:“羊毛工坊是独门买卖,羊毛仓收某些部落的羊毛,这些羊毛就是开元通宝。羊毛仓不收某个部落的羊毛,那就一文不值。你想想,长此以往,那些部落是该听突厥可汗的呢?还是听羊毛仓的呢?”

    “我擦!这简直是一计平突厥啊!”这回连李隆基都忍不住爆粗口了。

    他心中暗暗琢磨,原来大隋有个宰相叫裴矩,利用突厥的内忧外患,将突厥一分为二,千古传诵,万民敬仰。

    但是,这也只是将突厥削弱而已。

    然而今天,崔耕略施小计,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原问题,真是比裴矩不知高明了不知多少倍了。

    千载之后,人们可能不知道唐朝某位皇帝的名号,但必然知道崔耕,啊,不对,哪能直呼其名呢,那得称一声“崔公!”

    再说点现实的,李显宠信韦后和几个闺女,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无论大臣和百姓都深深失望,这才让自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但是,李显像殷纣王那样,残暴不仁,滥杀无辜了吗?完全没有。

    说到底,还不是钱闹的?

    真要是每年多五千万贯进账,韦后还能看上卖官鬻爵那点小钱?她从指缝里露出点来布施,千古第一贤后的名号就跑不了了啊。

    而且,在不短的时间内。

    布匹的价格跳崖,粮食的价格陡降,草原民族不再骚扰边境,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老百姓可不管那么多,最后都得归于皇帝的英明领导。

    皇帝天命所归,才有上天降下忠臣良将辅佐嘛,非常完美的逻辑!

    毫无疑问,从此以后,李显的声望,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活着的时候没人敢撼动他的权位,他死后,也没人敢反对他的遗诏!

    自己夺取皇位的难度,何止增加了十倍!

    而且……而且……造成这一切的,是殷文亮,是自己亲手把他送到了崔耕的手里。

    想到这里,李隆基感到心里好疼好疼。

    他将无比幽怨的目光,投向了王琚。

    哇~~

    王琚当然也想到了这点儿,直感到一阵气血翻涌,吐出了一口血来。

    事实上,他想得比李隆基更深一层。

    天下承平日久,到了现在,即便没有李显倒行逆施,朝廷财政也非常紧张了,不改革不行。

    自己原来准备,待扶李隆基上位之后,就请朝廷恢复盐铁盐专卖制度,再新增茶税。如此以来,就足以彻底扭转朝廷的税收状况,成为一代名相了。

    现在看来,自己和人家崔耕的差距,完全是天上地下啊。

    “崔……崔二郎,真乃治世之能臣,吾不及也!”

    说着话,王琚胡乱擦了擦嘴角的血迹,踉踉跄跄地跑出了屋内。

    李旦摇了摇头,道:“王琚是个人才,可惜今日,胆气尽为之夺矣。三郎,你多多开导他。”

    “是。”

    “那为父也走了,这殷文亮之事……唉,你们日后少要自作主张,遇事还是和孤王多商量一下。”

    李隆基知道这是李旦在敲打自己,尽管心中有些不服,还是恭谨地道:“是。”

    然后,李显在前,郭封在后,迈步出屋。

    可刚要出门口的时候,郭封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停住了脚步。

    他扭头道:“三郎,杂家这么称呼你,你不会在意吧。”

    “郭公公是父王的身边人,当然可以如此称呼。”

    “嗯,其实你的志向,相王心知肚明。你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嘛,真到了关键时刻,你可以去找一个人……”

    “谁?”

    “我的本家,他也姓郭,名元振。”

    “什么?郭元振?安西大都护郭元振?”李隆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郭元振是父王的人?”

    郭封耸了耸肩,“不然哩,你以为呢?相王好歹也做过几天皇帝,能没几个上得了台面的心腹?”

    事到如今,李隆基真对李旦起了刮目相看之感。他咽了口吐沫,道:“不是……我是说……上次郭元振遇到了那么大的麻烦,怎么不去求父王,而是去求太平公主和崔耕?”

    郭封轻笑一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郭元振不是先求的相王?你怎么知道,不是相王指点郭元振,求的崔耕和太平公主?”

    “我……”

    “好了,你自个儿好好琢磨吧。”

    言毕,郭封施施然转身离去,唯留下李隆基在原地,一阵怔怔地出神。

    ……

    ……

    与此同时,大明宫,丽政殿内。

    大明宫除了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之外,还有一些偏殿。比如甘露殿是皇帝的寝宫,丽政殿是皇后的寝宫。

    李显在一众太监宫女的护持下,来到丽政殿。还未进门,就听到皇后韦香儿的声音传来:“嘻嘻,这个一点儿也不难嘛。”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主要是皇后娘娘您聪明呢。”一个讨好地女声响起。

    李显心中好奇,推门而入,但见一个铺着羊毛毯的软塌上,韦香儿居中而坐,三个女子在一旁相陪。

    这三个女子其中两个李显认识,正是内将军贺娄傲晴和柴香寒。

    还有一个女子,看年纪在十六七岁,肌肤白皙吹弹可破,柳眉杏眼秀色可餐,乃是一个难得的美人。

    “参见陛下!”四女赶紧起身。

    “免礼,免礼。”

    李显将韦后扶起,道:“刚才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指的就是此物?”

    “正是此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