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死在杜曲的平民百姓,那就更不计其数了。
崔耕见了这位族兄,心里那口气儿,能顺得了吗?
他暗暗琢磨,现在又不是两国相争,没什么“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规矩,我要不要杀了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杀人魔王呢?
………………………………
第1092章 韦后还活着
有杀气!
崔日用心思机敏,见了崔耕的表情,暗叫了一声“不好”,赶紧道:“二郎你要理解愚兄的苦衷啊,那帮子骄兵悍将,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能约束得了吗?
“哦?是吗?”崔耕眉毛一挑,道:“堂堂的兵部侍郎,竟是一名文弱书生,约束不了麾下的士卒?说出这话来,你不觉得脸红吗?”
“这”
崔日用深吸了一口气,颇为陈恳地道:“愚兄知道,现在说什么,二郎也不会原谅我了。这样吧,我送你一样见面礼,你应该能从这上面,看到愚兄的些许诚意。”
“见面礼?什么见面礼?”
“只要愚兄写一道手令,礼物马上就到。”
“好,那本官就拭目以待了。”
崔日用是早已准备,功夫不大,礼物已经带到。出乎崔耕的预料之外,这礼物不是什么物事,而是
崔耕大喜过望,道:“臧兄弟,你还活着,真是太好了!”
臧希烈则是满脸的不好意思,“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大哥恕罪,可不是俺姓臧的孬种,做了俘虏。实在是那帮子孙子太阴了,挖了一个大坑,坑里面尼玛还有水。俺连人带马摔进坑里,差点溺死,人事不省,就被他们生擒活拿了。”
“臧兄弟不必自责,只要你能回来就好。”
崔日用见崔耕对臧希烈颇为重视,也暗暗长松了一口气。
待他们诉完了别情,崔日用轻咳一声,道:“怎么样?愚兄给贤弟的这个见面礼,够意思吧?”
“够意思,简直太够意思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崔日用一来就送了如此大礼,还没提任何条件,崔耕是真不好意思翻脸。
当即,命人端上了茶汤,以礼相待。
崔日用道:“贤弟对于今后,有什么打算?”
“当然是遵先帝遗诏,保太子李重福登基。”崔耕道:“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也不蒙你,是真有这么一道遗诏,陛下几年前就给我了。只是韦后贪权,把我那份遗诏给收走了。但本官可以对天发誓,那份遗诏确实存在。”
“倒也用不着对天发誓。”
说着话,崔日用从袖兜中拿出来了一卷黄绫圣旨,道:“二郎指的可是这个?”
崔耕接过来一看,正是李显当初给自己的那份遗诏。
事到如今,崔耕都有点懵圈儿了。臧希烈只是个人武勇罢了,崔日用为了表明诚意,把他放回来并不奇怪。
但是这卷遗诏,以崔日用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来,自己拿到之后,就占了政治上的制高点。他怎能将如此重要的物事轻易交给自己?
“为什么?”崔耕脱口而出。
崔日用的嘴角泛起了一阵颇为玩味的笑容,道:“贤弟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说这份遗诏能让李重福光明正大的做皇帝,那确实如此。但是,要说这份遗诏在天下臣民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就纯属扯淡了。要不然,临淄王的唐隆政变能如此顺利?嘿嘿,李显和韦后执政这几年,已经弄得人心尽失了。”
崔耕还是有些不解,道:“即便如此,也不能平白无故的,将这份遗诏还给我吧?”
“并非平白无故,而是以此举向崔相表明,我方绝对稳操胜券。”
“哪你们就稳操胜券了?”崔耕不服气地道。
崔日用不慌不忙,笑吟吟地道:“贤弟是不是以为,自己占了东城,乃至朝廷府库,对朝廷这边有很大的优势啊?”
“哼,就算不能攻灭你们,自保也绰绰有余。有本官在这拖住你们,太子李重福领兵于外,向长安进攻,你们必败无疑。”
崔耕这么说,当然有些夸张。在战略上倒是可以这么大而化之,但具体执行上,很容易就出幺蛾子了。
这年头,攻城战太难打了,说不定就出现一个什么厉害人物,守住某城,让李重福几年都难以前进一步。
再说了,李重福要做皇帝,手下的人却都是崔耕的亲信,李重福的心里能放心的了吗?指不定会出什么昏招烂招自毁长城呢。
总的来说,只能说是崔耕的牌面较好,赢面较大罢了,但绝谈不上稳操胜券。
崔日用也不揭破,微微一笑,道:“贤弟是不是还想说,你在突厥、契丹乃至奚族中,都有些影响,必要的时候,可以从这些异族手中借兵?”
“哼,放心,本官没那么没品。”
“说实话,就算贤弟借兵,我方也不怕。”
“怎么?难不成你们勾结了新罗或者扶桑、吐蕃?”
“当然都不是。而是因为我们知道,贤弟乃是至诚君子。至诚君子么,当然就可以欺之以方了。”
崔耕听得云里雾里,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崔日用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轻抿了一口茶汤,漫不经心地道:“听说陛下临终前,曾经将羽林军的兵符交给了贤弟。并且,让你发誓,尽最大的努力,保韦后的安全。否则,你家里的那三位公子,都必遭横死?”
“是有这么回事儿。”崔耕恨恨地道:“提起这个,我就来气。韦后纵有万般不是,和先帝的感情总是真的。她死了之后,就该和先帝合葬。可是本官听说,李旦那厮废了韦后的皇后之位,将其降为庶人,不准与先帝合葬。人家两口子的事儿,他这也干的太过分了吧、。”
“这就说到关键了。”
崔日用往四下里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道:“陛下不准韦后和先帝合葬,表面原因是把她的皇后之位废了。实际上却是她还活着。”
“什么?韦后还活着?”
崔耕激灵灵打了个冷战,豁然响起,自己杀葛福顺时,葛福顺那句没说完的话:“崔耕,老子日你妈啊!什么老子杀了韦后,这他娘的都是”
这“都是”两个字儿后面,该不是“故意放出的谣言”吧?
他更是想到,如果韦后确实还活着的话,那李旦完全可以用韦后的性命来威胁自己!
“擦!”
崔耕终于骂出声来,道:“堂堂的相王,大唐太宗皇帝的孙子,高宗和则天大圣皇帝的儿子,总不会真的绑票儿吧?”
………………………………
第1093章 有苦说不出
“绑票?”
崔日用瞬间就秒懂了,摆了摆手,道:“二郎莫说得那么难听。当初楚霸王,还曾经拿想汉高祖的老爹威逼汉高祖呢。青史斑斑,楚霸王的名声,也还算可以。”
崔耕没好气儿地道:“既然如此,那太子李重福,是不是该回一句:我母即汝嫂,烹杀之后,该送我口肉汤喝啊?”
顿了顿又嘟囔道:“反正韦后又不是李重福的亲妈,双方之间势同水火。你们能拿韦后威胁得了什么?”
崔日用眉毛一挑,笃定道:“贤弟又何必自欺欺人?没错,韦后是威胁不了李重福,我们也没打算靠她威胁李重福。但是,她不是能威胁你吗?就算没有那些誓言,你能看着李裹儿的娘亲见死不救?”
崔耕一阵语塞,道:“你你们究竟想怎么样?”
“只要贤弟能向陛下认个错,不但韦后可以还给你,陛下还可以封你为楚王,世袭罔替。另外,河北、山东二道乃至安东都护府,都算是你的封地,所有军政大事,都由你一言而决。”
“听起来还真大方啊。如果真能达成协议,那我崔二郎就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了。但是太子李重福怎么办?”
“当然是接入京中荣养。”
崔耕冷然一笑,道:“然后,过几年,李重福就和少帝李重茂一起,暴病而亡?”
崔日用语重心长地道:“二郎,有些事情呢,真的说得太清楚,也就没意思了。比如说这李重福吧,他若不死,陛下能睡的安稳得了吗?你何必为了一个李重福,放弃裂土封王的机会?”
崔耕神色肃然,道:“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也说句心里话。的确,我和李重福的交情不深,犯不着为了他打生打死。但是,我和另外一个人,感情可是深得很呢。”
“谁?”
“就是先帝!”崔耕慨然道:“先帝纵是对不住天下人,但绝对对得住我崔耕崔二郎。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绝后?所以你们要李重福的命,就请先踏过我崔二郎的尸体。”
崔日用的脸色也不好看起来了,道:“那就是没的谈喽?你为了李重福,宁愿放弃韦后?难道你这样做,李显的在天之灵就会很高兴?”
才怪呢!
恐怕在李显的眼里,一百个李重福,也比不过韦后的一根小指头。当然了,就这样让崔耕出卖李重福,也完全不可能。
崔耕想了一下,道:“要不这样,让李重福隐姓埋名,对外宣称他死了。”
“不行!李重福只要活着一天,就是陛下权位最大的威胁。不能把帝位的安全,寄托在你会对李重福严加看守上。再说了你会不会严加看守他,那还不一定呢?”
就这样,因为韦后落在了李旦的手里,双方有了和谈的意向。
当然了,也仅仅是意向而已。在李旦看来,李重福的死就是底线。但是,崔耕就非要保李重福不死,双方简直完全无法调和。
最后,双方商定改日再议,崔日用回去复命。
临淄王府内。
刘幽求、崔日用、钟绍京、张说、姜皎、王琚等李隆基的心腹济济一堂,商议对策。
李隆基支着下巴,沉吟道:“那崔二郎一意孤行,要保李重福的性命,大家怎么看?”
姜皎道:“既然他如此敬酒不吃吃罚酒,咱们干脆就把韦后还活着的消息公布出去,逼着他放弃一切职司,辞官不做。他崔耕不是人称崔青天吗?不顾岳母的死活算怎么回事?只要没了崔耕的支持,李重福就是没牙的老虎,他的性命咱们自己来取!”
“话不是那样说。”
王琚缓缓摇头,道:“真逼急了,崔耕完全可以说那韦后是假的。莫忘了,之前是咱们放出韦后已死的消息。出尔反尔,让天下人怎么相信咱们?再说了,他为了李显的儿子,放弃了李显的老婆,这在天下人的眼中,算不得什么罪过。”
张说点头道:“正是如此。韦后声名狼藉,说不定,人们还认为他是大义灭亲呢。”
“那你们说怎么办?”姜皎不服气地道:“难不成,咱们还真答应崔耕的要求,让李重福隐姓埋名?”
王琚沉吟道:“隐姓埋名当然不成。没了韦后的制约,崔耕还不是随时能撕毁约定。诶!有了!”
忽然,他眼前一亮,道:“让李重福活着又如何?我有一计,保管即便他活着,也难以对咱们造成什么危害。另外,还能让崔耕如同哑巴吃黄连一般,有苦说不出!”
李隆基道:“计将安出?”
“咱们可虑者,无非是崔耕和李重福,一个实力甚强,一个占了大义,二者加在一起,万难抵挡。那么咱们让他们合不起来不就行了吗?”
“诶,有点意思了,说下去。”
“待到明日,可以让日用兄再去和崔耕谈判,不但答应他的条件,而且犹有过之。”
王琚伸出了三根手指,打破:“其一,崔耕由楚王改封冀王,裂土分茅,统治河北山东二道,以及安东都护府,所有军政大事朝廷概不干涉。其二,改封李重福为燕王,暂替崔耕处理领地内的军政大事。”
张说打断道:“你是想让崔耕和李重福二虎相争?”
“非也,非也。”王琚摇头道:“李重福不过是中人之资。崔耕若算一虎的话,那李重福充其量算是一犬罢了,凭什么跟崔耕争?注意,我说的是让他、“暂替崔耕处理领地内的军政大事”。也就是说,崔耕必须答应咱们的条件,留在长安城,做中书门下平章事!哈哈!”
他这么说,人们瞬间就秒懂了。
即便答应崔耕原来的条件,在李重福隐姓埋名之前,大家就得把韦后放了。要不然,崔耕又不知道韦后是死是活,根本就无法达成妥协。
现在好了,让崔耕继续在长安为相,再把韦后放回崔耕的府中,并对他的府邸严密监视。这就相当于把韦后和崔耕软禁了。
而外面,又有李重福的大军,保证李旦不会狗急跳墙,杀了崔耕,表面上看,还真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解决办法,就看崔耕答应不答应了。
………………………………
第1094章 和平靠太平
“当然不能答应!”
崔耕现在唯一的谋士吴知,听说了这件事后,马上表示反对。
他的理由是:原来崔耕和李重福的安危都能保证,因为有崔耕和李重福的大军在,想必李旦也不会轻易杀了韦后,一拍两散。
但是,若答应了崔日用的条件,崔耕的安全性,可是打了个大大的折扣。所能换来的,不过是韦后和李裹儿团聚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六万羽林军怎么办?这些人是非常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崔耕势必不敢放弃,从道义上讲也不能放弃。
这些人的家眷都在长安附近,达成协议之后,李旦肯定不能让他们在京畿之地驻扎了。
迁到魏州去?慢说背井离乡的,人家愿意不愿意。这些禁军连同家眷得有二三十万人,在古代,这等规模的人口迁徙,谈何容易?
再说了,人家羽林军铁了心跟你崔耕对抗李旦和李隆基。你倒好,为了丈母娘,把人家的家都整没了,对得起人不?
综上,这个条件,只是对韦后略微有利。对崔耕极其追随者,可是大大的不利。
偏偏表面上看,李旦做得还真是仁至义尽了你崔耕不给巨大的把柄给人攥着,人家也不敢放心啊!
崔耕要是拒绝的话,那就相当于把拒绝和平,不顾天下苍生,乃至丈母娘的死活,在舆论上大大的失分。
不得不说,王琚这一计,还这够毒的。
崔耕一时间难以决断,只得通知崔日用,考虑三日后再做决定。
第二日,又有一位说客到访,却是太平公主李令月。
自从二人有了肌肤之亲,以及太平公主表示愿意与崔耕同生共死之后,二人之间的感情急剧上升。
不过,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崔耕大吃了一惊,道:“二郎,我想在你和皇兄之间做个和事佬。崔日用的条件,你就答应了吧。”
“不是”
崔耕疑惑道:“这个条件多么苛刻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次你怎么站在李旦这边呢?”
“二郎你想哪去了?”太平公主白了他一眼,道:“在你和皇兄之间,我肯定是站在你这边儿的。只是现在你和皇兄之间远没到势不两立的程度。一个是情郎,一个是亲哥哥,我为你们说和说和,有何不可?”
“可是那条件”
太平公主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二郎担心的,一个是怕李隆基狗急跳墙,对你下毒手。二是,羽林军的安置问题吧?”
“也可以这么说。”
“那就妥了,你看看这个”说着话,太平公主将一个黄绫圣旨,递到了崔耕的面前。
崔耕稍微一搭眼儿,就面色微变,道:“什么?你你一个女子做羽林大将军?”
“这有什么?”太平公主不以为然地道:“高祖皇帝的平阳公主,还曾经领军出征呢。她是公主,我也是公主,有何不可?”
“说得也是。这这可真称得上神来之笔啊。”
崔耕冷静下来,很快就想了太平公主为羽林大将军的妙处。
首先,用不着让羽林军背井离乡了。公允地来讲,李旦对太平公主是真不错。太平公主对这位皇兄,也颇有些骨肉亲情。不是没办法了,总不能为了情郎杀哥哥。李旦的安全有了保证,不至于时刻担心羽林军造反。
其次,太平公主是自己的情人,李隆基敢铤而走险,太平公主就能发动羽林军为自己报仇。
至于在李旦呢?他有五个儿子,死了一个李隆基还有四个。到时候,直接把李隆基砍了,安抚住太平公主都有可能。以李隆基的聪明,当不会如此不智。
崔耕高兴道:“如此妙计,总不会是李隆基想出来的,那厮没那么好心。难道是月儿你的手笔?”
太平公主脖子高昂,道:“哼,刚开始还你你你的现在得了好处,就叫起月儿来了?”
“好月儿,为夫刚才不是着急吗?”崔耕知道这个话题越描越黑,索性一把将这绝世尤物揽入怀中,大肆揉捏道:“这个条件我答应了!大功告成,咱们要不马上庆祝一番?”
太平公主浑身瘫软,道:“总之,都是你的理啦。但事先声明,这个条件,可不是妾身提的,而是陛下找到我,主动提出来的。”
“陛下?李旦?”崔耕大手的动作停了下来,道:“他有那么好心?”
“陛下当然没那么好心。”太平公主“嗤嗤”笑道:“但是,你莫光看到自己和李隆基的矛盾,看不到陛下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哩。”
“他们俩的矛盾?”
“如今朝廷有五个宰相。刘幽求、钟绍京、崔日用、唐休,还有李隆基。唐休年老不去管他,剩下的这四个三个是李隆基的嫡系,一个是李隆基本人。另外,护卫皇宫的万骑兵马,表面是张仁愿指挥,实际上,也是掌握在李隆基的亲信手中。就算你答应了李隆基的条件,他也不敢放羽林军走呢!”
“如此说来,李旦是想靠你平衡李隆基的势力了?”
“非止如此呢。”太平公主胸有成竹地道“待咱俩联起手来,李隆基肯定会后悔,把二郎留在京中了。”
崔耕听着太平公主话里有话,道:“莫非月儿已经想好了后招,让李隆基吃个大亏了?”
………………………………
第1095章 韦后的心思
太平公主的小手在崔耕的胸膛上画着圈儿,道:“二郎果然聪明,妾身的确有个小小的计划呢。”
“什么计划?”
“明天我带你去一个人。”
“谁?”
“薛稷。”
“是他?”
对于薛稷,崔耕当然有所了解。其人与李旦的私交甚好,他的儿子薛伯阳,娶了李旦的女儿。
之所以不明确说薛伯阳娶了谁,是因为薛伯阳娶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他先娶李旦的女儿荆山公主,夫妻两人的感情不怎么好,合离了。然后,他又娶了李旦的另外一个女儿仙源公主。
一个女儿不行,就再把另外一个女儿洗白白送过去,当然不是因为薛柏阳或者他爹薛稷有多少利用价值,关键在于,李旦和薛稷的感情真是好。
另外,薛稷还是一名大书法家和一名大绘画家。论书法,他是唐初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一。论绘画,据历代名画记载:“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样”,也就是画图的范本、薛稷能够创“样”并为社会所受,其绘画的成就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人,会怎样配合自己,坑李隆基一把呢?崔耕若有所思。
不过,太平公主很快就让他思不起来了,腻声道:“二郎在想什么呢?”
“我是说薛稷”
“他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想的?明日见了他,自见分晓。”
“那今日呢?”
佳人媚眼如丝,吐气如兰道:“二郎不是说今日要庆祝一番吗?到底该怎么庆祝妾身已经等不及了哩。”
当然了,崔耕和太平公主的谈判,只是定下来个大致的意向,具体细节还得吴知和李旦派来的使者慢慢谈判。
比如,关于羽林军。总不能李旦下一道旨意,太平公主为羽林大将军,崔耕表示同意,这事儿就算齐活了。到时候,崔耕依旧能对羽林军如臂指使,突然发动兵变,李旦上哪哭去啊?
最后双方约定,羽林军普通将士和低级军官保持不变。但是,果毅都尉及以上的官员,就都要往崔耕的魏州冀王府任职。至于替换他们的官员,则由上官婉儿拟定。
这对几方都有好处,对于李旦来说,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现在长安的兵力,相当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保持了平衡。
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凭空掌握了六万大军,实力大增。
对于崔耕呢?也是一大利好。他原来对河北道、山东道乃至安东大都护府的掌控,是靠了李显的旨意。现在新皇李旦登基,这些地方的文武官员,就真那么拥护李重福或者他崔耕?光靠着封常清等人,就能掌握这么大的地盘?完全不现实。
现在,这些羽林军的高级军官,可是跟崔耕造过李旦的反的,和李旦再也不可能妥协。有他们充实冀王府的各级机构,这些地方才能牢牢成为崔耕的根据地。
对于羽林军诸将来说,也算相当不错了。原来他们不过是在六万羽林军中辗转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