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昌宗在定州造大佛,请求佛祖保佑自己做皇帝,与谋反无异,证据确凿。
宋负则审理此案,还没问几句话呢。武则天的圣旨就来了,赦免张昌宗的一切罪过。
宋当时气的肝儿颤,道:“早知如此,我还审什么啊。张昌宗来了之后,先打他几十棍,出口恶气再说。”
当然了,曹昊杀死的奸夫,李旦这个赦免倒是没引起百姓们什么反感。甚至于不少人觉得,皇帝陛下圣明,奸夫淫妇必须死。
至于崔耕牵扯到此案中,更是于他的名声无碍。
太子东宫。
李隆基的脸上乌云密布,咬着牙道:“凯拉迪斯,你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还敢来见本太子?你知不知道,本太子为了弥补你捅下的漏子,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小人有罪,太子殿下息怒!太子息怒啊!”
凯拉迪斯嘴上说得还算诚恳,但脸上却无多少诚惶诚恐之色,道:“小人今日前来,这不是将功补过吗?”
说着话,将一个锦盒推了过来。
李隆基打开一看,却是一百万贯聚丰隆银号的钱票,他这才神色稍霁道:“虽然不足以弥补本太子的损失,但也聊胜于无了。”
凯拉迪斯却道:“小的今天来,可不是只想弥补太子殿下的损失的。”
“怎么?难不成你还想做泉州刺史?简直白日做梦!”
“别介啊,小的做了泉州刺史,对太子殿下您也不是没有好处,另外”
“怎样?”
凯拉迪斯眨了眨眼睛,道:“小的不光给您钱,还愿意献上一计,帮您去除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不屑道:“就你?那么多良辰猛将都做不到的事,你一个胡商能办到?”
“王爷您莫看不起人啊,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行了,行了,还一套一套的。你到底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小人以为,您一直搞错了方向。虽然现在大唐有分裂之忧,但您屡次算计崔耕,实为不智。”
李隆基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心中一动,道:“嗯?有点意思,继续说下去。”
“是。崔耕足智多谋,虽然现在手中无兵,但仍旧不好对付。但是,那燕王李重福仅仅是中人之姿,虽然坐拥重兵,却并非不可图谋。他若一死,崔耕就是有通天之力,又如之奈何?”
“妙啊!”
李隆基眼前一亮,道:“李重福一死,崔耕还有什么理由割据天下?此乃釜底抽薪之局也!只是那李重福也不是那么好图谋的吧?”
“太子殿下勿忧,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李隆基越听越是对凯拉迪斯另眼相看,道:“凯拉迪斯有如此见识,恐怕不是普通的胡商吧?”
凯拉迪斯微微一躬身,道:“在下的身份的确没那么简单。但是,只要小人在大唐,就是太子殿下最忠诚的臣子。”
“只要在大唐。就是我最忠臣的臣子?好!”李隆基猛地一拍几案,道:“本王赏罚分明。你献计有功,那泉州刺史之职,就包在本太子的身上。三日之内,必有佳音。”
“谢太子殿下!”
第二日,李隆基抖擞精神,入宫面圣。
公允地讲,李旦做皇帝比李显称职多了。他既没有一个败家老婆,也不喜欢任人唯亲,政治智慧还相当高。
当李隆基进甘露殿时,他正在看一份奏折。
“儿臣参加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赐座。”李旦头也不抬。
“是。”
李隆基坐下,却不好打搅李旦看奏章,只得在一边默默等候。
大约一刻钟后,李旦才抬起头来,道:“这份奏章有意思啊,三郎你也看看。”
李隆基接过来一看,却是右补阙辛替写的一份奏折。
当初,吐蕃要求与大唐和亲,李显有意拿李旦的两个女儿凑数。李旦当然不乐意,就令两个女儿出家,李金仙被赐号为金仙公主,李持盈被赐号为玉真公主。
唐隆政变后,李旦有意让两个女儿还俗。但两个公主觉得,做女道士既无拘无束,又不耽误结交青年才俊,比当公主强多啦,没有答应。
出于补偿心理,李旦准备给她们俩各盖一个大道观,每个道观耗资都在一百万贯以上。
辛替上这个奏折,就是劝告说,中宗李显挥霍无度,弄得天怒人怨。既然陛下您发动唐隆政变,一改前弊,就该谨慎行事,莫重蹈李显的覆辙啊。
李隆基看完了奏折,沉吟道“父皇息怒,儿臣以为这辛替是忠臣。”
“哦?何以见得呢?”
“谁不知道,您对两位公主爱若掌上明珠。为两位公主各花一百多万贯,朝廷也不是出不起。辛替反对此事,得不到多少好名声,还触怒了您。他不是忠臣又是什么?”
“嗯?”李旦眼前一亮,道:“难得三郎有如此见识,让你做太子,朕没选错人啊。”
二人又说了几件其他政事,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忽然!
李隆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儿臣有要事禀报,还请父皇屏退左右。”
李旦先是一愣,随即摆了摆手,道:“成,你们都下去吧。”
“遵旨!”
伺候的太监宫女退去。
吱扭扭
甘露殿的大门关上了。
李旦这才问道:“三郎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隆基道:“儿臣想跟父皇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您觉得崔耕最近如何?”
“哼,那还用问?你精心布置的聚丰隆之事,都被他搅合了,当真是气势如虹啊。”
李隆基点头道:““气势如虹”这四个字说得好。崔耕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运气爆棚,当真是气势如虹。反观咱们屡败屡战,长此以往,您以为,还能坐稳这大唐江山么?”
李旦不置可否道:“那依三郎之见,我们父子应该如何做呢?”
“当然是精诚合作,团结一致,把崔耕扼杀。实不相瞒,孩儿刚想出来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然后,他简要地将凯拉迪斯所献之计,介绍了一遍。
李旦听完了,沉吟良久,道:“三郎此计妙甚,朕不及你多矣!好,就这么办,咱们父子精诚合作,为我大唐去除一痼疾。为表诚意,朕令你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出外如何?”
李成器为宰相,其他三个兄弟都掌了兵权,真是令李隆基这个太子如芒刺在背。
闻听此言,他当真是喜出望外,道:“多谢父皇!多谢父皇!”
又说了一下此计的细节,李隆基告辞离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李旦喃喃道:“精诚合作?哼,朕若是信了你,恐怕就要步了高祖的后尘了。”
随后,高声道:“杨思勖!”
“奴婢在。”
“你给朕把郭元振找来。”
………………………………
第1159章 父子初联手
崔耕可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大阴谋正在进行。事实上,最近他的心情相当不错。
首先是甲香丢失案彻底解决,林知祥、张元昌专门写了一封信来道谢。两个老头子的信崔耕当然不稀罕,但随信而来的,还有俞铃的一封书信以及几样广州小食。尺短情长、礼轻意重,崔耕心中甜丝丝的。
其次是,经过曹昊之事,曹天焦成了惊弓之鸟。老头子一边给曹昊广纳美妾,一边亲自登门,催逼崔耕和曹月婵的婚事。
老头子装可怜,说得声泪俱下,崔耕也觉得,自己和曹月婵都老大不小了,还有几年的青春可挥霍?三次帮助之约实在有些不合时宜。于是乎,他主动向曹月婵求婚。
曹月婵也不再矫情,婚礼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原本崔耕的打算是,曹月婵和卢若兰之间颇有些小心结,为免冲突,还是让她算到李裹儿这边。也就是说,曹月婵算卢雄的儿媳妇。李裹儿身份高贵,不会把曹月婵视作威胁,曹月婵也不会对李裹儿有什么争竞之心。
但是,崔耕和曹月婵准备成婚的消息一出,马上就轰传天下。崔耕的便宜老爹崔元综,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崔老头儿膝下无子,是把崔耕当亲儿子看的。他仔细一琢磨,不成!在自己这一支里,崔耕只娶了番邦女子拉达米珠。而且,崔耕和突厥人有约定,长子姓阿史那氏,算突厥默啜可汗的孙子。
按说,次子就该姓崔了吧?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拉达米珠只是又生了一个女儿而已。
眼瞅着自己这枝要绝后啊,那怎么成?
这回崔耕又要纳妾了,很好,曹月婵必须算自己这一枝的。自己还想好好享受一下含饴弄孙之乐哩。
于是乎,他赶紧命人快马加鞭,给崔耕送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讲明。并且明确提出,自己和老伴儿要以父母高堂的身份,参加崔耕和曹月婵的婚礼。
崔耕和曹月婵自然无可无不可。
但是,崔元综现在任鄂州刺史,离着长安路途甚远。老头儿年纪大了,又受不得舟车劳顿,只能慢慢前行。所以,这婚期一再后挪,最后是定在了三个月之后。
时光似箭,倏忽间,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这一日,正是朔日大朝会,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要参加,崔耕自然也不例外。另外,经常躲在幕后的太平公主李令月,也出现在了含元殿上。
按说这种朝会就是走个形式,决定不了什么事情。不过今日不同,酝酿了许久的恢复斜封官之事,今日要做出最后的决定。
支持这件事的,一为皇帝李旦,二为太平公主。反对这件事的,则是太子李隆基。
倒不是说李隆基就比李旦和太平公主高尚,关键在于,他根基太浅,那些斜封官有投靠李旦的,有投靠太平公主的,就是没多少投靠他的。
崔耕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当然了,争论起来,用不着这些大佬亲自上场。
现在反对斜封官的旗手是宰相姚崇和宋,支持斜封官的旗手是宰相萧至忠和御史大夫窦怀贞。
下面的官员各自站队,争了个不亦乐乎。
公允地讲,说李显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是指他封的斜封官太多,朝廷实在供养不起。但是,要说斜封官就比不上朝廷通过正式途径任命的官员,那也未必。
莫忘了,这年头人们的入仕方式,主要还是门荫入仕,其次才是科举。而主持科举考试的,不过是六品的吏部考功员外郎。
依靠祖先功勋入仕的人,就一定比依靠祖先钱财入仕的人来得强?那怎么可能?
一个显著的例子可以证明: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后,将斜封官尽数罢去,全部通过正规途径任命官员。
当年,等到新任命的官员入朝拜谢的时候,李隆基召集所有的县令到宣政殿殿庭上,以如何治民为题命他们各自作策文一篇。
其中只有鄄城县令韦济词理最佳,玄宗特意将他提升为醴泉县令。其他二百多人,虽然没有达到要求,但李隆基捏着鼻子认了,暂且让他们上任。另外还有四五十个人实在不行,就把他被放回家中继续学习。
主持这场铨选的人是谁?吏部侍郎卢从愿和李朝隐。
这二位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总不能说是因为他们受贿才造成这种现象吧?事实上,大部分被举荐为官的人,本来就不咋样,卢从愿和李朝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李隆基为了面子,将卢从愿和李朝隐贬官出外,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今日朝臣分为两派别,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最终也没争出个结果来。
李旦轻咳一声,道:“看来大家对于是否恢复斜封官一事,有很大的争执啊。俗话说得好,谋不可决于众,朕知之矣。”
“陛下此言差矣”
姚崇脖子一梗,又要发表一篇长篇大论。
但李旦却是微微一摆手,面色微沉,道:“朕意已决,姚爱卿退下。”
“呃是。”
姚崇是名相不假,但他不是迂腐之人。此时见李旦这副表情,也就不敢再固执己见了。
随后,李旦看向李隆基道:“三郎,你怎么看?”
李隆基道:“先前儿臣是反对尽复斜封官的,因为这些人很多是通过贿赂韦庶人韦后得官。不过现在”
“怎样?”
“现在仔细想想,这里面也有些人,是受先帝的恩惠而得官。先帝赐福,陛下褫夺,此举对先帝也太过不敬。”
太平公主轻笑一声,道:“太子想要改弦更张就直说嘛绕什么圈子啊?”
“呃我并非改弦更张。”李隆基道:“我以为,如果是要恢复斜封官,就要对天下人有个说法,比如斜封官是否可以成为定例?”
李旦摇头道:“当然不可能。先帝封了一万多个斜封官,朝廷不堪胜负。怎能再予增加?朕宣布下不为例。”
“那也不妥吧?万一陛下有宠幸之人,愿意施加恩典,若是一点都口子都不开,又怎显皇帝之尊?再说了,宰相尚可举荐某人为官,皇帝就不可以吗?”
“三郎此言,似乎也有些道理。”李旦沉吟良久,道:“既如此,每年皇帝可以不经有司,特旨加封三人为官。太子为储君,可奏请皇帝,不经有司加封一人为官,永为定例。呃太平公主有大功于国,也可奏请一人为官,不为定例。”
李隆基道:“既如此,儿臣并无异议。”
太平公主也道:“陛下所言甚是。”
李旦又看向崔耕道:“冀王,你呢?”
“我?微臣当然也无异议。”
至此,朝廷四大巨头达成了妥协,他们决定的事儿,姚崇宋纵是反对也没用。
群臣齐齐跪倒在地,道:“陛下圣明”。
紧接着,李隆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道:“启禀父皇,您既有此意,儿臣刚好要举荐一人为官。”
“不知太子要举荐何人?”
“儿臣要举荐的是一波斯胡商,其名凯拉迪斯。近日有一宫人不知受了何人的指使,欲往儿臣每日所服的赤箭粉中下毒。幸得凯拉迪斯发现,救了儿臣一命。所以,儿臣想给他个恩典。”
赤箭粉,就是后世的天麻,这年头是作为保健品,给贵族服用的。
李旦道:“凯拉迪斯救了三郎一命,理应重赏。不知你想让他做什么职司啊?”
“儿臣想让他为泉州刺史。”
“不可!”崔耕脱口而出。
开玩笑,泉州林家,,乃是崔耕最可靠的盟友之一。若李隆基的心腹凯拉迪斯为泉州刺史,那林家可就永无宁日了。所以,崔耕必须据以力争。
李隆基却是眉毛一挑,道:“敢问冀王,有何不可?”
崔耕道:“这事儿不是明摆着吗?就算是斜封官,也没有一开始就为一州刺史的道理。而且,泉州已于前年升为上州,泉州刺史乃是正三品的职司。那胡商凯拉迪斯的升赏也太过迅速了。?”
李隆基却不以为然地道:“刚才父皇下的旨意,可没有对举荐的官职进行限制。冀王当时同意,现在却要出尔反尔,莫不是有什么私心不成?”
崔耕怒道:“话怎么能这么说?虽然陛下的旨意没有对官职进行限制,但难道你能让某人为飞骑大将军?你能让某人为兵部尚书?真是岂有此理?!”
李旦打圆场道:“说起来,还是朕思虑不周之过。这样吧,朕这条旨意再加一个补充,举荐京官不得超过五品,外官不得为四大都督府长史以及六大都护府都护。”
崔耕听了,一口老血好悬没喷出来,道:“陛下这么说,那凯拉迪斯为泉州刺史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李旦不悦道:“定了又如何?莫非朕的旨意,要三番四次的修改,冀王才高兴?”
顿了顿,又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冀王回朝之后,没什么具体职司。这样吧,传朕的旨意,再给冀王加一个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儿。”
中书门外平章事就是宰相,这就是李旦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了。
但是,现在大唐的宰相多了去了,多崔耕一个不多,少崔耕一个不少。如果可能的话,崔耕宁愿不要复相,也不愿意凯拉迪斯为泉州刺史。
但是,李旦做出如此姿态,他再不依不饶的,那就确实不占理了。
说到底,现在泉州是朝廷的地盘,崔耕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的?
他只得跪倒在地,道:“谢陛下隆恩。”
李隆基现在心里边高兴极了以一个虚职宰相,换泉州刺史之职的谋划成功了!不容易啊,自己和崔耕斗了那么多次,终于取得了一次胜利。
然而,他这股高兴劲来得快去得更快。
太平公主李令月笑吟吟地道:“启禀陛下,臣妹也想推荐一人为官呢。”
“嗯?你想推荐何人?”
………………………………
第1160章 杨家来道谢
“周利贞。本宫想举荐周利贞为广州都督。”
“不行!”李旦、李隆基和崔耕齐齐出声。
周利贞他们当然知道,此人在则天朝官居殿中侍御史,乃是“三思五狗”之一。
对于李旦和李隆基来说,当初李旦第一次为帝,刘皇后和窦德妃不明不白死在皇宫之中,下旨肯定是武则天下的旨。但具体执行的是谁?恐怕武三思逃不了干系,周利贞有没有参与其事,着实可疑。
对于崔耕来讲,当初他为剑南道查访使时,曾经被蜀中第一富商宋霸子之子宋有斌袭击,而挑拨宋有斌动手之人,正是武三思派去的周利贞。只是后来,张昌宗势大,李显和武三思达成了妥协,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可以说,周利贞对他们双方来讲,都是眼中钉肉中刺。
只是周利贞比较聪明,在武三思被杀之后,没有转而依附韦后或者宗楚客,而是自请出外,受封为桂州都督。
桂州就是后世的广西桂林,在大唐年间称得上标准的天高皇帝远。
唐隆政变后,无论李旦父子还是崔耕,都懒得继续和他计较。
但话虽如此,不代表这就原谅他了啊!
广州都督总揽岭南道军事大权,比桂州都督不知强了多少倍了,这如何能忍?
太平公主却不慌不忙地道:“怎么?冀王连这个面子,都不愿意给本宫?”
“不是不愿意给,而是”
“而是什么?哦,本宫明白了。广州都督管得到泉州,你是害怕他对你的家乡不利吧?”
“广州都督管得到泉州?”
崔耕经太平公主一点,顿时眼前大亮!
他现在才算明白太平公主的意思:周利贞已经投靠了太平公主。
虽然周利贞意图行刺过自己,但那不是没成功吗?算不上什么解不开的死结。
周利贞和李旦父子的关系则不同,刘皇后和窦德妃的尸首现在还没找着呢,他根本就解释不清。
所以,周利贞是注定不会投靠李旦父子的。
自己不是怕凯拉迪斯对泉州林家不利吗?那好,周利贞的官职可以压凯拉迪斯一头。
尽管广州都督只能管军政,不能管民政,但是没关系,只要双方能达成一定的平衡,不让林家太吃亏就成。林家在泉州累世经营,作为地头蛇对付一个毫无根基的刺史,也不是没有胜算。
想到这里,他点头道:“哪里,公主说笑了本相同意周利贞为广州都督。”
太平公主又看向李隆基和李旦,道:“皇兄,太子,你们以为呢?这广州都督,可不在四大都督府长史和六大都护府之内哩。”
所谓四大都督府,就是益、杨、荆、并四州大都督府,其大都督向来为亲王遥领。六大都护府,即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广州都督府未在其列。
“我”
李旦和李隆基倒是不想答应呢,但他们无话可说。
道理很简单,无论怎么反对,太平公主都可以借他们刚才怼崔耕的话来怼他们!
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外如是。
李隆基更是想到,自己刚才以泉州刺史换空头宰相,非但没赚,还白亏了一个宰相啊!这局自己又是大败亏输!
但不管怎么说吧,朔日大朝会上,京城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在场,李旦身皇帝总不能不讲理。
最终他只得道:“就依照太平所言,周利贞可为广州都督。”
“谢陛下。”
朝堂一场争执,崔耕又夺了最大的彩头。对朝廷风向甚是敏感的官员们,开始逐渐向崔耕靠拢。
当然了,即便崔耕复相也只是个名头而已,依旧没什么军国重事归他处理。他若想影响朝政的话,更多的是通过太平公主。
这一日,崔耕正在府中闲坐,忽然,吴知面色有些古怪地走了进来。
“崔相,郭仲翔夫妇来拜。”
“奇怪了,郭仲翔自从上次差点被本官利用之后,就被郭元振禁足了。怎么今儿又来拜见本官?”
吴知的面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