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究竟想干什么?”

    “微臣是想阻止邓光宾的贪天之功!”

    “贪天之功是什么?”李旦微微一愣。

    张说给李隆基使了个眼色,道:“贪天之功么这事儿太子殿下知道。”

    李隆基跪倒在地,道:“儿臣早就发现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图谋不轨,才命邓光宾详细调查。万没想到,他竟然想用这探听到的消息脱罪,真是岂有此理?”

    李旦还是有些将信将疑,道:“先别管这谋反大案是谁发现的,到底怎么回事?”

    邓光宾道:“微臣已经探听清楚了,张名为投靠太平公主,实则暗中图谋不轨。他曾经秘密地对刘幽求说:“崔、岑羲等人都是依仗太平公主才爬上宰相职位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策划如何作乱。如果不早点除掉他们,一旦事变突然发生,朝廷怎么能安稳呢?请您和太子定好计策,发下命令,我定当听从。到时候,诛杀太平公主和冀王崔耕,保太子殿下登基,你我就都立下了擎天保驾之功!刘幽求听了深以为然,不断鼓动太子,太子却认为此事不妥,坚决不从。并且,他还认为刘幽求和张有问题,命微臣彻查。”

    “原来如此。”李旦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三郎、邓光宾,你以为这话,朕会相信吗?”

    当然不会相信了,傻子都不会信啊!

    不用问,这个谋反的方案,李隆基、张说和邓光宾肯定都参与其中了。今日邓光宾见自己马上就要被执行死刑,情急之下,准备把李隆基等人全卖了来脱罪。

    张说见状赶紧止损,把自己和李隆基择出来,只牺牲刘幽求和张。

    事到如今,就看李旦的政治智慧了。

    是因为此事和李隆基彻底翻脸,还是为了制衡太平公主,将这件事大事化小事化了。

    李隆基跪倒在地,道:“儿臣身处嫌疑之地无话可说,还望父皇明查。”

    张说也紧随其后,道:“请陛下明查。”

    李旦沉吟良久,最终叹了口气,道:“刘幽求在唐隆政变中为朝廷立过大功,若是判处死刑,倒显得朕薄情寡恩了,就将他流放到封州吧。邓光宾将功折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着流放州。”

    邓光宾都能“将功折罪”了,李隆基自然已经安然过关。

    他大喜道:“那张呢?”

    “流放永州吧。”

    “是,陛下圣明。。”

    按说,这事儿就此结束。

    但是,很显然,皇帝陛下有些不甘心。李显沉吟良久,又下了一道圣旨,道:“郭元振!崔耕!”

    “微臣在!”

    “你们带五百飞骑,给朕把刘幽求和张的家抄了,所有财产充公!”

    “是。”

    很明显,这是皇帝陛下不能狠狠地重罚李隆基,要借着抄家的由头,狠出一口恶气。

    至于为何一下派了俩人?就是怕他们念及同僚之情,下手不够狠,让二人互相监督。

    崔耕和郭元振面面相觑,一阵苦笑,带着兵马去刘幽求家抄家。

    先将刘幽求的府邸围定,崔耕清咳一声,道:“想当初,刘幽求为武荣县令,本官和他打过些交道,相处的也算不错。没想到,入京之后,我们竟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发展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郭元振不置可否道:“恐怕不是“道不同”,而是“各为其主”吧?”

    “也可以这么说。”崔耕道:“总而言之一句话,本官和刘幽求有公仇而无私怨,不想把他的家人怎么样。再者,陛下只是说让咱们将他的家产充公,可没说要把他的家人如何。”

    郭元振道:“哦?那崔相以为,咱们这家该如何抄呢?”

    “先将刘幽求的家眷们集中道一块儿,再一点一点的抄家。钱财方面不用和他客气,保住人就好。”

    郭元振点头道:“崔相有如此佛心,元振又何必枉做小人?”

    “那就多谢郭相了。”

    郭元振的语气一直拒人于千里之外,崔耕不好和他细聊,。

    稍后,崔耕和郭元振,带着“飞骑”兵进了刘宅,依计行事。

    这些“飞骑”都是长安的富户子弟,军纪相当不错,崔耕稍一约束,就秩序井然。

    不过,刘幽求的宅子太大了,五百羽林军分出三百将整个宅子围住。两百人负责抄家,一时半会儿的绝对抄不完。

    半个时辰之后,崔耕一阵百无聊赖。

    他挥手将一个飞骑叫了过来,道:“郭相去哪了?”

    “呃郭相好像到后花园去了。要不要小的去请郭相?”

    “不用了,你带本官去。”

    “是。”

    崔耕随着那个飞骑兵,七扭八转,来到刘幽求家的花园内。但见此次占地面积颇广,里面还有个小湖。湖中莲花葱葱郁郁,枝繁叶茂,又有几朵莲花盛开,景色怡人。

    往前看去,郭元振将一葫芦酒高举,大饮一口,吟诵道:“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啪!啪!啪!

    崔耕轻拍了三下手,道:“好诗啊,好诗!郭相这首诗既是写荷花又是写人,情意缠绵,引人无限遐想。不知是哪位小娘有幸,得郭相如此牵肠挂肚呢?”

    还有句话崔耕没说出来,你郭元振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也玩这种情窦初开的调调,跟你的画风不符啊。

    郭元振似乎有些微醺,淡淡道:“她已经死了。”

    “啥?死了?”

    “嗯,死了三十年多年了。实不相瞒,这首诗是我十六岁那年写的,对,我正是面对这片荷塘,写了这首诗。”

    噌!噌!噌!

    崔耕心中的八卦小火苗,顿时一蹦三丈高,道:“到底怎么回事儿?郭相跟我能不能念叨念叨?”

    顿了顿,又补充道:“有些事憋在心里面不大好,说出来可就轻松多了。”

    “成,告诉你也没什么。”郭元振又喝了一口酒,道:“这事儿我还是第一次对人提起。呃郭某人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件名满京畿的荒唐事,崔相听说过吧?”

    这事儿崔耕还真听说过。

    郭元振年轻的时候,在国子监求学,家里定期送生活费来。有一次,家里送来了四百贯钱,这是他半年的生活费。

    可正在这时,有一个穿着丧服的人到他门前请求救济,并称:“我祖宗五代都没有安葬,希望您能接济我,让我能够办理丧事。”

    这不扯淡吗?

    祖宗五代,那就是死了一百多年的人都没安葬。世间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

    但郭元振当时十六岁,正是中二的年纪。当时想也不想,就把家中寄来的钱全部给了他,没有丝毫吝惜之色。

    然后,那人自然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了。

    同学们纷纷嘲笑郭元振,郭元振还得打肿脸冲胖子,说自己是孟尝君一样的人物。

    于是乎,“郭大傻子”的名号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崔耕把这故事复述了一遍,道:“郭相指的是这件事儿吧?”

    郭元振道:“不错,正是这件事。只是世人不知的是,此事还有下文。”

    崔耕把头点得如同鸡碎米,道:“对,对,对,没了那四百贯钱,你那半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郭元振的脸上露出了一片温柔之色,道“我当时遇到了一个好姑娘”
………………………………

第1166章 此情甚可悯

    然后,郭元振将自己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郭元振没了生活费,又不想丢了面子向同学或者家里求援,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偷!

    对,就是偷。

    郭元振这厮的节操着实不高,要不然也不会任通泉县县尉时,造假钱、买卖人口,弄得境内百姓怨声载道了。

    他不偷平民百姓的,专门瞄准高官贵戚。

    当时住刘幽求这个宅子的,是一个叫俞理的官员,官居户部侍郎。

    郭元振翻墙而入。

    结果,东西没偷着,还被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抓住了。丢人啊,郭元振是真打不过人家。

    最后,他只能走苦情路线,把自己在国子监的日子说得非常可怜,今日之事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小女孩真被他忽悠住了,不仅放了郭元振,而且把自己的零花钱给了他。

    郭元振当时正是“少年慕色”的年纪,当时就被这小女孩儿深深吸引,经常借故去骚扰人家。

    这么一来二去的,双方就谈起了恋爱,甚至偷吃了禁果。

    山盟海誓,互送定情信物,自不待言。郭元振今天吟诵的那首诗,正是当时所做。

    话说到这,郭元振嘴角微翘,得意道:“本来我十六岁那年应该参加科举的,可是我没有参加。世人都以为我是因为没钱才没去参加考试,屁啊!有了莲儿谁还管啥劳什子科举?”

    “莲儿?那女子叫莲儿?”

    “嗯,她叫楚莲儿,却不是俞家的人,只是和俞家有亲,暂时住在那里而已。”

    “后来呢?”

    “我十七岁的时候也没参加科举。家里急了,将我抓回族中,苦读半年,终于中了进士。”

    “然后,你就对人家楚莲儿始乱终弃了?”

    “放屁!我姓郭的是那种人吗?”郭元振怒道:“我准备娶莲儿为妻呢。而且”

    “怎样?”

    “就在我被家中禁足之前,莲儿已经身怀有孕了。”

    一股不祥地预感涌上了崔耕的心头,道:“后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郭元振道:“就在我中了进士,再去找莲儿的时候,发现这间宅院的主人已经被抄家灭族了,女眷被没入官中。当时我拼命地去找,拼命地去找,可就是找不到我的莲儿,还有我的孩子!”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

    话说到这,两行清泪,顺着郭元振的腮边滚滚而落。

    崔耕劝道:“郭相您也别太过伤心,其实,就算这宅院的主人俞理被抄家灭族,也牵涉不到楚莲儿娘子不是?再者,您也说了,楚莲儿娘子功夫甚高,说不定她当时趁乱逃出去了呢?”

    郭元振没好气儿得道:“听说崔相的小妾崔秀芳,人称“隐娘”,乃是天下第一高手?”

    “呃那是江湖人士抬爱。”

    “这样啊,那郭某人在她临盆之际,跟她过上几招。不知她还能不能保住这江湖第一高手的名头?”

    “你”

    崔耕先是一怒,随即苦笑道:“成,郭相心情不好,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有什么啊?你直接说楚娘子当时大着肚子,十成武功发挥不出来一不就完了吗?非拿秀芳做比方干啥?”

    郭元振也意识道自己这话有些过分了,冲着崔耕歉然一笑,道:“再者,我郭元振又不是无名无姓之人。莲儿但凡活着,派人给我带个二指头宽的小纸条。不管她变成什么样了,我就是不要这高官厚禄,也得去找她们母子啊。”

    崔耕叹了口气,道:“想不到郭将军如此痴情,此事真是造化弄人!诶,你当初为通泉县县尉时,为非作歹,做了不少错事。这里边是否有失了楚娘子,自暴自弃的因素?”

    郭元振耸了耸肩,道:“让崔相见笑了。”

    三十年多来藏匿在心中之事和盘托出,郭元振的心情当时好了许多。和崔耕之间的关系,也和之前有些不同。

    当然了,双方各为其主,要说多么交心也不怎么可能。

    将刘、张二人家抄完,已经是到了下午时分,郭元振押着抄家得来的财物去内库,崔耕则去向李旦缴旨。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崔相请起,坐。”

    “谢万岁。”

    崔耕坐下,把抄家的账目拿出来了,准备汇报一番。

    可李旦却微微一摆手,道:“算了,什么抄多抄少,朕并不关心。”

    又冲身边伺候的太监、宫女道:“你们都下去吧,朕要和崔相,单独聊一聊。”

    “是。”

    功夫不大,偌大的甘露殿内,只剩下李旦和崔耕二人。

    沧凉凉

    李旦将墙壁上挂的一把宝剑取下,抽出了半截剑身,道:“崔相你觉得此剑如何?”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要是之前,崔耕还真不知这把剑到底如何。不过,在见识过太阿剑和龙泉剑之后,他的眼光已经高明了许多。

    崔耕稍微一搭眼儿,就倒抽了一口凉气,道:“此剑着实不凡,恐怕乃是古之名剑吧。”

    “崔相果然眼光毒辣!”

    说着话,李旦将手挪开,露出了剑柄上的两个大字“湛卢”。

    “原来是湛卢剑。此乃仁者之剑,陛下能得此剑,实在是可喜可贺!”反正马屁又不要钱,可劲儿地拍呗。

    李旦却摇了摇头,道:“什么仁者之剑的名头,朕是不在乎的。朕现在只在乎”

    “什么?”

    “就是宝剑本身。”

    李旦轻轻抚摸着这把剑,道:“不怕崔相你笑话,朕平生所愿,并不是做天子,而是一名仗剑走江湖的无双剑客。可惜造化弄人,朕也只能在皇宫内欣赏欣赏名剑了。”

    某云还不想做首富呢!

    崔耕暗暗翻了个白眼儿,道:“陛下真是人品高洁。”

    “对了!”李旦好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道:“听说崔相远赴新罗时,得到一把名剑,其名太阿。不知能否借给朕一观呢?”

    借给你看两眼倒是没问题,但问题是,你若是不还,我上哪说理去?要知道,这把剑名义上是人家贺娄傲晴的啊!

    崔耕道:“实在不巧,那把太阿剑,已经被贺娄傲晴带到魏州去了。”

    “这样啊真是不巧。”李旦满面的失望之色。

    人家皇帝开一次口不容易,崔耕觉得心里有点过意不去,最终一咬牙一狠心,道:“不过,微臣手里还有把名剑,应该能让陛下满意。”

    “什么名剑?”

    “龙泉剑!”

    “可是真的龙泉剑?”

    “那是自然。”

    李旦接下来,自然会问出那个所有人都会问的问题,道:“世传此剑被太宗皇帝带入陵墓之中,你手中这把龙泉剑到底是从何而来?”

    “呃是这么回事儿”

    崔耕简要地将龙泉剑怎么落入杨志谦手中,杨志谦又如何为了报恩将此剑送给自己的事情,介绍了一遍。

    李旦还是头一回听说此事,喃喃道:“想不到杨志谦手中,竟有龙泉剑”

    “嗯?陛下认识杨志谦?”

    “不认识,当然不认识,朕就是随口一说。”

    崔耕也没往心里去,道:“微臣回去之后,就命人把龙泉剑给陛下送来。对了您今日和微臣单独相谈,总不单单是为了什么名剑吧?”
………………………………

第1167章 故人北方来

    “那是自然。”

    李旦将湛卢剑缓缓归鞘,道:“朕刚才和崔相扯了那么多闲篇儿,就是想让崔相相信朕的诚意。呃我想和你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顿了顿,又苦笑道:“今日刘幽求一案,让崔相见笑了。其实,谁都知道,朕和你之间势同水火。朕和太子之间矛盾重重。甚至他一直想着让朕做第二个高祖皇帝,他做第二个太宗皇帝,”

    崔耕轻“唔”了一声,没有正面表态。

    李但继续道:“现在朕、你、太子之间,勉强算是没撕破脸。但是,稍一不慎,就是兵祸连绵之局。这种情况总不能持久下去。不知崔相何以教我?”

    崔耕想了一下,道:“不管您信不信,微臣现在只想自保,绝没什么拥李重福为帝的心思。说句不好听的,他若为帝,未必就比先帝强上多少。所以要解今日之危局您能不能改立宁王为太子啊?”

    “因为宁王的智计不如三郎?”

    崔耕摇头道:“准确地说,是因为宁王不如太子狠。他若为帝,双方尚可平安无事。但太子么恐怕一两年内必有大变。”

    李旦摇头道:“宁王可斗不过你崔二郎,把江山交到他的手里,朕不放心。”

    “那就”崔耕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道:“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李旦注意到了崔耕言不由衷,道:“崔相是不是有话没说出口?”

    崔耕苦笑道:“微臣原来想说的是,若想要大家不为一个皇帝之位打生打死,只要把这个皇位变得不值钱就行了。”

    “你是说傀儡皇帝?”

    崔耕摇头道:“非也。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能还政于民,帝王垂拱而治。做臣子的也就不必时刻担惊受怕,努力自保了。”

    崔耕的意思,当然是行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限制君王的权力。君王对大臣再也不能予取予夺,政治斗争也就不用搞的那么血腥了。

    李旦显然理解不了崔耕的观点,摇头道:“还政于民,那不是君不君、臣不臣了?成何体统?崔相说笑了。”

    崔耕、李旦和李隆基之间的脆弱平衡不稳固,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要想改进谈何容易。

    崔耕和李旦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可行之策。不过,双方的目的已经趋同:互相理解,尽量不要刀兵相见。

    这已经算是了不得的进步了。

    又说了几句闲话后,崔耕告辞离去。

    吱扭扭

    随着甘露殿的门缓缓关闭,人影一闪,李隆基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

    他说道:“父皇,您听听,这崔二郎出的都是什么馊主意?实在是丧心病狂,其心可诛至极!”

    李旦也不以为然地道:“什么还政于民?不就是让我们这些姓“李”的君,还政于他这个姓“崔”的民吗?崔二郎实在该死!”

    李隆基恶狠狠地道:“幸好,咱们准备好了那条釜底抽薪之计。最近咱们用手段,麻痹崔耕也麻痹的差不多。等到了日子,就动手杀人!”

    李旦道:“一切都拜托三郎了。”

    “父皇且放放心!”

    二人各保留了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李旦心中暗念道:“三郎啊,三郎,你尽管去对付崔耕吧。朕要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李隆基也在心里暗念道:“老头子,我知道你要给我来个螂捕蝉,黄雀在后。但你没料到吧?黄雀之后,还有黄雀!事成之后,这大唐的大好江山,就是我的了!”

    崔耕对即将到来的风险毫无察觉。

    他快马加鞭回到府中,却见一个客人已经在客厅内等候多时了。

    “你是”崔耕好不容易,才把那个在玄武门城楼,为自己说话的老头儿的名字想起来,道:“苗备?”

    “呵呵,是也不是。”

    那老头儿将胡须一摘,又在眼角处揉搓了几下,道:“你再看看,我到底是谁?”

    “啊?怎么是你?苗老爷子?”

    没错,崔耕眼前之人就是北门学士苗神客,或者叫他老骗子韦什方。

    苗神客微微一笑,道:“怎么?不欢迎老夫?”

    “不是不欢迎”崔耕咽了口吐沫道:“我是说,您不是在突厥,做同俄特勤的军师吗?怎么有空回长安了?”

    “我啊,是乞骸骨了。”

    “乞乞骸骨?”

    “对啊,我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有一天没一天的,难道不该回中原享享清福?”

    顿了顿,又轻叹一声,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老朽的阳寿,恐怕只有不到一年了。”

    “哪啊,您老的身子骨儿好着呢”

    “别!”苗神客一摆手,道:“莫耍嘴皮子,我不吃那一套。总而言之,我就指望你崔二郎给我养老送终了,你答应不答应?”

    崔耕慨然应道:“那当然没问题。”

    稍后,崔耕摆下酒宴,为苗神客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崔耕问起苗神客在突厥的情况。

    苗神客直言相告,目前来看,突厥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同俄特勤明显缺心眼,崔耕最好再派一个能人去辅助他。要不然,他指不定哪天,就得被阙特勤算计了。

    崔耕仔细想想,自己手里的人才,跟苗神客能力差不多的,那还真没有。

    好在这事儿不急,自己先忙完和曹月婵的婚礼再说。

    二人又谈论起目前国内的政局。

    崔耕甚是得意,将最近发生的杨玄琰的案子,以及今日发生的邓光宾殴打苏礼案说了一遍。

    没办法,眼看着无解的难题,他不但都非常顺利的解决了,而且都得到了偌大的彩头,能不高兴吗?

    崔耕甚至高兴地总结道:“这就叫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苗神客听完了,却是白眉微挑,道:“二郎啊,莫怪老夫扫你的兴。你这运气,真是有点不大对头啊。”

    “嗯?”

    “此言怎讲?”

    “你想想,破一个小小的殴人致死案,就得了龙泉剑,这得是多大的福分?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邓光宾殴打苏礼案,实不相瞒,老夫当时确实是在现场。我今日为你作证,完全没说谎。但是”

    “怎样?”

    “我可是清楚的记得,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