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诶,王将军此言差矣!”郑皱眉道:“我怎么就不能说了?太子殿下既然”

    李隆基懒得听他们斗嘴,摆了摆手,道:“二位都是国家栋梁,莫再争执了。传令下去,进攻吧!”

    “是!”

    王毛仲恶狠狠的瞪了郑一眼,下去安排进攻了。

    功夫不大,喊杀之声不绝于耳,道:“冲啊!杀啊!莫让崔耕跑了啊!”

    “生擒崔耕者,赏黄金万两,封万户侯啊!”

    “生擒曹月婵者,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啊!”

    “安乐公主李裹儿格杀勿论!其余人等格杀勿论!”

    “一个脑袋一百贯钱啊!”、

    安乐公主府内的崔耕听了这些鼓舞士气,进攻的口号,心里只想说:“我谢谢你,李隆基!要不是你有这个其余人等格杀勿论,安乐公主府早就破了。”

    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

    外面之人攻城工具齐全,那些蛮人能对崔耕有多少忠诚?要不是这几个格杀勿论,让他们没有后退之路,他们恐怕早就跪地投降了。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略微推迟了安乐公主府的陷落时间而已。毕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随着己方死伤的人越来越多,安乐公主府又开始险象环生起来。

    曹月婵道:“夫君你说咱们还有希望吗?”

    “这个么”崔耕叹了口气,道:“外无必救之兵,内则无必守之城。”

    曹月婵点头道:“妾身明白了。我宁死不愿意受辱,要不就先夫君走一步?”

    “此话差矣,我们再等等吧,说不定又会出现奇迹!”

    崔耕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但是,这现存的几百口子都依靠着他呢,他可不能真的先自尽了。

    至于曹月婵要自尽么

    崔耕继续努力打气道:“月婵也莫太过灰心,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在一个黄昏,无尽的荒野中,有一个旅人正在赶路。突然,旅人发现前面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人的白骨。紧跟着,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有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旅人立刻向来时的路往回跑,最后竟迷路跑到一座断崖绝壁上。正在这时,他发现断崖上有一颗松树,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可当他往下看时,却发现脚下竟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最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其根处出现了两只老鼠,正在交互地咬着藤蔓。旅人拼命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他每次摇动藤蔓,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树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夺。”

    曹月婵听完了,歪着脑袋道:“夫君将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什么呢?难不成想临死前快活一番?妾身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你还要指挥抽不出时间来吧?”

    说完又小声的说了一句:“再说现在到处都是人,咱们也没地方可以快活,就”

    崔耕心说,我就是随便讲一个故事,转移你的注意力,让你多撑一会儿,你却想到了那些,真是

    不过这些话他只能心理说,不能说出口,所以只好苦笑道“为夫不是那个意思,而是告诉你,即便你身临绝境,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随时可能有惊喜出现。”

    “惊喜?现在这种情况,能有什么惊喜?诶”

    忽然,曹月婵往远方一指,道:“夫君,你看!好像果真有惊喜哩。”

    崔耕顺着他的手指望去,但见,果然,远方烟尘滚滚,似乎有一支大军正在开来!

    不过,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苦涩道:“你再仔细看。那上面写着一个郭字,恐怕是郭元振的安西军,不是咱们的援兵,是他们的帮手。”

    说时迟,那时快。

    说话间,一万安西军已经来到了安乐公主府门前。

    王毛仲见是友军,就命自己的队伍让开一条道路,让安西军进来。

    功夫不大,郭元振的安西军,就在安乐公主府正东方驻足。

    与此同时,李隆基也注意到了郭元振身边,被紧缚双手,堵着嘴的李旦。

    现在的李隆基可没什么孝心,见此状况,非但没有责怪郭元振之意,反而显得非常满意。

    他翻身上马,往郭元振这个方向袭来,崔、郑和王毛仲等人,也紧随其后。

    郭元振翻身下马,跪倒在地,道:“启禀太子,陛下不肯下旨,微臣调不动飞骑,只能把他绑来了。”

    “无妨!无妨!孤王这里并不缺兵力,只要飞骑不捣乱就行。”李隆基温言道:“郭相今日当记首功,你且在一旁安坐,且看朕如何指挥兵马,破了安乐公主府。”

    郭元振沉吟道:“微臣听说,太子殿下有意生擒崔耕和曹月婵?”

    “确实如此。”李隆基道:“若能生擒崔耕,孤王收复山东、河北二道就容易多了。曹月婵是聚丰隆银号的掌柜,孤王不希望聚丰隆出半点差池。当然了,他们若不识好歹,负隅顽抗。朕也不介意玉石俱焚。”

    “这样啊”郭元振道:“微臣和崔耕打过些交道,不如暂且把围攻的兵马退下,由微臣来劝降。”

    李隆基稍微一考虑,就道:“好,就依郭爱卿所言,反正他们被大军围住,也逃跑不了。早一会儿晚一会儿被抓,也没什么分别。”

    “谢太子殿下。”

    稍顷,围攻安乐公主府的兵马退下,崔耕等人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郭元振催马向前,道:“某乃郭元振是也,有请崔相过来答话!”

    崔耕靠在门楼的柱子上,道“崔某人在此,不知郭相有何见教?”

    “崔相可还记得楚莲儿吗?”

    “当然记得。”

    “天可怜见,我今日终于找着她的下落了。”

    “啊?果真如此?那还真是恭喜郭相了,不知楚莲儿现在在哪?”

    郭元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我不但找着了楚莲儿的下落,而且还找着了她的女儿哩。对了,崔相,你能否接受我的投降呢?”

    “啥?”崔耕一下子没转过来,觉得郭元振今天的逻辑非常混乱。但是,但直觉告诉他,恐怕郭元振是另有深意。

    郭元振猛地一拍脑袋,道“不好意思,我说错话了。我的意思是你能否投降我呢?”

    崔耕皱眉道:“是投降李隆基吧?”

    “嗨,都差不多。投降谁不一样啊?”

    “恕难从命。。”

    “何必呢,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还有希望,死了什么都没了。”

    “这话前面有人已经劝说过我了,你就不必再多言!崔某宁愿死,也不会投降!”

    “唉。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对了,再告诉你最后一件事,我那可怜的女儿,也叫莲儿,他的义父姓杨。”

    崔耕心中一动,暗想,那岂不是说,郭元振的女儿叫杨莲儿杨怜!

    正在这时,郭元振忽然持弓在手。高呼道“崔耕,你不投降,就受我一箭!”

    李隆基这边杨志谦听到莲儿两个字,脑海中闪现出自己的义女杨怜的身影,莲儿,杨怜,突然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但心思再一转弯又是最先反应过来的,惊呼道:“殿下,小心!”

    然而,此时已经晚了!

    郭元振弓开如满月,猛然间一转身。

    嗖!

    箭发似流星,直袭李隆基的面门。

    “哎呀,不好!”

    双方距离太近,李隆基此时再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还是他身边的王毛仲见机的快,本来在杨志谦的那声不好中也反应了过来,再就是对郑的不屑,猛然间将旁边的郑一推,拦在了李隆基的面前。

    扑!

    雕翎箭透胸而入!

    “我我不甘心啊!”

    郑大叫一声,眼中的神采迅速消失。

    噗通!

    郑的尸身跌倒在地。

    李隆基感到一阵阵后怕,高呼道“郭元振反了!安西军反了啊!”

    “算你走运!”

    郭元振骂了一句,带着安西军进入安乐公主府。
………………………………

第1174章 还是得谈判

    安西军训练有素,不在万骑之下。

    安乐公主府的守军居高临下,帮他们射住阵脚。没出什么意外,整支队伍,安然进入安乐公主府内。

    到了现在,李裹儿穷奢极侈好处显露出来了。

    首先是此地占地颇广,房舍众多,就是一万多人都能安排下来,甚至不怎么拥挤。

    其次,这里的粮食、肉干等物,可以供这一万大军使用一年有余,至于水么,更是早就打好了数眼水井。甚至不用水,就是安乐公主储存的好酒,都够大家喝上和三五个月的。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李隆基他们不撤兵,他们出不去,也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损兵折将。

    眼瞅着在一万安西军的打理下,整个安乐公主府固若金汤起来。

    当天晚上,崔耕宴请郭元振一行。

    郭元振将统计好的物资撇了一眼,道:“这事儿成了,接下来,咱们只要跟李隆基谈判即可。”

    崔耕道“郭相为何如此有信心?”

    “因为李隆基他拖不起。”郭元振微微一笑,道:“城内的六万羽林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群龙无首,暂时不能对李隆基构成威胁。但是,时间久了,万一有人登高一呼,羽林军可未必继续群龙无首,还有,城中的飞骑是效忠李旦,但李旦确是在咱们的手里。李隆基若继续攻打咱们,就得防备飞骑的反扑。另外,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

    “李隆基的党羽不多,根基浅薄,外面的人,大多是效忠李旦的。他若是一意孤行,恐怕就只能成为长安的土皇帝而不是称帝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崔耕道:“郭相真是见识高明,在下佩服。”

    “诶,崔相千万莫这样说话。”

    噗通!

    本来俩人聊天聊得好好的,郭元振忽然起身,给崔耕跪下了,道“在下明白,自己的本事不如崔相远矣!从今以后,我愿意唯崔相的马首是瞻,虽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郭相您这是干什么?”

    崔耕赶紧错开一步,道“我可受不得您如此大礼。”

    “诶受得的,受得的。”郭元振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还请崔相切勿推辞。”

    郭元振最后这句话,算是点醒了崔耕。

    对啊,现在严格说起来,无论崔耕还是郭元振,都是朝廷的反贼。

    废话,不是反贼能把皇帝绑了票吗?

    现在问题来了,这安乐公主府算是自己的根据地,有几百个手下。现在郭元振又带着一万安西军,加入了这个根据地。

    那么,现在谁听谁的呢?

    一个弄不好,就是火拼之局。

    就算自己和郭元振都顾全大局,努力克制,双方的手下可未必会顾全大局。

    郭元振今日当着众人的面儿,给自己磕三个响头,就是把双方的主次定下来,彻底消除这一隐患。

    崔耕道:“既然如此,崔某就却之不恭了。”

    “哪里,您的位次本就在郭某人之上。再者。郭某人现在一心找李隆基和杨志谦报仇,无心顾及其他,容易出错,所以这主位您比我更合适。”

    接下来的日子里,由于郭元振的主动让位,消除了隐患,双方彼此慢慢融合,并没有发生什么军事冲突。

    十日后,李隆基的使者,进了安乐公主府。这个使者非是旁人,正是原来跟崔耕谈判过的崔日用。

    崔耕笑吟吟地道:“恭喜日用兄了,这眼瞅着李隆基就要登基为帝,您又能重登相位了吧?”

    崔日用道“这还要多托了二郎的福啊。要不然,愚兄在这场政变中未立尺寸之功,可未必就能复相。”

    那言外之意就是,正指望着这次和崔耕谈判的功劳来复相呢。

    崔耕随手埋雷道:“恐怕就是日用大哥你成功复相,也干不了多久啊。”

    “嗯?”崔日用当时就不乐意了,道“二郎这是说得哪里话来?怎么我就干不了多长时间宰相?”

    “嘿嘿,日用大哥您还不信?”崔耕道:“瞅瞅现在朝中都是什么人为相,姚崇、张说!这二位哪个是省油的灯?您这个人太清高,恐怕不为这二位所喜。我敢打包票,不出三个月,必会罢相。”

    崔耕这话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确实如此。

    在历史记载中,崔日用在先天政变中,同样立功不小。但是,回朝之后,连宰相都没当上,一个吏部尚书就打发了。而且这吏部尚书也没干多久,就被贬为常州刺史。

    其实仔细想想,李隆基不断念叨的三个功臣,“崔日用之智,刘幽求之谋,钟绍京之果”,这三位担任宰相的时间都很短,大部分时候,是处于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无它,要说这三位搞政变可能是把好手,但是拼起朝堂上的手腕来,简直跟姚崇张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人家略施手段,他们就得被贬官出外。

    崔耕现在这么说,无疑也没安着什么好心。在崔日用的心里边先安下这么一颗钉子。希望他能抵抗得强烈一番吧。

    李隆基的朝堂越乱,他这边才越安稳。

    崔日用当然也明白崔耕的意思,道:“好了,不说这个了,长安之事,不知二郎你准备如何了局。”

    崔耕道:“当然是太子殿下准许我们带着陛下去魏州安置。魏州没了燕王,多了个陛下,还是挺安稳的嘛。”

    “你”

    崔日用苦笑道:“二郎你就莫拿这不可能的事情说事儿了。太子殿下就是宁愿拼个鱼死破,也不会同意陛下去魏州的。”

    “呃不同意陛下去魏州也行,那么他同意不同意太上皇去魏州呢?”

    “太上皇?”崔日用眼前一亮,道:“对于太上皇,陛下允许的范围就多了。不过魏州依旧不行!不如,益州如何?二郎你在益州根深蒂固。”

    “你就拉倒吧?!”崔耕不屑道:“益州我还用得着李隆基给,上官婉儿本来就替我牢牢把益州握在手中了。对了,还有西南的蛮人们对我忠心耿耿,益州没有我点头,谁也拿不走。”

    “好吧,不去益州,你想让太上皇去哪?”

    “泉州。”崔耕盯着崔日用的眼睛,道:“准确地说,是整个岭南道。不知日用你允或是不允。”

    “岭南道?”崔日用道:“咱们再确认一下,二郎你是想用河北、山东二道加上安东都护府,换岭南道?”

    “然也!”崔耕叹了口气,道:“现在李隆基有八万大军,我才一万多,也只能如此委屈求全了。”

    大明宫,甘露殿。

    尽管这里乃是皇帝的寝宫,尽管李隆基还没登基为帝,但这里,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办公所在。

    李隆基反复确认道:“崔耕真的只要岭南道?”

    “确实如此。”崔日用表示很肯定的答道。

    “按说不应该啊。”李隆基微微皱眉,分析道:“现在孤王其实在长安没那么大优势,只能说是略占上风。最关键的是,当初父皇的一步闲棋,我几个兄弟选在都在外地。他们随时有可能被某些心怀叵测之人利用。所以崔耕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崔日用摇头道:“那也未必。其实,关于崔耕的想法,在下也能猜上一二。”

    “说来听听。”

    “他比您更怕几个王爷受人鼓动登基为帝。准确地说,他以天下苍生为念,不想因为一己之私,破坏这太平盛世。您想想,上次的谈判,他也是略微吃亏,又有什么阴谋了?”

    王琚心眼比较对崔耕成见颇深,道“瞧你说得,好像崔耕成了大圣人似的。哦,就他以天下苍生为念,我等就是蝇营狗苟的罪人?真是岂有此理!”

    “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崔日用连忙辩解道

    “哼,谁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先生莫着急啊!”张说微微一笑,道:“崔耕是圣人也好,是恶魔也罢,总而言之,现在他不肯投降,就是咱们的敌人。咱们只需分析,崔耕得了岭南道之后,会不会对咱们构成威胁?至于其他的现在暂且不用考虑!”

    “威胁个鬼啊!”王琚道:“岭南道是流放之地,要人口没人口,要粮食没粮食,连偏安的益州都比不上,又如何威胁咱们?”

    张说道:“那不就结了?崔耕去岭南道,对咱们百利而无一害,咱们为何不就此同意呢?另外”

    “什么?”王琚好奇的问道。经过张说的劝说,他即使再小心眼,现在也不想去争论了,毕竟事实摆在了眼前,怎么说崔耕去了岭南道,对他们有利没有弊。

    “本相已经想好了几招散手,保管让崔耕的岭南道之行,吃不了兜着走!”张说胸有成竹的说道。
………………………………

第1175章 崔耕的算盘

    双方都有意向,新的合约很快商定。

    首先,李旦写下诏书,传位李隆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然后,太上皇效仿周穆王巡游天下,第一站就是岭南道。所有岭南道的官员,太上皇都有权任免,皇帝不得干涉。同样地,岭南道以外的地方,皇帝有权任免任何官员。太上皇不得干涉。

    其次,撤销山东、河北二道,以及安东都护府独立。重新归于朝廷的体制之内。改崔耕的冀王为岭南王。若有愿意跟着崔耕的,朝廷概不准干涉,但三个月内,必须离开。

    最后,李隆基下令释放已经逮捕的曹天焦、太平公主等人。聚丰隆银号继续在大唐畅通无阻,但聚丰隆银号每年应向朝廷缴纳一千万贯钱。

    当初崔耕和曹月婵的成亲,曹天焦没有跟着女儿一起去女婿家的道理。所以,他也被李隆基抓了做俘虏。

    好在李隆基还指望着招降曹月婵呢,也就没怎么难为曹天焦,更没有把他砍了脑袋。

    这几日,崔耕等人开始筹备离京,李隆基也撤去了围困太平公主府的大军,只是派少量人手监视崔耕等人的动向而已。

    书房内。

    杨玄琰非常轻盈地走了进来,高兴地道:“义父,外面的长安百姓,都念您的好呢。”

    崔耕轻“唔”了一声,道“我让他们避免了一场大兵灾,他们当然得念我的好。这有什么奇怪的?”

    “可不止那么简单呢。”杨玄琰道“外面的百姓们说,李隆基杀了您的心腹大将、杀了您的亲戚,您都能为了天下苍生,放下这段仇怨,如此慈悲,简直跟圣人一般。”

    “圣人?我圣人他个大头鬼啊!”崔耕没好气儿地道:“我当然想给臧希烈、苏礼、苏有田报仇,但是曹天焦和太平公主还在人家手里攥着呢。怎么也得先顾活人吧?再说了,我就是想不顾一切的报仇,也打不过人家啊,李隆基八万人,咱们一万人,这仗怎么打?”

    杨玄琰小心翼翼地道:“所以,您只是现在没法子报仇,而不是不想报仇,等以后有了机会诶!”

    说着话,他做了个斩首的姿势。

    崔耕道:“那是自然。血债只有血来偿,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对了外面还传闻本官什么来着?”

    “呃传闻您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功。早多少日子,就算到了今日之事。所以,派了有谋害窦太后之嫌的周利贞为广州都督。若是现在是别人为都督,受李隆基之命,给您搞点破坏,那还麻烦了呢。”

    “这不纯属扯淡吗?”崔耕道:“我要是真有那本事,至于被李隆基弄得如此狼狈?连心腹爱将都战死了。”

    “那周利贞?”

    “这算我运气好,纯属巧合。”

    “好吧”杨玄琰嘟着嘴道:“还有些话,就不那么好听了。有人说你拿河北、山东二道以及安东都护府换岭南道,是个大傻帽哩。”

    崔耕对此更是嗤之以鼻,道:“若是能保住河北、山东二道以及安东都护府,我当然不肯换,但问题是,李重福已死,我保不住啊。就算现在换的岭南道。也得借着李旦的名义。”

    杨玄琰有些不服气地道:“那换其他道也好啊,怎么非得选岭南道?我听说听说那里遍地是瘴疫之地,去了之后十死二三。”

    崔耕道:“瞎说!我就是岭南道武荣县人,我怎么没死?”

    “就算没有什么瘴疫,那岭南道是流放犯所待的地方,那总没错吧?那地方也忒穷了点儿。”

    杨玄琰这句话,整好搔道了崔耕的痒处。

    他将桌上的书本一合,道:“你这声“义父”我不让你白叫,今天教你几个乖。”

    杨玄琰福至心灵,微微一躬身,道:“谨遵义父教诲。”

    “你知道什么最赚钱吗?”

    “这个我知道。做官!”杨玄琰表功似地道:“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咱们不能立国君,也只能做官了。”

    “糊涂啊!”

    崔耕给了杨玄琰一个暴栗,道“现在的岭南道,咱们就是国君,还立什么国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