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糊涂啊!”

    崔耕给了杨玄琰一个暴栗,道“现在的岭南道,咱们就是国君,还立什么国君。至于说什么做官,不贪污受贿,哪来的财发?告诉你,最容易发财的办法,就是经商。而经商中,又以海贸最为赚钱。现在大唐总共有四大港口,分别为泉州、扬州、广州和明州。这四州里面,有两个就在岭南道。”

    杨玄琰将信将疑,道:“真的假的?海贸真能发财吗?”

    “你把那个“吗”字去了、告诉你,海贸的利益大了去了。比如说胡椒你吃过没有?”

    “吃的不多。那玩意儿太贵,价比黄金。”

    崔耕道:“这不就结了吗?胡椒也是土生地里长得,在原产地的价格,跟普通粮食差不多。但是,把胡椒运到大唐来,却是价比黄金,利润又何止百倍?另外,咱们大唐的上等丝绸和瓷器,运到了西方,也是价比黄金。你说说,海贸不赚钱,什么赚钱?”

    “说得也是哈!”

    杨玄琰别的没听进去,就听着胡椒过瘾了,眼前发亮道:“这胡椒也是在地里长得,您说说这岂不是相当于,海外遍地都长着黄金?”

    “呃你这么换算,也不是不行。”

    “那可太好了!谁说义父您是傻帽的?明明那里就是黄金之地,非得不懂装懂。孩儿这就找他们算账啊,不,是讲理去!”

    说着话,杨玄琰兴奋地转身往外跑去。

    崔耕则在房间内,一阵摇头苦笑。也就杨玄琰才这样大大咧咧的,不去考虑其他。

    毕竟杨玄琰还是个孩子,崔耕给他讲的这些理由,其实都不大深刻。

    崔耕选岭南道和李隆基做交换的根本原因是:李隆基比他狠。李隆基可以为了皇图霸业掀桌子,弄得兵祸连结,不顾及百姓们的死活,他办不到。所以,无论怎么谈判,最终也是他吃亏。

    既然如此,也只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选一个不太差的结局。

    从山东、河北二道到岭南道,绝对谈不上占什么便宜,只是有机会能把局面扳回来而已。

    苏礼、苏有田、臧希烈的仇要报,自己和李隆基的恩怨要了结,接下来,就是看自己能否筚路蓝缕改造岭南道,以一隅之地,胜过李隆基的花花江山了。

    这真是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谈何容易?

    比如目前难度最大的就是人口。朝廷为何不断往岭南道流放犯人?还不就是因为岭南道缺人吗?

    然而,出乎崔耕的预料之外,相瞌睡遇着了枕头。杨玄琰这个小孩子,给他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

第1176章 二郎影响广

    杨玄琰本是长安街面上的小混混,消息非常灵通。与此同时,他散布消息的能力也非常强。

    一传十,十传百,崔耕前往岭南道的目的,迅速在长安城传扬开来。

    崔耕本来的意思,是自己到了岭南道之后发展海贸,可以发大财。

    可是,以讹传讹再加上人们的想象,越传越变样儿,越传越光怪陆离,也越传越令人热血沸腾。

    “诶,我说兄弟,听说了吗?”

    “不是我说说啥了,我就听说了?”

    “还能有啥?最近人们常说的,去岭南道做海贸的事儿呗。”

    “当然听说了。据说啊,海外有个岛上,长着一种生金草。三年一开花,三年一结果。结的果子不能吃,不能用,当地人弃之如敝履。等有个海商上去一看,擦!那果实全是金子啊!”

    “我还听说了,有个人随着船出海,啥都不懂,也不知道贩卖什么。有天他到了一个荒岛上,看见一个大鳖的鳖壳,觉得挺好,就带到了船上,准备拿回来贩卖。同船的人都笑他,你带这玩意儿有啥用啊?谁会买啊?没想到运回来之后,遇照识货主了,把那鳖壳打开,里面是八颗腕大的珍珠,当时就卖了几百万贯,几十辈子都吃用不尽呢。”

    “我还听说,有个书生出海遇着风浪,掉入海中。结果您猜怎么着?被龙王的闺女救了,这么一来二去的,那书生竟然成了龙王爷的驸马了。财色双收啊!”

    “你们可都说错了,我听到的可不是这样的版本,我听说的可是那里有块神秘之地专门长金子的,不过地势很偏僻,一般人都找不到,即使是岭南王崔耕也是在无意中得知了那个地方,据说还是有个老神仙看他对咱们百姓很好,所以才告诉那个地方给他,让他把那里发展起来,到时咱们又多了一个安居的地方。”

    随着这些传说的兴起,再没人说崔耕选岭南道是大傻帽了。甚至不少人准备往岭南道一行,圆自己的发财梦。许多原本犹豫不觉的官员也准备跟着崔耕一起去岭南发展。

    当然了,去也不能自己一个人乱闯。

    岭南道一直在那,过去就是犯人的流放地。今天为何变成香饽饽了呢?因为“点金圣手”崔耕呗。

    所以,崔耕知道怎么走能发财,一般人可不知道。

    崔耕前往岭南道的行程,是从长安坐船到洛阳再从洛阳沿京杭大运河道扬州。从扬州出海,最后到达岭南道的泉州城。

    他这次带的人可真不少,有愿意跟随自己的羽林军及其家眷。有一万安西军,有太平公主一家。

    总共加起来达到三万人左右,现在大家最好的法子,就是加入到这些人的队伍中。

    若能在船上得到崔相一言半语的指点,那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所以,崔耕惊喜的发现,不断有人要求和自己一起去岭南道,三万人的队伍,竟然扩张到五万余人。

    而且都是青壮年!

    多了这两万人的镇压,就可以吸收五六万僚人,加入岭南道的经济体系中。

    其意义真是如何形容也不为过。

    当然了,崔耕移镇岭南道。其影响远远不止如此。

    扬州城。

    李半钟刚刚吃罢了午饭,就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人喊马嘶之声。

    他眉头微皱道:“嗯?这是哪来得恶客,竟敢在咱们李家门口撒野?徐三儿,你去看看。”

    “是。”

    徐三儿去的快,回来的更快。

    功夫不大,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道:“不不是恶客是少爷啊,不,是老爷回来啦?!”

    “少爷?老爷?”李半钟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道:“是公子回来了!”

    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走,两步并做一步行,迎出了门外。

    仔细一瞅,可不是吗?这所宅子的真正主人,李邕回来了,还带了众多的随从。

    他惊讶道:“公子,您怎么回来得如此匆忙?怎么也不通知一声,我好派人去接您啊!”

    李邕将马匹递给徐三,匆匆往里走,摇头道:“迎接什么?搞那套繁文缛节,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到底有什么急事儿?”

    “你没听说崔相要护卫太上皇去岭南道的事儿吗?”

    “听倒是听说了。”李半钟压低了声音道:“我还听说了,崔相不是护卫太上皇去岭南道,而是绑了太上皇的票。奶奶的,崔相的手笔,可比咱们大多啦呃,不过,这根咱们有什么关系?”

    李邕道:“当然有关系,实不相瞒,我已经辞官不做了。你赶紧挑几十个精明能干的,跟我一起去广州、”

    “您为啥辞官不做?去广州又是干啥?”

    “这两个问题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李邕解释道:“崔相明确说了,去了岭南道,就是发展海贸。莫看现在扬州能和泉州、广州并列,等崔相一发力,扬州就什么都不是了。咱们得赶紧去广州,抢占先机,这事儿可比我当官儿重要多啦。”

    李半钟挠了挠脑袋,道:“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但广州是俞寡妇的地盘,咱们去,算不算捞过界啊。”

    “你放心。崔相一发力,广州港兴旺发达,光凭俞铃一家,绝对吃不下来。”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赶紧行动起来,越早行动,对我们越有利,不然等他们也看到了商机,我们就损失了许多挣钱的机会。”

    广州城,俞宅。

    小丫鬟春梅微微一福,嘴角微俏,道:“恭喜娘子,贺喜娘子了!”

    俞铃秀眉微蹙,道:“你这丫头,想搞什么古怪?何来之喜?或者月钱花没了,想骗我几个钱花花?再或者闲得无聊,故意来逗弄我?”

    “哪啊,您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平心而论,奴婢我是那种人吗?”

    “你就是!都被我宠得无法无天了。你看有哪个丫头像你这样的,敢对主人大呼小叫的”

    春梅嘟着嘴道:“成,就算奴婢之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是这次,我可没撒谎,是真有喜事。”

    “什么喜事?”这下俞铃才相信春梅确实有什么事情要告诉自己。

    “就是老爷他要回来了。”

    “老爷?什么老爷?”俞铃不悦道:“莫要乱嚼舌头。”

    “奴婢才没乱嚼舌头呢?外面都嚷嚷动了。说是当朝太子叫什么李隆基的,发动兵变,赶老皇帝下台。结果,老爷一怒之下,要保着老皇帝往咱们岭南道来,马上就要动身了。依奴婢看啊,天下那么多好地方,岭南道有什么好的?恐怕保护老皇帝是假,趁机来见俞娘子您才是真呢。”春梅掩着嘴笑着说道

    俞铃强自镇定道:“他来岭南道,也未必是为了我哩。”

    “可是”

    “行了,没什么可是的。你退下吧。”

    “是。

    小丫鬟领命出去,俞铃强忍的笑意思顿时舒展开来,娇哼一声,道:“算那家伙有点良心。”

    顿了顿,又有些患得患失地道:“他到底会不会来广州呢?我要不要要准备一番?嗯,明日就命人把广州的城狐社鼠清理一番。”

    “对了!”

    佳人猛地一拍脑袋,道:“他这一路行来,是不是要坐船呢?出于礼貌,我是不是要派人迎接一番?到底派谁去呢?我自己去会不会太不矜持了?但如果不自己去,是不是又显得不尊重呢”

    “哎呀,不想了,想的头都疼,真是的,要来这边也不通知一下,这样我才有所准备了,现在我准备了,万一人家不来,我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就这样等着把,让人多注意,等快到这边再做安排,好像这样也不行,到时忙中出错怎么办?。。。。”

    因为这个消息,俞铃一直在不断的说服自己然后否定自己,反反复复,连饭都不想吃,结果还是没整理出思绪来,不过再怎么说,还是特别期盼他的到来。

    泉州城,林宅,客厅。

    新任的泉州刺史凯拉迪斯,大啦啦地居中而坐。林知祥和张元昌面色阴沉似水,分别侧坐相陪。

    凯拉迪斯道“怎么样?二位,到底考虑清楚了没有?”

    “这个凯拉刺史”林知祥苦着脸道:“您让我们泉州海商每条船都要买什么“保险”,按说是好事儿。但是这保费是不是高了一点儿?”

    凯拉迪斯非常无耻地道:“正是因为保费较高,本刺史特意给你们打了个折扣,每家二十万贯,已经非常便宜了。”

    便宜个鬼啊!

    张元昌心中痛骂道:什么船只确定失事了,你就负责赔偿。到时候你怎么确定?还不就在你一句话?

    莫说一年两百万贯了,就是两文钱我都嫌多。

    当然了,尽管是这么想的,他的脸上可不敢表露出来,道:“二十万贯钱委实太多了,我们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要不您再减减?”

    凯拉迪斯连连摇头,道:“就是二十万贯钱,一文钱都不能少!而且”

    “怎么样?”

    “为了保证我大唐子民的安全,本刺史决定,未买保险的船只,一律不得下海!”

    “我”

    林知祥强忍着,没把那个“日”字说出口。

    但最终,他还是赔笑道:“好,二十万贯就二十万贯。不过,一下子拿出二十万贯钱来,我们两家实在是承受不起。要不然就一个月”

    凯拉迪斯打断道:“成,那就一个月两万贯,本刺史很好说话的。”

    “一个月两万贯,那不是变成一年二十四万贯了吗?”林张俩老头儿直气的面色殷红如血。

    但是,形势比人强,他们还真没啥好办法。

    道理很简单,虽然太平公主安排了周利贞来制衡凯拉迪斯,但是,周立贞乃是广州都督,只管军政,不管民政。只要一管民政,就是周利贞的不是。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随便动用。

    然而,好死不死的是,这凯拉迪斯还就是卡的非常准。既让林张两家难受无比,而又到不了他们的底线那。

    林知祥深吸了一口气,艰难道:“好!每月两万贯就”

    可正在这时,有个青衣小厮捧着个鸽子走了进来,道:“两位家主,长安来得急信!”

    “啊?什么急信?”

    林知祥接过鸽子,将绑在格子腿上的信笺拿了出来。

    他稍微一扫,就哈哈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天助我也!”

    张元昌接过那信笺看了一眼,直乐得抬头纹都开了,道:“这回咱们可要扬眉吐气了!”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凯拉迪斯的心头,他操着怪异的腔调道:“本官衙门里还有点事,这就少陪了。至于保险的事儿么咱们回头再说。”

    “回衙门?不必了!”

    霎时间,在凯拉迪斯的眼中,林知祥从一个相貌慈祥的富员外,变成了一头正在择人欲噬的猛兽!

    林知祥咧嘴一笑,道“从今天开始,我们林家,就是你的新家!你就在林家好好的开枝散叶吧!”

    “什什么叫开枝散叶?”

    “稍后你就会明白的。来人!”

    “在!”

    四个光着膀子,腰跨鬼头刀的小伙子走了进来。

    林知祥道:“把这位凯拉迪斯刺史,种在咱们林家的后花园里。”

    “喏!”

    小伙子们拽着人拖到了后花园,随之而来的是凯拉迪斯凄厉的惨嚎传来,功夫不大后就寂然无声。从那以后,人们再没见过这位凯拉迪斯刺史。而泉州此时衙门,还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李隆基虽然提前发动了先天政变,但历史还是很快恢复了正轨。如同鬼使神差一般,李隆基登基之后,改元先天。

    今日正是先天元年,四月二十三。

    崔耕庞大的队伍,坐船到达洛阳城。从洛阳道长安的河道与京杭大运河并不相同,所以,在这里要换船。

    不过,如今的洛阳令秦玉杰,双手一摊,道:“不好意思了崔相,咱们洛阳啊没船。”

    “大胆!”

    杨玄琰可不会受这个气,上前一步,把秦玉杰的脖领子给薅住了,怒道:“没船!怎么会没船?姓秦的,你是故意给咱们爷们找不痛快是吧?要知道,我认识你,俺的刀可不认识你!”
………………………………

第1177章 保佑岭南王

    不过,那秦玉杰却是怡然不惧,脖子一梗,道:“如果本官没猜错的话。你就是崔相新认的义子杨玄琰吧?”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不是的话,你就闪在一旁。本官官居五品,岂是你一个白身能随便拉拉扯扯的?”

    “若是呢?”

    “是就简单了。来来来,你往我这砍,你砍啊!你砍啊!你要是不砍,你就是我生的!”、

    “你”

    对于秦玉杰的这种手段,杨玄琰可是太熟悉了。想当初,自己还在做混混的时候,靠这种无赖手段讹诈讹多了。

    只是没想到,堂堂的五品洛阳令如此没节操,为了为难义父,连脸都不要了。做起无赖所做之事来,相对而言,自己倒是成了那个穿鞋的了。

    杨玄琰无奈之下,看向了崔耕,道:“义父,这”

    崔耕苦笑着摇摇头,道:“玄琰退下。”

    “是。”

    然后,崔耕迈步来到秦玉杰的面前,温言道:“秦县令,这京杭大运河上还能缺船?简直闻所未闻。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哼,误会是没有的。”秦玉杰略微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去年洛州附近,二十七县受了旱灾。这事儿崔相听说了把?”

    崔耕对此事还真有些印象,道:“可本官听说,这场旱灾虽然面积颇广,但灾情算不上多么严重。”

    “确实如此。可是架不住奸商借着这个由头囤积居奇啊。现在洛阳的粮价,是打着跟头的上翻,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下官征集了洛阳所有船只去扬州买粮。您等着吧,过上十天半个月的,那些船只就回来了,您这五万人,就可以继续上路了。想必以崔相的爱民如子,不会介意此事吧?”

    不介意?我不介意个鬼!

    事到如今,傻子都能听出来,这秦玉杰在故意找崔耕的麻烦。

    崔耕心中暗想,怎么就那么巧,我这五万人今天到洛阳,你昨天就整好把所有的船只都卖出去。

    还有最关键的,所有的船都去一个地方买粮,狼多肉少,那不相当于抢着去当冤大头吗?

    另外,洛阳本来就缺粮,我这五万人,人吃马喂的在洛阳待上半个月,那得消耗多少粮食?

    洛阳百姓能不恨我吗?

    崔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皮笑肉不笑地道:“秦县令还真是爱民如子啊!”

    秦玉杰假装听不懂崔耕的讽刺之意,道:“得崔相一赞,秦某人真是幸何如之啊!”

    “你”

    见到这样厚脸皮的秦玉杰,崔耕总不能真让杨玄琰把秦玉杰宰了吧?事到如今,他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看向吴知,低声道:“咱们带着多少粮食?”

    “大概有两天的口粮,以备不时之需。谁他娘的想到,洛阳能出这种幺蛾子啊!”吴知气急败坏地道。

    得了,两天的口粮,别说赈灾了,自己都够呛。

    崔耕现在真是郁闷无比。

    然而,秦玉杰此时却心里乐开了花。

    他暗暗琢磨,恩师张说的这条计策妙啊!略施小计,就让崔耕困死在洛阳,我在趁机给他的队伍里弄点得了鬼面疮的人穿过的衣物,就算还不死崔耕,也能让他这支队伍元气大伤。

    哼,十死五六,我倒要看看,还有哪有唐人,敢再去捧崔耕这个乱臣贼子的臭脚。

    他越想越得意,微微一躬身,道:“要不崔相的人就在洛阳暂且安顿下来?我洛阳虽然遭了灾,但下官一定勉力招待。”

    “这个”

    崔耕一嘬牙花子,暗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就想答应下来。

    可正在这时,杨玄琰的声音响起,道“义父,你看!你快看啊!船!真的有船!”

    “嗯?”

    崔耕举目望去,但见无数漆黑的船只,帆影点点,从运河远方开来。

    那些船看着慢,实际上开的却不慢!

    功夫不大,一阵清亮的歌声传来,越来越清晰,道:“道家有老子,儒家是孔圣,佛家乃佛祖,各教各有宗。诸天神佛在,保佑岭南王!”

    杨玄琰高兴地道:“义父!这歌儿唱的是岭南王!是来接咱们的?”

    崔耕当然也听出来了,暗暗琢磨,这阵势到底是林知祥摆的,还是俞铃摆的?好,很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真够贴心的。

    可是,待看到从船上走下来的一伙子人后,崔耕不由得微微一愣。这些人自个儿是一个人也不认识。

    崔耕不认得人家,人家可认得他,毕竟他那身紫袍玉带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太过显眼。

    这伙人的为首之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中等身材,温文尔雅,三缕墨髯飘洒胸前。

    他冲着崔跟深施一礼,道:“敢问您就是岭南王崔耕吧,小人张维这厢有礼了。”

    “不错,我就是崔耕。你叫张维?咱们似乎不认识吧?”

    “咱们的确不认识。不过我等却对岭南王慕名已久啊。实不相瞒,我们这些人都是明州的商人,想向崔相送一份见面礼。”

    秦玉杰这回可逮着理了,道“尔等要贿赂崔相?”

    “绝对不是。”张维微微一笑,道“在下相信,不光崔相会喜欢这份见面礼,您秦县令,同样会喜欢这份见面礼。”

    “到底是什么?”

    “我们这些船,总共运起来了精米十万石,愿意以洛阳当前粮价三成的价格,卖给洛阳百姓。秦县令,不知您喜欢否?”

    “呵呵,呵呵,喜欢,喜欢”

    秦玉杰闻听此言,简直笑的比哭都难看。

    他心中暗想,自己的老师张说乃是清流的领袖人物,怎么也不可能准许自己贪墨,

    但不贪墨的话,今年自己为了完成他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可闯了大祸了。

    道理很简单。

    这么多船只去扬州买粮,用的是洛阳县衙的钱。狼多肉少,肯定价格比洛阳低不了多少。

    但是,眼前这些船带了十万石精米来低价销售,谁还会买自己高价米啊?

    自己若也低价销售,那得亏多杀钱?自己承担得起吗。

    崔耕却比秦玉杰想得深了一层,他暗暗琢磨,这些船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