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耕见此状况,越发糊涂了。
待那阵阵呼啸声渐低,他轻咳一声,道:“杜将军,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某虽薄有微功,却绝没到……”
“嗯?”杜宾客的脸马上就沉下来了,道:“宋国公,莫非你要恃功而骄,质疑陛下?”
“下官不敢!”
“哼,最好是不敢。记住,圣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陛下说这功劳是你的,那就是你的。你敢不要,就是抗旨不遵!”
崔耕听着这话话里有话,心中一动,道:“杜将军刚才还说,陛下有给郭子仪和张守二人的旨意,现在总该拿出来了吧?”
“是有这么回事儿。嗯,张守、郭子仪接旨!对了,只要他们二人跪下,其他人就不用跪了。”
“吾皇万岁万万岁!”张守和郭子仪再次跪倒。
杜宾客道:“查,张守和郭子仪贪生怕死,投降吐蕃。待我军大胜之后,他们又反戈一击,再次归唐。朕烛照万里,焉能受此二贼蒙蔽?着杜宾客将其二人就地正法,不必审讯。钦此!”
“啊?什么?”
郭子仪和张守万没想到,自己五千破十万之后,非但没获得任何封赏,相反要人头落地!
郭子仪高呼道:“冤枉啊!我们二人从未投降吐蕃,全先锋营中所有将士,皆可作证!”
“哼,全先锋营的将士?”杜宾客眼中的不忍之色一闪即逝,恶狠狠地道:“那陛下以及全军将士,都见你们出现在吐蕃大军中,又作何解释?”
“那肯定是吐蕃派人冒充我们。”
“一派胡言!陛下明鉴万里,又岂能认错?实话告诉你们吧……”
说着话,杜宾客一指张守道:“你的全家老小,已经俱被陛下下旨斩首!”
然后,又一指郭子仪道:“陛下飞鸽传书到华州,你的全家老小,恐怕现在也早就做了刀下之鬼!”
“原来……如此。”
事到如今,不仅郭子仪和张守,就是崔耕也大概能猜到此事的前因后果了。
当初,先锋军反向突围,王海宾战死沙场。
吐蕃人将计就计,不但对唐人宣布王海宾已然战死,而且说郭子仪和张守这对大唐双耀贪生怕死,已经投降了吐蕃。
甚至于,韦乞力徐尚完全可以派两个身形类似之人,假扮郭子仪和张守出现在大军之中,反正唐军也没法子凑近了细看。
结果,李隆基真的信了这番鬼话,杀了张守和郭子仪的全家。
此事的性质,大概跟汉武帝杀李陵的全家类似。汉时,李陵因为后援不至,被迫在浚稽山以五千士卒迎战匈奴兵八万人,连战九日,最后力竭被俘。李陵没有投降匈奴,汉武帝却误信谣言,杀了李陵的全家。纵观汉武帝一生,此事是个极大的黑点儿。
现在李隆基的错误,明显比汉武帝更大。
毕竟到了最后,李陵是真的投降了匈奴,大节有亏。而郭子仪和张守呢?他们却再立了奇功一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郭子仪和张守不仅救了五十万唐军的性命,而且救了李隆基的性命。
把自己救命恩人的全家给杀了……骂李隆基一声无道昏君,不算过分吧?
大恩成仇。
最后,李隆基决定把所有的功劳,都安在“崔炎”的身上。而张守和郭子仪呢?只能请他们见阎王去了。
现在郭子仪喊冤有什么用?很明显,李隆基明知他们是冤枉的,必欲除之而后快。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张守仰天长叹,道:“想不到张某人纵横一生,竟落得如此下场?!”
郭子仪更是将牙关咬的咯咯响,道:“陛下此举,欺得了军心,欺得了天下人。可欺天乎?可欺地乎?可欺神明乎?”
这话听起来没什么,但暗含的意思,却是诅咒李隆基必遭报应。
杜宾客不敢任其说下去,恶狠狠地道:“废话少说,哪个庙没冤死的鬼啊!来人,给本将军把他们砍了!”
“喏!”
那五十名甲士早有准备,齐往前闯,就要将郭子仪和张守砍成肉酱。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道清亮的声音响起,道:“且慢!我有话说!”
………………………………
第1229章 双耀终归心
说话的,正是崔耕崔二郎。
他上前一步,高声道:“本国公可以作证,郭子仪和张守一直在我身边,从未有过什么投降吐蕃之事。还请杜将军将此事奏明陛下,收回成命!”
“你……”
杜宾客面对崔耕的反应,还真有些傻眼。
他心中暗忖,按说不应该啊,很明显,陛下要杀郭子仪和张守,是为了给自己遮丑。你崔炎做的哪门子证啊?得罪了陛下,有你的好果子吃吗?再说了,陛下把郭子仪和张守的功劳都安到你的身上,封你为宋国公,你是受益之人啊,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杜宾客深吸一口气,道:“不行!本将军受了陛下的旨意,将张郭二人正法,无权为他们二人申辩。”
崔耕慢慢往前凑合,道:“本国公去面见陛下,为郭子仪和张守求情,杜将军暂且刀下留人行不行?”
“还是不行!”
“杜将军,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崔耕继续往前走。
杜宾客气急败坏地打断道:“别说了!陛下的旨意已下,万无更改之理。崔炎,你是想抗旨不遵吗?”
抗旨不遵,这是极其严重的指控了。
郭子仪惨然一笑,道:“崔兄退下吧,这事儿跟你没关系,怪只怪我和张兄命不好。”
张守也道:“崔兄是聪明人,又何必淌这滩浑水?你的情我们俩领了,快闪在一边吧。”
崔耕却不以为然地道:“二位这是说得哪里话来?半个时辰前,你们刚刚说过,我就算真犯了什么通天大罪,你们也会拼了性命,为我求情。怎么?许你们为我两肋插刀,就不许我为你们打抱不平?”
“这两件事儿根本就不一样……”
张守还要再劝,杜宾客却已经忍不住了,打断道:“嗦什么?来人,动手!我就不信了,他崔炎,难道还真的敢……啊!你们想干什么?”
原来,崔耕身后的黄有为和杨玄琰陡然冲出,将钢刀架在了杜宾客的脖子上。
事实上,崔耕刚才往前不断凑合,可不是为了和杜宾客讲道理,而是寻找合适的动手机会。
杜宾客还真没防备,当时中招。
崔耕道:“干什么?当然是要你杜将军刀下留人了。”
“我刀下留人有个鬼用啊?陛下难道还能收回成命?”杜宾客没好气儿地道:“你们知不知道,持械威逼钦使,形同谋反!快,快把刀子扔了,本钦使大人有大量,可以不跟你们一般见识。”
崔耕却没理他,而是看向郭子仪和张守道:“事到如今,不知二位有何打算?”
张守缓缓摇头,道:“还能怎么办?得罪了皇帝,天下之大,已经没我们的容身之地。总不能,总不能……去落草为寇吧?俺丢不起那个人。”
郭子仪也泄气道:“某宁愿一死,也不会愿落草,令祖宗蒙羞。”
“你们这么想就对了!”杜宾客道:“乖乖的引颈就戮,说不定几十年后,朝廷还能给你们平反。但若现在行止差错,可就会遗臭万年了……还不快把本钦使放了?”
崔耕却是微微一笑,道:“杜将军,你高兴地太早了。郭兄弟、张兄弟,你们钻了牛角尖了。莫忘了,现在的大唐,却非只有李隆基这么一个天子,还有一个太上皇呢。”
张守马上就眼前一亮,道:“崔兄是说岭南道?”
“然也。”
“能去岭南道,当然是最好。只是……俺和岭南道没啥交情,人家能收留我吗?”
崔耕道:“某在岭南道倒是有些人脉,张将军到了岭南道,定能尽享荣华,一展所长。”
“什么?你是岭南道的人?”
“你可以这么理解。”
“那可太好了!”张守喜形于色,道:“以后,俺就多靠崔兄关照了。”
“定不会让张兄弟失望。”然后,崔耕又看向郭子仪道:“子仪兄弟,你呢?”
郭子仪一咬牙一跺脚,道:“某今日方知,岭南王为何要割据岭南道了!实在是君要臣反,臣不得不反!这岭南道……某投定了!”
“好!”崔耕伸出手来,道:“欢迎二位加入岭南道,从今以后,咱们祸福与共!”
啪!啪!啪!
三只手掌相拍,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唐双耀算是正式加入了岭南道。
“哈哈哈!”
正在这时,杜宾客的大笑声响起,道:“笑话!说什么投岭南道,你们逃的出去吗?”
他虽然被杨玄琰和黄有为制住了,但一使眼色,随行而来的甲士马上就放出了信号。
顿时,原来在先锋军大营外监视的大唐军队,迅速围拢过来。
“捉拿郭子仪、张守!”
“莫让这对叛贼跑了!”
“先锋营的官兵切勿助纣为虐!”
……
当然了,他们并未进入营盘,只是大声鼓噪,保持威慑而已。要不然,起了冲突,产生乱战,反而事倍功半。
先锋营的军兵又不是郭子仪和张守的私兵,顿时绝大多数人放下了兵刃。明确站在郭子仪和张守这边的,不过是四五十人而已。
杜宾客道:“怎么样?尔等现在还不束手就擒?!莫非你们以为,几个人就可对抗朝廷大军?”
崔耕望着远方升起的道道狼烟,心中大喜本来自己以为自己暴露了身份,赶紧派出剧士开求援。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在此时派上了用场。
当即,他眉毛一挑,不屑道:“你不就是仗着己方人多吗?你有兵马。莫非我们就没有兵马?”
话音刚落,远方已经隐隐有喊杀声传来。
“还我岭南王!”
“朝廷背信弃义!”
“冲啊,杀啊,救岭南王啊!”
……
啊?
这是剑南道的兵到了,怎么会这么快?最关键的,他们喊的口号,竟是还我岭南王!
杜宾客面色惨淡,用手点指,道:“你……你究竟是谁?”
“重新认识一下,不才正是岭南王崔耕!”
“啥?你就是岭南王?那你留在这里干什么?就算做探子,也用不着你堂堂的岭南王出马吧?”
崔耕看向崔耕和郭子仪道:“做探子,当然用不着本王冒险。不过,为了大唐双耀不被李隆基毁了,却是值得本王冒这个险。”
郭子仪和张守齐声道:“什么?你……你是为了我们。才……”
“然也!”
张守鼻子一酸,道:“没啥说得,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着!日后,岭南王且看某的表现吧?”
郭子仪也眼圈儿一红,道:“愿为岭南王效死!”
如果说他们之前是走投无路,被迫投奔岭南道的话,现在已经是彻底臣服于崔耕这个人。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明明立下了大功,李隆基却不仅杀了他们全家,而且弃他们如弊履。
崔耕却在他们没表现出什么过人才能的时候,如同保姆一般,几次相救!最关键的是,崔耕此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该怎么选,那还用问吗?
稍过了一会儿,郭子仪和张守等人披挂整齐,道:“岭南王请上马,末将保您突围!但凡我等有半口气儿在,决不让您伤了半根汗毛。”
崔耕却伸手一指远方,道:“恐怕……咱们用不着突围了。”
………………………………
第1230章 溪州陷公主
黄罗伞盖,卤簿齐整,旗幡招展,号带飘扬,……赫然是李隆基的仪仗到了。
当是时,朝廷大军两万,包围了先锋营。剑南军五万,切断了这两万朝廷军和中军的联系。真打起来,肯定是一场乱战,短时间内谁也占不着什么便宜。
朝廷军有人数优势,时间长了倒是有便宜占,但人家剑南军又不是傻的,救出了崔耕之后,完全可以撤退啊。最关键的,莫忘了,不远处还有吐蕃二十万大军在虎视眈眈呢。
所以,无论崔耕还是李隆基都不想打这仗。
功夫不大,双当不断派出使者,互相妥协,调动部队。先是朝廷军让开道路,放崔耕等人回剑南军。然后,剑南军让开道路,放这两万朝廷军以及先锋营回去和李隆基会和。
又经过一阵联络后,崔耕单人独骑出营,与同样单人独骑的李隆基想向而立。
李隆基道:“岭南王这次可是占了大便宜了,经过朕的宣扬,谁不知道这场五千破十万之战,是你指挥的?”
原来李隆基为了遮丑,将这场功劳全安在了崔炎的身上,现在真相大白,自然就全是崔耕的功劳了。
崔耕微微撇嘴,道:“我说陛下,你就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若不是本王给你面子,把这场功劳认下,你就得担个无道昏君之名。再说了,这场功劳我领的当之无愧。”
顿了顿,又道:“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陛下找本王单独相见,究竟想谈什么?”
“岭南王对日后之事怎么看?”
崔耕有些奇怪,漫不经心地道:“吐蕃元气大伤,不久就会退兵,陛下派一良将镇守兰、渭二州即可。契丹方面陛下也太过忧心。薛讷镇守幽州,纵然朝廷不能平乱,契丹也没办法继续攻城略地。至于突厥么……阙特勤和咱们大唐做羊毛生意不是挺好的吗?”
“这个……”李隆基咽了口吐沫,道:“朕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安南都护府。”
“陛下是说黑水教?你派人将安南大都督曲览换了,遣一良将镇守就是。,本王看那郭知运就不错。若嫌郭知运官职太低,派宦官杨思勖去镇守也可。”
李隆道:“朕已经派了赵颐贞去代替曲览。”
崔耕回想历史的记载,赵颐贞做过安西副都护,大破过吐蕃军,也算一员上将了。
他点头道“赵颐贞去安南都护府,应该可以。”
李隆基又继续道:“重点不是赵颐贞,朕还派给了一个人,到安南都护府参赞军事。”
“谁?”
“张。”
崔耕对张同样有印象。
张日后做了唐玄宗的女婿,非常受宠,李隆基甚至有意以之为相。另外,张颇为喜欢结交文士,有“小孟尝”之称,名望甚好。可惜后来,在安史之乱中,张竟然投靠了安禄山。人们这才看穿,原来鼎鼎大名的张竟是个银样蜡枪头。
不过现在
崔耕有些疑惑道:“这张年纪不大吧?”
“今年刚刚十六岁。”
崔耕冷笑道:“陛下以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参赞安南都护府军事,您还真够可以的啊!”
李隆基老脸一红,道:“朕只是让他担个名儿而已,其实此事别有内情。”
“什么内情?”
“这个……这个……”李隆基面露为难之色,最终一咬牙一狠心,道:“事到如今,朕就直说了,我今日其实是向岭南王求助来了……”
然后,他简要地介绍了一段皇家秘闻。
张年纪不大,却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文采风流,不知成为了长安城多少闺中少女、出嫁少妇的梦中情人。
然而,张的相好,却是李隆基的亲妹妹,玉真公主李持盈。
当初李显欲让李持盈和亲吐蕃,李持盈非常机灵地以出家为道为理由抗旨。
后来李旦登基坐殿,李持盈却过惯了女道的生活,不愿意还俗。
莫误会,她可不是清心寡欲,而是作为一个女人兼公主来说,身为女道,更方便放纵自己的**。
李持盈经常找一些文人雅士来谈诗论赋,饮酒做乐。看中了哪个俊美少年,春风一度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老牛吃嫩草,和张好上了。
可好死不死的是,李隆基也觉得张这小伙子很不错,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但张总跟自己的妹妹不清不楚算怎么回事?于是乎,就找了个“国家危难,正需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借口,把张支到安南都护府去了。
原本李隆基想着,张一走,李持盈另找新欢,喜新厌旧,这事儿就算了结了。
但自从小情人张走了之后,李持盈茶不思饭不想,最后竟然趁带着几个心腹之人,乔装改扮,秘密赶往安南都护府会情郎去了。
最要命的是,她在经过岭南道时,突然失踪了。如今收到飞鸽传书,李隆基那个后悔就甭提了。心说天下好男人多得是,我非得让女儿抢妹妹的情人干啥?妹妹出了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我可真是百死莫赎了。
这才有了他单独相见崔耕之事。
崔耕对李隆基的心情也理解,李持盈和李隆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感情非常好。在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被儿子尊为太上皇软禁,身边一直陪着的,除了高力士、陈玄礼外,就是这位玉真公主。为了她,李隆基愿意对自己低头。
崔耕沉吟道:“陛下该不会以为,玉真公主失踪,是本王动的手脚吧?”
“唉,若是岭南王你动的手脚也就好了,至少朕不用担心持盈的安全。”李隆基叹了口气,道:“但玉真公主失踪的地方,却是在溪州附近。”
崔耕点头道:“嗯,溪州乃群蛮所居之地,的确是不大……嗯?”
忽然,崔耕意识到有什么不对,怒道:“李隆基,你差不多点儿好不好?那溪州是我岭南道的地方吗?你堂堂的大唐天子,总不能为了救妹妹,就睁着眼说瞎话吧?”
………………………………
第121章 画蛇莫添足
所谓溪州,就是后世湘西的永顺、保靖、龙山、古丈一带,现在属于江南道。按照正常历史的话,过几年李隆基会把全国分为十五个道,那时候溪州属于黔中道。
但是,无论怎么划分,溪州也绝对和岭南道挨不上边儿。换言之,李持盈是在李隆基的治下失踪的,根本就和崔耕毫无关系!
“这个”李隆基咽了口吐沫,道:“溪州虽然现在归属江南道,但朕可以把此州划给岭南道啊!”
崔耕好悬没气乐了,道:“你怎么划?岭南道和溪州之间,还隔着巫州和辰州呢?”
李隆基忙不迭地道:“那没关系!巫州和辰州也可以划分给岭南道。只要岭南王你将持盈救出来,不但这三州,朕还可以把叙州和奖州也划给岭南道。怎么样?够意思吧?”
“够意思个鬼啊!本王傻了才要这五州!”
崔耕说这话可不是矫情,而是那地方确实不能要。所谓锦州、叙州、巫州和奖州,也仅比溪州好一点而已,在这个时代都属于偏僻荒蛮之地,汉人少而蛮人多。
正所谓“唐高祖武德初,兵威远慑,诸蛮渐附,置锦、溪、巫、叙、奖州”,“析辰州置溪州,为控群蛮之地”。
本来这也没什么,漳州不也地处偏远,汉人少而僚人多么,还不是让陈元光治成了王道乐土?关键是这五州的山林太多了,“九山半水半分田”,不适合农耕,汉人根本就站不住脚。从春秋战国到现在,中原王朝无数次想让这些蛮人改土归流,都未做到。
那对其施行“羁縻制”呢?还是不行。对于边疆的各部落,中原王朝倒是不吝于羁縻制,只要他们尊奉大唐天子就行。各部若是叛乱了,朝廷或者平叛,或者死守关隘即可,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但这五州处于朝廷的腹心之地,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南接岭南,北距淮南,四通八达。此地一乱,往哪边打都是朝廷的膏腴之地,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自秦以来,朝廷就算再艰难,此地也算经制之州,而不算羁縻之地,,每年耗费钱粮军队无数,完全是一块儿负资产。
李隆基这是被逼割土吗?这是趁机甩包袱好不好?
顿了顿,崔耕深吸一口气,道:“总而言之,本王对溪州、巫州等五州毫无兴趣,玉真公主的事儿,陛下还是另想办法吧!呃若是没别的事儿,本王告辞!”
“且慢!”
李隆基面一肃,阻拦道:“岭南王还请稍安勿躁,这五州只是个表面上条件,内里的条件朕还没给出来呢。”
“内里的条件?”崔耕不以为然地道:“若能用财帛把公主赎回来,溪州的地方官儿早就干了。为了公主的安危,还不能出动大军。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带领小部队,深入蛮境,斗智斗勇,把公主抢回来。你对别人没信心,就让本王干。本王实在想不出来,什么条件能让我甘冒奇险,答应此事。”
李隆基道:“金城公主怎么样?”
崔耕满不在乎地道:“在我军大胜的情况下,你若还要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本王就有一诗相赠: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夫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崔耕早就想到,李隆基会拿李奴奴来威胁自己了,提前准备好了这么一招。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新诗一出,定然轰传天下。李隆基敢这么干,就会被骂为无道昏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