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额头上冷汗直淌,道:“外……外臣只是想请大唐公平对待,至于和亲不和亲的……好说,好说啊!”

    “那行吧。你公平对待的要求,朝廷会考虑的,退下吧。”

    “是……是。”

    然后,崔耕又看向突厥使者阿史德颉利发,道:“对于和亲之事,你怎么看?不是朝廷不愿意履行承诺。而是……我觉得吧,如今伊然可汗骤登大位,主少国疑,还是多考虑国家大政,少考虑男女之事为好。”

    “可……可是……”阿史德颉利发麻着胆子道:“可是,与大唐和亲,有利于可汗稳固地位啊!”

    “哦?是吗?那可奇了。”崔耕眉毛一挑,道:“你们小可汗和亲,是为了稳固地位,换言之就是要借我大唐之势。那你到底是想让我大唐朝廷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是想让本王高兴,还是不高兴呢?”

    “我……我……多谢越王指点。”

    阿史德颉利发冷汗涔涔,也退了下去。

    然后,崔耕又看向渤海特使大门艺,道:“你的父亲,就是乞乞祚荣吧?回去代给本王给他传句话,都那么大岁数了,消停儿点儿。真把本王惹怒了,灭了他的渤海国!”

    “是,是。小侄一定把话带到。”

    大门艺本就性子绵软,听了对本族有特殊渊源的“神使”崔耕所言,忙不迭地答应。

    然后,崔耕又看向了新罗国王金重庆。

    他毫不客气地道:“金重庆,别人各有目的,你凑什么热闹?就你那身子骨儿,就算给了你公主,你用得了吗?”

    “你……”金重庆面色铁青,道:“越王千岁这么说,也欺人太甚!”

    “哼,欺人太甚,更欺人的我还没讲呢?”崔耕冷然道:“你莫以为,自己无子无女。过几年,把王位传给金宪英,眼睛一闭,这辈子就过去了。”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告诉你,那金宪英其实是扶桑人的杂种!要不然,他怎能取得扶桑人的支持,助你发动政变!换言之,你死了之后,新罗就落入了扶桑人的掌控。而你金重庆,又有何面目,去地下见列祖列宗?当此之时,你还想什么尚我大唐公主,真是令人可发一笑!”

    “啊?”

    金重庆身体不好,早就明白自己时日无多,就得为自己的身后事着想。

    原本他希望尚大唐公主,也主要是从身后名的角度考虑。

    现在闻听此言,他可就彻底傻眼了,道:“此……此言当真?”

    崔耕道:“本王名震天下这么多年,何曾说过假话?至于为了你一个小小的金重庆破戒?”

    “既如此……”

    噗通!

    陡然间,金重庆跪倒在地,道;“好,小王可以不求尚大唐公主,但请大唐朝廷,护持吾弟归国,继承王位啊!”

    “不可!”

    张九龄当即色变,高声道:“当初隋文帝、隋炀帝、我大唐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四代征伐,才灭了高句丽。如今新罗的国力,就算比当初的高句丽略逊,却也相差不远。为你金室存亡,哪值得我大唐付出如此代价?”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开国之际,大唐名将如云,猛士如雨。现在大唐就算愿意,也拿不出来啊!

    “……”

    然而,尽管张九龄此言非常有道理,现场却没人附和。无它,这话只是实际上有理,名义是非常政治不正确的。

    如果金重庆是被赶下了王位,来大唐避难的,大唐的腾挪余地就大得多――你自己“无道”,被国人驱逐,我大唐行事顺天应人,未必就一定帮你复位。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封你个官爵,养起来也就是了。

    然而现在,金重庆是正儿八经的新罗国王,也承认大唐的宗主国地位。现在向你求救,你却置之不理。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脸面,成为那天下共主?

    张九龄的那番话,只能心里想想,却不能嘴上说出来。

    当然了,与此同时,答应金重庆的要求,也不可能。所以,大家一阵沉默。

    金重庆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连连磕头道:“还请陛下做主啊!难道……大唐就怕了金宪英不成?就怕了扶桑人不成?”

    “朕怎么会怕?”就在祭天的祭坛前,李隆基可不会弱了气势。他轻车熟路地扭头看向崔耕道:“此事既是因越王而起,不如……就由越王主持其事如何?”

    崔耕微微一躬身,道:“敢不从命?!不过,陛下要微臣主持此事,总得给个名义吧?”

    岭南道要攻击新罗,从水路进攻即可。

    事实上,崔耕早就看新罗不顺眼了。因为金宪英的缘故,新罗慢慢向扶桑靠拢,对扶桑商人给予方便,对大唐海商却百般刁难。

    就算没这档子事儿,他也会想办法解决新罗。如今有金重庆的旨意在,简直是想瞌睡遇到了枕头。

    如今管李隆基要个名义,不过是一鱼多吃而已。

    “那就封崔爱卿……”

    尽管李隆基很高兴崔耕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但是,对于给崔耕升官,却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

    该如何既把崔耕的嘴堵住,又不让他借着这个名义对朝廷不利呢?

    正在李隆基为难之际,忽然一阵冷哼响起――

    “越王好威风啊!本来是五国求和亲,皇帝束手无策。可你三言两语间,竟然逼得四国放弃,简直比大唐天子还厉害。不过,告诉你,别人怕你,我们契丹可不怕你!”
………………………………

第1397章:捉放可突于

    说话的,正是这契丹使者可突于!

    刚才就是他,首先发难,将李隆基和契丹的约定说出,让李隆基下不来台。

    崔耕冷然一笑,道:“那你的意思是,非得到我们大唐的公主不可了?”

    “正是如此!”可突于脖子一梗,道:“难道大唐天子,是说话不算话之人?真是让我这番邦之人看不起啊!”

    “呃……”

    崔耕之所以能劝退那四国,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名望。

    他曾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突厥出兵,平定了契丹之乱。按说,契丹人应该比其他人更怕自己。

    然而,现在,人家可突于不怕自己,非要跟自己讲道理,崔耕也没啥好办法。

    他想了一下,道:“如今契丹的可汗是谁?”

    “李失活,乃是原来无上可汗李尽忠的堂弟。”

    “这样啊……看来孙万荣死后,这契丹可汗之位,又回到了李进忠一系的手中。呃……自从陛下登基以来,你们契丹最近可是跳得很啊,难道就不怕我大唐天子一怒,将你们全族尽数诛除?”

    可突于道:“越王是在威胁某?”

    “不是威胁,某只是有个疑问而已。”

    “好,你说疑问,某也有个疑问。”可突于歪着脑袋,道:“当初我契丹立国,大唐和突厥联合出兵,还用上了偷袭的手段,才打败了我契丹。到是你越王,现在是哪来的信心……能打败我契丹呢?”

    “你……”

    沧凉凉!

    崔耕将腰间的宝剑抽出来了,道:“就凭某的三尺青锋!”

    “哦?你想杀我?”可突于将头低下,道:“你砍啊!你砍啊!皱一皱眉头,我就算乌龟王八蛋!”

    “我……”

    崔耕的意思是,我能征善战,能将你们契丹压服,却不是想把可突于怎么样。现在可突于这么一撒泼,崔耕直被弄了个手足无促。

    他心中暗想,这契丹使者是脑子缺根弦啊?我杀你干啥?两国相争……咦,不对啊!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可突于乃是一代枭雄,其人心狠手辣之极,杀了几个契丹可汗,是契丹衰落的关键人物。此等人物,怎么可能如同一个市井无赖一般?他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咳咳~~

    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张说轻咳了一声。

    没办法,在祭坛之前,二人弄了这么一出,实在是不像话。张说道:“契丹使者还请稍安勿躁,这和亲之事么,一时半会儿得也议不出来。要不然,咱们先冷静冷静,过几天再说?”

    “那好吧。”可突于这才站直,气呼呼地道:“过几天就过几天,不过,无论过多久,你们也别想赖我们契丹的公主!”

    ……

    ……

    当夜晚间,御帐内灯火通明。

    李隆基将几位宰相召集起来,商量如何应付可突于乃至给越王崔耕的官爵。

    姚崇担忧道:“咱们对五国使者束手无策,崔耕却轻易劝退了四国。还有那场怪风……绝对不能再给他加官进爵了,要不然,迟早有不忍言之事啊!”

    张说道:“你说的大家都懂,但是,不给他加官进爵,新罗的事儿怎么解决?依我看,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给崔耕一个高高的职司,让让去和新罗死磕。我就不信了,那崔二郎再厉害,还能有太宗皇帝厉害?”

    “其实单单是个名义,也没什么。”宋璟嘬了下牙花子,道:“关键是,契丹那边怎么办?咱们得早作决断。”

    “契丹那边?”

    “就是可突于啊!他坚决要求陛下履行协议,咱们坚决不给,也不占理。但若依了他,又如何对另外四国交代,如何对越王交代?这可不是加官进爵能解决得了的。”

    “这……”张九龄恨恨地道:“我就奇怪了,那可突于非得在祭天刚刚完毕的时候,提这个事儿干什么?过几天,他偷偷把这事儿一说,陛下又何吝一个女子?”

    “唉,说这个有啥用?”姚崇苦笑道:“火烧眉毛了,咱们还是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

    ……

    众人商议了半天,还是对可突于没什么好办法,一阵愁眉不展。

    可是,忽然——

    咚咚咚!

    大帐外,有一阵脚步声响起,有人道:“陛下,有紧急情报!”

    “进来!”

    “是。”

    有个小校走了进来,单膝跪倒,道:“启禀陛下,那可突于突然抢了一匹好马,跑了!”

    “什么?跑了?”

    那小校满脸委屈,道:“这也不怪我们,他又不是犯人。谁能想到,堂堂的契丹使者,能干出这种事儿来呢?”

    “诶!”姚崇忽然眼前一亮,道:“跑了好,跑了好啊!没想到,那可突于外表猛厉,其实是个胆小鬼,怕越王崔耕对付他,直接跑回契丹了。他这一走,咱们何须为契丹索求公主的事儿担忧?”

    张说附和道:“正是如此!可突于是被越王崔耕吓走的。从今以后,这就是契丹和越王之间的事儿了,跟咱们有什么关系?一天的云彩满散!”

    魏知古更是颤颤巍巍地起身,跪倒在李隆基的面前,道:“当陛下对契丹使者无可奈何之际,契丹使者突然逃走,不令陛下为难。这难道不是上天帮忙吗?可见,陛下乃得天之佑啊!微臣为陛下贺!”

    “微臣为陛下贺!”

    群臣纷纷跪倒,个顶个的面露笑容——那场怪风给大家的压力太大了,如今大家好不容易有了点儿得天之佑的意思,都不禁长松了一口去。

    不过,正在帐内的气氛一阵欢快之际,又出幺蛾子了。

    “报——”

    又有一名小校飞奔入内,高声道:“恭喜陛下,越王崔耕擒了逃走的契丹使者可突于,请问陛下如何定夺?”

    “恭喜,恭喜你麻痹啊!”

    一个茶杯飞了出去,李隆基顾不得皇帝之尊,暴了句粗口。

    他暗暗寻思:崔耕啊,崔耕,那可突于跑了就跑了呗,你非得抓他干啥?故意给朕添堵吗?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

第1398章:契丹再发难

    “宣越王觐见。”

    李隆基越想越气,一道旨意脱口而出。

    姚崇赶紧进言道:“陛下,如今天色已晚,明日再宣召越王崔耕不迟。”

    “什么明日?呃……”

    李隆基陡然想到,人家姚崇这么说,是给自己留着面子呢。以朝廷和崔耕的关系,别说晚上了,就是白天召崔耕觐见,人家敢来吗?人家肯来吗?人家能来吗?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最终,李隆基深吸了一口气,道:“来人,朕要巡营!”

    “遵旨!”

    巡营的名目好,双方的面子上都过得去。李隆基带着众宰相,以及几十名骑兵,在崔耕的营寨外站定。

    崔耕闻讯之后,赶紧带人迎了出来。

    君臣见礼,略微寒暄了几句后,李隆基一使眼色,张说就快步上前,道:“听闻越王千岁派人抓了契丹使者可突于?”

    崔耕微微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幸亏本王防着一手,要不然,这孙子就跑了!”

    “啥?你还防着一手?”李隆基更郁闷了,忍不住插话道:“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呢,越王防着契丹使者逃走干什么?难不成,你真想对契丹使者报复?”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还是你特意留着契丹使者恶心朕?

    崔耕却微微摇头,道:“本王倒是没想着报复可突于,却是他怕本王报复,趁夜逃走。”

    “你又不想报复,让他走不就完了吗?”

    “不,不,不,陛下误会了。微臣的意思是,可突于的确怕报复,倒不是因为今日祭天之事,而是……他的确做了对不起咱们大唐之事!”

    “我明白了!”姚崇恍然大悟,道“是契丹趁着我大唐百万大军齐聚泰山的时候,占我疆土,杀我子民。可突于被派来咱们大唐,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所以,可突于怕军报到来之时,朝廷迁怒他,斩首示众!”

    崔耕道:“姚相果然聪明。”

    张说皱眉道:“这都是你越王的猜测,有什么证据?”

    “这事儿何须什么证据?”崔耕苦笑道:“那可突于如此心虚,恐怕契丹已经起兵了,一两日内就会有战报传来。”

    “你确定?”

    崔耕白眼一瞥,道;“本王十分确定,现在张相还是别考虑什么可突于,还是多想想,如何应付契丹之乱吧。”

    其实,单凭可突于逃走,就推出契丹要反,中间的确差了点什么。万一这可突于就是个胆小鬼呢?

    然而,崔耕却通过历史的记载知道,此人连连弑杀了几任契丹可汗,又自立为可汗。如此人物,怎么可能是胆小之人?

    所以,他完全可以确定,契丹之乱已然发生。可突于白日祭天时的异常举动,就是为了自己的脱逃找个合理的理由。

    事实也正是如此。

    第二天一早,就有噩耗传来,契丹和奚族,共十万大军,围了营州城。

    等到了将近傍晚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营州城内有人里通契丹,开了城门。如今营州三千守军全军覆没,前来视察的幽州都督薛讷战死,契丹人已经趁势往幽州而来。

    这回可完了!

    稍微知兵的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幽州都督并非仅仅管辖幽州一地,而是管辖幽州附近十八州的军事大权。

    薛讷这么一死,十八州就群龙无首了。

    再考虑到十八州的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契丹趁机南下的话……二十年前的契丹之乱又要重演!

    二十年前还有崔耕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突厥一起出兵平乱,现在呢?

    御帐内。

    李隆基面色铁青,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道:“朕坐前这么多饱学之士,平日论起道来,滔滔不绝,似乎天下反手可定。然而,事到临头,竟然没一个人比得上崔耕的见微知著?!不知诸位爱卿何以教朕?”

    “呃……臣等无能!”众重的面色都不怎么好看,然而李隆基的话却无法辩驳,也只能纷纷跪倒请罪。

    “算了,起来吧。”李隆基无奈地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往事不必再提,如今救兵如救火,可耽搁不得。到底如何平契丹之乱,大家议一议吧。”

    魏知古道:“咱们不是之前说好了的,若封禅之时,有蛮夷趁机入寇。就让越王崔耕征讨,让他们打个两败俱伤吗?现在依计行事不就行了?”

    “话不是那样说。”姚崇解释道:“让越王征讨,那也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越王虽然实力受损,总有个好名声不是?但是如今,弄不好就十八州糜烂,咱们*不占优势。人家越王又不傻,必败的仗,肯打吗?”

    张说道:“要不然,陛下率百万大军,御驾亲征,一举灭了契丹,震慑天下!”

    姚崇和张说一向不对付,那语气就不怎么好了,道:“本相刚得了一个消息:越王临出征之前,曾经说过,纵观自秦以来的数次大战,双方大军兵力在百万左右的话,一般是人少的一方胜。不知张相撺掇着陛下出征,到底是何居心?”

    “我……我能有什么居心啊?崔耕那话,不过是大而化之,若详细分析……呃……”

    话刚说到这,张说迎上了李隆基那冷厉的目光,忽然间闭口不言。

    他陡然间想到,别说是人少的一方胜的多了,就是胜的少也不行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唐这百万大军一败,李隆基的皇位可就不怎么稳当了。

    张说改口道:“要不然,咱们就派少数人马,与契丹一战?”

    姚崇语中带刺儿,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不知张相准备让何人领军呢,只要胜过周朝(武则天的大周)的兵部尚书王孝杰即可。”

    “我……”

    大唐现在还是有些宿将的,不过,要说能稳胜“王孝杰”的,那还真没有。

    但是,话说回来,王孝杰带着十万大军,都死在契丹的手里了。你不派稳胜王孝杰的名将去,那不是给契丹人送菜吗?

    张说顿时一阵语塞。

    他想了一下,不服气地道:“我出的主意,姚相都不满意,那您说,这契丹之乱该怎么平定?”

    姚崇双手一摊,道:“废话,本相要是想明白了,还至于如此愁眉不展吗?”

    ……

    众人商议来商议去,都没什么可行之策。

    忽然,魏知古轻咳一声,再次开口了,道:“依本相之见,这事儿还是得着落在越王崔耕的身上。”

    张说没好气儿地道:“先不说崔耕能否打得赢,咱们之前不是讨论过,人家越王不能答应此事吗?”

    “那却不然。”魏知古微微摇头道:“老朽虽然不懂用兵,却明白,那崔耕是不大可能打得赢,却不是一定打不赢。事实上,若崔耕打不赢,咱们大唐也就没人打得赢了。”

    张说不耐烦地打断道:“行了,行了,饶了半天圈子,跟绕口令似的,你到底想说啥?”

    “我想说的是,崔耕不愿意出兵,本质上不过是诱~惑不够。君不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乎?”

    李隆基眼前一亮,道:“有点意思,说下去!”

    魏知古道:“陛下原本不是还得为崔耕征新罗准备一个官职吗?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给他个大大的官职,一并把这事儿解决了。”

    李隆基道:“到底给他什么官职?”
………………………………

第1399章:束缚一扫清

    魏知古咬了咬牙,脱口而出,道:“安东都护府大都督,鸡林州节度使!”

    “万万不可啊!”十几位齐呼出声!

    有了安东都护府的职司,崔耕不仅仅是名正言顺地对契丹和奚族用兵,还有了正当的名义,将契丹奚族乃至渤海国这千里江山据为己有。

    至于鸡林州节度使,则是准许崔耕对新罗用兵,就是吞并新罗也在法理范围内!

    契丹、奚族、渤海国乃至新罗,现在都是出精兵的地方。以岭南道海贸的钱财,再加上这四国的精兵,军力只在大唐朝廷之上,绝不在大唐朝廷之下。

    最关键的是,崔耕麾下的海军非常强大。他完全可以从海上出兵攻击这四国,而四国却打不了他!

    所以,众朝臣齐齐色变。

    就是李隆基都满脸的怀疑之色,暗暗寻思,这魏知古到底是哪头的呢?

    魏知古却的思路越发清晰,微微一笑,道:“怎么?大伙儿刚才还说,崔耕战不胜契丹。现在,怎么又怕他鲸吞契丹、奚族、渤海国乃至新罗呢?”

    姚崇道:“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魏知古道:“那请问姚相,到底有没有这个万一呢?当初的契丹之乱,乃是朝廷和突厥联手所灭。原来的高句丽之乱,乃是中原王朝四世皇帝,前后九次百万大军攻伐,才得以剿灭。以岭南道如今兵不过二十万的现状,能成功吗?再者,他总兵力二十万,能出的兵又有多少?诸位与其担心崔耕席卷天下,还是多担心担心他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吧!”

    张九龄恍然大悟,道:“国虽大,好战必亡,何况岭南道乎?”

    李隆基也明白了魏知古的意思,道:“如果说崔耕是条毒蛇的话,那这四国就是甜蜜的诱饵。朕以这四国投食,早晚能把他撑死!”

    魏知古道:“陛下英明!所谓利令智昏,即便明知这是诱饵,崔耕也未必不吞。咱们就等着他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吧!”

    姚崇有些担忧道:“话虽如此,但那崔耕素来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